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安置小區的調研報告
工作構成了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互動關系。隨著開發建設的推進及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轄區內越來越多的農村集體土地被徵收,農民房屋被拆遷,農民安置小區拔地而起,而安置小區情況特殊,與城市商品房相比顯得有些先天不足,在物業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將會是街道下一階段社區管理及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盲點,也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一大社會問題。
一、農安小區基本情況
90年代末,隨著瀏陽河大堤拆遷,馬王堆街道拉開了城中村改造的序幕,歷經十多年的拆遷安置,由原來的馬王堆鄉改為馬王堆街道,現街道下轄2個行政村、1個社區籌備組、3個社區.各村、社區共有農安小區36個,總建築面積約為1790000平方米,共5000多套,入住約15000人,人口構成均以洗腳上岸的農民和省、市、區重點工程拆遷戶為主,居民收入相對較低。安置房早期多為多層住宅為主,去年新橋村高層安置房的竣工,引領著我區村民安置進入高層時代。
二、農安小區物業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以前,農安小區一直沒有配套的物管機構為他們提供服務,近年來,隨著農安小區的物理工作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現街道以馬王堆社區為例的農安小區基本採取以街道領導、社區實施、居民參與,單位贊助、政府獎勵、街道補貼的大物管工作模式。在拆遷安置小區建設過程中,政府職能部門雖然對小區管理工作做了大量工作,使新建的農安小區基本達到布局合理、格調一致的要求,逐步完善水電管網、路網等基礎設施,但是目前小區的大物管的管理費用大部分靠政府買單,沒有居民業主自製管理機構,沒有長效的管理體制,導致農安小區物業管理成為我街城市管理的低窪地帶,出現了四難等問題。
1、物業費籌集難。目前全區沒有一個農安小區物業管理費繳納統一的標准,也沒有相應的農安小區物業管理條例及辦法,收費的標准等而是各個街道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定奪;另一方面拆遷農民對有償物業管理意識淡薄,總認為是政府拆了他們的房子,應該像以前未拆一樣不用交物業費而享受政府的照顧,因此對繳納物業費的抵觸情緒很大,然而由街道承擔物業管理費將成為街道一筆沉重的負擔。且安置小區公用設備設施逐年老化,有些安置小區規劃上先天不足,綠化、環衛、電力等基礎設施普遍不完善。如新橋小區和新橋家園的水表改造問題,近幾年因水管陳舊銹蝕、開裂滲漏,加之拆遷戶私自接裝,水塔又遭污染,居民不能正常用水,為保證居民生活用水,對小區進行水表改造,需要安裝水表1760個,共需費用400多萬,但居民又不願出資,由街道投入費用顯然不現實。
2、小區管理難。農安小區作為失地農民安置的一個主要載體,他們雖然從農村向城市轉變,但思想觀念滯後,且一時難以轉變,文明程度尚未達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小區內垃圾亂扔、牛皮癬、私搭違章養雞鴨、損害公共綠地種菜、佔道堆物、佔道經營、流動攤販多、車輛亂停等不文明的事件鮮有發生。加之農安小區社區管理體制不到位,有的社區居委會是由拆遷村村委會轉型,村幹部部分成為社區幹部,雖然便於與拆遷群眾打交道,但畢竟沒有專業的物業管理知識,且對物業管理體制的健全意識不強,不能代替物業公司的管理職能,導致管理上的漏洞。這些給文明創建工作帶來巨大阻力,也給小區的物業管理帶來難度。
3、維護治安難。拆遷安置小區基本上實行50120平方米的標准戶型配售,被拆的農村房屋平均面積較大,一般三口之家可按優惠政策及價格分得多套安置房,除一套自己住以外,大多都出租,這也是所有農安小區的一個特點,因此農安小區流動人口多,人員復雜,加之小區安保、技術監控不到位、居民治安防範意識淡薄等,使許多陌生的閑雜人等、車輛可以隨意進入小區,給轄區治安工作帶來隱患,如古漢城、火炬村安置小區,便是三類可防範性高發案高發地。
4、水平提高難。由於物業管理費籌資難,管理工作沒有取得實際的成效,工作推動難,
社區和物業公司對農安小區的管理投入人力和物力相對較少,加之居民群眾意識淡薄,主動配合意識薄,物業管理水平與預期有差距,導致物業管理水平提高難,且影響了街區形象的提升。
三、加強農安小區物業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農安小區的管理既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單元,加強農安小區物業管理對提升區街形象和城市品位有著積極推動的作用,及時健全農安小區的物業管理體制和綜合協調管理體制,既是為農安小區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也是給予他們廣泛社會認同和更多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隨著目前街道項目建設及拆遷安置規模不斷擴大,將農安小區逐步納入城市住宅小區規范物業管理已迫在眉睫,街道應秉著便民、利民、為民、安民的宗旨,加強農安小區物業管理。
1、健全制度、統一政策。建議上級部門盡早出台拆遷
農安小區的物業管理扶持政策及管理辦法,統一政策有助於構建公平的社會局面,同時政策要明確資金的保障、部門的協調、管理的跟進、人員的配備、組織的完善等內容及措施。如可從土地出讓金中按一定比例預留,設立物業專項管理資金。或在拆遷安置小區合理規劃物業管理用房,把部分物業管理用房的出租收益作為物業管理經費的重要收入來源。或通過優化拆遷村集體股份經濟結構從市場化角度去拓展農安小區的物業管理資金。同時,各街道可根據上級部門制定的制度、政策和管理辦法結合自身實際,在政策框架下進行適當的調整制定出適合自己街道農安小區的物業管理辦法。
2、思想引導、增強意識。政府部門在投入大量資金改善安置小區的硬環境,更要完善管理服務軟環境,在安置小區要加大對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研究對策強化措施,增強居民群眾對物業管理的必要性認識,引導他們支持物業管理,積極參與小區自治管理,主動繳納物業管理費,努力培養和增強居民群眾的公德意識、法律意識、契約意識、環境意識和文明素養,自覺形成嚴格履行物業合同,共同維護公共設施的良好局面,共同促進提高小區物業管理水平。
3、規范模式、提高水平。逐漸引導在建安置小區物業管理市場化運轉,引導安置小區依法、依規、依程序成立業主委員會,並發揮業主委員會的自治作用,積極參與安置小區管理服務工作的監督、指導和日常協調等工作。在安置小區全面推行物業管理招投標,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引進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物業服務企業。對一些暫不具備市場化物業管理條件的安置小區,由街道和社區物業服務中心按照大物管的服務標准,提供基本的准物業管理服務,並循序漸進的向市場化管理過渡。或者在不具備市場化運作實施管理服務的安置小區,街道和社區吸納失地農民及原村工作人員,通過培訓,組建物業服務企業,實施統一管理,不斷提高安置小區物業管理水平。
本次設計的題目是休寧上竹園安置小區規劃設計,屬於住宅區的規劃設計,想要完成這個課題,就不得不深入了解其他一些住宅區的規劃設計方法,以取其精華,用於創造優秀的設計作品,因此我參觀學習了一些的住宅規劃小區和安置小區,總結出以下幾點心得。
一、調研目的
1、了解居住建築的布置規劃,研究居住建築的特點、組成及各組成部分的功能要求及相互關系,了解辦公樓的設計原則和使用要求,劃分整個辦公功能分區及相互關系,分析各組成部分的特點及布局方式,明確對結構和荷載的布置進行簡單的分析。
2、從不同角度對農民拆遷安置小區及失地農民進行了相關研究,了解其存在的問題以及失地農民的`特點,掌握現在對農民拆遷安置小區的規劃設計研究進展並分析其不足之處,以期在本次畢業設計中拆遷安置小區戶外環境研究中針對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
二、調研內容
1.居住區規劃設計的基本要求
(1)使用要求:住宅類型、合理的公建配套項目及布局方式,組織居民的室外活動場地、綠地及內外交通等。
(2)衛生要求:要有良好的日照、通風,防止雜訊和空氣污染。
(3)安全要求:居住區規劃為防止災害發生或減少危害程度,應按照有關規定,對建築的防火、防震構造、安全間距、安全疏散通道與場地、人防地下構築物等作必要安排。如防火間距規定,當兩建築山牆相對且無門窗時,其間距不小於3.5m,當建築沿街布置時,向外人行消防通道間距不大於80m,建築長度超過160m時應設消防車道,凈寬凈高不小於4m。 (4)經濟要求:運用規劃布局手法和設計技術,降低居住區建設造價和節約城市用地。 (5)施工要求:規劃設計應有利於施工的組織與經營。
(6)美觀要求:優美的居住環境,取決於住宅和公建設計、建築群體的組合、建築群體與環境的結合,應反映出生動活潑、欣欣向榮、明朗大方、整潔優美的面貌。
2.住宅類型的選擇
(1)根據居住對象確定住宅標准。 (2)滿足戶室比要求。 (3)確定住宅建築層高和層數。
(4)適應當地自然氣候條件和居民生活習慣。
(5)有利於節約用地、結合地形。 (6)滿足城市建築面貌要求。 3.居住區道路的規劃布置
居住區內道路可分為:居住區道路、小區路、組團路和宅間小路四級。其道路寬度應符合下列規定:居住區道路紅線寬度不宜小於20m;小區路路面寬6—9m,建築控制線之間的寬度,需敷設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4m,無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0m;組團路路面寬度3—5m,建築控制線之間的寬度,需敷設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0m,無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8m;宅間小路路面寬不宜小於2.5m。居住區內道路縱坡應符合相應規定。居住區內的道路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出入口;居住區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方向與外圍道路相連;機動車道對外出入口間距不應小於150m。沿街建築物長度超過150m時,應設不小於4m的消防車通道。人行出口間距不宜超過80m,當建築物長度超過80m時,應在底層設置人行通道。
三、小區實地調研
1.安高城市天地
(1)區位
安高城市天地,近臨合作化南路和「黃金中環」望江西路,與金寨路高架咫尺之遙,輕松暢享城市中心便捷交通之優越;居新老城區之中樞,處學術殿堂之腹地,距政務文化新區約兩公里,與中國科技大學僅百米之遙,區內另有安徽大學、合肥學院、解放軍炮兵學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地理位置優越,文化氛圍濃厚。 安高城市天地佔地170餘畝,規劃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綠地率40%,住宅車位比1 :1。
(2)設計理念
安高城市天地以愛琴海地區優美的景色和悠久的人文景觀為主線,結合地域院落結構及親水特性主題,強調景觀的享受和文化的植入,增添景觀的濃厚底蘊和美感。安高城市天地以極為流動韻律的湖岸線和多元化建築風情,營造充滿文化氣息的親水社區。
安高城市天地包含多層情景洋房、精品小高層、觀景高層和高級公寓等住宅物業形態,
各居住單元均南北向布置,戶型設計人性化,親水樓台,戶戶觀景。
(3)戶型
(4)居住區不緊要滿足人們基本的居住需求,同時還要一定的配套設施及綠化要求,給居民創造一個便於生活的、有一定生活品質的生活場所。
在配套設施方面,安高城市天地在小區周邊規劃了800m風情商業街、沃爾瑪國際購物廣場、國際甲級寫字樓、美國豪生高級商務酒店等眾多標志性建築集群,為居民的生活提供保障和便捷的服務。
好的小區環境營造需要良好的建築形式和景觀環境營造,安高城市天地的建築造型優美,色彩淡雅,景觀小品豐富,富有詩情畫意。為人們創造了優雅的生活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品質。
2.華潤幸福里
華潤幸福里共規劃19棟樓,其中1#2#3#5#6#為5層花園洋房,7#8#9#10#11#12#為18層+11層,15#16#為28層高層,17#回遷樓,18#19#21#22#為33層高層,20#為4層洋房。
(1)區位
華潤幸福里位於合肥市蜀山區望江西路與合作化路交匯處,總用地面積約10萬m2,總建築面積約28萬m2(不含地下建築面積),用途集商業、辦公、住宅為一體,總投資約16億港元。
華潤幸福里地處繁華深處,整個住區與城市保持約200米的距離,與城市兩大商業副中心三里庵、南七直線距離僅1公里左右,臨近中國科技大學、安徽大學等高校。五里墩立交橋、金寨路高架橋、合作化路、望江路、黃山路等共同構築的立體道路交通系統,規劃及營運中的國購廣場、西環中心廣場、南七商業大廈、沃爾瑪、樂購等商業設施均環伺附近。
(2)戶型理念
華潤幸福里產品豐富多樣,涵蓋多層洋房、小高層、高層,主力戶型為80-140平米,並配有少量小戶型精裝公寓和大面積的城市花園洋房類產品,力求在繁華深處,營造讓都市人久違的心靈庭院。
(3)建築與綠化環境
突出生態質量,提高文化品位是高檔小區在規劃過程中所宣揚和追求的。華潤幸福里的建築風格帶有一定的歐式韻味,開發者藉此來提升文化韻味招攬住戶。為打造高品質的居住環境,配套設施尤其是環境綠化便在規劃中凸顯出來。
3.寧波市北侖區安置小區
通過對北侖區一些拆遷安置小區的現場調查發現,小區總體布局形式較為單一,多數小區的建築布局採用行列式與周邊式相結合的形式。一般小區內部以5層住宅為主,建築採用行列式布局,而外部則以小高層和沿街多層商住樓為主,採用周邊式布局形式。小區一般有2—3個出入口,小區內主要道路採用通而不暢的設計方式,以限制外來車輛通行。機動車的停
放採用地面分散停車與建築底層架空停車兩種方式,由於地下車庫建設成本較高,該類小區很少採用這種停車方式。
小區綠化系統分為中心綠地、組團綠地、宅問綠地三部分,由於考慮到投資成本等因素,小區的建設者對於中心綠地、組團綠地等公共綠地空間,以種植草皮及灌木為主,偶爾會設置少量的涼亭、座椅等休憩娛樂設施;對於宅間綠地則以種植草皮為主。由於小區內的停車佔用部分宅問綠地,致使宅間綠化比較分散,不成系統。
目前,拆遷安置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基本處於滿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階段,對於提高居民勞動技能的教育設施、提高居民素質的文化娛樂設施、保障居住健康的醫療設施等
考慮不足,而對於老人、兒童等弱勢群體的需求更是無暇顧及。拆遷安置小區在環境設計中熱衷於形式化的公共空間建設,通常在小區中心、組團人口布置中心綠地並設置少量的涼亭、座椅,而對於日常生活中利用率最高、真正能加強鄰里交往的宅問綠地的配套設施則缺乏必要的考慮與設計,最多隻是沿建築牆角種植少量草皮.
四、總結:
1.居住建築單體設計
建築設計中,要符合現代化的工作步伐,要使居住環境給人帶來舒適感體現居住建築的人性化。建築圖如底層及標准層平面圖、頂層平面圖、主要立面圖、剖面圖要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建築方案,考慮到實用、美觀、符合辦公目的等等各方面要求。
2.居住建築規劃設計
居住建築的規劃要從宏觀去考慮,致力營造靜謐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首先要有合適的道路關系網,小區幹道、組團道路、宅間小道功能明確。建築的前後關系要滿足各項指標。
3.調研體會
近年來,隨著城市新區開發的持續升溫,大量的城市住宅也如雨後春筍一般拔地而起,不斷地改善著人們的居住條件。居住區的規劃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規劃、策劃、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來完成。以上是對居住區設計的一些調研,我們的居住區環境要達到一個更理想、更舒適、更優美的境界,我們建築設計者就應該有創新意識的設計思路,努力探索,來不斷創新、完善。
安置房建設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關系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大問題。城市中心區的安置房設計要著力於創建宜居環境,提高生活品質。政府部門應集合更多更優勢資源,對城市中心區安置房建設進行深入專題研究。而設計師則應正視自身的責任,從思想和技術層面,努力實踐「設計改變生活」,幫助更多的城市拆遷戶實現「新房子,新環境,新生活」的宜居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