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幸福曲線是什麼意思

幸福曲線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4-03-27 22:13:54

『壹』 幸福課講的是什麼

決定幸福有3個因素。

一是基因,是我們的基因遺傳排列,影響了我們起始的幸福水平的高低。這很好理解,有些人天生就是樂天派,有些人天生就容易滿足,有些人天生幸福水平就高,容易感受到幸福。遺傳排列可以影響幸福,它的佔比是50%。二是外部環境,居住地,收入,天氣等。這部分因素佔10%的比重。三是意向活動。

又比如,敗態握我們失戀了,幸福感水平會降低,我們會很傷心,這也許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最終,幸福感水平仍會上升到起始的高度。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無論他們經歷過什麼,喜悅或者悲傷,中途可能高低起伏,最終幸福水平都會維持在起閉謹始點的高度上。我們的目標是讓幸福水平有整體向上的趨勢。

『貳』 《你的幸福曲線》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你的幸福曲線》([加]喬納森·勞赫(Jonathan Rauch))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nnZiei60sclmIFaHs_Tj4Q

提取碼: nr6t

書名:你的幸福曲線

作者:[加]喬納森·勞赫(Jonathan Rauch)

譯者:黃珏蘋

豆瓣評分:7.4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12-15

頁數:254

內容簡介:

● 為什麼在40來歲的時候,人們會越來越難感到幸福?為什麼即使已經取得了成功,你還是會感到消沉和不幸福?這種不安是從何而來的?更重要的是,這種狀態會結束嗎?在《你的幸福曲線》一書中,知名學者喬納森·勞赫回答了所有的這些問題,並用心理學、經濟學和大數據幫你重新定義人生的下半場,剖析有關中年危機的不為人知的真相,讓你重新獲得幸福生活的動力。

● 在本書中,喬納森·勞赫以專業的研究為依據,借用各行各業人們的故事,詳盡地剖析了幸福曲線理論。他指出,從20多歲到40多歲,人的幸福感遵循U型曲線模型,即從年輕時的樂觀積極發展到中年的長期低迷;然後,人的幸福感從50多歲又開始回升。勞赫指出,這並不是所謂的中年危機,而是人生的一種必不可少的自然階段。

● 此外,喬納森·勞赫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具體可行的方法,讓我們能在中年的黑暗森林中找到出路,脫離人生困境,快速地重新獲得幸福!

作者簡介:

[加]喬納森·勞赫(Jonathan Rauch)

● 全球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幸福曲線」理論創始人。

● 2005年美國國家雜志獎獲得者,2010年美國國家頭條新聞獎獲得者,這兩個獎項是美國久負盛名的雜志評論獎。被廣泛認為是美國評論界極具原創性和極多才多藝的人之一。

● 畢業於耶魯大學,曾為《美國國家期刊》《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撰稿。其作品多次被評為「美國雜志寫作佳作」「美國科學與自然寫作佳作」。

『叄』 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問題一:哪些因素影響幸福感 收入,社會地位,自尊水平,工作效能感,社會認同,壓力,自信水平,社會認知....

問題二:影響國民幸福指數的因素有哪些? 應該說,作為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福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 *** 利、參與機會等。 此外,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系中,以下幾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

問題三:影響幸福的因素?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標,但幸福卻是個既不可捉摸又難以名狀的東西。不同的心理學派對幸福的看法也存在差異: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幸福來源於壓抑的解除,行為認知學派認為幸福是對積極思維的現實獎勵,人本主義則認為幸福是伴隨自我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滿足的體驗。在對幸福感測量研究的基礎上,研究者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財富、性格、年齡、婚姻等十大因素與幸福的關繫上。一、財富古希臘七賢之一的梭倫,將「有中等財富」視為幸福應具備的五個要素之首。這種看法有無道理,在古代和現代有無差別哪?現代心理學家對發達國家居民的研究證實,個人收入與幸福感之間有關系,但相關系數並不高,收入對個體幸福感差異的解釋比例不足2%。對法國、日本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國內居民收入與幸福感關系的一項跟蹤研究表明,盡管在最近50年來這些國家的居民收入有了迅猛的增長,但是幸福水平卻相當穩定。一些研究標明,在較為貧窮的國家個人收入與幸福感的相關較強。但收入水平與幸福之間並不是直線關系,而是曲線關系。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會增加幸福;但當收入水平超過一定高度時,它的進一步提高未必會明顯增加幸福感。這是因為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收入帶動幸福的效應開始呈遞減態勢。收入水平越高,這種效應越小,以至達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對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小康者的幸福感往往最強。據對中國上海、北京、杭州等6個大城市居民幸福程度所作的調查,幸福指數最高的人並不是收入最高的大款,當然也不是低收入者,而是那些收入中等或中等偏高的小康者。 無獨有偶,據英國《太陽報》報道,在對1萬名工人和5千個家庭進行的調查中,自稱「最感幸福」的英國人每周平均只掙255英鎊―― 從收入來講這也屬於英國的小康者。阿伯丁大學的利奧塔爾迪教授指出:「這些小康者之所以比高收入者更感幸福,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工作的時間短,責任輕,因此壓力也很小,而且也能比高薪者擁有更多的時間或機會跟家人或朋友廝守在一起,充分享受天倫之樂或溫暖的友情。由此看來收入並不是一切,雖然他們支付不起海外度假或購買名牌車,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對生活不滿意。」二、性格古希臘一位哲人曾經講過:「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性格與環境對幸福感的影響孰輕孰重,研究者們的看法存在較大的分歧。早期研究者注重考察一些影響幸福感的外部客觀變數,如外部事件、生活情景以及人口學特徵等對幸福的影響。然而許多研究發現,外部的客觀變數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是較小的。而大量研究表明個人的幸福體驗是比較穩定的,研究者們試圖揭示個體幸福感的差異,他們開始重新審視性格對鄲福感的影響。許多研究證實,外向性與積極情感相關顯著,而神經質則與消極情感顯著相關。顯然,不同的性格對幸福的感受有很大差別。 三、年齡早期的幸福感研究者曾經假定,年齡可以作為預測幸福感的一種重要指標。在他們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幸福感會呈下降的趨勢。然而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研究,卻並沒有多少材料支持這一假設。相當多的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生活滿意感不但不會下降,反而會有升高的趨勢。一些研究者認為,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往往根據年齡的變化適當調整自己的目標,而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期待與他們的實際感受更為吻合。也有一些研究顯示,年齡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並非如此平穩。一項針對英國和美國居民的大規模抽樣調查研究表明,年齡與幸福感之間存在U型曲線關系,U型的最低點在40歲左右。四、婚姻生活婚姻生活往往被人們視為幸福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已被許多研......>>

問題四:國民幸福指數的影響因素 對於人的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為心理學的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心理學家對於主觀幸福感的探討更多地來自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和社會老年學三個學科領域。由於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豐富內涵和表現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應該說,作為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 *** 利、參與機會等。此外,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系中,以下幾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 它指的是,個人對於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於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於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而對於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禦焦慮並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並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系,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經濟狀況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卻不低,而有些百萬富翁卻整日憂心忡忡。因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人的幸福感在過去10年中先升後降,表現出與經濟發展軌跡之間的非同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初期,物質發展成效明顯地呈現出來,那時社會分化程度還不大,社會成員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縱向比較,與過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較容易產生滿足感。近10年來,社會結構轉型加速,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日益全面觸及深層利益,社會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貧富差距凸顯;在社會心理方面,隨著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人們需求層次日益提升,且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因此,需求能被滿足的標准相對提高了;而由於資源相對短缺和競爭加劇以及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各種壓力感大大增加,這一切都強有力地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一些調查結果表明,近年來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關心更傾向於與民生有關的領域,民生問題成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最關切的社會問題。這種關注重點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於社會發展態勢的判斷。而對於民生問題關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體制改革與社會發展正在對人們的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產生最強有力的影響。這一切極其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本體安全感,即具體表現為對社會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強,從而影響到人們的幸福感。

問題五:哪些因素影響我們感受幸福 從積極心理學對個體幸福感的研究看,以下一些因素可以阻礙個體對幸福的體驗。1、身體狀況。個體身體狀況的好壞與幸福有關聯作用,身體健康程度高,個體對幸福體驗性也高。鍛煉可以促進情緒的變化,而且長期的鍛煉能產生更強的幸福感。2、人格特質。人格特質是心理學的一個理論術語,通俗的講,所謂人格特質就是一個人的人格特點,即我們平常講的個性,它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等要素。積極心理學認為,幸福感高的人,一般都具有性格外向、樂觀、高自尊和內控等人格特質,而且情緒指數(個體情緒波動的變化指數)相對穩定。3、文化。不同的文化和社會―政治因素在決定一個人幸福與否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民主社會、開放文化和公平環境更能夠給個體帶來主觀幸福感。4、環境。個體的積極情緒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人們在有植被、水和樹木綠蔭的地方積極情緒更多;好的天氣能帶來積極情緒;房屋質量與幸福也有關聯。5、職業。有職業的個體比沒有職業的個體更幸福,而且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比那些從事非技術工作的人更幸福。因為職業與角色定位、人際交往、成就、社會地位、價值觀和經濟保障有關。6、教育。受教育水平與幸福有正相關,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高的幸福感也高。7、人際關系。人際關系包括婚姻、親戚、友誼、熟人關系和同事等因素。人際關系是個體獲得信任、歸屬需要和社會支持的主要途徑。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提升個體的幸福體驗。8、信仰和精神生活。參加宗教活動的個體比其他沒有信仰的人更幸福,因為宗教提供了一個信仰體系,發現生活的意義,對未來充滿希望;宗教還與身心健康的生活發生聯系在一起,讓個體忠於婚姻、親社會、飲食適度、勤奮工作,而宗教里的沉思可以促進個體心理寧靜,身體放鬆。9、休閑。休息、放鬆、美食和業余活動都對幸福有積極的影響。個體在休閑、放鬆情境下有更多的積極情緒、更少的焦躁,而且在這些活動中還可以活動社會支持,滿足興趣的需要。10、消極的對比。個體的幸福程度受到個體對自己當前處境的評價的影響,這種評價既包括與個體自己的近期處境相比較,也包括與別人的處境相比較。而當個體從消極的心態、方面去比較,判斷出自己不能成功地達到某種意想設定的高標准生活時,就會體驗到低自尊和不快,長此以往會形成習慣化的比較心理,影響個體對幸福的感受。

問題六:幸福感的化學因素 主要是看你怎麼去對待它了,平平淡淡的愛才是真,在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就不要去計較愛情的浪漫和很多種的愛情方式,這個每個人的去愛的方式不同,不要不知足,太貪心了,會失去難得的真愛,有人說愛情是不會長久的,我認為是錯誤的,愛情有長久的時候,因為你沒有做到保護真愛的時候,才會導致愛情是短暫的,會認為不會長久的.無論做什麼重要的是心態 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

問題七:影響快樂的因素有哪些 一是健康狀況,二是親情狀況,三是經濟狀況,四是職業狀況,五是社會狀況對於快樂的影響,六是生態環境對於快樂的影響。

『肆』 幸福學的幸福定律

一 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暫時的
人們獲得的幸福感都是暫時性的,就像不幸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會逐漸淡化的,所以,我們如果想繼續擁有幸福,想過幸福的生活,就必須去不斷地滿足更多的渴求。
幸福的暫時性可以形象地用房子定理來理解,假如一個人渴求並擁有了一座新房子時,那麼他就獲得了這個幸福,但當他住進去三、五個月的時候,這座房子,在他心目中也就感覺不到再是新房子了,也就沒有新鮮感和幸福感了;同樣、同時,假如一個人住進了一個他所不喜歡的舊房子,三、五個月後,在他的心目中,這所舊房子,也就感覺不到是舊房子了。也就是說,三、五個月後,他們在幸福的道路上,又處在同一起跑線上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二 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遞減性及推論
人們得到一個幸福後,那麼人們對同一個或同一類幸福的渴求度就會遞減,當人們再次獲得這個或這類時幸福時的幸福感就會逐漸遞減,當達到足夠多的N次時,渴求度會變為零,幸福感也就變為零了。
推論 1 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為幸福的遞減性,我們進而可以進一步得知,當我們享受過一個幸福N次後,在一般情況下,這輩子,我們是再也享受不到這個幸福了。
推論 2 幸福資源的遞減性
因為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們能享受的幸福資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遞減、減少的。
三 幸福第三定律——人們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獲得的幸福感越大
從幸福公式里我們可以知道,渴求度是與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那麼人們的渴求度就會相應變大,那麼獲得的幸福感就會越大。
渴求度越大,就是渴求的幸福越難被滿足,但這樣的渴求被滿足時,人們所獲得的幸福感越大。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喝水,在正常情況下,喝水是不會給人帶來快樂 和幸福的,但如果在你很渴的情況下想喝水、身邊又有水的時候,這時喝水的感覺就是快樂的感覺。但這時的感覺還不是幸福的感覺,因為你這個快樂的享受是在不存在曲折的情況下獲得的.假若你在沙漠里旅行,迷失了方向,而身邊又沒有了水(假設還有食物),在這種恐懼的氣氛里,你又堅持了許多時日,在你口渴難奈,身體虛脫,生命面臨威脅,希望幾乎絕望的時候,突然有了水,有了救命的水,此時你喝到水的感覺,就是幸福的感覺,這是一種巨大的幸福,幸福得能讓你哭,讓你笑,讓你捶胸頓足,讓你狂呼吶喊。平常生活中你是很難感覺到的,甚至很難見到,但在電視里經常見到,比如在奧運會 比賽的畫面中,運動員奪得金牌時,常有這種表現。這種幸福是拿金錢買不來的.。
一般地講,經歷過死裡逃生的人,都享受過這種巨大的幸福,經歷過大風大浪大波折的人,都享受過較大的幸福,經歷過一般曲曲折折的人,都享受過一般的幸福,而那些碌碌無為,順風順水,衣食無憂,要什麼有什麼等沒有渴求的人是享受不到幸福的。
幸福第四定律——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 及推論
因為幸福感與渴求度成正比,所以當人們對某事物沒有渴求時(也就是渴求度為零時),那麼,某事物也就不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推論一 幸福與金錢沒有直接關系
《美》格雷戈·伊斯特布魯克先生在《幸福為什麼越來越少》的文章中敘述到「假如你用鉛筆和方格紙繪制一張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美民眾生活變化的線圖,你會發現所繪制的曲線多呈向上的走勢。可以說幾乎每一項體現社會福利的客觀指數,如人均收入、『實際』收入水平、人均壽命、住房面積、小汽車的人均擁有量、每年撥打的電話次數、每年旅行的次數、所獲得的最高學位、智商分數等都在提高。然而,當我們轉至人們的內心,幸福指數在近50年來沒有任何增長,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一直在下降,歐美人擁有的一切都在增多,只有幸福除外。幾乎所有的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好,但人們卻沒有覺的更幸福。社會進步中的這一悖論引起許多學者的關注,他們開始研究「幸福」或「主觀幸福感」這個課題。耶魯大學政治學教授羅伯特·蘭研究發現,在1950年,約60%的美國人說自己是幸福的,此後這個比例除偶爾起伏之外幾乎沒有大變動,同時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美國人的比例卻由1950年的7。5%降至今天的6%,而且還在繼續下降。最突出的變化是抑鬱症患者增多,此外還有數百萬人雖然沒有明顯的抑鬱症狀,卻感受不到生命應有的快樂與滿足。」 「金錢和物質與幸福感僅略微相關—— 幾乎所有有關幸福的研究都支持這一基本結論」
由此我們又可以得出幸福第四定律推論二:
推論二 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次數卻越來越少,幸福感的強度也越來越小。
不同時期,處在不同環境中的人民的渴求是不一樣的:
在脫離貧困時期的人民,渴求的是能吃飽肚子,渴求的是能吃上白面饃,過年時渴求能穿上新衣服,能吃上幾粒糖,能吃上一塊點心,能看上一場戲或一場電影以及後來渴求能擁有一輛自行車,一塊手錶,一台縫紉機等等都是一些簡單生活的渴求。當這些簡單的渴求一個又一個不斷地被滿足時,人民也就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幸福。
進入小康時期的人民,渴求的是吃得更好一些(例如小孩渴求吃漢堡包,肯德基,大人渴求吃上大魚大肉),穿得更好一些,渴求能看上電視,能騎上摩托,渴求能到外面旅遊一次等等是一些檔次稍高一些的渴求。
西方發達國家的人民渴求的是擁有自己的別墅,豪華的轎車,能到國外度假等等。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隨著人民擁有的物質財富的增加,人民的渴求資源卻變得越來越少,所以在物質財富方面人民能獲得的幸福也就越來越少,而且獲得幸福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同時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大。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發展 所得出的結論,即: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物質財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獨幸福除外。所以說,如果我們一味地搞經濟發展,結果只能走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老路,最終人民得到的幸福反而會越來越少,這是一條得不償失的發展道路。
推論三 人們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量遠遠大於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量
渴求既包括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我們在關注人民幸福的時候,首先考慮到的往往是人民在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具體表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上),經常忽視了人民精神方面的渴求,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法,是一種得不償失的發展思路。
解決了溫飽問題,進入了小康生活水平的 人民,對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的數量是屈指可數的,比如對電腦的渴求,對空調的渴求,對摩托車的渴求,對住房方面的渴求,對汽車方面的渴求等等,同時滿足人民對物質財富的渴求的成本也越來越高,時間的耗費也越來越長。所以在物質財富方面人民能得到的幸福不但數量要少,而且成本也越來越高。相反,人民在精神方面的渴求資源不但數量大,取之不竭,而且成本相對也很小,如果我們能科學地加以研究,大力加強黨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和領導,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人民就能夠在精神方面,就能夠獲得足夠多的幸福,從而過上健康向上,充滿歌聲笑語,充滿陽光,欣欣向榮的幸福生活。所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過多地去解決人民對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而忽視或不重視精神方面的渴求,對於黨的宗旨,對於能讓最廣大人民都過上幸福生活的理念來講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法,是一種得不償失的發展思路。
想當年,女排姑娘們的五連冠,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多麼大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如今無數關注姚明的球迷,從姚明的每場勝利中也能得到很多快樂和幸福;08年的奧運會,必將給全國人民帶來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人民也渴求好的文藝作品,好的文藝作品既能教育人民,比如早些年前的評書《岳飛傳》,電視劇《渴望》,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以及近些年聾啞人表演的震撼人心的系列舞蹈等等文藝作品,也能給人民帶來許許多多的幸福。
人民不僅需要好的體育成績和好的文藝作品,人民更渴求能親身參加到許許多多的文體活動中去,各級黨委,各企事業單位,各個社區應該組織更多的文體活動,更多的文體比賽,來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讓更廣大的人民在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中,從中得到更多的快樂和幸福。比較好的方式例如巴西人民的狂歡節,西班牙人民的鬥牛節,美國人民的籃球運動,歐洲人民的足球運動等等都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只要我們的黨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下大力氣去關注人民的精神渴求,下大力量去抓精神文明建設,對於人民的幸福生活水平的提高,將起到事半功倍甚至事半功十倍的效果。
當人民富裕起來的時候,當人民的思想充滿了金錢意識的時候,那麼人民的思想就開始腐朽墮落了,社會就開始沉淪沒落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到那時即使我們比美國人更有錢,比美國更強大,又有何用。金錢是換不來幸福的。
五 幸福第五定律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覺的
當你渴求金錢而購買了彩票時,如果你中了大獎卻還蒙在鼓裡,這時你雖然中了大獎,但你還沒有感覺到,所以此時的你還不會有幸福的感覺。
當你渴求考上名牌大學,當錄取通知書在途中但你還不知曉的時候,你還是不會感覺到幸福的,只有當你知曉了這個消息後,你才會有幸福的感覺。
所以,幸福是需要有感覺的,當你沒有感覺或感覺不到渴求被滿足的時候,你仍然是不會有幸福的感覺的。
六 幸福第六定律 幸福感的獲得是需要有愉悅的心情
比如馬加爵因不堪忍受他人對自己的人格侮辱,而渴求殺人解恨,雖然他的渴求被滿足了,但他也感知到殺人後的不幸結局,在此陰暗的心情里,他是很難有幸福的感覺的。

『伍』 關於幸福指數曲線,你的轉折點在哪裡

悅寧

在這個人心浮躁的年代,一方面人們的慾望以前所未有的態勢被迅速激發,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並沒有讓人感到太多的滿足和幸福,很多人反而產生了比以往更多的憂慮和恐懼。

人們擔憂沒有足夠的金錢滿足年老後的養老需求,憂慮因金錢的缺乏使孩子不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以致於失去了未來成功和幸福的可能,恐懼沒有足夠的金錢去抵禦未來可能遭遇的疾病或不測,總之是為自己擔憂、為父母擔憂、為兒女擔憂……

為了抵禦各種各樣的憂慮和恐懼,許多人對財富不遺餘力地孜孜以求,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殫精竭慮,以期為自己獲得更多的資本和幸福的保障。

很多人為竭盡全力追求巨額財富的觀念而喝彩,很多人為自己財富的迅猛增加而倍感振奮和榮耀,隨著人們越來越多財富的積累,人們的確為幸福的生活積累下了更多的物質保障,但是有了幸福生活的物質保障,是不是意味著同時就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呢?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普遍得到了質的飛躍和提升,可是許多社會學、心理學的調查數據卻表明很多人的幸福感卻降低了。

根據全國流行病院調查的數據,中國人焦慮症的發病率,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1%-2%上升到了13%,精神障礙、抑鬱症發病率從二十年前的0.05%上升到現在的6%,人不可能一邊焦慮著、抑鬱著,卻同時可以感到很幸福,焦慮、抑鬱占據著人們的心房,那麼幸福感一定是被拒之門外的,所以可以說,焦慮和抑鬱已經成為當今人們心中幸福感的兩大殺手。

事實表明,財富的多少與幸福感並不是呈現絕對的正相關,社會學家也通過對財富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的深入調查和研究,得出了下面這樣一個幸福指數的曲線圖:

人的生存需要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在生存資料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人的幸福感也極低,隨著財富的增加,人們的生存需求越來越得到滿足,幸福感就隨著財富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隨著財富的進一步增加,人的幸福感便不再隨著財富的增加而增大,卻相反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我們不難理解幸福感之所以下降的原因。

對於一般人來說,既沒有過人的掙錢的能力,也沒有幸中彩票大獎的造化,更沒有祖上有礦的福蔭,要想獲得更多超出生存需要以上的巨額財富,首先必須四處尋找天賜的機會,即使有了機會,也得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去苦幹,這其中的艱難困苦自不必說,所以幸福感下降了。

對於那些有能力、有造化、有福蔭的幸運兒來說,他們也許能夠輕而易舉地獲得巨額財富,但是巨額財富與普通的財富雖然同為財富,但是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巨額財富具有普通財富所沒有的巨大魔力,所以身為富豪,必須時刻小心駕馭這股巨大的魔力,以使自己不至於被這魔力所吞噬,那其中的心神操勞也會使他們的幸福感降低。極端的情形,參看《上海灘》中的許文強和馮程程的命運,我們也許能體會一二。

人們總體的幸福曲線雖然基本相同,但是具體到每個人的幸福指數曲線其實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我們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人的情形,在普通人群的幸福指數曲線A以外,再增加B、C兩條曲線。

觀察曲線B,我們可以看到,它所代表的這類人的特點是,他們在最初的階段,對於財富的增加的敏感度極強,他們會因為財富的增加,幸福感極大地提高,很快地達到最大的峰值,然後隨著財富的增加,幸福感很快就呈現下降的趨勢。

所以這類人,很顯然代表的是極少數的智者聖賢,比如感嘆「這世界上有這么多我不需要的東西」的蘇格拉底,比如「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顏回,「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劉禹錫……他們另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他們幸福峰值點的高度大大地超越於常人。

這些智者聖賢的幸福峰值點的高度,是因為他們豐富博大的精神世界大大超越於普通人,正如叔本華所說——「一個人所能得到的屬於他的快樂,從一開始就已經由這個人的個性規定了。一個人精神能力的范圍尤其決定性地限定了他領略高級快樂的能力。」

與曲線B形成劇烈反差的是曲線C,很顯然它所代表的這一類人,他們對於財富的需求似乎是永無饜足的,他們畢生的追求似乎就是積累財富,積累得越多越好,財富的積累幾乎就等同於他們的幸福,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幸福峰值的高度卻很低。

這類人的快樂,一大部分來自於財富的數目,另一部分就是對於財富的使用帶給他們的快樂,因為他們幾乎全部的心力都用於追逐財富,使得他們的精神世界貧乏得可憐,所以他們的樂趣只能局限在對精神需求比較低的、簡單的娛樂項目上,他們有限的精神能力,限制了他們領略高級快樂的能力,所以,無論他們獲取怎樣巨額的財富,他們幸福的峰值只是稍稍地提高一點點。

曾經見過一對夫妻,兩人都很有經濟頭腦,男人時常利用業余時間在外兼職賺取外快,女人則利用家裡的兩個房間開辟了麻將室。麻將室每天賓客盈門,生意興隆,人們手上的麻將牌乒乓作響,嘴裡吞雲吐霧,女人在家招待,每桌按時間收取抽成,兩人的精明和努力,真的使他們的財富迅速地積累起來,著實讓很多人心生艷羨。

因為兩人平時都各自忙著經營自己的生意,所以他們對於孩子很少經心過問,孩子放學後無處可去,也沒人照管,夫妻兩個時常是剛剛這邊收到鈔票,那邊就隨手抽出一張百元大票塞給兒子,讓他隨便出去吃喝消費。

前幾天在街上偶然遇到了一位老熟人,閑聊時提到那對夫妻的近況,他唏噓不已。

原來,因為經營麻將室,時常通宵達旦地招待客人,又長期地吸入二手煙霧,那女人已經罹患肺癌。

更為嚴重的打擊還在後面,因為夫妻兩人長期對孩子的放任忽略,孩子學習成績很差,夫妻兩個出高價供孩子讀了一個大學。孩子畢業後自然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到工作,於是夫妻兩個又用金錢和關系鋪路,想方設法把兒子安排在了正規體制內,不僅做著很體面的工作,而且手中還有了一些權力。

本來以為金錢鋪就的道路會給孩子帶來一帆風順的幸福生活,然而,這個孩子因為長期習慣於高消費的生活,很快就從單位的管理漏洞中找到了來錢的門路,他利用手中的權力,挪用了巨額公款,他把這些錢用於給主播打賞、結伴出遊等各種花天酒地的揮霍,前不久東窗事發,鋃鐺入獄。

盡管C曲線代表的這類人內心追逐財富的慾望永不枯竭,他們也可以持續不斷地因為財富的迅猛增長而倍覺幸福,但是他們的曲線不僅跳不出幸福曲線轉折的規律,有時這類曲線還會因這類人低下的精神素質而呈現斷崖式的下滑,因為這個世界因果輪回,事物的規律就是物極必反。

一般人都會避免走上C類人那樣可悲的道路,但是極難擺脫的是自己內心的矛盾掙扎——一方面想更高地提升自己的幸福峰值,一方面卻因為對未來的擔憂和恐懼而難以擺脫對金錢的渴望。

人們很難擺脫對未來危機的憂慮和恐懼,於是總喜歡用拚命地去佔有更多的財富使自己感到踏實和安慰。但是其實許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們擔憂未來可能發生的不幸極大多數都沒有發生,許多人卻因為過度的憂慮而形成了心理上的疾病,心理上過度的壓力,身體上過度的勞累,可能會使人的精神崩潰,會使人的免疫系統的功能下降,進而使人容易罹患各種各樣的疾病。

其實這個世界,本就是處在不確定性中的變化的世界,所以我們建立了各種社會的保障體系,但是,即使有了社會的保障體系,人類的能力也沒有強大到足可以抵禦所有的風險和災難,更別說具體到每一個人的能力。尤其面對大的災難,則更非僅靠一已之力即可抵禦。

比如,我們所依賴的地球,誰知道應該給它到哪裡去上保險?正因為如此,劉慈溪的《流浪地球》才給我們那麼多奇異的想像和震撼。不是財富越多幸福感就會越多,與其說這是一個人的能力問題,更不如說這是一個哲學的問題。

所以,每個人需要有未雨綢繆的遠見和准備,但是也不應該忘了,我們真正的生活品質,更取決於當下生活的每一天是如何度過的,不能因為追逐幸福生活的條件和保障,而忽略了幸福生活的具體內涵,忽略了心靈的寧靜和諧與美好。尤其在當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條件下,在絕大多數人的物質生活已經達到了小康水準的今天。

比如,事關一個孩子一生幸福的,真的並非主要是用金錢買到哪個學區房子的問題,家長點點滴滴地陪伴孩子的成長要比上哪個小學重要一百倍。

比如,關繫到一個人的幸福的體驗的,也並非真的是開什麼車,在哪裡度假的問題,對於幸福的體驗,一個人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要比奢侈的程度重要得多。尤其我們還看到,人類過多的慾望需求導致的能源的枯竭、環境的破壞,還恰恰使得地球越來越難以負荷,給人類帶來了更多的困擾和災難。

還有,關繫到父母晚年的幸福和安康的,並非是為他們儲備多少巨額財富用於將來從重病中挽回他們生命的問題。

幾年前,復旦大學的青年女教師於娟,就用自己最後的生命領悟到——「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拚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所以,比起讓自己從重病中起死回生,父母更希望兒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活著。

那麼,你的幸福指數曲線的轉折點在哪裡呢?

閱讀全文

與幸福曲線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健康嗎怎麼申請 瀏覽:654
健康證怎麼辦理多少時間 瀏覽:970
去麥當勞怎麼辦理健康證 瀏覽:823
求簽中婚姻三思是什麼意思 瀏覽:963
一個人的幸福感從什麼開始 瀏覽:832
健康系統失敗5次怎麼辦 瀏覽:704
這個故事書不如哪個貴的英語 瀏覽:197
冬奧射箭美女叫什麼 瀏覽:867
健康提交多久才能看到碼的顏色 瀏覽:661
事業單位預檢如何預約 瀏覽:793
杭州神話故事有什麼 瀏覽:182
二條事業線怎麼看圖解 瀏覽:978
健康證的檢查能檢查出什麼 瀏覽:402
曹操跟關羽之間有哪些故事 瀏覽:772
怎麼才能認識更多美女 瀏覽:515
都市家庭愛情電視劇有哪些大全 瀏覽:206
岳雲的故事出自哪裡 瀏覽:944
朝陽區幸福里怎麼樣 瀏覽:99
復聯4講的是什麼時候的故事 瀏覽:501
美女喜歡你怎麼聯系你啊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