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如何把幸福說得哲學一點

如何把幸福說得哲學一點

發布時間:2022-01-24 23:14:27

① 問一個哲學問題,幸福的定義是什麼有沒有哪個哲學家對於幸福下過定義

幸福是心理慾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

幸福來自於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覺。當六覺捕獲到符合自己願望的信息時,腦電波快速提升又快速回落,會產生像快樂,又不僅僅是快樂的綜合感受。

幸福跟快樂有聯系又有區別。幸福被人類賦予了群體人格,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其本質是群體的快樂。所以,當我們的想法得到群體的認可時,都會產生一種很有「面子」的幸福感。所以,王船山才說「人們追求幸福的過程即義與利的均衡過程,義利均衡的結果即人們實現的幸福,幸福的評價標准即義利相通的倫理精神原則。」 因此,「真正的幸福」,是指既符合人的合理的自然屬性、又遵循人的一定社會屬性的幸福,特別是在人的理性支配下,符合人類社會進步要求的幸福。這是對「真正的幸福」的性質界定。

要獲得幸福,根本途徑還是要加強修養,努力構建自己的群體人格,通過不斷的學習、創新和教導,讓智慧得以延續,讓幸福之光普照人類。

② 哲學家如何理解幸福

幸福是來自心靈深處的滿足和愉悅。

哲學家柏拉圖認為,幸福除了身體上的滿足以外,必須包括積極性、責任感、成就感以及愛。

尼采把幸福理解為一種愉悅和滿足的狀態。他認為,幸福就是快樂或者滿足的答案過於淺顯。

蘇格拉底認為,想要更好地把握幸福,應該以實踐為基礎。幸福是指人們自身主體對客體的一種反應。

弗蘭克爾認為,      幸福不僅是實現生命意義的結果,同時也是自我超越的一個意想不到的附屬物。幸福不是追求而來的,而是自然產生的。

亞里士多德從「目的理論」出發,推出幸福是最高的善。

羅素認為:「基本的幸福最重要的立足點是對人對物的友善的關切」。從心出發,關切(或者說愛)很多人是人們最主要的幸福之源。羅素認為「幸福即為善」是繼承了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

③ 哲學教授說:哲學是澄清概念,但是怎麼能澄清概念呢比如勇敢,幸福,這些詞怎麼能澄清呢

哲學教授說哲學是澄清概念怎麼澄清概念,就是把不同的概念區分開來,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④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幸福的人一輩子要學點哲學學點心理學點經濟,這是誰說的

是智慧的人說的.
學點哲學學點心理學點經濟, 可以增進幸福.

⑤ 幸福哲學具體是怎麼回事能通俗地說一下嗎

一句話:信仰就是你不惜以生命代價去追求的東西。其實很多的教徒,雖說自己入教已久,但未必談得上信仰。只有深刻了解所信的東西,以及對所相信的東西不遺餘力地去探知,才談得上信仰。

⑥ 關於幸福的哲學解釋

西方。。。。

想不到的簡單,想不到的純真,想不到的平靜

⑦ 生活與哲學知識回答如何提高人們的幸福感

幸福的哲學

周國平 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1981年畢業,現為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出版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恆》,詩集《憂傷的情慾》,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等,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等。

到底什麼是幸福
老天給了我們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這條命照看好、把這顆心安頓好,人生就是圓滿的,就是幸福的。所謂的幸福就是讓生命和精神處在一個好的狀態。
今天我想借這個題目和大家談談心。我給哲學下的一個定義就是,一種和自己談心的方式及活動。這種哲學,與在座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問題、遇到困惑,每個人都在過具體的生活,過具體的日子,做著具體的事情,和一些具體的人打交道。而哲學,實際上就是讓你從具體的事情、日子裡面跳出來,想一想人生中間,到底什麼東西是重要的,什麼東西是不那麼重要的。哲學就是教你如何看準、抓住重要的東西,如何看開、放下不太重要的東西。如此,你才會擁有一個好的心態,不至於過得太糾結。
哲學讓你對人生有一個定位,有一個目標,讓你分清楚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所以我想,實際上哲學就是教你如何從價值觀的角度去談幸福問題。
有人會說,幸福這個東西,很難說,好像是很主觀的感覺,很難有統一的標准。確實是這樣,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但是,你若深入地問一下,為什麼會不一樣?還是有標準的。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從大的方面來說,其實是體現了價值觀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麼。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幸福是我們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我們之所以做所有其他的事情,最後都是為了得到幸福。也就是說,你做的所有事情,其實都是手段。一個人想要賺錢賺得多一點,這本身並不是目的,他是為了因此可以過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駁了:我不要那麼多錢,也可以幸福,比如說我讀幾本好書,就會感到很幸福。其實對後一種人來說,讀書就是他獲得幸福的手段。
在西方哲學史上,對於什麼是幸福,主要有兩種看法、兩個派別。一派叫做「快樂主義」,其創始人是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近代以來,英國的一些哲學家,如亞當·斯密、約翰·穆勒、休謨對此也有所闡發。這一派認為,幸福就是快樂。但什麼是快樂?快樂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煩惱。身體健康、靈魂安寧,就是快樂,就是幸福。他們還特別強調一點,人要從長遠來看快樂的問題,要理智地去尋求快樂。你不能為了追求一時的、眼前的快樂,而給自己埋下一個痛苦的禍根,結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義」。完善主義認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說道德上的完善。他們認為,人身上最高貴的部分,是人的靈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這部分滿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蘇格拉底、康德、黑格爾等,包括馬克思,他們強調的是人的精神滿足。
這兩派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十分強調精神上的滿足。如伊壁鳩魯強調,物質慾望的滿足本身不是快樂,物質慾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兩碼事。生命需要得到滿足那是一種快樂,但是超出生命需要以上的那些慾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約翰·穆勒則強調,幸福就是快樂,但是快樂是有質量和層次的區別的,一個人只有各種快樂都品嘗過了,他才知道哪一種快樂更深刻、更持久、更強烈、更美好。
在中國哲學里,我感覺,道家比較接近「快樂主義」,尤其是莊子強調生命本身的快樂,還強調精神自由的快樂,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快樂。儒家比較接近「完善主義」,儒家認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學家認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他說人是受慾望支配的,慾望就意味著匱乏,你缺什麼往往就對什麼有慾望,而匱乏意味著痛苦。所以,慾望沒有滿足的時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慾望滿足以後,人是不是就快樂了呢?非也。慾望滿足以後是無聊。叔本華說,人生就像鍾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們僅僅從滿足身體的、物質的慾望層面來理解的話,幸福確實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超越慾望層面來看幸福,這個觀點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愛讀書,你渴望去讀那些好書,你知道一些好書在等著你讀,那個時候你會痛苦嗎?你不會。讀完了以後你會無聊嗎?不會。你感到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你會因此快樂。這就進一步說明,我們談幸福問題,一定要超越純粹慾望的層面,要從價值觀角度去談。
當然,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但不同的價值觀之間還是有標准、有尺度的。比如,人生中到底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判斷的根據就是人性,就要看人身上,到底什麼東西是最寶貴的。我覺得是兩樣:一個是生命,沒有生命,什麼都談不上;還有一個是精神,或者說心靈,或者說靈魂。人和其他生命體的區別就在於,人是一種精神性的存在。所以我認為,所謂的幸福就是讓生命和精神處在一個好的狀態。
前不久我寫了一本書,叫做《把心安頓好》,其中就表達了這么一個思想。我說,老天給了我們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這條命照看好,把這顆心安頓好,人生就是圓滿的,就是幸福的。那麼什麼樣才叫做好的狀態呢?我認為,生命應該是單純的,不要太復雜,復雜就痛苦,要保護好生命的單純狀態。精神應該是豐富的,你要好好享受你的精神屬性,這是幸福的一個重要來源。
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你是可以支配自己的幸福的。有的人說,幸福全部靠運氣、靠外在的東西。我承認,一個人這輩子過得到底幸福不幸福,外在的運氣等因素是挺重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要完全被外界因素所支配。不管你的命運好與不好,有一點你是可以掌握的,那就是價值觀。你要弄清楚兩件事情:一個是分清楚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太重要的,然後抓住重要的,對不重要的東西看淡一點;另一個是分清楚兩樣東西,你自己能支配的,那就好好努力,你自己支配不了的,那就順其自然。這樣你的心態就好了。我覺得人一定要自己做主,多想一想,不要隨大流,被社會的潮流支配。人家在那兒追求什麼,你也去追求,那完全是盲目的。你應該經常問一問自己的生命,問一問自己的靈魂,到底要什麼,快樂不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

回歸生命的單純

人生要有兩個簡單:一個是物質生活要簡單,另一個是人際關系要簡單。應該經常給自己創造機會,把附加在生命之上的「社會堆積物」抖落掉,回歸生命的單純。
我認為幸福是由兩大塊所組成,一個是生命的單純,一個是精神的豐富。
說到生命的單純,我覺得特別要區分,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質慾望的不同。生命本身的需要其實就是大自然規定的,它應該是比較容易滿足的,但是超出生命本身需要的那些物質慾望,其實是社會刺激出來的,是人比人比出來的。當然,像私家車這樣的東西,你有條件,可以去追求,但是要弄清楚一點,這些東西並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道家有一部經典《淮南王書》說,「全性保真,不以物害形」。 「全」就是完全,「性」就是天性,「保」就是保護,「真」就是真實,「全性保真」就是指要保護好你完整而真實的天性,保護好你生命的原初狀態。「不以物害形」,就是不要用物質的東西去損害它。莊子也非常強調這一點。他反復說,「不失其性命之情」,「任其性命之情」,他說的性命之情,實際上也是指的同一個意思:生命本來的天性,一定要保護好,不要失掉。西方哲學家如伊壁鳩魯也同樣強調:人要過得簡朴一點、簡單一點,不要有那麼多復雜的慾望。
我個人認為,人生要有兩個簡單。一個就是物質生活的簡單。你可以很富有,但是你不要把你的精力都放在物質追求上。一個真正富有的人應該是,有了錢以後,仍願意過簡單的生活,因為能夠帶給他巨大快樂的並不是物質層面的東西。另一個就是人際關系要簡單。人際關系太復雜,其中難免會摻雜進利益的東西。物質生活簡單一點,人際關系簡單一點,這樣才更容易回歸生命的單純。
很多年前,我曾經收到一封讀者的來信。她那封信寫得特別好,大意是說:周老師,我看你的書的時候,從來沒有把你當作是一個散文家、一個學者,我的感覺就是,你是一個生命,你在那裡靜靜地訴說,我也是一個生命,我在這里靜靜地聆聽。最後的落款,她就寫了一句話:「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我是、你是……」我特別想給她回信,但是她沒有留地址。後來我用她最後那句話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就是《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我覺得她這句話講得特別好。名字、身份、地位、權利、財富等,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後來附加上去的,我把它們稱為「生命的社會堆積物」。當然,你在社會上生活,不能缺少這些堆積物,但是我想,應該有個清醒的認識:你不能永遠為這些堆積物而活著,你應該經常給自己創造機會,把附加的東西抖落掉,回到生命本身,想一想你生命中最需要的是什麼。依我看,生命中更重要的東西,應該是與自然的交流,讓自然感情得到滿足。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過一句話:動物對於自己需要什麼、需要多少是知道的,但是人不知道。大家知道,人比動物高明,高明在什麼地方?人是有理性的,有頭腦的。但是我說,理性的作用是兩面的,好的作用,是讓你有一種更高的能力、更高的追求;但是壞的影響是,它把你生命本身的需要搞亂了,產生了很多本來並不是必需的東西,有的甚至占據了主導地位。所以有時候我們應該學一學動物,回到動物的狀態。
還有一點,我們應該珍惜平凡生活的價值。你可以去創造不平凡、去爭取不平凡,干出一番事業。但是,所有的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到平凡,都要用它對平凡生活的價值來衡量它自身的價值。如果你的不平凡是以破壞你的平凡生活為代價的,那我認為,這個不平凡就沒有多大價值。真正有價值的不平凡,它應該讓你的平凡生活過得更好,起碼應該能夠兼顧。法國哲學家蒙田說過:一個人能和他的家人和睦相處,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英國哲學家霍布斯也說過一句話,他說:那些有野心的人,是捨不得把時間浪費在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身上的,他們把全部時間都奉獻給了他們的敵人。我覺得這些人很可憐,因為人生中真正美好的東西,他們沒有享受到。
所以我說,一個人活在這世上,一定要珍惜這些平凡的感情,一定要有相愛的伴侶、和睦的家庭、知心的朋友。這個東西比你有車、有房、有錢重要得多。
那麼,有人就會問我,你認為錢不重要嗎?當然,錢也重要,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商品社會里。錢是個好東西,但不是最好的東西,你可以去爭取,但是你不能為了它把你最好的東西扔掉了。最好的東西是什麼?就是我剛才說的,生命的單純,那些普通的、平凡的東西。錢僅僅只是個手段。當然,錢多一點可以給人比較好的心態,但是如果你除此之外沒有更高的目標,仍然是為錢而生活,那我要說,金錢的最主要的好處你仍然沒有享受到,你在金錢面前仍然是不自由的。
一個人有了錢以後,他就應該干什麼呢?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覺得一個人和金錢之間最好的格局,就是不必僅僅為了錢去工作了,而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時候你的心態是最好的。當然要達到這一步還是需要有一點運氣的。但是我想,即使在沒有這個運氣的時候,你也不要把錢看得太重要。尤其是青年人,你開始的時候肯定是有一個目標的,包括在經濟上會有一個目標。但是我覺得不妨把目標定得低一點,這樣可以更早一點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要一直走在為錢而活的路上。說起來,我們當年吃的苦並不比你們現在少,但我當時真不覺得物質上的清貧算是什麼苦。我認為我自己最好的作品,實際上就是在我最窮的時候寫出來的,雖然那個時候掙的還不夠自己花,但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是真的很快樂。

追求精神的豐富

我們不光要在這個世界上做事情,還要在這個世界上帶著情感生活,讓自己的心靈越來越豐富。一個內心貧乏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一定是貧乏的;一個僅僅關心利益的人,他一定看不到世界萬象的美。
這也就牽涉到我接下來要講的問題,人要追求精神的豐富。
人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自然之子」,作為自然的孩子,你要順應自然,讓你的生命保持一種單純的狀態;另一個是「萬物之靈」,人是有思想、有靈魂的精神性的存在,人的精神屬性是人之所以幸福更加重要的源泉。尤其在一個人的基本生活問題解決以後,你幸福不幸福、生活質量怎麼樣,主要取決於你的精神素質。那麼人有些什麼樣的精神素質?第一個叫做智,智力。第二就是情,情感。人不但有認識能力,而且有感受能力,對世界的美、丑是有體驗的,對生活是有感受的。第三個就是德,道德。人是有精神追求的,要讓自己生活得有意義,有精神目標,必須是有道德、有信仰的。實際上前兩個方面牽涉到精神的豐富,第三個方面牽涉到精神的高貴。我重點談談精神的豐富。
我覺得人應該享受自己的智力屬性,享受自由的頭腦,享受獨立的思考。看一個人是不是在過一種高質量的智力生活,主要看兩個東西。一個是好奇心,你對世界、對事物、對知識,是不是有興趣。一個對事物沒有興趣、對世界沒有興趣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是單調的、平庸的。另一個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個人應該養成這樣一種智力活動的興趣和習慣,這一點對你幸福不幸福其實非常重要。
其實,在西方一直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強調智力活動本身,比如動腦筋、學習、鑽研、探索事物的奧秘,這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就是一種價值,就是一種目的。馬克思說,真正的自由王國是存在於物質生產領域的彼岸的。他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人們的活動目的是為了發展人的稟賦、享受人的能力,而不是為了物質生產。馬克思所追求的這個理想目標,也就是人人都過真正人的生活,享受人的能力,享受人的精神屬性,我們是可以去爭取的。
作為個人來說,如果你的物質生活基本上有保障了,你就應該把享受、滿足、發展你的精神能力作為一個主要的目標和追求。因此興趣就很重要,你一定要有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每個人生下來一定有他獨特的稟賦,這個稟賦可能在年輕的時候發現不了,但是有一點你可以做到,就是讓自己一般的智力品質發展得好一點,養成智力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喜歡學習,喜歡動腦子。有了這樣的品質以後,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什麼事情是最適合你做的,你真正的興趣在哪裡了。
人不但要享受自己的智力屬性,還應該享受自己的情感屬性。我們不光要在這個世界上做事情,還要在這個世界上帶著情感生活,讓自己的心靈越來越豐富。一個心靈豐富的人和一個心靈貧乏的人,他們過的生活是不一樣的。哪怕他們的外在形態是一樣的,比如說在同一個單位、干同樣的工作,但是他們的內心世界一定是不同的,他們眼中的世界也一定是不一樣的。因為一個人是根據自己心靈的豐富和貧乏程度去看世界的。一個內心貧乏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一定是貧乏的;一個僅僅關心利益的人,他看到的全是利益,他看不到世界的美,看不到世界萬象的各種奇妙之處。你必須有與之相對應的內心世界,世界的精彩才會對你呈現。
那麼,心靈的財富來自什麼地方呢?途徑很多,到大自然中體驗,欣賞藝術,這些都是。但是我比較強調兩點,一是讀書。要養成讀書的習慣,一定要去讀那些最好的書。哪些書是最好的?我很難給你開個書單。但是時間已經給你開了這個書單,就是那些經過歷史沉澱下來的名著。你可以從中去選擇。這樣一個讀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你把人類所創造的那些精神財富占為己有、把它們變成自己的財富的一個過程。
另一條就是,一個人應該養成獨處的習慣,要經常地反省自己,要有自己的內心生活。比如,你可以通過寫日記這樣的方式和自己的靈魂對話。寫日記,實際上是很好的約束自己、督促自己反思的方式。我自己就是通過寫日記,留下了人生中的很多好滋味。這些好滋味不僅僅是童年時代的幾塊糕點,更是我人生中的經歷,經歷中的感受和思考。這些東西,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比金錢寶貴得多,而且也可靠得多。
寫日記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讓你生活得更認真。你在生活的時候,不光外在的眼睛是睜開的,心靈的眼睛也是睜開的。因為你是在看,什麼事情對你有意義,什麼東西是值得留下的。另一個好處是,讓你生活得更超脫。當你寫日記的時候,實際上是一個更高的自我,也可以說是一個靈魂的自我,或者說是一個理性的自我,在那裡審視這個身體的自我的活動。通過寫日記,通過獨處,把這個靈魂的自我迎回來,看看它做了些什麼,有些什麼苦惱,然後去開導它。這個過程會逐漸讓你這個更高的自我、理性的自我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強大。因為你寫日記的時候,你其實站得比你的生活更高。

⑧ 幸福的定義神什麼,用哲學的角度說

幸福是一種心態,有錢未必是幸福,無錢未必不幸福。幸福是一種豁達的心態,幸福來源於生活的輕松與滿足,以及對於未來充滿無限的憧憬和希望。對於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而言,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窮有窮的幸福,富有富的幸福。正所謂「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窮的幸福就是知足常樂,富的幸福就是樂善好施。富有並不一定都幸福。生活中許多東西遠比金錢重要,許多東西是用錢買不來的,其中就包括幸福。幸福其實很簡單,人的幸福感覺是和生命的需要、精神的需要、社會的需要息息相關的。心靈上有了滿足的感覺,便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是一種感受,名人未必就幸福,凡人未必不幸福。羨慕同齡人有房有車有好職業,覺得出人頭地是幸福的要領;風燭殘年,羨慕別人的腳步鏗鏘有力,覺得一切都不再重要,唯有健康才是最可靠的幸福。就這樣,從小到大,我們總是一邊查閱幸福的定義,一邊揮手將面前的幸福趕開,等到所有的繽紛都變成懷念,才發現已錯過生命中最美的季節,但見來路迤邐,處處開過幸福的花朵。
幸福是一種責任,婚姻未必是幸福,獨身未必不幸福。幸福的婚姻在於忠誠,是一份責任。吃好穿好住好,就是幸福婚姻。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物質財富固然是家庭幸福生活的保證,但絕不是唯一。如果對婚姻不負責任,那麼再富麗堂皇的婚姻,也遠不如獨身幸福。
幸福是一種信念,健全未必是幸福,殘疾未必不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一種精神,一種追求,一種常人無法理解和去實踐的醒悟。坐在輪椅上的張海迪說:「即使翅膀折斷了,我的心也要飛翔。」直面生活的勇氣、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信念,能戰勝身體的殘缺,缺陷對人常常有意外的幫助。苦難鑄就了他們不屈不撓的性格,他們比健全人更渴望得到尊嚴,他們身上具有一種所向披靡的精神,也許在別人歧視的目光下壓抑太久,隨時可能迸發出驚天動地的力量,創造出一番令人驚嘆絕頂的成功!幸福無限,只存心間。只要我們自愛、自尊、自強、自信,我們就會常常體驗到幸福。讓別人得到和擁有幸福,往往就是自己的最大、最長久的幸福。

⑨ 怎樣才能獲得幸福,哲學家如是說

首先,要明確定義什麼是幸福,然後才能說如何獲得幸福,如果連幸福是什麼都不知道,怎麼去獲得呢?
談到幸福,就必然涉及到哲學的一個分支倫理學。倫理學是關於人類道德的學問,也就是什麼是「善」的學問。關於什麼是「善」,在倫理學中有系統的論述,這里不能多說。倫理學認為「善」是人類道德的總原則。如何善待他人是社會、國家制定製度法律的原則,如何善待自己是讓自己幸福的原則。每個人實現自己創造性的潛能,從而可能成為最有價值的人,是人的最高幸福。要想使自己獲得最高的幸福,只有在不危害社會、危害他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去實現自己的創造性潛能。
當然幸福有很多層次,最低級的幸福就是去吸毒,這種方法就是通過最直接的辦法,讓自己獲得暫時的幸福,但副作用是你會染上毒隱,從而使自己處於長期的痛苦著去。
再高一點的幸福,就是不勞而獲,得到物質利益的滿足。
再高一點的幸福,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物質慾望的滿足。
再高一點,就是實現個人在精神上的滿足了。
最後,如果要對幸福做系統的了解,那麼我建議讀王海明教授的《新倫理學》。

⑩ 關於幸福的哲學名言

鏈接:

提取碼:dviz

復旦名師陳果:幸福哲學課。你的幸福關鍵詞是什麼?是時候了,和生活好好談談,把握當下的幸福。復旦爆紅的女神教師陳果,獨家開講人生的幸福哲學課,激活你對幸福的感知力。

幸福不是從天而降的運氣,而是你在內心修煉的能力。朋友、愛情、財富、自由,究竟什麼才是屬於你的幸福關鍵詞?幸福是一條路,讀懂你的內心,你才能夠找到自己的歸途。

課程目錄:

01.明心見性,認識自己

02.唯真知方有真愛, Right road VS Good road

03.莫辜負這僅有一次的人生

04.來自社會和知己的聲音

05.尋找生命里的樹洞

06.盡力達觀,保持中道

......

閱讀全文

與如何把幸福說得哲學一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有那麼多壞人過得很幸福 瀏覽:198
事業和家庭怎麼做 瀏覽:8
光彩事業是什麼事業 瀏覽:46
經濟學家郎閑平是哪裡人 瀏覽:803
小故事翻譯過來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462
經濟增長到什麼程度 瀏覽:845
如何檢驗家庭幸福 瀏覽:618
婚姻合同公證怎麼收費 瀏覽:695
廣州健康通審核排隊要多久啊 瀏覽:126
江南幸福里房價多少 瀏覽:347
歐洲哪些國家經濟發展 瀏覽:521
電視劇相信愛情結局是什麼 瀏覽:370
亞太經濟走廊在哪裡 瀏覽:24
312數字代表什麼意思愛情 瀏覽:933
莆田事業編疾病預防控制干什麼的 瀏覽:217
郭冬臨小美女搭檔有哪些 瀏覽:755
怎麼能讓幸福樹分枝 瀏覽:798
鄉鎮事業編制如何轉變身份 瀏覽:666
愛情里有哪些手段 瀏覽:125
易經怎麼看婚姻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