❶ 美國政治外交是什麼
「9·11事件」後,「新帝國論」在美國思想界、輿論界、政界產生了很大影響,在當前美國公開辯論的政治話語中,「帝國」或「帝國主義」不再是貶義詞。有人甚至說, 「布希治下的新帝國主義」正在形成。從布希的一系列外交防務政策來看,「新帝國論」不只是學者們的空論,它已成為美國大戰略的一種理論依據。
一、所謂「新帝國論」就是關於新帝國的學說。它將美國稱為「新帝國」或「新羅馬帝國」,使之區別於「舊帝國」———歷史上出現的那些帝國,如古羅馬帝國、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等。「新帝國」之「新」在於:它不像「舊帝國」那樣靠武力征服來奪取並佔有領土,對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實行殖民統治;它在海外的武力行動不僅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而且還是為別國人民「謀幸福」;它不只是像「舊帝國」一樣為國際秩序提供公共產品(如安全及和平),而且還促進「自由、民主、人權和繁榮」。需要說明的是,美國流行的「新帝國論」 是指美國新保守派所宣揚的「新帝國論」,而不是英國庫珀提出的「新帝國論」。美國的「新帝國論」主張美國要利用當前無與倫比的實力優勢,憑借軍事優勢,用美國的價值觀來改造世界,建立一種全新的、美國統治下的、有利於自由和平的世界秩序,使21世紀成為又一個「美國世紀」;其手段主要是單邊主義的、先發制人的、美國主導的;其目標是實現美國「單極霸權的穩定」。當然,美國的「新帝國論」與庫珀的「新帝國論」也存在著共同之處,即都主張在「我們」與「前現代國家」和「傳統現代國家」的關系中遵照叢林法則(而不是「我們內部的法律原則」),即使用暴力、先發制人和欺騙手段來取得勝利。
二、「新帝國論」的流行,首先是由於「9·11事件」。此前,美國雖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由於自恃安全無憂,兩洋屏障,因而對於自身的定位、美國與世界的關系、美國在世界上的作用一直有不同看法,新孤立主義曾一度限制了美國對外部世界的捲入。「9·11事件」改變了美國人的思維模式,從心理上、思想上重構了一個「新美國」,即美國並沒有與世隔絕,其他地方的問題遲早會對美國的安全和利益構成威脅和損害,美國不能被動地反應,而要積極地塑造一個對美國利益和生活方式有利的安全環境或國際秩序。其次,保守勢力尤其是新保守派在美國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上升,他們對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和價值觀的推崇使他們傾向於採取一種單邊的、進攻性的戰略。加上共和黨掌管白宮和國會,而共和黨內部一向流行保守主義的意識形態。因此,新保守派的主張與當下的美國政治環境及國際環境十分契合,從而使新保守主義深入人心。再次,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在世界上的實力地位一直在不斷鞏固和強化,國際政治力量分布呈現出極大的非對稱性。「9·11」恐怖襲擊並沒有摧毀美國的實力和影響力,美國的影響力反而由於反恐戰爭而得到強化。隨著美國力量的不斷加強,美國的精英層或決策層對美國在世界上的作用也從謹慎的言辭變為大膽的告白:上個世紀90年代初,只說「美國要領導世界」;到90年代中期,就說「美國要在世界上發揮優勢作用或主導性作用」;到了90年代末,便說「美國要在世界上發揮最大的影響」;「9·11事件」後,由於美國力量在反恐戰爭中空前突出,乾脆不加掩飾說「美國要發揮帝國般的影響」。
三、目前在美國,提倡和支持「新帝國論」的主要是新保守派,且有一些老保守派、自由派加入到「新帝國論」的大合唱中。「9·11事件」及其後的國際局勢使新保守派長期以來堅持的主張得到驗證,新保守派以一種預言者的姿態說:我早就說過會發生這種事。例如,新保守派專欄作家查爾斯·克勞塞默早就預言:後冷戰時期的國際格局是單極格局,美國在經濟、軍事、文化、外交方面都是勝利者;美國安全面臨的一個新問題是彈道導彈及其他先進武器技術與「無賴(或流氓)國家」的結合。新保守還認為,一些關鍵國家的「政權改變」與美國的戰略利益息息相關,因此美國不得不承擔幫助這些國家「建國」或實施「社會工程」的任務。冷戰後十年美國國力的增強以及「9·11事件」後在反恐戰爭中美國力量的凸現,使新保守派的看法在美國內得到廣泛承認。
「新帝國論」將安全與自由緊密掛鉤,宣稱美國的安全與世界的自由不可分割。一般認為,美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它會維護現狀,而不是改變現狀。但「新帝國論」的流行說明,由於美國是過去十幾年來力量增長最快的國家,美國已經不滿足於現行體系所帶來的利益,而是要推翻現狀,重建一個以「美國實力為核心,以傳播自由為目標的國際新秩序」———即新帝國秩序。「新帝國論」實際上是「進攻性的現實主義」和「進攻性」的理想主義的結合,或者說是強權政治與理想政治的結合。這樣說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但「新帝國論」確實是以實力為基礎、以理想為訴求的,它在尋求自由和安全的「完美結合」。
從理論上看,美國國內對「新帝國論」的批評主要來自自由派,以及少數左翼思想家和老保守派思想家。但總的來看,自由派對「新帝國論」的批評主要針對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其批評並未觸及「新帝國論」的霸權實質。
四、「新帝國論」的政治前景。「新帝國論」的政策含義主要表現在:主張美國依靠其獨一無二的實力地位,將自由民主的價值觀擴展到世界,建立一個由美國主導的新秩序———即自由的國際新秩序。它包括以下內容:(1)單邊主義。我行我素,不顧及其他國家甚至盟國的利益和意願。(2)先發制人。基於威脅的能力和意圖而不是威脅本身,對潛在的威脅予以打擊,而不是坐等威脅形成或到來。(3)政權改變。改變一些有重要戰略利益的國家的政權性質,改變的手段或者用武力,或者支持內部反政府力量,或者其他辦法。(4)加強美國本土安全,必要時甚至不惜犧牲個人的某些權利和自由。(5)繼續提升美國的綜合國力,使其他國家無法望其項背。伊拉克戰爭是「新帝國論」的首次實踐,美國在伊拉克及中東地區所謂新秩序的重建成功與否,直接關繫到美國未來大戰略的選擇。
有人說,或許「新帝國論」指導下的大戰略只是共和黨的戰略甚至是布希政府的戰略,換上民主黨執政,就會「改邪歸正」,另尋新路,重新定義美國與世界的關系。但值得注意的是,民主黨、自由派並不否認美國的實力地位,也不否認美國致力於保持這種帝國般的地位,差別只在於保守派喜歡說「共和國帝國」,而自由派則傾向於「民主帝國」。此外,「9·11事件」後的安全環境也使民主黨或自由派不會完全排斥單邊主義、先發制人甚至政權改變。因此,在美國在國際上的相對能力和美國的不安全感都很強的情況下,美國不會完全放棄「新帝國論」指導下的大戰略,即便是民主黨人掌權也只會做一些策略上的修改,而不會有實質的改變。
❷ 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英國萊斯特大學2006年7月28日推出了全球最幸福國家排名表,丹麥在這次評比中奪冠。
丹麥王國是斯堪的納維亞面積最小的一個國家,位於歐洲北部日德蘭半島上及附近島嶼。南部就是德國,北部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瑞典和挪威分別位於丹麥的西北及北部地區。
丹麥是世界上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國民獲得國家多項福利,丹麥人的平均壽命很長。在發展教育方面,丹麥政府更是不遺餘力,奉行使每個社會成員在文化方面得到發展的文化方針,並鼓勵地方發展文化事業。
在發展教育方面,丹麥政府更不遺餘力。教育的開支占國家生產總總值的8%或公共開支的14%。早在1814年,就開始實行了7年義務教育制度。學校大部分為公立的且免費。丹麥是世界上實施義務教育最早的國家之一,並在物理學、電磁學領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不僅如此,丹麥還是一個對近代科學做出重大貢獻的國家。僅20世紀就有11位丹麥科學家榮獲諾貝爾獎。丹麥的公立大學學制為3—3.5年,公立大學的文憑是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承認。獲得文憑後,不管你去任何國家發展還是回國就業,都會有極好的前途。
在丹麥公立大學共有8所: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奧爾堡大學、南丹麥大學、洛斯基勒大學院、丹麥科技大學、丹麥教育大學、丹麥皇家獸醫和農業學院。這些大學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們都為留學生設立英語授課專業。
丹麥是發達的西方工業化國家,它以高福利、高收入、高稅收、高消費為特徵。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七位,1997年人均工資就已達3.7萬美元.。一個成年人一年在丹麥的生活費大約為4-5萬人民幣。
1973年起實行九年制義務免費教育,受教育的比例和程度都比較高,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有哥本哈根大學(建於1479年)、奧胡斯大學(建於1928年)、丹麥技術大學和皇家獸醫和農業大學。丹麥全國有200多個博物館,其內容涉及工藝、繪畫、雕塑、舞蹈、音樂、醫學、建築、電車、船舶、釀造、煙草等方面;當年的丹麥王室宮殿——弗雷德里克斯堡如今已成為國家歷史博物館。丹麥人喜愛讀書,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文學作品達到世界文學的頂峰,丹麥素有「童話王國」之稱。
首都:哥本哈根 (Copenhagen, Koebenhavn) 是北歐最大的城市,原意為「商人港口」,有自由港和航空港,是世界交通的樞紐。由於統治歐洲時間最久的皇族瑪格麗特女皇二世皇族居住於此,因此,它還有一個別稱——「女皇之城」。人口50萬(2002年)。這個城市因豐富的藝術與文化本質而在1996年被評為歐洲文化之都。
行政區劃:全國為14個郡、275個縣和格陵蘭、法羅群島兩個自治領(其國防、外交、司法和貨幣由丹麥負責)。14個郡為:哥本哈根郡、菲特烈堡郡、羅斯基勒郡、西希蘭郡、斯多斯特姆郡、博恩霍爾姆郡、菲茵郡、南日德蘭郡、里伯郡、維厄勒郡、靈克賓郡、奧胡斯郡、維
❸ 誰給我介紹一下俄羅斯外交
在當今弱肉強食的時代,小國其實是不能完全實行自己主權的。蘇聯解體後除俄羅斯以外的加盟共和國失去了蘇聯這一靠山,迫切需要尋找一個強大依附實體。如你所說,中亞地區(即你所說的哈薩克、土庫曼……)國家因其地理位置限制,只能選擇俄羅斯。而東歐地區的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則不一樣,他們東面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俄羅斯,西面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歐盟,這樣的國家面臨著到底是選擇歐盟還是俄羅斯的艱難抉擇,因此在這些國家中一般都存在兩股政治實力:親西方派和親俄羅斯派,烏克蘭就是我們看的見的例子啦。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其絕大部分實力,他在原蘇聯境內擁有特殊的影響力(以俄羅斯為核心的獨聯體組織就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對俄羅斯繼承蘇聯實力的承認),作為俄羅斯肯定是希望這種影響力能一直持續下去的,因此當東歐地區國家出現親歐行動(如親西方領導人上台、申請加入歐盟等等),以至於顏色革命時,作為地區老大的俄羅斯肯定是大為不爽的,為確保在東歐的影響,俄羅斯對東歐國家動用了各種手段(斷氣就是最好的例子),甚至是武力(攻打喬治亞不就是這樣的嗎)。這些東歐小國一方面希望加入歐盟,使其能受益於歐盟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使國家迅速發展起來;另一方面又屈服於俄羅斯的強大軍事,害怕親歐舉動會引起俄羅斯的不滿而招來橫禍,這些國家的處境是艱難的,因此像你我能出生在中國那是幸福的。哈哈……就是你所問的為什麼原蘇聯中亞部分和俄羅斯關系很好,而原蘇聯東歐地區卻關系較差的原因啦~~~
對於你補充的問題:蘇聯解體後分裂成了15個獨立國家,這些國家在蘇聯時期或多或少與俄羅斯經濟存在聯系,在加上分裂後都是老一輩的領導人當政,俄羅斯和這些國家的關系還是不錯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一輩領導人逐漸下台,有些國家出現了受西方思想影響的新一代領導人或者是美國扶植的新政權上台(這就是問題的關鍵,即使中亞地區出現親美領導人上台,迫於現實的考慮,他還是只能妥協於地域限制……),這些事件直接刺激了俄羅斯的外交神經,俄羅斯與這些國家關系的惡化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國家和俄關系較好,有些較差的原因……
❹ 求,當代外交政策分析(英法美日其中一國)
如今的美國已經是撇開國際法,意識形態主導外交,強迫別國順從他,這是為什麼呢?我想是因為美國人認為自己從根兒上是正確的,以後又一貫正確,如今打遍天下無敵手,天又降大任於斯人也,所以別國必須聽他的。
美國為什麼能夠撇開國際法,用意識形態主導外交?
美國認為自己從根兒上就正確是指,美國建國之初的起點是平等的,以後的過程也是平等的。起點平等是指,本身繼承了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在西歐受宗教迫害的新教徒登陸時,人人是平等的,自由和權力要有人人都有,不像歐洲當時的封建等級社會。過程平等是指,在美國建國以後的牛仔冒險的個人英雄主義開疆拓土階段、在企業家精神發展美國經濟、在壟斷財團建立經濟秩序和波士頓家族建立政治秩序的過程中,機會面前人人平等。
美國認為自己一貫正確是說,打獨立戰爭為自由求獨立,打南北戰爭為解放黑奴求平等,參加一次大戰為制止戰爭,參加二次大戰為鏟除法西斯暴政,維護西方文明,冷戰為西方民主戰勝共產主義。
美國認為如今打遍天下無敵手,天又降大任於斯人則是指,美國打勝冷戰後已是世界超強,全世界的軍力總和也不如美國強大,今後要用先進文明戰勝落後文明,這第三仗就是要用美國強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實力在全球推行美國為首的西方文明。
那美國的這些認識對不對呢?
先說美國自認為的根正苗紅問題。美國的自由和權力對從西歐登陸的難民而言,起點是平等的,但對被這些登陸難民用先進裝備屠殺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就不平等了。美國的先人是在歐洲受了宗教迫害被迫逃亡的新教徒,由於受了迫害,所以報復心和攻擊性極強,登陸美洲後,從與土著居民的沖突開始殺人搶地建立新國家。由於美國立國就是靠既不正義也不光榮的屠殺土著居民立的國,而這個事實以後又無法改變,以致成了美國心中的病根。為此美國就必須永遠閉著眼睛說自己是對的,說是上帝讓他們開疆拓土建立美國去懲惡揚善的。這個像天國神授一樣荒謬的理由當然治不了病,於是為了減輕負罪焦灼感,美國就必須接著瞪大眼睛找敵人殺壞人。200年來美國找完這個找哪個,今天這個是邪惡帝國,明天那個是邪惡軸心,地球上的敵人打完了,就在電影上找外星人打。這一點對我們這些盤古開天地,從大禹治水起立國予家在黃土地上的中國人來說很難理解,同樣,美國人也不理解「和為貴」「與人為善」是什麼意思。美國人心中的病根以色列人也有。
至於美國自認為的一貫正確則更是未必。美國南北戰爭本是北方資本家對南方種植園主的戰爭,北方宣布解放黑奴是在戰局不利於北方時宣布的,當時什麼具體的制度都沒有,以後種族歧視延續了好多年,如果當初解放黑奴不是權宜性的,就應該宣布了解放黑奴再開始戰爭。美國參加二戰時先說是鏟除納粹暴政,戰後美國在冷戰時說美國參加二戰是為了捍衛西方文明,近年來又說美國參加二戰是為了拯救猶太人。參戰的動機真是越拔越高。大家可能看過一部電影,當納粹迫害猶太人,猶太人四處奔走呼號時,英美政府置之不理,後來納粹德國把集中營中的猶太人裝了一船,送給英美,結果英美誰都不要,還不許別國收留。當這條船被迫返回德國時,有些人都絕望自殺了,最後是德國船長看不下去,把船撞在英國近海的礁石上,英國被迫救海難才收留了船上的猶太人。本來二戰爆發,在大西洋是英德爭霸,在太平洋是美日爭霸。抗日戰爭美國之所以援華和廢除不平等條約,是在汪精衛投降、蔣介石動搖後才開始的。二戰為打敗德日法西斯,蘇聯犧牲了2000萬人,中國傷亡了3000多萬人,英美各自才死了30多萬人,而戰後的太平洋卻成了美國湖。當然,為私利做了好事也值得稱道,但不知美國人哪來的道德優越感。
小布希政府的核心特徵是什麼?
小布希政府實際很像「現代的十字軍東征派」。小布希有一次說漏了嘴,就說成是「新的十字軍東征」。這實際也是「聖戰」。現實是小布希的智囊班子里大部分都是抱有帝國理想的人。他們認為帝國一不是絕對不好,二是美國已被推到帝國的位置,不當也不行。美國現已是撇開國際法用意識形態來搞外交,我們跟美國職業外交官談這個問題時,他們也認為這樣做不對,但他們也很無奈,說美國就是這樣的國家。
美國這一次想先軍事佔領伊拉克,再西化改造阿拉伯世界,使其走上現代化之路。但這種英美津津樂道的先殖民化再現代化之路,最多隻適用於像新加坡、香港這種外部決定內部的小島型港口城市的國家,而內部決定外部的大國就不行,古老文明的大陸大國更不行。
說美國是意識形態主導外交好像美國動機很高尚,其實當年美國幫助薩達姆鎮壓伊拉克共產黨時,美國不說薩達姆是暴政,美國幫伊拉克打伊朗時,美國不說它是侵略。只有當薩達姆公開反以反美要統一阿拉伯,並佔了美國的盟國科威特後,就成了對內鎮壓、對外侵略的暴政了。那麼美國能否也聽聽別國的意見,作一些自省和改變呢?越南戰爭是美國唯一一次徹底打敗的戰爭,其後美國國內才發生了自南北戰爭以來最大的民權運動等大的反省和改革。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美國就是打敗了,改變了,也只是改了美國的意識形態主導外交這個「虎氣」。美國的外交還是以英國奠定的西方外交思想為基礎的,而這就是美國原始的「猴氣」。
英國外交的「均勢」思想產生於孤懸島國的心理,他只有利用矛盾、挑撥離間、分化瓦解、分而治之等手段,來保持自己四兩撥千斤,永遠處於主導地位,從而獲得最大利益。英國外交思想哲學的根,在古代依賴海上貿易的小國威尼斯,他只要充分利用地中海各大國之間的矛盾,自己就能平安無事並從中漁利。當然,這對於我們這種農耕民族,小農立國,早就有「天下」概念的多民族統一國家的人來說很難理解,但如今世界上的現實就是,國際政治是被海盜民族、商貿立國的「狼」統治著,如果我們只願或只能當眼睛長在兩側吃草的「羊」,而不理解眼睛長在前面吃肉的狼的思維,那就很危險了。
❺ 幸福度最高的國家是哪個
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或國家應該是世界各國都公認的永久中立國瑞士。
國名:瑞士聯邦 (Swiss Confederation)
國慶日:8月1日(1291年)
國旗: 呈正方形。旗地為紅色,正中一個白色十字。瑞士國旗圖案的來歷眾說紛紜,其中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有四種。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聯邦憲法,正式規定紅地白十字旗為瑞士聯邦國旗。白色象徵和平、公正和光明,紅色象徵著人民的勝利、幸福和熱情;國旗的整組圖案象徵國家的統一。這面國旗在1889曾作過修改,把原來的紅地白十字橫長方形改為正方形,象徵國家在外交上採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國徽: 為盾徽。圖案與顏色與國旗相同。
國花:火絨草
國石:小晶
國家政要:聯邦主席(國家元首)米舍利娜·卡爾米-雷伊,任期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自然地理:面積41284平方公里。是位於歐州中部的內陸國家,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南面與義大利為鄰,西面與法國接壤,北部與德國交界。全國地勢高峻,分為西北部的汝拉山、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和中部瑞士高原三個自然地形區,平均海拔約1350米。主要河流有萊茵河、羅訥河。湖泊眾多,有1484個,最大的日內瓦湖(萊芒湖)面積約581平方公里。地屬北溫帶,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交替影響,氣候變化較大。 國際性名城日內瓦
人口:709萬人(1997年)。其中外籍人佔19.4%。官方語言為德、法和義大利語。居民中講德語的佔63.6%,法語佔19.2%,義大利語佔7.6%,拉丁羅曼語0.6%,其他語言9%。信奉基督教居民佔44%,信奉天主教的佔48%,信奉其他宗教的佔5%。
首都:伯爾尼 (Bern)
簡史:公元3世紀阿勒曼尼人(日耳曼民族)遷入瑞士東部和北部,勃艮第人遷入西部並建立了第一個勃艮策王朝。公元11世紀受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1648年擺脫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宣布獨立,奉行中立政策,1798年,拿破崙一世侵吞瑞士,將其改為「海爾維第共和國」。1803年,瑞士恢復聯邦。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1848年瑞士制定新憲法,設立聯邦委員會,從此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士均保持中立。瑞士自1948年起一直是聯合國的觀察員國。在2002年3月舉行的全民公決中,54.6%的瑞士選民和瑞士23個州中的12個州贊成瑞士加入聯合國。2002年9月10日,第57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正式接納瑞士聯邦為聯合國新的會員國。
政治:瑞士是聯邦制國家,各州為主權州,有自己的憲法。聯邦委員會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聯邦議會由具有同等許可權的國民院和聯邦院組成,是聯邦的立法機構。只有兩院取得一致,法律或決議才能生效。聯邦委員會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聯邦委員會主席為瑞士聯邦主席,是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任期一年,不得連任。根據憲法規定,瑞士實行「公民表決」(即公民投票)和「公民倡議」形式的直接民主。凡修改憲法條款、簽訂期限為15年以上的國際條約或加入重要國際組織,必須經過公民表決並由各州通過後方能生效。
軍事:瑞士實行全民兵役制度,18歲至42歲的健康男子每隔兩年必須抽出3個星期時間到軍隊服役,服役人員也可選擇一次性服役。男子的總服役時間為260天,女性有與男性同樣的權利,可以持槍參加各項軍事任務。瑞士軍隊有22萬(包括8萬名預備役人員和2萬名新兵學員),職能為國防與防範恐怖主義。瑞士將啟動軍隊改革計劃
外交:瑞士為「永久中立國」,奉行積極的中立政策。「普遍性」、「善良服務」和「國際合作」是構成其外交政策的三要素。2005年6月,瑞士公民表決批准加入《申根協定》。 《申根協定》
與中國關系:1950年9月14日,瑞士與中國建交,並互派公使。1956年1月和1957年4月中瑞各自將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
❻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外交關系分為哪些層次
大使級和公使級的外交關系都是正式的外交關系。但一般認為大使級要高於公使級。而所謂的半外交關系是新中國成立之初跟其他國家建交時的特殊現象。後面詳細說。
大使(全稱特命全權大使)和公使(全稱特命全權公使)都是一國國家元首向另一國國家元首派遣的外交代表。之所以有大使和公使的區別是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只有大國之間才互派大使,對中小國家多互派公使,這種做法反映了大小國家的不平等地位。也因此,才有大使級高於公使級的說法。現在,絕大多數國家均互派大使。各國外交代表的等級是對等的。但現在有的使館中也設置公使一職,這不是特命全權公使,是使館中僅次於大使的外交官。
代辦,則是由一國外交部長向另一國外交部長派遣的,是最低一級的外交代表。所以代辦級的外交關系規格最低,不是正式正常的外交關系。外交關系的規格升降指的就是大使級、公使級、代辦級的升降。例如,我國同丹麥、芬蘭、瑞士等國在50年代初建立外交關系時是「公使級」,後來均升格為「大使級」。我國與英國二荷蘭最初建立外交關系時為「代辦級」,後升格為「大使級」。1981年5月,由於荷蘭政府批准向台灣當局出售兩艘潛艇,我又決定把與荷蘭的外交關系降格為代辦級。其後,荷蘭政府保證以後不再向台灣出售潛艇,兩國關系得到改善,1984年2月兩國又恢復為大使級外交關系。
半外交關系其實是指的我國建國之初需要與各國建交,但因為一些國家拒絕與台灣方面斷絕關系,我們拒絕與之達成大使級外交關系而相互保持的一種外交狀態。例如與中英,先是互換代辦,但並未互派大使,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做法。
你說的「非正式外交關系」,跟上面是一個意思,就是兩國間由於一些問題還未達成大使級外交關系又需要保持一定規格的交往時的關系狀況。
沒有「國民外交關系」這么一個詞,「國民外交」倒是有,或者說「公眾外交」,指的是不由一國政府或外交部門主導進行,而由公眾或者非政府組織進行的涉外交往活動,比如咱們團中央派個團出國訪問,就屬於公眾外交,紅十字會派個團來中國考察,也是公眾外交。但這個詞並不描述兩國的外交關系狀況。
❼ 亞洲最幸福國度,卻拒絕與中美俄英法五常建交,國師給出奇葩的理由是什麼
中國幅員遼闊,陸地邊疆與俄羅斯、蒙古、印度等14個國家接壤,海上與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等6個國家隔海相望。中國的所有鄰國中,至今有一個國家未與中國建交,此國就是不丹。
不丹,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但在「全球快樂國度排行榜」中,不丹位列全球第八,亞洲第一位,被稱為「亞洲最幸福國度」。
所以說,不丹不和聯合國五常建交,窮只是表層原因,深層原因都一樣,都是因為印度阻撓。不丹外交掌控在印度手中,與哪個國家建交必須印度說了算,雖然印度與其他四常關系不錯,但印度還是擔心一旦不丹和大國建交,印度在不丹的影響力會下降,控制不了不丹,畢竟五常國家塊頭和影響力都太大了,如今的印度還不能比。
此國曾是中國藩屬國,卻拒絕和聯合國五常建交,原因讓人無言以對
❽ 美國的外交政策是什麼
1823年12月2日,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James Monroe)向國會提出了由約翰·昆西·亞當斯擬定的國情咨文,咨文中有關外交方面的主要內容被稱為「門羅宣言」,即後來被稱之為「門羅主義」。其內容大致可歸納為三個基本原則:即「反對歐洲國家再在美洲奪取殖民地」原則、「不幹涉」原則和「美洲體系」原則。《門羅宣言》成為美國用來反對美洲以外的國家干涉美洲事務的工具,阻止和進一步排斥歐洲列強勢力在西半球的政治影響,使美洲和歐洲「脫離接觸」,從而為美國在西半球的擴張掃清道路。十九世紀初,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蓬勃發展,西班牙在歐洲「神聖同盟」支持下,妄圖恢復在美洲的殖民地,英國和「神聖同盟」各國也積極插手拉丁美洲。門羅借口防止歐洲各國干涉拉丁美洲事務,發表了這個咨文。咨文中宣稱:「同盟各國把它們的政治制度擴張到美洲的任何地方而不危害我們的和平與幸福是不可能的;也沒有人會相信我們南方各兄弟國家的人民,如果不加援助,能夠建立他們心願的政治制度,所以讓我們坐視歐洲列強對他們進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過問,也同樣是不可能的。」並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門羅的這個外交政策,主要是制止歐洲列強對拉丁美洲的侵略,使拉丁美洲各國的獨立得到鞏固。但也應該看到,這個宣言也是為美國侵略拉丁美洲製造借口的。它為以後美國在「援助」的幌子下,控制和掠奪拉丁美洲樹了塊擋箭牌,成為美國在拉丁美洲建立「後院」的工具。門羅宣言和門羅主義拉丁美洲國家正在進行獨立的時候,美國已經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勢力范圍。1822~1823年,當歐洲「神聖同盟」企圖干涉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時,美國積極推行起『美洲事務是美洲人事務』的政策。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向國會提出咨文,宣稱:「今後歐洲任何列強不得把美洲大陸已經獨立自由的國家當作將來殖民的對象。」他又稱,美國不幹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也不容許歐洲列強干預美洲的事務。這項咨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宣言」。它包含的原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主義」。門羅主義的含義主要有三個:(1)要求歐洲國家不在西半球殖民。這一原則不僅表示反對西歐國家對拉美的擴張,也反對俄國在北美西海岸分擴張;(2)要求歐洲不幹預美洲獨立國家的事條;(3)保證美國不幹涉歐洲事務,包括歐洲現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務。門羅主義在當時未產生多少影響,因為英國在拉美的影響要大大超過美國。19世紀40年代以後,美國又重新提起門羅主義。 大棒政策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提出和實行武力威脅和戰爭訛詐的外交政策。他曾在一次演說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諺語:「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著急」來說明他任內的外交政策,後發展成所謂「大棒加胡蘿卜政策」。20世紀初,美國憑借其大為增強的軍事經濟力量,積極推行向外擴張計劃,加強了對拉丁美洲,特別是加勒比海地區的侵略。羅斯福根據馬漢的制海權理論,主張以武力為後盾,迫使拉丁美洲國家「循規蹈矩」,聽命於美國。在大棒政策的指導下,美國憑借武力,多次公開干涉拉丁美洲國家的內政。1903年,羅斯福參與策劃並出動海軍支持巴拿馬政變。1904年,美國又出動軍艦,迫使多明尼加將一切關稅交給美國管理。美國推行大棒政策的地區,並不限於拉丁美洲。羅斯福一再出動武裝力量,肆意干涉他國的作法,激起拉丁美洲各國的強烈反對,也引起本國廣大人民群眾的不滿。 金元外交:美國從塔夫脫總統提出的鼓勵和支持銀行家擴大海外投資,以實現向外擴張的外交政策。羅斯福總行的「大棒政策」遭到世界各國,特別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對,故塔夫脫和鼓吹積極的經濟擴張政策。塔夫脫提出「用金元代替槍彈」,他們主張運用外交政策推動和保護美國銀行家的海外投資,特別是對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和中國擴大投資,在這些地區排擠和取代其他帝國主義國家。事實上,金元並沒有完全取代槍彈,而只是槍彈的補充。二者常常交替使用或同時使用。在這種政策的鼓勵下,美國資本大量投入加勒比海地區各國。金元外交實際上是一種資本滲透,通過對外投資來奪取更多的海外市場和殖民特權。 二戰後美圓成為世界貴重價值的衡量,一盎司金等於35.8美圓,史稱固定匯率(現為浮動匯率)其中布雷頓森林體系和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
❾ 中國外交的重點是哪些國家
外交的國家目前最重要的是有美國,中美兩國在全球都有利益糾葛和共同利益,不可謂不重要。俄羅斯,俄羅斯和中國在亞太的利益上具有相似性,分歧少於矛盾,主要以合作為主。
其次,日本韓國,巴西,德國也非常重要,他們分別代表這各自地區最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這里要強調一下,外交重點,並不等於外交上要討好,中日關系的結構性矛盾突出,這種矛盾不是靠外交途徑可以解決的,所以中日各自都視對方為外交重點, 但絕非要聯手合作的架勢。
再其次是印度,伊朗 委內瑞拉什麼的。印度與中國也是具有結構性矛盾關系的兩國,藏南問題一天不解決,兩國關系一天就不會好,但是外交途徑可以在一個以軍事政治主導的基調下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比如加強經濟交流,文化交流,在反恐問題上的合作等等,所以中國對印度的外交策略就是:保持穩定,不要出亂子就好,畢竟印度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是一個在南亞具有影響力的地區性大國,與中國在亞太問題上沒有太多合作或沖突的領域。伊朗和委內瑞拉還包括澳大利亞什麼的他們承載著中國的能源需求,同時在政治上也有實力和中國博弈的一些國家(當然沒什麼籌碼,尤其是澳大利亞,其他兩國基本上是站在中國一邊的)。
總的來說,外交關系可以分為 全球戰略合作級別,比如美國,地區性合作,比如韓國,能源開發合作級別,比如俄羅斯,只不過俄羅斯對中國的能源還有軍事上的影響力都很大,所以可以和中美關系博弈。左後就是什麼平等互惠的經濟合作關系,說白了就是正常關系。。。另外還要說的就是巴基斯坦,它與中國的關系叫做: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本質上這種關系是最高級別的,因為中巴兩國在任何領域都是可以合作的,可見兩國的彼此信賴程度,但換句話說,正式由於中巴兩國的高度統一性,導致了中國的外交重點已經不是巴基斯坦,外交上中巴已經沒什麼好進步的了。
❿ 唯一不跟中國建交的鄰國——不丹,竟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嗎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不管是科技、軍事、基建還是經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勢,而且我國與世界各國的關系都很好,因此我們也結交了很多好朋友,巴基斯坦、塞爾維亞就是很好的例子。就在各國爭先與我們建立外交關系的時候,亞洲就有一個國家,是亞洲48個國家中唯一不與我們建交的國家,首都離中國只有45公里,曾是中國領土。
不丹全民信仰佛教,性格溫和,目前只跟印度、澳大利亞等不到20個國家建交,和中國還未有外交關系。在1949年,不丹與印度簽訂了《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內容主要是不丹內政和外交要接受印度的指導,這導致了中國與這個曾經是中國領土和潘屬國的國家一直無法建交,這應該是最主要的問題,畢竟我國和印度之間的合作常有摩擦和矛盾,讓不丹和中國建交必須要印度的同意,這是很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