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忙碌,是一種幸福,是人生的一種奢侈……
前幾天在香港,在一家餐廳里用餐,餐廳整潔且繁忙,在「莫怪,借借…」聲中,靚仔單手拖著餐盤,為每一桌上著精美的菜餚,餐食美味,買單時,發現收銀的竟是一個老者,老人收著錢,可能開出了我的疑惑,笑著告訴我,他已經90多歲了,餐廳的老闆是他的孫子,他幫孫子打點餐廳。老人很精神,心情極好。那我問老者,為什麼這么高齡了還不在家休息?他答我說,在家人才不舒服,做做事人精神多了,「某某(我猜是他的老朋友)也在幫孫子打理哪」,呵呵,原來這就是香港人的精神,香港很繁華,生活壓力比較大,但香港是世界人均壽命最長的城市。奇怪吧?
在我的映像中,我們周圍的老人,只要退了休,或到了退休的年齡,就將自己列入了老年行列,進入了養老階段,不再積極的做事情了。真的需要這樣嗎?你有沒有發現,人一旦將自己列入老年階段,他們就真的一下子老了。閑下來了,也沒見他們更健康、更幸福、更快樂,好像反而疾病連連,心事重重……為什麼?
忙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真實的感受生活;忙碌是一種快樂,讓我們無暇無聊、空虛……
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有多少人,多年以後,回憶起當年備戰高考時玩命的學習,回憶起大學考試前的不眠不休,回憶起准備畢業論文的日夜連軸轉,回憶起工作中為了項目的完成,同事們一起加班加點,回憶起創業初期的艱辛……仍然好像回到了從前青蔥的歲月,激情澎湃、動力滿滿,年輕的血液又開始沸騰。那時忙碌的生活是多麼的充實、有趣、有價值,而那些忙碌的日子的所有努力,都沉澱成了生命的真正的財富。
安逸閑暇的生活,無所事事,短時間會讓我們舒適,但時間稍長,寂寞、無聊和空虛很快會從四面八方鑽了進來,吞噬著心靈,讓我們沒有力氣抵擋,讓我們胡思亂想、甚至無事生非……而治療人生這種閑暇病的最好良葯,就是讓自己忙起來,不斷充實自我,尋找自我價值。每個年齡階段的我們,都應該認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
忙碌,總讓我們心系於勞碌的事物,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無心空閑懊惱。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閑暇,可能會讓人快樂一陣子,但無聊和空虛,很快會讓人感到厭倦,太閑會讓人莫名的感到心更累了。這種閑出來的累,會彌漫在空閑時的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而這種累的積累,還給我們的是懶惰、平庸、是自我的價值丟失,是一事無成。
朋友985大學畢業,憑著高學歷進了一家大公司,以為從此一生安穩,下班後、休息日就便享受悠閑的生活:逛街、追劇……而自己的同學們,有的繼續深造,有的工作之餘考著晉升需要的各種職稱,有的開始了創業……都整日忙忙碌碌的。只是過了5、6年,他們公司因為行業競爭激烈,公司需要調整,開始裁人,這個985畢業的高材生赫然在被裁的行列內,原因是她的這些年業務能力沒有絲毫長進。她不得不去人才市場重新求職,但是,面對剛剛畢業的學弟學妹們,自己的精神、體力和腦力都已經拼不過了,工作幾年,累積下來的閱歷和經驗都不足以轉化成她的核心競爭力……。而那些忙碌著、不懈努力的同學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這時她才意識到,悠閑的生活給了她一個毫無進步的自己,閑著,讓她失去上進心的時候,從而漸漸失去了自己。而忙碌,才能讓人更接近目標,讓人的生活更有價值。
人活到極致,就是不願意閑下來 ,過忙碌且自律的生活,才是生活的最好態度。
人生所取得的成就,無非是長期堅持的結果,而那些厲害的人,無一例外都過著自律的生活。
華人首富李嘉誠,一生征戰商界,擁有無數財富,即便這樣直到90歲他才選擇退休。沒退休之前,不論幾點睡覺,他總在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後起床。隨後,讀新聞,打一個半小時高爾夫,再去辦公室,開始工作,堅持數十年如一日。 錢鍾書夫人楊絳先生,享年105歲,一生簡朴恬闊,生命的最後幾年仍在著書立說。96歲時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時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14年,楊絳出版《洗澡之後》,為這個故事寫了一個稱心如意的結局。楊絳把她和丈夫的稿費和版稅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
當人閑著的時候,沒有了動力,沒有了目標,甚至生活沒有了正常的生活規律,閑散的人,不是滿面愁容就是無精打采,一副病怏怏的樣子,讓人感到頹廢。而忙碌的人,總是充滿活力,充滿樂趣,充滿自信,充滿著瀟灑 ……
讓忙碌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只有忙碌,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經之路。
人生一世,總得努力做些什麼有意義的事情,人生才能有勁,忙碌的人,才能真正活得漂亮。
「閑不住」是上天給的最好的嘉獎。 忙起來可能會很累,但是我們會更懂得珍惜時間,利用好時間、合理梳理與安排自己的生活,這樣就無形的延長生命的長度,拓寬人生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使人生收獲的更多,比如財富、幸福、內心的充實。 放棄太安逸的閑暇生活,丟棄太閑的胡思亂想,讓我們忙起來吧! 忙碌,是一種幸福,是人生的一種奢侈…
㈡ 內地女孩嫁給香港人真能得到幸福嗎
這個就兩個字可以說明,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