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唯物辯證法思考 人的幸福感取決於什麼
既然是唯物辯證法,就必須承認人的意識來源於物質,這是唯物論方面來講,也就是人首先要能生活才能有幸福感,按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來說也是如此,最基本的生理(吃、喝、呼吸等)、安全的需要的滿足是幸福感的基礎,但是人的意識又能夠對物質產生反作用,這是從辯證法方面來說,就是說在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由於後天人所具有的三觀不同,例如同樣的物質條件下,有的人安貧樂道,粗茶淡飯,自足常樂,有的人則牢騷滿腹,無法忍受。總的來說,在滿足最基本的需求的條件下,人的幸福感取決於人的價值觀,也就是對其他需求的重視程度,例如,完美主義者不幸福,正是因為他們對其他需求也十分重視,反而不幸福。而有的人雖然不富裕,也沒有特別的成就,但他所重視的親情、友情、愛情都有,也會感到幸福。
B. 辯證法對待矛盾的方法有哪些
辯證對待人生矛盾包括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得失觀、苦樂觀、順逆觀、生死觀以及榮辱觀等內容。
延伸:矛盾的認識:
1、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矛盾,這些矛盾推動社會主義社會向前發展。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的基礎。
2、人生觀是一定的社會或階級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產物。 價值觀是對價值缺失的根本看法,包括對價值本質、構成、標準的認識和這些認識。
3、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各不相關,密不可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表現: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