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幸福老年的幸福因素體現在哪兒
中國,未富先老恐怕已成事實。因此,如何使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更幸福,成為老年人普遍關心的問題。
對此,我雖然沒有做過專門的調查,但是,經過與多數老年人的接觸與交談,以及我對周圍老年人的觀察,逐步悟出了一些不能說是「真諦」,但至少是可以借鑒的東西。
老年人要想晚年過得幸福,我想必須同時必備以下五個因素,缺一不可。如果缺了其中的任何一項,都不會幸福或者幸福指數下降。
一是善良。心地善良,做的好事就多,人緣就好。人緣好,又沒有虧心事,就心安理得,心凈,覺睡得好,身體也健康;朋友多就不寂寞,容易開心。算一大幸福。反之,心地不善良,有虧心事,心理就不安寧,心不凈就難以幸福。
二是厚道。厚道之人,都願與之交朋友,所以朋友就多。朋友多了路好走,有困難也容易解決。所以就沒什麼煩心的事。反之,人不厚道,沒朋友或朋友很少,不僅困難多,解決不了,還易孤獨,也難幸福。
三是知識。知識就是力量。有知識、有技術、有能力,就不愁生存。甚至於可以做到相比比較富有。因此經濟上沒有後顧之憂。反之,缺少知識,沒技術,沒能力。養老錢都很勉強籌足,其他的都談不上,何談幸福。
四是練達。「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是看透社會,有學問的表現。人情練達是是指社會經驗豐富,會處人做事。因此,性情開朗大方。不鑽牛角尖,在社會中游潤有餘,心理健康。反之,世事不練達,不僅處理不好身邊事物,也看不慣、看不懂社會上的許多現象,就多牢騷和煩惱,還容易鑽牛角尖,自找不順心,也不易幸福。
五是聰明。具有以上四個條件後,還必須有聰明的頭腦,對以上這些品質加以恰如其分地運用。比如,不爭名利、不擺闊氣,不計較個人得失,不驕不傲,謙虛謹慎,開朗豁達......反之,不會利用上述四點也同樣會「聰明反被聰明誤」,也難幸福。
很不成熟的一些看法,不論對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可參考。我想應該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貳』 現在老年人的生活條件很好,為什麼幸福指數卻不高
現在的物質條件確實比幾十年前要好很多!但是老年人的思想觀念與生活習慣卻很難更變過來!他們節省辛苦了一輩子,所以上了年紀還是保有一貫的生活作風。子女給錢孝敬老人,老人也不捨得自己花,可以說不捨得自己享受,當然不知道如何享受也是一個原因。很多農村或縣城的老舊住宅小區,老人依舊還是用冷水洗碗,又或者是在冬天裡也不捨得開空調(暖風模式),又或是陳舊衣物捨不得丟,送的新衣服也捨不得穿!曾經也很頭疼送老人什麼禮物,給他們錢,他們也是存起來不用。買新衣服最多就是春節時候穿一兩天。曾經買過恆家的餐廚垃圾粉碎機器,老人家不用再一天好幾次爬上爬下去倒垃圾,還經常滴滴答答一路,很容易滑倒。一開始老人還覺得耗電不捨得用,但是就是「強迫」他用,在家幾天幫他養成使用的習慣,告訴他們只是開啟幾秒鍾,一點都不耗電,才「敢」用,現在都離不開用!
因此這樣節約節省的生活習慣,思想觀念導致多數老年人的幸福指數都不高。
『叄』 沒有退休金的農村老人,為什麼幸福指數那麼高
幸福基於自己的滿意和安全感,是指一系列人類的情感和樂趣。換句話說,幸福並沒有完全取決於金錢,而是一種主觀的感覺。沒有養老金的農民,為什麼生命的幸福指數仍然如此之高?
1.農民富裕,農民快樂。
近年來,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民的收入大幅增加,而人民的日子已經變得更好。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可以的,並且逐步增長。
農民的幸福來自農民的主觀幸福。
滿足往往是幸福的,這就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原因,但很多人都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做。許多農民有自己對幸福的理解,他們不高,知道,所以更容易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