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片段)
(1)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她在19個月的時候因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不久,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
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因為她的導師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❷ 葉賽寧的生平簡介
葉賽寧 (1895-1925)是俄國詩人。他出生在梁贊省的一個農民家庭。早年在教會師范學校讀書時開始寫詩。1912年赴莫斯科,當過店員、印刷廠校對員,兼修一所平民大學的課程,並開始文學創作。
1915年,葉賽寧去彼得堡會見了著名詩人勃洛克,這對他的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191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掃墓日》。同年應征入伍,一年後退役。1917年的十月革命在葉賽寧的詩作中迅速得到了反映,他寫了長詩《同志》(1917)、《變容節》(1918)、《約旦河的鴿子》(1918)等著名詩作。1919年,葉賽寧參加意象派並成為代表人物,寫出《四十日祭》(1920)等詩篇。1921年,他離開意象派。同年與美國舞蹈家鄧肯熱戀成婚,並與之出遊歐美諸國,不久兩人因關系破裂而離異。 1924年,葉賽寧出版詩集《莫斯科酒館之音》,而後又寫出組詩《波斯抒情》(1924)、 長詩《安娜·斯涅金娜》(1925)、詩集《蘇維埃俄羅斯》 (1925)等著名作品。1925年9月,葉賽寧與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結婚。11月因精神病住院,並完成長詩《黑人》和最後的詩篇《再見了我的朋友,再見……》。
12月28日,葉賽寧在列寧格勒一家旅館悲劇性地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查看全部5個回答
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什麼牌子好_金帥防水_防水行業標桿品牌
專業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品牌 就選金帥防水,深耕行業20餘年,質保期限達到15年;全國各地共有30多家分子公司,服務有保障
山東省金帥防水材料..廣告
加強型防水卷材 上海KWANG冠偉品牌及專利授權使用,0元加盟。
乾粉真石漆生產加工無排污水,膩子粉廠家即可生產。乾粉塗料選上海冠偉,專利產品,高性價比的建築材料,產品耐久性好,使用方便。
上海冠偉化工科技有..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葉賽寧的資料
葉賽寧 (1895-1925)是俄國詩人。他出生在梁贊省的一個農民家庭。早年在教會師范學校讀書時開始寫詩。1912年赴莫斯科,當過店員、印刷廠校對員,兼修一所平民大學的課程,並開始文學創作。 1915年,葉賽寧去彼得堡會見了著名詩人勃洛克,這對他的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191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掃墓日》。同年應征入伍,一年後退役。1917年的十月革命在葉賽寧的詩作中迅速得到了反映,他寫了長詩《同志》(1917)、《變容節》(1918)、《約旦河的鴿子》(1918)等著名詩作。1919年,葉賽寧參加意象派並成為代表人物,寫出《四十日祭》(1920)等詩篇。1921年,他離開意象派。同年與美國舞蹈家鄧肯熱戀成婚,並與之出遊歐美諸國,不久兩人因關系破裂而離異。 1924年,葉賽寧出版詩集《莫斯科酒館之音》,而後又寫出組詩《波斯抒情》(1924)、 長詩《安娜·斯涅金娜》(1925)、詩集《蘇維埃俄羅斯》 (1925)等著名作品。1925年9月,葉賽寧與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結婚。11月因精神病住院,並完成長詩《黑人》和最後的詩篇《再見了我的朋友,再見……》。 12月28日,葉賽寧在列寧格勒一家旅館悲劇性地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1925年12月28日凌晨,在列寧格勒一家旅館里,俄羅斯著名抒情詩人謝爾蓋·葉賽寧用一條皮帶結束了自己年僅30歲的生命。噩耗傳開,舉國哀慟。 1927年 9月15日黃昏,在巴黎大街上,著名芭蕾舞演員阿謝朵娜·鄧肯被捲入飛馳的賽車輪下…… 就在鄧肯遇難前不久,一位西方記者問她,「在您的一生中,您認為哪一個時期最難忘、最幸福?」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俄羅斯!只有俄羅斯!在那裡,我獲得了存在的最大價值……」 未遇見舞蹈家之前的天才詩人 被譽為「天才的鄉村歌手」、蘇維埃詩歌奠基人之一的謝爾蓋·葉賽寧於1895年出生在梁贊省的農家,9歲開始寫詩,15歲邁入詩壇。 1917年春天,葉賽寧應《人民事業報》編輯部之約,前去洽談詩稿問題,在那裡結識了打字秘書吉娜伊達,她當時22歲,是一位具有「古典美」的竊窕淑女。兩人一見鍾情,3 個月之後便結婚了。吉娜伊達從小酷愛文藝,博覽群書。她喜歡戲劇,也學過雕塑,是位具有獨特鑒賞力的女子。應該說,兩人在最初的兩年裡,生活還是幸福的,並有了一個女兒。但後來兩人之間的感情出現了裂隙,關系惡化,最後不得不分手。關於這樁失敗的婚姻,葉賽寧應該負主要責任,歸咎於他狂放不羈、剛愎自用的性格,以及從不良的朋友圈裡沾染的習氣。另外戰爭的破壞、生活的不安定、經常性的分居也促成了這一事實。 後來,吉娜伊達帶著孩子嫁給了著名戲劇大師梅耶爾荷德,家庭生活十分和睦幸福。葉賽寧悔恨莫及,但為時已晚,這期間他寫了大量懷舊和憂傷的抒情詩。後來葉賽寧與梅耶爾荷德夫婦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並經常去看望他們。 葉賽寧去世周年之際,一個女子在詩人的墳頭開槍自殺了。她留下一封遺書:「1926年12月 3日,我在這里結束自己的生命,盡管我知道在我死後會有人對葉賽寧無盡無休地狂吠,但這對於他,對於我都無所謂了。對我來說,一切最珍貴的東西都在這墳墓里……」 這位殉情的女子叫加麗雅·別尼斯拉夫卡婭,是詩人的秘書。她1897年生於彼得堡,中學畢業即獲金質獎章,加入布爾什維克黨。國內戰爭期間曾越過白軍的封鎖線,為黨做了大量工作。 加麗雅為人正直、熱情、落落大方,深得眾人喜愛,正像有人在回憶錄中所述的「她很聰慧、漂亮……每一次同她接觸,都會被她的內在力量和心靈之美所吸引」。加麗雅初遇葉賽寧是在1918年彼得堡的一次文學晚會上,詩人憂郁深沉的朗誦給她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後來,她在莫斯科《貧農報》任編輯期間正式結識了葉賽寧,並成為詩人生活和事業中最親密的助手。 加麗雅具有很高的文學素養和獨特的藝術見解,她不僅是詩人忠實的聽眾和欣賞者,更是葉賽寧藝術構思的積極參與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智慧的朋友」。她默默地崇拜和痴戀著葉賽寧,但這是一種富有自我犧牲和獻身精神的愛,她從未向詩人提出過任何自私的情感要求,只是把全部精力花在整理、編輯、出版葉賽寧的作品上。特別在詩人情場失落、意志消沉的時候,她更是悉心呵護,充當「溫柔的港灣」。對於加麗雅這種「獻身」的愛,葉賽寧不可能沒有察覺,但他只能以尊敬和信任的態度來感激對方,卻無力報之以愛。在這個問題上,加麗雅充分顯示出一個高尚女性的美德,她認為只要能和葉賽寧在一起就是幸福的,愛應該是純粹的付出,而不是索取…… 1925年秋天,加麗雅患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不得不到維特爾省的農村去療養。就在那裡,她等來了葉賽寧的死訊。她的精神徹底垮了,那種只有在葉賽寧身上才能寄託的賴以生存的信念崩潰了…… 對於這位令人尊敬的女子在詩人心目中的位置,世人猜測不一。不過有一件遺物或許能揭示我們什麼。1924年 4月15日,葉賽寧在給這位「朋友」的信中說:「親愛的加麗雅,我的朋友,我再對您說一遍,對我而言,您是極其寶貴的!再說,您也知道,在我的命運里要是缺少了您的參與,那該是多麼凄涼……」 燃燒的激情·舞蹈家和詩人無聲相擁 1921年夏天,已經42歲的鄧肯典當了個人私產,懷著激動的報效之情,千里迢迢,向她心愛的莫斯科進發了。 鄧肯在歐洲被譽為「手勢皇後」,盧那察爾斯基曾這樣評價:「她不顧威脅恫嚇,毅然決定出訪革命的俄國,這可能是她全部手勢中最美的一次,也是面對春雷般的掌聲最當之無愧的一次!」 同時,鄧肯也開始朝她一生中最珍愛的戀人——俄羅斯抒情詩人葉賽寧招手了。 葉賽寧與鄧肯 1921年10月,鄧肯應邀出席著名戲劇家雅庫洛夫舉行的一個晚會。突然,一個穿淺灰色裝束的小夥子大步流星地闖進會廳,差點把客人撞倒,嘴裡不住地喊:「鄧肯在哪兒?鄧肯在哪兒?」 「這個冒失鬼是誰?」鄧肯笑著偷偷問翻譯。翻譯悄聲地說:「葉賽寧……」 晚會快結束時,主人猛然發現女主角不見了,急忙尋找。在隔壁的一間小客廳里,竟看到她和葉賽寧單獨在一起,她倚在沙發上,詩人跪在她身邊。 「剛才,他給我朗誦了自己的詩篇。」鄧肯對翻譯說,「我一句也聽不懂,但我覺得很美,因為那是音樂,真正的音樂。」 從此,葉賽寧和鄧肯幾乎天天見面,耳鬢廝磨,形影不離。鄧肯登台演出,詩人總要趴在前排位子的中央,孩子似的如醉如痴,鄧肯赴外巡迴演出,他也緊緊跟隨……而舞蹈家也有空便請葉賽寧為她朗誦詩作,她被詩人那富有激情和音樂魅力的傾吐所吸引、迷醉。兩個人的感情一天天如火如荼起來。 不久,鄧肯為了讓學生們有更多鍛煉和學習的機會,建議去歐美作巡迴演出。建議很快被批准。但鄧肯又提出:必須和葉賽寧同行。在臨行前,他們商量好要辦一件「大事」——到新設立的蘇維埃婚姻登記處去。 當書記員微笑著問他們選擇什麼姓時,他們異口同聲地表示,希望用雙姓——「鄧肯·葉賽寧。」 這對伉儷整整相差了15歲。葉賽寧27歲,鄧肯42歲。 風雲突變·詩人燃盡了自己 這對世界聞名的明星夫婦在海外共呆了10個多月,直到次年 4月回國。應該說,最初一段日子裡他們是幸福的。可美景不長,沒多久,他們之間各方面的差異便明顯暴露了出來,感情出現了裂痕。 激情過後的夫妻生活面臨著現實的考驗。無論出身還是所受的教育,無論年齡還是性格,矛盾都比較突出,再有語言不通的障礙,使得他們的交流和理解始終不盡理想。從本質上講,葉賽寧是個「憂傷」的詩人,他身上凝聚著與生俱來的悲劇氣質,他追求理想的幸福,可他對現實中存在的「幸福」卻缺乏消化與吸收的能力。他患有周期性的抑鬱症和神經激越症,經常莫名其妙地陷入哀傷,消沉絕望,或脾氣暴躁,剛愎自用。由於不適應國外氛圍的「擠壓」,他經常沖「快樂的妻子」發火,大吵大鬧,還時時喝得酩酊大醉,做些荒唐的行為出來。葉賽寧的性格弱點再次暴露無遺,盡管他時有悔恨的表示,但他缺乏自省自製的能力,駕馭不了思想中那匹脫韁的瘋狂的野馬。他是一個極端自我的人,痴戀著「想像中的婚姻」,又恣意地踐踏著現實的婚姻內容,他似乎永遠也無法在現實中品嘗一匙「平靜的天倫之樂」。 鄧肯非常傷心,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男人這種近乎「自虐」的「兒童」式的表現,束手無策。作為一個女性,她所能給予丈夫的都給予了,但她最終改變不了什麼。作為一位天才的藝術家,她的智慧和悟性只能用來同情和憐惜另一位不幸的天才。 他們都努力過,寬容過,但失敗了。 終於,在巴黎,他們達成「君子協議」:回到俄羅斯後臨時以「朋友」相待,並許諾盡可能修復感情。 然而,對於鄧肯來說,這只是一個夢幻而已,詩人再也沒能回到她的身邊。 1925年 3月初,在一個家庭晚會上,葉賽寧與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索菲婭·安德烈耶夫娜相遇了。詩人又導演了驚人的一幕,他閃電般愛慕上了這位豆蔻年華、血統高貴的美貌女子……半年之後,葉賽寧和索菲婭結婚,搬進了一座古色古香,裝飾著華的寬大住宅里。像早就註定的那樣,婚後的生活並不幸福,他感到壓抑和束縛,在給朋友的信中他說:「我所期待和希望的一切都幻滅了……看來,這個家給我的並不是輕松和快樂。」詩人再次陷入極度的抑鬱和絕望之中。他離開了莫斯科的新居,去了地廣人稀的高加索…… 據一位熟悉葉賽寧的作家回憶說:他給人的感覺是一生都在戀愛……他崇尚愛情,渴望能在愛情中得以棲息和徹底擺脫什麼,但他的愛情是虛幻的,現實的愛情僅僅滿足了他暫時的激動,他須不斷地逃離又不斷地停下來喘息。 詩人突然的死令人震驚,也立即使人明白,俄羅斯失去了一位多麼有價值的天才!當載著葉賽寧遺體的列車從列寧格勒開來時,成千上萬的莫斯科市民涌往普希金廣場,悼念這位曾給他們帶來巨大精神財富的人…… 。
392 瀏覽34182017-12-16
葉賽寧的一生是怎樣的呢?
葉賽寧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曾就讀於教會師范學校,畢業後在莫斯科當店員、校對等,同時在民眾大學學習,後成為左翼社會革命黨人。 1916年他的第一部詩集《掃墓日》發表,其中包括優美的風景詩和宗教詩,受到好評。十月革命後曾創作過許多歌頌革命的詩歌,如《同志》、《宇宙的鼓手》等。 20年代進入創作上的黃金時期,發表了詩集《一個流氓的自白》、《小酒館式的莫斯科》、《俄羅斯與革命》,長詩《四十天祈禱》、《回歸祖國》、《列寧》、《孤獨的俄羅斯》、《安娜·斯涅金娜》、《黑影人》,詩劇《普加喬夫》、《壞蛋的國度》等。 他的詩歌,意象和感情水乳交融,充滿鄉土氣息和田園風情,對城市的喧囂和腐朽表現出極大的憎恨。他是俄羅斯抒情和意象派詩歌的代表。 葉賽爾於1925年12月自殺身亡。
瀏覽52019-02-01
誰有郭沫若和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生平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開貞,為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考古學家、思想家、革命活動家、詩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開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先學醫,後從文。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寫的《牧羊哀話》是他的第一篇小說。1918年初夏寫的《死的誘惑》是他最早的新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磐》、《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組織創造社,編輯《創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後繼續編輯《創造周報》和《創造日》。1924年到1927年間,他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聶瑩》、《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參加「左聯」東京支部活動。1938年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這一時期創作了以《屈原》為代表的6個歷史劇。他還寫了《十批判書》、《青銅時代》等史論和大量雜文、隨筆、詩歌等。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文聯一、二、三屆主席,並任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員、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新華頌》、《東風集》、《蔡文姬》、 《武則天》、《李白與杜甫》等 從事新文學運動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詩集《女神》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充分反映了「五四」時代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一代詩風,是當代最優秀的革命浪漫主義詩作。1923年後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倡無產階級文學。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蔣介石清黨後,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1928年2月因被國民黨政府通緝,流亡日本,埋頭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學術著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後改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團結進步文化人士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46年後,站在民主運動前列,成為國民黨統治區文化界的革命旗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當選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主編《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1958年5月,為了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加速培養國防建設和尖端科學技術方面急需的專門人才,當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聯合部分著名科學家,向黨中央提出由中國科學院創辦一所新型大學的建議。建議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書記處會議的批准。同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國務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長。此後,郭沫若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長達20年,顯示出淵博的知識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領導下,科學院貫徹「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校方針,實施科研與教育一體化政策,充分發揮科學院各研究所師資力量雄厚、科研設備優良的優勢,全力支持科大建設;確立了教學與科研、科學與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學原則,倡導了「勤奮學習,紅專並進,理實交融」的優良校風,建立了培養新興、邊緣、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體制,形成了開明開放、兼容不同學派的民主學術氛圍,這些都在中國科大以後的辦學實踐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為學校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科大於建校30周年之際,在東區校園樹立郭沫若銅像。 【著作論文】 詩集《女神》、《長春集》、《星空》、《潮汐集》、《駱駝集》、《東風集》、《百花齊放》、《新華頌》、《迎春曲》; 歷史劇本《屈原》(已拍攝發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膽》、《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則天》、《聶瑩》; 回憶錄《洪波曲》,評論集《雄雞集》; 專著《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辭研究》、《殷商青銅器金文研究》、《十批判書》、《奴隸制時代》、《文史論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謝爾蓋·亞歷山大羅維奇·葉賽寧(Сергей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羅斯田園派詩人。生於梁贊省一個農民家庭,由富農成分的外祖父養育。1912年畢業於師范學校,之後隻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廠當校對員,同時參加蘇里科夫文學音樂小組,兼修沙尼亞夫斯基平民大學課程。1914年發表抒情詩《白樺》,1915年結識勃洛克、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等人,並出版第一部詩集《亡靈節》。1916年春應征入伍,退伍後與賴伊赫結婚。1919年參與發表意象派《宣言》,後來又寫了《生活與藝術》(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現實生活的回歸。1921年與鄧肯結婚,第二年出遊歐美各國,1923年返回蘇聯,並發表文章批判美國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與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托爾斯塔婭結婚,11月住院治療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寫了絕命詩:「再見吧,我的朋友,再見,/親愛的,你永遠銘記我心間。/命中註定的分離,/預示著來世的重逢。//再見吧,我的朋友,不必話別無須握手,/別難過,莫悲戚——/這世間,死去並不新鮮/活下去,當然更不希罕。」28日拂曉前自縊於列寧格勒一家旅館,時年三十歲,正是孔子所說的而立之年。 一年之後的冬天,他的墳頭一聲槍響,對他無限鍾情而又被他一再錯過的別妮斯拉夫斯卡婭為他殉情而死,據說葉賽寧絕命詩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 十月革命使他的創作發生了根本轉變,他歌頌革命,贊揚工人階級,但從根本上他並不理解革命和蘇維埃制度。因而流露出放盪不羈、玩世不恭的「葉賽寧氣質」,這方面的代表作是組詩《莫斯科酒館之音》(1921——1923)。「葉賽寧氣質」很容易讓人想起浪漫主義時代包孕兩面性的「浮士德精神」,特別是「拜倫式英雄」,它們大致可以看作同一個詩人在不同時代的表現。「葉賽寧氣質」其實是「鄉村最後一個詩人」在時代變遷中發現自己站在時代發展的對立面的獨特表現。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認為:「葉賽寧對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對待一個童話,他像王子伊萬騎著灰狼漂洋過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鄧肯,如同抓住了火鳥的尾巴。他的詩也是用童話的手法寫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擺開文字陣,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記錄下來。他詩中最珍貴的東西是家鄉的風光,那是俄羅斯中部地帶,梁贊省,處處是森林,他像兒時那樣,用使人眩暈的清新把它描繪了出來。」 葉夫圖申科(1933—— )則把他稱為「一個最純粹的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詩歌是一種土生土長的現象。葉賽寧的音韻放射著俄羅斯土地結構中所特有的那種礦物的神奇光彩。葉賽寧的詩歌是俄羅斯大自然,俄羅斯語言(包括童話、歌謠、鄉村民歌、諺語和俗語、遠古時代部分流傳下來的咒語、哀歌、儀式歌曲)所獨有的產兒。」 他們對葉賽寧的把握無疑是極其精到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擺開文字陣,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記錄下來」正是「葉賽寧氣質」在其詩歌創作的兩種不同表現。而他之所以被稱為「一個最純粹的俄羅斯詩人」正是由於葉夫圖申科從深層次上把握住了導致「葉賽寧氣質」的成因:出於對俄羅斯鄉村的執著眷戀而不能認同現代文明的強大推進及其對鄉村的破壞。如果說普希金是一個走在時代前列、為爭取民族自由鼓與呼的詩人,那麼葉賽寧無疑在有意無意之中充當了一個時代的「反面角色」,他強烈渴望保留的是特定時代的地域文化,高爾基在分析他的死因時就認為他死於城鄉文明的沖突,這個判斷是相當深刻的。葉賽寧與白銀時代的其他詩人不同的一點是,在十月革命之後他沒有流亡國外,象吉皮烏斯等人那樣發誓與十月革命勢不兩立。除了與鄧肯出遊的那兩年,他一直固守在俄羅斯土地上。然而,現實的發展越來越讓他感到痛心:「在蔚藍色田野的小徑上,/很快就會出現鋼鐵的客人。/朝霞浸染的燕麥,/只剩下一些干癟的籽粒。//陌生的死氣沉沉的打穀場,/給你唱的歌不會使你獲得生命!/只有那些馬匹和燕麥/將為年老的主人憂傷。」在《四旬祭》中,他直接用「鐵馬」(即火車)與活馬競賽的典型場景來體現這種沖突。和他生活在同時代並有交往的帕斯捷爾納克對葉賽寧充滿了理解的同情:「葉賽寧的風景詩的地位,在他的作品為現代大都市的迷宮取代了。一個當代人的孤獨的靈魂在這個迷宮里迷失了方向,破壞了道德,他描繪的正是這種靈魂的激動的,非人的悲慘狀態。」 當然,如果把葉賽寧之死僅僅歸結於城鄉沖突並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他的三次婚姻引人注目。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令詩人懊悔不已,如果說他以前的放盪是由於翻轉了天地的風暴使他「不明白不祥的事變要把我引向哪裡」造成的,那麼,賴依赫和他分手後,他「繼續往下墮落」就不能不說與婚姻破裂無關了。在他自殺的前一年,他還寫了《給一個女人的信》向賴依赫傾訴衷腸。歌德說:永恆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那麼,失去引領之後會怎麼樣呢?不能否認葉賽寧的墮落身死不是其中的一種結局。他與美國舞蹈家鄧肯的那段閃電戀情不無浪漫又充滿酸辛,他們以閃電般的速度走到一起,又以閃電般的速度各自走開。在眾人羨慕而又不解的目光里撫摸愛情的創傷。他的第三次婚姻還不到半年,詩人就告別了塵世。 這里撇開作品來談詩人之死似乎有些言不及義。而我以為葉賽寧之死正是困擾現代人的根本難題,不管他是一個天生的文明人,還是一個經過轉換之後而形成的文明人,也不管他是與時俱進還是夢回唐朝,他已經不可能躲過葉賽寧遇到的這些問題。葉賽寧之死是種種因素作用於詩人心靈以至郁結為精神危機的必然結果。在他之前,也有詩人自殺的情況,但是詩人自殺現象卻是從他這兒開始的。時間永是流駛,歲月依舊循環,而自從葉賽寧宣稱「我是鄉村最後一個詩人」之後,純粹的抒情詩已經達到了它的顛峰,同時也走到了它的盡頭。 葉賽寧(1895~1925)蘇聯俄羅斯詩人。出生於梁贊省一個農民家庭。1904~1912年讀小學和教會師范學校,開始寫詩。1912年赴莫斯科,當過店員、印刷廠校對員,兼修一所平民大學的課程,積極參與文學活動。1915年去彼得堡,拜見著名詩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詩集《掃墓日》出版。同年應征入伍,一年後退役並結婚。時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詩人寫了《變容節》、《樂土》、《約旦河的鴿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詩作,以抒情的方式,抒發個人對革命的感受。1919年參加意象派並成為中心人物,寫出《四旬祭》、《一個流氓的自由》。1921年離開意象派。這一年詩人與到莫斯科訪問的美國舞蹈家鄧肯相識,熱戀成婚,並與之出遊西歐、美國。兩人很快由熱戀變為爭吵,終於離異。1923年詩人回國。1924年出版了轟動文壇的詩集《莫斯科酒館之音》,展示了詩人抑鬱消沉的心靈。1924至1925年詩人的創作進入高峰期,寫出組詩《波斯抒情》(1924)、長詩《安娜·斯涅金娜》(1925)、詩集《蘇維埃俄羅斯》(1925)等。1925年9月三度結婚(與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療,完成自我審判式的長詩《憂郁的人》,12月26日寫下絕筆詩,28日拂曉在列寧格勒的一家旅館投繯自盡。
43 瀏覽23502016-06-17
葉賽寧的代表作有什麼?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羅斯田園派詩人。其代表作品如下: 一、《夜》 河水悄悄流入夢鄉,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響。 夜鶯的歌聲沉寂了, 長腳秧雞不再歡嚷。 夜來臨,四下一片靜, 只聽得溪水輕輕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輝, 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大河銀星萬點, 小溪銀波微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