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感覺幸福—幸福公式及其經濟學解釋
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提出了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慾望」(也有提法「幸福=滿足/慾望。」)
影響感覺幸福的要素,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慾望和效用,可以認為幸福是"單位慾望所實現的效用"。幸福與慾望與反比,與效用成正比。從幸福公式來看,提高幸福的感覺度有二個方法:第一是要降低慾望;第二是要提高效用。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適時調整慾望以使效用最大化。就可以增進幸福感覺。
慾望"Desire"或"Appetite",效用"Utility",它是一個經濟學詞彙,經濟學家在研究需求和消費者行為時,將它定義為"效用表示滿足。更准確地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如何在不同的物品和服務之間進行排序。(註: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第十六版P63)。經濟學中的效用可解釋為消費者在消費一種物品和服務中主觀上的有用性,經濟學家常用它來解釋理性的消費者如何將他們有限的資源分配在能給他們帶來滿足的各種商品上。我認為,對於"幸福"這個心理學范疇的概念,其"效用"也可定義為滿足,是慾望實現了的滿足,可等同於可觀測的或可衡量的心理功效的感覺。
在經濟學中的"選擇和效用"理論用於解釋消費行為的過程中,有一個基本假定,即人們傾向於選擇在他們看來具有最高價值的那些物品和服務。人們所說的"感覺幸福就是幸福",實際上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了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假定,就是人們傾向於選擇在他們看來具有最高價值的幸福感覺。在解釋幸福時,可以認為人們在最大化他(她)的幸福的效用,也就是說人們總是選擇自己物質和精神的效用最大化的組合。
佛教所言,"慾望是一切人類痛苦的根源。"
"感覺幸福就是幸福"這個簡單的道理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很多不具備經濟學理論的人,也許他不會這樣分析問題,就象一個乞討者,他一定有自己的幸福,一樣可以感覺幸福,這是因為不同的人對幸福的需求和慾望不同,對幸福的感覺也不同。很多平凡的人都是哲人,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對幸福的需求和慾望。有的時候幸福是一碗白米飯,一勺南瓜湯;有時候幸福是升大官、發大財;也有時候幸福是精神上的愉悅和對智慧的追求。所以,幸福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如果我們是一條小狗,幸福就是那個"狗尾巴",當我們不停地追逐他,並不斷地靠近他的時候,一定感覺幸福。而這個"狗尾巴"可以比喻成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理想。
這是個很有意義的公式,效用指一件物品的使用價值,這個使用價值給你帶來的快樂,而且是已知的價值,比如,手機的效用,一開始是打電話,發信息,拍照,這是你知道的效用,這時你會感到快樂,感到這些功能使你便捷,所以你以擁有手機享受快樂感到幸福,但是當你慢慢習慣這種效用時,你幸福感就大大降低了,實際上,這個公式是滿足於人的好奇心建立起來了。最後,你感覺手機可有可無了,這時,幸福成為一個穩定的系數,但忽然有一天,你的手機可以不開機撥打急救電話,這時你所知道的效用又增加了一項,你的幸福感指數會上升,所以效用是你指能夠了解的效用,或者是你願意了解的效用。
看看慾望,慾望是指人想要得到的預期願望的心理渴求(我總結的觀點),這種渴求愈大,你的幸福感就愈小,因為,一件商品的效用在一定時期內是一定的,比如手機的效用,就那幾種,你了解以後,效用便成為定值了,所以最大的因素是慾望,比如,你想僅僅依靠手機去追一個男孩子,那麼這種期望值就很高了,如果僅僅是為了跟媽媽聯系,一周一次,那麼這種慾望很容易達到,這兩種態度對幸福的影響是不同的,因為你的期望是找到男朋友,那麼手機的任務會很重,你要注意發簡訊時措辭,你要注意打電話時因為聲音透露的信息,這時很困難的,手機在承擔這項任務時,變得很重要,一旦男友認知的能力不能確定你傳遞信息的真實意思,就容易導致誤會,繼而使你的預期願望落空,這樣,你會埋怨手機不爭氣或者時他不理解你,但事實上,他的效用有限,你的慾望太高,手機無法承載你的願望,所以你感到不幸福。
同理,如果你想通過電視看電影,你只希望看到星空衛視和中央六台,這是你的願望(慾望),但是隨著時間發現,你發現中央四台的國際新聞竟然如此大開眼界,而鳳凰衛視的節目那麼有風格,你的幸福指數會大大上升,因為此時,你的慾望很低,又開發了很多的效用。這是幸福的徵兆。
結論:一個人想要幸福,就要時常的降低自己的慾望,尤其降低是對商品的期待和了解。
Ⅱ 幸福學的幸福公式
幸福就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根據以上定義以及每個人的不同情況,我們就可以得出如下幸福的公式。
就某人的某一個幸福而言,某人對某事物的幸福感(F)與其對某事物事前的渴求度(Q),以及事後的被滿足度(Z)以及每個人所特有的幸福系數(K)是成正比的,即:
幸福感(F)=幸福系數(K)*渴求度(Q)*被滿足度(Z) .
根據以上公式我們可以知道:
1 在幸福系數(K)和渴求度(Q)一定的情況下,被滿足度(Z)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滿足度(Z)=渴求的事物實際被滿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
當被滿足度(Z)小於零時,說明渴求的事物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倒退了,那麼,幸福感將是一個負數,也就是渴求的結果不但沒有獲得幸福,反而陷入不幸當中.比如,炒股票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卻虧了10%,結果當然是不幸的了.
當被滿足度(Z)等於零時,那麼幸福感F也為零,炒股情形中,相當於不賠不賺.
當被滿足度(Z)大於零小於1時,說明渴求的事物有進步,但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結果是有幸福感,但還有欠缺. 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是盈利小於10%.
當被滿足度(Z)等於1時,說明渴求的事物完全被滿足了,此時獲得的幸福感是完美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也是10%.
當被滿足度(Z)大於1時,說明渴求的結果超出期望值,那麼獲得的幸福感也就超出想像.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贏利大於10%.
2 在幸福系數(K)和滿足度(Z)一定的情況下,渴求度(Q)越大,則幸福(感)F也越大.渴求度=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渴求度通常情況下為1,也就是設定事物的目標值與你正常的期望目標值是一樣的,。
如果設定的目標超出自己在一定時間,在正常情況下的力所能及,那麼,這樣的渴求度就會大於1,當然,這樣的渴求是不容易被滿足的,因為超出了你的正常期望.但如果被滿足,那麼幸福感也會是更大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較符合實際,但如果設定贏利20%,那麼此時的渴求度就是2.
如果設定的目標小於自己在一定時間,在正常情況下的力所能及 ,那麼說明渴求目標容易實現,那麼,此時的渴求度就是小於1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萬元較符合實際和有把握,如果你渴求本周贏利5萬元,那麼你的渴求度就是0.5.那麼,如果你的渴求被滿足,那麼你的幸福感就會打對折的。
3 在渴求度(Q)和滿足度(Z)一定的情況下,幸福系數(K)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
在同樣的條件下中,在擁有對同樣事物的渴求度(Q)和被滿足度(Z)的情況下,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以及愛好等自身特性不一樣,從而導致每個人獲得的幸福感也不一樣,簡單地講就是說,有些人愛激動,而有些人不易激動,幸福系數也可以稱之為激動系數。這個幸福感的差別系數就是幸福系數,假如設定幸福系數K最小值為1, 那麼,在通常情況下每個人的幸福系數都是大於1的。 因為 幸福感(F)=幸福系數(K)*渴求度(Q)*被滿足度(Z) .
因為 滿足度(Z)=渴求的事物實際被滿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
因為 渴求度(Q)=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所以 幸福感=幸福系數(K)*(乘以)所渴求事物實際的被滿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Ⅲ 幸福=現實-期望,大家怎麼解讀這個公式的
打個比方,如果你期待吃到羊肉,現實是你只有青菜,你的幸福感是負值。如果你期待吃到羊肉,現實是你可以吃到羊肉,你很幸福。如果你期待吃到羊肉,現實是你不但可以吃到羊肉,還可以吃到豬肉、牛肉、老虎肉、蟒蛇肉、駱駝肉,而且有美女陪你一起吃,還可以喝到美酒,你會幸福感爆棚。幸福值等於現實狀況減去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