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幸福的經濟學解釋
幸福,這個名詞大家都耳熟能詳。幸福,其實很簡單。只要這種生活狀態是你所想要的,讓你感到快樂,內心充滿愉悅就能成為幸福。有時,幸福源自陌生人的一句謝謝,親朋好友的鼓勵,一頓噴香的飯菜~~
那麼,從經濟學角度來解釋幸福,就是幸福等於效用除以慾望。效用越大或者慾望越小時,就越幸福。所以,想要提高我們的幸福指數,可以通過努力提高效用,努力賺錢這種方式。
當然,窮人也有窮人的活法。沒有銀子票子,不能提高效用就調整我們的慾望來提高幸福感嘛!按照剛才那個公式,我們可以了解到,效用不變,慾望越簡單,我們的幸福指數也越高。慾望簡單,更幸福。有的農村人沒錢,但是幸福感就比城市人的低。
農村人各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爭不搶不攀比,日子也可以過得悠然自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灑脫自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如果放長假,一直待在家無所事事,吃飽睡,睡醒吃,也毫無幸福感。只會覺得浪費時間,等待死亡宣告到來。
花費大量時間用在閑暇事情上,的到的事煩躁、焦慮。但是花費大量時間在工作上,忽略了身邊的親朋好友,最終會導致親朋好友遠離你。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遇到煩心事無法跟人傾訴,只能默默承受,也毫無幸福感可言。孤獨的最高境界是,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一個人在外拼搏一天,回到家裡,無人問你粥可溫,無人與你立黃昏。這時,我們就不由得否定自己取得成就,否定自己的價值。這樣,也會大大的降低我們的幸福指數。
新時代是奮斗者時代,但是我們既要奔波奮斗也要清閑享受,魚和熊掌兼得。找出我們一天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時間段,將手頭的工作在那個時間段完成,然後花半個小時跟家人或者朋友一起談談心。這樣,既可以高效完成工作又能兼顧生活,何樂而不為?
2. 中國人的幸福指數和GDP成正比嗎
由於中國沒有官方的幸福指數,所以只能從其他國家和民間的統計結果來分析了。
總體而言,是正相關的,但不是正比的。也就是說GDP越高,收入水平越高,幸福指數越高。但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數達到一定的值後,就基本上不繼續隨著收入水平提高而提高,而是到了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說明這之後,幸福更多是由其他因素決定了。
芝加哥大學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行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奚愷元與《瞭望東方周刊》合作,對中國6大城市進行了一次幸福指數測試。測試表明,在每個城市裡面,收入水平與幸福指數直接相關,收入越高越幸福。
3. 幸福指數都和哪些事情有著很大的關系
在我們的印象中,人們的幸福指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它反映了一定時間內人們對自身幸福的感受。而且幸福指數也反映了這個國家的很多問題,因為它和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所以說幸福指數是衡量人們幸福感的重要數字,是離開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的。同時它又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彰顯了不同地區人嗎不同的生活水平。那麼幸福指數的由來是什麼?幸福指數的高低都和哪些事情有很大的關系呢?
我覺得幸福感還和當地的人們相處方式有關。有一些地方的人熱情而團結,做什麼事情大家都互幫互助。有一些地方因為生活水平的快節奏化,所以很多人的接觸就比較少,就會造成人際關系之間的冷漠。這就要提倡人們對於什麼事都要保持一顆善心。
4. 貧窮的越南,他們的人民過得幸福嗎
貧窮的越南,他們的人民過得很幸福,越南人民幸福指數比較高。
越南人民住房壓力相對比較小,因為越南公民可擁有永久土地使用權的農村宅基地和城鎮住宅地,並且可以依法自由轉讓、買賣,越南人很少有房奴的現象,人們只需買地就可以蓋房,而且不用擔心徵收等問題,房子可以一直存在。交通方面越南一般的交通工具都是摩托車,相對汽車成本較低,可以滿足日常出行。越南人的生活方式也比較輕松,他們會去學著享受,喜歡和家人在一起度假,工作壓力不是很大,幸福感很高。
5. 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問題一:哪些因素影響幸福感 收入,社會地位,自尊水平,工作效能感,社會認同,壓力,自信水平,社會認知....
問題二:影響國民幸福指數的因素有哪些? 應該說,作為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福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 *** 利、參與機會等。 此外,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系中,以下幾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
問題三:影響幸福的因素?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標,但幸福卻是個既不可捉摸又難以名狀的東西。不同的心理學派對幸福的看法也存在差異: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幸福來源於壓抑的解除,行為認知學派認為幸福是對積極思維的現實獎勵,人本主義則認為幸福是伴隨自我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滿足的體驗。在對幸福感測量研究的基礎上,研究者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財富、性格、年齡、婚姻等十大因素與幸福的關繫上。一、財富古希臘七賢之一的梭倫,將「有中等財富」視為幸福應具備的五個要素之首。這種看法有無道理,在古代和現代有無差別哪?現代心理學家對發達國家居民的研究證實,個人收入與幸福感之間有關系,但相關系數並不高,收入對個體幸福感差異的解釋比例不足2%。對法國、日本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國內居民收入與幸福感關系的一項跟蹤研究表明,盡管在最近50年來這些國家的居民收入有了迅猛的增長,但是幸福水平卻相當穩定。一些研究標明,在較為貧窮的國家個人收入與幸福感的相關較強。但收入水平與幸福之間並不是直線關系,而是曲線關系。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會增加幸福;但當收入水平超過一定高度時,它的進一步提高未必會明顯增加幸福感。這是因為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收入帶動幸福的效應開始呈遞減態勢。收入水平越高,這種效應越小,以至達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對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小康者的幸福感往往最強。據對中國上海、北京、杭州等6個大城市居民幸福程度所作的調查,幸福指數最高的人並不是收入最高的大款,當然也不是低收入者,而是那些收入中等或中等偏高的小康者。 無獨有偶,據英國《太陽報》報道,在對1萬名工人和5千個家庭進行的調查中,自稱「最感幸福」的英國人每周平均只掙255英鎊―― 從收入來講這也屬於英國的小康者。阿伯丁大學的利奧塔爾迪教授指出:「這些小康者之所以比高收入者更感幸福,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工作的時間短,責任輕,因此壓力也很小,而且也能比高薪者擁有更多的時間或機會跟家人或朋友廝守在一起,充分享受天倫之樂或溫暖的友情。由此看來收入並不是一切,雖然他們支付不起海外度假或購買名牌車,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對生活不滿意。」二、性格古希臘一位哲人曾經講過:「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性格與環境對幸福感的影響孰輕孰重,研究者們的看法存在較大的分歧。早期研究者注重考察一些影響幸福感的外部客觀變數,如外部事件、生活情景以及人口學特徵等對幸福的影響。然而許多研究發現,外部的客觀變數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是較小的。而大量研究表明個人的幸福體驗是比較穩定的,研究者們試圖揭示個體幸福感的差異,他們開始重新審視性格對鄲福感的影響。許多研究證實,外向性與積極情感相關顯著,而神經質則與消極情感顯著相關。顯然,不同的性格對幸福的感受有很大差別。 三、年齡早期的幸福感研究者曾經假定,年齡可以作為預測幸福感的一種重要指標。在他們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幸福感會呈下降的趨勢。然而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研究,卻並沒有多少材料支持這一假設。相當多的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生活滿意感不但不會下降,反而會有升高的趨勢。一些研究者認為,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往往根據年齡的變化適當調整自己的目標,而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期待與他們的實際感受更為吻合。也有一些研究顯示,年齡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並非如此平穩。一項針對英國和美國居民的大規模抽樣調查研究表明,年齡與幸福感之間存在U型曲線關系,U型的最低點在40歲左右。四、婚姻生活婚姻生活往往被人們視為幸福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已被許多研......>>
問題四:國民幸福指數的影響因素 對於人的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為心理學的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心理學家對於主觀幸福感的探討更多地來自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和社會老年學三個學科領域。由於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豐富內涵和表現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應該說,作為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 *** 利、參與機會等。此外,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系中,以下幾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 它指的是,個人對於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於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於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而對於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禦焦慮並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並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系,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經濟狀況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卻不低,而有些百萬富翁卻整日憂心忡忡。因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人的幸福感在過去10年中先升後降,表現出與經濟發展軌跡之間的非同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初期,物質發展成效明顯地呈現出來,那時社會分化程度還不大,社會成員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縱向比較,與過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較容易產生滿足感。近10年來,社會結構轉型加速,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日益全面觸及深層利益,社會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貧富差距凸顯;在社會心理方面,隨著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人們需求層次日益提升,且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因此,需求能被滿足的標准相對提高了;而由於資源相對短缺和競爭加劇以及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各種壓力感大大增加,這一切都強有力地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一些調查結果表明,近年來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關心更傾向於與民生有關的領域,民生問題成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最關切的社會問題。這種關注重點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於社會發展態勢的判斷。而對於民生問題關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體制改革與社會發展正在對人們的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產生最強有力的影響。這一切極其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本體安全感,即具體表現為對社會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強,從而影響到人們的幸福感。
問題五:哪些因素影響我們感受幸福 從積極心理學對個體幸福感的研究看,以下一些因素可以阻礙個體對幸福的體驗。1、身體狀況。個體身體狀況的好壞與幸福有關聯作用,身體健康程度高,個體對幸福體驗性也高。鍛煉可以促進情緒的變化,而且長期的鍛煉能產生更強的幸福感。2、人格特質。人格特質是心理學的一個理論術語,通俗的講,所謂人格特質就是一個人的人格特點,即我們平常講的個性,它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等要素。積極心理學認為,幸福感高的人,一般都具有性格外向、樂觀、高自尊和內控等人格特質,而且情緒指數(個體情緒波動的變化指數)相對穩定。3、文化。不同的文化和社會―政治因素在決定一個人幸福與否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民主社會、開放文化和公平環境更能夠給個體帶來主觀幸福感。4、環境。個體的積極情緒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人們在有植被、水和樹木綠蔭的地方積極情緒更多;好的天氣能帶來積極情緒;房屋質量與幸福也有關聯。5、職業。有職業的個體比沒有職業的個體更幸福,而且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比那些從事非技術工作的人更幸福。因為職業與角色定位、人際交往、成就、社會地位、價值觀和經濟保障有關。6、教育。受教育水平與幸福有正相關,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高的幸福感也高。7、人際關系。人際關系包括婚姻、親戚、友誼、熟人關系和同事等因素。人際關系是個體獲得信任、歸屬需要和社會支持的主要途徑。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提升個體的幸福體驗。8、信仰和精神生活。參加宗教活動的個體比其他沒有信仰的人更幸福,因為宗教提供了一個信仰體系,發現生活的意義,對未來充滿希望;宗教還與身心健康的生活發生聯系在一起,讓個體忠於婚姻、親社會、飲食適度、勤奮工作,而宗教里的沉思可以促進個體心理寧靜,身體放鬆。9、休閑。休息、放鬆、美食和業余活動都對幸福有積極的影響。個體在休閑、放鬆情境下有更多的積極情緒、更少的焦躁,而且在這些活動中還可以活動社會支持,滿足興趣的需要。10、消極的對比。個體的幸福程度受到個體對自己當前處境的評價的影響,這種評價既包括與個體自己的近期處境相比較,也包括與別人的處境相比較。而當個體從消極的心態、方面去比較,判斷出自己不能成功地達到某種意想設定的高標准生活時,就會體驗到低自尊和不快,長此以往會形成習慣化的比較心理,影響個體對幸福的感受。
問題六:幸福感的化學因素 主要是看你怎麼去對待它了,平平淡淡的愛才是真,在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就不要去計較愛情的浪漫和很多種的愛情方式,這個每個人的去愛的方式不同,不要不知足,太貪心了,會失去難得的真愛,有人說愛情是不會長久的,我認為是錯誤的,愛情有長久的時候,因為你沒有做到保護真愛的時候,才會導致愛情是短暫的,會認為不會長久的.無論做什麼重要的是心態 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
問題七:影響快樂的因素有哪些 一是健康狀況,二是親情狀況,三是經濟狀況,四是職業狀況,五是社會狀況對於快樂的影響,六是生態環境對於快樂的影響。
6. 幸福與錢是什麼關系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在我看來,沒有錢,是不可能幸福的,但是,有錢,也不一定幸福。
我有個同學,大學里一直都是靠的是自己的勤工儉學上學的,雖然很努力,成績也還可以,但是呢,由於家裡條件實在太差,而且後來嫁了個老公也是很一般的家境,所以呢,日子過得一直很艱苦,後來生了個孩子,由於孩子身體不好,所以呢,她一直在家休息陪孩子,以至於生活更加艱苦了。
每每說起這個同學,我身邊的一些朋友總是感慨,「貧賤夫妻百日哀」啊!確實是這樣的啊!同齡別人的孩子都在很小的時候各種親子游,各種早教,可是他們呢,也許有人會說,他們肯定也有自己的幸福,也許他們的感情更堅固更恩愛呢!可是,愛並不能當飯吃,沒有錢,再恩愛,也是不幸福的。
所以呢,我一直認為,沒有錢,真的不可能幸福,幸福,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的,只有有了足夠的錢,才可以給彼此一個最溫馨的家。有家有車有存款,平時上上班,有空了周邊游,節假日來個長途游,多爽啊,個人覺得,這樣的日子,才是最讓人幸福的。
但是,有錢,也不一定代表一定能幸福,很多家庭,確實有錢,但是呢,出軌啊,小三啊,各種事情接連不斷,像這樣的日子,確實有錢,也並不幸福的。
所以呢,幸福和錢,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幸福的程度,是由錢的多少來決定的,但是呢,錢的多少,又不能一定確保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