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日照幸福里哪個小區好

日照幸福里哪個小區好

發布時間:2025-02-10 09:08:15

❶ 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

一論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
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自改革開放初期建立以來,艱苦創業、積極探索、銳意創新、大膽實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對外開放、體制創新、產業集聚、科技創新、集約用地、城市建設等方面積累了重要經驗,發揮了窗口、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已成為開發區經濟最有活力、最具潛力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國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隨著內地國家級經開區的加快建設,經開區區域布局更加合理,基本覆蓋了開發區主要的經濟區域。
第「十三」和第「四六」個五年遠景規劃,必應為建設美麗富庶文明快樂新鐵嶺。
同時,經開區的內涵不斷拓展,經濟水平快速提高,產業結構顯著優化,職能最大可能地使經濟朝著預定目標發展。當然,在一些市場取向型改革的國家中,出於培育市場、擴大市場機製作用范圍和力度的考慮,也開始在鐵嶺經濟開發區有所發展了。參與了鐵嶺新城,開發區,昌圖縣,開原市,鐵嶺凡河新區和腰堡新城,以及新檯子新城和調兵山市的施工建設,投資環境最優的現代化產業重要集聚區,並取得了很大成績,也是正在創建中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由國家劃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興辦一兩項產業。同時是給予相應的扶植和優惠待遇,使該區域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開發區由某一個地方政府規化一個專門的區域,成立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開發區投資有限公司,投入資金進行開發區的載體建設,開發區歷經十幾年的發展。中國鐵嶺成為了適宜人居,適宜創業,適宜休閑度假,尊老愛幼,守孝道的美麗城市。

沈陽-鐵嶺城際鐵路全長59公里,起於沈陽市皇姑區松山路,止於鐵嶺市凡河新城,是全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工程,也是繼沈撫城際鐵路建成後,沈陽經濟區又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它是全國最高水平的城鐵 約60%是高架軌道 高架橋平均距離地面8米。沈鐵城際鐵路由沈陽市和鐵嶺市共同出資建設,項目總投資114億元。沈鐵城際鐵路於2009年7月24日正式開工,沈鐵城際鐵路全程共設14個站位。起點為沈陽市皇姑區松山路(地鐵二號線起始點),終點為鐵嶺市凡河新城,2015年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新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鐵地鐵項目,2015年底啟動新地鐵項標,預計2019年完工,起點是沈陽新檯子地鐵,終點站是鐵嶺西站。
如今,僅僅過去3年,5平方公里起步區已基本建成,開工建設總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15平方公里拓展區基礎設施也已達「九通一平」;幾千戶動遷農民早已搬進新居,成為新區第一批市民;市技師學院、市規劃局、市商業銀行已經進駐新區,市、縣兩級行政中心也將於近日南遷;地方本科大學、財校、體校、軍體校、鐵嶺縣高中,以及東北城溫馨港灣,幸福里,銘邦上品,金月藍灣,淺水灣1號商業街,宇泰·金科府邸都已經建成;大型住宅小區淺水灣一號住宅和紫御豪庭都已封頂,第一條商業街鍾山柳岸已經開街,坐落在天水河畔的上海新天地商業街、香港恆基兆業商業步行街,幸福港灣,官台新苑,紅石郡,有巢式,金鼎觀瀾,水木華園,天力城,新宏國際城等住宅小區也已經開工建設;凡河、天水河、如意湖、蓮花湖、鑽石廣場、鳳冠山、朱雀島等景觀工程已經完成,一座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中國北方水城,已經矗立在遼北大地上。
鐵嶺縣凡河鎮,凡河鎮位於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凡河鎮鎮政府駐阮家窪子,人口5.67萬人,面積172.85平方千米,經濟開發區[1]轄21個分場:柳條溝、溫莊子、何家屯、申家溝、左家溝、桑園嶺、秦家崗子、顧官屯、山咀子、殷家屯、周安屯、紅旗、帽山、老官台、官糧窖、茨芽屯、茨榆台、房身、山東、八家子。在經濟領域建立以102國道為依託的30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和工業隆起帶,以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為龍頭的綠色水稻栽培,以新屯奶牛小區為基地的畜牧養殖,以萬米路兩側綠色蔬菜為依託的蔬菜保護地生產的四大產業開發,給凡河全鎮經濟帶來騰飛之勢。2004年全鎮引進大型工業項目6個,到位資金3億元,初步形成橡膠製品及汽車零部件業、機電業、建築裝飾材料和農產品深加工業等四大支柱產業。全鎮69家民營企業年產值達4億元,現金突破1200萬元,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000人以上,綠色水稻栽培面積達到4萬畝,「凡河」牌大米已獲國家認證,遠銷省內外,並出口東南亞。新屯奶牛小區是初具規模最大,標准最高的奶牛小區,在小區的推動下全鎮養牛戶達到350戶,年飼養量達到2500頭,以得勝畜禽公司為龍頭,肉雞飼養量達到220萬只。以萬畝綠色蔬菜開發為基地的蔬菜保護地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4.5萬畝蔬菜保護地年產1.2億公斤,年產值18億元。
撫今追昔,東北文化「二人轉」的發祥地,企業林立,經濟發達,百姓富裕,經濟和文化在這里交融,到處都綻放著無限的魅力,腰堡位於沈北新區北6公里、鐵嶺新城南5公里處。哈大高速公路、102國道、京哈鐵路、哈大客運專線等高標准公路和鐵路並駕齊驅、縱貫南北。城區規劃面積10.7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萬人,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億元,地區財政總收入2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億元。
昌圖縣隸屬於遼寧省鐵嶺市,區域總面積4317平方公里,下轄39個鄉鎮(場),43個社區,450個行政村,總人口為104萬人。其中,所轄鎮有26個,分別為八面城鎮、昌圖鎮、老城鎮、毛家店鎮、寶力鎮、亮中橋鎮、三江口鎮、雙廟子鎮、泉頭鎮、金家鎮、朝陽鎮、頭道鎮、馬仲河鎮、此路樹鎮、老四平鎮、大窪鎮、傅家鎮、四合鎮、古榆樹鎮、七家子鎮、前雙井子鎮、四面城鎮、東嘎鎮、曲家店鎮、通江口鎮、大四家子鎮;所轄鄉有7個,分別為下二台鄉、平安堡鄉、十八家子鄉、長發鄉、太平鄉、大興鄉、後窯鄉;所轄農林場有4個,分別為寶力農場、傅家林場、新鄉農場、虻牛馬場;所轄農場辦事處有2個,分別為兩家子農場辦事處和三江口農場辦事處。
全縣地貌由東部低山丘陵向西部遼河平原過渡,土壤類型由東至西分布為暗棕壤、黑土或草甸土、風沙土。根據境內的地形、地貌、土壤類型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大體可劃分為四個區。東部低山丘陵區:本區為低山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上;春來層巒疊嶂,青翠欲滴,群峰聳峙,林壑幽美;盛產名貴的中草葯及山貨野果;該區多為棕壤性土壤,適於農果木綜合利用,多種經營,全方位發展。中部漫崗平原區:本區地處漫崗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土地利用率高,農業產業發達,是縣內重點產糧區之一。西部沿河區:本區分布在遼河、招蘇太河沖積平原上,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力較高,水利條件較好,適於稻麥生產。西北風沙區:本區因受內蒙風沙影響,多為風沙土壤。土質瘠薄,地力貧瘠,是縣內低產區;該區未利用地較多,適宜發展林牧業;在種植業方面適於發展花生、地瓜等經濟作物。
昌圖縣屬於中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明顯,雨熱同期。春季氣溫回升較快,多為降水少,春風大,空氣乾燥;夏季天氣多為悶熱多雨,最高氣溫可達36℃;秋季多是天高雲淡、秋高氣爽的好天,氣溫迅速下降;冬季多是天氣寒冷,最低氣溫可達-33℃。昌圖縣西部是遼河沖積平原,西北為風沙區,河流除遼河外,主要支流有招蘇台河、二道河、亮子河等,均屬遼河水系。境內有遼河、東遼河、招蘇台河、二道河、亮子河、馬仲河等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大中河流15條,已建成中小水庫64座,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總量達6.1億立方米。
腰堡新城按照「工業化推進城鎮化,城鎮化服務工業化」的發展思路,高品位開發建設,高標准管理運作,建設水平顯著提升,宜居、宜業的現代化魅力新城迅速崛起。新城建設累計投入資金達19.7億元,部分路網等基礎工程基本完成,沈鐵二號公路腰堡段全面竣工,城區建設面積完成1平方公里。建成了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的康興家園和石山子農民新村,1.3萬平方米的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1.2萬平方米群眾文化活動廣場,3.5萬平方米綜合性服務中心,10萬平方米的康興佳苑小區;完成中鼎花園項目45萬平方米的規劃設計,年內將動工建設。
腰堡新城以遼寧專用車和汽車零部件兩大產業基地為載體,全力引進大項目、大企業、大集團,不斷壯大經濟發展實力。2010年新簽約項目126個,新開工項目63個,產業集聚初具規模。為保障新城建設順利有序開展,在原有徵地基礎上,2010年完成腰堡、沙坨子、友誼三個村征地8000畝;大康屯村整體拆遷856戶,置換土地1200畝,征地1.2萬畝,整合工業用地達到3.6萬畝。隨著郵政、移動、網通,商業、工商等銀行和服務企業的強勢進駐新城,房地產、金融、餐飲娛樂及商貿物流等綜合配套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新城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
鐵嶺縣腰堡鎮是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鎮,遼寧省精神文明先進鄉鎮,多次獲得省、市、縣級先進黨委標兵等榮譽稱號。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戰略,確定了「工業化推動城鎮化、城鎮化服務工業化」的發展思路,牢牢把握鐵嶺市建設生態城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天時,緊緊依託打造中國專用車之都——遼寧專用車生產基地的地利,率領3萬腰堡人民開拓進取,真抓實干,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創新發展。2009年,全鎮社會總產值實現104.6億元,增長67.8%;其中第一產業總產值2.35億元,增長0.86%;第二產業總產值98.5億元,增長69.6%;第三產業總產值3.8億元,增長99%;地區財政收入實現7180萬元,增長50.6%;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860萬元,增長52.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200元,增長22.7%。
在加快沈陽經濟區新城建設中腰堡新城是沈鐵城際連接帶的重要增長極,腰堡鎮將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戰略機遇,按照沈陽經濟區的總體規劃和統一部署,圍繞市、縣整體發展戰略,以實現沈鐵同城化為目標,以產業集群為支撐,以加速城鎮化進程為載體,立足於增強區域經濟活力和實力,走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道路,力求在工業化、城鎮化上實現新突破,是實現新城建設與經濟的蓬勃發展的新亮點。
這里地處東經123°34′,北緯40°09′,屬北溫帶半大陸性季風氣候。水力資源充沛,境內有遼河、萬泉河兩大河流和庫容量309萬立方米的懿路水庫一座;電力能源充足,擁有兩座大型變電所,送電量可達16萬千伏安;通訊網路暢通,擁有6座微波通訊發射塔;礦產儲量豐富,有儲量5000萬立方米聞名遐邇的高級建築材料「東北紅」大理石,儲量8000萬立方米的石灰石,以及具有一定開采價值的砩石、鉛、鋅等礦產資源。
全鎮轄15個行政村,2個社區,9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3736戶,總人口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萬人。民族有漢族、滿族、回族、朝鮮族、錫伯族、蒙古族。全鎮幅員面積114平方公里,耕地5095公頃,林地1780公頃,水域面積440公頃。2010年4月6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沈陽經濟區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將新檯子鎮建設成為沈陽經濟區沈鐵城際連接帶新檯子新城。
鐵嶺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2平方公里。新檯子新城北距鐵嶺新城區和東北國際物流城7公里,南與沈陽沈北新區相連接,京哈鐵路、102國道、哈大高速公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沈鐵輕軌線縱貫境內,乘車去沈陽桃仙國際機場30分鍾,去鐵嶺新城區10分鍾,南北交通非常便捷。
新市鎮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規劃人口6萬人,目標建成社會保障制度健全、社會秩序良好、教育水平較高、居民文化生活豐富,適宜居住與創業的現代化綜合型新城。新檯子新城北距鐵嶺新城區和東北國際物流城7公里,南與沈陽沈北新區相連接,京哈鐵路、102國道、哈大高速公路、即將開工建設的沈鐵輕軌線縱貫境內,距沈陽桃仙國際機場30分鍾,距鐵嶺新城區10分鍾,南北交通非常便捷。
區位優勢突出。新檯子新城區位條件好,幅員面積114平方公里,轄區內有15個行政村、2個社區,總人口5.3萬人。近年來,新檯子新城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傾力打造「遼北第一鎮」,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
交通優勢明顯。新檯子新城區位條件好,交通發達,通訊便捷,發展條件優越。位於鐵嶺的南大門,南依沈陽市區26公里,北靠鐵嶺市21公里,東連撫順,西銜鐵法。哈大高速公路、102國道、京哈鐵路、哈大客運專線等高標准鐵路和公路並駕齊驅、縱貫南北。距沈陽國際機場50公里,距鮁魚圈港190公里,距錦州港250公里,距大連港420公里,出海入關非常便利。
資源優勢突出。這里工業基礎良好,勞動力廉價,政策優惠,環境優良。鄉鎮企業規模和效益同步增長,民營骨幹企業異軍突起。有遼河、萬泉河兩大河流,水資源豐富。有兩座變電所,電力資源充足。設有微波發射塔5座,無線通訊網路暢通,是遼北第一個成為電話鎮的鄉鎮之一。
政策環境良好。近年來,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大背景下,遼寧老工業振興的步伐加快。在國家、省宏觀戰略的指引下,新檯子新城將建設新城、改造舊城區基礎設施作為目前的工作重點,必將獲得資金籌措、發展政策等方面的有力支撐。
新檯子新城建設進展順利。目前,新鎮政府辦公樓、九年一貫制學校已選址完畢,正在進行整體的設計。沈鐵2號路(新檯子段)施工已全面啟動。萬泉河橋工程已施工完畢,開春鋪設黑色路面即可完工。裝備製造學校、農民新村建設已經開始施工,預計2011年內可以完工。鎮內各街道已安裝路燈,所有陳舊管線進行全面改造。全鎮種植各類樹木近5萬棵,綠化1.5萬平方米。09渠鋪設排水管線260延長米,平整場地綠化,鋪草坪3000平方米。
新檯子新城將藉助沈陽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黃金機遇,依靠新城的區位、產業、資源、政策優勢,實現新城建設與經濟的蓬勃發展。
調兵山市原名鐵法市,是1981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縣級市,1982年9月成立市人民政府,1984年10月改為鐵嶺市鐵法區,1986年9月恢復市級建制,2002年9月正式更名為調兵山市。先後獲得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國家暢通工程優秀管理城市、遼寧省文明城市建設標兵市、遼寧省園林城市、遼寧省平安市、遼寧省十個最干凈城市之一六項殊榮。
全市區域面積26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8.7平方公里,總人口23.9萬,其中城市人口17.7萬人,中心城區人口14.7萬人,共有漢、滿、蒙、朝、回等23個民族。下轄3個建制鎮,2個街道辦事處,34個行政村,24個社區。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查明礦藏10餘種。其中,煤炭儲量22.59億噸,占遼寧省總儲量的1/3;煤層氣儲量293.9億立方米,年抽放量9000萬立方米,目前以每年1000萬立方米的速度增長;煤矸石4000萬噸,是國家規定今後生產建築材料的主要原料,年排放量500萬噸以上;硅灰石儲量達1800萬噸,目前年開采能力30萬噸。
調兵山市屬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豐富,春秋風大,寒冷期長。冬季以北風、西北風為主,乾燥寒冷;春季多刮南風、西南風,最大風力達7級,乾旱少雨;夏季雨水充沛,天氣較炎熱;秋季雨量減少。降雨量年際變化較大,大部分集中在6—9月份的汛期。年均降雨量為560mm,7月份降水量最多,佔全年總降水量的29%。年均氣溫為6.7度, 相對濕度62%。7月份氣溫為最高月份,平均氣溫為23.8度;1月份為最冷月份,平均氣溫為-18.3度。無霜期為155天,初霜9月30日,終霜5月2日。年均日照為2787.6h,年較差為649.1h,生長季節(4—9月份)日照為1511.3h,佔全年日照總時數的54.2%。調兵山市大風日較多,6級以上年平均出現67.8次,8級以上年平均出現37.8次, 其中以春季西南大風居多。
調兵山市地處遼河流域范圍內,境內主要河流有王河和長溝河,均為遼河一級支流,為季節性河流。全市水資源總量為7304萬m3,其中地表水資源總量為4484萬m3,占水資源總量的61%;地下水資源總量為2820萬m3,占水資源總量的39%。人均擁有水資源320m3。(1)地表水利用現狀。地表水可利用量為2573萬m3,目前已開發利用量為358萬m3占可利用量的14%。由於全市三條主要河道均為季節性河流,因而地表水利用難度大,開發潛力很小。(2)地下水利用現狀。地下水可利用量為2256萬m3。到2004年地下水利用量合計1963萬m3,開采利用程度為70%。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為876萬m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511萬m3、城市功能正常運轉用水365萬m3);農村生活用水量127.77萬m3;工業用水量1125萬m3,農業用水量1622萬m3。我市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在總體上已近超采,受採煤沉陷影響的20個村屯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較大,最大已達12m,農民現有的提水設備已很難滿足飲水要求,必須打深井取水。
境內公路總長度達180.5公里。沈環公路貫穿東西,連接鐵嶺和法庫,礦區內公路通達市內各鎮街。其中,省級公路2條,總里程46.6公里;縣級公路2條,總里程8公里;鄉級公路11條,總里程75.2公里;村級公路8.9公里;專用公路4條,總里程40公里。干線公路好路率達100%,縣以上公路好路率100%,全市公路密度為7.52公里/萬人,0.686公里/平方公里。
2007年春季以來,調兵山市調兵山街道積極協調爭取資金。對3707畝採煤下沉區土地進行復墾,整個復墾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調兵山街道採煤下沉區位於尚三家子村,大部分地段處於曉明礦、大隆礦采區,面積3707畝。該街道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調兵山市國土資源局進行土地復墾,為老百姓辦實事。該項目總投資1025萬元,規劃設計分三個區進行復墾。通過復墾發展高效現代農業、現代工業,形成集旅遊、觀光、娛樂、服務開發等為一體的新格局。共修建佔地50畝的高標准魚塘5個:建佔地200畝的小型工業園區一處,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現代工業;建佔地100畝的高標准蔬菜大棚20棟,生產綠色無公害蔬菜;建橋梁一座、500型涵管4處;修田間路2400延長米、生產作業路2300米;植樹47000株;對復墾土地進行改良,種植高效農作物。同時修建文化廣場一個、文化長廊一處、涼亭兩處,並通過綠化、美化、亮化、硬化真正成為人們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
開原市位於遼寧省北部,位於鐵嶺市的東北部,遼河中游東側。東與西豐縣、清原滿族自治縣相毗連,南與鐵嶺縣交界,西與法庫、昌圖縣接壤,北鄰吉林省梨樹縣。東經123°43′-124°48′,北緯42°6′-42°53′。東西長89.4公里,南北寬86公里,截至2014年,開原市總區域面積3164平方公里。 開原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多丘陵地帶。東南多山,為長白山支脈,屬山地丘陵,海拔在200-600米之間。主要山峰有城子山、砬子山等,海拔在800米以上。西部地勢低平,為清河、遼河沖積平原一部分,海拔在50-100米之間,土質肥沃,適於機耕和灌溉,中部屬於半丘陵半平原地帶,全境為六山半水三分田。 開原市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期長達4個月,最冷月份在1月,平均氣溫在-14.5℃左右,極度低溫為-35℃;夏季炎熱,一般可持續3個月,最熱月份在7月,平均氣溫在23℃-24℃左右,極度高溫為36.5℃。全年日照時數約為2585小時,以五六月較長,十一、十二月較短。初霜期在9月下旬,4月末為終霜期,無霜期為145—16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678毫米。春夏多西南風,秋冬多西北風,平均風速每秒4.5米。 開原境內大小河流160多個,主要河流有遼河及其支流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五大河流。清河水庫、南城子水庫、關門山水庫等大小水庫9座,總蓄水量10億立方米;地下水有三大水系,水質達到國家二級飲用水標准。開原境內有遼河、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大小河流166條。

❷ 安置小區的調研報告

篇一:新形勢下街道小區物業管理的調研報告

工作構成了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互動關系。隨著開發建設的推進及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轄區內越來越多的農村集體土地被徵收,農民房屋被拆遷,農民安置小區拔地而起,而安置小區情況特殊,與城市商品房相比顯得有些先天不足,在物業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將會是街道下一階段社區管理及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盲點,也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一大社會問題。

一、農安小區基本情況

90年代末,隨著瀏陽河大堤拆遷,馬王堆街道拉開了城中村改造的序幕,歷經十多年的拆遷安置,由原來的馬王堆鄉改為馬王堆街道,現街道下轄2個行政村、1個社區籌備組、3個社區.各村、社區共有農安小區36個,總建築面積約為1790000平方米,共5000多套,入住約15000人,人口構成均以洗腳上岸的農民和省、市、區重點工程拆遷戶為主,居民收入相對較低。安置房早期多為多層住宅為主,去年新橋村高層安置房的竣工,引領著我區村民安置進入高層時代。

二、農安小區物業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以前,農安小區一直沒有配套的物管機構為他們提供服務,近年來,隨著農安小區的物理工作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現街道以馬王堆社區為例的農安小區基本採取以街道領導、社區實施、居民參與,單位贊助、政府獎勵、街道補貼的大物管工作模式。在拆遷安置小區建設過程中,政府職能部門雖然對小區管理工作做了大量工作,使新建的農安小區基本達到布局合理、格調一致的要求,逐步完善水電管網、路網等基礎設施,但是目前小區的大物管的管理費用大部分靠政府買單,沒有居民業主自製管理機構,沒有長效的管理體制,導致農安小區物業管理成為我街城市管理的低窪地帶,出現了四難等問題。

1、物業費籌集難。目前全區沒有一個農安小區物業管理費繳納統一的標准,也沒有相應的農安小區物業管理條例及辦法,收費的標准等而是各個街道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定奪;另一方面拆遷農民對有償物業管理意識淡薄,總認為是政府拆了他們的房子,應該像以前未拆一樣不用交物業費而享受政府的照顧,因此對繳納物業費的抵觸情緒很大,然而由街道承擔物業管理費將成為街道一筆沉重的負擔。且安置小區公用設備設施逐年老化,有些安置小區規劃上先天不足,綠化、環衛、電力等基礎設施普遍不完善。如新橋小區和新橋家園的水表改造問題,近幾年因水管陳舊銹蝕、開裂滲漏,加之拆遷戶私自接裝,水塔又遭污染,居民不能正常用水,為保證居民生活用水,對小區進行水表改造,需要安裝水表1760個,共需費用400多萬,但居民又不願出資,由街道投入費用顯然不現實。

2、小區管理難。農安小區作為失地農民安置的一個主要載體,他們雖然從農村向城市轉變,但思想觀念滯後,且一時難以轉變,文明程度尚未達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小區內垃圾亂扔、牛皮癬、私搭違章養雞鴨、損害公共綠地種菜、佔道堆物、佔道經營、流動攤販多、車輛亂停等不文明的事件鮮有發生。加之農安小區社區管理體制不到位,有的社區居委會是由拆遷村村委會轉型,村幹部部分成為社區幹部,雖然便於與拆遷群眾打交道,但畢竟沒有專業的物業管理知識,且對物業管理體制的健全意識不強,不能代替物業公司的管理職能,導致管理上的漏洞。這些給文明創建工作帶來巨大阻力,也給小區的物業管理帶來難度。

3、維護治安難。拆遷安置小區基本上實行50120平方米的標准戶型配售,被拆的農村房屋平均面積較大,一般三口之家可按優惠政策及價格分得多套安置房,除一套自己住以外,大多都出租,這也是所有農安小區的一個特點,因此農安小區流動人口多,人員復雜,加之小區安保、技術監控不到位、居民治安防範意識淡薄等,使許多陌生的閑雜人等、車輛可以隨意進入小區,給轄區治安工作帶來隱患,如古漢城、火炬村安置小區,便是三類可防範性高發案高發地。

4、水平提高難。由於物業管理費籌資難,管理工作沒有取得實際的成效,工作推動難,

社區和物業公司對農安小區的管理投入人力和物力相對較少,加之居民群眾意識淡薄,主動配合意識薄,物業管理水平與預期有差距,導致物業管理水平提高難,且影響了街區形象的提升。

三、加強農安小區物業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農安小區的管理既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單元,加強農安小區物業管理對提升區街形象和城市品位有著積極推動的作用,及時健全農安小區的物業管理體制和綜合協調管理體制,既是為農安小區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也是給予他們廣泛社會認同和更多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隨著目前街道項目建設及拆遷安置規模不斷擴大,將農安小區逐步納入城市住宅小區規范物業管理已迫在眉睫,街道應秉著便民、利民、為民、安民的宗旨,加強農安小區物業管理。

1、健全制度、統一政策。建議上級部門盡早出台拆遷

農安小區的物業管理扶持政策及管理辦法,統一政策有助於構建公平的社會局面,同時政策要明確資金的保障、部門的協調、管理的跟進、人員的配備、組織的完善等內容及措施。如可從土地出讓金中按一定比例預留,設立物業專項管理資金。或在拆遷安置小區合理規劃物業管理用房,把部分物業管理用房的出租收益作為物業管理經費的重要收入來源。或通過優化拆遷村集體股份經濟結構從市場化角度去拓展農安小區的物業管理資金。同時,各街道可根據上級部門制定的制度、政策和管理辦法結合自身實際,在政策框架下進行適當的調整制定出適合自己街道農安小區的物業管理辦法。

2、思想引導、增強意識。政府部門在投入大量資金改善安置小區的硬環境,更要完善管理服務軟環境,在安置小區要加大對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研究對策強化措施,增強居民群眾對物業管理的必要性認識,引導他們支持物業管理,積極參與小區自治管理,主動繳納物業管理費,努力培養和增強居民群眾的公德意識、法律意識、契約意識、環境意識和文明素養,自覺形成嚴格履行物業合同,共同維護公共設施的良好局面,共同促進提高小區物業管理水平。

3、規范模式、提高水平。逐漸引導在建安置小區物業管理市場化運轉,引導安置小區依法、依規、依程序成立業主委員會,並發揮業主委員會的自治作用,積極參與安置小區管理服務工作的監督、指導和日常協調等工作。在安置小區全面推行物業管理招投標,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引進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物業服務企業。對一些暫不具備市場化物業管理條件的安置小區,由街道和社區物業服務中心按照大物管的服務標准,提供基本的准物業管理服務,並循序漸進的向市場化管理過渡。或者在不具備市場化運作實施管理服務的安置小區,街道和社區吸納失地農民及原村工作人員,通過培訓,組建物業服務企業,實施統一管理,不斷提高安置小區物業管理水平。

篇二:居住區規劃調研報告

本次設計的題目是休寧上竹園安置小區規劃設計,屬於住宅區的規劃設計,想要完成這個課題,就不得不深入了解其他一些住宅區的規劃設計方法,以取其精華,用於創造優秀的設計作品,因此我參觀學習了一些的住宅規劃小區和安置小區,總結出以下幾點心得。

一、調研目的

1、了解居住建築的布置規劃,研究居住建築的特點、組成及各組成部分的功能要求及相互關系,了解辦公樓的設計原則和使用要求,劃分整個辦公功能分區及相互關系,分析各組成部分的特點及布局方式,明確對結構和荷載的布置進行簡單的分析。

2、從不同角度對農民拆遷安置小區及失地農民進行了相關研究,了解其存在的問題以及失地農民的`特點,掌握現在對農民拆遷安置小區的規劃設計研究進展並分析其不足之處,以期在本次畢業設計中拆遷安置小區戶外環境研究中針對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

二、調研內容

1.居住區規劃設計的基本要求

(1)使用要求:住宅類型、合理的公建配套項目及布局方式,組織居民的室外活動場地、綠地及內外交通等。

(2)衛生要求:要有良好的日照、通風,防止雜訊和空氣污染。

(3)安全要求:居住區規劃為防止災害發生或減少危害程度,應按照有關規定,對建築的防火、防震構造、安全間距、安全疏散通道與場地、人防地下構築物等作必要安排。如防火間距規定,當兩建築山牆相對且無門窗時,其間距不小於3.5m,當建築沿街布置時,向外人行消防通道間距不大於80m,建築長度超過160m時應設消防車道,凈寬凈高不小於4m。 (4)經濟要求:運用規劃布局手法和設計技術,降低居住區建設造價和節約城市用地。 (5)施工要求:規劃設計應有利於施工的組織與經營。

(6)美觀要求:優美的居住環境,取決於住宅和公建設計、建築群體的組合、建築群體與環境的結合,應反映出生動活潑、欣欣向榮、明朗大方、整潔優美的面貌。

2.住宅類型的選擇

(1)根據居住對象確定住宅標准。 (2)滿足戶室比要求。 (3)確定住宅建築層高和層數。

(4)適應當地自然氣候條件和居民生活習慣。

(5)有利於節約用地、結合地形。 (6)滿足城市建築面貌要求。 3.居住區道路的規劃布置

居住區內道路可分為:居住區道路、小區路、組團路和宅間小路四級。其道路寬度應符合下列規定:居住區道路紅線寬度不宜小於20m;小區路路面寬6—9m,建築控制線之間的寬度,需敷設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4m,無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0m;組團路路面寬度3—5m,建築控制線之間的寬度,需敷設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0m,無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8m;宅間小路路面寬不宜小於2.5m。居住區內道路縱坡應符合相應規定。居住區內的道路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出入口;居住區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方向與外圍道路相連;機動車道對外出入口間距不應小於150m。沿街建築物長度超過150m時,應設不小於4m的消防車通道。人行出口間距不宜超過80m,當建築物長度超過80m時,應在底層設置人行通道。

三、小區實地調研

1.安高城市天地

(1)區位

安高城市天地,近臨合作化南路和「黃金中環」望江西路,與金寨路高架咫尺之遙,輕松暢享城市中心便捷交通之優越;居新老城區之中樞,處學術殿堂之腹地,距政務文化新區約兩公里,與中國科技大學僅百米之遙,區內另有安徽大學、合肥學院、解放軍炮兵學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地理位置優越,文化氛圍濃厚。 安高城市天地佔地170餘畝,規劃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綠地率40%,住宅車位比1 :1。

(2)設計理念

安高城市天地以愛琴海地區優美的景色和悠久的人文景觀為主線,結合地域院落結構及親水特性主題,強調景觀的享受和文化的植入,增添景觀的濃厚底蘊和美感。安高城市天地以極為流動韻律的湖岸線和多元化建築風情,營造充滿文化氣息的親水社區。

安高城市天地包含多層情景洋房、精品小高層、觀景高層和高級公寓等住宅物業形態,

各居住單元均南北向布置,戶型設計人性化,親水樓台,戶戶觀景。

(3)戶型

(4)居住區不緊要滿足人們基本的居住需求,同時還要一定的配套設施及綠化要求,給居民創造一個便於生活的、有一定生活品質的生活場所。

在配套設施方面,安高城市天地在小區周邊規劃了800m風情商業街、沃爾瑪國際購物廣場、國際甲級寫字樓、美國豪生高級商務酒店等眾多標志性建築集群,為居民的生活提供保障和便捷的服務。

好的小區環境營造需要良好的建築形式和景觀環境營造,安高城市天地的建築造型優美,色彩淡雅,景觀小品豐富,富有詩情畫意。為人們創造了優雅的生活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品質。

2.華潤幸福里

華潤幸福里共規劃19棟樓,其中1#2#3#5#6#為5層花園洋房,7#8#9#10#11#12#為18層+11層,15#16#為28層高層,17#回遷樓,18#19#21#22#為33層高層,20#為4層洋房。

(1)區位

華潤幸福里位於合肥市蜀山區望江西路與合作化路交匯處,總用地面積約10萬m2,總建築面積約28萬m2(不含地下建築面積),用途集商業、辦公、住宅為一體,總投資約16億港元。

華潤幸福里地處繁華深處,整個住區與城市保持約200米的距離,與城市兩大商業副中心三里庵、南七直線距離僅1公里左右,臨近中國科技大學、安徽大學等高校。五里墩立交橋、金寨路高架橋、合作化路、望江路、黃山路等共同構築的立體道路交通系統,規劃及營運中的國購廣場、西環中心廣場、南七商業大廈、沃爾瑪、樂購等商業設施均環伺附近。

(2)戶型理念

華潤幸福里產品豐富多樣,涵蓋多層洋房、小高層、高層,主力戶型為80-140平米,並配有少量小戶型精裝公寓和大面積的城市花園洋房類產品,力求在繁華深處,營造讓都市人久違的心靈庭院。

(3)建築與綠化環境

突出生態質量,提高文化品位是高檔小區在規劃過程中所宣揚和追求的。華潤幸福里的建築風格帶有一定的歐式韻味,開發者藉此來提升文化韻味招攬住戶。為打造高品質的居住環境,配套設施尤其是環境綠化便在規劃中凸顯出來。

3.寧波市北侖區安置小區

通過對北侖區一些拆遷安置小區的現場調查發現,小區總體布局形式較為單一,多數小區的建築布局採用行列式與周邊式相結合的形式。一般小區內部以5層住宅為主,建築採用行列式布局,而外部則以小高層和沿街多層商住樓為主,採用周邊式布局形式。小區一般有2—3個出入口,小區內主要道路採用通而不暢的設計方式,以限制外來車輛通行。機動車的停

放採用地面分散停車與建築底層架空停車兩種方式,由於地下車庫建設成本較高,該類小區很少採用這種停車方式。

小區綠化系統分為中心綠地、組團綠地、宅問綠地三部分,由於考慮到投資成本等因素,小區的建設者對於中心綠地、組團綠地等公共綠地空間,以種植草皮及灌木為主,偶爾會設置少量的涼亭、座椅等休憩娛樂設施;對於宅間綠地則以種植草皮為主。由於小區內的停車佔用部分宅問綠地,致使宅間綠化比較分散,不成系統。

目前,拆遷安置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基本處於滿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階段,對於提高居民勞動技能的教育設施、提高居民素質的文化娛樂設施、保障居住健康的醫療設施等

考慮不足,而對於老人、兒童等弱勢群體的需求更是無暇顧及。拆遷安置小區在環境設計中熱衷於形式化的公共空間建設,通常在小區中心、組團人口布置中心綠地並設置少量的涼亭、座椅,而對於日常生活中利用率最高、真正能加強鄰里交往的宅問綠地的配套設施則缺乏必要的考慮與設計,最多隻是沿建築牆角種植少量草皮.

四、總結:

1.居住建築單體設計

建築設計中,要符合現代化的工作步伐,要使居住環境給人帶來舒適感體現居住建築的人性化。建築圖如底層及標准層平面圖、頂層平面圖、主要立面圖、剖面圖要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建築方案,考慮到實用、美觀、符合辦公目的等等各方面要求。

2.居住建築規劃設計

居住建築的規劃要從宏觀去考慮,致力營造靜謐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首先要有合適的道路關系網,小區幹道、組團道路、宅間小道功能明確。建築的前後關系要滿足各項指標。

3.調研體會

近年來,隨著城市新區開發的持續升溫,大量的城市住宅也如雨後春筍一般拔地而起,不斷地改善著人們的居住條件。居住區的規劃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規劃、策劃、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來完成。以上是對居住區設計的一些調研,我們的居住區環境要達到一個更理想、更舒適、更優美的境界,我們建築設計者就應該有創新意識的設計思路,努力探索,來不斷創新、完善。

安置房建設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關系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大問題。城市中心區的安置房設計要著力於創建宜居環境,提高生活品質。政府部門應集合更多更優勢資源,對城市中心區安置房建設進行深入專題研究。而設計師則應正視自身的責任,從思想和技術層面,努力實踐「設計改變生活」,幫助更多的城市拆遷戶實現「新房子,新環境,新生活」的宜居夢想。

閱讀全文

與日照幸福里哪個小區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龍岩辦理健康證在哪裡辦 瀏覽:737
在婚姻中男人的成就感指的是什麼 瀏覽:530
美女養蛇為伴是什麼電影 瀏覽:520
有哪些跟棗核一樣相似的故事 瀏覽:352
幸福樹與文竹哪個好養 瀏覽:828
什麼種類甜品健康 瀏覽:173
十級事業單位管理崗如何升級 瀏覽:463
經濟犯罪最多判多久 瀏覽:899
幸福卷軸得轉多少次 瀏覽:809
事業單位崗位薪級工資怎麼套改 瀏覽:772
幸福的網名有哪些女 瀏覽:244
說好的幸福呢鋼琴譜簡單版怎麼彈 瀏覽:811
婚姻證明列印怎麼寫 瀏覽:591
動漫里哪些美女漂亮 瀏覽:46
金水區財政局下屬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860
婚姻危險信號有哪些 瀏覽:346
黃臉婆與美女相差多少 瀏覽:367
幸福在哪裡2020年 瀏覽:711
新婚姻法如何規定結婚登記的 瀏覽:544
政府如何緩解經濟波動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