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科學和宗教哪個能使人更幸福
科學一直在印證佛法。
孫中山先生: 佛教為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
學習佛法可以給我們提供正確的人生觀念,依法修行能使我們培養健康的心態。所以說,學佛是為我們的幸福人生服務的。
現代人心理問題很多,這些心理問題怎樣才能解決?有些人求助於心理醫生,但心理醫生的治療只能起到一種疏導和緩解的作用,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不能滅除問題產生的根源,那麼,今天這個問題得到了疏導,得到了暫時的解決,明天又會繼續製造新的問題,心理並不能得到徹底的康復。
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是什麼?是無始以來伴隨著我們的無明,和由此產生的種種不健康因素:如貪心、嗔恨心、愚痴、我慢等等。所以我們要從佛法入手,通過勤修戒定慧,來熄滅貪嗔痴,從根本上鏟除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
學佛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情,但我們學佛學什麼?什麼是佛?向佛學習什麼?一定要搞清楚。佛是覺者 ,《華嚴經》 雲: 「奇哉大導師,自覺能覺他 。」 這就是佛。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話講: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一切。行止圓滿無缺。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學這個,學做一個明白人,不作糊塗人。
自覺覺他首先是要自覺,了解自心。我們會有人說:難道我還不知道自己嗎?事實上正是這樣。我們大部分的人並不了解自己,不熟悉自己。為什麼這樣講呢?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如何運轉,不知道他為什麼會老,為什麼會生病,為什麼會死。這是任何一門科學都無法回答清楚的。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語言邏輯是怎麼產生的。不了解為什麼有的事情想記記不起來,有的想忘忘不掉。不懂得人活在世,該如何做、如何行,什麼才是生活的意義。這是很多哲學家熱衷於探討的問題。甚至於有人為此而發瘋。是任何心理學家也不能徹底搞明白的問題。他或許能夠幫助你解決一部分問題,卻無法解決一切問題。
我們更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如何運作,為什麼就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會有夢、有幻。有自我,有恐懼,有愛情。這一切的問題無人能夠回答。除了一個,那就是釋迦牟尼佛。
然而世尊並不是簡單的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幫助我們了解答案。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是能夠用語言傳達的。
《占察善惡業報經》 中講唯心識觀。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什麼方法呢?第一步就是對自己的行動、語言、思維切實詳細地觀察。隨時隨地、沒有間斷地觀察。經典中講「 隨身語意所有作業,悉當觀察 」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問題如何產生。我們要自覺,就要深刻、沒有遺漏地了解。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徹底問題的根源,拔除病根才能痊癒、才能幸福。
這樣的了解最初可以達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其實也是前面所提問題的初步答案。那就是「 知唯是心 」知道這一切無不是源於自己的心。這個心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也是產生一切問題的根源。不僅是我們痛苦的源頭,更是我們脫離痛苦、成就幸福,得到無上快樂、清靜、喜樂的鑰匙。
知唯是心是我們實踐唯心識觀第一步要達到的目的。平素里我們少有反省,對自己毫無了解,內心的舉動、言語思考都是順流而下,受人擺布。又如同一隻猿猴躍上跳下。沒有一刻停閑。我們就跟隨著心的變遷而展現出喜怒哀樂種種姿態。但是我們全然不明白這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什麼我們會痛苦?悲傷?為什麼難過流淚。我們會找這個原因那個原因,社會不公、制度不平、運氣不好、他人的惡劣、自己的卑微。但是從這些方面我們卻無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案被製造出很多種,社會制度的完善,法制健全,科學發展。而這一切卻連一次簡單的心情沮喪都無能為力。
修行唯心識觀第一步的效果就是讓我們能夠深刻地體會到這一切一切的根源到底在什麼地方 ? 《占察善惡業報經》 講「 當知一切諸法,悉名為心 」這是一個必須我們自己實踐的答案,不是聽了就算的,要體認才行。
我們學佛的目標,各不相同,想往生也好,證果也好,想世間的福報也好,乃至於其他的願望、希望。無不要從這個心做起。抓住這個心,就會品嘗佛法的樂趣。不會苦悶迷惑。雖然我們很多人學佛後也經常把『一切唯心』、『隨緣自在』掛在嘴邊,但是沒有經過實際的修行,只能是嘴上富貴而已。
【轉自地藏論壇】
B. 宗教和科技哪個重要
當環境溫度降低到0℃以下時,水就轉化為固體,也就是冰;當溫度在100℃時,水就蒸發成氣體;而在常溫時,水則以液體狀態存在。不論是液體、固體還是氣體,水依然是水。科學研究發現,水由氫和氧原子化合而成的水分子組成,氫和氧原子又都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事實上,任何一種存在物都是有限時空中的有限存在物,每一種存在物背後都有一種特定的存在在支持它的存在和顯現,因此,每一種存在物都是存在在特定時空中的顯現。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有限時空中的有限存在物只能感受到有限的存在,只能與有限的存在物發生有限的聯系,但是任何一種存在都可在無限時空中進行相應的無限顯現,一種存在可以有多種顯現和存在物形式。既然人是一種有限時空中的有限存在物,我們當然可以把人的意識作為一種有限時空來理解。雖然物自在、自顯的方式很多,可以直接使其顯現的直接顯現時空也有多種,但它也可以間接顯現在其它時空中,如月亮在水中的顯現即為間接顯現。任何存在物,即使它不能直接顯現在意識的時空中,也可以在意識的有限時空中間接顯現為某種存在物。存在物在意識中以意識的存在為基本單位顯現、復制和重建自身的過程也是意識自我超越的過程,是意識擴大自身時空的過程,是意識自我超越的一種方式。因此,科學是對存在的發現並在意識的時空中以其特有的存在形式重建自然的存在及其存在物的過程。在意識所建的時空中,水以「冰」、「水」、「水蒸氣」、「H2O」等等形式存在於紙上,也以「ice」、「water」、「vapor」等形式存在。事實上,所謂的規律,不過是對存在於不同時空中顯現為存在物的過程的揭示。能夠調控時空就能調控存在的顯現,也就能夠進行發明創造。
所以,我們對科學可作這樣的描述:科學是意識的一種超越活動,這種超越通過對與肉體同時空顯現的存在物的分析、研究而使其在意識時空中以意識中的存在進行重建。在此基礎上,人們發明了技術。技術以科學為基礎,是人按照意識的要求而在意識相關的時空中使意識中的存在顯現為自然時空中的存在物的過程中所使用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當我們把肉體和其相應的存在物顯現的空間稱為「自然時空」而將意識的存在時空稱為「意識時空」時,科學就是將自然時空中的存在及其存在物在意識時空中以意識內的存在進行的重建活動,而技術就是將意識時空中的存在和存在物在自然時空中以自然中的存在進行重建的手段。相對於意識而言,科學和技術都具有超越的意義和價值,都是對人的超越本性的一種滿足。
宗教的本質和作用
由於意識和肉體的矛盾沖突的存在,人才成其為人,人才具有超越和自由的特性。雖然絕對的超越和自由在現實中不存在,但是絕對的自由和超越又是人性必然的終極追求。那麼,怎樣才能走出這個困境?這時,人的意識又表現出了它的超越性,創造了宗教來滿足人性的要求。
基本上,各種宗教都要首先描繪一個充滿自由的精神家園,在那裡,神仙們的生活無拘無束,可以長生不老。相對現實生活中的常人,神仙們都具有絕對的自由和絕對的超越性,他們可以呼風喚雨,也可以隨意改變自身的顯現形式,神仙就是絕對自由和絕對超越的榜樣和化身。當創設了一種絕對自由的模式後,宗教又為人規劃了一整套通向絕對自由的行為准則和修煉方式,從而為人擺脫現實的內心沖突提供了一種解脫的方法。為了心中那難以到達的絕對自由王國,現實生活中的個體必須按照宗教的生活准則和行為方式行動。在宗教的體系中,不少人獲得了內心的安寧,暫時忘卻了自由的沖突、生活的壓力,在相對的自由中獲得了絕對的自由體驗。宗教情結植根於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一個人的自由慾望越強烈,他的宗教情結往往越深厚。
宗教是人為了擺脫現實的自由壓力和內心的沖突而創造的一種解脫方法,但宗教並不能在現實社會中實際增加人的自由。盡管如此,宗教卻能使人的內心獲得一種安寧。宗教通過對人的行為和思想的限制引導人們走向絕對的自由,並以此使人矛盾的內心獲得暫時的安寧和心靈上的解脫。雖然忽略和忘卻了自由壓力的生活未必富有,但卻是平靜、安詳和幸福的,至少可以有一個絕對自由的另一個世界彌補現實生活中的貧困。
由於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忽略和忘卻現實的束縛,因此,宗教必須採用一些方法和手段限制人的自由,維護宗教的超越地位。由於人的所有意識活動都是意識的自生,只有通過意識自滅,才能最終使之恢復平靜,而宗教恰恰擔負著這樣的使命。
當然,除了宗教之外,人還創造了另外一種安撫心靈的文化,那就是中國傳統的順應自然的節欲文化。它不是宗教卻類似於宗教,能使人的內心贏得安寧和平靜
C. 科學與宗教迷信有何區別
1、科學,分科而學的意思,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它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2、宗教信仰是信仰中的一種,指信奉某種特定宗教的人群對其所信仰的神聖對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義等),由崇拜認同而產生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3、宗教高級方面是哲學,低級方面是迷信,是分別針對不同人群的,科學則是嚴謹的邏輯,是以客觀現實為基礎的;
4、科學的目的是認識世界,狹義的科學僅指自然科學,以認識自然界為目的,宗教的目的也是要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為人類謀取幸福,人類創造了宗教,決不是要危害自己;
5、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因,是人類自身的實際需要,宗教是從科學中、更准確地說,是從科學的錯誤中產生的社會文化現象。總之,科學與宗教迷信有很大的區別,又從某種程度上有很多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