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什麼東西是幸福力

什麼東西是幸福力

發布時間:2024-11-17 18:28:16

1. 到了四十歲之後,男人真正的幸福是什麼樣的

05

穆尼爾·納素夫說:“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

男人到四十歲,真正的幸福不是有錢,不是事業有成,而是有一個懂他的賢妻,孩子已經健康長大,渴望自由找回自我、做真實的自己。

列夫·托爾斯泰說:“在富有、權力、榮譽和獨占的愛當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會得到幸福,而且還一定會失去幸福。”

男人到四十歲,多花一些時間來經營愛情、經營婚姻,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做真實的自我吧。

學會取悅自己,不管別人怎麼說,愛我所愛,堅持我所想做的,人生才能無悔。

人到中年,能隨遇而安,懂得取捨,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

2. 幸福力,就是活在當下的能力!

人的生命里有一種能量。說它是別人賦予的也好,自已與生俱來的也罷,總而言之,因為這個能量的存在,我們的生活安然而自在。《水知道答案》這本書中,便把能量,心力這件事寫得很透徹,這是科學實現證明的,萬物皆有靈性,水會因為人的心念產生不同的結晶,你的心是感恩的,祝福的,水的結晶就非常漂亮。反之,如果你的心是邪惡醜陋的,水的結晶也相當難看,像魔鬼一樣。由此證明人就是一個強大的能量場。起心動念都會影響到身邊的人和事還有大自然。

 水的結晶:

有些人總喜歡把別人的意志強加在自己身上,認為是一種自豪,一種榮耀,可是到了最後,他們又找不到自已。因為他的關注點不在當下,是自己給自己帶的一副面具,一個標簽,所以才會迷失自己。人的能量總需要一些故事和感情加以裝飾,只要這兩者吻合,就樣彷彿是一個完美的結局,好像這幅藍圖就是心中自己所描繪的。

人在青年時代總想著將來做一番大事,可是年歲漸長,卻發現生活中有太多自相矛盾的事。於是幌幌不可終日,甚至找不到自己的出路在哪裡,這是大多數人不願看到的。其實這些人並不是沒有真才實學,而是心態沒有放到一個恰當的位置。就好比20歲就想30而立的事情,而30歲就做好了規劃未來的日子,安定且富裕。當然人有目標是好事情,但很多人往往不能平衡好金錢與時間,親情與事業,所以才會那麼累。還有很多時候,是自己不會時間管理,包括情緒管理,企業管理等等,正當年的時候過早的操勞,然後被自己的慾望牽著鼻子走,彷彿永遠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身邊太多這樣的真實的案例了。一朋友89年的,在我們眼裡看來已經算是成功人士,有房有車,今年又換一賓士新車,老婆又漂亮,三個可愛的兒子,事業經營得也算蒸蒸日上,可每回看到他幾乎都是愁眉莫展,他給的答案是,壓力大啊,3個小孩要把他們至少養到18歲,之後有個好的前程吧。他會想到給他們每人配好房子,留有存款等等。真的很難想像一個人的世界觀就是兒子,票子,房子。這個社會背景下,很多人活的狀態幾乎都差不多,事以願違的太多了。

就像一個果農,他原本種的是桔子,卻想著哪天樹上結出蘋果來。可這種事情根本不可能。一件自然事物的發展不會因為人的意志而發生改變,這也不符合生物的進化規律。就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你要她去砸魯智深的腳,她無疑是找死。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女子,大家閨秀,這才是她要做的,做好自已的事,別老想著別人怎麼樣,許多人覺得活得太累,就是因為老喜歡和別人作比較。跟別人比較似乎容易找到差距,找到方向,找到目標,確實是沒做,大部分人一生都在追求,放不下過去,又擔心著未來,沒有幾個人真正活在當下。

我們看過很多跑步愛好者,為什麼他喜歡跑步?喜歡在跑得路途中,他可以什麼都忘記,沒有雜念,沒有憂愁,只知道跑這件事,所以他很享受跑步的過程。為什麼還有吃貨這一說,真的有人就把食物當成可以療愈最好的東西,她品嘗食物的當下,美味跟隨著味蕾讓全身都得以暢快,所以才會有很多人熱衷於美食。美景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幸福力包含三種能力。放下過去的能力,就是不再因為過去所受的傷害而感到怨恨。面對現實的能力,面對挫折能有效面對。享受當下的能力,在生活起伏中,能隨時品嘗,收獲快樂和充實。在這個幸福力之上,做好自己,活得是自己,並且帶有一種歸屬感,這是相當重要的。

生活是一本五彩斑斕的書,而幸福則是其精彩而又堅澀的一頁。對於時代的剖析和人性的觀察,我們應該帶有一種歸屬感,並且思想層次也是另一高度上的。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最關鍵的是你的取向。

一個人應該生活的是自已並且干凈。你在洞庭湖沿岸的一個小島上,把身體交給自然。直到有一天,你看到紅花開滿了地,所有的鳥兒都停駐枝頭。這時你才明白,只有在你生命最美的時候,世界才是最美的。

出鏡:作者毛毛

3. 第二課 幸福定律知識點

一、掌握三個關鍵數字2-4-3

這一課的要點,大家從掌握2-4-3三個關鍵數字來進行。

2和4這兩個數字的意思就是我們的幸福定律,即幸福等於2✖️4。

3是什麼呢?對幸福的理解,有三個特點的含義在中間。

(一)2與4的解釋

幸福=2✖️4,2就是事業中的或工作中的滿足感,加上家庭中的親情感兩個領域。幸福雙翼的一隻翅膀就是事業,另外一隻翅膀是家庭。所以,事業和家庭加起來,這是2。

然後,每個領域裡面都有4個方向,上下左右,因此是2✖️4。

(二)3的解釋

對幸福理解有3個含義:

第一,幸福是一個區間,即從0到100的一個區間。我們追求的不是絕對的極致的幸福,而是比現在更幸福。

第二,幸福是一個人的一生的幸福總量。

第三,幸福是你和你最親的親人中間的幸福總量。

二、一個案例

十天之前,我在北京出差,然後去見央視的一個朋友,結果等我去的時候,他一聽說我去,就說:黃老師,你過來太好了。我說:怎麼呢?他說:他有一個朋友,他的女兒讀高二,兩個多月以來,都不肯去上學。正好在委託他找一個心理專家,讓我提供咨詢。

對方一直想把她女兒約出來,請我跟她女兒做一個心理咨詢。我就跟他說:你女兒可以不來,只要你自己過來就行。可是,他一直都想讓她女兒來,最後我反復強調,你只要自己過來就行了。

然後他就來了,我們學習了幸福雙翼的同學呢就知道什麼呢?幸福雙翼有兩個燈塔,一個是教育升級2030,那是指引孩子教育的燈塔;一個是幸福地模型,是指引我們生活的燈塔。

其實這兩個都是關聯在一起的,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可以建一個幸福的家庭,是不是給了孩子一份成長中最好的禮物呢?

如果學過幸福雙翼的教育升級2030,掌握了幸福雙翼的23字教育總訣的話,我們就還記得是什麼呢?親情第一,人格第二,知識第三,按次序進行,一個都不能少。

順著親情第一的這個指導思想,我就問他:請問你和孩子媽媽之間的關系怎麼樣?

然後那位男士就告訴我,他說:他跟孩子的媽媽已經離婚了六七年的時間,但是一直都沒有告訴女兒,他住在外面,每隔半個月左右的時間,都會回家住一個晚上。他說:他們沒有跟孩子講過他們離婚的事情。

然後我就跟他談一個問題,如果孩子今天不去上學是結果,那麼兩個多月之前,你們情感的完全破壞那是原因。

如果想解決問題的話,是在結果上做文章,還是從原因,從根子上去解決呢?

我說:其實你看,你前妻對孩子也非常的擔心,對吧?你跟她約在一起,你們兩個人做一個溝通。平和了情緒之後,你們分別去關心孩子。

咨詢一個星期後,這位男士給我打來電話,他說:老師,你知道嗎?你講完之後,我和孩子的媽媽就做了一個決定,周六、日孩子有自己的時間,我們每個人輪流陪孩子兩天,好好地去陪伴孩子。

如果哪個人實在有什麼事情陪不了的時候,另外一個人也會頂上。他說:才一個禮拜,今天孩子就去上學了。所以我們看一下,其實有的時候看上去非常非常糟糕的問題,如果我們可以把家庭的幸福這些東西做起來,無論是我們自己的幸福生活的燈塔,還是孩子教育的那個燈塔,如果按這些思路去的時候,許許多多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所以,當他才過了一個禮拜,就很開心的來匯報,說孩子已經上學的時候,然後他就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老師,我想給孩子多報幾個補習班行不行?

我當時一聽就笑了,你看剛剛才去掉那個痛,然後,馬上就迫不及待地想給孩子多加一些補習班。所以,有沒有看到我們很多家長,在許多問題上太急了,而且,我們可能忘記了一個問題,生活中有一些東西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比如親情。

好,這是這幾天剛剛發生的一個事例。

我們幸福雙翼教育體系中間一共建起了兩座燈塔:

一座燈塔,是幸福力模型,是指引我們自己生活的方向。

另外一座燈塔是教育升級2030,裡面的23字教育總訣是指引孩子教育的方向。

這兩座燈塔相輔相成,就是如果我們的家庭經營得更幸福,那麼孩子會成長的更好。同樣的,當孩子成長的更好的時候,也會促進我們的家庭更好。

三、3個問題

【問題1】對於獨生子女而言,親情感的四個方向中,兄弟姐妹的這一方面,是否理解為表親的兄弟姐妹?可惜我從小跟家裡親戚基本沒接觸,這一塊的鏈接一開始就是缺失的。

這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有許多的同學,因為長時間是獨生子女的政策,這是在中國的特別的現象,所以,可能我們沒有兄弟姐妹。

如果沒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的親情感在我們的幸福指數裡面還是佔50%,注意這50%來自於三個方向:爸爸媽媽、伴侶、孩子。

如果有些人有兄弟姐妹的話,假如他和兄弟姐妹中間充滿著怨恨,是不是會給自己的幸福指數減分呢?當然會。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兄弟姐妹的話,這個方向就不會減分,你的家庭中的親情感的50分就來自於另外的三個方面:父母,伴侶和孩子。這樣大家清楚了嗎?

【問題2】為什麼很多理論知識我只是存在於頭腦層面,做到還有一定的距離呢?有的時候為什麼還會焦慮忍不住擔心呢?請黃老師指導。

為什麼有些理論只是停留在頭腦層面,還不能做到呢?先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說,如果我們學的東西要做到的話,其實它本身就分了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學,然後在頭腦層面上知道對吧!因為當我們學了,當我們知道了,它就可以指引我們怎麼去做。

所以,這是第一部分,當我們頭腦層有的時候,實際上你已經完成了第一個階段。

當第一階段完成之後,我們就開始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是什麼?第二階段,請大家記住不是做到,是做。

就是說,當我們現在開始學習了通向人生的幸福那條路是什麼呢?是事業中的滿足感,跟家庭中的親情感。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從這幾個維度去評分,看看哪個方向得分是最低的,比方說,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的關系比較糟糕,對吧!然後這個地方得分低。或者說我在工作中間跟同事中間的那種接納和被接納,這種歸屬感很低。

你從兩個領域八個維度去評價一下,看看哪個方向得分是最低的,那麼接下來你就可以從得分低的這些地方開始,嘗試著去做點工作。一開始,你去做的時候不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沒有關系。幸福雙翼裡面,從心理年齡到情緒平衡到性格課程,那裡面會有很多的指導告訴我們在這些方向中間怎麼去做。

所以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現在大家理解為什麼家學是兩年的時間了嗎?

《幸福力模型》給我們的生活搞了一個設計圖紙。《教育升級2030》為孩子們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我們學習生《命鐵三角》,就可能是什麼呢?可能那個時候,我們和父母之間的親情在增加,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親情在增加。

我們上個學期學的《夫妻情感和家庭模式》,任何夫妻情感和家庭模式中間,同樣的,夫妻之間的親情感在增加,我們和爸爸媽媽,我們和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感也在一點一滴地增加。

我們學習《性格》課程,它會對我們知道自己性格的天賦優勢在哪裡,怎麼去選擇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是加分的。

我們學習了《情緒管理》,學習了《心理年齡的升級》它會為我們每個方向的增加提供能力。

所以,幸福雙翼的課程是什麼含義呢?《幸福力模型》是給我們人生的這個汽車一張設計圖紙,是一個總設計師的圖紙。

其他的課程,是幫助我們把每一個部分都建起來,當一個一個部分建起來的時候,我們的幸福的分值就會比現在一步一步的增加。如果大家能夠參加精英班和其他同學學習交流的話,那個成長的速度會快很多。

當我們開始邁出了那一步,當我們開始關注自己一點一滴的成長的時候,當我們做的時候,當我們從做的過程中間有總結,有收獲的時候,那些擔心和焦慮自然而然就化解了。

【問題3】幸福定律的「三個內涵」中關於第二條「一生的幸福總量,而非一時」。一生那麼長,豈不是不到晚年都不該妄議自己是否幸福了嗎?明天的事情誰說的准,只能說目前看來幸福程度,豈不是又進入了以偏概全的怪圈裡。

當然不是,幸福力模型,給我們介紹了一個指引方向,就是什麼呢?我們本身就是把握今天的幸福,我們今天的幸福就是由從事業中的滿足感的上下左右,生活中的親情感的上下左右兩個領域裡面綜合構成。

所謂的一生的幸福,而非10,什麼意思呢?如果我們只關注某一個方面,假如我們只關注某一個方面,比方說,就像我在課程裡面講的那個交大的上海交大那個NBA的同學,那個總經理,他在30多歲的時候,只關注事業這一個方面,他的所有的幸福感都從事業中間來。

那麼他今天可不可以幸福呢?今天他當然也可以有滿滿的幸福,但是如果他今天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事業中間,就等於他就把家庭給放棄了。

今天,他雖然可能會有滿滿的幸福,但是等到50歲、60歲,因為當一個人50多歲,60多歲的時候,希望孩子長大了,有能力可以把這個家庭的未來撐起來,然後那個時候,他會對家庭的渴望更多。

所以,如果他今天的幸福只是單方面的,全部來自於工作,那麼他在50多歲,60多歲,70多歲,那個時候他自己的幸福指數會比較低。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如果我們今天的幸福是兼顧到了事業和家庭的平衡,那麼以後無論我們在哪個年齡段的時候,我們的幸福程度都很高,是這個意思。今天如果我們的幸福是來自於事業和家庭兩個方面的平衡的話,那麼將來我們同樣會用滿滿的幸福。從長遠來看,我們既有今天的幸福,也有未來的幸福。

反過來說,如果今天的幸福只來自於工作方面的話,以後可能等到自己老的時候,那個幸福感就會很低,大家理解這個意思了嗎?

4. 康紅舒:​教育,應該培養我們孩子什麼



【康紅舒專欄】

教育,應該培養我們孩子什麼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人、塑造人,發展人。好的教育就是從人出發,激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發展,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那我們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呢?什麼樣的人,才是 社會 和未來 社會 所需要的呢?是渾渾噩噩、沉迷手機和 游戲 、不問明天的空心病孩子?是寵溺嬌慣、遇到一點挫折和問題就手足無措、脆弱不堪的玻璃心孩子?抑或是厭學混世,欺凌弱小、游盪 社會 的「混混仔」?還是非常聽話、只知刻苦學習的「乖乖孩」?顯然,這樣的孩子,都是不合格的,都將不適應 社會 和未來 社會 的競爭和發展,也就是說, 我們的教育方向有些偏離,我們應該培養具有良好習慣、具備終生發展能力、育有堅韌意志品質、擁有積極 健康 靈魂的孩子。


這是我們教育的方向和目標,那具體來說,我們應該培養孩子哪些能力,才能讓他們適應現在 社會 也適應未來 社會 的生存和競爭呢?



一、 健康 力。


這應該是我們教給孩子的第一項能力。「 健康 不是一切,沒有 健康 就沒有一切」,「 健康 是事業的本錢「,」「幸福的首要條件就是 健康 」。 健康 力不僅只是運動 健康 ,還包括飲食 健康 、作息 健康 、身體機能 健康 。它是人生存生活的基礎,是最基本的能力。教育,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 健康 意識和 健康 力。


我們現在這項教育還很淡薄,僅僅停留在 體育 運動上。在國外,很多國家非常重視。如日本,從幼兒園開始,就進行大小便教育,教孩子觀察自己的小便顏色、大便形狀,什麼樣是 健康 的,什麼樣是不 健康 的;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冬天打著赤膊進行耐寒訓練,並且參加一年一度的「冬季持久走運動會」;早飯一定要吃,不能挑食,飲食八分飽即可,每天要吃蔬菜,少吃少喝零食和飲料,晚飯後不吃東西,菜餚味道清淡,不吃什麼營養品,更別說垃圾食品了。一般感冒發燒不吃葯甚至打針,而是用物理方法,重調養,而不在治療。在歐美,從小非常重視培養孩子 健康 飲食、睡眠、運動意識和習慣,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老外不管平時工作多忙,一到下午五點多鍾,一定會出來跑步、踢球、騎車等,就是到了六七十歲還是一樣堅持,他們看起來就顯得比同齡人年輕有活力,這就是 健康 的習慣力量。


健康 力是一種 健康 的認識、一種發自內心的意識,一種堅持的良好習慣,只有從小培養,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並且堅持,我們才能 健康 生活, 健康 成長。 我們的教育首先不應該就是識拼音、認漢字,而是培養 健康 力。



二、自理力。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理力就是生活自理的能力,包括從小走路、吃飯、穿衣、整理房間到漸大後的上下學、與同學夥伴交往、洗衣做飯、自我安排學習與玩耍、獨立學習和作業等。現在由於獨生子女的到來,中國式父母的溺愛泛濫,什麼都替孩子包辦,什麼都不捨得讓孩子做,背孩子上下學,給孩子穿衣喂飯。哪還捨得孩子自己背書包、自己洗衣做飯,特別是小的時候。可是,殊不知,這種愛其實剝奪了孩子生活體驗的機會,包辦的結果就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習慣。孩子長大後什麼都不會做,不適應 社會 和獨立生存,巨嬰就這樣被培養成功。據新聞報道,一所知名大學的一名大一新生到學校報到一個星期,就自動退學,其原因居然是不知道刷卡就餐、不知道洗衣、不知道和同學交流;北京某附小一名學生早晨帶一個雞蛋到學校,結果中午還是原封不動的帶回去了,原因是平時都是媽媽每天都把雞蛋殼剝好了給孩子,那天因為時間太趕沒有剝殼,孩子就不知怎麼下手了。看到這樣的事例,我們不禁唏噓不已。


在國外,家長和學校都很重視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如在瑞士,從小就著力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很早就讓孩子參加勞動;在德國,幼兒園的孩子都會練習整齊擺放鞋子,按姓名掛衣服,整理自己的小床鋪和玩具;在日本,很小就給孩子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包括自己坐公交上下學;和父母一起出行,都是自己背包。父母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以此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有一年,中日小朋友進行友好野外生存挑戰交流。日本的孩子都是自己背著包出發,中國很多孩子空著手,由父母、爺爺奶奶背著吃的喝的東西陪著來的,結果日本的孩子都完成了任務,哪怕是有的衣服破了,有的臉上、手上掛了點彩,但臉上都帶著自豪的表情,而中國很多孩子中途卻哭著退出了。這,就是從小培養出來的一種自理能力和精神的區別。


我們要想培養出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就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自理自強的能力和精神。


(一)注重自理意識的培養。


家長和老師要不要當保姆,不要過於心疼照顧孩子,孩子總是要學會長大的,如果不進行適當的教育和訓練,孩子就喪失了學習和做人的能力。自理意識的培養其實也是一種責任心的培養。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非洲豹捕獲獵物後,不是立即將其咬死,而是有意識的放生。然後驅趕尾隨而來的豹崽去追趕死裡逃生的獵物。小豹如果追趕一陣就停止腳步,母豹就會怒張大口,毫不留情地撕咬小豹,豹崽開始驚叫躲閃,但馬上就領會母豹的意圖,全力以赴追趕驚慌逃跑的獵物。當幼鷹長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就會狠心地把它趕下山崖。幼鷹往谷底墜下時,拚命地拍打翅膀,終於學會飛翔的本領。如此教子之道,看似冷酷,實則深厚。


(二)從學做家務、整理自己的東西開始。


可以從早睡早起、做早點、洗襪子、買東西、做衛生、倒垃圾、整理房間做起,然後開始參加家庭勞動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如修剪花草、洗衣做飯、幫忙父母幹活、到社區做事等。


(三)在孩子做事的過程中多指導、多鼓勵。


孩子還很小,還處在鍛煉學習的階段,肯定會出現一些或大或小的失誤,這個時候,父母和老師一定要耐心,不要去指責或者懲罰孩子,而要和孩子一起,鼓勵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然後分析出現的問題所在,加以指導,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積極性,甚至當孩子完成任務時,可以適當給予獎勵。


自理力的培養是一種生活能力的培養,一種自強精神的培養,一種責任心的培養,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三、學習力。


「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就是學習力」,「學歷代表過去,財力代表現在,學歷代表未來」,「老師應該善於挖掘孩子的潛能,特別是培養他們的學習力」。學習力就是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 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死記硬背,而是開發潛能,培養能力。 在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知識非常稀缺,到了信息時代和網路時代,知識的獲得就非常容易,這個時候老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要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


很不幸的是,現在的教育,很多教師還是沿襲以前的觀念和傳統模式。上課滿堂灌,學生就是聽、記筆記,做練習,教師成了知識的搬運工,學生成了背記、刷題的機器。師生淹沒在知識和題目的汪洋大海之中,不知還有風帆和船槳。


我們要改變這種觀念,改革這種教育教學模式,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力。


一是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如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樹立孩子的學習夢想,設計一些情境和活動,讓孩子體驗成功感,讓孩子從學習中感受到一種不斷 探索 、不斷收獲、不斷成功的體驗,成功是成功之母。


二是打造孩子的學習毅力。 如參加各種勞動、參觀各種人群的工作、學習名人勵志故事,在親身觀觀看和體驗生活的不易中去體會感受,在名人故事中去感悟和模仿,從而發奮學習,刻苦讀書。


三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以生為本,設計學案,讓孩子自學、討論、質疑、探究,同時注重思路教學,多教授規律和方法,深入淺出,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培養孩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


在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培養和開發孩子智慧和能力,而知識的學習更多是引導孩子自己去學習和 探索 ,只有孩子自己願意去學習、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去探究,並掌握了學習和研究的方法,他才能不斷去攀登知識的高峰。(我們的孩子教著教著就厭倦了,甚至大學畢業就是學習的結束。)


學習力的培養是一種學習興趣的培養,是一種學習態度的培養,更是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人一生的可持續競爭能力。



四、應用力。



所以我們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遵循知識應用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施。


一是牢牢樹立知識應用意識。 知識如果不加應用,等於沒教,知識也等於沒用;


二是教授任何知識後,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運用它去學習、推理、分析和解決知識問題, 並關聯知識;


三是能做實驗就和學生一起去探究, 包括課外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和 探索 ,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探究精神;


四是多貼近生活, 多舉生活實例或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


學習力是學習的能力,應用力是再學習和實際運用的能力,是知識的真正應用和活用,恰是孩子行走天下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本領。



五、管控力。


「你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去學會控制自己,才能享受快樂人生」,「知道在適當的時候自動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聰明人」,「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管控力就是科學管理自己和控制情緒的能力。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會面對很多事情的干擾和誘惑,能否有自製力,能否自己管理好自己,做正確的事,正確的做事,將決定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同時,人都有喜怒哀樂,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能總如初生嬰兒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也不能隨意一高興就嗨天嗨地,一生氣就罵人或打架,而是要學會控制情緒,理性表達。對於孩子,這些都是需要教育和養成的。



孩子成長眼中的事都是大事,我們切忌小視或淡漠,而要真正去走近孩子,走進孩子,了解他們,幫助他們學會安排自己,管理自己,控制情緒,做一個陽光樂觀的人。



六、創新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對於創新來說,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思路」,「科學也需要創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傳統的束縛,才能發展科學」。創新力就是能提出有別於常規或異於常人的見解和方法,包括新思想、新方法,新發明。創新力可以擺脫舊的觀念、體制的束縛,通過技術創新、思想創新、體制創新來快速提升,是 社會 和國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社會 發展到今天,已不再是學而優則仕,知識決定命運的時代。具有創新力的孩子才更能在這競爭的 社會 取得成功。可以說,創新決定著未來。


教育是培養創新力的搖籃。孩子天生都具有創新的潛力,但由於環境和後天的教育不一樣,有的不斷增強,有的則會慢慢退化。孩子的創新能力來自於遺傳和後天的培養,而最重要是來自於後天的培養。


一要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當孩子有問不完的五花八門的問題時,那是孩子好奇心的驅使,要認真對待,耐心回答。如果確有回答不了問題,更不要敷衍了事,鄭重告訴孩子老師也不是超人,世界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等待人類去探求。這樣把問題就留給孩子,巧妙地激發孩子好奇和 探索 的慾望,種下創新的種子。再比如孩子把不能吃但也無害的東西放在嘴裡,不要馬上呵斥,讓他嘗試,再和他講解。


二要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當孩子在觀察蟲子時,不要去打擾,等他觀察完後問他發現蟲子的什麼特點,並鼓勵孩子去查看蟲子的相關資料,了解清楚。要經常帶領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是最豐富的世界,是創新力的源泉,讓孩子們盡情親近,細心觀察,大膽想像。


三要鼓勵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鼓勵孩子們不唯書,不唯上,大膽質疑,重視培養孩子們在學習和活動中的獨立性思維。


四要培養孩子的 探索 精神。 當孩子喜歡拆玩具或東西的時候,不要阻止他,這是孩子在 探索 。當孩子在專注思考的時候,不要打擾。呵護這個良好的習慣,鼓勵孩子大膽 探索 。


五要改變教學理念,創設創新課堂,培養孩子創新能力。 尊重每一個孩子,培養孩子學習、思考和 探索 的興趣和求知的心理,引導、鼓勵孩子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老師要想方設法去激趣、設疑、提問,引導學生多思善問,探討辯論,在課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只有老師堅持營造這樣的課堂,才能促進孩子個性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形成。



七、領導力。


「只有單打獨斗或者一人攬功的人,是不會成為偉大領導者的」,「無論遇到什麼挫折或困境,領導者都要傳達積極的態度」,「如果你能激勵他人擁有夢想、學習和實踐,並變得更好,你就是領導者」,「領導就是帶領」。領導力,就是一種影響力,影響人們心甘情願、滿懷熱情地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力量。它不是說一定要培養孩子都要去當領導(有的事情是需要機會的),而是培養孩子一種領導力的意識和能力。身材矮小的拿破崙就是靠自己堅韌頑強的意志和對法國必勝的信念踏遍半個歐洲,建立法蘭西帝國。「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在我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這三個字。」平民出身的毛澤東就是靠對共產黨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全國解放,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領導力從哪些方面進行培養呢?


一是要給孩子經歷,培養孩子的自信。 經常讓孩子完成一些事情,並給予表揚;經常帶孩子旅行、參加一些展示活動,讓孩子多見識;參加一些有益的社交,多體驗。閱歷、經歷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二是鍛煉孩子的溝通和表達能力。 多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討論,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鼓勵孩子與同伴、親友、長輩不同的角色交往和交流,並經常組織有主題的家庭或班級活動,讓孩子開放式發言,並適時引導,培養孩子的表達思維和邏輯思維。


三是多閱讀,特別是 歷史 書籍和名人偉人傳記。 積累孩子的知識量,樹立孩子的人生偶像。


四是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 這個世界不是封閉的,早已不再是單打獨斗的時代,而是開放的,多方合作的 社會 。經常給孩子布置或設計一些任務,且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要尋求身邊同學或親人幫助。從而培養合作意識,並表揚團隊成果而非個人能力。


五是培養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 通過閱讀一些成功人士通過百折不屈、戰勝失敗的經歷來激勵孩子,設置一些學習或生活任務磨礪孩子,如遠足、爬山、幹家務等,不斷地讓孩子成熟。


六是培養孩子策劃和組織活動的能力。 經常讓孩子當孩子王,帶領孩子去完成一件活動或事情,而這項活動或事情需要孩子自己去策劃、准備和組織的。不斷體驗,不斷總結,不斷引導。


當孩子具備領導力的時候,他就自帶磁場,吸引志同道合的人,通過自己的號召和影響去感染他人,並點燃他人的希望,一起去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八、幸福力。


「一個人再優秀,如果不懂生活,他也只是機器」,「幸福既要有一個人的清樂,也要有眾人的共歡」,「無趣,就失去了幸福生活的靈魂」。幸福力是指有了生活的覺悟,自由的靈魂、打通和外界自如鏈接的智慧,在不同的環境下活出自我的精彩。一如蘇軾遭遇貶謫而超然曠達,曹操面對生死而豪邁大笑,又如貧寒小家卻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充滿歡聲笑語。


在當前的 社會 環境里,生活節奏都很快,人們的壓力普遍很大,造成有的人自閉,有的人及時行樂,有的人被工作壓垮,甚至有的人承受不了一些壓力而輕生。這都是幸福力出了問題,導致人們心理畸形,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最後終究會出問題。


如何培養幸福力呢?


一要從小培養孩子熱愛生活、嚮往美好生活的 情感 。 人生是一個過程,要給孩子講述世界的浩瀚和精彩,等待我們去觀覽和發現;給孩子講述人生的意義,激發孩子努力奮斗,實現美好人生。


二要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並找到與大自然鏈接的能力。 多帶孩子到大自然去,帶他們認識各種花草蟲禽,並通過書本和視頻講解一些大自然的知識,讓孩子對大自然感興趣,喜歡親近和投入大自然。


三是既能享受屬於自己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也能創造共處的快樂。 從小讓孩子有自己的房間,並讓他自己布置和整理,並經常讓他有獨處並獨立完成事情的時光;同時也以常讓孩子和同伴一起開心玩樂。


四是會合理地安排學習與生活。 學會計劃,合理安排學習和玩樂的時間,提高專注力。不能一天到晚只知學習或玩耍,在學習之餘給生活添點作料,適時給自己一點獎勵。一張一馳,相得益彰。


五是要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樂觀面對人生。 樹立正確的得失觀和名利觀,不管面對什麼,都能保持良好心態,積極去應對,樂觀地生活,學會幽默,學會坦然。


六是開悟生活,擁有一顆自由有趣的靈魂。 在積極的生活中不斷積累人生智慧,開悟生活,懂得生活是一趟沒有回程的列車,要開心面對;同時永遠擁有一顆自由靈動的心靈,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慾所縛,守住自己的內心世界,追求自己的內心幸福。在生活中,做自己最自得的王。


健康 力和自理力是我們立足於世的雙腳,學習力和應用力是攀登階梯的雙手,創新力和領導力是突破人生的翅膀,管控力是調節自己的大腦,幸福力是優雅生活的心泉,培養這八個力,就是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培養孩子未來競爭的實力和幸福生活的能力。


這應該是教育培養的目的和方向。


作者簡介: 康紅舒(1974——),男,漢,本科,副高,陽光教育集團,校長。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5. 幸福是什麼

昨晚上讀書的時候,看到下面圖中的文字,讀給了兒子聽,問:「你幸福嗎?」

兒子:「不幸福,因為我最近老是考不了三個一百。」

我:「你認為幸福是什麼?」

兒子:「幸福對我來說就是考三個一百。」

我:「還有嗎?」

兒子:「沒有了。媽媽,你呢?」

我:「生活中除了考試還有其他好多好玩兒的事情,比如你經過努力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比如你吃到了喜歡吃的東西,幫助了別人,看到了喜歡看的書,這也是幸福。對媽媽來說,幸福就是家裡的人健健康康的平平安安的……」

今天在朋友圈發起了這個話題:「幸福是什麼?」

小朋友們說:幸福是看了喜歡看的動畫片,幸福是撒歡兒玩夠了,幸福是吃到好吃的,幸福是睡足了瞌睡……

爸爸媽媽們說:幸福是健康安全的活著;幸福是知道什麼能讓自己快樂,並且適當降低期望值以使自己努力蹦躂一下就夠著了;幸福就是在在乎的人一直都能陪伴在身邊;幸福就是快樂的做著有意義的事情;幸福就是做到自己能做到的……

幸福是什麼?你幸福嗎?

百問百答,千人千面。每個人心中關於幸福的答案不盡相同,也可說沒有標准答案。幸福與否,全在自己的心中。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知魚之樂焉知魚之痛。

今天晚上聽了積極心理學奠基作《心流》這本書,結合聽的內容淺談下積極心理學對幸福的部分論點:僅是個人理解,供參考了解。

幸福是什麼?

一、幸福包括主觀幸福感和心裡幸福感,對生活滿意度高這是一種主觀幸福感,這種主觀幸福感包含客觀、心態、感覺、健康等。

舉個小例子:今天抽獎中了一等獎,幸福的像個小鹿跳來跳去,今天真開心幸福啊。但這種感覺很難維持長久,正如人們經常感慨:「歡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

心裡幸福感是一種能自我接納、自我成長、自我實現的一種能力,能使生命力保持長期旺盛。

具有心裡幸福感,幸福就像現在人的手機,隨身攜帶,時時寵幸,睡覺也要放在床頭。

二、幸福五要素:

1: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是指人們愉悅、舒適、著迷、溫暖、狂喜等積極的感受、積極的心理態度或狀態,主要指外在情緒,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個人對過去釋放、對現在接納、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復合情緒。

積極的10種情緒:包括喜悅、感激、寧靜、興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勵、敬佩和愛。

一個小故事分享:

三個工人砌牆,有人問他們在幹嘛?

第一個人沒好氣說:"砌牆,你沒看到嗎?"

第二個人笑笑:"我們在蓋一幢高樓。"

第三個人笑容滿面:"我們正在建一座新城市。"

16年後,

第一個人仍在砌牆,

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

而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闆。

同樣的起點,不一樣的終點,這就是積極心態的力量。想法決定活法!心態決定命運!

2:參與,可說投入。指人從事工作或某項活動中,全情投入,無瑕顧及其它,包括思考和感覺,可謂:投入的人生。這是一種極高的境界,人物合一,目中無物。

3:意義

指人們對行為或事件深層價值的理解,並在此基礎上能發揮自我力量,達到超越自我之上的目標。

澳大利亞世界著名勵志演講家尼克-沃爾齊克身殘志堅,朝氣蓬勃,心靈健康,獲得了兩個學士學位,開辦了自己的公司,在全世界演講。尼克說:「他最大的快樂就是鼓勵別人,愛每一個人,能給其他人一點對於生活的鼓勵,就是他最大的快樂,就是他生命的意義」!「感恩的心,回饋社會」!這是尼克生命的意義。

《士兵突擊》主人公士兵許三多,讀書不多,認准一個道理:人,要做有意義的事,這個意義就是做該做的事,不受環境和他人影響,不虛度光陰。正因如此,無論環境如何,連隊只剩他一人,堅持做該做的事,做有意義的事,他過的充實而有意義,一步一步長成參天大樹,做到兵王!

4:成就:

不妨假設下:你在無強迫的自由狀態下會選擇追求什麼?成就怎麼樣精彩的個色成就!

這是一種理想,一個人如能長期從事自我興趣、天賦、喜歡的工作,工作那該多有創意,效率多高呀,成就高成就!同時個人幸福感滿滿!社會和諧指數指數增長!

5: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會給幸福帶來正面影響。

人具有社會性,群居性。人際關系能影響幸福感。正面的、和諧的人際關系能給人帶來幸福,同時帶動更好的人際關系和融入社會!

幸福五要素,您有幾樣?

三、幸福是一種能力

幸福,不僅是一種心理感覺、更是一種內在的心理素養。

幸福不僅是一種感覺、更需要能力---幸福的能力!

幸福力是一個人內在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獲得幸福的能力!

現代人,父母輩從抗日戰爭到新中國成立物資短缺到改革開放,自然災害到體制內的大鍋飯到被推著下海,更多繼承了父母輩的活著就是幸福到小心翼翼不出錯到不習慣固著,能真正具備主觀幸福感和心裡幸福感是不容易的事,能具備幸福能力是一件幸福的事,同時懂得培養傳承給新時代的孩子幸福能力,讓孩子在未來世界更好地適應和生活!這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知識改變心理、心理影響思維、認知,提高情商,從而決定行為、習慣。在這中國強大,國強民富,物質豐富的大好時代,我們卻不能長期感覺到幸福豈不是辜負了這美好時光?別再浪費今天的美好生活,別再怨天怨地怨別個,你改變不了任何人,只能掌控自己。借用張德芬一句經典語:「親愛的,窗外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改變從自己做起,內求不外求!

幸福力是可以通過學習而得到的,具備幸福力的人,能獲得長久持續的幸福感!

你認為的幸福是什麼呢?你幸福嗎?祝你幸福!

6. 教育與人類幸福發展的關系

陽光照在臉上、細雨撒在手心、赤腳走在沙灘都會讓你開心,這就是幸福力。(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3月20日是第七個國際幸福日,我們應該好好思考和研究一下,如何通過教育成就一個人可持續的,終身的幸福?

積極教育應該說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積極教育就是積極人性教育。這並不復雜,也不新穎,只不過我們以前忽視了人性教育,而強調了更多「術、法、器"的教育。有人學了很多知識、技能,卻忘掉了最重要的技能——做一個有魅力的好人。

積極教育的提出有一個重要的歷史背景,那就是在人工智慧即將來臨的時代,我們究竟應該掌握什麼樣的能力?我們認為是應該培養計算機不能取代的能力。到現在為止,我們發現至少有八種能力是計算機做不到的。

1.同理心。我們有同理心,我們能夠知道別人的感情、感覺和感受。積極教育特別提倡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了解他人,關心他人,成就他人。

2.道德心。人類的道德心指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類的嬰兒六個月就能辨善惡,一歲就有懲惡揚善的沖動,說明道德之心有先天性。

3.審美能力。我們看潮漲潮消、花開花落、雲卷雲舒會覺得美,而計算機做不到。所以,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是積極心理教育一個很重要的成分。

4.溝通能力。人類同樣有講故事的能力,我們溝通、交流、表達,傳遞信息,資源和感情。我們喜歡溝通,我們也喜歡會溝通的人。

5.意義感。我們知道為什麼做這些事情。很多時候,做某件事情除了表面的意義之外,還有別的意義。吃飯不是簡單地滿足口腹之慾,我們需要快樂、需要人際關系,所以對我們而言,吃飯的快樂不在於吃什麼,在於跟誰吃、在哪兒吃。這就是意義感。

6.幸福的能力。知道自己做什麼事情能夠創造出一些特別愉悅的感覺、感情和感受。陽光照在臉上、細雨撒在手心、赤腳走在沙灘都會讓你開心,這就是幸福力。

7.召喚力。人類能夠召喚很多人去做一些事情,讓別人尊重、敬佩、喜愛、追隨,這種人格的魅力就是召喚和感染力。

8.想像力。人們能夠想像出地球上沒有的東西以及以前沒有做過的東西。

這都是人工智慧不能取代的能力。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年青的人、健康的人、幸福的人其實更喜歡想像未來;而老人、病人、憂郁的人沉迷過去。

那積極教育具體應該怎樣實行?

第一是情商教育。從中小學到大學其實都應該進行情商教育。情商教育教什麼東西?一方面是教學生如何發現、培養、管理積極情緒。所有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都證明,大多數的創造性工作只有在個體處於快樂積極的狀態下時才能夠完成。

情商教育具體怎麼開始呢?從同理心開始,從知曉別人的心情開始,從各種各樣的表情識別開始,讓我們的孩子能夠知道別人的心情狀態,知道積極的情緒不只是幸福,還包括滿足、淡定、平靜、驕傲、自豪。美國學生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接受情商教育,學習如何表達、控制、理解、應對情緒,甚至連微笑都需要學習。

第二是幸福教育。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Csikszentmihalyi)認為,幸福是一種全身心的快樂體驗,這種全身心的快樂體驗就是「福流」。它有五個特點,第一是沉入其中如痴如醉;第二是物我兩忘,此時不知是何時,此身不知在何處;第三是駕輕就熟,有特別好的控制感;第四是點滴人心,感受到活動精確的回饋;第五是酣暢淋漓,其樂融融。這個體驗是可以學習的,這個體驗也是可以創造的。

第三是利他教育,即教導學生如何去愛人、幫助人、服務人。著名學者梁漱溟在《人心與人生》一書中提出:

「彷彿自己越是在給別人有所犧牲的時候,心裡特別覺得痛快、酣暢、開展。」

我們現在認為,尋找快樂其實就是無私的表現,有關神經生理的調查顯示,純粹的利他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積極心理學、積極教育可以把積極的知識傳播給大眾。

第四是樂觀的性格教育。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懷疑未來不美好。未來很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好。想想我們這代人在21世紀是如此亮麗、富裕、自信,所以,中國的未來是美好的,積極的人格培養很重要。

第五是美德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價值觀絕對不是空想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是建立在人心、人情、人性和人慾基礎上的價值觀。美國積極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和彼德森在世界50多個國家做了調査,發現不管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都喜歡仁慈、有愛心、情商高的人。

我們喜歡欣賞他人,我們同樣喜歡好學、有創造力的人,喜歡寬恕、謙虛、有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更喜歡有責任心和領導才華的人。所以,大家一定要將核心價值觀和心理學連在一起,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否則心理學就只能成為智力的思辨游戲。

第六是社會關系建設教育。社會關系教育強調與社會接觸的重要性。2005年美國《時代周刊》發表了一篇綜合報道,發現人類積極健康的社會關系,是我們健康長壽最重要的保障,也是我們事業成功的保障。

第七是教育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呼吸新鮮的空氣、參加健康的體育運動,聽音樂、唱歌、欣賞美和藝術、熱愛大自然,等等。

幸福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有全面的心理發展。未來需要的不是會考試的人,而是有靈性、悟性、感性和徳性的新人才。

來源:新華網

7. 當我說「金錢買不到幸福」時,想到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

當說到「金錢買不到幸福」時,想到的第一個想法是金錢不是萬能的。

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個哈佛大學的一項社會調查,意在調查金錢與幸福的關系:在繼承了10萬美元以上財產的人群中,將近30%的人放棄了工作,整天沉溺在吃喝玩樂中,直至傾家盪產;有的則一生孤獨,出現精神問題,或者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

突如其來的大獎,讓她不用再辛苦工作,也不用為金錢所累。然而,中獎後,她反而不知所措,興奮存在不久便消失了,那些揮之不去的抑鬱情緒重新在另一所房子里找到了她,她依舊與幸福遙遙相望。其實,財富的總體水平與幸福的關系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密切。

財富不是決定生活幸福的根本,有人擁有了更多的財富,卻仍舊鬱郁寡歡。物質可以在你富足的精神領域中創造,但精神上的真正持久的快樂絕對是物質無法滿足的。因此,需要學會知足,珍惜眼前的一切,拋下世俗對財富的執著。讓自己的精神領域更豐富,在精神富足的情況下創造更多財富,做一個真正擁有持久快樂的人。

閱讀全文

與什麼東西是幸福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6年華潤幸福里賣多少錢 瀏覽:15
國家為什麼不出台跨國婚姻 瀏覽:488
洪湖健康碼紅色多久可以變綠色 瀏覽:745
四字成語故事比較沒什麼人知道的 瀏覽:361
甘肅省和海南省哪個經濟高 瀏覽:74
經濟組織單位都有哪些 瀏覽:961
哪個游戲里的愛情是完美的 瀏覽:15
大同幸福搬家哪裡好 瀏覽:373
寧波哪裡做海員健康證 瀏覽:57
什麼青春愛情劇好看 瀏覽:120
心理學家影響愛情因素的有哪些 瀏覽:607
江蘇省興化市事業單位待遇如何 瀏覽:947
事業編一月工資多少錢 瀏覽:171
愛情技能意味著什麼更需要什麼 瀏覽:644
橋主要寫了什麼故事 瀏覽:170
安徽哪些大專美女多 瀏覽:780
怎麼樣才能婚姻和諧 瀏覽:955
灰姑娘是來自哪個童話故事 瀏覽:846
怎麼玩猴子經濟高 瀏覽:177
夫妻宮破軍星與天同星婚姻如何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