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幸福,如何獲得幸福
最老生常談的話題往往是人們嚮往的生活,然而有時候最普通的嚮往卻是最難實現的現實,獲得幸福,一方面從命運的角度去說,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生來衣食無憂,從物質生活的角度而言,他們必然會比貧窮人家的孩子要幸福得多。人們應該怎樣生活才能夠獲得幸福呢,或許更多時候看的是個人的心態。
1,獲得幸福,首先要明白幸福是什麼,幸福更多時候是人們對於當下生活的一種感受,確切的說,幸福感來源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人們想要獲得生活中的幸福,首先要學會的是如何生活,生活中的幸福有時候來源於忙碌的工作,有時候來源於愜意的享受下午茶的時間等等。
2,幸福感表現的是人們對當下的一種生活心態,有時候,幸福感和人們的心態有很大的關聯,心態好的人能夠在平凡的小事中體味幸福,悲觀的人不論遇見什麼樣的人或事總會考慮到它們壞的一面,所以在他們的生活中沒有什麼幸福可言。
3,生活中沒有幸福的事情,個人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去爭取幸福,幸福的來源可以是你認真工作時的表現,在工作上得到別人的認可,未嘗不是一種讓個人感到幸福的行動,用自己不懈的追求得到喜歡的人的芳心也是一種幸福的行動,幸福無處不在,只是有時候人們缺乏一種發現它的能力而已。
2. 關於幸福的十條心理學建議
心理學家沙哈爾十條關於幸福的心理建議
1. 遵從你內心的熱情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從事的工作、選擇的生活方式經常並不符合我們內心的熱情,並非我們心中所願。這些與我們內心熱情相悖的生活方式會減弱我們的幸福感。
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上,唯有內心真正喜歡的事情才能帶給我們幸福感,無論失敗、成功,艱難、順利。也就是說,選擇對自己有意義並且能讓自己快樂的生活方式,會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做到這一點,或許需要一些勇氣,如果你想獲得真正的幸福,跟隨著自己內心的熱情去選擇吧!
2. 多和朋友們在一起
孤獨、寂寞的人一定是不幸福的,而幸福的人身邊不會缺少朋友的陪伴。作為社會化的人,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社交需求,如果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人就會陷入孤獨、寂寞等痛苦的心理體驗之中。
換言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幸福的必要前提。因此,無論多麼忙碌,都請花一些時間經營自己的人際關系吧!人際關系需要我們花時間和精力去經營才能開出美麗的花朵。當它綻放時,朋友的鼓勵、親人的關愛、戀人的呵護等就會縈繞在你的身旁,為你營造出幸福的氛圍。
3. 學會接受失敗
成功固然讓人快樂、幸福,但是在成功之前,必然會經歷數次失敗,如果無法接受失敗,那麼必然會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深陷痛苦的深淵。然而,如果能夠從心理上正確認識失敗、對待失敗,就會明白失敗與幸福並不矛盾。
幸福與否的關鍵是我們採取何種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失敗。積極心理學鼓勵人們接受失敗,認識到失敗的客觀存在性,不因失敗而喪失嘗試的勇氣和自信等積極的心理品質,從失敗中積累經驗,進而獲得成功、暢享幸福。
4. 接受自己的缺陷和負面情緒
生活中,對於自己的缺陷、負面情緒,大多數人都存在排斥心理,拒絕接受它們。殊不知,自我否定會導致自卑,與幸福漸行漸遠。越是排斥負面情緒、努力地想將其全部化解,它就越是糾纏;當認識到,負面情緒是人的一種正常反應,幸福不拒絕負面情緒的時候,你就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也就是說,失望、煩亂、悲傷等是人性的一部分。我們應該接納這個事實,而不是把失望、悲傷等當成幸福的敵人。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與傷感,然後思考一下,能否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才是在面對缺陷和負面情緒時,我們的最佳選擇。
5. 讓生活簡單一點
生活中,有不少追求幸福的人走入了幸福的誤區,他們以為只要自己能夠擁有更多的成功、賺取更多的錢、結交更多的朋友……盡可能地擁有更多東西就能夠幸福。殊不知,想要盡可能地得到更多往往容易讓我們的生活陷入煩亂、復雜之中,進而心靈疲憊,即使收獲頗豐也難以感受到幸福。更多並不總代表更好,凡事都需要有度,一旦超過了度,即使是好事也不一定有利。
6. 有規律地鍛煉
人的生理方面與心理方面存在著某種對應關系,良好的身體是幸福人生的前提和保證,當我們身體充滿活力,心情就更容易愉悅、歡快。因此,每天有規律地鍛煉身體是非常必要的。有關研究表明,在鍛煉中,人體能夠分泌一種讓人情緒高漲、愉悅的激素,從而讓人感受到幸福。一般來說,體育運動是每一個渴望幸福的人都應該堅持的,至少應該保證每周3次,每次30分鍾。這樣才能大大改善自己的身心健康,進而為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7. 保證充足的睡眠
眾多的心理學研究都指出,充足的睡眠能夠讓人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從而增強其活力,讓人們做事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更開心。可以說,充足的睡眠是激活人各項積極心理潛能的必要前提。因此,即使有時「熬夜」是不可避免的,也應該盡可能地保證每天7~9小時的睡眠,這是一筆很值得做的幸福投資。
8. 少些斤斤計較,多些慷慨
很多人吝嗇「給予」,因為在他們看來,「給予」得越多,自己所擁有的就越少。實際上,「給予」也是一種獲得。當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別人會回以我們真誠的微笑,在我們身邊營造起有利於幸福的氛圍。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人生價值也得到了體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自己實現自我存在感和成就感的需要;同時,我們慷慨地給予他人幫助,當我們遭遇困難時,他人也會樂於伸出援助之手,這樣我們會從溫情中感受到幸福,而非世態炎涼。因此,或許此刻我們的能力有限,錢包里的錢也不是太多,時間也並不充裕,但我們仍應該本著慷慨之心去「給予」。
9. 讓內心充滿勇氣
內心缺乏勇氣,生活很可能就會停滯,那些更加積極、美好的事務與體驗都將成為我們仰望的浮雲。同時,伴隨而來的自卑、怯懦等消極心理很可能會徹底摧毀我們的幸福。
想要擁有幸福,就一定要有勇氣去嘗試,去面對可能的失敗。但值得注意的是,讓內心充滿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認識到恐懼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即使心懷恐懼,仍能繼續向前。
10. 心懷感恩
不要把親友的關懷、健康、教育等美好的東西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你擁有這些東西時,請心懷感恩。當你心懷感恩時,這些生活中平常的事物就成了讓你回味無窮的禮物,這會大大提高你的幸福感。因此,請記錄他人所給予的點滴恩惠,感謝每一次的獲得,始終保持感恩之心,讓感恩成為一種成就我們幸福的習慣吧!
3. 沒房沒車就沒有幸福感嗎你的幸福感來自哪裡
不是的,幸福感從以下幾個方面而來:
1、家庭關系」、「健康狀況」、「收入水平」是影響幸福感的三大因素。而「家庭關系」的重要程度在他們心中的分量則是最重的,工作其次,男女朋友再其次。
2、《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7-2018)》針對18-25歲的在校學生進行了專項調查,他們大多數都是90後,其中,在擇偶的考慮要素中,家庭和經濟條件並不是他們的優先考慮的,他們眼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對方溫柔、體貼、有家庭觀念,其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顏值和才華。
3、畢竟,一輩子那麼長,如果和一個無趣的人在一起,哪怕他有房有車,兩個人也不過是同居屋檐下相敬如冰搭夥過日子的人罷了,日子過成一地雞毛,還不如單身來得逍遙自在呢。由此可見,90後對於自己想要什麼,還是有非常清晰的認識的。
4、而除了這些情感問題外,調查還顯示,如今的90後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非常高。食品安全、空氣質量、住房保障等都是他們十分看重的城市品質。不僅如此,90後們也明白不能只提要求不做事,他們願意把時間花在「閱讀」和自我提升上,收藏的文章也都是信息量滿滿。
4. 面對現實,我們如何對待愛情
愛情也需要營養,沒有足夠的營養是開不了美麗的花兒,只會讓它夭折在你的夢想里。 面對著羅曼蒂克的愛情,小貝是多麼地陶醉,可他並沒有察覺惡夢正在向他蔓延,還沉醉於理想化的甜美。多少次海藻與他談錢的問題,他都是毫無意識,沒有明白他自己不施肥,愛情正在慢慢地缺少營養。愛情也需要物資來維持,或者說是用物資來補充營養,讓愛情健康成長。馬斯洛理論就明白告訴我們物質需求都沒有滿足,談何精神層面的高級需要呢? 愛情是美好的,愛情是不切實際的,講的是心,講的是精神層面。但是現實生活中,如果物質條件不夠好的時候,愛情就會受到考驗。不是有「貧窮夫妻百日哀」的說法嗎?這是因為他們正在為生計擔憂,為每天的柴米油鹽煩惱,讓他們談愛情,估計也沒有時間,也沒心情,反而可能因為沒有米而大動干戈。 長期從事德育教學和心理咨詢工作、社交心理學課程主講教師楊燕教授說:「任何愛情在現實社會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要想愛情長久,就要不斷創造可以供其生長的土壤,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愛情創造健康成長的條件。其次,愛情是雙向的,互相有吸引對方的優點才能讓愛情有所結果。遇到愛你的人,一定要善待他(她),不管你是否也愛他(她)。全心全意去愛你愛的人,不要違背自己的內心,更不要玩弄感情。如果對方也愛你,那就好好地規劃一下自己的目標,努力給他(她)幸福。」 在現實社會中,特別是現在的大城市裡,生活是艱難的,因為工資低,消費高,試問愛情在這里的土壤里能生長得如何?現在的生活,婚姻真的成為愛情的墳墓。沒有房子,不能結婚。這條枷鎖,估計已經扣死了多少男男女女。我也是其中的一員。面對愛情,我們也要明白,它的成長也要有肥沃的土壤,而且你也要不停地向它施肥澆水,這樣愛情才會健康成長。當我們慢慢地成長起來,給於我們的責任就會增大,我們需要為我們的生活負起責任,我們的吃住行穿,家裡年事已高的父母,各種社會的人情,方方面面的需要,在這個時候,你必需先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之後,愛情才有光芒。像我,如果要我在深圳買下一套房子,目前來說是天方夜譚,工資目前也只夠日常使用,談何買房啊?如果婚姻需要這個房子,那就只能讓它白白溜走了。這一方面是從男方角度來度量的,可是愛情應該是雙方面的,那就是女方應該體諒男方,要知道讓男方量力而為,不能一味地要滿足你的慾望! 愛情,面對現實是蒼白無力的。就是一張白紙,輕輕一捅不破!面對現實,我們對待愛情應該理智,不應該理想化,不應該沉醉於往前的簡單美好!不然悲劇就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