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幸福的語文課堂應該是什麼樣的
一、幸福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心靈飛揚的課堂 語文課堂應該是一個心靈飛揚的地方,心靈的飛揚意味著一種激情,一種全身心的投入,一種生命的自由呼吸與舞蹈!教育是培育生命呵護心靈的事業,學生在課堂上首先獲得的是一種精神生活,可以說小學語文教學是在為學生的一生作精神的奠基,若學生的心靈一直處在受壓抑的狀態,這簡直是對教育的褻瀆與負罪,也許學生的心靈就將蒙上一生都揮之不去的陰影,而失去鮮活的生命亮色。事實上,學生的心靈一旦沖破牢籠,必將成為自由飛翔的思想雄鷹或縱橫馳騁的感情駿馬。 情感是語文課的靈魂,學生在課堂上情感的奔涌,心靈的飛揚,需要一個情感豐富的語文老師去點燃。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心靈飛揚,充滿熱情地學習?因此每節課教師首要考慮的就是如何以飽滿的激情去感染學生,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思維的火花。把自己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自己的語言、眼神、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讓學生不斷獲得語文學習的高峰體驗。如小學語文十二冊第一課《卜運算元·詠梅》一詞,毛澤東以梅花自比,借梅花自勵,在對梅花熱情的歌頌中體現了一種王者風范,這種搏大無私、豪放樂觀的崇高情懷洋溢在整首詞的字里行間,深深地感染了我,激起了我對梅花的由衷喜愛。教學中,我始終沉浸在對梅花高尚品格的一種無法抗拒的強烈的愛的激情中,課堂上,我就懷著這種激情和學生一起去領略梅花的俏麗形象和崇高品格,去感受一個偉人的博大情懷,去傾聽一個偉人的心聲。因此與其說我在教學生這首詞,不如說我是在用一種激情影響學生。課堂上師生情感共鳴,學生激情四溢,心靈飛揚,黑亮的雙眸熠熠生輝。徜徉在這師生共同醞釀的情感的暖流中,學生得到的又何止是對這首詞的理解呢? 二、幸福的課堂應該是一個激情涌動的課堂 情感,是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基點。語文應該是一個激情涌動的課堂。教師、學生、教材都是充滿激情的。三者以情動情,情感主線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這里,教師首先要做到在講台上永遠滿懷激情。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如何能讓學生充滿激情的學習?又如何能將一篇篇飽含情感因素的文章演繹得淋漓盡致呢? 一個充滿激情的課堂,應該是一個真正關注、尊重學生,善於贊賞學生,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課堂。「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不再是一個知識灌輸的過程,更多的是要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多種渠道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學習的過程。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學生在課堂上是快樂還是痛苦?在學習過程中是越學越愛學,還是越學越怕學?這一切,都是教師應該用心關注的。在實踐中,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盡可能地形象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語言,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用心營造一種「我想學」「我愛學」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學習。 語文教材本身是包含著情感因素的,任何一篇課文,都有自身的情感在其中。這種情感正是師生情感的紐帶,也是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這些情感因素在其中,學生才會和老師一起進入課文佳境。如《小烏鴉愛媽媽》寫了寒冷的冬天,幾只小烏鴉冒雪為媽媽找食,並且一口口地喂給媽媽吃,雖然媽媽老了,不能飛,也不能捕食了,但是小烏鴉們偎在媽媽身邊卻感覺很溫暖。這個小故事所包含的母子深情,十分感人。在學習這一課時,要注重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從情感入手學習課文。結合學生生活:說說你和媽媽在一起的幸福時光,感受媽媽對我們的愛,你愛媽媽嗎?平時你是怎麼做的?小烏鴉又是怎麼做的?從文中哪些話,你能感受到小烏鴉愛媽媽?在這一系列問題後,學生從自身的情感體驗出發,體會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愛,也明白了作為孩子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怎樣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感情得到升華,思想受到教育,「文」與「道」並行,相得益彰。我們的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 三、幸福的課堂應該是學生心靈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被動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心靈「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語文課堂中,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話:「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充當其中的角色,深入人物的心靈去體驗、去感受。如在《卜運算元·詠梅》的教學中,要這樣引導學生和梅花對話,體會詞的意境的:「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梅花俏立枝頭,如果這時她有表情,她此時的表情是怎樣的?如果她會說話,她會說些什麼昵?看著這美麗高貴的花,你想對她說什麼呢?……」「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是學生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師生對話的實質是教師與學生心靈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用真誠和信賴去搭建一座心靈對話的橋梁,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這樣的語文課堂必然生機盎然。「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幸福的課堂應該是學生自由展示的課堂 我們常說,把課堂還給學生,其實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傳統的老師一個人唱主角。如今,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渠道多樣化了,教師要做的不只是傳授現成的教科書上的知識,而是指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 在語文課上,有許多內容都是學生自己通過多種渠道搜集來的,他們都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成功的體驗是快樂的。無論是課外搜集,還是課上展示,他們都十分積極,而且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結合低年級教學,講故事,表演課本劇都是很好的自我展示的機會。這時候,講台就成了舞台,課本就成了劇本,學生就成了演員。在自我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給學生一個自由展示的空間,他們會做得更好! 五、幸福的課堂是不斷生成的、不可克隆的 教學的最高境界是「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有效發展」。而「發展」是一個生成性的動態過程,有著我們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境。課前的設定越多,課堂上學生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就越小。課堂上,我們往往太注重教會孩子們知識,「授人以魚,不若授以漁」而在知識激增的時代,教師即便是教給學生「捕魚」的方法,那也遠遠也是不夠的,我們應該把他們帶到「漁場」,給他們「海闊天空」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在這樣的空間里,智慧與人生經驗在體驗中迅速增長。課堂上,我們絕不能簡單地把教學方案機械地灌輸給學生,而要敢於突破預期的目標,走向生成和開放的廣闊天地,從而使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學生的創新人格趨向得到充分的表現並達到極致。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發揮師生的創造活力。這樣的課堂才是流動的,是用生命與激情去生成的。每一堂課,我們無法預料,永遠無法重復,而精彩,就在這無法預料和克隆之中! 朋友,讓我們在心靈里點亮幸福的燈盞,用嶄新的理念,飽滿的激情,無窮的智慧,去實踐幸福的課堂,擁抱幸福的明天。 只要理想不滅,幸福,就在燈火闌珊處。
⑵ 《幸福的方法》的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幸福的方法》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幸福的三個成分:意義、快樂和投入。意義代表未來利益,快樂代表當前利益。把幸福作為衡量一切的最高標准。要做一個幸福的人,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
人類喜歡休閑多於工作,但人們在工作中的沉浸式體驗比休閑活動中要多。
幸福的方法:活在當下,通過沉浸體驗,樂在其中並實現成就。開心工作——做自己喜歡並可以獲得報酬的事情。從意義、快樂和個人優勢三個方面的交集中,找准人生定位,尋找適合的工作,發揮我們的優勢和熱情。
對工作的認可比工作本身更重要,所以要塑造工作的使命感。美滿婚姻在於無條件的愛與被愛,愛他本來的樣子,愛他的核心價值(個性、生活原則)。
就算在雙方彼此深愛的情況下,如果把犧牲和愛並列(愛得越深,犧牲越大),幸福也一樣會受到影響。
培養真實親密關系的方法:注意力必須是放在「想被了解」的心態上,而不是「想被認可」的心態上。通過了解和被了解來培養與伴侶的親密關系。做一些對他或兩人都有意義和快樂的事,通過對彼此的了解來加深兩人的親密關系。
寫感恩信,做感恩拜訪,來表達愛,加固愛。樂於助人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為別人帶來幸福就是幫助自己帶來意義與快樂。愛自己和關愛他人,消除自愛和愛他的邊界。幸福強心劑:一些日常的事情(和家人或朋友相聚、閱讀等等),以及一些有新鮮感可能改變生活的事情(比如去學校當義工)。
然後把這些活動養成習慣,增強幸福感,找到改變生命的動力。回憶並分享介紹自己以前幸福的事情,通過欣賞式探尋由幸福的經驗到更幸福的未來。簡化忙碌的生活,享受幸福。
要實現幸福的生活,首先要接納活在當下的理念,關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東西,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情,比如我們可以從與親人相處、學習新知識以及工作任務中,獲得意義與快樂。
哈佛幸福課是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教予我們的是「如何去尋找幸福的感覺」。
在上過《哈佛幸福課》之後,我去買了《幸福的方法》,當時正好我處於人生的轉折點上,心態變得很不平衡,患得患失,而這門課程則讓我重新找到了心靈的平靜,找到了生活的平衡,直到現在,每當生活亂糟糟時我總會去書中尋找平靜。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LEARN TO FAIL,FAIL TO LEARN。意思是學會失敗,從失敗中學習。
這本書作為最受歡迎的哈佛幸福課程圖書版,能夠幫助每一個人開啟智慧,通過運用簡單易行的方法,達到幸福的彼岸。
別問你自己你到底幸不幸福。會產生這種問題的,你已經把自己擺在了兩個對立點--幸福或者悲慘。幸福的狀態並不是只有兩個極端,你應該問,你怎樣才能更幸福。只有清楚,幸福一個終身的追求,你時時刻刻都可能處於幸福中,你才會擺脫執著和挫敗感。
最重要的,你要確信你會獲得幸福,面對幸福你能把握得好。當感受到幸福的時候,很多人並不是去體驗這種感覺,而是瞬間轉化成「這種幸福的感覺要持續多久呢,我到底什麼時候會失去呢。」固定的思維方式是:「這種感覺很好,但是……」我比較欣賞書里納斯尼爾·布蘭登所寫的:「要想為幸福而奮斗,人們必須相信他自己配得上幸福。」一個人為什麼會剝奪自己的幸福感覺呢,書中寫著「我們最大的恐懼不是覺得自己不行。我們的恐懼來自於害怕自己的潛能,因為它遠遠超出自己的想像力。我們最怕的是自己的優點,而不是缺點。我們常問自己:我們憑什麼覺得自己是傑出的、美麗的、有能力的或是才華橫溢的?但真正應該問的問題是:為什麼不呢?」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一個喜悅的`體驗過程,但卻不是一般快感喜悅。幸福的感覺是一個過程,貫穿整個前後。書中把幸福定義為「快樂和意義的結合」。幸福就是,當你設定一個目標,你在奮斗的時候感覺快樂,你實現目標的時候也感覺快樂。目標是有意義的,書中的意義為兩種,一種是自我完善、一種是自我實現。書中的快樂是過程中的快樂,是進行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中的快樂。幸福的感覺就是過程和結局雙贏的快樂。
追尋幸福有什麼意義?幸福感應該是人生的意義。很久以來我就覺得,人生的意義就是自我完善,這個想法注重了結果,但卻沒體驗到過程。「幸福感的追尋是人生的意義」這個命題高於我以前的認識。別忙忙碌碌為了一個目標又一個目標,只求體驗到目標成功後的一霎那喜悅,然後又重歸虛無。要體驗過程,體驗當中的快樂。引申過來就是,你忙碌的生活是毫無意義的,只有擁抱生活,體驗生活,才能獲取幸福。
獲取幸福感的小竅門。書中介紹了獲取幸福感的一些小竅門。
一是記錄。記錄每一天你開心的事情,你需要感激的事情,你被肯定的事情。這個是積極心理學、勵志學等經常用到的手段了,看完此書,我已在踐行。要把自己的感覺當作是一個存儲器,書中指出「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可以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當正面情緒當大於負面情緒時,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
二是簡化生活。忙碌的時間安排總是讓人容易產生焦慮的感覺。給自己充裕的時間,讓自己能與內心對話。可以做一個時間表,看看自己在那些時間的支出占的比重比較多,那些是可以縮減的。
三是去獲取愛。每天寫出五件值得感激的事情,沒有愛,人生是不完滿的。要獲取愛,就要經營好自己的「核心價值」,即你覺得你能吸引人的地方,排除財富、地位等等東西,那是你最核心的價值,可以是善良、友好、幽默、自信、勇敢等等因素,要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用心經營好,在生活中表現好。
四是冥想。書中建議每天可以抽出5分鍾到20分鍾去進行冥想。書中認為,冥想對於改造一個人的效果極其明顯,跟隨書中的步驟,把冥想堅持下來,可以獲得難以置信的效果,這點我很心動,也想抽時間實踐。
看了泰勒?本-沙哈爾《幸福的方法》之後,想到許多,學到許多。我覺得這的確是一本讓我們可以觸摸到幸福的書。這本書讓我從追求幸福的迷茫中猛然清醒,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解了我一時之渴,但我知道,幸福之路仍然需要我自己去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綠洲,真正的幸福,需要我們為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去快樂地努力與奮斗。幸福不是拚命爬到山頂,也不是在山下瞎轉;幸福是向山頂攀登過程中的種種經歷和感受。
《幸福的方法》這本書的名字具備充滿讓人去深入閱讀的理由,有很多科學研究和實驗的結論,裡面的很多事實都是我們一直知道或是聽說過的,配上相應的小故事,讀起來不是很累。全書共分三個篇章,第一篇分為5章,介紹了什麼是幸福,以及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在第二篇里的第6章到第8章中,討論了如何把這些想法應用到教育中、工作上以及家庭生活里。最後一篇則包括了七個冥想練習,提供了一些關於幸福的本質,以及它在我們生活中位置的洞見。
在現實生活中,幸福是什麼呢? 我們更多的要懂得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亞里士多德曾宣稱:幸福的生活是一輩子都要有善行,如果你是有罪的,你不可能獲得幸福。簡單說來,幸福意味著感覺良好。
其實,幸福很簡單。只要你留意,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幸福里。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的表情、一個健康的體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樣都可以是幸福的源泉。只是,世俗繁雜蒙蔽了我們看幸福的晶亮眼睛。藏於濃霧背後的幸福,需要一顆平和安逸的心和一雙清麗無埃的眼睛才能看清。
古人雲:人乃混沌世界之中的一靈物,有一口飯吃,有一件衣穿,有一張床睡,就足夠了,太多的慾念就產生了煩惱;俗話也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就是因為有了貪心和慾念才會痛苦和煩惱的。有了太多的貪心和慾念就會產生許多的不滿足,金錢比別人少,房子比別人小,車子比別人差,煩惱和痛苦由此而產生,這樣的人是沒有幸福感的。
幸福是一份閑適,一份輕松,一種放棄,一份超然和豁達。幸福是口渴時,一杯清淡的白開水;幸福是疲憊時,一個可以休憩的港灣;幸福是悲傷時,有人聽你傾訴;幸福是快樂時,有人一同分享。
歸根結底,幸福是一種精神的追求,是超越物質的。用心感受生活,悅納自然,體會生命,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善待他人,幸福就會悄然而至,這就是幸福的真諦。
從這本書中,我認識到,幸福,是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的。只要你有信心,幸福就在你我手中!好好把握吧!
泰勒·本-沙哈爾,被稱為「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他所作的《幸福的方法》成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最佳暢銷書,作為20種文字翻譯、風靡26個國家和地區的精神洗禮,並成為被中國中央政府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推薦的「幸福書」,其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
好奇心驅使我認真地讀下去,可惡了解其奧秘……
細細的品讀這本書,無論在讀的過程還是讀完之後都讓我感悟良多。的確,對於幸福,人生在世,人人都在追求,都渴望擁有。而書中作者的認為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而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承認幸福是一種感覺,是心靈的一種愉悅,是一種愜意的感受與狀態。即幸福主要是精神的范疇,影響的因素包羅萬千,但有時可能就因為一兩個因素而讓人感到幸福。物質的的多寡並不是幸福的決定因素,錦華衣服,鍾鳴鼎食的人,未必就是很幸福;粗布衣履,粗茶談飯的人,也未必不幸福……對於幸福這個概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每個人都會問自己是否幸福?對此,作者認為我們永遠都可以更幸福,幸福是一個長期追求、永不間斷的過程中的某一段。與其因為沒有達到幸福境界而垂頭喪氣,與其浪費力氣去苦思冥想自己到底有多幸福,不如認真地去體會和挖掘幸福這一無窮無盡的寶藏,同時去爭取得到更多。要記得,追求幸福應該是我們的終生目標。我認為,這就是作者見解的高明之處。
幸福是什麼?這是作者擺給我們的第一個問題,是一種情緒?就像快樂一樣?還是沒有痛苦?還是好運氣?快樂、運氣、滿足等字眼經常被當做幸福的代名詞,但是這些情緒上的東西都會像時間一樣飛逝,感覺很好,卻無法成為幸福的標准,更不能成為幸福的支柱。書中闡述一個漢堡模型,四種漢堡類型代表了四種人生模式。即享樂主義型、忙碌奔波型、虛無主義型和幸福型。享樂主義注重的是眼前的快樂,不為任何可能發生的負面後果而擔憂。忙碌奔波型是犧牲眼前的幸福,為的是追求未來的幸福。虛無主義型是既不享受眼前的幸福對未來也沒有任何期望。而幸福型則是享受當下所從事的事情,而且通過目前的行動為他們獲得更加滿意的未來。前三種是與幸福相對立的三種人生態度,我們肯定不能要,而幸福的人生態度就是為了有意義的目標奮斗,既享受當下又為了更加滿意的未來,既重視過程也重視結果,你做到了嗎?
我們都是思想者,而這本書無疑讓我從追求幸福的迷茫中猛然清醒,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解了我一時之渴,但我知道,幸福之路仍然需要我自己去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綠洲,真正的幸福,需要我們為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去快樂地努力與奮斗。幸福不是拚命爬到山頂,也不是在山下瞎轉;幸福是向山頂攀登過程中的種種經歷和感受。
對於幸福,我很贊同這樣一種說法:「幸福是保持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快樂是常態,而痛苦都是小插曲。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我們必須明白無論我們遇到怎樣的悲傷、考驗還是波折,我們都應該為活著本身而感到由衷的快樂。
幸福與否取決於我們選擇用什麼樣的視角去看待生活。有些人無論生活、工作的再好也感覺不幸福,仍堅持認為外在因素可以改變內在體驗。有錢人經常不開心的一大原因就是對「有錢就應該開心」的壓力,一旦不開心就覺得內疚,覺得對不起自己的財富。而我們通過學習,去追求快樂且有意義的生活方式並提高內在品格,真正去沉浸其中感受快樂和意義,享受努力實現目標的過程。我們可以把學習轉變成一種迷人、美好的旅程,貫穿在整個生命中的對幸福的追求。
我想說,幸福不僅僅是個體的感受,更大層面上應是社會層面的整體感覺。以這種幸福觀來理解,「幸福廣東」就不只是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個共建共享的具體過程。
我們今天理解「建設幸福廣東」,首先想到的是建立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但是這還不夠,一個人的幸福取決於一個人的價值觀。無論一個幸福的社會,或者一個和諧的社會,它們都是一個文化價值的社會。其實,我們每個人在為自己創造幸福的同時,也會享受到他人為自己所創造的幸福。也就是說,每個個體,一方面是創造幸福的主體,另一方面也是享受幸福的客體,二者是統一的。幸福的藍圖令人期待,但幸福不是一個筐兒,什麼都可以往裡裝。「幸福廣東」也不是什麼政績工程,而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因而,當前所要做的就是切切實實地加快轉型升級,為「幸福」夯實基礎。
其實,幸福很簡單。只要你留意,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幸福里。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的表情、一個健康的體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樣都可以是幸福的源泉。只是,世俗繁雜蒙蔽了我們看幸福的晶亮眼睛。藏於濃霧背後的幸福,需要一顆平和安逸的心和一雙清麗無埃的眼睛才能看清。
幸福是一份閑適,一份輕松,一種放棄,一份超然和豁達。幸福是口渴時,一杯清淡的白開水;幸福是疲憊時,一個可以休憩的港灣;幸福是悲傷時,有人聽你傾訴;幸福是快樂時,有人一同分享。
歸根結底,幸福是一種精神的追求,是超越物質的。用心感受生活,悅納自然,體會生命,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善待他人,幸福就會悄然而至,這就是幸福的真諦。
從這本書中,我認識到,幸福,是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的。只要你有信心,幸福就在你我手中!好好把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