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有益於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有益於終身。而幼兒的衛生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和實踐。傑作的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如果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便容易染上各種疾病,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它會直接影響幼兒今後的學習,同伴交往和社會適應。所以,幼兒園和家庭都應該重視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未來社會是具有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文明是一個國家進步與發展的標志。良好的生活習慣作為文明人的素質之一,如何養成尤為重要。
古人雲:「先入為主」。所以,及早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是重中之重,是幼兒園的核心課程之一。通過教學實踐使我們不斷認識到,在對幼兒進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過程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生活常規的培養應注意生動有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特別是對較小的幼兒來說,趣味性將使教師組織的各種活動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開學之初,為了幫助幼兒盡快認識自己的洗手毛巾,我班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准備一張自己的彩色照片,在分組活動時,請幼兒盡快找到自己的照片,孩子們積極參與活動,很快認識了自己的洗手毛巾,保證了毛巾的專人專用,也杜絕了細菌的傳播,促進了幼兒的身體健康。
在這個活動中,我改變了以往把擦手毛巾直接掛上的做法,而是以一個幼兒感興趣的認識活動的形式出現,讓孩子們通過觀察和找尋活動,達到毛巾專人專用的目的。
2 適時地講解、示範、給幼兒以正確的概念
幼兒年齡越小,對於許多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就越沒有正確的概念。對於幼兒的不良行為,教師不能簡單的指責、阻止,而應正確地講解、示範,使幼兒形成正確的概念,有一個可效仿的模式。如:幼兒入園之初,多數幼兒拿椅子時只用一隻手拖著椅子走,不懂得輕拿輕放,而且時常翹起椅子互相碰撞。針對這種現象,我利用主題課將蒙氏教育理念貫穿其中,蒙台梭利指出「幼兒教育要著重於孩子的秩序感、專心度、手眼協調和獨立能力的培養。」「幼兒園就像一個溫暖的家。教師要有一顆耐心和愛心,不要一味指責,而要言傳身教。」親自示範、講解怎樣正確搬小椅子,然後幼兒動手練習,教師糾正錯誤。孩子們模仿著我的樣子雙手輕輕拿起椅子,小心翼翼地放回座位,從此拖椅子的小朋友不見了,撞椅子的聲音沒有了。如果有誰偶爾忘記了,違反了要求,立刻就會有別的小朋友提醒他立即改正。
3 善於抓住時機,注重隨機教育
有許多良好的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習得的。因此,教師應重視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
在每日午飯後,幼兒要漱口、擦嘴。在漱口時,幼兒往往喜歡玩水,浪費現象時有發生。發現這種情況,我利用主題課給幼兒講解水的用途,使幼兒懂得水是生命之源,要節約用水;怎樣正確漱口,並給幼兒師范,幼兒通過練習,懂得了洗手時不把水龍頭管嚴會浪費水資源,洗手時不要把水龍頭開得太大,洗手後輕輕把手上的水甩到水池裡。從此,孩子們懂得了節約用水,也掌握了正確的洗手方法。
當然,我並沒有忽視對孩子們的要求。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提醒孩子糾正,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4 創設有益的環境,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
為了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為了幫助幼兒養成飯前便後要洗手的習慣,我給幼兒講《小豬變干凈了》的故事,而且充分發揮了教師的榜樣作用,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這對孩子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5 重視表揚與獎勵在良好生活習慣養成過程中的作用
在平時的游戲中,我發現絕大多數幼兒玩具玩完後,隨手丟在一邊,我常常為收玩具發愁。我就帶幼兒玩「玩具找家」的游戲。既玩了游戲又培養了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在游戲中表揚收得多、收得快的小朋友,鼓勵獎勵其他動作發展慢、收得慢的小朋友,培養幼兒的上進心。
應該說,對幼兒正面的鼓勵常常是達到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進步給予積極的正面引導與肯定,使幼兒增加自信心,受到鼓舞,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6 重視家長工作,使良好的習慣在家庭中得以強化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內容。很多幼兒在幼兒園里能夠在教師的經常提醒與同伴的同一行動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但回到家就完全變成了另一幅樣子。也有一部分家長不知道對於這么大的孩子究竟應有什麼樣的要求,在家裡聽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長想要求孩子又苦於沒有方法。因此,教師不但在幼兒園里注意培養幼兒的好習慣,更應該幫助家長掌握一些科學的家教方法。
例如:在「家園聯系」園地中提出幼兒生活習慣的目標與要求,以及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介紹一些家教方法。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要求,在家庭中也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的生活習慣得以鞏固。平時利用幼兒入園、離園時,將幼兒在園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共同商討教育方法,或將平時工作經驗教給家長,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堅持家園雙向評估便於家長全面了解本月的教育目標與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同時也「家園聯系」欄中,利用每周的「家政課」堅持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和能力,讓家長協助教師給幼兒復習和鞏固,再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利用教育活動時再「對症下葯」,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我國著名教育 家陳鶴琴先生說:「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要兩方面結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父母與孩子是一種血緣關系,有著親子之情,在對子女的教育影響上感染力很強,尤其家庭對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有著特殊的影響,因此,必須與家長共同合作。
總之,經過這一階段的培養和研究,我班幼兒已經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將使他們受益終生。但是我們教師的工作還沒有結束,因為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 。
B. 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
育心經典國學教育指導師毛慧青認為: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比如孩子有了偏食、不講衛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愛學習、自我為中心、性格急躁、多動、不講禮貌、冷漠、不合群等一系列不良行為習慣,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因為行為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一個人一生的健康、成就與快樂85%取決於這些習慣和性格。良好的習慣和性格,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因此孩子良好的習慣、性格的培養是為孩子的一生做准備,對孩子一生負責的教育關鍵。而經典教育正是把握了這個教育關鍵點,從根本上開發孩子的心靈智慧,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等。 一個人是否優秀和卓越,要從兩個方面評價:一方面是「做人」怎麼樣,一方面是「做事」怎麼樣。一個人如果做人做得好,大家都希望和他一起共事。同時做事也做得好,能給大家樹立榜樣,讓大家佩服,那這個人一定是個優秀的人,只要有機會,就能獲得成功和幸福。這就是大家常常說的要「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可見,做人的基礎太重要了,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就是良好的道德修養。 育德的最好方式就是誦讀經典,一個民族的文化、歷史、精神、思想、智慧都存在於這個民族的經典中,古今中外無一例外。一個孩子如果有正確的幸福觀,對內有責任心,能夠修煉自己的德行,對外有愛心,能夠展露自己的才華,將來想不傑出都難。 根據中國教育學會「關於誦讀中華文化經典與素質教育實驗研究」、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新世紀國學啟蒙教育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湖南省中西文化經典導讀實驗科研課題」等系列關於經典教育的「十五」、「十一五」課題成果再次有力地證明了經典的教育價值。實驗證實經典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和優越性,並得出了以下幾點結論: 1、記憶力得到鍛煉; 2、整體認讀、大量識字; 3、道德品質得到熏陶; 4、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5、養成了良好學習的習慣: 6、培養了閱讀能力: 7、練好了標準的普通話: 8、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9、文學功底得到加強; 10、自信心大大增強。 對孩子來說,學習成績的好壞,不僅僅取決於學習努力的程度,更取決於學習的專注力、記憶力的強弱、理解能力的高低。幼兒園的孩子通過三年經典教育,能夠達到高中,甚至大學中文系學生的語文水平。這些孩子學習能力好,理解力強,邏輯分析能力也高,喜歡讀書,善於融會貫通,創新能力強。學好教科書當然輕松,考試升學對他們來說自然也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情。 各類讀物那麼多,為什麼只有讀經典才有這些效果呢?難道讀別的不行嗎?實驗發現,兒童之所以能夠通過每天15-30分鍾的時間輕松、簡單的誦讀經典,就能夠得到全方位地提高,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教材是「高度濃縮又相互關聯的智慧思想體系」學習經典最終的目的是要悟入經典的智慧,內化成壁變為生命的智慧,最終運用於生活實踐。閱讀會影響和改變人的思維,而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想而知,高質量的閱讀影響人的一生。
C.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感想
幼兒教育階段是人生的起始階段,奠定堅實的基礎至關重要,如果給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受益一生,否則遺恨終生。因此我們根據保教精神,今後要注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發展,為使其有章可循,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將這一階段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結合活動課的科學安排,各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在保教活動中從小事做起,逐步教育孩子把使用的東西放回原處,如幼兒在玩完玩具後要將其放回原處,凳子不坐了將其推到桌子底下……通過做一些瑣碎的事情,根據教師的要求逐步教育孩子「總是把東西放回到原來的地方」。
二、不論是在家還是在幼兒園結合每個孩子不同的生活方式,引導孩子把使用過的東西、玩具等擺放整齊,教育孩子幫助老師或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擺桌凳、收拾碗筷、擦桌子、掃地、洗手絹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幼兒養成收拾東西的習慣。
三、正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洗手、洗臉、穿衣服、穿鞋襪,自己整理書包、玩具等,在教師的知道下做這些事情,逐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造就了許多道德高尚、品行端正、行為規范的典範人物,在保育活動中我們向幼兒宣講模範事跡,英雄任務的童年故事,啟發教育幼兒學習英雄,取信於人、說話算數,逐步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對別人負責,不講空話、大話,逐步養成說了就做的習慣。
D. 家長怎樣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怎樣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1、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要使其養成熱愛勞動,勤勞勇敢的習慣。一切幸福都來自勞動之中;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人人都有參加勞動的義務和責任,所以要教育孩子從小就學會自己獨立生活,創造美好的未來。 2、孩子從小開始,就要教他學會走路,用杯子喝水,用小勺吃飯,脫帽子,拿玩具,搬小椅等等,對這些簡單和不完善的動作應當受到父母的鼓勵和幫助,鼓勵幫助孩子進行力所能及的活動,使其動作逐漸完善,千萬不能因孩子做不好而替他去做。因為這是培養孩子們自我服務的開始,二三歲以後,應教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疊被子、洗手絹、收拾玩具等,再大點可以分擔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擦桌子、擺碗、掃地、拿報紙書刊等。不論男女孩子都應當一樣分擔家務勞動,如做飯、搞衛生、縫補釘扣等,千萬不要讓男孩子滋長只有女孩子才幹這些家務事的思想。 3、要從小培養孩子愛護公共財物。愛護公共財物是最重要的品質,因為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基礎,要使孩子從小開始先養成愛護自己的東西的習慣;養成用完東西收好、放回原處的習慣。教育孩子從小不浪費糧食衣物,不損壞東西,愛護花草樹木。 4、培養孩子有組織紀律性和誠實。只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才能有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秩序,從小要使孩子嚴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和常規,按時吃、睡、起、洗、玩、學習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