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文 往前一步是幸福 怎麼寫
【題意詮釋】
「幸福指數」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詞語,它是「幸福」與「指數」兩個詞語的組合。何謂「幸福」?《現代漢語詞典》有兩個解釋:一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二是(生活、境遇)稱心如意。何謂「指數」?《現代漢語詞典》也有兩個解釋,一個是數學概念,一個是經濟學概念。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指數」,是指某一經濟現象在某時期內的數值和同一現象在另一個作為比較標準的時期內的數值的比數,它表明經濟現象變動的程度,如生產指數、物價指數、勞動生產率指數等。
其實,幸福沒有具體的衡量標准,它需要一個人靠自己的體驗來界定;幸福沒有深淺、大小之分,它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幸福也沒有一定的數據去稱量,它是一種獨特的心境。幸福是一個變數,幸福的指數會隨個人體驗、感受、心境的不同而變化,這種變化並不與物慾、權欲、金錢、享受成正比。
【素材超市】
1.英國「新經濟基金」組織不久前對全球178個國家及地區做了「幸福指數」大排名,不起眼的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擊敗群雄,當選為地球上最幸福的國家,這令眾多「財大氣粗」的發達國家感到尷尬,美國媒體表現得尤其「酸溜溜」。
根據該組織官方網站所示,「全球幸福指數」是全球第一個將生態環境因素考慮進幸福程度的指數。該指數一反「常規」,不衡量一國或地區有多少資源和財富,或享有多麼高的社會福利或人均收入,而是看各國在生態資源利用上是否合理、有效,是否以教少的消耗實現了較大的價值。
為了突出這一點,「全球幸福指數」囊括了三個方面的信息,包括「生態足跡」度量指標、生活滿意程度和人均壽命。其中「生態足跡」度量指標是指在現有的消費水平、技術發展和自然資源背景下,一定數目的人口需要多少土地才能養活。用生活滿意度乘以人均壽命,再除以「生態足跡」度量指標,就得出了「幸福指數」。「全球幸福指數」旨在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尊重有限的自然資源的同時,為人民贏得了多少幸福。
萬那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國以68、2的指數榮登「全球幸福國家」的榜首。「全球幸福指數」評價說,萬那杜的人均壽命為69歲,人民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明顯高於其他國家,「生態足跡」度量指數也很低,對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幾乎沒有。
不過,萬那杜人聽到這個好消息後,卻沒有表現出格外的興奮。「萬那杜在線」新聞網站的馬克·洛文聞訊後的第一反應是「請不要告訴太多人」。他說,萬那杜不是一個消費主導的社會,人們沒有太多物質要求,擁有很少東西就可以活得很快樂,他們憂慮的只有台風和季節性地震。也許,馬克擔心世界各地的人們得知這個消息後,對萬那杜產生興趣,到那裡去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從而不可避免地萬那杜人的生活和觀念受到沖擊,發生改變。
2.一個年輕人整天悶悶不樂,慨嘆時運不濟,沒有富豪的萬貫家財,毫無幸福可言。有一天,一個神仙對他說:「年輕人,把你的手給我,我給你萬貫家財,給你幸福。」年輕人想了想,手要吃飯做事,怎麼能給呢,不行!神仙又說:「那把你的腿給我,我給你萬貫家財,給你幸福。」年輕人又想了想,沒有腿便無法走路,無法行動了,還是不行。神仙笑了,說道:「年輕人,你是多麼的幸福啊,你的手和腿都是萬貫家財所買不到的呀!」年輕人恍然大悟:是啊,我是很幸福,我擁有的不只是一個「萬貫家財」,只是沒有意識到罷了。
3.1980年,美國通過《新難民法案》居住在紐約水牛城收容所的512名難民,成了美國的合法公民。他們大多是來自貧困國家的偷渡者,來美國的目的是尋求自由和幸福。
2004年,新法案頒布25周年,這批得益於該法案的人搞了一次聚會。他們承認自從成了美國公民,生活有了空前的改善,但是,幸福的夢想遠沒有實現。
霍華德·休斯是位法學博士,專門研究難民問題,他聞知此事,便展開了調查。下面是他對其中的幾位所做的調查記錄:
001:水產商。初來美國時,在邁阿密的水產一條街做黃魚生意,現在由原來的一間店鋪,發展為連鎖店。20年來,為擠垮競爭對手,未休息過一天,更未外出度過一天假。
039:舊車經銷商。住休斯敦郊外,別墅面積460平方米,二樓為倉庫,存舊車胎3600條、舊發動機420台。現有舊車7輛,改裝的摩托車6輛。
382:房產開發商。1995年以前,在13個市鎮擁有房產開發權,因逃稅被判一年六個月監禁,剝奪開發權,罰款8600萬美元,現從事塗料進出口業務。
495:中介商。一直從事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等國的勞務輸出工作,通過他,本家族60%的人在美打工或暫住,現在和他一直居住的親屬14人。
霍華德的調查報告被交到美國國務院之後,迅速被移交到移民部。沒過多久,原紐約水牛城收容所的512名難民每人收到一個小冊子,小冊子的封面上寫著:一個窮人成為富人之後,如果不及時修正貧窮時所養成的貪婪,就別指望能跨入幸福的境界。
4.新東方總裁俞敏洪接受《人民教育》記者采訪,在回答「如何獲得幸福」時,他首先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男孩脾氣很壞,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個釘子在後院的籬笆上面。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釘子數量減少了,他開始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心,亂發脾氣了。他向父親訴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能控制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於是,男孩照著去做了。一天天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父親,他終於把所有的釘子都拔出來了。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這些籬笆上的洞,將永遠不能恢復成以前的狀態。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俞敏洪接著說:「我們在生活中做的事情一定會留下痕跡,每一天都可能會出現感人的細節,我們要懂得熱愛和珍惜生活中每一個感人的細節。不要無心地把生活打碎,再對生活做出彌補。從一開始,我們就要愛護自己的生活……。我現在記日記方法比較奇特,我每天都會寫上快樂事情、痛苦事情,分成兩類,寫下我今天所碰到的事情中間哪些事情是讓我快樂的,哪些事情是讓我痛苦的。我會警告自己第二天盡可能避開讓自己痛苦的事情,盡可能去弘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
【思路突破】
思路一:以自己對幸福感的認識為線索,寫出自我的真切體驗與感悟,詮釋「幸福」是一個變數,「幸福指數」也是一個變數。
思路二:以「幸福是什麼?××告訴你」做首句構成排比段,通過不同的人的回答,揭示「幸福指數」的內涵。
思路三:以四川地震從廢墟中逃生者的身份,給全國的中學生寫一封信,告訴他們「活著真幸福,你們的幸福指數一定會很高」。
思路四:針對當今幸福感認識的偏差發表議論,闡釋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數。
思路五:編寫一個寓言故事,通過「物質」與「精神」關於左右人的幸福的PK,寄寓幸福指數含有很多的精神因素,而不與物質的東西成正比的道理。
【精品走廊】
幸福進行時
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不幸福,而是我們內心的慾望使我們的感覺器官退化,以致錯誤地判定了自己的幸福指數。
——題記
幸福像個害羞的女孩,既沒有閉月羞花之容,也沒有沉魚落雁之貌,更沒有什麼顯赫的家世,但她的確是值得你用真心呵護、用一生珍愛的。她不會因為你相貌的英俊而一見鍾情,也不會因為你面孔醜陋而心生厭惡;她不會因為你的富貴而對你芳心暗許,也不會因為你的貧窮棄你而去;她不會因為你的名利而與你雙宿雙飛,也不會因為你的平凡而忽視你的存在……她有自己的原則,她只和那些用真心對待她的人交友,她只與那些擁有愛的人相守,她只在乎人的豐富的情感世界。
不知道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現代白領感到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他們每天拚命地工作,忙碌的奔波,然後歇斯底里地向別人發泄自己承受的壓力和內心的苦楚。他們真的不幸福嗎?他們擁有固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安逸的生活,有著許多令人艷羨的「光環」,這在一般人看來已很幸福了。可是他們為什麼感到不幸福呢?我想,大概是他們慾望增多的緣故吧。有了房子,不夠,還想要別墅;有了汽車,不行,還要換名車;有了百萬,不滿足,還要千萬、億萬……慾望如海水,永遠解不了他們的口渴,他們只好每天像陀螺一樣為自己的「目標」旋轉,以致於忽略了身邊那些觸手可及的幸福。
其實,人們只要放慢自己的腳步,欣賞漫漫人生路上的風景,感受來自身邊的真情與愛心,回味沉澱心底里的滿足,就不會與幸福擦肩而過。擁有嘩嘩的自來水也算幸福嗎?撒哈拉沙漠的人最清楚。擁有三天的光明是幸福嗎?海倫·凱勒會告訴你。能聽到淙淙的流水、簌簌的落葉、清亮的鴿哨是幸福嗎?貝多芬會讓你堅信。爸爸的訓斥、媽媽的嘮叨是幸福嗎?當你離家遠去的時候就會感受到。幸福來來去去,正如旋轉的燈塔上半部的燈光,忽明忽暗,當它乍然亮起時就會給你驚喜,而你若一直處於光環之下,就會無動於衷。擁有明亮燈光的我們可曾想到,沒有電燈的山區的孩童對於電燈的渴望?
也許大家都記得海倫·凱勒的那句話:「曾經我因為沒有鞋子而哭泣,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個人,那個人沒有腳。」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會因為沒有鞋子而哭泣,遭遇到了一點挫折與困難就以為整個人生都是黑暗的;殊不知,只要打開心靈的窗子,你的整個世界都會充滿陽光。不要讓一小片陰雲遮擋住太陽的光芒,同樣,也不要讓某種慾念籠蓋住你所有的幸福。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這世上。」我想,這大概是追求幸福的最原始、最真誠的心態吧。如果用一顆簡單的心、一顆知足的心、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生活、對待人生,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幸福中,我們的幸福指數就會很高很高。
㈡ 幸福超市的幕後保護傘真的是北京商委的領導嗎
幸福超市的存在是在挑戰首都人民的忍耐極限,這樣的超市早該關門大吉,幕後領導早該繩之以法。
㈢ 你對未來生活有什麼設想
改革開放以後我家有了屬於自己家的第一個小商店。本錢也不算大,利潤還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商店變成了現在的超市,就連超市的房產都是自己家的。對於未來,我想去比較大的城市去居住,目的就是讓我的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環境。
未來是漢語詞彙,拼音是wèi lái,意思是從現在往後的時間,是相對於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刻而言的未來時間,它是一個時刻,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相對而言,明天只是未來的一部分,下一秒也是。
名詞解釋:
《楚辭·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
《北史·樂運傳》:「嬰徑尺之鱗,其事非易;下不諱之詔,猶懼未來。更加刑戮,能無鉗口?」
唐韓愈《感二鳥賦》:「及時運之未來,或兩求而莫至。」
《水滸傳》第十八回:「知縣相公早衙方散,一應公人和告狀的都去吃飯了,未來。」
晉葛洪《抱朴子·安貧》:「明哲消禍於未來,智士聞利則慮害。」
《魏書·釋老志》:「浮屠正號曰佛佗……凡其經旨,大抵言生生之類,皆因行業而起。有過去、當今、未來,歷三世,識神常不滅。凡為善惡,必有報應。」
㈣ 北京幸福超市利用員工下班時間讓卸菜或者水果,每次都給四十元錢,不去卸就讓離職這個合理嗎
因為你這是用了員工的業余時間,是屬於加班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