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就感與幸福感的辯證關系
成就感:願望與現實達到平衡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
幸福感: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
某天在走圈的時候突然想到了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問題。每天早上6:00起床,結束一個小時的鍛煉,看著小米手環上7000多的步數有種成就感;結束一天的輕斷食後,看著體重計上減少的數字有種成就感;每天看著任務列表上一項項被劃掉的事項有種成就感;看完一整本書的時候有成就感……
但是,在鍛煉的時候我不會有幸福感,在節食期間我不會有幸福感,痛苦的做任務的時候我不會有幸福感……
什麼時候有幸福感呢?在經歷鍛煉和節食之後,日漸消瘦的體型可以穿上生娃前的衣服時有幸福感;在讀了多本書之後感受到思想起了些微變化朝著積極的方向時候有幸福感……
在創造成就感的過程中,不一定會伴隨有幸福感,相反,這個過程往往充滿著痛苦與艱辛;但是幸福感正是從一個個成就感所造成的結果中而產生的。
努力,創造成就感,收獲幸福感。
Ⅱ 我有多少是我的,你給的代表的是你對我的愛,自己給自己的是成就感,別人給的是幸福感
是呀,靠誰都不如靠自己來的踏實。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就是這個道理。別人給的只能是錦上添花,靠自己才是女王
Ⅲ 工作中成就感和幸福感如何取捨
初中學英文時,記得老師說過job和career的區別,job是指工作,尤其是那些為了換取報酬而進行的工作;而career的B格明顯要高一個level,有事業暗喻的工作。
後來大學畢業後,接觸到一些職業規劃方面的知識,對job與career又有了更深的認識。
首先要介紹一個職業發展模型,它叫做「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即該理論認為職業有4個要素,分別是個人能力、個人需求、職業要求、職業回饋。
專注個人成長 微信公眾號:林小白向上管理(ID:living4e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