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積極心理學提升幸福感的方式
積極的心理學一般會給我們一些積極的暗示,在生活中我們看到的一般也是一些積極向上的地方,所以說更加能夠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貳』 當代大學生如何提升幸福感
幸福是一種內心體驗,教育的一個基本的目標就是使學生愉悅,產生美好的心理體驗。心靈的發展要求心與心的交融,而心與心的交融則是以愉悅的情境為依託的,唯有在師生雙方都能夠體驗幸福的氛圍中,心與心方能敞開、溝通。因此,教師應該既是幸福的創造者,也是幸福的享受者。在幸福的教育中,實現創造幸福和享受幸福是有機統一體。
在生活中,我堅持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和善良的人,力所能及地去幫助別人。每次走進教室,我都保持微笑,時不時跟學生聊聊發生在自己生活當中有趣的事,拉近我們心理上的距離。當教師的內部幸福體驗外化為表情時,教師的幸福就變成一種可被觀察的對象了。學生能夠通過識別教師的表情,在自己內心激起同構的心理體驗,這種體驗又會外化成學生的表情,教師又通過學生表情的反饋強化了自己的幸福體驗,學生的幸福感也因此漸次強烈。在幸福上,師生雙方相互感應,不斷激盪,獲得了共同的幸福感。
『叄』 按照積極心理學觀點如何增加個人的主觀幸福感
我認為心理治療很重要的,所以我內心裡的治療還是非常滿意的
『肆』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中的應用
你是想要什麼呢?
核心的應用。就是可以提升大學生的生活幸福感,有利於健康的心理機制的完成,增強自信,自我參照體系不斷完善。
其他的細小的應用應該都是這下面的小范圍用途了。
『伍』 積極心理學 如何提升幸福感
對於我來說,提升幸福感就是提升掌控感,但不是那種變態的想控制一切和別人的偏執想法,而是一種可能性,可以擁有得到想要的東西的可能性,就是我的幸福感主要構成
一般來說,提升幸福感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干預,一方面是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就好像同樣落魄的兩個人不一定都會覺得生活如此難過。另一個方面就是提升創造幸福的能力
幸福的感知能力的差異基於每個人的經歷和在經歷中得到的認識所影響的,都是些可遇不可求的事物。但是提升創造幸福的能力是有很大一部分掌握在我們手中的,這需要我們積極主動地去創造性地生活,掌握自己生活的節奏,比如努力學習考取一些以後用得到的證書,相比於天天打游戲僅僅為了消遣的話,是具有創造性地(當然並不是說打游戲完全不好,如果你以後想要在游戲上面去的一些成就,那麼游戲就會成為你的創造性地工作,創造性的一個重要屬性是未來的價值性)
『陸』 1[問答題] 《運用積極心理學如何提升幸福感》
因為幸福感說到底是一種感受,是一種感性的東西,所以說對同一件事情,如果你有積極的心理,你就能看到陽光的那方面,你的幸福感就會提升,如果你總是消極,看到消息的那一面,你怎麼談幸福呢?
『柒』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幸福感
近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要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可以說,「幸福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高校的根本任務在於立德樹人,基本使命在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作為時代新人,如何理解幸福、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及創造幸福,不僅關繫到其個體的健康成長,也關繫到整個社會幸福感的提升。
幸福是一種體驗,更是一種能力。因此,高校要把培養大學生幸福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念,培養學生認知幸福、體驗幸福進而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不缺少感受幸福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感受幸福的能力也需要相應提升。學校教育是培養人的幸福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場所,大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幸福能力的重要關口,直接關系未來社會「人民幸福」的實現程度。
培養健康心理是提升大學生幸福能力的關鍵。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愉悅的情緒感覺和積極的心理狀態。教育不能立刻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所處的境遇,卻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水平。因此,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人格,才能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包容他人。其中的重要內容就是加強對學生的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注重把解決實際問題與思想疏導相結合,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客觀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辯證對待人生所遭遇的挫折甚至失敗,幫助他們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加強品德修養是培養大學生幸福能力的根本。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加強品德修養的重要時期。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大學生的品德修養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兩個方面,這直接影響和決定其一生的幸福程度。面對世界局勢的復雜多變,面對社會生活的紛紜萬狀,高校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創造真正意義上的幸福生活。
能力提升是培養大學生幸福能力的途徑。一位哲學家說,真正令人滿意的幸福總是伴隨著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來改變世界。提升能力是每個人回報社會、服務國家、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是實現人生奮斗目標的基礎,是創造幸福和實現幸福的保障。大學生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這樣不僅可以創造自身的幸福生活,而且還能更好地造福社會、惠及他人,為實現社會和諧、人民幸福貢獻力量。這就需要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等的培養,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加強學生幸福能力的培育必須回歸生活,把握實現幸福的方法。在人的一生中,人們對所從事的工作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認知,一般會經歷從工作到事業再到使命的過程。人生的最大價值在於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奉獻給自己鍾愛的工作,把有限的寶貴生命與無限的使命追求結合起來,從而為社會進步、國家發展、人類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創造更大的幸福。
『捌』 請結合積極心理學三個維度,聯系自己實際談談如何提升幸福感
幸福來至假設,自我欺騙和降低標准。
『玖』 怎樣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幸福品質
一、 准確界定中小學生幸福感
對於中小學生幸福感界定,研究人員多以主觀幸福感的概念為基礎。按照心理學的界定,主觀幸福感是個體對自我評價的幸福,認為幸福是評價者個人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評估。它有主觀性、整體性和相對穩定性等特點。主觀幸福感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至少包括認知和情感兩個基本組成成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瑟里格曼把幸福的方程式歸納成:快樂+參與+意圖=幸福。而我國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把幸福感定義為「幸福感是一種長久的、內在的、堅定的心理狀態,並非短暫的情緒體驗。」
簡而言之,所謂幸福感,就是人們根據內化了的社會標准對自己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肯定性的評估,是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及其各個方面的全面評價,並由此而產生的積極性情感占優勢的心理狀態。而中小學生幸福感是指中小學生以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為基礎,對自我存在狀態的主觀心理體驗,是認知、情感等心理因素與外部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積極主觀心理體驗。
二、 全面了解中小學生幸福感的現狀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論其觀點是否完全正確,關注和提升學生的幸福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思考的問題。當前我國中小學生的幸福感令人擔憂,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不當;二是升學壓力太大;三是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筆者認為影響學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在於三個方面:家庭的關愛;學校和老師的教育;學生自身的感悟。以上幾個因素使我們目前的中小學教育把學生的天生的求知慾望變成了壓力和痛苦,使得本來應該有的快樂學習成長經歷只能是一種奢望,這是我們教育理念的失敗。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提高學生的幸福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三、 探究提升學生幸福感的途徑與方法
一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同,他的幸福觀也不同,有的人把吃喝玩樂作為幸福;有的把為實現人生目標而努力奮斗作為幸福,有的人把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有的把幫助別人作為自己的幸福,有的認為讀書是負擔是痛苦,有的認為讀書是必需是一種幸福。人生觀、價值觀不同,做同樣的事情他的幸福感會大不相同。所以要提升學生幸福感,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尤為重要。首先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的教育;其次是培養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能判斷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丑惡;再次是培養刻苦精神,努力實現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教師要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自由輕松地去奮斗,以此來體現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幸福感的重要基礎,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是建立師生幸福感的基石。尊重,既包括學生對教師人格、教育風格、教學經驗的尊重,也包括教師對學生人格、個性發展以及學生在思想、感情和行動中獨立性的尊重。教師要多與學生交心,要走進學生心靈,了解他們喜怒哀樂。他們取得成績你為他們喝彩高興,他們遇到困難時為他們排憂解難,打氣鼓勁。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師生共同體會教育的幸福,共同在被尊重中學會尊重,在幸福中感受幸福。
三是教師要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質量觀。「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人」「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是教育的首要任務」,盡管推行素質教育已經多年,但令人遺憾的是,在升學壓力下,學校和老師往往以高分數來衡量教學質量,教育領域內的質量觀、成績觀卻不見有絲毫改變,依然唯分數是聽,長期處於分數質量觀壓力之下的學生,性格大多變得孤僻和乖戾,沒有幸福感可言。因此教師應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改變這種單一的評價體制,應盡快建立一套科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應將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綜合考慮,將老師、同學、家長的評價綜合考慮,建立學生成長檔案,以平時的考核評價為主,不搞一考定終生。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健康和諧的發展,我們才不會急功近利,背離「以人為本」的宗旨,也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在分數質量上去挖空心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才不會淪為一句空話。
四、打造幸福課堂,探索幸福教育途徑
教師的幸福是課堂幸福的源頭,學生的幸福是幸福教育的核心。幸福課堂應該是一段師生共度的幸福時光,是「學也愉悅,教也快樂」的教學過程。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幸福課堂應該是學生有興趣學、學有所獲、學有情趣、學有自主、學有創造的課堂。幸福教育不是直接單純的教育,更不是現在我們的「填鴨式」的應試教育,而是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通過對學生的「理解」「關懷」「德育」,並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而實現的幸福教育。具體有以下五個特徵:一是民主與尊重;二是關注與激勵;三是審美與道德;四是自由與創造;五是成功與發展。
為了實現幸福教育,教師第一要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習。第二要採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互相交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第三,教師要「因材施教」,更應該「因人施教」,對學生的一些性格特點進行比較分析,挖掘每個年齡段學生的性格特徵,並分析特徵間存在的差異及原因,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教育手段方法進行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樹立各自對學習的自信心;以欣賞的眼光來教育學生,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並激發其潛能,等等。第四教師要優化課後作業,作業過多也是影響學生幸福感的一個因素,那麼什麼樣的作業才是高質量的作業呢?高質量的作業是具備精簡性、層次性、新穎性。精簡性要做到少而精質量高,每個練習都有實際的價值和意義。層次性要做到不僅要讓學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還要保證學有餘力的學生免受「飢餓」之苦,要做到因材施「業」。像對「學困生」作業的布置,我們要做到作業難度比較低,量比較少,方法以基礎性、模仿性為主,作業主要內容為本節課所授的知識,以及其他一些相關的基本技能和知識練習。新穎性就是我們根據學科特點,設計出一些新穎的作業,讓有趣、生動的作業內容代替枯燥乏味的、機械重復的、無思維價值的機械練習,讓學生感覺到做作業不是一個很沉重的負擔。譬如科學手抄報、查找閱讀型、活動性作業、操作性作業等。第五,創設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在課堂上採用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感受。回答問題時設計一些簡單題讓學困生回答,讓他們得到成功,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在檢測過程中編制A、B卷,讓學困生也能考出好的成績。
總之,作為課堂主導的教師,在課堂上應採取多種方法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無條件的關注每個學生,讓學生快樂地接受知識,健康地成長,真正感受到幸福。
『拾』 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課:重新發現自己,活出想要的未來(高清完結打包)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WHQXuNklR0P5Eh1g5xmJvw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