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人民的幸福指數是多少
幸福指數5.1242020年3月20日,是“國際幸福日”,聯合國發布了2020年《全球幸福報告》,從該報告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人民的幸福指數是5.124,在來自156個國家的調查數據排名第94位。幸福指數評分標准從所有國家的人均實際GDP、社會支持、健康預期壽命、自由度等多方面進行評選,滿分是10分。此次報告中,芬蘭依然穩居榜首的位置,幸福指數為7.809,而丹麥、瑞士、冰島緊跟其後,幸福指數都在7.5以上。
2、就業壓力大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很多生產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都在實行改革,採用先進的技術或者引起先進的設備,這樣可以大大節省人工的投入,可以節省成本,而中國每年步入社會就業的人不斷增加,尤其大學畢業生不斷增多,面對的就業壓力就非常大。
3、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假期少
中國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世界聞名,這是因為中國勞動者在工作時間上是很長的,很多人一個月只有兩天休息,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在上班,而且平均每天的上班時間在10小時。很多人雖說是雙休的工作,但經常在加班加點,工作強度很大。這樣一年下來,中國人的假期真的少得可憐,別說出去旅遊放鬆心情了,連回老家陪伴家人的時間都少得可憐,幸福感自然高不了。
4、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
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也是中國人民幸福指數偏低的一個原因。在中國,每逢節假日,火車、高鐵一票難求,而自駕回家又堵成長龍,生活在城市裡,平常上下班也都是堵得多。另外,在醫療、公共環境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很多人不能安居樂業,幸福指數一直無法提高。
2. 只有女兒的家庭,想要晚年幸福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備
老家姑姑兩口只有兩個女兒,在老家受到很多的非議:一輩子也沒有兒子,等到養老時就該哭了。看姑父還努力地幹活,就諷刺他說:又不用給女兒准備房子,那麼拚命幹嘛,姑父總是笑笑不語。而大表妹大學畢業工作好多年,自己把房車都買好了,而小表妹剛大學畢業,在校園招聘會上就簽下了一個很好的公司。前段時間,一家人去三亞玩了一周,鄰居都很羨慕姑姑他們有好福氣,養了那麼好的女兒。
所以說,對於那些真有女兒的家庭,才不會在乎那些“女兒就是招商銀行”、“只有女兒壓力小的”言論,而在養女兒的道路上同樣盡心盡力,反而能收獲很多的幸福。
除了女兒教育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老人的養老問題,所以即使是有女兒的家庭,也會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清晰的規劃,在年輕時自己多努力奮斗,除去女兒的教育,也能為自己積累一些財富,等到自己年老時能夠老有所依
之前別人笑話姑姑兩口有女兒還是那麼拚命,而在女兒都有所成就時,老人在女兒所待的城市又買了一套房,保持跟女兒不近不遠的距離,不至於讓女兒太為難。同時,兩個人也准備好充足的養老金,即使是任何一個人生病,也不怕拖累女兒了。
所以,只有女兒的家庭,並不是失去了奮斗的動力,而在以上兩方面都准備比較好的人,往往晚年幸福指數高,一點都不意外。
3. 有退休金和沒退休金的老人,晚年生活差別大嗎
人到晚年,大家就都想過上那種幸福的晚年生活,這是人的一種天性和本能反應,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很多老人,就都會特別羨慕那些有退休金的老人,畢竟老人晚年有退休金,不僅僅就是物質生活會過得比較豐富多彩一點,而且在心理上面也會有更多的「安全感」。
我們實事求是的講,老人有退休金固然是好處多多,但是有退休金的老人畢竟就只是一少部分人,而作為我們大部分的老人來說,老了以後並沒有退休金啊?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和大家討論這樣一個話題:有退休金的老人,會不會就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他們的晚年生活就會特別的幸福?而沒有退休金的老人,他們晚年生活就會特別的凄慘?他們的晚年生活,到底會有什麼不一樣?
有退休金和沒退休金的老人,晚年生活差別大嗎?3位60老人這樣說
所以說我覺得,人到晚年,不管有沒有退休金,我們的老人都要坦然處之,畢竟退休金並不是檢驗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的唯一指數,而是有很多種,由此,人老了,只有真正的過好屬於自己的晚年生活,才是我們老人最應該做好的事情,你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
4. 幸福感的五個指標
人生幸福感的5個指數:即目標感,社會聯系,社群,經濟狀況和身體活力,對於提高人們幸福感的感受,對於養生延年,有很大幫助。
指數1:目標感
健康快樂即是老年人生活的首要目標,也是他們全部生活的根本支點。
一個人要想富有意義的生活,必須有自己的目標。目標能鼓舞人,激勵人,鞭策人,能使人的行動更有計劃,更富有成效。老年人要安度晚年,也不能沒有目標。
如果生活沒有目標,衰亡過程就會加速。日本東北大學的醫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得出了這一結論。他們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對多名年齡在40—79歲之間的健康公民進行了跟蹤研究。其中60%的人有著明確的生活目標,5%的人承認沒有目標,剩下的人難以作答。研究發現,在那些宣稱沒有生活目標的人當中,患病和自殺的幾率比其他人高得多。其壽命也遠遠短於那些有所追求的人。
制定目標既要有正確性,又要有可行性,自己確定的目標,如同夜裡的燈塔,醒目而光輝。所謂「可行性」經過努力,目標也可實現。
這就要從自身條件和客觀實際出發,做到適時,適量,適度。
指數2:社會聯系
社會聯系,可以理解為人與社會的關系,人不僅具有生物屬性,而且具有社會屬性,是需要與社會融為一體的。當你脫離了社會,脫離群眾時,你就會感到孤單而煩惱。當朋友來次電話,或許使你心情舒坦起來;朋友的一次看望,或許使你興奮好大一陣子,人離不開人的往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能激發你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能提升你對生活的幸福感。所以說,人的幸福感與人與人的關系非常重要。當你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時,不僅關繫到你的生活,也關繫到你的情緒,也關繫到你生活中的快樂幸福。在人與人關繫上,要注意不要把個人利益看的過重,在利益的天平上,國家與人民的這頭,永遠高於個人,如果把個人利益看得高於一切,這最多是為自己而活著。這不但有愧於國家和人民,連朋友也可能會離你而去,你將失去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根本談不上生活的幸福感。
指數3:人群關系
交朋友是化解孤獨的良葯,有人是灌溉生命的流水,老年人最終珍惜的是生命,當你疾病纏身而對明天不再抱有希望時,朋友的愛心與祝福一定能使你身體得到撫慰。我們談論友誼時,柏林大學研究人員安·伊麗沙白·奧哈根曾經指出,親密的友誼基本元素包括「熱情、寬容和信任」,而其中的關鍵是你要付出真心,這話說的很深刻。人與人之間只有相互付出真心,才能真正做到心心相印,而惟有心心相印,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花重金買不來友誼,靠權力換不來友誼,惟有付出真心,才能贏得友誼。
友誼是一種精神營養,只有心中熱情才能獲得,如果你對人冷冰冰的,見到你即是是最好的朋友也會不舒服,友誼也會不翼而飛。所以朋友是要靠真摯的友情,這是我們要牢牢記住的。對待朋友千萬不要斤斤計較,不要認為付出一分就必要要得到一分,這樣不但不能獲到友誼而原來的友誼也會失去。如果朋友向對方提出問題時,你要用誠懇的眼神注視著他,學會用微笑接受提問,用善意應對提問。朋友之間應該相互溝通。這樣才會輕松愉快贏得友誼,才會多一份友誼多一分快樂。
指數4:經濟狀況好
經濟狀況是幸福感重要指數,經濟是命脈,經濟狀況差生活就難以改善,窮日子不好過,生活就發生了困擾,生活告訴我們,人不能沒有錢,沒有錢就談不上幸福感。
金錢對人的誘惑不亞於權力,也不亞於美女。從古到今,有多少人迷戀金錢,期望自己成為金錢的主人,金錢能使人生活富裕日子幸福。人離不開金錢,一個人從生到死,無時不伴隨金錢的影子,、在金錢面前要仔細的觀察或思考生活,就會深深的認識到,金錢給我們的種種告誡,金錢只能靠勞動取得,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如果靠行騙、盜竊、行賄受賄而獲得的金錢,會感到膽戰心驚,內心就不會感到真正的幸福感。同樣是一疊鈔票,由於來路不通其價值意義也不同。生活告訴我們,人不能沒有金錢,但不能為金錢活著。在人生的路途上,金錢也是一個關口,你要獲得金錢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勞動去創造,這樣才能獲得金錢的幸福感。
指數5:健康狀況
健康能夠使人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處理工作和生活,一個人身體健康,充滿活力,感到身體輕松愉快。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病魔纏身的時候,才深深感到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國外有句諺語,乞丐比有錢的富翁過得還愉快,意思是說健康對生命來說是最寶貴的,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權力換不來健康,金錢買不來健康,對那些手中無權,兜里無錢,但身體很健康的人永遠值得驕傲。每個人都有兩位醫生,一位是醫院的大夫,另一位是你自己,大夫靠葯物趕走疾病,自己靠精神贏得健康,你要活的健康的幸福感,一定要認識疾病對健康的危害,一定要有這樣的本領,既能夠戰勝逆境,又能戰勝疾病。而且能戰勝逆境又能戰勝疾病向你發起的進攻,若能如此,你就能成為一個健康而快樂的人。
5. 1、老年人健康生活的標准2、幸福指數...
呃…還有具體數值?我覺得只要身體健康,不用為兒女操心、吃穿用度基本不缺、兒女能時常回家看望父母。這樣的老人就很幸福了!如果你非要個數值的話,你就按我說的這些自己估個吧!
6. 中國人的幸福指數是多少
中國內地的幸福指數是51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幸福感指數」的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的。20多年來,在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南亞小國不丹,國民總體生活得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7. 56歲的人應該有多少錢才能安度晚年
其實這個問題確實是不太好來量化的回答,因為判斷一個人是否能夠安度晚年,就要看他的幸福指數了,本身幸福指數這個東西也不能夠完全的用金錢來衡量你,比如說在人到了晚年以後,如果子女比較的孝順,哪怕你沒有一分錢的存款,那你一樣能夠安享晚年。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說,56歲的人最起碼也要有個15萬左右的存款,可能才能夠真正的做到安享晚年,這個意思就是指到了晚年以後,自己不需要再去煩自己的子女了。
大部分的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其實最終還是為了自己的子女,很多老人幾乎把自己所有的積蓄全部給了自己的子女。你比如說現在很多年輕人會買房買車,但實際上真正靠自己能力來買房買車的又有多少呢?大部分都是依靠著自己的父母,有些年輕人結婚可能都是花的父母的錢,在結婚了以後依舊還是在做啃老族,這樣的年輕人確實是做得不大好。
8. 對於夫妻來說丁克、獨生、兩孩子,哪個老了後幸福
當父母之後,不少父母都會考慮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年輕的時候生幾個孩子,老了會更幸福?尤其是二胎開放之後,這個問題的討論也變得更激烈了,答案到底是哪種呢?
生一個孩子更幸福
和丁克相比,這樣的家庭,有一個孩子,父母老了還有些念想,不會太孤單;和生兩個孩子的情況相比,只有一個孩子,自己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都是減半的,除了操心孩子的事,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兼顧,不會一輩子都是在為孩子而活。
不管一個孩子是兒子還是女兒,對這樣的家庭來說,晚年生活幸福指數都要更高一些。
子女之間不存在糾紛,不管是哪方面,父母都是全心全意愛自己唯一的孩子,年輕時把心思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孩子被教育成功的幾率也更高。如果孩子有出息,等父母老了,自然不會讓父母額外操心,並且他們回報給父母的也更多。
只生一個孩子,等父母老了,需要操心的事情也更少。也沒有照顧里孫、外孫各種小孩子的「任務」,退休後晚年生活也可以更多彩一些。
9. 大部分中國人的幸福指數是多少這個數字怎麼計算出來的
現代人越來越關注幸福感,許久不見的老朋友,見面後問的常常就是:這些年過得幸福嗎?我們都希望獲得幸福,然而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一個創業的人,事業有成就覺得幸福;學者認為能出成果就是幸福;老年人身體沒大病、不孤獨,就覺得挺幸福。因此,找到自己的幸福,是一門生活的藝術,也是一門學問。
什麼是幸福
8月2日,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博士後邢占軍先生,他在幸福感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告訴記者,幸福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體驗,可以通過心理測量來把握。
邢占軍說,幸福感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加以把握。首先是滿意感:個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衣食無憂。其次是快樂感:許多事情都能帶給人快樂,一句心理學上的諺語這樣說道:如果你想快樂一小時,打個盹;如果你想快樂一天,去釣魚;如果你想快樂一個月,去結婚;如果你想快樂一生,幫助別人。而幸福感的較高表現是價值感,它是在滿意感與快樂感同時具備的基礎上,增加了個人發展的因素,比如目標價值、成長進步等,從而使個人潛能得到發揮。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感,與西方的享樂主義不同,享樂只追求享樂的過程,缺少更有價值的目標。
一個人要想弄清自己的幸福感是強還是弱,可以通過科學的測量來加以考察。例如邢占軍提供的《中國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量表》就從知足充裕體驗、心理健康體驗、社會信心體驗、成長進步體驗、目標價值體驗、自我接受體驗、身體健康體驗、心態平衡體驗、人際適應體驗、家庭氛圍體驗10個方面對我國居民的幸福感加以度量。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感
邢占軍做過一個關於不同人群幸福感的調查,結果發現,在所調查人群中,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最強,35—45歲的中年人幸福感最弱。因為這部分人群處於社會各個領域的最前沿,相對於老年人和青年人來說,他們的工作壓力最大,是各種變動的直接沖擊對象。在家庭中,他們是頂樑柱。這些都造成中年人的幸福感指數下降。
不同職業的人,幸福感也不一樣。邢占軍調查了8個群體後發現,幸福感最強的是國家幹部,其次是知識分子和新興階層(包括私營企業主、外企管理人員、自由職業者等),排第三的是工人、農民和國企管理者,接下來是大學生,幸福感最弱的是城市貧困群體。在這項調查中,國有企業管理者幸福感偏低是比較出人意料的。邢占軍說,這裡面有社會原因。他舉了一個例子:某專門製造大型機械的國企近期進行了改革,45歲的大李跟其他許多中層管理者一樣,被免去了享受20多年的幹部待遇,收入與部門整體收益掛鉤。結果由於市場等因素的影響,他的收入大大降低,有時還不如一線的職工掙得多,這使他很尷尬,對社會的發展趨勢出現了懷疑,更談不上幸福了。
研究還發現,每個人衡量幸福感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別人都覺得一個人應該很幸福,他自己未必覺得。有一位40多歲的職業女性,在石油公司做財務,收入可觀,愛人事業有成,孩子即將上大學,周圍的人都很羨慕她。但她覺得並不幸福。原來,她總愛防範別人,也沒有知心朋友,生活沒有目標,整天感覺不舒服。邢占軍說,外人看她什麼都有,應該很幸福,但這位女性看重的卻是人際關系和價值實現,這說明每個人衡量幸福感的標准存在巨大差異。有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感到幸福,就應該反思一下目前的狀況,這有利於重新認識自己,發現幸福。
財富和幸福沒有太大關系
2004年中,芝加哥大學教授奚愷元對中國6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武漢、西安、成都進行了幸福指數測試。測試表明,6城市的幸福指數從大到小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漢;但在同一城市裡,富人比窮人幸福。經濟更為發達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低——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財富對幸福的影響是相對的:只有可以進行直接的比較時,富裕的一方才會表現出更強的幸福感。這說明,幸福與財富的確有關聯,但是相關程度比人們想像的要小得多。
這樣的調查結果與我們的生活經驗是相符的。回想小時候的無憂無慮,再看看現在城市裡快節奏的生活,雖然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娛樂的東西也多了,但我們並不覺得比小時候幸福。這與當前人們的生活壓力大、慾望過度擴張、身心失衡有密切關系。
學會追求自己的幸福
邢占軍說,要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懷著真誠的心,熱愛生活,珍惜生活。其次,要建立符合實際的目標和期望標准。人活著要有目標,目標要高於現實,但又不可過高。能夠激勵自己,而不構成巨大壓力的生活目標才是合適的。最後,要有平和的心態,要能正確對待挫折、正確對待他人。現代社會流動性大,人們的發展目標多元化,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對此要平心靜氣地看待,把握好現在,不必去忌妒別人。
對一些社會問題,我們也要平和地看待。對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腐敗、污染等,要理性對待,要認清這些問題是伴隨著社會發展而來的,也需要靠社會發展來解決。邢占軍說:「這樣,心態才會好,看這個世界的時候,才會覺得亮堂,生活才會充滿陽光,充滿幸福。」
10. 中國老人和外國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什麼不同誰更有幸福感
每一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現在的70後和60後已經走向了晚年生活,在中國年輕的是小孩子的時候努力學習,到了成年人的時候瘋狂地工作,在中年的時候照顧家庭,以為到了老年就可以享受清福,但是卻沒有那麼容易,中國大部分的老人都沒有過上晚年幸福的生活,和外國老人晚年生活有極大的不同。
3、經濟能力不同
中國的老人雖然會有自己的兒女,但是兒女的生活也很艱苦,有的老人還會在大街上收垃圾,在中國你會看到很多環衛工都是年紀比較大的,這種老人就是經濟能力太差的,中國的老人愛存錢,但是口袋裡面卻沒有錢,外國老人不存錢,因為他會將自己的錢拿來買保險,到了晚年之後就成為了富翁,所以很少在外國看到老人收垃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