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幸福的團隊是怎樣的
我個人感覺幸福的團隊就是有一個好的一個凝聚力,大家都可以在一起抱團取暖,然後共同去發展,有共同的一個目標。去共同為公司創造價值價值。那麼同樣也可以提升自己個人的一個價值。
❷ 怎樣才能讓員工幸福
1/6
一、注入「快樂因子」
幸福的外在表現在於快樂,一個快樂的團隊是有戰鬥力的團隊。浙江迪安診斷技術有限公司提出「做快樂的事,快樂地做事,做一家快樂的公司」的理念。迪安致力於把「市場做大,公司做小」,企業大了,利潤有了,就更有能力為員工創造家的溫暖的條件。
2/6
二、「讓工作成為一種享受」
多年前,聖奧集團提出「無德、無苦、無累,怎做聖奧人?不和、不富、不樂,誰做聖奧人!」為實現這樣的目標,聖奧提出要讓員工工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社會保障覆蓋每一個人,每年組織員工旅遊的費用達一百多萬元,體現了「讓工作成為一種享受」的經營理念。
3/6
三、助力員工成長
對於一個員工來說,薪水、工作環境與自身素質的提高比較,後者更有價值。浙江西子富沃德電機有限公司秉承母公司西子聯合控股集團「合作重於競爭」的經營理念,建立各種機制,給予員工充分的發展空間。該公司確信,個人的知識是有限的,團隊凝聚的力量才是巨大的;只有員工不斷成長,公司才能更成功。因此企業創造一切必要的和可能的條件,使每位員工得到綜合發展,企業為此支付的年培訓經費達80餘萬元。
4/6
四、薪酬上升的快感
對於大多數員工特別是一線員工來說,薪酬福利是企業是否關愛職工最重要的評判標准。近年來,巨石集團每年的薪酬提升幅度基本都保持在8%以上,工資漲幅遠遠超過CPI。
5/6
五、內部競爭的刺激
天能集團把內部競爭當作和諧企業建設的手段,這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實行內部競爭機制之後,員工開始自我加壓。以車間主任司其春為首的「車頭」,管理人員實干引領、發揮大家所長,「車頭」與「動車」互動,將個人利益和車間利益協調一致,使整個團隊更加凝聚,活力倍增。一個良好團隊,創造的效益刺激了每一個員工,讓他們增強了幸福感。
6/6
六、讓員工擁有否決權
位於浙江溫州的華峰集團明確地告訴員工,他們擁有一項重要的權利,即否決權。員工可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決策。華峰集團會定期舉行生產系統、營銷系統等座談會,員工在了解企業的狀況後,有針對性地作出合理化建議,甚至可以批評高管的做法。
❸ 如何打造一個優秀的團隊
打造優秀團隊是很講究管理和帶人的方法的,你可以看下團隊方面的經典書籍《團隊管理必讀12篇》或其他同類書籍來提高自己管人、帶團隊的能力。總之,打造優秀的團隊肯定是需要你去系統地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的。
轉載以下內容供你參考:
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團隊精神就是公司上下精誠團結、目標一致、協同共進,就如航行於大海的巨艦,有聰明艦長的正確指揮,有勇敢船員的協同配合,在這艘巨艦上每一個人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凝聚成劈波斬浪的巨大動力。一個成功的企業,只要具備了這種精神,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長盛不衰。團隊精神也指一個組織具有的共同價值觀和道德理念在企業文化上的反映
那麼,到底該如何打造團隊精神呢?
第一、營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文化氛圍
一個企業就是一個團隊,你可以將它視為足球隊,也可以將其視為籃球隊。球隊在比賽的時候都十分重視榮譽,為此拼搏努力,爭取勝利,因為輸了,隊員們會覺得可恥。同樣,管理者也應該讓員工具備這樣的觀念:公司衰亡了,我可恥;公司興旺了,我光榮。只有當員工具備了這種思想意識,將公司的利益與自己的榮辱得失聯系起來,他們才能自動自發地工作。管理者應承擔起宣傳鼓動責任,以激發每個團隊成員的使命感與榮辱感,這樣才能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愛崗、愛企,才能形成一種自發的團隊精神。
第二、把「家人意識」融入團隊建設中來
員工報效公司的精神是如何在公司發揚光大?只有協同合作,才能製造出一種觸動人類心靈深處的東西。這種東西可能與傳統大家庭的破裂有關系。如今,即使我們尚有家庭,也只不是中小家庭,所以,人們備感孤獨,以致竟從內心深處發出了「同甘共苦,精神共享」的吶喊。
公司應該像一家之主一樣關心和愛護自己的員工---就像愛護自己的家人一樣。讓員工感受到公司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員工自然會為公司著想,自然會心系公司,團結一致地為公司貢獻自己的力量。比如記住員工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適當地關心員工的家人,當員工過生日的時候,記得表達關愛和祝福等。從這些小事做起,讓員工感受到公司的愛。
❹ 如何建設團隊的故事
先聽聽這五個小故事吧。
1、有效溝通
獅子和老虎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到了最後,兩敗俱傷。獅子快要斷氣的時候對老虎說:「如果不是你非要搶我的地盤,我們也不會弄成現在這樣。」老虎吃驚地說:「我從未想過要搶你的地盤,我一直以為是你要侵略我!」
觀點:相互溝通是維系同事、老闆之間的一個關鍵要素。有什麼話不要憋在肚子里,多同同事、員工交流,也讓同事、員工多了解自己,這樣可以避免許多無謂的誤會和矛盾。
2、相互信任
兩只鳥在一起生活,雄鳥採集了滿滿一巢果仁讓雌鳥保存,由於天氣乾燥,果仁脫水變小,一巢果仁看上去只剩下原來的一半。雄鳥以為是雌鳥偷吃了,就把它啄死了,過了幾天,下了幾場雨後,空氣濕潤了,果仁又漲成滿滿的一巢。這時雄鳥十分後悔地說:「是我錯怪了雌鳥!」
觀點:老闆、同事之間要相互信任,很多幸福團結的團隊就毀於懷疑和猜忌。所以,對同事、員工要保持信任,不要讓猜疑毀了團隊。
3、冷靜理智
兩只烏鴉在樹上對罵起來,它們越罵越凶,越吵越激動,最後一隻烏鴉隨手撿起一樣東西向另一隻烏鴉打去。那東西擊中另一隻烏鴉後碎裂開來,這時丟東西的烏鴉才發現,自己打出去的東西原來是自己一隻尚未孵化好的蛋。
觀點:遇到事情要冷靜對待,尤其是遇到問題和矛盾時,要保持理智,不可沖動,沖動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糟,最後受損失的還是整個團隊。
4、換位思考
小羊請小狗吃飯,它准備了一桌鮮嫩的青草,結果小狗勉強吃了兩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過了幾天,小狗請小羊吃飯,小狗想:我不能像小羊那樣小氣,我一定要用最豐盛的宴席來招待它。於是小狗准備了一桌上好的排骨,結果小羊一口也吃不下去。
觀點:有時候,已之所欲,也勿施於人。凡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同事,遇到問題的時候多進行一下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想想,這樣,你會更好地理解同事、員工。
5、快樂源泉
小豬開始學做蛋糕,但它做出的蛋糕總是不好吃。它問公雞師傅,公雞想想,問它做蛋糕的原料是什麼。小豬說,為了怕浪費,它做蛋糕用的全是一些快要壞了的雞蛋。
公雞對小豬說:「記住,只有用好的原料才能做出好的蛋糕。」
觀點:是的,只有用好的原料才能做出好的蛋糕,同樣地,只有用快樂的心情才能構建起幸福的團隊。所以,進門之前,請把在外面的煩惱通通拋掉,帶一張笑臉進來。如果所有的團隊都能這樣做,那麽這個團隊一定是最幸福的。
❺ 如何創建幸福的幼教團隊交給園長
關愛教師的生活:根據馬斯諾的需要層次理論,要想讓幼師有高層次的需要即在事業上有所追求,首先要滿足他們在較低層次的需要,所以在打造幼師團隊時,把關心教師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放在第一位,為幼師的專業成長打下物質基礎。在幼兒園管理中我們把滿足教師的物質需求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與教師一同營造朴實、溫馨的物質家園,在教師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要後,激發她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切實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切實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對女教師的專業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
幼兒園(英文/德文:kindergarten),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園、幼稚園。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是對3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幼兒園適齡幼兒一般為3歲至6歲。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❻ 怎樣構建一個健康幸福的團隊
喝牛奶不會長胖!你有所誤解。
❼ 一個幸福的團隊是什麼樣子的
沒有爾虞我詐,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沒有爭吵,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上有嗎?
❽ 如何打造「和諧」團隊
快樂的員工是企業的財富,和諧的團隊是企業的靈魂,無論什麼性質的企業,擁有快樂的員工和諧的團隊無疑都是一種幸福,而作為身處什麼行業來說,對快樂員工與和諧團隊的渴望更是甘之如飴。 快樂是一種能力,和其它操作技能不同的是,它通過體現於心態而最終來改變行為。快樂的員工具備積極的心態和樂觀的情感,即便在艱難困苦中也能逆風飛揚,迎接已知和未知的挑戰。在營銷學上曾經有過一個非常出名的案例:一個製鞋公司派業務員去開拓非洲市場,第一個人去了之後垂頭喪氣地回來了:沒辦法,那裡的人都不穿鞋子,我怎麼賣得出去呢;再派第二個人去,那個人高興得跳起來,太好了,這里沒有一個人穿鞋子,我可以賣很多雙鞋子。同樣的是環境,不同的是心境,結果卻是如此涇渭分明;同樣,在工作中,我們要面對客戶、上級、行業主管部門及行政機關等諸多方面的期望與壓力,如果我們的工作人員不能及時調整情緒,化壓力為動力,如何能持續滿足和超越客戶對我們的期望呢? 快樂也是一種資源,並且是一種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資源。快樂的人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再獲得新的快樂;不快樂的人卻總是會消極的面對甚至於迴避問題,並把這種情緒延伸到他所接觸的人,從而產生更多的問題,並帶來更多沮喪的感覺。從這個意義上說,快樂的人各有各的快樂,不快樂的人卻總是相似的,民俗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對做服務工作的人來說,快樂和微笑不僅是面對客戶時應有的禮節,也是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不二法寶,是讓客戶的情緒左右你的情緒,還是用你的情緒感染客戶的情緒,最終的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人人都渴望快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快樂,只有快樂的員工才能善於發揮快樂的能力,利用一切可讓自己快樂起來的資源,但是,再快樂的百靈鳥也有不再唱歌的時候,快樂一方面源於積極的心態和自身的修身養性,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受工作環境的影響,畢竟,一天中最多的時間仍然是用來工作。當然,也許有人會認為,員工快不快樂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以命令為先導,以制度為規范,我也一樣可以讓他們在八小時之內老老實實的工作,要求他們保持露出八顆牙齒的職業化笑容,至於八小時之外的事情,跟我有什麼關系呢?但是,發自內心的快樂會讓員工不自覺的將微笑寫在臉上,而在制度和管理者的視覺延伸不到的地方,你能保證你的員工還在微笑嗎? 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快樂的員工對於實現組織目標的意義,並且開始在組織內部倡導快樂工作原則。那麼,快樂的員工從哪能里來?換句話說,如何為組織培育快樂的員工,最終實現企業運營績效的最大化?就個人觀點來說,我認為,快樂的員工來自和諧的團隊,培育快樂員工的過程就是打造和諧團隊的過程,在一個和諧的團隊中工作,員工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對於團隊來說,和諧意味著團隊成員擁有共同的價值觀,能夠以共同的意志和行為准則,形成最大的戰鬥力以實現團隊的目標。但是,和諧的團隊不會自動自發的形成,它是企業宗旨、管理機制、企業文化、行為准則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我認為,和諧團隊的建設過程中應該有以下方面: 一、確定團隊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並且不折不扣的執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團隊若沒有了共同的行為規則,只能成為一盤散沙。但是,規則與制度都是用來執行的,唯有公平公正的執行,規則才能得以成其為規則。否則,就如同一面窗子破了,如不趕緊加以修補,它周圍的窗子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陸續破掉,心理學上稱之為「破窗效應」。同樣,如果有人違背了規則而沒有付出相應的代價,違背規則的人就會由一個、兩個慢慢地增加到三四個,最終導致規則的全面破壞,到這時候即便管理者重新確立了規則,團隊的成員也會因失去了對規則的敬畏而懈怠,再要扭轉他們的關念和行為習慣勢必事倍功半。 二、培養員工協同作戰的團隊精神。在這次活動中讓我們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及團隊的精神。團隊精神體現為團隊成員為了團隊的利益和目標而相互協作,彼此支持的意願和作風。在分工越來越精細的現代社會,即便是最復合型的人才也不能一個人做完所有的事情,雖然團隊會因其自身的使命而有核心的業務和骨乾的員工,但這並不意味著個人英雄主義有了滋生的土壤。獨木難成林,每一個員工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團隊中去,貢獻自己的力量並匯聚他人的力量,形成1+1大於2的合力,通過促使團隊的成功來實現自己的成功,才是個人成長的最佳途經。任何摒棄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將大家的功勞毫不知恥的據為己有或目中無人自視清高誇大自身作用的行為,均應為團隊成員所共同唾棄。 三、塑造彼此尊重和相互負責的團隊作風。不論在什麼樣的團隊,彼此尊重都是團隊成員合作的基礎。只有團隊成員彼此尊重對方的意見和觀點、尊重對方的知識與技能,尊重個體的差異與需求,欣賞對方的才華與貢獻,團隊才能得以和諧的運轉;而相互負責,也就是所謂的責任感,如果每個人都能基於自己的崗位,對團隊其它成員負責,對團隊本身負責,不推卸自己的責任,積極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協助同事完成他們的責任,就猶如萬涓成水終究匯流成河,團隊目標的實現自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四、確保暢通有效的溝通。暢通是指溝通渠道而言,可以想像,團隊成員間如果沒有溝通,最終的結果會是如何慘不忍睹;但是溝通不僅指自上而下的貫徹與傳達,也應包括自下而上的回應與反饋,也就是說,好的溝通應該是雙向互動的,實踐中,假如制定了管理方案並得到上級的肯定可以實施,僅僅讓他的下屬明白基於什麼樣的方案、方案實施的目標是什麼、為實現該目標應做哪些工作、能預見的困難有哪些、不能實現目標的後果是不夠的,他還應去了解員工對於方案的實施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有哪些好的意見和建議,讓員工從心理上認同這個方案並付諸於行動。有效則是指溝通效果而言的,溝通的目的是為了統一意志和行動,結果應該是正面的,如果員工利用暢通的溝通渠道進行的卻是搬弄是非、打小報告之類的消極行為,這樣的溝通則不要也罷。 五、營造持續學習和改進的團隊氛圍。團隊總是會面對新的挑戰和目標,團隊成員如果不能及時更新原有的知識和信息,必將跟不上團隊發展的步伐。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唯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保證團隊與個人成長的需要。而團隊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總是會有認識或執行上的偏差,因而總結失誤和接受外部的監督與批評就猶為重要。失誤和錯誤並不可怕,可怕是錯誤以後缺乏改正的能力。優秀的團隊應當能以積極的心態接受來自內外部的意見乃至批評,同時具備自我糾正和反省的能力,能夠及時發現自己工作中的差距,跟隨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永遠保持團隊旺盛的戰鬥力。 對於企業來說,和諧團隊的建設是一個漫長的征程,快樂員工的培養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漫長的積累和不斷的調整與修正,所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只能是不切實際的奢望。唯有執行、執行、再執行,方能滴水穿石成就夢想。
❾ 如何提升團隊幸福指數
心理資本=幸福感?
一個典型的誤會是把心理資本誤認為員工幸福感(employeewell-being)。員工的幸福感能夠形成積極的態度,自然導致高績效行為。所以,不少人力資源部已經從傳統的選用育留功能轉型為「員工關懷中心」,致力於通過EAP計劃等形式治癒勞動負荷形成的損害,提升員工對於幸福的感知。
要麼是不斷地投入福利成本來討好員工,要麼是一遍又一遍地灌輸正能量和心靈雞湯,甚至,一些企業還走向了讓人啼笑皆非的模式。例如,我觀察到的一個國有企業為了讓員工珍惜工作,感恩企業,竟然組織組織到員工到人才市場再求職,參觀貧困地區甚至監獄……邏輯似乎異常清楚——「了解別人有多慘,才知自己有多好」。
但是,隨著不斷的成本投入、喋喋不休和啼笑皆非,員工似乎消除了「不滿意」,但是,卻並沒有導致「滿意」,自然也沒有形成員工積極的工作狀態。「治癒消極性」和「形成積極性」之間是兩條邏輯,單純增加「幸福感」的做法與心理資本無關,那種「幸福感」只是一種淺層次的心理慰藉而非真正的「幸福」,這些企業是誤入歧途。
心理資本=心理能力!
心理資本是一種心理能力,換句話說,是一種處理外界信息輸入的心理機制。當員工具備了這種心理能力或心理機制後,能夠適應性地「運用不同的能力」來滿足工作的動態要求,同時,這也使得他們能夠體驗到真實的「幸福感」。不難想像,當員工或組織具備足夠的心理資本時,其總能以積極的方式來行動,自然能夠獲得高績效。
在此基礎上,路桑斯等學者又對這一概念進行了讓人興奮的強化。他認為,心理資本是一種動態資源,不僅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維持,還能夠形成增長。當某一個維度的心理能力受到外界沖擊時,其他維度的心理能力將發揮作用,持續引導員工的積極行為。換句話說,他假設心理資本是能夠自我修復的,心理資本的累積過程是不可逆。
這種闡述卻容易讓人產生質疑。心理資本作為一種狀態類的個體特徵,能夠被特定情境、事件所影響,說到底,就是來自於個體的現實體驗。既然如此,為何負面的現實體驗不會造成心理資本的衰退?
現實中不難找到類似的例子,「明星職業經理人」空降後水土不服就是典型。當某人空降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面對排外的文化、復雜的人際關系、現實的既得利益集團,他的一切積極行動都有可能收效甚微,極有可能產生「失控感」。假設他不能從這樣一個造成負面體驗的環境中脫離,心理資本就有可能衰退(當然,也可能重新建立)。從這個角度上說,假設心理資本的累積是不可逆的過程讓人質疑。
但遺憾的是,現有的研究似乎都沒有過多關注這一話題。
心理資本不是「燃料」
一個頗具誘惑的想法是:如果針對心理資本設置一些微觀干預模式(microintervention),是否能夠解決企業在當下面臨的種種問題?事實上,路桑斯等學者也設計了心理資本的干預模式(PCI),試圖通過一些情境練習來開發員工的心理資本。這些練習的原理是使員工通過成功體驗來形成一些積極的心理機制,並希望這些心理機制能夠被遷移到現實工作情境中。
如果這樣的模式成立,我們甚至可以假想若干心理專家經營的「加油站」,專門為員工提供「燃料」。神奇的是,這些燃料在首次添加後就可以一勞永逸,隨後會跟隨員工的實踐活動自動累積。
如此看來,HR們似乎需要轉型為心理專家。所以,在「員工關懷中心」之後,人力資源部再次進化為「員工能力發展中心」,他們的主題已經不再是「治癒損害」和「提升淺層次的幸福感」,而是真真正正地累積心理資本,打造「深層次的幸福感」。我觀察到的一個國有企業,通過企業內的情境模擬來對員工進行能力訓練,搭建了「企業劇場」。他們的原意是發展高潛質員工的素質(勝任力),但在我後續的跟蹤觀察中卻發現,在諸多的素質維度中,心理資本的上升最為明顯,且對於績效的影響相當明顯。
那麼,這種轉型是正途嗎?如果關於心理資本不可逆的闡述是准確的,這種由「員工能力發展中心」推動的情境練習就是一種正途。但是,如果心理資本會在現實體驗中容易出現衰退,這種微觀干預模式就只能是管理系統的輔助。舉例來說,情境練習讓員工產生了較強的自信,但在現實的企業環境中,員工被分配到不合理的崗位,同時缺乏強大的後台支持,是否會使其自信衰退?又如,員工雖然充滿了對於事業發展的希望,但企業卻缺乏公平的分配製度和正向的價值觀,是否會使其希望流失?
微觀干預盡管是定向塑造心理資本,但其形成的體驗相對於現實工作環境還是不足。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說心理資本是「燃料」,其絕不會主要由外部的「加油站」來供給。那些脫離工作情境的虛擬世界中的成功更像是一個烏托邦,真正的「加油站」,是為員工生成成功體驗並轉化為心理資本的企業管理系統。
另外一點也值得注意,正因為路桑斯等將心理資本定義為一種通用的(非組織專有的)心理能力,那麼,員工的遷移必然是沒有沉沒成本的,這就意味著,一旦組織本身不能夠提供適應的環境,員工的積極行為有可能包括「逃離」。如此看來,心理資本對於企業是否會產生負影響?
應該如何看待心理資本?
任何人都不能否認心理資本這一概念對於管理學的意義。但是,實踐界和學術界運用這一概念的模式可能需要調整。
強大的心理資本可能是海底撈、蘇州固鍀、德勝洋樓、澳洋順昌等標桿幸福企業的共同特徵。但是,對他們進行對標,應該是管理系統的對標,絕對不是幾堂「幸福課」就可以實現的。
我的憂慮不是杞人憂天。至今,我已經看到了若干打著「幸福課」的幌子售賣的培訓和咨詢產品。成功學、心靈雞湯被重新包裝後粉墨登場,不厭其煩地要向員工灌輸正能量。老闆們不去思考自己的管理上有什麼差距,反而是責怪員工缺乏心理資本,寧願花錢送員工參加劉一秒們的培訓,購買正能量。一買一賣,這一心理資本的市場異常繁榮,卻讓心理資本這一精彩的概念一再被誤讀。
❿ i讓自己的教師團隊感到幸福要怎麼做
摘要 學校管理「人本化」,構建和諧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