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幸福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幸福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發布時間:2024-11-24 02:49:52

㈠ 家庭幸福的三個因素

1.平等相待。

婚姻中有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但更多的則是通過各種途徑,以結婚為目的結識的。那麼,不管兩個人的年齡差距有多大,也不管結婚以前你是什麼樣的身份、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更不在乎你有多少金錢,在婚姻里有的只是兩個平等的人:一個成為丈夫的男人和一個成為妻子的女人,平等是組成一個家庭的基石,不平等就不會有幸福。

2.了解與溝通。

不管你是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和你的愛人結識的,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在認識、結婚以前,你和你的愛人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經歷,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的兩個成年男女為了愛、為了家庭走到了一起,如果在婚後不能及時地進行更深、更全面的了解與溝通,要想幸福是無法想像的。

3.妥協。

凡有過上街購物經歷的人都知道,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要想使交易成功,必須有人做出讓步,否則交易就會失敗。家庭生活更是一門講究妥協的藝術。一對陌生男女,經過短暫的相識交往後,走進一個屋檐下開始共同生活。那麼,兩個人的生活方式、飲食起居、消費習慣等等總會有差異,因而夫妻雙方難免會有磕磕絆絆,也會發生爭執。一旦發生爭執,必須有人妥協,不妥協只會使爭端升級,最後導致兩敗俱傷。所以,幸福家庭的夫妻一定都是妥協高手。

4.寬容。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但絕少有人故意去犯錯誤,錯誤往往都是由失誤造成的。夫妻在一個屋檐下生活,共同度過的時間相對要多一些。這樣,從柴米油鹽到為人處世,夫妻雙方見到對方出錯的機會也就相應地多些,在房子、車子、票子等大問題上會出錯,甚至在小地方上也會出錯:炒菜忘了放鹽、倒了油瓶、丟了家門鑰匙等等。在對方犯錯誤的時候,寬容一些,送上一個善意、理解的微笑,比挖苦譴責要強上百倍。

5.保持距離。

夫妻雙方既承擔著家庭角色,也承擔著社會角色。既是丈夫、妻子,也是子女、父母、同事、同學、朋友等等,在這些角色中,誰也無法被人替代。既然無法被替代,那麼在承擔角色過程中,如果處處被對方掣肘,他(她)能演好嗎?家是人的心靈的棲息地,但人不可能永遠生活在家裡。所以,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對方留下一定的私人空間,對雙方都有好處。

6.經營的概念。

一對男女要組成一個家庭,這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夫妻雙方的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指物質上的,更多的還是強調精神上的: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家可以不是奢華的,但一定是溫馨的。 除了這些,還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尊老愛幼、坦誠相待等等。

㈡ 幸福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1、家庭關系
德國社會經濟委員會每年都對一些家庭進行回訪。這家機構在回訪的時候發現,有些青年男女在喜結連理之前的兩三年中感覺很幸福,結婚之後就覺得更幸福了。可以這樣講,新婚第一年的日子是最幸福的。可是時間一長,夫妻二人覺得生活不那麼令人滿意。盡管如此,若是跟婚前相比,即便是絲婚到來之時,夫妻倆還是頗有一種幸福感。英國諾丁漢大學社會學與社會政策學院的斯蒂芬·約瑟夫教授這樣說:「心理學文獻證明,人際關系可使人們產生幸福感。」他還說,「當一種關系使人們產生歸屬感的時候,那種關系就是一種很好的關系。」孩子出生的時候,幸福感驟然上升,可是兩年之後這種感覺就減弱了。研究表明,婚姻生活的一個好處就是,夫妻倆可以擁有一種經常性的令人滿意的性生活。可以這樣講,已婚之人身體比較健康,壽命也比較長。

2、工作
專家說,失業不僅會使一個人收入銳減,而且還會破壞他的自尊心,幸福感也就無從談起。德國社會經濟委員會的研究告訴人們,失業給某些人造成的「痛苦」遠比丟錢強烈得多。德國研究人員雷納·溫克爾曼說,失業使人產生一種恥辱感,而且是一種很嚴重的恥辱感。這種感覺會持續很長時間,兩三年都可能消失不了。失業率增加的時候,社會中每個成員的幸福指數都會下降——不僅失業者的幸福指數大大下降,就連那些有工作的人也感覺大不如前。除了失業,工作不順心、學非所用以及對所從事的工作不感興趣同樣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感。

3、社區與朋友
人們生命中三分之一是在家度過的,而家就是組成一個社區的最小元素。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社區的建設。原因很簡單,社區建設得好有助於人們廣泛交往,也使人們的生活有一種安全感。萊亞德教授說,如果你住的地方盡是一些你信任的鄰居,你會有一種什麼感覺?不幸福才怪呢!研究人員把社區質量稱作「社會資本」。科學家在若干個國家進行過「撿錢包」的試驗,結果發現歸還率高低與一個國家的信任感有關。我們時不常聽到某些居住小區發生刑事案件。一個案件造成的損失有時候並不大,可是它給人們的影響卻不可小覷,有時候會讓成千上萬的人寢食不安。在我們的城市裡,人們大多住在封閉的高樓里,鄰居間來往很少,長此以往,人們的交往就不全面了,這對人們的生活質量影響相當大的。

4、整體健康
英國在二○○二年對腎透析病人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在應對日常生活發出的挑戰方面,人們的適應能力很強。我們常常過高地估計嚴重疾病對幸福造成的損害,可是卻不太理會慢性病或者心理疾患對人們的影響。萊亞德說:「就幸福而言,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更重要」。《柳葉刀》雜志刊發的一篇文章告訴我們,抑鬱對健康的影響比心絞痛和糖尿病還要嚴重。令人不解的是,患心絞痛和糖尿病的人會去看專家,可是患抑鬱症尋求專家幫助的人卻寥寥無幾。

5、飲食
大腦中有一種化學物質影響著我們的感覺、心情、胃口和動作,那是一種叫做蛋白質片段的氨基酸,其基本來源是食物。還有一種叫血清胺的神經遞質,源自色氨酸,它與滿足和幸福感息息相關。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香蕉、牛奶、鷹嘴豆、花生和雞肉。另一種神經遞質叫氨基丁酸,豆子和乾果中都有,對心情放鬆好處多多。英國心理健康基金會研究主任艾恩·萊里說,人們對飲食與心理健康兩者的關系知之甚少。

6、個人自由
影響幸福感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一個人是否覺得自己擁有一定的自由。我們國家有一個很受歡迎的小品,其中有一句台詞大概意思是,年輕的時候受妻子領導,年紀大了受孩子領導。雖說是一種調侃,反應的卻是一種現實。生活中,自由相對較少的有兩種人。一種是未成年的小孩。當然並不是父母不給其自由,而是這種拒絕被罩上了一層合理的外衣。媒體上已經報道過不止一次,說小孩子自我感覺並不幸福。多年以前,北京一家重點中學的學生接受記者采訪,就有學生反映他們並不像父母說的那樣幸福。還有一種人是老年人。人上了年紀,在很多情況下就失去了自由,不僅身體不能自由活動,有時候心理上也不允許—-因為有子女限制。要是細論起來,還有很多人在某個階段因為受到種種限制而不快樂,比如結婚之後,夫妻之間失去各自的心理空間,比如工作人員在單位不論做什麼工作每一道程序都要經過領導批准,這是缺少「自由」的另一種表現。缺少合理的個人空間首先要影響的是身體健康。一旦身體不好,何來幸福可講?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

㈢ 怎麼獲得幸福和快樂滿足感

幸福感是個體基於自身的滿足感和安全感而在主觀上產生的愉悅的情緒,心理專家認為幸福感並不是短暫的情感體驗,而是在內心形成的長久的、堅定的心理狀態。幸福感的增加很多時候和財富沒有關系,而是受身體健康狀況、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影響。想要獲得幸福感,我們必須做到知足,不能盲目的去進行追求,減少慾望的產生,當你用知足的心態面對生活,你就會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心理學家認為外在的行為會影響個體的心理,總是產生積極的行為,可以提升我們的幸福感的。

一、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

積極的情緒使人能夠奮進,而消極的情緒會讓你變得被動,並且將所有的事情都往壞的一方面想,這樣會讓你陷入一個黑色的漩渦,無限的循環下去。想要變得愉快,就需要個體看待事情,要從積極的一面進行思考,積極的思維模式能夠讓你消除悲傷的情緒,促使你增加勇氣和信心,將大事情變成小事情,不要讓任何事情影響內心的平靜。

二、幫助他人做一件小事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14天就可以治療人們的抑鬱,只要你堅持14天,每天去幫助他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其實幫助他人,不僅能夠改善抑鬱的情緒,還可以提升幸福感,優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為他人服務,不僅可以提升內心自我價值感,也可以獲得內心的滿足感,不信的話可以去嘗試一下。

三、提升自信心

當一個人擁有足夠的自信心,就代表他擁有足夠的勇氣,不會懼怕身邊任何情況的發生。因為堅定的內心,會幫助他走出任何困境。自信的人內心充實,慾望的產生就會變少,因此總是能夠感受到安全感和滿足感,幸福感自然而然的就提升了。並且內心足夠強大的力量,可以提升個體的精神面貌,促使個體更加的積極和主動。

四、放鬆心情,告別壓力

面對社會殘酷的競爭,以及家庭繁瑣的小事,我們很少能夠體驗到幸福的感覺了。其實在身邊有許多讓你感受到幸福的事情,只是被壓力蒙蔽了我們的雙眼。我應該做的就是,用合理的方式去釋放內心的壓力,例如聽聽輕音樂、或者通過靜靜冥想的方式,去享受平靜的時間,告別煩惱。

五、保持笑口常開

心理學家認為經常保持笑容,更能夠在大腦中引起幸福感。臉上常掛著笑容,能夠在心中暗示個體要更加積極的生活,會促使個體產生積極的情緒以及行動。當個體本身變得充滿了正能量的時候,就會無所畏懼,更加能夠順利和快樂的生活。

㈣ 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幸福的定義:個人感受與心理狀態的完美結合。

幸福是一個廣泛而深刻的概念,對於每個人來說,其含義可能不盡相同。但總體來說,幸福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個人的感受,一種身心健康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態涵蓋了快樂、滿足和安寧等多個方面。

首先,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它是個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價值觀和環境因素所形成的一種獨特感受。不同的人對幸福的定義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和個人追求不同。一些人可能會認為,擁有愛情、家庭和朋友子的陪伴是幸福;而另一些人則可能認為,追求事業成功、實現個人價值才是真正的幸福。因此,幸福是一種主觀的、個性化的感受。

其次,幸福是一種心理狀態。當人們處於幸福的狀態時,會感到愉悅、滿足和安心。這種狀態可能是由於實現了個人目標、獲得了他人的關愛、經歷了積極的生活事件等多種原因所產生。幸福的心理狀態能夠提升人們的自尊和自信,增強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當人們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幸福感也能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壓力和挑戰,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最後,幸福的定義也涉及到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追求幸福不僅僅是追求短暫的快樂,更是在不斷地追求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這種成長和發展包括個人能力的提升、人際關系的改善以及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與包容。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發現更多的樂趣和意義,從而增強幸福感。

綜上所述,幸福的定義是復雜的,它涵蓋了個人感受、心理狀態和成長發展等多個方面。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是獨特的,但總的來說,真正的幸福是身心健康、快樂滿足、成長發展的完美結合。

㈤ 幸福是什麼意思

幸福就是一個人七情六慾獲得滿足而身心愉悅的過程,俗稱"萬事如意"。

人的七情六慾雖然很多,但可基本歸納為四大方面。
一是渴望物質豐富。例如一個普通人會渴望付出盡可能小的勞動強度,花費盡可能少的勞動時間和盡可能順心的勞動過程就能換取足夠多的,可供他和家人自由支配的,持續不斷的物質財富;
二是渴望精神愉悅。例如人們會渴望在家庭中,尤其是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公正、尊重、親情、友善、安全、良好預期等精神愉悅;
三是渴望壽命長久。例如每個人的內心深處也會充滿著對疾病、對意外傷害的恐懼和對人生終點的無奈,十分渴望能保持健康的身體,獲得久遠的生命;
四是渴望愛情浪漫。例如在愛情方面,人們有珍惜家庭穩定的理性一面,同時人又象動物一樣,程度不同地對其他異性具有一定的野性渴望。現實生活中人們只能不得不地壓制野性,張揚理性,但是幾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渴望能夠獲得一種寬松的社會環境便於他或她無憂無慮地去追求浪漫愛情而又不傷害任何人。
中國古人把人性四大欲求精闢地歸納為"福祿壽禧"四個字。也可以說,滿足福祿壽禧的過程也就是幸福的過程。

幸福還有七大特點:
A 綜合滿足才能真幸福。
每一單項欲求的滿足,都能給一個人帶來一定程度的快樂,但是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幸福。一般地說,一個人只有獲得四大欲求的基本平衡式的綜合滿足,他才會感到真幸福。現實生活中,人們之所以會普遍感到不幸福,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人們過分追求單項欲求的滿足,而忽視了欲求的綜合滿足。例如,很難想像一個通過不正當手段積累了億萬家資,卻夜夜噩夢害怕東窗事發被追究原罪的富翁會真幸福。
B 幸福度與代價成反比。
每獲得一定單位的欲求滿足,都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這些代價實質上是勞動的付出、精神尊嚴的付出和生命時間的付出,但是常常會被金錢的付出這個表象所掩蓋。欲求滿足的程度,與代價的付出量成反比例關系。
C 民主投票反映幸福量。
欲求滿足的度和代價付出的度都是一個當事者自我估量評價的心理概念,先天缺少一種公認的標准參照物,因此很難量化成絕對值來衡量其高低。當事者個人常常參照相關人群感想法、縱向對比法、橫向同比法、摩擦抵消剩餘法、潛能開發率法等相對量來進行綜合對比評價。欲了解一個人或一個群體成員的滿足度,常使用民意調查法或者民主投票表決法。
D 幸福量取決於慾望值與實際滿足度之間的差。
一般來說,幸福量的大與小,取決於這個人的慾望值與實際滿足度之間的差,實現的滿足度比當初慾望值超出的值越大,這個人就會越幸福,反之,這個人就會感到越不幸福,甚至是痛苦。知足者長樂,就是這個道理。
E 次序選擇決定幸福量
每種單項欲求的迫切程度會因人因時因事存在著此高彼低的動態起伏,同時,單項欲求的滿足度還存在著邊際遞減規律,一種單項欲求獲得滿足的次序還常常會影響到另一種單項欲求的滿足效果,因此人們常常會處在孰輕孰重孰緩孰急的艱難選擇中。人們只有在空間上保持好各種單項欲求的平衡滿足,既分清主次又不以偏代全,由此形成的欲求綜合滿足程度就高,幸福總量就大,反之就低就小
F 欲求滿足的時間越久幸福總量越大。
無論是單項還是綜合,欲求的滿足都存在著一個時間觀問題。在同等量的滿足度上,只有讓欲求滿足的時間越久,幸福總量才能越大。因此,人的壽命越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時間越長久,人類幸福總量就越大。
G 與他人關系決定欲求滿足度。
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中人,因此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既存在著欲求沖突關系,更存在著欲求依存關系,因此,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或者一個政黨、或者一個國家只有妥善地處理好與其他社會成員的關系,才能獲得較高的欲求綜合滿足度。

一種評測幸福滿足度的簡單方法:
我們姑且假設一個社會成員最高的幸福滿足度是1,最低的幸福滿足度是0。假如一個社會每位成員的幸福滿足度都是1,那麼這個社會就是最和諧社會,假如一個社會每位成員的幸福滿足度都是0,那麼這個社會就是最不和諧社會。例如,一個社會有100位社會成員,如果每位成員的幸福滿足度都是1,幸福總量就是100,那麼這個社會的幸福度或者說和諧度就是100%;如果每位成員的幸福滿足度都是0,幸福總量就是0,那麼這個社會的幸福度或者說和諧度就是0。
人有四大欲求,我們姑且規定每單項欲求的最大滿足度都是0.25,最小滿足度是0。假如一個人四大欲求的滿足度都達到了最高值是0.25,那麼,這個人的幸福滿足度就是0.25+0.25+0.25+0.25=1;如果一個人的物慾滿足度是0.20,精神滿足度是0.10,生命滿足度是0.12,愛情滿足度是0.16,那麼,這個人的幸福滿足度就是0.20+0.10+0.12+0.16=0.58。 這個幸福滿足度也可表述為(0.58x100)%=58%。
幸福滿足度也可以應用到單項滿足度的評定上。假如一個國企有100人,95%以上的人(普通員工)對產權改革管理層收購的平均滿意度大約只有0.2,而5%的人(管理層)滿足度也許會高達1.00 得出的滿足度總值是: (95x0.2+5x1)%=24% ;假如把國有資產的使用權作為負債分包到人,由全員集體承包並海選管理層,可以讓95%以上的人平均滿意度達到0.9,而5%的人滿足度也可平均達到0.5 那麼得出的滿足度總值是: (95x0.9+5x0.1)%=90% 僅僅從這個單項進行考察,兩種改革孰優孰劣,也就一目瞭然了。

和諧世界就是地球全體成員幸福總量最大化的社會:
從社會整體角度來說,雖然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渴望獲得最大程度的幸福快樂,可是,由於每一個社會成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共同生活在唯一的地球上,都生活在無論是整體還是個體都彼此獨立而又彼此依存的各色社會中,而滿足我們各項欲求所必需的自然資源、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政治資源、社會資源、科技資源、時間資源、異性資源等都是有限的,人們彼此之間就會存在你多我則少,你有我則無的競爭關系。因此,如何讓競爭有秩公平、如何讓這些資源在競爭中達到最佳的配置、如何讓競爭既能推動人類的文明進步又能讓全體社會成員在競爭中獲得四大欲求綜合動態滿足度的最大化,是衡量一種社會制度和諧與否的標准。
因此,只有一個在時間上空間上能讓全體社會成員樂苦相抵的絕對值最大,成員之間的利益沖突最小,個性滿足的程度最高、資源的利用率最大、技術進步的速率最快、社會全體成員幸福總量最大化的社會,才是一個人人幸福的理想的和諧社會。讓每個地球人都最幸福快樂的和諧世界理應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

閱讀全文

與幸福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人自駕游什麼車經濟實惠又方便 瀏覽:571
幸福有多少美元 瀏覽:987
美女巨人吃小人入胃怎麼玩的 瀏覽:129
商家如何學會經濟學 瀏覽:316
你微笑時很美女主玩的什麼英雄 瀏覽:572
為什麼夢總是夢見幸福溫馨 瀏覽:393
哪個地方美女有氣質 瀏覽:716
遇到不出示健康碼的人怎麼辦 瀏覽:562
屬兔男孩和龍女孩婚姻怎麼樣 瀏覽:845
農業經濟效益指標有哪些 瀏覽:827
婚姻什麼時候看正官 瀏覽:197
老梁故事匯明朝哪些事 瀏覽:954
幼兒仿編故事能力差怎麼辦 瀏覽:134
長征組歌有哪些故事 瀏覽:121
小胖豬和狐狸講述了什麼故事 瀏覽:439
冷漠的婚姻女人出軌怎麼挽留 瀏覽:682
幸福在流淌是什麼歌曲 瀏覽:88
唐山公務員和事業在編哪個好 瀏覽:65
小馬駒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瀏覽:804
愛情江山多少錢 瀏覽: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