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把農村建設成什麼樣,農民才會有幸福感
在許多人眼裡,村莊是母親的低語,童年的伴侶,房子前的小溪,清脆的鳥鳴,或者溫柔的眼神,所有這些都充滿了深深的鄉愁。落葉歸根的感覺深深融入我們的血液,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實現了美麗的中國夢。當務之急是振興農村,建設美麗宜居的農村,不斷提高農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農村復興的關鍵在於人才的復興。要加強對農村人才的支持,必須把發展人力資本放在首位,進一步優化農村人才發展環境,加快農村人才選拔培養體系建設,創新農村人才引進和使用機制,營造有利於農村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要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年輕一代「上山下鄉」,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農村建設,讓各類人才在農村振興的大舞台上發揮所長、施展才華。
Ⅱ 如何讓農民更幸福
隨著農村的發展,城鄉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的減小,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羨慕農村的生活,不必在早九晚五的忙碌,只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悠閑,因此很多人在閑暇之餘總想著回到農村去感受下大自然的氣息,認為那就是最幸福的樣子。
國家一直在大力發展農村的經濟,為的就是提高農民的幸福感,作為咱們國家人數最多的一個群體,只有農民生活感到幸福,咱們國家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把農村建設成什麼樣子,農民才會感到幸福呢?咱們就農民的現狀來討論幾個方面!
4、孩子教育
「苦什麼不能苦孩子,窮什麼不能窮教育」,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農村人們極其重視的,但是眾所周知,農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資源都比較落後,這也導致很多人為了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花大價錢把孩子送到城裡上學。所以提高農村的教育水平,對農村提高幸福感也有很大的幫助。
Ⅲ 黨的哪些舉措使人民幸福感不斷增強,並為實現「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奮斗目標提供有力的支持
大力推進民生幸福工程,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實現共同富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鮮明導向,以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為核心,以完善終身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衛生、住房保障、養老服務體系為重點,統籌推進各項民生事業協調發展,大力增加居民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努力建設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的幸福中國。就是最有力的支持!
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民生幸福工程,必須立足當前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堅持每年都要辦成一批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事好事,讓群眾看到更大變化、得到更多實惠。要把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劃」作為最大的民生實事,作為推進民生幸福工程的基礎和核心。突出抓好農村居民、企業職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四個群體」增收,拓寬就業、創業、投資、社保和幫扶「五大增收渠道」,尤其要把農民收入增加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長。必須指出,我省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是實際收入的倍增,而非名義收入的倍增;是結構優化、惠及大眾的倍增,而非簡單的平均數倍增。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兩個同步」要求,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確保如期實現居民收入倍增目標。
體系建設對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長遠和根本性的作用。大力推進民生幸福工程,必須著眼根本加快構建體系,對保障和改善民生進行系統化設計、制度化安排、規范化建設、長效化推進。要以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就業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衛生體系、住房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六大體系」為保障,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功能。構建體系是中央對江蘇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出的鮮明要求,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必須堅持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在落實好現有政策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思路、創新政策舉措,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路子。
民生幸福工程是一個內涵豐富、政策性強、關聯度高的系統工程。必須正確處理好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的關系,處理好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的關系,在不斷創造社會財富的過程中更加公平地分配社會財富。我們不僅要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而且要把發展的成果體現在民生改善上;不僅要講平均數,而且要重視大多數;不僅要繼續改善群眾的物質生活,而且要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我們要始終堅持在加強民生保障的同時,重視增進民眾幸福感;在實現個人幸福的同時,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整體幸福感。 民生幸福是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動態過程。必須按照「當前可承受、未來可持續」的要求,有計劃、分步驟推進。既要積極作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統籌兼顧,又要突出重點,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有序推進。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基層基礎,加強檢查考核,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經濟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把增進民生幸福貫穿於「兩個率先」全過程。
民生大於天,幸福最關情。人民群眾是實施民生幸福工程的主體。我們要堅持群眾路線,強化群眾觀點,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民生幸福工程,最大程度地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民生幸福工程的實際成效,共創更加美好生活,共享更加幸福中國!
Ⅳ 農民都住上樓,農民就幸福了嗎你怎麼看
如果說想讓農民感覺到幸福,並不是說讓他們住上樓就可以了。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在這個時候,還要解決農民的經濟來源問題。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可能會選擇去大城市工作。但是對於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農民來說,他們的工作機會非常少。所以對於這些農民來說,經濟來源的問題也需要得到相應的解決。
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可能有很多的工作機會。他們也會選擇脫離自己所在的城市,去大城市裡打工。因為大家都知道大城市裡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同時也可以增長自己的見識。可是在這個時候有一些農民他們不能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因為他們還要照顧老人和家裡的小孩兒。這個時候想要提升農民的幸福感,仍然需要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但是還要解決農民的生活問題,以及心理上的煩惱。
Ⅳ 城市與鄉村居民幸福感的差異
農村好還是城市好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幸福感的問題。而幸福感主要決定於以下幾個方面:1、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從這一點看,城市在社會保障、醫療、教育、收入等方面要大大好於農村。2、情感范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等。從這一點看,農村視乎好於城市。3、人際關系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程度,包括對人際交往的滿意程度、身份認同等。在農村人際關系相對比城市要和諧,城市同一樓層的鄰居相處多年往往不知對方姓名,在路上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也往往袖手,怕惹禍上身。綜合起來,哪個好在於個人的感受。本人覺得農村略好於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