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如何讓自己幸福作文800字議論文
人們通常會說: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感受,而美國一家把幸福作為研究目的的科研機構得出結論,幸福與年齡、性別和家庭背景無關,而是來自於一份輕松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態度。研究者通過對生活得輕松而幸福的人的研究,總結了10條在生活中令自己幸福的秘訣。
1.不抱怨生活:幸福的人並不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幸福,而是因為他們對待生活和困難的態度不同,他們從不問「為什麼」,而是問「為的是什麼」,他們不會在「生活為什麼對我如此不公平」的問題上做過長時間的糾纏,而是努力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2.不貪圖安逸:幸福的人總是離開讓自己感到安逸的生活環境,幸福有時是離開了安逸生活才會積累出的感覺,從來不求改變的人自然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也就難感受到幸福。
3.感受友情:廣交朋友並不一定帶來幸福感,而一段深厚的友誼才能讓你感到幸福,友誼所衍生的歸屬感和團結精神讓人感到被信任和充實,幸福的人幾乎都擁有團結人的天才。
4.勤奮工作:專注於某一項活動能夠刺激人體內特有的一種荷爾蒙的分泌,它能讓人處於一種愉悅的狀態。研究者發現,工作能發掘人的潛能,讓人感到被需要和責任,這給予人充實感。
5.降低負面影響:少接受些有關災難、謀殺或其他的負面消息,這樣,無形中就保持了對世界的一份美好樂觀的態度。
㈡ 以「人民幸福感提升的原因」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 求題目
以人民幸福感提升的原因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這個內容可不太好寫。我覺得人民幸福感的提升的原因主要還在於黨和政府採取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措施,來改善民生。比如農村以及社區街道的修整,文體娛樂設施的改善,物價水平的調控。還有對退休人員養老金的17連漲。再比如國家財稅了很多有力的手段來消除貧困人口。這些措施都極大地改善了民生,是人民真實感受到黨和政府對基層人民生活的關心。也是人民生活中能感受到幸福感的原因因。至於題目,我想是不是可以擬定為:幸福從哪裡來?僅僅作為參考,不知道對你是否起一定的作用。
㈢ 幼兒教師應該如何提高幼兒幸福感的論文
第一招: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缺失了對生活的興趣,那麼,學習的興趣也就無從談起了。
第二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每個孩子都會有他的優點和缺點。有自信心的孩子,會把他的優先放大,從而帶動他其他各方面的發展;而沒有自信心的孩子,放大的是他的缺點,從而在學習方面喪失信心。
第三招:培養孩子的耐挫力。
在幼兒園的學習,是以玩為主;到了小學,孩子自己也會更關注他的學習。就像我好友的兒子說的那樣:「在學校里,如果沒有還成績,會被同學們看不起的,以前我怎麼會快樂呢?」
第四招: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到了小學,活動的空間大了,任課老師也多了,同學也多了,這樣一來,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強弱就與他的幸福感也緊密相連起來了。
第五招: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開學第一天,我就對一年級的小朋友教「聰」這個字:如果你能做個聰明的孩子,你得學會這個本領:要學會聽,上課時既要聽老師的話,也要聽同學的回答;要學會看,讀書的時候看書本,老師講課的時候看老師,老師寫字的時候看黑板;要學會用好你的小嘴巴,老師和同學在發言的時候,要閉上,請你回答的時候,要清楚響亮完整地說話;要學會用心記住每一天學到的知識和本領。
㈣ 分析如何緩解心理壓力,提升幸福感論文
下面介紹一些緩解壓力,克服心理不適的方法,僅供參考:
宣洩釋放法
壓力、煩躁情緒持久地積壓在心裡,就像洪水一樣,泛濫成災,必須找一個渠道,將自己的困惑,
壓力宣洩出去。可以嘗試的方法有:
傾訴法
找一個適當的對象,如好朋友,老師,甚至是學校的心理咨詢人員,將自己的煩惱告訴他們,以傾瀉自己的痛苦,這樣在談話結束時,自己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運動法
或許大家都有自己愛好的運動,例如籃球,足球,實在沒有愛好的同學,跑步也行。可以適當加大運動強度,將自己的不滿,反抗都發泄到運動中去,這樣是很好的緩解壓力的方法。但是運動宣洩法,務必要注意適當,不要變相成為虐待,對身體產生傷害,要顧及到接下來的學習任務。
強制轉移法
可以採取強制的方法,將自己的注意力從由高考產生的不適情緒中轉移出來,去注意另一事物,如遠景,圖畫,寵物等。學會全身心地去關注除考試以外的事物,這樣避開煩躁的情緒,或許你會在周圍的事物上受到啟發。
深呼吸法
深深的呼吸數次,可以緩解壓力。一般緊張的人呼吸會比較短促,或者不規律,可以用深呼吸的反其道而行之,以緩解壓力。另外深呼吸的時候,由於更多地氧分子進入血液,還可以調節腦部緊張的神經,從而達到解壓得目的。
按摩解壓法
按摩是一種很好的緩解壓力的辦法。按摩沒有必要去找專業的按摩師來做,可以自己來完成一些簡單的自我按摩。如用拇指壓按太陽穴,做眼睛保健操,有拇指和食指提捏後頸部等,如果考生的父母懂得一些按摩的話,也可以請父母幫助按摩。
「湯療」緩解法
強調下,這里的「湯療」不是現實生活中的那種湯療,這里的湯療是指利用熱水來緩解壓力的一些辦法。如泡泡熱水澡,睡前用熱水洗洗腳,或者睡前喝半杯加糖的熱牛奶等。
葯物治療法
如果是精神氣質性緊張的,可以讓醫生開一些谷維素片來吃。谷維素片可以調節植物神經紊亂,但是同時也要徵求醫生的建議。
㈤ 論文,論:在經濟高速發展下如何提高民眾幸福感
幸福在哪裡?這似乎越來越成為現代人心中的一個疑問。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網9月6日發表文章《中國人嘗試尋找幸福秘訣》,內容如下:
有關中國人幸福度的各種調查往往看似自相矛盾。「皮尤全球態度」項目最新調查發現,87%的中國受訪者對國家現狀表示滿意,這使中國成為該機構截至目前所有調查中,滿意度得分最高的國家。但歐盟的一項關於幸福指數的調查卻發現中國在150個國家中排名第128位。而最近對5萬名大學生進行的調查表明,他們的情緒低得令人驚訝。參與該項調查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彭凱平(音)稱,他們苦悶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公、個人環境問題以及缺乏表達不滿的渠道等。
金錢能買來幸福,在中國似乎是一種解決之道。研究表明,對於月收入低於450美元的中國人,額外增加每一分錢都能提高他們的幸福感。撇開這些則要復雜得多。心理學者稱快樂的源泉包括政治和社會參與,以及良好的政府管理。
中國的一個城市正在用中國特有的方式使市民感受幸福。名為「幸福江陰」的實踐活動榮獲 「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除了經濟發展,4年來,這座富裕城市為市民添加了一系列能增加幸福度的「神奇配料」。除醫療保健和就業外,它還制定各種目標,如人們的慈善捐款額以及應該配備多少醫生等。在政治領域,江陰正試圖在不改變現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提高政治參與度,其舉措確實改變了中國一直被某些人詬病的只沉溺於經濟增長的做法。不過,很難知道江陰是否又是一個形象工程,抑或中國未來樣子的縮影。(來源:參考消息 作者路易莎·利姆,王會聰譯) (來源:新華國際)
大哥,給你提供個資料,自己寫吧,5000字實在累人
㈥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幸福感
近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要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可以說,「幸福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高校的根本任務在於立德樹人,基本使命在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作為時代新人,如何理解幸福、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及創造幸福,不僅關繫到其個體的健康成長,也關繫到整個社會幸福感的提升。
幸福是一種體驗,更是一種能力。因此,高校要把培養大學生幸福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念,培養學生認知幸福、體驗幸福進而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不缺少感受幸福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感受幸福的能力也需要相應提升。學校教育是培養人的幸福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場所,大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幸福能力的重要關口,直接關系未來社會「人民幸福」的實現程度。
培養健康心理是提升大學生幸福能力的關鍵。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愉悅的情緒感覺和積極的心理狀態。教育不能立刻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所處的境遇,卻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水平。因此,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人格,才能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包容他人。其中的重要內容就是加強對學生的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注重把解決實際問題與思想疏導相結合,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客觀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辯證對待人生所遭遇的挫折甚至失敗,幫助他們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加強品德修養是培養大學生幸福能力的根本。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加強品德修養的重要時期。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大學生的品德修養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兩個方面,這直接影響和決定其一生的幸福程度。面對世界局勢的復雜多變,面對社會生活的紛紜萬狀,高校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創造真正意義上的幸福生活。
能力提升是培養大學生幸福能力的途徑。一位哲學家說,真正令人滿意的幸福總是伴隨著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來改變世界。提升能力是每個人回報社會、服務國家、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是實現人生奮斗目標的基礎,是創造幸福和實現幸福的保障。大學生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這樣不僅可以創造自身的幸福生活,而且還能更好地造福社會、惠及他人,為實現社會和諧、人民幸福貢獻力量。這就需要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等的培養,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加強學生幸福能力的培育必須回歸生活,把握實現幸福的方法。在人的一生中,人們對所從事的工作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認知,一般會經歷從工作到事業再到使命的過程。人生的最大價值在於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奉獻給自己鍾愛的工作,把有限的寶貴生命與無限的使命追求結合起來,從而為社會進步、國家發展、人類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創造更大的幸福。
㈦ 大學生幸福心理成長標准格式論文3000字
心理成長訓練標准方式是將心理的過往經歷都通過手寫的形式記錄下來,咨詢師通過閱讀瀏覽提出建議處理來訪者過去經驗中存在的問題,並將這些問題不斷的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孟玉榮心理咨詢工作室已經幫助無數的心理困惑的來訪者和心理咨詢工作者解決了心理問題和困惑。
㈧ 淺談大學生樂觀態度與幸福感
心是否是健康的,就看你是否積極樂觀向上。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這也體現出了他們不同的人生態度。從同一扇窗、同一個角度看去,積極樂觀的人看到的是一幅唯美的畫面,消極悲觀的人看到的是滿目瘡痍、蕭瑟凄涼的世界。不難發現,後者的心理是有問題的、不健康的,他們自然離幸福就很遠了。
二.部分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幸福感的影響
大學生的心理幸福感還受到很多其他生活情境和心理因素的影響,例如社會支持、樂觀、事件的應對策略和學習壓力等。已有的研究表明:在良好的社會支持下,大學生的心理幸福感有顯著的提高。有人對大學生在非典隔離期與非典前對心理幸福感和社會支持的態度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良好的社會支持下,隔離在校園中的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和非典前相比社會支持利用度顯著提高;與非典前相比,大學生對各種社會支持的態度、感受和行為方式更積極,學生生活壓力顯著降低。也即大學生主觀上體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並且對社會支持的利用程度越高越充分,那麼他們與他人的關系越積極與親密,越有能力選擇和創造適合自身發展的環境,生活目標更加明確,生活更富有意義,最終個人不斷成長與充實。
三.對大學生心理幸福感提升的建議
心理幸福感的提出和發展,為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向,也恰好彌補了主觀幸福感在概念上和測量上的種種局限。心理幸福感不僅僅注重人們的情感體驗是如何的,更重要的是注意到人們的自我發展和成長,從另一個側面來界定和詮釋幸福感,使得對幸福感
㈨ 以大學生的幸福心裡成長為題寫一篇論文,不少於3000-5000字
一、積極心理學對我國大學生心理訓練的啟示
(一)系統的訓練內容: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積極人際關系積極心理學有三大基石:第一是積極情緒研究,如愉悅、滿意、樂觀、希望、感恩和寬恕等和主
觀幸福感相關的內在體驗。第二是積極特質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優勢和美德,並且認為發揮積極特質是實現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第三是積極社會組織系統研
究,如牢固的家庭、民主的社會、廣泛的道德等,以及它們如何促進積極特質的發展。在我國大學生心理訓練過程中,基於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指導,從個體和群體層
面,建構積極情緒訓練、積極人格特質訓練、積極人際關系技能訓練的內容體系,將整體上促進大學生幸福感的各個方面,從而幫助大學生掌握幸福技能,實現幸福
人生。其中積極人格特質訓練是核心內容,成為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際關系訓練的基礎;積極情緒體驗是個體層面主觀感受,積極關系獲得是群體層面交往技能與
幸福獲得的保障條件。同時,在積極心理學三大研究體系內,積極心理學家們建構了大量的理論來解釋什麼是幸福、如何獲得幸福,如賽里格曼的幸福五元素學說、
弗雷德里克森的積極情緒擴展-建構理論、艾利克斯的情緒ABC模式、希斯贊米特哈伊的「心流」學說、弗蘭克爾的人生意義觀等等,這都將是積極情緒、積極人
格、積極人際關系訓練的核心主題和重要方法來源。
(二)體系化訓練方法與原則:理論、研究、應用大學生心理訓練應基於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科學實驗的證據及有效的訓練方法,訓練過程要堅持理論
性、研究性和應用性原則。首先,大學生心理訓練目標、內容、方法受到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同時心理訓練過程中也有必要進行理論傳授、闡釋,這不僅可以讓
學生理解為什麼這樣訓練,而且清楚怎樣配合和自我練習才能導致更好的效果。忽視理論的關照,心理訓練就會流於表面,甚至導致游戲化和娛樂化。其次,積極心
理學以事實為依據,經過嚴謹的科學方法得出結論,具有科學性。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大學生心理訓練也要堅持研究性原則,即一方面通過傳達幸福科學增強訓練的說
服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大規模的人群調查、對照組實驗設計、
跟蹤調查等,力求掌握我國大學生心理訓練有效性的實證研究結論,以更好地實現訓練目標。最後,應用性原則是指不能只停留在理論闡述與研究的結論解釋上,而
將它們進行必要的、合理的應用轉化,轉化成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各種訓練方法的具體設計,使得理論、研究結論與應用緊密結合,如先測試、再干預、再測試的訓
練過程,融理論、研究和應用為一體,既避免枯燥,又增強趣味。同時,不僅是課堂上進行有效的研究和應用,整個訓練環境也要嵌入積極觀念,教授生活中便於應
用的幸福心理技巧。
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對大學生心理訓練過程的思考
(一)幸福感覺提升,積極情緒體驗訓練積極情緒的擴展-建構理論認為積極情緒讓我們感覺良好,即它不僅反映成功和健康,還能夠產生成功和健康;積極
情緒改變我們的思維,即拓展常規之外更廣泛的思想和行為意識;積極情緒改變我們的未來,使我們能夠發現和建構新的技能、新的關系、新的知識和新的生存方
式。幫助大學生識別、喚醒、體驗積極情緒並成為習慣化技能,首先就要根據積極心理學關於情緒研究的分類,即有關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積極情緒三類,針對
性地開展訓練活動,幫助學生保持面對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積極情緒的連貫性,從而抵禦消極情緒,提高生活滿意度,獲得主觀幸福感。面對過去的積極情緒有滿
意、滿足、成就感、驕傲、平靜等,如何獲得這些情緒?積極心理學從改變認知、學會感恩等角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大學生心理訓練過程中,改變認知訓練,就
是要講解情緒與認知的關系,即所有過去的情緒都是由思維和解釋啟動的,而不是事件本身引起的,尤其是要幫助學生糾正教條的決定論,即過去不幸影響未來的錯
誤觀念;其次,進行感恩訓練,就是要通過課堂感恩記錄、感恩沉思、感恩分享,課後記感恩日記、「感恩拜訪」等的練習有效改變大學生對過去事件的情緒體驗,
獲得內心的平靜和滿足。面對未來的積極情緒包括樂觀、希望、信心和信任等,如何引發這些情緒?積極心理學認為可以通過改變對未來的希望而實現。在心理訓練
過程中就是要幫助大學生獲得習得性樂觀,從訓練積極樂觀的解釋風格開始。首先,教授艾利克斯的情緒ABC模式,通過講授理論及案例分析、完成句子等形式讓
大學生認識到對事件的看法和解釋而不是事件本身決定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其次,教授反駁悲觀的技巧。如採用完成句子、續寫故事等方式傳授自我對話和自動思
維反駁技能。具體可採取當悲觀想法出現時,先進行舉證、再擴展解釋來發現自己對事件的曲解,從而打破破壞性習慣思維等。最後,教授減少悲觀想法的技能。如
通過三步走的方法,分別試想最壞、最好和最可能的情形,然後針對最可能的情形制定一個應對計劃並
實施。以上訓練方法都可以根據大學生實際生活情境進行案例編排展開。面對現在的積極情緒體驗主要包括「愉悅」和「滿意」。積極心理學並不排斥合理的培養愉
悅感以獲得當下的幸福體驗。當然,面對現在的積極情緒僅僅停留在愉悅感上是不夠的,還要將其提升到更高層次的幸福體驗,即面對當下的「滿意感」。如獲得當
下的愉悅感可以通過訓練大學生的正念,讓他們學會在心靈安靜中全心與當下同在,承認、接納和審視正在發生的不幸、消極情緒等,從而激發直面它們的信心、勇
氣和能力。而滿意感的獲得,則需要大學生必須付出努力和意志力,因為它來自於自身優勢和美德的展現。幫助大學生識別、展現和發揮自身的美德和優勢的所有途
徑都有助於他們獲得滿意體驗而感到幸福,如讓他們去幫助別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發揮潛能進行作品創造等等。
(二)幸福品質培養,積極人格特質訓練關於優勢和美德的人格特質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積極心理學認為人類身體中都有著基於進化需要而遺傳自
遠古的優勢有待展現,每個個體如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運用這些優勢,不僅能獲得當下的積極情緒體驗即滿意感,而且可以幫助他們緩沖和對抗自身缺點、疾病、挫
折和不幸等等。因此,訓練大學生如何識別、展示、運用他們自身的美德和優勢,成為積極人格特質訓練的核心,也勢必會促進其良好人格發展,最終實現幸福人
生。積極心理學研究了整個世界橫跨3000年歷史及不同文化,
歸納出人類普遍存在的六種美德,為了建構和測量及實現這些美德,將它們細化後提出24項性格優勢,而培養這24種性格優勢則是實現六種美德的途徑。為了測
量這六大美德和相應的24種性格優勢,Park等人編制了「優勢行動價值問卷VIA-IS」,現已被數百萬人廣泛使用,而我國的研究者段文傑等對這一問卷
進行了中國大學生的適用性研究,結果表明,除美德結構劃分不合理外,VIS-IS可以作為測量中國大學生性格優勢的工具。[5]研究表明性格優點存在跨文
化的普遍性,並且性格優點與優良表現、主觀幸福感以及創傷後成長呈顯著的正相關。[6]因此,識別我國大學生個體及群體的突出性格優勢,針對性地加以訓練
是十分必要的,不僅能解決大學生群體現存的心理問題,而且還能有效提升幸福感。第一步,就是要運用「優勢行動價值問卷」對大學生個體和群體的性格優勢進行
評估和識別,為展示和應用性格優勢訓練打好基礎;第二步,就要在訓練過程中幫助大學生進行優勢性格展示,可以採用小組優勢討論的方式,一起分享自身有哪些
優勢,曾用哪些優勢幫助過別人,如何利用這些優勢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等;第三步,就需要幫助大學生更廣范圍應用這些性格優勢,如設置高難度的團隊任務,
發揮團隊優勢才能克服的挑戰,任務完成前小組討論團隊優勢,任務完成後每個人寫下「挑戰中的優勢」故事,並進行集體分享等。同時要開發「性格優勢運用」的
家庭作業方案,在社會生活真實環境下促進積極人格品質的培養。
(三)幸福環境構建,積極人際關系技能訓練在個體提高幸福感的同時,積極心理學並不排斥環境對個體的影響。個體成熟的防禦機制和社會階層、教育程
度和智商高低無關,而與他生活的環境系統有關。成熟的防禦機制確保個體在遭受壓力、不幸時能夠採取利他、幽默、抑制、升華等有效的應對策略。這是保持心理
健康,降低心理問題與疾病風險的積極特質之一。同時,個體作為社會人滿足勝任需要、歸屬需要、自主需要等,也都由個體生活的環境系統決定,並依賴於環境系
統所提供的標准及實現途徑。顯然,作為個體來講,良好的社會環境、組織系統、家庭氛圍、夫妻關系、好的人際關系等都會為幸福人生提供可持續動力。大學生心
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質訓練,不僅僅是個體積極情緒能力的提高、美德和品質的發掘和施展,同時還需要積極社會組織系統提供條件和保障。在宏觀層面上,建設積
極的社會組織系統,如道德的公民、和諧的社會等;在中觀層面上,建設積極的單位或社區組織,如良好的校園文化、社區文明等;在微觀層面上,培養積極家庭和
社會的人際關系等。積極的組織系統建構宏觀層面涉及政治學、經濟學、
社會學等多領域,內容較廣十分復雜,積極心理學對此研究也相對薄弱。然而對於利用個體可控因素改善微觀環境系統,尤其是建構積極社會關系和積極家庭關系方
面,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開拓了我們的視野。構建我國大學生積極人際關系技能訓練可參考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大學生共情能力訓練,即准確地識別他人情緒的能力;
二是基於情緒感染理論的領導者樂觀領導風格培養;三是建構人際關系的實用技能訓練,如肯定式溝通風格、積極主動回應方式、有效贊美技巧等訓練,並通過角色
扮演、貼近實際的案例討論增強訓練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