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於幸福的名人論據
一、西方哲學家:
(一)德謨克利塔斯(Democritus,公元前四六零~三七零年)主張:【人生的意義應以快樂為主,所以人該盡量愉快,擯除痛苦。】並說:【幸福與否,乃靈魂之事,幸福不在於眾多的家畜與黃金,而在於神明的靈魂上。】因此,德氏被稱為精神的幸福主義者。
(二)蘇格拉底(Socrates,前四七○~三九九)主張:【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因此,蘇氏主張:【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後是一位幸福之人。】
(三)柏拉圖(Plato,前四二七~三四七)主張:人生的目的是止於【至善】(Summum
Bonum),其方式是【修德即善】,修德是修養人的【智、義、勇、節】四樞德;行善是人行【中庸】之道,最後人的靈魂可以解脫以達到【至善】之境,如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人。
二、中國哲學家:中國哲學家被稱為【以快樂為幸福】主義者,有楊朱與墨子。
(一)楊朱(前四四○~三六○)主張:【人生的幸福是追求個人的快樂。】如他所言:【人之生也奚為哉?為美厚爾!為聲色耳!】又說:【恣耳之所欲聽,恣目之所欲視,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體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並言:【損一毫利太下,不與也。】因此,楊朱被稱為【極端的個人縱欲主義】。
(二)墨子(約前四六八~三七六,或四七九~三八一)主張:【兼愛說】,以人生的目的是謀取大眾的安寧幸福,如其所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若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因此,墨子被稱為唯眾的幸福主義。
⑵ 蘇格拉底的老婆!!!
1、蘇格拉底的妻子名叫燦蒂柏(Xanthippe),頗有悍名。夫妻的感情並不和睦,因為這位大師終日在雅典的大街上,或在神廟前,和一般青年講學論道,在妻子的眼光中,蘇格拉底是一個游手好閑,無所事事的人,是一個只帶回麻煩而不帶回麵包的懶蟲。
蘇氏常自稱為「牛虻」,他的妻子也這樣叫他。每當燦蒂柏大發雷霆的時候,這位大哲學家總是默默的,這使得強悍的妻子沒輒。據說有一次,當蘇氏仍作無言的抗議時,他的妻子氣悶不過,在盛怒之下,將一桶水潑澆在丈夫的頭上,這位大師只微笑著說:「我知道在陣雷之後,一定會有疾雨的。」
其實他們夫妻的感情並不如想像的那樣壞,當蘇格拉底被判死刑的消息傳到他妻子的耳朵裏,燦蒂柏便痛哭不已,淚流滿面。到這個時候,這位哲人仍然很輕松的對他的弟子們說:「你們勸她回家吧!我一生最怕見女人流眼淚了。」她的妻子哭著說:「蘇格拉底,你是冤枉的呀!你不能無罪而死啊!」卻想不到他回答說:「我無罪而死,死得很光明磊落啊!難道要我有罪而死嗎?」
2、其實像蘇格拉底妻子這樣的悍婦很多很多,只不過因為她是蘇格拉底的妻子而出名,蘇格拉底地說過兩句話:「結婚不結婚,無論你選擇哪一樣,都會後悔的。」「如果你娶到一位好妻子,那麼你將得到終身的幸福;如果你娶到一位惡妻子,那麼恭喜你,你將要成為一個哲學家。」事實上,蘇格拉底的婚姻悲劇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原來,結婚以後的蘇格拉底大改婚前時的贊美與取悅,讓年輕的贊佩西刻板地盡一個做妻子的義務。是他讓妻子變成了悍婦。
3、歷史上普遍認為蘇格拉底的妻子是一個蠻不講理的悍婦。其實這些評價我認為是非常片面的。其實是婚姻將蘇妻造就成了悍婦,婚姻多像是一件瓷器啊,做好它很費事很艱難,打碎它很簡單很容易,而收拾那些碎片又很麻煩。精心經營和愛護婚姻,是愛情甜美、家庭幸福的重要保證。夫妻之間要多一些愛心、了解、尊重、忠誠、認同、安慰、信任、接受、感激、贊美、肯定和鼓勵。對待婚姻,我們也應該時刻牢記包裝箱上常見的那種提示:輕拿輕放,請勿倒置。那麼蘇格拉底式的妻子就會少一些。
⑶ 什麼是幸福
幸福的定義
幸福是指人們在感受外部事物帶給內心的愉悅、安詳、平和、滿足的心理狀態。幸福是當一個人在追求目標時達成的理想狀態和內心喜悅的激情。幸福是一個人對自己美好生活的一次又一次的滿足。幸福是一種持續的狀態。
馬克思定義幸福
幸福是指人之所以為人的真理與自己同在時的心理狀態,包括一切真實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動物的生命與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種心理慾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並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心情。
幸福,英文為Eudemonia 或 Happiness。「幸福學說」英文是Eudemonism,也翻譯成為西方哲學中的「倫理學說」。
幸福的內涵意義:從積極的方面說,是快樂。從消極的方面說是沒有痛苦。
到底什麼是幸福?
這關鍵在於每個人對人生所持的態度。你認為盡責任是一種幸福,你就有了責任幸福的體驗;你認為知足是一種幸福,你就有了知足常樂的幸福體驗;你認為平淡簡朴是一種幸福,你就有了比別人多得多的幸福體驗。有的幸福來源於別人給予你的,如別人對你的尊敬和信任;有的幸福是你給予自己的,如你對自己的肯定、認同和接納;有的幸福來源於你給予別人的,如你給予別人的幫助和快樂。這里的「別人」可以是親人、朋友、同事,也可以是陌生人。所以幸福本身就是一種體驗,體驗是一個過程,而過程是用時間界定的,人一生的時光是有限的。
人的一生到底能擁有多少幸福的體驗?
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把生命的存在當成一種幸福,而後好好珍惜;在於你能不能把養家糊口當成一種幸福,而後坦然承擔;在於你能不能把超越自我當成一種幸福,而後不言放棄。幸福不是索取,不是攀比,不是逃避,更不是占據物質財富的多少,而是付出和給予,這樣你才能感知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是有用的、有價值的,這樣你就會幸福。
追求幸福自古就有,人們通過占卜、祈福等各種方法探索保持幸福的方法,經過幾千年的經驗積累,不同的宗教文化有了不同的方法,中國古代民俗上認為,女士佩戴紫冰銀鑲嵌藍絨晶的飾品、男士佩戴紅竹石飾品,之後請法師按照生日在結印冊上加添結印:
農歷3月4月5月出生的需要在結印冊添加「聞竹結印、山岐幡結印、雲月舞鶴結印」。
農歷6月7月8月出生的需要在結印冊添加「扶桑傘幡結印、葉影結印、橘梗結印」。
農歷9月10月11月出生的需要在結印冊添加「出雲鞍馬結印、雲月舞鶴結印、山岐幡結印」。
農歷12月1月2月出生的需要在結印冊添加「贔屓結印、竹內古河結印、竹雀結印」。飾品、石碑護身符、結印三者配合就是風水裡的三元風水局,缺一不可。古代的中國認為這樣可以保持住幸福和讓幸福快些到來。
幸福的種類
中西哲學家對【幸福說】有不同的意見,有的主張【精神的快樂為幸福】;有的主張【個人的快樂為幸福】;有的主張【全體的快樂為幸福】。
著名慈善公益組織國際君友會王愛君分述如下:
一、西方哲學家:
(一)德謨克利塔斯(Democritus,公元前四六零~三七零年)主張:【人生的意義應以快樂為主,所以人該盡量愉快,擯除痛苦。】並說:【幸福與否,乃靈魂之事,幸福不在於眾多的家畜與黃金,而在於神明的靈魂上。】因此,德氏被稱為精神的幸福主義者。
(二)蘇格拉底(Socrates,前四七○~三九九)主張:【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因此,蘇氏主張:【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後是一位幸福之人。】
(三)柏拉圖(Plato,前四二七~三四七)主張:人生的目的是止於【至善】(Summum Bonum),其方式是【修德即善】,修德是修養人的【智、義、勇、節】四樞德;行善是人行【中庸】之道,最後人的靈魂可以解脫以達到【至善】之境,如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人。
二、中國哲學家:中國哲學家被稱為【以快樂為幸福】主義者,有楊朱與墨子。
(一)楊朱(前四四○~三六○)主張:【人生的幸福是追求個人的快樂。】如他所言:【人之生也奚為哉?為美厚爾!為聲色耳!】又說:【恣耳之所欲聽,恣目之所欲視,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體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並言:【損一毫利太下,不與也。】因此,楊朱被稱為【極端的個人縱欲主義】。
(二)墨子(約前四六八~三七六,或四七九~三八一)主張:【兼愛說】,以人生的目的是謀取大眾的安寧幸福,如其所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若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因此,墨子被稱為唯眾的幸福主義。
幸福關鍵詞:誠信信任
丹麥人的誠信由來已久,表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與人之間不說謊、不欺詐,讓記者印象深刻。例如,在商店購物,一周之內憑發票可以任意退換商品,無需任何理由,因為商店完全信任顧客,他們既然拿來退換,一定是商品存在瑕疵。記者曾買過一雙鞋,已經穿了兩個多月,鞋上的扣子掉了一個,沒想到鞋店馬上給記者換了一雙新鞋,他們從來沒有懷疑過鞋子的扣子可能是顧客人為弄掉的。因此,32歲的瑟倫·克里斯蒂安森對媒體說:「在丹麥,我能安心地走在路上,不必擔心欺騙和謊言,這讓我感到很幸福。」
此外,丹麥商家的誠信更令世人稱道,尤其是涉及食品安全的製造商,不造假、貨真價實保證了人們享受優質安全的生活。當地有一個環保樣板島——珊姆索,以生產綠色蔬菜而聞名。在超市中,你根本不用擔心超市會貼上珊姆索的標簽而出售非綠色食品,而且,珊姆索的生產商在著力保護他們的原生態土地,不會為了提高產量而使用化學農葯。另外,超市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出售的每一個雞蛋、一袋牛奶、一塊麵包全都印有食用期限,過期一天就全部回收銷毀。提到隨意塗改食用期限的行為,這位負責人表示,他們根本沒想過,而且,只有商家說到做到,才能讓人們吃得安心。綜合15個國家被調查者的觀點,報告指出,金錢跟幸福快樂之間的關系並不大,人們幸福感的關鍵因素為「信任」——對朋友、鄰居的信任以及對公共機構,比如政府、警察、君主的信任。科拉多博士解釋說:「高幸福指數國家的人們一般都比較信任他們的政府、法律,人們相互之間的信任度也比較高。英國目前的社會狀況則相反,政府、警察等公共機構的受信任程度較低,社會上人們也常常處於互相不信任的狀態。」調查顯示,義大利人對政府的信任度最低,即使很富裕的義大利人也覺得自己的幸福感不高。
幸福的象徵:
1.四葉草(幸運草)
傳說中的四葉草是夏娃從天國伊甸園帶到大地上,花語是真實的愛。學名苜蓿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葉子,葉形呈心形狀,葉心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最為有趣也最特別的是,在十萬株苜蓿草中,你可能只會發現一株是『四葉草』,因為機會率大約是十萬分之一。 『四葉草』是國際公認為幸運的象徵。它的每片葉子都有著不同的意義,當中包含了人生夢寐以求的四樣東西:名譽、財富、愛情及健康,倘若同時擁有這些東西,那就是幸運了。第一片葉子代表真愛(love);第二片葉子代表健康 (health);第三片葉子代表名譽 (glory);第四片葉子代表財富 (riches)
人們總說,找到了四葉草就找到了幸福。那是因為三葉草的一葉草代表希望;二葉草代表付出;三葉草代表愛;而稀有的四葉草就是幸福。三葉草的意思是即使你希望了,付出了,愛了,也不一定會找到幸福,只有擁有了四葉草,才擁有了真正的幸福。當我帶著我全部的幸福,行走於一座座陌生的小鎮時,即使我沒有找到我生命中的四葉草,可我相信那時的我是幸福的…
傳說中的四葉草是夏娃從天國伊甸園帶到大地上,花語是幸福。又名苜蓿的四葉草。通常只有3瓣葉子,找到4瓣葉機會率只有萬分之一,隱含得到幸福及上天眷顧;如能找到5瓣葉子,甚至喻為可擁有統治大地的權力,只有時來運到時才有此機遇。如果能在草叢中,連續發現到三片幸運草(四瓣葉子的才叫幸運草)的話,你之後遇到的第一名異性,極可能成為你的白馬王子……
幸運草(有四瓣葉子的才叫幸運草):第一瓣葉子的幸運草是信仰,第二瓣葉子的幸運草是希望,第三瓣葉子的幸運草是愛情,第四瓣葉子的幸運草是幸運 關於四葉草,還有一個很美的傳說呢!以前有一對戀人,他們真的很相愛,一起住在一片很美的桃林里,但是因為一件特別小的事,他們鬧別扭了,彼此不肯讓步,終於有一天,愛神看不下去了,他飄到他們住的那片桃林,悄悄撒了一個謊:告訴他們各方會有難,只有在桃林的最深處找到那片四葉草才可以挽救他們,他們聽後裝作十分無所謂,可是心裡還是為對方擔憂著,那晚下雨了,是暴雨,可是他們仍偷偷為對方到桃林最深處尋找四葉草,當他們知道對方都很在乎自己,都好感動,決定讓四葉草見證他們的愛情,愛神笑了…這是愛神開的一個玩笑,因為她並不想讓幸福來得過於容易,只有彼此在乎,彼此珍惜的人才配擁有幸福 …四葉草,愛情的見證!!
2.薰衣草
古時的普羅旺斯有個美麗的女孩,一天,她獨自在寒冷的山谷中采著含苞待放的花朵,就在回家的途中,遇見一位來自遠方的受傷的旅人向她問路。少女捧著滿懷的花束,眼睛深情的望著這位俊俏的青年,就在那一剎間,她的心已經被青年熱情奔放的笑容所佔據。不顧家人的反對,少女堅持讓青年留在家中的客房療傷直到痊癒。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青年的腿傷已好,兩人的感情也急速加溫。就在一個微涼的清晨,青年要告別離去,少女卻不願家人的反對也要隨著青年遠去,到遠方青年開滿玫瑰花的故鄉… 村中的老奶奶在少女臨走前,握著一把初開的熏衣草花束,讓痴情的少女用這初開的熏衣草花束試探青年的真心… 據說,熏衣草花束的香氣會讓不潔之物現形… 就是那個山谷中開滿熏衣草的清晨,正當青年牽起少女的手准備遠行時,少女將藏在大衣內的一把熏衣草花束,丟擲在青年的身上,就這樣,一陣紫色的輕煙忽聚忽散…山谷中隱隱約約的可聽到冷風颼颼,像是青年在低吟著… 我就是你想遠行的心啊… 留下少女孤獨的身影獨自惆悵… 沒多久,少女也不見蹤影,有人說,她是循著花香找尋青年去了,有人說,她也被青年幻化成一旅輕煙消失在山谷中……
薰衣草這種花的一出現就代表了愛與承諾一如它的花語一樣,等待愛情。快樂與幸福是共通的...短暫的幸福是快樂,長久的快樂是幸福……對於天真的小孩子來說快樂幸福很簡單,天天都是笑著的,很容易滿足。可當我們長大了,就沒那麼容易得到滿足了。那我們就必須調節自己,能調節自己的人一定很厲害,因為快樂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種境界…這是人生的真諦吧...
什麼是幸福呢?
(1) 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都存在有一個前提,即渴求。
(2) 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的時候得到的。
所以,幸福就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渴求就是人們希望實現某個不太容易實現的事情的願望。仔細體會一下不難理解,在我們的生活里,在報刊文章,在電影電視里每一個令人感動的關於幸福的故事,無不都是主人公在有渴求的前提下,並且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的時候才獲得幸福的。任何人任何一個幸福的獲得都直接來自於渴求,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人們的幸福來源於人們的渴求,而不在於他們擁有物質財富的多少。因為幸福來源於渴求,而不是來源於應有盡有。因為應有盡有就很難有渴求,所以應有盡有幸福難有。
⑷ 蘇氏家庭教育思想及我的一些思考
第一,呈現蘇霍姆林納掘悄斯基家庭教育思想
一、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人作為人而生下來,但還不成為人,而必須把他培養。如何使人這種動物學會深思、觀察、理解和追求人類幸福的源泉。在孩子的童年時代,就要教導他們要為其他人去發現幸福的源泉。」這一艱巨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家長身上。
在他看來,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童年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童年期是孩子智力發展和個性形成的過渡期和關鍵期,而這一時期孩子接受的教育主要來自家庭。因為「塑造幼兒智慧、思維的『工廠』仍是母親和父親。家庭集體、父親、母親以及其他長輩們成熟的智慧世界就是幼兒思維的基礎。幼兒的這個基礎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他分析了很多難管教的孩子,最後得出這種結果是由於孩子童年期的家庭教育和周圍環境條件所引起的。
這有力地說明了,家庭教育的實施程度,父母的教養方式、策略等都會對孩子的人格、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把孩子比作祖國的花朵,父母作為「第一位園丁」應該努力使這些鮮艷的花朵茁壯成長,這一切的實現「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創造出來——培養、防暑、防寒、注意澆水和施肥」,家長正是承擔此項重任的關鍵人物。
(二)家庭教育是家長對社會事業的精神力量奉獻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孩子,這是一種特殊力量的奉獻,即精神力量的奉獻。」家庭教育不僅是個體家庭的事情,更是整個社會的事情。教育孩子,這是公民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可推卸。蘇霍姆林斯基曾尖銳地批評那些不負責任的家長,疏於教育,這是人性的墮落。有些父母溺愛縱容、甚至忽視放棄自己的孩子,
對孩子的教育絲毫不放在心上,總以沒有時間為借口。蘇卻認為「如果沒有時間教育兒女—―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因為沒有時間去教育孩子,也不會有時間去深思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公民,更不會懂得什麼是對社會事業的精神奉獻。
因此,他呼籲每個家長要「獻身於社會教育事業,好好教育孩子。使他們成為好的公民、好的工作人員、好兒子、好女兒,未來的好父母」。因為「子女是家長精神生活的一面鏡子」。
(三)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石和紐帶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若只有學校而沒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沒有學校,都不能單獨承擔起塑造人的這一細致、復雜的任務。」家庭教育被看作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間必不可少的橋梁。因為社會教育雖然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和范圍,但無論如何,都需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延伸、擴展。家庭是社會中各個機關組織賴以存在的細胞,家庭教育則成為社會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培養孩子的義務感
培養孩子的義務感包括兩方面:
1.從小培養他們做父母的義務感。
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從現實教育案例中得出的結論。在他研究的200多個年輕家庭離婚的案例中,有189個離婚案件是由於之前從未受到過義務感的教育,對家庭沒有責任感的意識,所以才草率地離婚。所以他強烈地呼籲:「親愛的父親們和母親們,要從道德上培養自己的孩子做好父親和母親的准備。」
2.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義務感。
蘇認為,「勞動是最偉大的美,同時也是最艱巨的事業。認識這個真理,是教育的奧秘之一。」家長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情感。即樹立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意識。二是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勞動,經過鍛煉形成習慣。
(二)培養孩子愛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對孩子愛的能力的培養,按照由低至高、由淺入深的順序主要從五個方面培養。
1.愛自己
蘇認為愛護自己的尊嚴和榮譽,這是最基本和最首洞渣要的任務,也是人的真正的、美的源泉。
2.愛父母
使孩子明白父母所付出的辛勤勞動都是為了自己,自己同樣要愛父母。因為「父母給了你生命並為你的幸福而操持。要愛惜他們的身體,使他們安寧。不要給他們帶來痛苦,不要使父母傷心和感到憂愁。
3.愛家庭
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一言一行都代表著父母和家庭,培養孩子形成家庭榮譽感。
4.愛他人
「要珍惜孩子們的愛人之心,要不斷鞏固他對人的信心。」使孩子懂得,「一個人只有在他愛人們的時候才能成為人。如果孩子不善於去愛,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發展,也就不可能逐漸地進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
5.愛祖國
蘇認為愛祖國是人最崇高的愛的表現,教育孩散敏子從小就關心祖國的現在和未來。「像珍惜自己的聲音、自己家庭的榮譽,珍惜這一種神聖職責。
(三)教會孩子深思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要關注的是,讓我們所培養的每一個孩子都成長為會深思、會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讓認識過程每一步都使心靈變得更高尚,使意志煉得更堅強。」深思作為一項復雜的腦力勞動,需要及早培養蘇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他認為對人的教育是從胎教開始的。「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於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兒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身上伸展出來。」他教育兒子「要深思、深思、再深思!精神上的營養越豐富」。
第二,我的一些思考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起點和樂園,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孩子教育的三足鼎立,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好的教育是「同情達理的家長」「勤奮學習的學生」和「認真負責的老師」的有效結合。
因此,家校溝通、家校合一成為有效教育孩子的重要途徑。
那麼,如何讓家校溝通最有效呢?
方式方法很多,不在於多創新,而在於不折不扣去踐行。很多時候,我都在想:只要我們的「家長學校」不要名存實亡、如同虛設,全心齊力,做了慢慢一切都會好。
學校教育得不到家長的支持,那是極為艱難的。
於是組織好家長委員會、召開好家長會和家長座談會及其重要,這是最基本、最普遍、最有效的途徑。
於我而言,我近兩年來特別重視以下三種方式的踐行。
第一,家訪
家訪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家校溝通方式。在家訪中能與家長密切溝通,能親眼看到孩子的家庭背景。
有了密切的溝通和對背景的充分了解,才能更有效開展好家校合一工作。也只有這樣的現場性的「調研」才能真實地、因人而異地進行教育。
這是其一,其二是親自家訪更能增進家長的信任,促進教育更多依靠。
在膩腳從教二十四年來,我能得到眾多家長的信賴,能與家長們打成一片,更重要的就是我的家訪踐行。
全鄉八十多個自然村,我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用腳步去丈量這一片我不可離棄的土地。每個假期,我都會列出教學班級學生名單或者曾經有需要我相助的部分家長的名單進行家訪。
也就這樣,我基本熟悉村裡的姓氏、民族分布。比如王金某百分之八十是架木革村的,陶正某百分之八十是牛屎坡的……
所以,接手新生的時候,我就會和家長或者學生聊——你是x村的,你們村誰和我比較有緣。這樣的拉進距離,有利於樹立我的形象。
第二,家長課堂
從2021年4月來,由於自我工作的需要我面向我們年級組家長成立了「家長課堂」,並利用此平台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知識,開展好家庭教育指導。
特別為家長的具體管理問題做好指導,及時解決家長與孩子的需求。
第三,家長線上會議室
由於我們地區外出務工的家長較多,很多時候不能到現場參與家長會,我只能建立「家長線上會議室」,每學期至少召集外出務工的家長進行一次線上會議,達到相互溝通、理解的目的。
雖然工作不容樂觀,推進很慢,但是我想「做總比不做要好」,我深信能幫助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也是家育的意義之所在。
也就在近兩三年的家校溝通工作中,我發現一條「秘訣」:家長更需要引導!
原因如下:
第一,我們農村地區的家長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教育知識和方法;
第二,家長是成人「思維頑固」很明顯。
家長固有的陳舊思想,更會排斥我們教師的理念和方法。哪怕他們信任,也無法改變自我,從善教育。
第三,對教育的認識不夠強,過多的放任自由思想嚴重,讀書無用論影響極大。
總之,目前的教育形式我們不難發現:家庭家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家庭教育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