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亞里士多德三個幸福等級是什麼

亞里士多德三個幸福等級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5-03-31 04:13:35

① 亞里士多德對「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在《尼各馬可倫理學》第一卷中,亞里士多德指出:「一切技術、一切規劃以及一切實踐和抉擇,都以某種善為目標。因為人們都有個美好的想法,即宇宙萬物都是向善的。」人們的任何實踐活動都是有目標的,而這個目標就是至善。

善又有不同的等級,較低級的善要服從較高級的善。人們的實踐活動,最終都走向了一個最終的目的,即最高的善。而最高的善到底是什麼呢?

亞里士多德認為:行為所能達到的全部善的頂點,就是幸福。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這個最終的自然目的就是至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鍛煉身體的目的是為了身體健

每個人的生活實踐的維度是不同的。這里,亞里士多德總結了三種與幸福相關的生活。

第一種,追求財富和滿足各種慾望的生活。有些人以賺錢為最高目的,追求各種慾望的滿足,以為這樣就能得到幸福。但在亞里士多德看來,這種幸福就等同於感官的生理快樂,這與他的幸福理念是相悖的。因為幸福是自由的,但以滿足慾望得到幸福,人很容易成為慾望的奴隸,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

第二種,政治生活。參與公共事業、參與政治活動也可以實現幸福。政治生活中的幸福就是追求榮譽,榮譽是政治生活的目的。亞里士多德認為「榮譽取決於授予者,而不是接受者」。善或者幸福應該是人們固有的,而不是輕易能被取走的東西。

第三種,思辨的生活。這是亞里士多德最為推崇的,這是一種求知的生活。把思辨活動當作是人存在的最大快樂和最高幸福。思辨是理智的德性,理智是人的最高貴的部分,是我們各部分中最重要、最合德性的。

亞里士多德說:「快樂和榮譽雖然都是可選擇的目的,但都是自身以外的它物,唯有思辨生活才是為自身的選擇,才是不累於它物的最大幸福。」

中道原則,是亞里士多德在總結了古希臘歷史和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提出的獲得幸福要遵循的著名原則,有點像中國文化中的「中庸」。

「中道」不是數學上的「中值」,而是從人的情感和行為這個層面去強調要適中、適度,既不要過度與放縱,也不要不及。這個原則對人的理性要求非常之高,人只有在充分認識自己的情況下,才能真正做到既節制不放縱,又不畏手畏腳。

以情感為例,自信就是驕傲和自卑的中道,驕傲是一種過分的狀態,而自卑又是一種不足的狀態。在驕傲和自卑之間,恰到好處的一種狀態,就是自信。這就像一個天平一樣,自信在這中間,稍微盲目自信一些就成了驕傲,而不太自信一些,就陷入了自卑。當然驕傲和自卑都是極端的狀態,自信才是最為適度和適中的最佳狀態。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只有遵循中道原則才能真正獲得幸福。這樣的幸福觀,對當今的人們來說也有很大的價值。每一個現代人如果能讀一讀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或許能收獲對快樂、幸福更深刻的理解。

幸福就是至善,每個人心存善念,我們的發心動念和行為都會受到約束,在遵循中道原則的基礎上,去追尋一種思想的樂趣,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② 古羅馬關於幸福的定義

古羅馬關於幸福的定義:

1、亞里士多德有個說法:行為所能達到的全部善的頂點,就是幸福;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這個最終的自然目的就是至善。他認為幸福無須外求,只能依靠我們自己。

在亞里士多德的定義中,幸福是有層次的,最低級的是追求財富和滿足慾望,它只能帶給人短暫的幸福;第二層級是參與公共事務、政治生活;第三層級也是最高級是「思辨的生活」,如若一個人終生都可以這樣生活,這就是完滿幸福。

2、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則稱,「幸福的生活存在於心緒的寧靜之中」。

3、快樂主義創始人、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認為,幸福就是快樂,而快樂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煩惱——所以,為了幸福,你不要做損害健康的事,不要做擾亂靈魂的事。

4、康德說,「幸福是對我們一切偏好的滿足」,在他看來,真正的幸福並不存在——「我們的幸福觀念終其一生都在變化之中,當我們改變自身需求的意念時,就會產生新的欲求,因此,真正的幸福,即完全的滿足,總是無法達到的。」

5、叔本華乾脆就否定了幸福這件事——人生的一切幸福都是縹緲的,而唯有痛苦才是真實的存在。他強調,「一切幸福的來源,本質上都是不確定的,不安全的,短暫的,偶然的。」

作為一名悲觀主義哲學家,在看待幸福這件事上,叔本華態度悲觀得有點可愛——他說,「幸福的生活」實際上應該解釋為「避免了很多不幸的生活」,也就是可以勉強忍受的生活。叔本華強調,真正的、最大的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狀態,對所謂確定的幸福的幻想的追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干擾越少,我們獲得的益處就越多。

按叔本華的邏輯,既然這世界上的幸福並不真實,那就不必要追求幸福,不過,察其言觀其行,他個人的所作所為恐怕相反,他一樣追求漂亮姑娘,一樣求取名利,一樣想過幸福的生活——追求幸福造成的煩惱也怕是一樣沒少。

6、羅素說,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平靜安逸的生活,因為只有在平靜的環境里,真正的快樂才得以存在。


幸福主張

幸福,是在一定溫飽和安全條件基礎上,在社會生態環境下,擁有能產生幸福感的要素、機制、動力的生活和生活狀態。幸福定義為在生存基礎上存在,在良好社會生態環境下發展,在各幸福體內實現的相互滿足和相互認同(同等的尊重信任)的生活。

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但是又與客觀因素密切相關,它的發展變化表現為個體的特殊性,但它又在社會成長中遵循著普遍的客觀規律,它既受內部因素影響,又受外部因素制約,涉及自然、社會、心理等方方面面。

閱讀全文

與亞里士多德三個幸福等級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黨的事業有哪些 瀏覽:301
婚姻愛情生命哪個最重要 瀏覽:532
如何寫幸福德語 瀏覽:829
侏儒兔健康的便便什麼樣子 瀏覽:612
幸福在流轉是什麼歌詞 瀏覽:992
幸福樹換盆之後變軟了怎麼辦 瀏覽:8
對方父母因為經濟條件不好怎麼辦 瀏覽:382
特洛伊木馬故事揭示了什麼 瀏覽:985
網紅經濟商機是什麼意思 瀏覽:798
空客320經濟艙座位如何調節 瀏覽:344
被出軌的婚姻怎麼成長 瀏覽:168
我們要幸福的在一起英文怎麼說 瀏覽:525
婚姻是什麼方式決定的 瀏覽:57
什麼是木偶人的故事 瀏覽:602
澳門經濟會持續多久 瀏覽:762
中國水球隊美女都有哪些 瀏覽:593
關嶺哪個美女最好看 瀏覽:5
怎麼用英語續寫故事 瀏覽:626
如何影響世界經濟發展 瀏覽:176
什麼東西讓你想到愛情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