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結構化面試題:政府怎樣做才能讓群眾感覺更幸福
【參考答案】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對幸福的評價,對於多數普通百姓來說,幸福的內容往往很平實,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心中的幸福就是擁有穩定的工作、公平的機會和收入、可靠的社會保障、安全的醫療服務、舒適的居住條件以及和睦的家庭等。這些都是一個個幸福的體現。這些內容是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對民生改善的殷切盼望,也是我們政府努力的方向。
對於政府如何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 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讓踏實肯乾的勞動者能夠更多的積累財富。
其次,還要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氛圍。要讓誠實守信干實業的人感到有奔頭、能致富,而不是讓人們都想著輕易獲取暴利。
最後,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社會環境。讓所有人都相信,只要努力向上,不論是偏遠地區的農民還是繁華都市的驕子,每個人都可能憑借自身的勤勞和智慧,向上流動,走向富裕。
當「勤勞致富」不再是遙遠的夢想,相信每個人都會為心裡珍存的一個個或大或小、或平常或綺麗的「中國夢」去拼搏、奮斗。
2. 怎樣提升人民的幸福感(用政治題方式答)
怎樣提升人民的幸福感(用政治題方式答)
、經濟常識角度
1.完善分配製度,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幸福並不只是物質上的滿足,還得讓公眾感受到社會的公平。完善分配製度應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兼顧效率與公平,必須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這有如此才能使人民的幸福感真正得到提升。
2.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中國民生指數課題組目前對全國發展水平不一的24個城市4800名居民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影響中國居民幸福感的19個因素之中,前五名依次為家庭和諧、健康、子女教育、生活安全和醫療服務。這一調查結果反映出,政府應當加強宏觀調控,為居民創造良好的社會保障條件。
二、哲學常識角度
1.物質決定意識。幸福感的獲得首先來自於物質生活的富足,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來越重視精神和情感的追求。
2.堅持全面的觀點。幸福感的獲得不僅僅是依靠物質享受,人要幸福,還需要精神追求和情感支持,三方面都要顧及。
3.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幸福感屬於社會意識范疇,城市的經濟增長速度並不能完全代表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程度,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主觀幸福感的高低,往往取決於很多與經濟無直接關系的因素。
4.正確價值觀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次兩會正當「十一五」與「十二五」交替之際,政府關注民生,「幸福熱」的話題,折射著民眾對新的幸福、更加幸福的追求,同時也折射出政府的價值觀更加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政治常識
1.國家的職能。全國人大代表張曉燕:在身體健康、衣食住行無憂的同時,還希望今後的生活更加舒心、安心、放心和對未來有信心,這是有幸福感的重要指標。為此國家應該積極履行好經濟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等相關職能,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2.公民政治權利的行使。不少網民認為,幸福感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安寧的治安、優美的環境、富足的生活,還包括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等權利的行使。政府除了滿足公民的衣、食、住、行的生活需要之外,還要滿足民眾自由、平等的政治需求。保障和實現公民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權益,人們才會有充分的生活幸福感。
8.我想我們會在一起的我覺得自己很幸福,我不再是一條孤獨流浪的魚,我有岸可度,岸的一端你在那。
3. 如何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共產黨採取的措施包括: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塌宴虛中心,全力以赴拼經濟,保持經濟高速發展的態勢。其次、竭盡全力做好社會保障工作,確保城鄉醫保和社保統籌基金足額到位。第三,黨和政府重視和加強扶貧工作,強祥大調精準扶貧,同時向貧困地區投入巨資促發展,為貧困地區民眾脫貧和走上小康之路不遺餘力。第四,做好城鄉舊房危房改造團燃和居民搬遷新居的工作,使居住城市棚戶區的市民和居住窮鄉僻壤的農民如果能夠住上新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