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認識「人民幸福」的基本內涵,對你來說,怎樣才能稱之為幸福
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1、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確保人民幸福的根本
人民幸福,從來都是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生活如何,又取決於走什麼樣的道路。「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
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確保人民幸福的現實目標
人民幸福的實現必須建立在科學發展的基礎上,立足於完成一個個符合國情、切實可行的階段性戰略目標。十八大報告確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是對人民負責、為人民造福的現實的奮斗目標。
(1)人民的幸福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所奮斗的一切,歸根到底是為人民謀幸福。一切為了人民的幸福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也是貫穿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一條紅線。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情懷,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對自身歷史責任的擔當。
❷ 什麼是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三者相輔相成。人民幸福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題中之義和必然要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是人民幸福的基礎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家富強,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在此基礎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民族振興,就是要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人民幸福,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中國夢的偉大意義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中國夢就是要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只要每個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就會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擔民族復興的責任,共享民族復興的榮耀。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是中華民族始終崇尚的品德和胸懷。中國一心一意辦好自己的事情,實現國家發展和穩定,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為世界作貢獻。中國人民深知,中國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願意同各國人民在實現各自夢想的過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幫助。中國將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❸ 怎樣理解人民幸福
真正的幸福:身體的舒暢及內心的安寧
在斯密看來,真正的幸福也不會因為物質上的高消費、或購買超過所需的基本需求品而變得更多。心靈寧靜所帶來的幸福與人們美好的品德密切相連,其要求人們以符合道德的方式行動,對他人展示審慎自律、公正以及仁慈。而這樣符合道德的行動又是如何產生心靈的寧靜和真正的幸福呢?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提出了一個「公正的觀眾」的概念,當人們因其個人的善行而得到其他人的贊揚和肯定的時候,旁邊就會有一個「公正的觀眾」來評判他們的行為,人們就會因此而經歷內心的平和寧靜。事實上,斯密在這一點上並未實現觀點的原創,因為他的基本思想都可以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古希臘哲學思想中找到。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都在追求真正的幸福嗎?亞當·斯密明確表示:不!他在《道德情操論》中提出了一個問題:人類終其一生,追求偉大的目標而實現所謂的「改善生活」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好處?他認為,真正的答案不在於獲得生活的必需品,而是被觀察、被注意,被人帶著同情、自滿以及稱贊來注意,這才是所有不同階級的人民都在追求的好處。換言之,是虛榮而不是舒適或者快樂讓人們真正產生了興趣。因此斯密指出,現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追求著奢華以及富有,因為他們想提升自己的社會階級,追求卓越,更想得到別人的贊美。這就是現今人類生活中更偉大的目的,所謂的「改善生活」。
但追求虛榮和優越所帶來的「無聊的快樂」的結果是什麼呢?結果就是,人類犧牲了其可能得到的真正的幸福。在追求自己社會階級提升的過程中,人們會變得十分焦慮以及不安,即便實現了所謂的富有和偉大,也仍然無法完全擺脫焦慮、害怕、傷心、疾病、危險以及死亡,並且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窮人的生活變得十分悲慘。
總而言之,斯密對此的觀點是:我們大多數人窮其一生追求一種錯誤的幸福,我們追求贊美、財富和權力,而不是智慧和美德。結果我們通常會發現在實現目標的時候,自己會變得十分悲慘,而且十分有可能在實現了目標之後我們回過頭來反思自己的一生,會發現自己更加悲慘。因為我們浪費了十分多的時間去追尋根本不是真正幸福的幸福。所以,對亞當·斯密來說,追求物質和社會階層的社會根本不是一個幸福的社會。
那麼斯密為何還要撰寫《國富論》?《道德情操論》講述了一個故事,在封建社會中有一個十分驕傲且冷酷無情的地主,他沉浸於自己溝壑難平的慾望之中,根本不在乎窮人的死活,但是,他須以其土地所得支付自己追求財富和地位的代價,因此就必須僱傭一些窮人,提供給他們生活的必需品,來幫助自己種地以及做其他的事。可見,雖然這一切並非這個自私的地主所想,但他在追求錯誤的真正幸福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為窮人提供了「身體的舒暢」。《國富論》也有著類似的觀點,只不過背景從封建社會轉變成為了商業社會。故事中的地主也變成了富人、商人以及廠商,用斯密的話來說,他們是整個社會的領導者和運營者。這些富裕的商人和廠商的目的其實與《道德情操論》中地主的目的並無二致,他們只關心自己永不滿足的慾望,想通過財富來實現這些慾望。但在此過程中,整個社會物質財富會大大地增加,而且不僅如此,在一個天賦自由體系中,對於勞動者的需求也會大大地增加。自私而富裕的商人和廠商在滿足自己追求財富、提升社會地位的過程中,需要僱傭更多的窮人。這種客觀上對勞動力需求的增加,也能夠幫助窮人提升他們的物質財富,從而遠離赤貧的狀況。
因此從這種角度,可以認為,整個社會的福利是依靠富人永不滿足的慾望推動的。因此,對於低層次的人的生活改善應該被看作是一件好事。那麼歸結起來,在天賦自由的體系中,富裕的商人及廠商受到慾望的驅使而努力,使得整個社會的物質生產,以及對勞動力的需求都大大增加了。他們的努力也並未預想到,整個社會的實際工資因此而增加了,窮人的數量也下降了。所以這個天賦自由體系如同有一雙「看不見的手」,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福利,它會把富人的一些資源向窮人流動,從而提升社會上大多數人身體的舒適。
❹ 人民的幸福線是指
黨的基本路線是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黨的基本路線是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我們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為興國之要、把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國之本、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國之路,不能有絲毫動搖。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也是黨內政治生活正常開展的根本保證」。「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這條路線的簡明概括。由新時期的總任務、總路線發展而來。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
基本路線的特點
1、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抓住了我們黨治國理政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凝聚著我們黨對基本國情、戰略目標、前進方向、發展動力、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的認識,揭示和反映了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規律,高度概括和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2、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並在世界社會主義發生嚴重曲折、國內外風雲急劇變幻的局面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凱歌行進,最根本的就在於我們始終毫不動搖地堅持並發展了黨的基本路線。
3、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❺ 民族振興夢,國家富強夢和人民幸福夢有什麼關系
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核心的內容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這其中,「人民幸福」就是指人民權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發展,生活在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中國夢不僅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
(5)人民的幸福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個夢想,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嚮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景。
中國夢是國家情懷、民族情懷、人民情懷相統一的夢。「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泰則民安,民富則國強。中國夢的最大特點,就是把國家、民族和個人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體現了中華民族固有的「家國天下」的情懷。
實現中國夢,意味著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大提升,意味著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向上、文明開放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意味著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幸福富裕安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