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康德的幸福概念是什麼簡述

康德的幸福概念是什麼簡述

發布時間:2025-02-06 00:00:32

『壹』 西方哲學家談幸福觀

幸福觀是指人們對幸福問題的總的看法和基本觀點,基於對幸福的不同理解,西方哲學史上有兩種有代表性的幸福觀,即理性主義幸福觀和感性主義幸福觀。

理性主義幸福觀強調理性的作用,主張抑制慾望,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精神上的幸福。代表人物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笛卡爾,康德和黑格爾等人。

感性主義幸福觀強調人的自然慾望,貶低理性的作用,主張在感官的快樂體驗中享受生活。代表人物有德莫克利特,伊壁鳩魯,盧克來修,霍布斯,愛爾維修,邊沁等人。

馬斯洛在兩大派別之間尋求第三條道路的努力,也受到了很大的關注。

在《理想國》中,蘇格拉底表述了一個理想國家中的幸福觀,「我們建立這個國家的目標並不是為了某一個階級的單獨突出的幸福,而是為了全體公民的最大幸福」,在理想城邦的建造中,教育和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有了正義的品質。才能夠獲得心靈的健康狀態。

他認為最善良的人和最正義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最惡的和最不正義的人是最不幸的人。

柏拉圖認為幸福是可以賦予人的終極完美。他研究了四種讓人羨慕的事情。就是理論的美德,審慎的美德,德行和實踐的技藝。這些事情之所以讓人羨慕,就在於它構成了人的完美性。這些事情本身不是幸福的,但是我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感到幸福。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觀點,也認為幸福的人是有德性的人,幸福的人是至善的追求者,幸福的人是正義的人,幸福的人是能夠節制的人,當然,幸福也需要靈魂的轉向。雖然真正的幸福只有少數人才能得到,但是呢,我們要在追求幸福的路上。

因為幸福是靈魂的一種和諧狀態。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他認為幸福是終極目標。他說:每種記憶、每種學科或者每個經過思考的行為和志趣,都是以善為目的的。只有幸福才有資格被稱為絕對最後的,我們永遠只為了它本身而選擇它。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最後的目的就是至善,而至善就是幸福。

亞里士多德認為要搞清楚幸福的性質,必須首先回答人的功能。世間萬物都有功能,只有理性是人獨有的。當然,理性也有被動和主動兩種情況,人類的善應該是心靈合乎德行的活動。假如德行不止一種,那麼人類的善就應該是合於最好的和最完全的德行的活動,因為至善就是幸福,所以幸福就是心靈和與完全德行的現實活動。

幸福既然是合於德行的活動,那麼什麼是德行呢?德行包括理智的德行和道德的德行。比如智慧,理解,明智是理智的德行,寬大和節制是道德的德行。要獲得幸福,必須讓自己的德行合乎正義。德行可以用來調適情感和行為。

我們在做事的時候要避免過度和過猶不及兩個極端,要奉行中庸之道,才容易獲得幸福。在這一點上和中國古代先賢的看法是一致的。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所以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的把握,也有適合不適合的問題。所以要想獲得幸福,還需要親自實踐,付出行動。只有在德行指引下的理性行為,才能讓我們獲得幸福。我們只是躺在那裡做白日夢,幸福應該不會降臨。

當然,幸福還需要我們做許多高尚的事情,需要有朋友的幫忙,需要一定的財富,一定的權利才能夠做到。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幸福指數在一定程度和財富成正相關,只有超過一定的數額之後才沒有關聯。

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點有崇高的道德性,也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有利於讓人們通過學習和訓練來增強智慧,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當然現實生活中可能有些幸福和德行是沒有關系的。亞里士多德曾經說,幸福對於兒童來說不是現實的東西,只是一種希望。但我們說飢餓的嬰兒和媽媽的乳汁難道不是幸福?把麵包給一個飢餓的人,他會體會到幸福,無論這個人是不是有德行。

所以亞里士多德是教人們奉行什麼原則做人做事才能成為終生獲得最大幸福的人。

伊壁鳩魯,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曾在雅典創辦學園。他主張人應該按是否有利於肉體健康和靈魂平靜而自由的去尋找和享受人間的快樂,所以趨樂避苦是人的本性。他說幸福生活是我們的天生最高的善,我們的一切取捨都從快樂出發,我們的最高目標是得到快樂,判斷善的標准就是感覺。

當然說快樂是終極目標,不是指放盪的快樂和肉體享受的快樂,而是指身體沒有痛苦,也沒有靈魂的紛擾。

他認為一個人要獲得快樂,必須擺脫偏見,學習自然規律,學習哲學。哲學的目標是追求人的幸福,青年人,老年人都應該學哲學。

當然,人們對於神鬼和死亡的恐懼可能會減少真正的快樂。伊壁鳩魯認為神不管人間的具體事兒,人死後靈魂也消散了,因此人不用害怕神鬼,也就是說是死對於我們是無乾的。

伊壁鳩魯還主張把物質願望減少到最低限度,過簡朴的物質生活,才能使人感到安寧,感到幸福。而且也不要嫉妒他人,就會容易帶來內心的不平靜。他對幸福的定義奠定了人本主義幸福觀的基礎。

他明確反對極端的享樂主義和縱欲主義,承認理性和美德對於幸福生活的重要作用,這一點兒和亞里士多德是一致的。

伊壁鳩魯的幸福觀會讓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既然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活著,那麼人活著的意義就僅僅是為了活著。但我們知道,一個僅僅活著的人,如果沒有追求,沒有價值,人的創造性和潛能就發揮不出來,就很難獲得存在感,看不到自己的價值,也很難獲得幸福。

黑暗的中世紀,人們的生活完全受宗教神學思想控制,把感官快樂看成是可恥和有罪的,所以那個時候邊沁把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作為衡量一切善惡是非的標准。

笛卡爾的哲學經常就瓶裝新酒,笛卡爾提到過哲學可以「提供的獲得至高無上幸福的方法。」他認為幸福的生活是順應自身本性的生活,幸福生活建立在正確而可靠的判斷之上。

笛卡爾認為幸福不是至善,但幸福預設至善,並且幸福是至善的後果。享樂不僅僅是感官的快樂,而且應該體現為心靈的所有滿足。

笛卡爾不贊成幸福生活是德性的生活,他把幸福看作是德性的結果或獎賞。他給出幸福的定義是,生活即幸福,就是擁有完全滿足與滿意的心。他把可以帶來幸福的東西分成兩類,一類是不依賴於我們自己即依賴身體與外物的東西,比如榮譽,財富和健康。另一類是依賴於我們自己心靈的東西,比如德行和智慧。笛卡爾主張幸福就是心靈的滿足,心靈滿足是牢固的,唯一值得我們去追尋的,我們也不需要藉助外部的幫助就能達成的。

黑格爾是哲學上繞不過的一道坎,想了解哲學,不妨先看看黑格爾,這個自稱要做哲學「終結者」的人。

黑格爾首先反對了康德的物自體論,認為前人的哲學總是被後人推翻是有根本原因的,因為他們的觀點是靜的,而我要做出來的是動態的觀點,是變化的,辯證論。

這其中不是我們平時說的,一個事物有好的一面,我們也應該看到它不好的一面,這容易形成詭辯。而康德的辯證是一種看透原因結果的洞察力,舉個例子,因愛生恨,一個人還恨著,這份恨就代表著愛,是一種憤怒情緒,一種得不到渴望的愛的情緒,更可以看成恨的行為是對的不到愛的恐懼,而這是更深沉的愛。

因此生活中我們總是去追求幸福,反過來我們是害怕受到傷害,恐懼壓力,復雜多變的事物,他們會不斷的影響我們,而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同時經歷著壓力,事態萬變,以及傷害,兩者結合成一種新的生活態度,使心態平和,安靜看待事物,從過去到未來的綜合來看,就能有幸福的不同感受。

康德認為,幸福就是對自己狀態的滿足,只要人們確信幸福的存在,期待幸福與追求幸福就是人的本性不可避免的。但幸福也是一個不確定的概念,雖然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但人類從來不能確定。

康德也認為,幸福和道德不能截然分開,是相互依存的,幸福必須以道德為前提,才有真正的價值。在康德看來,不能因為追求幸福而道德,而應該是以道德的完善而幸福,幸福必須以道德為前提,才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這就提示我們要把幸福追求寄託在道德的范圍內,既要體現人性自由,也要體現出人的尊嚴。雖然幸福是個人的事情,道德是社會的事情,但我們也要把個人和社會有機的統一起來,把自己的幸福和國家的幸福統一起來,為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馬斯洛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他認為幸福是需要的滿足。每個人都有基本的需要,只有需要得到滿足,人們才會產生良好的,健康的狀態,滿足各種各樣的需要,是人一切行為的動機與幸福的源泉,人的幸福來自於需要的滿足,沒有需要的滿足,既不能有生理健康的幸福,也不可能有精神健康的幸福。

當然需要是分層次的,從低到高分為基本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幸福就是在需要的不斷滿足,不斷升華過程中被體會到。

對於一個飢餓的人,有一塊麵包就是幸福的。對於一個孤單的人,有幾個知心好友就是幸福的。對於一個腰纏萬貫的人,用錢幫助需要的人就是幸福……

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但是能夠完成的佔少數,我們大多數在自我實現的路上。要想自我實現,需要具備很多優秀的品質。

馬斯洛通過對林肯,傑弗遜,愛因斯坦,羅斯福,斯賓諾莎等卓越人物的研究,總結出自我實現的人具備的共同品質。

有洞察力,可預測未來。較少的受願望,慾望,焦慮,恐懼的影響,較少受性格決定,不摻雜主觀願望和成見。

對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

人際交往中流露真實情感,有足夠的自信和安全感。

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

具有超人獨立的特性和離群索居的需要。

具有自主性和成長性動機。

對周圍保持好奇和欣賞力。

能夠感受到一種高峰體驗。

對人充滿愛心。

有深厚的友情。

具有民主的精神,願意向值得學習的人學習。

區分手段與目的,強調目的,手段必須服從目的。

富於創造性。

富於哲理,有幽默感。

不落俗套,也不盲目遵從。

其實西方哲學史的這兩類幸福,理性的可以叫做完善主義,認為身上最高貴部分的滿足才是幸福,是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完善,但也不排斥快樂。而另一派就是快樂主義。就像伊壁鳩魯所說,快樂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煩惱。

中國哲學史來說,幸福是個現代漢語詞彙。中國哲學家對幸福的看法,主要得看他們談論人生境界的內容。

道家比較接近快樂主義,認為人生的理想境界是保護好生命的本真狀態,莊子還強調精神的自由,崇尚那種與造物者游,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境界。儒家比較接近完善主義,認為人生的理想境界就是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安貧樂道就是幸福。精神生活上是樂道,物質生活上是安貧。

其實比較一下,他們的差異並不大,共同點都是眾生命,輕功利,重精神,輕物質。

快樂主義者約翰穆勒也說過,幸福就是快樂,但快樂是有質的區別,有層次高低的。一個人只有品嘗過才知道哪種快樂質量更高。

總之,幸福就是體現人價值觀的一個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貳』 康德哲學|實踐與幸福

實踐指在理性范疇內的行為,不是在其他任何或不在理性范疇內的行為。

幸福指沒有牽涉任何外在物質因素上的內心活動,是開心為基礎的純粹內心活動。

人是要有自由的,沒有自由的人就沒有實踐的意義。因為實踐必然是以理性為根據,來實行道德行為(此實行不是被作成的,即被強行而實行的),它必須是由內部命令而實行的,[內部所指崇高的至善],道德行為必須是符合道德准則的,所以若沒有自由就不存有先驗的實踐道德行為,自由必須被建立於知識之前道德之中。知識是不會給人自由的,而是讓知識空出一點位置,讓自由之思想進來。我所說的自由是指它不是站在肉體的角度,而是不只是站在精神上的角度,更要站在實踐上的角度。必須包裹於理性的范疇之內,若不然這種自由只是皮囊,也就是說一個沒有自由的人是不會實踐道德行為的,更不談站沒站上之問題。

知識的產生不是建立於感性的雜多或直觀的雜多,因為它們本身不能夠構成知識,但是只能構成知識的材料。知識的產生是建立於理性的范疇,把各種各樣的感性的雜多或直觀的雜多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規則綜合在一起,形成判斷,這才是知識。既然知識是在理性的范疇並且離不開材料的用一定規則地綜合於一起的,也就是它有它的范疇,若越過這個范疇,也就不算為知識,既然如此那麼知識是有范疇的,自然自由是不能建立於它之上的。感性的雜多是儲備了構成知識的材料(感性是感覺,是瞬間性的,由它進一步形成知性)。經驗是由知性構成的。

幸福是每個人都想的,盼望著的慾望。幸福必須建立於快樂上,不快樂的人是不會幸福,但快樂的人未必幸福。因為前者是「不會"快樂的,生活於某種絕望,氣憤之中,而後者卻是偽快樂,也就是滿足於物質而滿足的,只知只有物質才會快樂,此者是「不懂"快樂的。因此幸福不僅有生理上的法則外,必須有內在的至善。

『叄』 幸福、快樂、滿足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我理解幸福、快樂、滿足三者相同的之處,都是表現心裡喜悅的精神感受;所不同的是,表現的力度不一樣!

第一,幸福、快樂、滿足的概念?

1幸福:

幸福、快樂、滿足三者的相同之處,都是表現人的幸福喜悅之情;但所不同的是,他們表現出的力度不一樣,以幸福為最,快樂次之,滿足為基礎。三者中幸福最難達到,滿足最容易達到,快樂則介於兩者之間。

這是因為:

(1)滿足:是暫時的最低限度的一種快樂;(2)快樂:至少在一方面受到滿足後的感受,程度隨滿足力度的多少而改變;(3)幸福:是長期處於全方面受到滿足的快樂狀態。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幸福、快樂、滿足三者得相同之處歸根到底都是反映心理喜悅的精神感受,不同之處是表現的烈度不一樣。幸福飽含快樂和滿足,滿足是幸福和快樂的基礎,快樂是滿足到達幸福的橋梁與紐帶。

小編寄語:俗話說知足者常樂,滿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達到的,也是幸福和快樂的使者,所以我們要懷感恩之心,做到知足常樂,那麼快樂將無處不在,幸福也會變得非常簡單,我們的生活將充滿陽光!

『肆』 什麼是一種幸福

1,喜歡只是淡淡的愛,愛是深深的喜歡,幸福很簡單,簡單到時間一沖就沖淡。

2,其實幸福很簡單,它就像被你遺忘在牆角的一盆銅錢草,每次你心情不好的時候看見它,它總對你笑。---王廣帥

3,其實一個女人要的幸福很簡單,就是一個男人能給她她想要過的那種生活。不是用金錢物質能衡量的。

4,致那個陌生的你,我們素不相識,但我希望你一切安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幸福很簡單,別把它想太難。

5,幸福很簡單,就是回家的時候敲門,而不是自己在口袋裡摸索那冰冷的鑰匙。

6,幸福很簡單,缺什麼來什麼就好,你不幸福,只是想要的東西太多罷了。

7,不要去奢望沒有的,珍惜現在的。其實有人在關心、愛著你。只是你沒有發現,其實幸福很簡單。

8,小時候,幸福是件很簡單的事情,長大後,簡單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9,仔細想想幸福很簡單。一切只是你把事情看得太復雜。不要讓死板的思想和過頭的奢望壓過了你心裡的滿足。

10,當初之所以笑的天真,是因為要的不多;小時候,幸福很簡單,長大後,簡單才是幸福。

11,我要的幸福很簡單,一個愛我的人…,一間不大的小房子…,一生足矣。

12,幸福很簡單,左手旁一隻碗,右手旁一隻碗,左右逢愛,與子成安。

13,聽說幸福很簡單,簡單到時間一沖就沖淡,曾經的海枯又石爛,抵不過你最後一句好聚好散。

14,我要的幸福很簡單,就是有你在身邊。因為有你在,一切都剛剛好。

15,窮及一生去追尋幸福終不可得,最後才發現幸福很簡單珍惜才是最難的。

16,其實那個時候幸福很簡單,就是櫻桃紅了摘櫻桃,夏天來了捉知了,無聊的時候對著玩具兔子講話

『伍』 關於幸福名言

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然是恬靜的生活,因為真正的快樂只能存在於恬靜的氣氛中.[羅素]
幸福的概念是極不確定的,雖然人人皆欲得之,卻無人能明確地.連貫地說出他所希望與企求的到底是什麼。[康德]
只有在對美好事情的自覺追求中,才有真正的幸福。[高爾基]
一個人的幸福主要還是造就於他自己的手,所以詩人說:「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幸福的建築師。」[培根]
幸福永遠存在於人類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於和諧與穩定之中。[魯迅]
幸福是最珍惜的葡萄美酒,而對情趣粗俗的人來說,似乎平淡而無味。[史密斯]
人生的鍾擺永遠在兩極中搖晃,幸福也是其中的一極;要使鍾擺停止在它的一極上,只能把鍾擺折斷。[羅曼羅蘭]
人要想得到幸福,就必須使自己所有的才能、力量和志趣按照自己的本性得到很好的發展,並在自己的一生各個相應的階段得到適當的應用。[歐文]
有一個可以得到幸福的可靠方法,就是以控制你的思想來得到。幸福並不是依靠外在的情況,而是依靠內在的情況。[卡耐基]

『陸』 幸福的意思是什麼

年輕人,幸福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
幸福沒有標准,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樣;有人說,幫助別人、解救他人於危難之中就是一種幸福;有人說,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孩子出息了也是幸福;有人說,全家安康團圓、和睦生活就是幸福,不愁吃不愁穿、陞官發財好運連連就是幸福;有人說,幸福就是百萬幸運大獎砸中腦袋、紅顏知己左右相伴……
其實,在風雨兼程的人生路上,對每個人來說,一生都在叩擊幸福之門,都在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幸福。上帝是最公平的,他給每個人一個幸福密碼去開啟幸福之門。但是有些人一輩子追求幸福,到頭來也沒找到幸福;有些人自以為很幸福,其實他根本不懂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更多的人是無法認識自己擁有幸福,往往在幸福的時候把握不好,讓幸福過早離開了自己。這些都是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破譯幸福密碼,也就不可能打開幸福之門。
幸福是一種心態,有錢未必是幸福,無錢未必不幸福。幸福是一種豁達的心態,幸福來源於生活的輕松與滿足,以及對於未來充滿無限的憧憬和希望。對於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而言,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窮有窮的幸福,富有富的幸福。正所謂「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窮的幸福就是知足常樂,富的幸福就是樂善好施。富有並不一定都幸福。生活中許多東西遠比金錢重要,許多東西是用錢買不來的,其中就包括幸福。幸福其實很簡單,人的幸福感覺是和生命的需要、精神的需要、社會的需要息息相關的。心靈上有了滿足的感覺,便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是一種感受,名人未必就幸福,凡人未必不幸福。羨慕同齡人有房有車有好職業,覺得出人頭地是幸福的要領;風燭殘年,羨慕別人的腳步鏗鏘有力,覺得一切都不再重要,唯有健康才是最可靠的幸福。就這樣,從小到大,我們總是一邊查閱幸福的定義,一邊揮手將面前的幸福趕開,等到所有的繽紛都變成懷念,才發現已錯過生命中最美的季節,但見來路迤邐,處處開過幸福的花朵。
幸福是一種責任,婚姻未必是幸福,獨身未必不幸福。幸福的婚姻在於忠誠,是一份責任。吃好穿好住好,就是幸福婚姻。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物質財富固然是家庭幸福生活的保證,但絕不是唯一。如果對婚姻不負責任,那麼再富麗堂皇的婚姻,也遠不如獨身幸福。
幸福是一種信念,健全未必是幸福,殘疾未必不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一種精神,一種追求,一種常人無法理解和去實踐的醒悟。坐在輪椅上的張海迪說:「即使翅膀折斷了,我的心也要飛翔。」直面生活的勇氣、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信念,能戰勝身體的殘缺,缺陷對人常常有意外的幫助。苦難鑄就了他們不屈不撓的性格,他們比健全人更渴望得到尊嚴,他們身上具有一種所向披靡的精神,也許在別人歧視的目光下壓抑太久,隨時可能迸發出驚天動地的力量,創造出一番令人驚嘆絕頂的成功!幸福無限,只存心間。只要我們自愛、自尊、自強、自信,我們就會常常體驗到幸福。讓別人得到和擁有幸福,往往就是自己的最大、最長久的幸福。
人海茫茫,願每個人都緊握幸福的密碼,開啟人生的幸福之門。

閱讀全文

與康德的幸福概念是什麼簡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鍋使用最健康 瀏覽:335
被騙的婚姻有哪些 瀏覽:801
看不到夠不著的愛情怎麼維持 瀏覽:48
2019年新泰經濟房什麼時候分房 瀏覽:396
愛國一生電影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瀏覽:281
用毛筆寫幸福倆字怎麼寫 瀏覽:411
廣東和河南經濟哪個發達 瀏覽:149
青州兩個健康是指什麼內容 瀏覽:583
vivos9怎麼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202
獲得什麼會幸福 瀏覽:263
鄭州健康體檢去哪裡 瀏覽:894
談婚姻費用多少錢 瀏覽:762
處在後疫情時代對幸福有什麼感覺 瀏覽:23
愛情在發酵下一句是什麼 瀏覽:253
達州發生了哪些紅色故事 瀏覽:390
教師的事業編制一般怎麼查 瀏覽:378
出省後健康碼如何出示 瀏覽:536
哪些城市單身美女多 瀏覽:233
中核地礦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220
中國投資多少錢給體育事業 瀏覽: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