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幸福鄉的介紹
四川綿陽三台縣幸福鄉,1951年置龍橋鄉,1956年更名幸福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於縣雹指境西南部,距縣城21公里。面積25.2平方公里,人口1.6萬。有公路。轄構陳、徐橋、沙包、殷坭、高洞、白店、含純上塘、鼓鑼、春燕、龍橋源老配、高店、爛坭12個村委會和幸福場居委會。鄉鎮企業有運輸、建築、食品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子。養殖業以蠶、畜、禽為主。土特產有椪柑、長安柚。
㈡ 幸福鄉的基本概況
幸福鄉位於南通市主城區北郊,東至秦劉河,與通州區興仁鎮相連,西至通揚運河,與百年老鎮唐閘鎮接壤,北鄰通州劉橋鎮、港閘區陳橋鄉。境內通劉公路縱貫南北,通啟高速橫穿東西,新長鐵路和通寧大道斜越而過,南通火車客運站坐落在本鄉秦西村。它既是一個革命老區,涌現出宋祖望、單鶴濤等一大批革命英烈,又是一個人文底蘊十分豐厚的地方,孕育出末代舉人薛穆清先生等一批文人墨客。幸福鄉原隸屬通州區劉橋區,1991年區劃調整,和秦灶鎮、陳橋鄉一起劃入港閘區。該鄉現轄幸福、管園、文俊、秦西、施店、祖望、花橋、轉水、蔣壩9個行政村,218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萬畝,總人口2.5萬人。2007年實現GDP6.0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3︰79︰1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4億元,財政收入72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116元。
㈢ 哈爾濱市香坊區幸福鄉屬於鎮級還是縣級還是什麼
鄉鎮的上級單位是縣城 哈爾濱幸福村的行政級別屬於鄉鎮 下面請看簡介
幸福鄉隸屬哈爾濱市香坊區管轄。位於市境東南部,接近城區。東鄰成高子鎮,南以哈阿公路為界,西與市區街道銜接,北抵太平區。原為新香坊村,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置
新香坊鄉,隸屬朝陽區。1958年11月,劃歸香坊區管轄。1959年5月,改稱和平管理區。1961年5月,以原永久、興福、曙光、紅旗、紅星、新新、新民農業合作社組成幸福公社,含義
為「幸福之路」。隸屬香坊區。1963年3月,劃歸濱江區管轄,1972年8月又劃回香坊區。1984年政社分開,改為幸福鄉。
幸福鄉為平原地帶,土壤肥沃。全鄉總面積6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7萬畝,1990年春夏菜種植面積佔70%,年供應春夏菜3000萬公斤,成為香坊區的春夏菜生產基地。鄉辦工業有修配廠、電子廠、預製件廠等,1992年鄉企總產值達7292萬元。全鄉共轄幸福、民主、光明、興隆、萬家、孫家、東柞、北柞、宏偉、信義、紅升、汲家、曹家、莫力街、靠河、西柞、新香坊、園藝、振興等19個村。1990年全鄉總人口2.8萬人,其中滿、朝鮮、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2%。鄉政府駐地香福路。莫力村附近有金代墨里街(又稱莫林、莫力)古城遺址。莫力街屯因古城而得名
㈣ 幸福鄉的簡介
幸福鄉位於太僕寺旗最南端,東與貢寶拉嘎蘇木毗鄰,西南分別與河北省康保縣、沽源縣接壤。全鄉總面積180平方公里,南北長25公里,東西7公里,轄21個行政村,49個自然村,5918戶,15856人,耕地面積56730畝,水澆地6060畝。2007年底,全鄉退耕還林面積累計8.3萬畝,奶牛和肉牛3051頭,各類飼草種植面積穩定在1.5萬畝,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接近3000元。
幸福鄉人多地少,資源貧乏,地下水短缺,根據自身實際,鄉黨委、政府把發展農區畜牧業作為富民強鄉之路,以發展為重心,結構調整為中軸,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改變本鄉經濟發展的傳統模式。
為使全鄉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生態恢復首當其沖,該鄉抓住機遇,開始實施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現累計8.3萬畝、小流域治理0.6萬畝,僅此一項,每年享受國家政策性補貼達880萬元。生態建設的成功實施,使生態得以恢復。尤其是五村山、永久村項目區等幾處精品工程。多次受到區、盟、旗領導有關部門的好評,被國家林業局領導贊譽為愚公移山工程。現項目區內植被恢復相當的好,最初實施的項目區內林木高達1.5米以上,在夏季會看到綠樹成蔭,各種野生小型動物經常出沒的景象,這也為將來發展生態旅遊打下良好的基礎。為鞏固造林成果、幸福鄉不斷增強管護力度,抽調專人,配備專用車,公開舉報電話,組成鄉、村、戶三級網路,常年不定期對生態面目區進行巡迴、督查、嚴禁偷牧行為;在春秋兩季,加大防火力度,措施到位,責任到人,生態管護得到較好的效果。為逐步增強林業後期效益,從2006年起在部分項目區內搞好山杏嫁接大扁杏、李子試點工作,同時,號召群眾在退耕還林間種植多年生或當年生牧草。
種植結構更趨合理,把不合適耕地的坡梁地實施生態建設,餘下種植市場需求的農作物,改變傳統農業的「靠天吃飯,廣種薄收」的粗放型模式。為抵禦市場風險,自2002年起,鄉黨委、政府與河北省天露糖業有限公司引進訂單甜菜項目,近幾年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3000畝左右,採用公司+農戶的模式,公司保證從生產到銷售全程提供各項技術服務,使農戶得到實惠,去2014年每畝純收入400-600元。為使農民收入多元化,鄉黨委、政府引進河北平泉香菇種植項目並示範種植成功,預計每個香菇棚純收入4000-5000元左右,此舉將成為幸福鄉農民增收的新亮點。發展農區畜牧業的支撐點——飼草料的種植面積穩定在1.5萬畝,青貯率達75%以上,青玉米、籽玉米及多年年生牧草的種植為奶牛養殖提供了堅實後盾。在近幾年的抗災、減災、全年禁牧工作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以農養牧,以牧促農的農牧結合局面正在形成。
畜牧業結構趨於優化,羊存欄大幅度減少,由年初的18190隻下降到年底的3454隻,奶牛和肉牛由2002年的749頭發展到2007年的3051頭,建奶牛站8處,隨著科學飼養觀念的不斷深入,基礎設施的逐步改進,奶牛戶收入及養殖積極性不斷提高,預計奶牛數量能達到6000頭。
㈤ 幸福鄉的介紹
幸福鄉位於郎溪縣西部,距縣城9公里,東與南豐鎮接壤,南與飛里鄉為鄰,西臨南漪湖,北接東夏鎮。全鄉轄5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18400人,黨員536人,全鄉面積43平方公里,耕地2萬余畝,可養水面5萬余畝。地勢南高北低,為傾斜地貌,北部低圩區,南部多丘陵,境內河、湖、塘、壩星羅棋布,溝渠縱橫交錯,老郎川河、新郎川河自東而西橫貫境內匯入南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