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曬幸福死的快是什麼意思
曬幸福死得快意思:表面上的幸福只能偷偷藏起來,經不起陽光的照射,因為藏在裡面的一點點小陰暗都會被暴露無遺,無處躲藏,真正的幸福不怕曬,也很少曬,因為平時都是幸福,習以為常,就不覺得有什麼值得炫耀的,所以,幸福不用曬,把這些擺拍幸福的時間用來提升自己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
人慣於炫耀自己沒有的或缺少的東西。不但在物質上這樣,在精神上也是如此。一個人若炫耀自己幸福,那麼這個人多半非但不幸福,還可能十分痛苦。
一個人說話時,如果總喜歡引經據典,其人的學問,大抵也高深不到哪裡去。同樣,若是說起話來夾雜英語,則其人的英語程度,和他夾雜的英語多少成反比,也就是說:夾雜的英語愈多,水平愈低。這現象十分有趣,不是嗎?
真正的富翁,都不炫耀財富,非但不炫耀,而且惡為人知。有人拿了「富豪排行榜」去問富豪,得到的答案是:「哪有這樣的事?」因為他已有,就不必再炫耀。
炫耀這種現象,由來已久,可以說是人的天性,不必過度非議。明白有此現象的存在,對於處理人際關系很有用處,尤其是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可以不為對方的表象所迷惑。
曾有富翁被老千所騙,人家問他怎麼會上當,他苦笑:「老千看起來派頭比我大得多。」
毛病就出在看起來上,看起來有的,是老千拿出來炫耀的,而那其實正是老千沒有的。
幸福是自己過的,幸福不需要炫耀,炫耀的幸福不能夠長久,也最終會失去。只有平平淡淡,踏踏實實才能守住自己的幸福,才能過好自己的日子。
所以說,幸福自己知道就可以了,曬呢還是可以曬的,就是要控制個度,適可而止,漫天都是你家的事了,那你就是朋友圈裡的頭條,有個什麼風吹草動肯定就是爆炸性新聞,所以如果不想讓幸福死的太快,還是低調些的好!
B. 朋友圈曬幸福的都是什麼心態
不同的人分享的心裡也不同,有的人只是單純的秀恩愛,曬幸福,而有的人是比較做做。 跟朋友聊天,無意間說到朋友圈曬幸福這件事。朋友說:真是想不通,這些人怎麼一天到晚的曬曬曬,過個生日要曬,做頓飯也曬,聚個餐還要曬,有什麼可曬的呀,朋友圈都要被這群人給霸屏了,煩透這種人了......聽到朋友的抱怨,我不由的嘀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也有這樣一個朋友,她叫小雪,是我高中的時候認識的,上學那會,就覺得她這個人特別的矯情,曾經為了一個男生,在宿舍吵鬧耍酒瘋,分手了哭的稀里嘩啦,好像天要塌下來一樣。那時候我心裡還特別不屑:不就是談個戀愛嗎,至於嘛?可是,後來我竟然跟她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我還經常拿出當年的事來取笑她,經常的把她氣的亂跳。我不得不感嘆:命運之安排,毫無邏輯可言啊。 我的朋友圈就經常被小雪給霸屏,她的朋友圈曬老公、曬孩子、曬婆婆,無所不曬。過個七夕她要曬老公給她的七夕禮物,過個兒童節她要曬女兒,母親節、父親節她要曬家庭聚餐,甚至是做頓好吃的她也要拍張照片曬去......種種,我已經無力吐槽她的各種曬,我曾問她:你這樣曬,一點個人隱私都被你給曬光了。她倒是很開心的回復我說:我開心,我樂意。我就是要讓人知道我很幸福,我想跟人分享我的幸福。我罵她矯情,她罵我悶騷。我說:幸福不是曬給別人看的,你時時刻刻都在曬,有意思嗎?她說:你管不著。我做攤手狀,表示很無語。 後來,她告訴我說:她曬老公、孩子、父母,就是想讓所有人感受到她的快樂。她幸福的時候就想告訴所有人,讓關心她的人看到,讓愛她的人感受到,讓在意她的人知道。她曬朋友圈並不是說要炫耀什麼,而是實實在在的想分享她的喜悅、開心與滿足。她想讓她身邊的人也感受到,她想讓她身邊不快樂的人因為她的分享而感受到幸福,讓快樂的人更快樂。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做事的方式,也許我覺得幸福是要自己去感受的,幸不幸福只有自己最清楚。而她做的,不過是把自己的感覺通過朋友圈說出來了而已。我並不能去否定她的這種方式,她是她,她有自己的做事方式,她幸福她就是要說出來。也許正是這份簡單吸引著我,才會促使我走近她,進而跟她成為好朋友。再沒有比她幸福更重要的事情了,不是嗎?只要她喜歡,她想怎麼曬就怎麼曬。 朋友圈曬幸福的都是什麼心態2 一、秀幸福型 「好幸福,吃到了朋友做的曲奇餅干,巧克力豆可是來自義大利的!」有人常在朋友圈裡「秀幸福」,從早到晚,他們的生活軌跡都能在微信上找到。這類人往往內心安全感較高,心態積極樂觀,源於其父母的樂觀向上。也有些人的人際關系欠缺,希望通過「曬」獲得認同、滿足自我,積極地建立人際關系。這類人往往會給朋友帶來積極的情緒。但每天發太多類似信息,時刻期待別人點贊,有可能是自卑作祟,可能招致反感。不妨積極參與現實活動,建立穩定的社會圈子,增強自我價值感。 二、萬事通型 每次轉發信息,某男都要奉上幾句熱辣點評,在評論里也常能看到他獨到的觀點。從軍政、體育到娛樂,他就像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不斷獲取信息,在交際中獲得發言權,從而拓展自己的圈子,是一種高層次需要。但有時也是自卑感強的表現,希望通過獨到的觀點獲得認同,從而降低孤獨感,獲得社會支持。他們可能在童年人格發展期間沒有獲得父母的表揚和尊重。建議分析自卑的來源,與身邊積極樂觀的人建立固定的朋友圈。也可主動與父母建立更為積極的關系,彌補幼年時期缺失的關愛。 三、發泄型 報告還沒寫,連續幾天沒好好睡了,快挺不住了!」朋友圈裡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常常散播負面情緒,滿腹牢騷,對生活和社會現象常常不滿。偶爾宣洩對生活的不滿能減壓,但常常如此就要注意調節情緒了。這類人的不滿更多源於內心負面情緒的投射。他們常會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別人,讓人不喜歡。建議這類人多找身邊最親近的人傾訴,獲取理解和包容,緩解焦慮,釋放壓力。 四、看客型 某女為了不落伍也注冊了朋友圈,但她一般只看不發。她認為,刷微信是潮流,而且每天看別人生活得有滋有味,其實也蠻有趣的。人都有社交的需要,當大家都玩微信時,從眾心理會促使人們趕潮流,避免落後,體現存在感。也有人不自信,不願發表意見,擔心自己的見解得不到認同。不妨嘗試適當表露自己,不但能緩解孤獨,提升幸福感,還可強化和拓展人際關系。 五、正能量型 生活中積極樂觀的郝娜,也喜歡在朋友圈裡傳遞各種正能量,常常發布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圖片、令人感動的溫情故事、提高心性修為的佛學禪道。讀她發布的信息,你會不由會心一笑,心生溫暖。這類人往往積極樂觀,喜歡分享,希望讓更多人獲益,別人的幸福是其快樂之源。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較強,雖對一些負面事件不滿,但希望通過正能量的傳遞來改變現實。但萬事過猶不及,這類人要避免過度追求完美,對現實生活也不要過於苛求,要學著嘗試接受不完美,避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