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生活哲學幸福怎麼來

生活哲學幸福怎麼來

發布時間:2024-01-27 20:50:15

Ⅰ 哲學中,怎樣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1、任何一種幸福都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主體需要得到滿足、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生活狀態和心理感受。無論什麼人在談論什麼是幸福,都是在強調幸福具有肯定性、正向性;不會把否定的、負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感受(即不幸或痛苦)直接說成是幸福。幸福快樂和不幸痛苦是相對而言、對立統一的。

2、最好的幸福是多維統一的幸福

幸福是和人的本性密切相關的。人性的三大方面(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決定了幸福的三大維度:

單純追求某一方面的幸福,都可能導致人生的不幸;獲得幸福的重要方法是學會「三樂」:自得其樂(側重創造幸福),助人為樂(側重傳遞幸福),知足常樂(側重平衡幸福)。

Ⅱ 幸福從什麼地方來為什麼

哈,問這個問題找對人了。

首先,要對幸福,下一個比較明確、清晰的定義。

在我的認知里,幸福是一種主觀的精神性體驗活動及其過程,是個體通過感覺器官對周遭的人(包括 情感 交流)、事、物進行主動或被動的感知以後,在自己內心深處得到的正反饋結果。在此過程中,自己的眼、耳、口、鼻、舌、身(包括觸覺細胞、溫度感應細胞)獲得的信息與神經系統相互作用,所獲得的對物質與對精神的滿足狀態所形成的快樂體驗。

其次、從哲學層面來講,幸福是通過主觀與主觀(自我或他人)、主觀與客觀的掃描式感知,而捕獲的精神快感與物質(肉體)快感的總稱。

再次、從生活層面來講,幸福是對物質慾望與精神慾望的充分滿足後,得到的愉悅體會。物質慾望包括吃、穿、住、行、性等。精神慾望包括安全、 娛樂 、受尊重、愛與被愛、自我價值實現等。

最後,從實現方式與渠道來講,幸福一定是從真善美的一切人和事物中來,它的出發點是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它的過程是對智慧正能量的發掘;它的落腳點是對個人、家庭、 社會 與世界充滿愛意的傾情付出後,自然而然產生的彼此爽歪歪的美好感受與價值提升。

幸福從良好的心態來的。

因為:

1.人這一輩子會面對很多事情,尤其是面臨不好的事情時,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就會鑽牛角尖出不來,越想越痛苦。

2.世界上的人千千萬萬,有人就會有差別,比你過的好的人太多了,比你差的人也不少,你就是你,你做不了別人,別人也成不了你,所以應該知足常樂,在平凡的生活中用良好的心態去發現美,去感受美,這樣才會幸福。

所以,幸福從良好的心態而來,只要心態好,凡事就會看的淡,這樣人就會少很多煩惱,沒有煩惱憂慮,人自然就會開心,覺得幸福。

什麼是幸福,幸福是什麼?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有人說有愛就有幸福,有人說有錢就有幸福,有人說有 汽車 、別墅才叫幸福,有人說擁有 健康 的身體就是幸福。

我認為幸福是一種體會,一種感覺,一種知足的心境。幸福在於擁有自己擁有的東西,而不是在於擁有別人可愛的東西,只有漠視他人所擁有的,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自在的生活。常言道:知足常樂!

如果你斜斜地躺在床上,手裡捧著書,藝術的、文學的、專業的。泡上一壺好茶,看著騰騰的熱氣上飄,嘴裡時不時的磕著瓜子,偶爾抬頭看一下電視,有時低頭喝一口茶……或者是靜靜地坐在鋪著地毯的地板上,喝著咖啡,耳邊是自己喜歡的音樂,再或者乾脆什麼都可以想,什麼也都可以不想,感覺自己像一個自由的人……這在別人看來無非是百般無聊的消遣時光的方式罷了,又怎能做幸福論?可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幸福!

人生是美好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的最大樂趣,是享受人生的幸福。關於幸福,古往今來有著太多的詮釋和描述,可我覺得,沒有一種解釋能夠涵蓋幸福的全部。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有人為尋找幸福而跋涉,有人為創造幸福而拼搏。可是幸福究竟是什麼?幸福在哪裡?其實真正的幸福並非只「躺在床上看電視」,這只是反映一種幸福的心境罷了!忙亂固然可以使人充實,恬靜卻也別有一番情趣。事實上,沒有什麼時候能比你此時此刻更幸福了,就看你能不能細心感悟。

幸福伴隨著你生活的腳步,幸福伴你走過人生的旅途。幸福就是人生一位匆匆的過客,是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一閃而過,快得使人來不及體會。因此,幸福就在於把握現在,珍惜所有,要時時感悟幸福,及時抓住幸福,稍有不慎,她便與我們擦肩而過。那樣,你只能在回憶中去品味了。

幸福是一種感覺而不是擁有,不要說誰比誰幸福,因為幸福是無法比較的。幸福與否,是每個人自身的感受,有人腰纏萬貫卻未必幸福,有人身無分文卻心境舒暢。對物質財富的追求,僅僅是慾望的滿足,而不是幸福的真諦,有時你得讓自己游離於物質之外,因為,精神追求帶給你的幸福感是同等物質條件所無法比擬的。你比別人擁有更多的財富,不說明你比別人擁有更多的幸福。

人生的幸福和煩惱是等量的,就看你如何感受。就像在沙漠里發現的半瓶水,如果你說:「太好了,還有半瓶水。」你感受到的是幸福。如果你說:「真糟糕,只剩下半瓶了」。你感受到的是煩惱。上帝給予每個人同樣多的幸福,就看你能感受到多少。如果你悟性極好,那麼你就會被幸福所包圍。

幸福是你身邊的每一物,幸福是你生命的每一刻,是默默的問候,是靜靜的關懷。幸福是一對白發老人相互攙扶的雙手,是我們童年沾滿泥巴的笑臉。幸福是一個人、一杯茶、一本書的靜謐,是攜侶登高、聽風沐雨的閑致。幸福是長輩的一聲嘮叨,是愛人的一個微笑。

有人把幸福比作上帝擲到人間的一塊最費思量的誘餌,沒有得到的時候,她讓你魂牽夢縈,一旦得到,又讓你感到味道索然。所以,幸福是一種感覺而不是擁有。如果你覺得別人比你更幸福,那一定是你把自己的幸福弄丟了,好好找找看,幸福需要細心的去感悟。

幸福不會從天降,美好未來等不來!幸福是每個人都在終生追求的目標,但有多少人能實現目標呢?

首先,幸福需要有一個陽光般的心態!要像太陽一樣,既能照亮自己,也能照亮別人,乃至周圍的一切及世界;既能溫暖自己,也能溫暖別人,乃至溫暖周圍及世界!

其次,幸福需要有踏踏實實的行動,堅持不懈的努力!幸福不是海市蜃樓曇花一現,她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奮斗去拼搏,堅持不懈地去經營去創新!越努力越奮斗,就越幸福越快樂!越創新越提高,就越幸福越美好!

曾經《生活科學》雜志中,美國加州大學里弗賽德分校的研究人員對51項增進快樂的研究進行總結後,指出5種能大幅度提升幸福感的「快樂的訣竅」:

感謝要表達出來。研究發現,擁有撰寫感謝函習慣的人,快樂的感覺會延續數周甚至數月。

美好前景要先想出來。另一項頗有效果的方式是樂觀思考。研究要求受試者想像一個理想的未來,如與愛侶共築愛巢,或找到能實現自我的工作,並具體列舉寫下來。數周後,受試者幸福感日益增加。

好事要記下來。每周寫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3件好事,快樂的感覺會大幅增加。

優點要顯露出來。發掘自己最顯著的優點,並嘗試以新方法來發揮。舉例來說,認為自己具備幽默感的人,可以試著說笑話炒熱辦公室氣氛。

善良要實踐出來。花時間或捐錢來行善,或無私地幫助有需要的人。

根據「右腦幸福定律」,即右腦使人幸福,左腦用得多的人不易感到幸福。

絕大多數人都是「右撇子」,但我們也可以來個右腦潛能開發利用,增加生活的藝術感。比如,鍛煉左手,每天有意識地花更多的時間去冥想、散步、吟唱、垂釣、閑聊、放眼夜空、欣賞古典音樂等,幸福的捷徑就在右腦的覺醒活躍中。

佛道儒三家修行的最終目的,其實在於,通過修行,獲得幸福(今生的或者來生的,如果有來生的話)。

想要獲得幸福要靠什麼呢?

冥想,調息,觀心,這些確實會有幫助。但是作者指出,好的家庭關系,對於一個人的幸福更有幫助。

這個結論和現代心理學的研究結果也是一致的。

現代積極心理學的一個實驗表明:擁有和諧關系的人,更能夠體驗到幸福。

所以,幸福不僅僅要從事業、財富、遠方去尋找,幸福也可以在我們身邊,處理好身邊人的關系,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這樣獲得幸福,可能更容易。

有一對很拼的夫妻,幾乎從一無所有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未來。

他們是我的同事,他們結婚的時候,沒有多少資產。但他們夫妻,從結婚後吧,具體來說,是從上世紀國企解體工人大下崗開始,他們男人去創業,女人也去創業。

他們說來,我是真的不相信,他們夫妻實行的是AA制,也就是說,你賺錢你用,我賺錢我用,涇渭分明。我們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女同事說,婚姻內的AA制其實很好。

婚姻內實行AA制,那是我不敢想的。婚姻內的兩個人,本來就是你是我的,我是你的。男人是女人的丈夫,女人是男人的妻子。人都是別人的,何況財產?婚姻法有規定,夫妻雙方財產共有。我常常想,如果你說財產AA制,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會不會將這種狀態蔓延到其他方面?別的不說,就說時間,你有你的安排,我有我的安排,兩個人很難融合到一起。

這對夫妻按說已經是屬於成功人士了,男的已經有上億的財富,女的也有幾百上千萬了吧?有錢,按說就很幸福了吧?在朋友的一次宴會上,我看到一個細節:我的這個女同事病了,拿出葯來喝,同時述說,發燒了,要他去買葯,他都不去,這還是我自己去買的。

那個時候是冬天,很冷的。

我記起,有一天妻下班回家,咳嗽得厲害,恰恰家裡備用葯沒有了,在這個冬日的夜晚,我騎車尋找夜店,幾乎找遍半個小城,終於在一家二十四小時售葯窗口買回了止咳葯和消炎葯。

有一次我翹起腿躺在沙發上,妻靠在我的腿上,我發了一張朋友圈。沒想到,居然有朋友羨慕我這樣的小幸福,喜歡我們這樣的小幸福。

原本我以為有錢就有幸福,現在看來不完全是這么回事。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是一種幸福;我讓你吃好穿好睡好,你讓我吃好穿好睡好,也是一種幸福;你的身體我很擔憂,我的 健康 你很關心,也是一種幸福;你陪伴我靜靜地聽一首音樂,我陪伴你欣賞小草鮮花,也是一種幸福……

幸福從哪裡來,主要是看你怎麼看幸福的定義。

佛系的人覺得:知足常樂,平淡,知性,開心足已!

對生活要求不怎麼高的人覺得:得過且過,不為生活所煩惱,日子富足足已!

對生活有追求的人覺得:幸福就是有追求,有夢想,有勇氣,敢拼搏。

幸福,字義上的意思,是指一個人自我價值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喜悅,並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情緒。幸福劃分為四個維度:滿足、快樂、投入、意義。對於幸福的詮釋涉及了哲學、心理學、 社會 學、經濟學、文化學等多個學科。

所以幸福是從一個人

滿足度:如現在大多數女生,買到心怡已久的包,便的一時幸福!

快樂:如享樂主義,好玩就是幸福!

投入:如自由主義者,投入時間!

個人覺得幸福也分:一時幸福和永久幸福

一時幸福如,買到包的一時幸福!

永久幸福如,佛系青年的知足常樂!

總之,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不同,來源自然也就不同!

幸福來自於一種感覺。

孩子吮吸著母親的乳汁時那份安寧孩子是最幸福的,母親端詳著吃飽奶水的寶寶,紅撲撲的臉蛋,淺淺的笑意 ,不由地發出會心一笑,母愛的流露一覽無余,母親是最幸福的。愛與被愛都是幸福。

孩子一天天長大了,一包零食,一句誇獎,一張獎狀的獲得都是幸福。幸福是滿足。

慢慢地孩子有了自己的世界觀,有了自己的理想與追求,為實現理想付出行動,去拼,去搏。幸福是拼搏。

孩子有了心儀男女朋友,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纏纏綿綿。幸福是比翼雙飛。

時間如白駒過隙 ,一晃就老了。幸福是老二口相扶相伴,含飴弄孫,頤養天年。

這就是幸福。

大家好,我是安喬

我覺得幸福是一種自己的主觀感受,幸福並沒有特定的定義。比如一塊沙土地,孩子們就能玩得特別高興,挖坑,尋寶。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那隻不過一塊沙土地,沒有什麼別的用途。幸福就是知足常樂,現在我和老公沒有多餘的積蓄,但是我每天都感到很快樂,很幸福。看著樓上的芭蕉葉一片片展開,屋外的桃花開的正勝,老公親吻孩子……這一幕幕,在我心裡,就是幸福。把幸福記錄下來會幸福。現在我就開始記錄我的幸福,記錄我從小到大的幸福,《安喬日記》就是我記錄的幸福。歡迎你來看看我的幸福。感謝你們!

Ⅲ 如何在人生哲學中理解幸福

一、明確幸福的含義

幸福觀是人們對幸福的根本看法。幸福觀是人生觀的一部分,與世界觀、價值觀密不可分。用形式邏輯的歐拉圖來表示:世界觀是最大的圓圈,包括人生觀和價值觀兩個圓圈,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交叉的;幸福觀是人生觀的一部分,幸福觀和價值觀是交叉的。

人們對幸福看法具有多樣性。幸福實實在在--樂觀主義的幸福觀;幸福少於苦難--悲觀主義的幸福觀;幸福就是浮雲--虛無主義的幸福觀;幸福在於享樂--享樂主義的幸福觀、剝削階級的幸福觀;幸福在於奉獻--馬克思主義的幸福觀、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幸福觀。

科學的幸福定義應當全面反映幸福概念內涵的普遍性。幸福是主體需要得到滿足、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生活狀態和心理感受。無論什麼人在談論什麼是幸福,都是在強調幸福具有肯定性、正向性;不會把否定的、負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感受(即不幸或痛苦)直接說成是幸福。幸福快樂和不幸痛苦是相對而言、對立統一的。

1、人生是幸福快樂和不幸痛苦的辯證統一

幸福是與不幸或痛苦相對應的范疇,它們之間具有對立統一關系。首先,幸福與不幸或痛苦是相互區別的。面對兩種對立的生活狀態,一個人把其中一種狀態認定為幸福,就意味著把另一種狀態視為不幸或痛苦。其次,幸福與不幸或痛苦是相互轉化的。轉化既需要客觀條件,更需要主觀努力。

2、幸福是客觀條件和主觀感受的辯證統一

幸福既是一種人生狀態,需要客觀條件。幸福也是一種主體感受,需要調整心態。忽略任何一個方面,都不是全面的正確的幸福觀。

3、幸福是自覺選擇和實踐創造的辯證統一

幸福需要客觀條件,因而幸福需要選擇和創造。人類的發展史也是選擇道路、追求幸福的奮斗史

二、追求幸福要處理好三大關系

1、個人幸福和人民幸福的關系

要在為人民謀幸福的過程中追求個人幸福。一個人如果只追求個人幸福,人生的路就會越走越窄。

2、自己幸福和親人幸福的關系

最親熱的人是朋友和同志,最親近的人是父母,最親愛的人是配偶,最親惜的人是子女。要把自己的幸福和親人的幸福結合起來,要把誠心獻給朋友和同志,把孝心獻給父母,把熱心獻給配偶,把關心獻給子女,把信心留給自己。

3、單項幸福和多維幸福的關系

幸福是和人的本性密切相關的。人性的三大方面(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決定了幸福的三大維度:

__┏道德幸福(社交幸福)━━利他幸福

幸福┫心理幸福(精神幸福)━┓

__┗生理幸福(物質幸福)━┻悅己幸福

單純追求某一方面的幸福,都可能導致人生的不幸;獲得幸福的重要方法是學會「三樂」:自得其樂(側重創造幸福),知足常樂(側重平衡幸福),助人為樂(側重傳遞幸福)。

Ⅳ 生活與哲學知識回答如何提高人們的幸福感

幸福的哲學

周國平 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1981年畢業,現為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出版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恆》,詩集《憂傷的情慾》,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等,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等。

到底什麼是幸福
老天給了我們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這條命照看好、把這顆心安頓好,人生就是圓滿的,就是幸福的。所謂的幸福就是讓生命和精神處在一個好的狀態。
今天我想借這個題目和大家談談心。我給哲學下的一個定義就是,一種和自己談心的方式及活動。這種哲學,與在座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問題、遇到困惑,每個人都在過具體的生活,過具體的日子,做著具體的事情,和一些具體的人打交道。而哲學,實際上就是讓你從具體的事情、日子裡面跳出來,想一想人生中間,到底什麼東西是重要的,什麼東西是不那麼重要的。哲學就是教你如何看準、抓住重要的東西,如何看開、放下不太重要的東西。如此,你才會擁有一個好的心態,不至於過得太糾結。
哲學讓你對人生有一個定位,有一個目標,讓你分清楚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所以我想,實際上哲學就是教你如何從價值觀的角度去談幸福問題。
有人會說,幸福這個東西,很難說,好像是很主觀的感覺,很難有統一的標准。確實是這樣,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但是,你若深入地問一下,為什麼會不一樣?還是有標準的。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從大的方面來說,其實是體現了價值觀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麼。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幸福是我們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我們之所以做所有其他的事情,最後都是為了得到幸福。也就是說,你做的所有事情,其實都是手段。一個人想要賺錢賺得多一點,這本身並不是目的,他是為了因此可以過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駁了:我不要那麼多錢,也可以幸福,比如說我讀幾本好書,就會感到很幸福。其實對後一種人來說,讀書就是他獲得幸福的手段。
在西方哲學史上,對於什麼是幸福,主要有兩種看法、兩個派別。一派叫做「快樂主義」,其創始人是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近代以來,英國的一些哲學家,如亞當·斯密、約翰·穆勒、休謨對此也有所闡發。這一派認為,幸福就是快樂。但什麼是快樂?快樂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煩惱。身體健康、靈魂安寧,就是快樂,就是幸福。他們還特別強調一點,人要從長遠來看快樂的問題,要理智地去尋求快樂。你不能為了追求一時的、眼前的快樂,而給自己埋下一個痛苦的禍根,結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義」。完善主義認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說道德上的完善。他們認為,人身上最高貴的部分,是人的靈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這部分滿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蘇格拉底、康德、黑格爾等,包括馬克思,他們強調的是人的精神滿足。
這兩派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十分強調精神上的滿足。如伊壁鳩魯強調,物質慾望的滿足本身不是快樂,物質慾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兩碼事。生命需要得到滿足那是一種快樂,但是超出生命需要以上的那些慾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約翰·穆勒則強調,幸福就是快樂,但是快樂是有質量和層次的區別的,一個人只有各種快樂都品嘗過了,他才知道哪一種快樂更深刻、更持久、更強烈、更美好。
在中國哲學里,我感覺,道家比較接近「快樂主義」,尤其是莊子強調生命本身的快樂,還強調精神自由的快樂,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快樂。儒家比較接近「完善主義」,儒家認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學家認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他說人是受慾望支配的,慾望就意味著匱乏,你缺什麼往往就對什麼有慾望,而匱乏意味著痛苦。所以,慾望沒有滿足的時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慾望滿足以後,人是不是就快樂了呢?非也。慾望滿足以後是無聊。叔本華說,人生就像鍾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們僅僅從滿足身體的、物質的慾望層面來理解的話,幸福確實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超越慾望層面來看幸福,這個觀點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愛讀書,你渴望去讀那些好書,你知道一些好書在等著你讀,那個時候你會痛苦嗎?你不會。讀完了以後你會無聊嗎?不會。你感到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你會因此快樂。這就進一步說明,我們談幸福問題,一定要超越純粹慾望的層面,要從價值觀角度去談。
當然,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但不同的價值觀之間還是有標准、有尺度的。比如,人生中到底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判斷的根據就是人性,就要看人身上,到底什麼東西是最寶貴的。我覺得是兩樣:一個是生命,沒有生命,什麼都談不上;還有一個是精神,或者說心靈,或者說靈魂。人和其他生命體的區別就在於,人是一種精神性的存在。所以我認為,所謂的幸福就是讓生命和精神處在一個好的狀態。
前不久我寫了一本書,叫做《把心安頓好》,其中就表達了這么一個思想。我說,老天給了我們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這條命照看好,把這顆心安頓好,人生就是圓滿的,就是幸福的。那麼什麼樣才叫做好的狀態呢?我認為,生命應該是單純的,不要太復雜,復雜就痛苦,要保護好生命的單純狀態。精神應該是豐富的,你要好好享受你的精神屬性,這是幸福的一個重要來源。
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你是可以支配自己的幸福的。有的人說,幸福全部靠運氣、靠外在的東西。我承認,一個人這輩子過得到底幸福不幸福,外在的運氣等因素是挺重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要完全被外界因素所支配。不管你的命運好與不好,有一點你是可以掌握的,那就是價值觀。你要弄清楚兩件事情:一個是分清楚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太重要的,然後抓住重要的,對不重要的東西看淡一點;另一個是分清楚兩樣東西,你自己能支配的,那就好好努力,你自己支配不了的,那就順其自然。這樣你的心態就好了。我覺得人一定要自己做主,多想一想,不要隨大流,被社會的潮流支配。人家在那兒追求什麼,你也去追求,那完全是盲目的。你應該經常問一問自己的生命,問一問自己的靈魂,到底要什麼,快樂不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

回歸生命的單純

人生要有兩個簡單:一個是物質生活要簡單,另一個是人際關系要簡單。應該經常給自己創造機會,把附加在生命之上的「社會堆積物」抖落掉,回歸生命的單純。
我認為幸福是由兩大塊所組成,一個是生命的單純,一個是精神的豐富。
說到生命的單純,我覺得特別要區分,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質慾望的不同。生命本身的需要其實就是大自然規定的,它應該是比較容易滿足的,但是超出生命本身需要的那些物質慾望,其實是社會刺激出來的,是人比人比出來的。當然,像私家車這樣的東西,你有條件,可以去追求,但是要弄清楚一點,這些東西並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道家有一部經典《淮南王書》說,「全性保真,不以物害形」。 「全」就是完全,「性」就是天性,「保」就是保護,「真」就是真實,「全性保真」就是指要保護好你完整而真實的天性,保護好你生命的原初狀態。「不以物害形」,就是不要用物質的東西去損害它。莊子也非常強調這一點。他反復說,「不失其性命之情」,「任其性命之情」,他說的性命之情,實際上也是指的同一個意思:生命本來的天性,一定要保護好,不要失掉。西方哲學家如伊壁鳩魯也同樣強調:人要過得簡朴一點、簡單一點,不要有那麼多復雜的慾望。
我個人認為,人生要有兩個簡單。一個就是物質生活的簡單。你可以很富有,但是你不要把你的精力都放在物質追求上。一個真正富有的人應該是,有了錢以後,仍願意過簡單的生活,因為能夠帶給他巨大快樂的並不是物質層面的東西。另一個就是人際關系要簡單。人際關系太復雜,其中難免會摻雜進利益的東西。物質生活簡單一點,人際關系簡單一點,這樣才更容易回歸生命的單純。
很多年前,我曾經收到一封讀者的來信。她那封信寫得特別好,大意是說:周老師,我看你的書的時候,從來沒有把你當作是一個散文家、一個學者,我的感覺就是,你是一個生命,你在那裡靜靜地訴說,我也是一個生命,我在這里靜靜地聆聽。最後的落款,她就寫了一句話:「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我是、你是……」我特別想給她回信,但是她沒有留地址。後來我用她最後那句話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就是《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我覺得她這句話講得特別好。名字、身份、地位、權利、財富等,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後來附加上去的,我把它們稱為「生命的社會堆積物」。當然,你在社會上生活,不能缺少這些堆積物,但是我想,應該有個清醒的認識:你不能永遠為這些堆積物而活著,你應該經常給自己創造機會,把附加的東西抖落掉,回到生命本身,想一想你生命中最需要的是什麼。依我看,生命中更重要的東西,應該是與自然的交流,讓自然感情得到滿足。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過一句話:動物對於自己需要什麼、需要多少是知道的,但是人不知道。大家知道,人比動物高明,高明在什麼地方?人是有理性的,有頭腦的。但是我說,理性的作用是兩面的,好的作用,是讓你有一種更高的能力、更高的追求;但是壞的影響是,它把你生命本身的需要搞亂了,產生了很多本來並不是必需的東西,有的甚至占據了主導地位。所以有時候我們應該學一學動物,回到動物的狀態。
還有一點,我們應該珍惜平凡生活的價值。你可以去創造不平凡、去爭取不平凡,干出一番事業。但是,所有的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到平凡,都要用它對平凡生活的價值來衡量它自身的價值。如果你的不平凡是以破壞你的平凡生活為代價的,那我認為,這個不平凡就沒有多大價值。真正有價值的不平凡,它應該讓你的平凡生活過得更好,起碼應該能夠兼顧。法國哲學家蒙田說過:一個人能和他的家人和睦相處,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英國哲學家霍布斯也說過一句話,他說:那些有野心的人,是捨不得把時間浪費在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身上的,他們把全部時間都奉獻給了他們的敵人。我覺得這些人很可憐,因為人生中真正美好的東西,他們沒有享受到。
所以我說,一個人活在這世上,一定要珍惜這些平凡的感情,一定要有相愛的伴侶、和睦的家庭、知心的朋友。這個東西比你有車、有房、有錢重要得多。
那麼,有人就會問我,你認為錢不重要嗎?當然,錢也重要,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商品社會里。錢是個好東西,但不是最好的東西,你可以去爭取,但是你不能為了它把你最好的東西扔掉了。最好的東西是什麼?就是我剛才說的,生命的單純,那些普通的、平凡的東西。錢僅僅只是個手段。當然,錢多一點可以給人比較好的心態,但是如果你除此之外沒有更高的目標,仍然是為錢而生活,那我要說,金錢的最主要的好處你仍然沒有享受到,你在金錢面前仍然是不自由的。
一個人有了錢以後,他就應該干什麼呢?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覺得一個人和金錢之間最好的格局,就是不必僅僅為了錢去工作了,而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時候你的心態是最好的。當然要達到這一步還是需要有一點運氣的。但是我想,即使在沒有這個運氣的時候,你也不要把錢看得太重要。尤其是青年人,你開始的時候肯定是有一個目標的,包括在經濟上會有一個目標。但是我覺得不妨把目標定得低一點,這樣可以更早一點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要一直走在為錢而活的路上。說起來,我們當年吃的苦並不比你們現在少,但我當時真不覺得物質上的清貧算是什麼苦。我認為我自己最好的作品,實際上就是在我最窮的時候寫出來的,雖然那個時候掙的還不夠自己花,但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是真的很快樂。

追求精神的豐富

我們不光要在這個世界上做事情,還要在這個世界上帶著情感生活,讓自己的心靈越來越豐富。一個內心貧乏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一定是貧乏的;一個僅僅關心利益的人,他一定看不到世界萬象的美。
這也就牽涉到我接下來要講的問題,人要追求精神的豐富。
人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自然之子」,作為自然的孩子,你要順應自然,讓你的生命保持一種單純的狀態;另一個是「萬物之靈」,人是有思想、有靈魂的精神性的存在,人的精神屬性是人之所以幸福更加重要的源泉。尤其在一個人的基本生活問題解決以後,你幸福不幸福、生活質量怎麼樣,主要取決於你的精神素質。那麼人有些什麼樣的精神素質?第一個叫做智,智力。第二就是情,情感。人不但有認識能力,而且有感受能力,對世界的美、丑是有體驗的,對生活是有感受的。第三個就是德,道德。人是有精神追求的,要讓自己生活得有意義,有精神目標,必須是有道德、有信仰的。實際上前兩個方面牽涉到精神的豐富,第三個方面牽涉到精神的高貴。我重點談談精神的豐富。
我覺得人應該享受自己的智力屬性,享受自由的頭腦,享受獨立的思考。看一個人是不是在過一種高質量的智力生活,主要看兩個東西。一個是好奇心,你對世界、對事物、對知識,是不是有興趣。一個對事物沒有興趣、對世界沒有興趣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是單調的、平庸的。另一個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個人應該養成這樣一種智力活動的興趣和習慣,這一點對你幸福不幸福其實非常重要。
其實,在西方一直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強調智力活動本身,比如動腦筋、學習、鑽研、探索事物的奧秘,這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就是一種價值,就是一種目的。馬克思說,真正的自由王國是存在於物質生產領域的彼岸的。他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人們的活動目的是為了發展人的稟賦、享受人的能力,而不是為了物質生產。馬克思所追求的這個理想目標,也就是人人都過真正人的生活,享受人的能力,享受人的精神屬性,我們是可以去爭取的。
作為個人來說,如果你的物質生活基本上有保障了,你就應該把享受、滿足、發展你的精神能力作為一個主要的目標和追求。因此興趣就很重要,你一定要有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每個人生下來一定有他獨特的稟賦,這個稟賦可能在年輕的時候發現不了,但是有一點你可以做到,就是讓自己一般的智力品質發展得好一點,養成智力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喜歡學習,喜歡動腦子。有了這樣的品質以後,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什麼事情是最適合你做的,你真正的興趣在哪裡了。
人不但要享受自己的智力屬性,還應該享受自己的情感屬性。我們不光要在這個世界上做事情,還要在這個世界上帶著情感生活,讓自己的心靈越來越豐富。一個心靈豐富的人和一個心靈貧乏的人,他們過的生活是不一樣的。哪怕他們的外在形態是一樣的,比如說在同一個單位、干同樣的工作,但是他們的內心世界一定是不同的,他們眼中的世界也一定是不一樣的。因為一個人是根據自己心靈的豐富和貧乏程度去看世界的。一個內心貧乏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一定是貧乏的;一個僅僅關心利益的人,他看到的全是利益,他看不到世界的美,看不到世界萬象的各種奇妙之處。你必須有與之相對應的內心世界,世界的精彩才會對你呈現。
那麼,心靈的財富來自什麼地方呢?途徑很多,到大自然中體驗,欣賞藝術,這些都是。但是我比較強調兩點,一是讀書。要養成讀書的習慣,一定要去讀那些最好的書。哪些書是最好的?我很難給你開個書單。但是時間已經給你開了這個書單,就是那些經過歷史沉澱下來的名著。你可以從中去選擇。這樣一個讀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你把人類所創造的那些精神財富占為己有、把它們變成自己的財富的一個過程。
另一條就是,一個人應該養成獨處的習慣,要經常地反省自己,要有自己的內心生活。比如,你可以通過寫日記這樣的方式和自己的靈魂對話。寫日記,實際上是很好的約束自己、督促自己反思的方式。我自己就是通過寫日記,留下了人生中的很多好滋味。這些好滋味不僅僅是童年時代的幾塊糕點,更是我人生中的經歷,經歷中的感受和思考。這些東西,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比金錢寶貴得多,而且也可靠得多。
寫日記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讓你生活得更認真。你在生活的時候,不光外在的眼睛是睜開的,心靈的眼睛也是睜開的。因為你是在看,什麼事情對你有意義,什麼東西是值得留下的。另一個好處是,讓你生活得更超脫。當你寫日記的時候,實際上是一個更高的自我,也可以說是一個靈魂的自我,或者說是一個理性的自我,在那裡審視這個身體的自我的活動。通過寫日記,通過獨處,把這個靈魂的自我迎回來,看看它做了些什麼,有些什麼苦惱,然後去開導它。這個過程會逐漸讓你這個更高的自我、理性的自我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強大。因為你寫日記的時候,你其實站得比你的生活更高。

Ⅳ 哲學家說生活中幸福不可缺少三要素:希望,有事做,能愛人。你認同嗎為什麼

不認同。希望----真正幸福的人是不需要所謂的希望,恰恰相反,因為不幸福才「希望」幸福。有事做----人都是懶的,絕對是想少做事的,希望自己有事做是因為如果沒事做就不能生存。能愛人----人的慾望是無底洞,這世界上所有的紛爭說到底就是一個慾望在作怪。
我認為幸福三要素恰恰相反:悠閑、寡慾、親近自然。

Ⅵ 幸福是怎麼來的

幸福是自己感覺的,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播種幸福就會收獲幸福,別想別人給你幸福

Ⅶ 人生一大問!如何獲得幸福

                                                                                                             幸福

梳理/術折

幸福一定是人類所嚮往的。平時我也沒想怎麼樣要過得更幸福,可實際上我每天解決自己的矛盾,就是為了讓自己過的更幸福。

第一次看牛津通識讀本系列,

我想對這本小小的introction做一個梳理。

作者先從現象——事實入手,現代物質文化的豐饒,人們的幸福指數不一定來得比前人高,這出人意料的事實讓我們發現,幸福感不是單方面的理解就能解讀的。這就讓我們不得不得對幸福下定義。為什麼要下定義?該怎麼樣下定義?我們下定義,是希望定義的存在是幫助人理解究竟為何要在乎這樣的事情,要問幸福是什麼,不如說將幸福理解成什麼會很有幫助。幸福只是一個詞,重要的是我們用幸福來指代什麼。因為理論的一切都來源於生活,我們要多關注日常,從日常關於幸福的抽象討論中汲取精華,打磨成一個新的概念,從而來幫助我們進一步研究影響幸福的主要因素。

本書里作者討論的幸福指的是一種心理狀態,但也有其他著作用幸福來指代一個蘊含了價值觀取向的概念——福祉。於是我們可以列出三點關於幸福為何物的基本理論:

一,情緒狀態理論:幸福就是一種積極的情緒態度。

二,享樂主義理論:幸福及快樂。

三,生活滿意度理論:幸福就是對你的人生感到滿意。

很明顯,後面的幾個章節會為圍繞這三種理論展開,並且會結合事例為我們講解它們的影響因素。

首先是情緒狀態理論。幸福就是指要擁有良好的情緒狀態。人們看重幸福,是因為良好的情緒狀態是生活向前的重要發動力。那什麼能帶來良好的情緒呢?有這三個方面——

一認可:感受快樂以及其他典型情緒。二參與:活力與心流。三協調:內心寧靜,自信,情緒開朗。

幸福的這三個方面都很重要,不同的人生理想所強調的是幸福的不同方面,舉例來說,美國人更重視認可和參與。與之對應的情感狀態是喜悅與興奮。而亞洲文化所側重的則是協調所帶來的幸福感。而協調才是幸福的核心。所以我想對協調展開來講。最基礎的幸福指的是你對於個人安全和保障程度的反應。也就是說,你究竟是降低警戒,充分享受人生,還是對這個世界充滿戒備?作者將這種狀態稱為人與自己的人生達成協調。

而協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內在平靜。二自信,三情緒或精神開朗。感到輕鬆快樂,或不受壓迫。當一個人協調地生活時,他會發現非常熟悉自己的生活,這個人會生活得非常自在,簡直如魚得水。

以壓力過大為例,雖然壓力並不像背疼之類的肉體痛苦一樣,占據了我們全部的注意力,但是我們根本不能忽略它帶給我們的影響。生活失去了協調,壓力會壓迫我們的精神,磨平我們的心智,扼殺我們原來能獲得快樂的能力。壓力過大的人,從生活中所得的更少。所以對他們來說,生命的意義也在減少。原因是他們的注意力會變得狹隘,不能輕松的享受,甚至無法注意到生活的饋贈。當我們壓力過大時,活著的樂趣和綴滿我們生活的種種微小的快樂,都會被徹底排除在外。所剩下的生活通常還可以勉強忍受,卻不那麼值得擁有。

所以即使我們物質條件優越,但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壓力大的人非常貧窮,從情緒理論上來說,我們不會認為一個壓力特大的人,過著一個幸福的生活。

但這時候也許就會有人發出疑問了。如果一個人抗住了壓力,在壓力之下,度過了美好的生活,也能有快樂的情緒。那為什麼不能說這個人幸福呢?

作者虛構了一個人物,羅伯特。

羅伯特過著非常積極活躍的人生,大部分時間里,發自內心的感覺到快樂,他相信自己的人生非常順利,由衷的為自己的人生表示滿意。但是當一天結束,在他獨自一人,手頭不再有工作的時候,他常常感到非常抑鬱,有時還會在睡前崩潰落淚。他這種狀態已經持續幾個月了。

似乎很明顯,羅伯特所經歷的快樂和不快樂的情緒比例,也就是他的享樂平衡。是傾向快樂那一邊的,但被作者問到的39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認為他幸福,其他人都回答不幸福。我們可以解釋認為,羅伯特內心深處的情緒狀態應該是很糟糕的。這是為什麼?根據歷史悠久的心理學理論解釋,很大一部分心理幸福感是無意識的。一旦一個人的生活中突然被壓上了一根稻草,這個人的心情傾向就轉向崩潰,我們絕對不可能認為這個人是有良好的情緒狀態的。

綜上,作為情緒幸福感的幸福,應該有兩部分組成:任何狀態下的心情和心情傾向。所以幸福意味著一個人整體來說擁有良好的情緒狀態。那麼享樂主義理論呢?在前文我們已經解釋過了為什麼我們認為羅伯特過的不幸福,即使他快樂的時間多於悲傷。而按照享樂主義理論,幸福意味著你的快樂體驗多於不快樂的體驗。幸福就是一連串快樂的經歷。所以羅伯特應該是幸福的。但大部分人都不會這么認同吧。所以假如人們是以無意識狀態作為依據來判斷,羅伯特並不幸福,那也就是說,享樂主義理論並不是人們的判斷依據。

大家暫時不必急於決定自己是否認可這個理論。生活滿意度理論也許更符合你心中所想。

和享樂主義理論和情緒狀態理論不同,它們都認為幸福與感覺有關。而生活滿意度一般被認為主要跟個人評判有關。而對生活感到滿意,不管是以自己的標准還是其他任何標准,都不代表你認為自己的生活一帆風順。書中列舉了比卡姆,一個監獄囚犯對自己生活感到滿意;維特根斯坦,一個大哲學家,但飽受折磨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我們從中完全不清楚他們的情緒生活到底快不快樂,也無從得知,以他們自己的標准判斷,他們的生活到底順不順利。我們只能從中知道,不管他們的生活有多糟,他們自己覺得已經足夠好了。

這說明了什麼?生活滿意度就是你對自己人生的綜合評估。這種關於幸福的理論有其迷人之處,因為這樣一來,你變成了自己人生的主宰。你的幸福與否,取決於你自己認為什麼最重要。而這重要東西就是除自己快樂之外,真正在乎的東西。生活滿意度,其獨特的重要性就是因為它實則追蹤的是人們的價值觀。

同時,我們來看這樣一個現象,不管如何設置生活滿意度問卷的測試量表,結果常常集中在75%的分數上。人們的慣常想法就是人生沒什麼可抱怨的,但也不算完美。大部分人只有在真正走投無路時,才會承認自己對生活的不滿。但生活滿意度能告訴我們,人們過得究竟好不好,人生是否欣欣向榮嗎?事實上,生活滿意度理論乍一看似乎有理,卻不能解釋我們人為賦予幸福的價值。比如我只想讓我的孩子生活幸福。聽起來似乎有些誇張,但是要比我想讓我的孩子對他們的生活感到滿意更加鏗鏘有力。畢竟後者你只想讓孩子對生活感到滿意,讓他落得一個悲慘下場的時候,你只需要告訴他就這樣知足常樂就好了。

至此,三種有關幸福的理論都介紹完畢。那我們要如何知道幸福的來源,從而獲得幸福呢?

羅列幸福的來源是一項特別棘手的任務。第一個難題在於如何進行分門別類,我們應該聚焦在人際關繫上。還是以愛為中心?一般來說,不同的研究人員會使用不同的概念,並沒有哪一組概念是唯一正確的。第二個難題在於你所生活在其中的社會類型,決定了哪些因素能夠左右人們的幸福感。但是幸福的主要來源究竟有哪些,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就五項答案(SOARS)大致達成共識。

一,安全感,二,生活態度,三,自主權。四,人際關系。五,需要技能,有意義的活動。

第一種,安全感。可以分為許多類型。首先是物質安全感,擁有一定程度的錢,可以幫我們隔開諸多不幸,讓我們心想事成。而過多的財富或許會讓某些人變得越來越貪婪,為我們製造出新的弱點。所以古希臘享樂主義哲學家伊壁鳩斯對於如何過上快樂的生活,有以下這條建議:遠離奢侈品,過簡單生活。除物質安全感以外,還有社交安全感,事業安全感,時間安全感。安全感有助於提升幸福感,但過多的安全感會讓人自滿,懶惰,軟弱,不堪一擊,也會阻礙個人發展。與安全與之對應的是風險,提升幸福感的途徑之一就是理智地看待風險。

第二種生活態度。當我們談論生活態度對幸福的影響時,主要涉及兩種生活,積極應對和坦然接受。因為幸福不是一雙鞋,不可以隨意選擇要或不要。它更像是一項你必須經過多年努力才能習得的技能。所以幸福與否是個人選擇,你的態度決定一切這樣的說法完全是胡說八道的。就像你告訴水裡的魚兒,只要你想飛,你就能飛到天空中一樣。但是只要努力的方向正確,我們可以充分控制自己的大部分心理狀態,讓自己變得積極,保持樂觀和感恩等等。

其中能夠有效提升幸福感的生活態度是關心他人。在事情不按自己預期發展時,不強求,坦然接受,維持合理的期望值。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擁有一種使命感,認為自己的工作有內在意義,並且非常充實,這就是內在動機。而更重視金錢,財產和地位,這些外在動機一般不會使人們變得更加幸福。

第三種自主權。自由就是幸福的一大主要來源。首先,金錢的好處本質上就是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選擇。當然,人們並不一定要有非常多的選擇才能夠幸福。但同時,只要擁有選擇的權利,就能產生一種有可能性所帶來的自由和快樂。比如人們對汽車的需求日益旺盛,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因為汽車能給人帶來自由感。可如果我們要從另一方面來說呢,選擇自由也需要人們付出相應的代價,它會削弱人們的決心和滿足感。例如離婚率上升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們逐漸認識到伴侶的可替代性,從而對婚姻現狀愈發不滿。那不妨就請我們從這個角度來想一下,假如你和某一個人被困在荒島上,那麼你們一定能找到天荒地老的辦法。但是自主權完全能由自己來選擇嗎?事實上,你的人生並不完全是你自己的,而是與別人的人生息息相關。你在做決定的時候。會參考別人的態度和利益,我們也許無法對大事情做自主選擇,如結婚對象。但是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日常行程,並且這可能比作出重大決定更能令人們感到幸福。因為我們可以依然認為自己正在踐行本人所認可的價值觀,從而獲得擁有自主權的感覺。

第四種人際關系。一直以來,社交都是最令人感到快樂的活動之一,親密活動是非常重要的。要維持良好的友誼和團體關系的其中方法之一就是信任。信任能提供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能夠幫助我們渡過難關的重要緩沖,是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這樣的社群會讓我們的生活更輕松,對金錢的需求更小。

第五種需要技能、有意義的活動。無需動腦,沒有意義,機械重復的任務,絕對不符合任何人對於幸福的期待。人們能在到達心流時感到更幸福,而且頻繁感受心流似乎也能提高人們的整體幸福感,甚至會延伸到沒在從事這項活動的時候。而心流的狀態就是人們在成功進行某項活動時容易出現的一種幸福巔峰狀態,尤其是在那些非常有挑戰性,能夠推動人們將近能發揮到極致的活動中。但如果人不認可所從事活動的價值和意義,那麼光憑在活動中施展技能時,對這個人幸福感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人們在從事最有意義的活動時,會帶著欣賞的眼光與重要人和事產生聯系或進行互動。並且可能只有通過這種活動才能給人帶來情緒滿足感。一段充實人生的前提,或許就是能夠帶著欣賞的眼光,與在你看來重要的人和事產生聯系。

除SOARSL列表五項之外,還有其他重要因素。其中,接觸大自然,未來也許會加入其中。沉浸在自然環境中,既能定人心神又能幫人恢復活力,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注意力。但是目前還缺乏數據來證實大自然對人類幸福有著獨特的影響力。

在前文的敘述中,我們多次提到了金錢。那麼,金錢對幸福到底能有多重要呢?當今世界金錢與幸福之間有很多研究。總結來說,這些研究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對於一個國家中比較貧窮的群體來說,金錢似乎對幸福感有著很強烈的影響,而當收入水平達到某個標准之後,這種影響便微乎其微了。

但是我們會發現,擁有更多金錢的人,自我評估的生活滿意度也更高。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金錢能夠幫助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即使金錢不能令我們更幸福,還是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的。但是我們同樣可以認為生活滿意度測試誇大了金錢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聯系,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人們的重心可能更多放在物質生活必需品上。而不是家人和朋友之類其他有價值的重要因素上。金錢固然重要。但我們是否可以嘗試降低金錢的重要性,讓我們過的更加幸福呢?

以上這些方面我們都有很多的選擇,但是我們並不能決定一切,因為追求幸福不僅僅是一項個人事業,我們所在的生活環境對此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必須構建更好的社區和社會,來實現我們共同的追求。

總結來講,人活著,就應該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活動,但不要做過了頭,而忘了放鬆,我們要為所愛的人留出空間,控制自己的債務。拒絕道德負債。不要總是為難自己,而是把自己放在一個正確的大環境中,讓你可以自然而然的做到以上這些事情。跟明確知道自己是優先順序的好人來往,避免從事給自己帶來壞朋友的職業。假如你周圍的人都很難做到前文所說的4點,你會發現自己也很難堅持下去。

假設你一生之中盡可能做出明智的選擇,這樣你就一定會幸福嗎?可能吧,但也不完全由你掌控,不過很有可能你會因此擁有不留遺憾,值得度過的人生,美好的一生。

本書的大致思路如上,當然內容里還有拓展出來的福祉、美德和意義。待時機成熟,我會單獨成篇來聊聊。幸福的日子本沒有多少,且讓我在這充滿技能和意義的活動中感受心流吧!

閱讀全文

與生活哲學幸福怎麼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教育兒子的故事 瀏覽:25
什麼樣的婚姻可配 瀏覽:148
春秋戰國時期哪個地方出美女 瀏覽:359
夜經濟市場是什麼 瀏覽:796
給孩子買健康險要買多少年保多歲 瀏覽:244
男人大概在什麼時候才會事業有成 瀏覽:68
男兔婚姻和什麼配 瀏覽:719
飛來的皮球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瀏覽:139
哪些軟體上有事業單位模考 瀏覽:241
身體健康為什麼會得心梗 瀏覽:45
有人問我愛情有多美怎麼回答 瀏覽:756
稅務直屬事業單位待遇怎麼樣 瀏覽:399
亞當斯密經濟思想有哪些 瀏覽:250
愛情中的h代表什麼 瀏覽:640
京劇界歷史上袁慧琴有哪些故事 瀏覽:611
qq情侶空間愛情樹怎麼玩 瀏覽:998
開健康證明需要哪些程序 瀏覽:923
哪些事業單位需要法學碩士 瀏覽:157
選詞編寫故事怎麼寫 瀏覽:548
什麼叫婚姻狀況保密 瀏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