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一個人的幸福值多少錢

一個人的幸福值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4-06-28 23:12:10

『壹』 收入是能直接影響生活幸福感的,收入達到多少才會有幸福感

一、收入高低看見這世界的生活差距,幸福感高的工作一定有吸引力,幸福感高的生活一定有青春世界。

一個人願意從事哪一種領域的工作一個人能夠過上這個領域世界給予的經濟生活,滿意的生活人生是永遠心愛的現實方向,幸福感源自物質精神平衡了經濟概念。

一個人的青春世界願意供奉哪一種現實階梯,一個人的價值財富獲得了經濟概念的路途,願意負擔的人生都是願意成全的人生,幸福感來自心理作為的認知方向。

最美收入恰好花掉一部分現實需要,又能攢出一部分未來美好。

『貳』 大部分中國人的幸福指數是多少這個數字怎麼計算出來的

現代人越來越關注幸福感,許久不見的老朋友,見面後問的常常就是:這些年過得幸福嗎?我們都希望獲得幸福,然而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一個創業的人,事業有成就覺得幸福;學者認為能出成果就是幸福;老年人身體沒大病、不孤獨,就覺得挺幸福。因此,找到自己的幸福,是一門生活的藝術,也是一門學問。

什麼是幸福

8月2日,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博士後邢占軍先生,他在幸福感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告訴記者,幸福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體驗,可以通過心理測量來把握。

邢占軍說,幸福感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加以把握。首先是滿意感:個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衣食無憂。其次是快樂感:許多事情都能帶給人快樂,一句心理學上的諺語這樣說道:如果你想快樂一小時,打個盹;如果你想快樂一天,去釣魚;如果你想快樂一個月,去結婚;如果你想快樂一生,幫助別人。而幸福感的較高表現是價值感,它是在滿意感與快樂感同時具備的基礎上,增加了個人發展的因素,比如目標價值、成長進步等,從而使個人潛能得到發揮。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感,與西方的享樂主義不同,享樂只追求享樂的過程,缺少更有價值的目標。

一個人要想弄清自己的幸福感是強還是弱,可以通過科學的測量來加以考察。例如邢占軍提供的《中國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量表》就從知足充裕體驗、心理健康體驗、社會信心體驗、成長進步體驗、目標價值體驗、自我接受體驗、身體健康體驗、心態平衡體驗、人際適應體驗、家庭氛圍體驗10個方面對我國居民的幸福感加以度量。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感

邢占軍做過一個關於不同人群幸福感的調查,結果發現,在所調查人群中,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最強,35—45歲的中年人幸福感最弱。因為這部分人群處於社會各個領域的最前沿,相對於老年人和青年人來說,他們的工作壓力最大,是各種變動的直接沖擊對象。在家庭中,他們是頂樑柱。這些都造成中年人的幸福感指數下降。

不同職業的人,幸福感也不一樣。邢占軍調查了8個群體後發現,幸福感最強的是國家幹部,其次是知識分子和新興階層(包括私營企業主、外企管理人員、自由職業者等),排第三的是工人、農民和國企管理者,接下來是大學生,幸福感最弱的是城市貧困群體。在這項調查中,國有企業管理者幸福感偏低是比較出人意料的。邢占軍說,這裡面有社會原因。他舉了一個例子:某專門製造大型機械的國企近期進行了改革,45歲的大李跟其他許多中層管理者一樣,被免去了享受20多年的幹部待遇,收入與部門整體收益掛鉤。結果由於市場等因素的影響,他的收入大大降低,有時還不如一線的職工掙得多,這使他很尷尬,對社會的發展趨勢出現了懷疑,更談不上幸福了。

研究還發現,每個人衡量幸福感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別人都覺得一個人應該很幸福,他自己未必覺得。有一位40多歲的職業女性,在石油公司做財務,收入可觀,愛人事業有成,孩子即將上大學,周圍的人都很羨慕她。但她覺得並不幸福。原來,她總愛防範別人,也沒有知心朋友,生活沒有目標,整天感覺不舒服。邢占軍說,外人看她什麼都有,應該很幸福,但這位女性看重的卻是人際關系和價值實現,這說明每個人衡量幸福感的標准存在巨大差異。有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感到幸福,就應該反思一下目前的狀況,這有利於重新認識自己,發現幸福。

財富和幸福沒有太大關系

2004年中,芝加哥大學教授奚愷元對中國6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武漢、西安、成都進行了幸福指數測試。測試表明,6城市的幸福指數從大到小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漢;但在同一城市裡,富人比窮人幸福。經濟更為發達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低——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財富對幸福的影響是相對的:只有可以進行直接的比較時,富裕的一方才會表現出更強的幸福感。這說明,幸福與財富的確有關聯,但是相關程度比人們想像的要小得多。

這樣的調查結果與我們的生活經驗是相符的。回想小時候的無憂無慮,再看看現在城市裡快節奏的生活,雖然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娛樂的東西也多了,但我們並不覺得比小時候幸福。這與當前人們的生活壓力大、慾望過度擴張、身心失衡有密切關系。

學會追求自己的幸福

邢占軍說,要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懷著真誠的心,熱愛生活,珍惜生活。其次,要建立符合實際的目標和期望標准。人活著要有目標,目標要高於現實,但又不可過高。能夠激勵自己,而不構成巨大壓力的生活目標才是合適的。最後,要有平和的心態,要能正確對待挫折、正確對待他人。現代社會流動性大,人們的發展目標多元化,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對此要平心靜氣地看待,把握好現在,不必去忌妒別人。

對一些社會問題,我們也要平和地看待。對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腐敗、污染等,要理性對待,要認清這些問題是伴隨著社會發展而來的,也需要靠社會發展來解決。邢占軍說:「這樣,心態才會好,看這個世界的時候,才會覺得亮堂,生活才會充滿陽光,充滿幸福。」

『叄』 如何測算一個人的幸福指數

幸福,當然是個人的,你幸不幸福,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別人說的都不算。但是,雖然每個人的幸福觀各不相同,但同樣處於社會大家庭中,幾乎同樣的生理構造和類似的生存教育環境,必然造就了我們大部分人類似的幸福觀。 這里只討論女人的幸福,因為...

『肆』 不同階層幸福感的調查報告怎麼寫

不同階層幸福感的調查報告怎麼寫呢?一起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不同階層幸福感的調查報告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首先可以描寫調查報告的目的,第二個就是描寫調查的具體過程和數據,第三個要描寫調查報告的結果和分析。
居民幸福感的調查報告一:

一.調查背景:
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20世紀70年代是由不丹國王提出的,他認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如果說「生產總值」體現的是物質為本、生產為本的話,「幸福總值」體現的就是以人為本。完全受經濟增長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慾的陷阱,難以自拔。
2011年,「十二五」規劃開局幸福成為地方兩會熱詞。很多地方逐步呈現了「GDP減速,幸福提速」的趨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幸福指數」被置於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將會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二.調查准備:
為反映居民主觀幸福程度,在調查問卷設計中,分別設計了基本情況和問卷部分的調查項目,包括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社會保障、社會環境)、經濟收入、自我價值實現、家庭幸福和人際關系等多維度構建指標體系,並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編制幸福指數。為了使本次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和網上問卷調查,抽樣對象為年齡在0-70周歲之間的常住居民,涵蓋社會各年齡、各階層、各行業。並且在中山市實地進行了社會實踐,通過與社區群眾的溝通,來了解當前社會中民眾對於生活的滿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網上查閱了一些有關調查問卷及報告的信息,通過收集各方面信息並參考範例初步設計出了調查表,通過自己反復查看並參考別人意見,反復修改最終做出用於調查的問卷.最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了調查人群及較為可行的實施方案,對具體的調查實施作出計劃。自此,調查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
三.調查報告說明:
1.調查時間:2015年7月15日----2015年8月31日
2.調查對象:普通社區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調查單位:中山市
4.調查目的:通過了解當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對此社會問題的了解與重視,
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調查方法:調查問卷,問詢法,網上問卷。
6.內容概述:(1)被采訪者所從事行業所對應經濟收入多少。
(2)被采訪者的身心健康狀況。
(3)被采訪者的居住環境。
(4)被采訪者的家庭關系情況。
(5)被采訪者對自身工資及生存現狀感受如何(自身價值滿意
度)
(6)被采訪者對於影響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數據統計:
調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網上問卷76份。
典型舉例:
1.身份:公民
性別:男
工作:企業職員
年齡段:31~45
婚姻狀況:已婚
對目前收入滿意度:比較不滿意
幸福感較低
影響因素:收入比較低,與周圍人關系欠佳
2.身份:學生
性別:女
年齡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較高
影響因素:家庭和睦、人際關系,社會環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別:男
年齡段:45~60
收入滿意度:一般
幸福感較強
影響因素: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態樂觀
五、調查結果分析:
隨著市區的改造,人性化的設施也越來越多。城市中干凈的免費公廁、環境優美的街心公園、越來越多的城市綠化、越來越齊全的健身設施、越來越便捷的交通設施,這些都是對於政府滿意度和幸福指數提高的依據。影響居民幸福指數的主要因素
經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濟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會物質條件中對幸福感影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語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積極樂觀的心態是人們對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對幸福感影響程度頗深,也就是說對於普通公眾來講,能夠擁有穩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會環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影響人們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無疑會促進幸福感的提高。社會環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環境的優劣影響著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會不僅可以方便居民的出行,還關系著他們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遊,購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從而幸福感也會比較高一點。
人際關系和自我價值實現:
說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緩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增強自信心,居民在處理各方面的事情時,還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幫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會幸福感。居民對自我價值實現充滿信心或有較高預期,說明對未來是積極樂觀的,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樂觀的心態,自身優勢多,能力得到發揮,內心的滿足感會增加,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六、調查結果總結
影響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響著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體越健康,越有機會接觸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創造新生活。家不僅僅是人們溫馨的港灣,還是人們愛的發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進行家庭活動。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對居民的幸福感有著重要的影響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百姓幸福指數,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強烈。幸福感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的人群。而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群,由於其物質生活和個人價值實現程度相對較高,則其幸福指數總體相對高一些。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幸福感也呈階梯式增長,這就充分體現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齡的人群其幸福感有著顯著的差異。其中幸福感相對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齡段的居民,此年齡段正面臨子女教育、老人贍養、事業發展等各方面的問題,生活、工作壓力過大,且對自身的期望要求較高,導致身心疲憊,這是其幸福指數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群幸福感最高,18-30歲之間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數略高於男性,大多數女性在家庭承擔著主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家庭,主要從家庭成員身上獲得幸福感;而男性更關注收入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且社會壓力較大。因此,女性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較男性強,故其幸福感要高於男性。
(5)幸福感較強的是政府人員、在校學生,幸福感較弱的職業是個體戶,普通居民,企業職員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職業穩定性較強,社會地位高,有著完善的社會保險,這些方面都優於其他職業,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幸福感。在校學生對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壓力還沒有太多機會體會,故其幸福感較高。而對於幸福感較低的相關職業,如何提高這部分人對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從幸福率看,超過74.70%被訪者感覺生活比較幸福。
所謂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數量的群眾中表示幸福的群眾所佔的百分比,是用來測評群眾幸福廣度的一種方法,其單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數=效用/慾望。慾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為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慾望的滿足。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慾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慾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個體根據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別有11.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說0%的居民認為自己不幸福。
七.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地方在確定幸福感時,想當然地設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乾的內容,將幸福感調查統計變成了數字游戲。有些官員為了突出自己的政績,到處宣傳炒作,作秀造勢,搞華而不實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眾還未評定,已提前將自己所在城市宣布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這種到達了頂點的幸福指數評比帶來的只能是官員的幸福,紙面上的幸福,對老百姓則毫無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眾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民眾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不能靠官方數據「一錘定音」。幸福是什麼?幸福在哪裡?只能靠老百姓說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裡。
各級政府和領導者,讓幸福指數變成百姓幸福的唯一辦法就是將幸福指數工程真正變成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數作為測試百姓冷暖的溫度計,設身處地地體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經常想一想,在這些數字背後,還有多少群眾看不起病,多少家庭買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學,經常問一問,群眾能否能用上干凈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對群眾的冷暖,感同身受,對民眾的困難和問題,逐項解決落實,只有這樣,才能讓幸福從冷冰冰的數字變成充滿溫暖的切身體驗。
對於幸福感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感、需求滿足感等主觀的抽象的指標,決策者要以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准確反映百姓的實際感受,以此作為加緊完善政策措施、糾正偏離的基本依據。
八.改進建議
雖然對於生活的幸福指數有所提高,但是物價的瘋長、工資的平穩態勢也成為了大眾的後顧之憂,政府應更多的社會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險制度,讓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養」。這樣人民的幸福感增強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擁護。
九.自身的總結與體會
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體會到個人力量的薄弱,團隊合作才是一個有利於工作開展的形式。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有了機會更深入的與各個階層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這一捷徑我能夠走進社會接觸社會和了解社會。雖然說我們在大學里已經不再扮演新生這一角色,但是在社會這所大學里,我們臉上的稚嫩把我們徹底的出賣了。在這里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東西,在這里沒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諦!
幸福感的調查報告二: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近代化帶給我們的最大變化是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然而,與客觀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觀幸福並沒有呈現相應程度的提高。
(二)研究內容
1、問卷設計
幸福感是一個內涵較為豐富的問題,影響幸福感的主要由物質生活的滿足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等方面。我們針對這幾個方面分別設計了若干個問題來體現影響國民幸福感的因素。
2、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對學生,事業青年,中老年,老年和女性分別調查幸福感,幸福或不幸福的原因。
(2)問卷發放和回收過程。共制50份問卷,回收34份
(3)研究方法。製成圖表分析和百分比分析影響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二、關於居民幸福感調查的概述
(一)幸福與幸福感
幸福有很多現實意義,但就回答什麼是幸福,有很多現實問題:法國作家羅曼提出來:「幸福是靈魂的一種香味。」要是真的統計起來,不要說對「靈魂」、「香味」這些抽象的概念無從下手,即便是「你幸福嗎」、「你有多幸福」這類問題,也讓很多人無法回答。
幸福是相似的,工作穩定、收入高、各項福利有保障,這些都是幸福的物質保障;家庭和諧、和睦是幸福的精神保障。即便是如此,幸福的人中也有不幸福的一面,比如碰到感情挫折,可能就覺得不幸福,而更重要的是,幸福只是一種感覺,它是波動的。
(二)對待幸福的態度
沒有幸福能一夜之間就降臨。而人們更多的是希望幸福如同春雨一般,潤物無聲,生活每年都有新變化。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領域許多重大民生問題剛剛破題。如醫療、教育、生態等問題,都是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社會付出長期而艱苦的努力。
三、關於居民幸福感的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在被調查者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為14.7%回答「比較幸福」的比例最高,約佔六成,為35.3%,兩項相加為50%;
有20.6%的人做了說不清的選擇,20.6%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傾向於不幸福回答的比例為8.8%。
從性別來看,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比例均高於男性,這與國外的許多研究結果一致。
從學歷水平看,大學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調查者幸福感最高,17%的感到非常幸福,61%的人感到比較幸福;職業高中、中專或技校學歷的被調查者幸福感最低,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為13%,回答「比較幸福」的比例為56%。
從不同年齡段看,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高的是61-70歲組,最低的為31-40歲組和41-50歲組。此外,30歲以下的青年人傾向於回答不幸福的比例最高,而70歲以上的被調查者中無人認為自己「不幸福」。
(二)首先,幸福指數標志著我國社會發展開始步入一個歷史階段,這一階段的突出特徵是:社會財富的積累已經使大多數民眾擺脫了基本生存需求的制約,民眾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成為可能。從追求生活水平提高到全面提升生活質量,開始成為多數民眾的一種客觀需求,也開始成為社會宏觀決策現實的目標。其次,它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開始關注包括幸福指數在內的人文社會環境指標,強調社會個體的內在體驗和感受對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目標的重要意義,是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重新審視以往社會發展指標的必然結果,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最後,它與社會決策者的價值取向和終極目標是完全一致的。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我們黨在任何時候都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就決定了黨在政策選擇上必然把為民眾謀幸福、為民眾提供盡可能優越的生存與發展條件作為所遵循的價值標准。
(三)國家在越來越注重人文因素的健康發展,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人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目的是以人的發展統領經濟、社會發展,使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與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相一致,使發展的結果與發展的目標相統一。正如_同志所說,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自身的和諧發展。堅持以人為本,不是抽象、空洞的口號,必須落實到發展的每一項措施中,貫徹到改革的每一個行動中。
四、相關成因的討論或措施
1988年4月,霍華德·金森24歲,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系博士。他畢業論文的課題是《人的幸福感取決於什麼》。為了完成這一課題,他向市民隨機派發出了一萬份問卷。問卷中,有詳細的個人資料登記,還有五個選項: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歷時兩個多月,他最終收回了5200餘張有效問卷。經過統計,僅僅只有121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
接下來,霍華德·金森對這121人做了詳細的調查分析。他發現,這121人當中有50人,是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幸福感主要來源於事業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婦,有的是賣菜的農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職員,還有的甚至是領取救濟金的流浪漢。這些職業平凡生涯黯淡的人,為什麼也會擁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通過與這些人的多次接觸交流,霍華德·金森發現,這些人雖然職業多樣性格迥然,但是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對物質沒有太多的要求。他們平淡自守,安貧樂道,很能享受柴米油鹽的尋常生活。
這樣的調查結果讓霍華德·金森很受啟發。於是,他得出了這樣的論文總結: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幸福,一種是淡泊寧靜的平凡人,一種是功成名就的傑出者。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過修摻著洗衣粉放煉內心、減少慾望來獲得幸福。如果你是傑出者,你可以通過進取拼搏,獲得事業的成功,進而,獲得更高層次的幸福。他的導師看了論文後,十分欣賞,批了一個大大的「優」!畢業後,愛德華·金森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愛德華·金森也由當年的意氣青年成長為美國一位知名終身教授。
20__年6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又翻出了當年的那篇畢業論文。他很好奇,當年那121名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現在怎麼樣呢?他們的幸福感還像當年那麼強烈嗎?他把那121人的聯系方式又找了出來,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對他們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反饋回來了。當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兩人去世以外,共收回69份調查表。這些年來,這69人的生活雖然發生了許多變化:他們有的已經躋身於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於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據。但是,他們的選項都沒變,仍然覺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的選項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僅有9人事業一帆風順,仍然堅持當年的選擇——非常幸福。23人選擇了「一般」。有16人因為事業受挫,或破產或降職,選擇了「痛苦」。另有2人選擇了「非常痛苦」。看著這樣的調查結果,霍華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連數日,他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當中。
兩周後,霍華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碼》為題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論文中,他詳細敘述了這兩次問卷調查的過程與結果。論文結尾,他總結說: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只有心靈的淡定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幸福是有波動的,制一種身心愉悅的狀態,懂得滿足才有真正的幸福。


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報告三:
一、前言
(一)調查原因:
追求幸福是人們永恆不變的主題之一,隨著人們對自身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幸福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因而對大學生幸福感話題的調查應成為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理性的幸福觀,提高大學生追求幸福的品質和能力,幫助大學生實現對幸福生活的建構,是大學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內涵。為了了解大學生的幸福感狀態,我們組對不同省份、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大學生進行調查,通過對大學生的幸福感狀況的了解,提出大學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的建議,是我們的的大學生幸福更強。
(二)調查對象:來自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省份的大學生
(三)調查方式:由於條件限制,我們組採用的是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均採用選擇題的形式,分為多選題和單選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收回的有效問卷91份
(四)調查內容:大學生個人基本資料,對幸福感的理解,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感的因素,以及對提升幸福感的看法等等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對幸福生活的理解
大學生對幸福的理解是考察他們幸福觀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問題,對該問題的回答往往決定了幸福觀中其它問題的看法。在「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的問卷調查中,被試者通過羅列方式回答問題,得到認識,從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健康的身體,學業上的成功、豐厚的物質條件、能和自己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有知心朋友受到尊重與理解、無拘束的心靈世界等都是重要的的指標,百分數分別為86.81%、64.84%、60.44%、74.73%、74.74%、63.74%。可見,大多數大學生對幸福的認識是積極的、向上的,無論是對生活還是學習,大學生都能普遍理解到幸福的真諦,追求幸福,是每個大學生都為之努力的動力。樹立正確的幸福觀,至關重要。數據詳細參見下圖:
(二)大學生總體幸福感
1.對於「你幸福嗎」這個問題,調查中有55%左右的同學認為自己很幸福,也有44%的同學認為自己偶爾幸福偶爾不幸福,只有1%的同學認為自己不幸福,由此可見現在大學生的幸福感還是很強的。
2.關於大家認為什麼樣的人最幸福的問題,64%的同學認為是身邊的普通人,13%的同學認為是父母他們那一輩人,當然,也有23%左右的人認為是明星或者社會名人,因此我們也分析出大多數同學的現實感很強,能關注周圍的生活,也有些
同學不怎麼知足常樂,以為光鮮亮麗的明星才是幸福。
(三)大學生認為對幸福感有影響的要素
1.金錢仍與幸福感密切相關
如表所示,認為幸福與金錢有很必要的關系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13.19%,認為幸福與金錢有一定關系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76.92%,認為幸福與金錢毫無關系的人數僅占調查人數的1.1%。
值得關注的是,在大學生中認為幸福的生活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的比列只佔了小部分,可以觀察出,當今大學生對「金錢」的理解還是比較客觀和理性的。
2.學習生涯教育對幸福有重要影響
如表所示,認為學習生涯教育對幸福有一般影響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
31.87%,認為學習生涯教育對幸福有很大影響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64.84%,僅有3.3%的人認為學習生涯教育對幸福沒有影響。
教育對於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有重要作用。擁有一個正確的幸福觀對獲得幸福有著重要導向作用。由此,可觀察得到大學生對教育的重視與肯定。
3.幸福影響因素多元化
調查中,我們設置了多項選擇題,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幾乎每一個選項,都超過了50人選擇,是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可見當代大學生們對幸福的追求與感受並不是單單倚重某一個的要素,展現出當代大學生思想的成熟客觀。
三、建議
(一)從學校教育來看
1.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人是幸福的本質
2.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
3.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和享受需要與創造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的服從和融合於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樹立目標,堅定信心。
4.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戰勝挫折,振奮精神,增強韌性,並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與機會。
6.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的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已在業餘生活中過得充實豐富有意義,在健康積極優美的校園文化中滿足需求,增長知識發展潛能陶冶情操,增強他們的幸福感。
7.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繫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的順應社會發展。
(二)從大學生自身來看
1.大學生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金錢與人生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

『伍』 問一下,愛情值多少錢!!!

愛情值多少錢?現在總算有了答案。據《羊城晚報》消息:經濟學家通過對10萬名美國和英國成年人的生活並結合諸如失業與婚姻等事件的價值後得出結論:穩定的愛情關系所帶來的幸福感一年約值6萬英鎊,合9.6萬美元。 將愛情等同於金錢價值,以前可沒有過。但對愛情價值的追問卻有不少種說法,首先是說「愛情無價」,意思是說「真摯的愛情」是人世間最可寶貴、無以衡量的情感。雖然過去成家前還是要有「三十六條腿」、「幾閃光幾咔嚓」之類的彩禮和嫁妝要求,但多是以談婚論嫁的生活基礎而論之,絕沒有將其扯到愛情上的,否則,會被人認為是褻瀆了愛情,變得「俗不可耐」;還有一種援引名詩的說法,叫「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就將愛情予以了可供類比的高度,就是說愛情比生命重要,但不比自由更有價值。雖然有哄抬「自由論」的嫌疑,但這種說法仍為人們所接受,一直被認為是既神聖又現實的「愛情觀」。 如今,更為現實和直觀的結論出來了,穩定的愛情關系一年能值9.6萬美元,約合70多萬人民幣,怎麼說也是夠誘人的,可這個數目的感覺也得分看什麼人。像對我這樣的平民百姓,慢說70多萬,就一分不給,我也不會拿婚姻家庭作游戲試驗一番,經過幾十年的風雨苦難,我和老伴已是相濡以沫,惺惺相惜,兒女們也知孝敬,不長時間就來我這兒聚聚,這時候,我們的心裡就很是滿足,也許有人說我們太過缺少激情和浪漫,可我要說,珍惜過去的歲月和情感,人人都會平靜和幸福。 當然,這只能代表我個人的觀點,象頗為風光的演藝界明星等他們的想法就與我的大相庭徑了。出名前也如老漢我一樣辛苦工作,平靜生活,一旦出了名,有了優勢,立馬就會去其原來的「糟粕」,另立愛情和婚姻。好象原來的愛情不是愛情,而全是中了人家的埋伏和圈套後,受盡了「一年360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折磨和苦痛。要麼出書「不得不說」,以正視聽,要麼直面觀眾痛哭流涕撈取同情和支持。這樣,不僅攪渾了真相,掙得了眼球,而且還提升了自己的出鏡率,真可謂一舉三得,賺盡了「愛情」的另類好處,其實,要說真是「愛情惹得禍」,原來的家庭真的不那麼好,讓我說就是胡扯,可是這又能怪誰呢?在那個浮躁急功的圈子裡,在眉來眼去、以求真實的「模擬家庭」里竄來竄去,弄假成真的戲肯定就不會少。只不過,這樣帶有「速成」性質的愛情與婚姻就一定會幸福得超過原來的價值?看看最近曝光率極高的二婚、三婚消息,就能明白「速成」在這方面的後疑症並不少。 信不信愛情,信不信一年穩定的愛情能值9.6萬美元,其實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但不管怎麼說,愛惜自己,愛惜別人和家庭對誰來說也不是壞事,這要比純粹爭論愛情是什麼更為實際和重要得多!

『陸』 蹇冩儏鍊煎氬皯閽憋紵

濂藉績鎯呮棤浠楓
鍙浠ユ槸涓涓5姣涢挶鐨勮創綰革紝涔熷彲鏄涓3鍧楅挶鐨勯洩緋曪紝榪樺彲浠ユ槸濂藉氫竾鍏冪殑鎴胯濺銆
鏈閲嶈佹槸姝ゆ椂姝ゅ埢浣犳槸鍋ュ悍瀹夊叏鐨勶紝閮藉煎緱蹇涔愩

閱讀全文

與一個人的幸福值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個叫鳳姐的的電影 瀏覽:400
2021年上映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
韓國電影女主整容 瀏覽:337
三個男人主演的電影名字 瀏覽:390
鬼片電影免費 瀏覽:813
泰國片 女生做妓女 瀏覽:504
人怎麼活才能幸福或者獲得幸福感 瀏覽:759
打電話兩人在一起韓劇 瀏覽:141
賓士小伙娶了多少美女 瀏覽:12
玩具熊的午夜驚魂電影 瀏覽:149
微信影院電視劇免費觀看 瀏覽:907
暴力街區13勞拉怎麼了 瀏覽:370
真正的美女靠什麼 瀏覽:240
有什麼神醫故事 瀏覽:747
2021健康承諾書哪裡列印浙江 瀏覽:722
不用VIP,免費看影片,的軟體 瀏覽:183
女同視頻APP 瀏覽:419
日本推理片在線觀看完整版 瀏覽:304
一部國產電影殺人犯殺小姐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