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一思修簡述正確的幸福觀內容
論述正確的幸福觀舉例如下:
「正確的幸福觀應該充分體現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統一、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的統一、當前幸福與長遠幸福的統一、創造幸福與享受幸福的統一等方面的特徵。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有義務有擔當,不斷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為國家和社會貢獻力量,在工作和創造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累累碩果和輝煌成就面前體驗幸福、享受幸福,最大限度地實現個人幸福和社會幸福的整體提升。」
(1)思修里什麼是幸福擴展閱讀:
幸福觀與人生的意義
幸福是一種心理狀態,幸福在於擁有自己可愛的東西,而不在於擁有他人覺得可愛的東西,只有漠視他人的目光,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自在地生活。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平和與協調。只要相信自己是幸福的,才會幸福;反之,無論別人羨慕幸福,內心感到痛苦,也不是幸福。
幸福是人的追求,對於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說,幸福是一種客觀狀態,擁有財富和地位才是幸福;也有人說,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心中充滿陽光自然就會幸福。
實際上,幸福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中國古代民間的幸福觀是將追求幸福與生命價值聯系在一起。
幸福是指的自己在社會上得到承認、自尊得到滿足。成就、名譽、權利、財富等都是獲得社會認可的硬體條件,為人處世,人品等是獲得社會認可的軟體條件,良好的人際關系,都是社會性幸福的重要組成部分。
2. 思修考題如何理解幸福的含義
幸福就是不論貧窮還是富有與家人在盛大的節日里團聚,在點著蠟燭的房間里圍著火爐一起吃美好的食物分享彼此的開心與喜悅,感受親情的溫暖和父母慈祥的溫情。然而就這樣如此簡單的幸福,在一些人的眼中成為了永遠的夢,而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其中一個。
1、在小的家庭和個人來說,幸福就是自己和家人都健健康康的活著,常常相聚在一起吃飯談笑,盡管吃的不夠那麼豐盛,但是和自己最在乎的家人也是最愛自己的家人、愛人一起那就是幸福。
2、在大的家國來說就是沒有戰爭,沒有槍炮聲,人們能和諧安靜的按著既有的節奏愉快的生活安寧的睡覺,不用因為流離失所而常常恐懼不安在噩夢中尖叫著醒來再也無法入睡亦或是總是為填飽肚子而發愁。
(2)思修里什麼是幸福擴展閱讀:
一個幸福的人通常都是由內而外的散發著一種富足的溫暖的光芒,不論身處何方何種境地,真正幸福的人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或是一點小疼痛而感到大難臨頭,也不會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整天處於一種悶悶不樂的暴走狀態,因為感到幸福所以她能包容的下一切。
而對於一個寬容大度的人來說擁有幸福太容易了,因為一個寬容大度的人通常能包容下一切不愉快並擁有自己獨有的方式化解掉。
3. 如何理解給人溫暖就是給自己幸福思修解答
如果能把愛帶給別人,給別人關懷和愛心,愛人如己,自己的心就會變得澄凈,光明,因為不會被自己的私慾牽引。
其實自私的人是最不幸福的,因為他們眼中只有自己,不能深刻體會愛的真諦.如果人能有一顆感恩謙卑的心,並願意多為別人著想,自己雖然看起來是付出了,其實得的原比付出的要多,當人學會如何去愛,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
(3)思修里什麼是幸福擴展閱讀
在社會主義社會,一個人的需要能不能從社會中得到滿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滿足,取決於他的人生活動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即他的社會價值,沒有社會價值,人生的自我價值就無法存在。
人生的自我價值主要表現在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評價人生的價值,既要看一個人對社會做出的物質貢獻,也要看其對社會作出的精神貢獻,同時也還要充分肯定從事物質生產勞動的人同樣可以對社會做出巨大的精神貢獻。
4. 大一思修簡述什麼是幸福觀
馬克思主義幸福觀是科學辯證的幸福觀,是多方面的有機統一。馬克思說:「對於一個忍飢挨餓的人來說並不存在人的食物形式,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美麗的景色都沒有什麼感覺。 」馬克思主義在肯定人的物質幸福的基礎上,特別注重人的精神幸福,注重物質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統一;幸福不僅是對生活的享受,更是通過勞動對生活的創造,是享受和勞動的統一;社會幸福決定著個人幸福,個人幸福豐富著社會幸福,是個人幸福和社會幸福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幸福觀指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於奉獻,在於為人類謀福利。馬克思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它是為大家而獻身;那麼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5. 思修作業:結合個人體驗談談如何實現幸福人生
一、明確幸福的含義
幸福觀是人們對幸福的根本看法。幸福觀是人生觀的一部分,與世界觀、價值觀密不可分。用形式邏輯的歐拉圖來表示:世界觀是最大的圓圈,包括人生觀和價值觀兩個圓圈,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交叉的;幸福觀是人生觀的一部分,幸福觀和價值觀是交叉的。
單純追求某一方面的幸福,都可能導致人生的不幸;獲得幸福的重要方法是學會「三樂」:自得其樂(側重創造幸福),助人為樂(側重傳遞幸福),知足常樂(側重平衡幸福)。
6. 如何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思修
小時候覺得,幸福就是能夠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長大後覺得,幸福就是一個能達成的目標;成熟後覺得,幸福是一種處之淡然的心態。
也許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也許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也許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也許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也許是「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也許是「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幸福觀,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卻是一定的。
追求幸福,是每一個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實現幸福,是每一個公民最樸素的願望。改革開放前人們很少談幸福問題,但隨著「中國夢」的提出,人民幸福被寫在了我們黨和國家的旗幟上。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正是基於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也就是說,幸福的生活,既需要物質條件,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也需要精神條件,創造豐富的精神產品,過上豐富的文化生活;還需要社會條件,創造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的社會環境。
(6)思修里什麼是幸福擴展閱讀
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職業,就不會被他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做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萬人,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
馬克思還指出: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贊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誨我們,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為人類犧牲了自己——有誰敢否定這類教誨呢?
馬克思在此闡述了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的統一、創造幸福與享受幸福的統一。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人們在社會活動過程中,通過細致的社會分工和密切合作形成既定的社會關系,彼此依存、共同發展。一個人離開其他社會成員是不可能孤立生存的,那種只顧個人幸福而不管別人死活的態度是極度自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