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博興縣城的人口是多少
博興縣是山東省濱州市的一個下轄縣,位於山東省濱州市東南部,總面積900.7平方公里。全縣共轄9個鎮、3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012年有48、9萬人口。
博興縣是董永故里、呂劇之鄉、中國廚都。博興縣是中國優質西紅柿之鄉、中國草柳編之鄉,也是膠東調水工程渠首所在地和勝利油田原油主產區。
『貳』 關於山東博興!!!
1.城東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李國義 主任:陳曉霞
博興縣城東街道辦事處於2007年6月18日經省政府批准設立,轄區以張濱鐵路和803省道南北邊界,西至張濱鐵路和803省道,北至呂陳路,東至陳戶、呂藝鎮邊界,南至湖濱鎮為界。轄32個行政村,總面積約65平方公里,農業人口51780人,耕地面積61832畝
2.錦秋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劉方太 主任:張釗
博興縣錦秋街道辦事處位於縣城南鄰,共有33個行政村,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社會人口73964人,其中,農村人口 47602人,轄區內有64個機關企事業單位。
3.博昌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滿學鋒 主任:徐振華
博昌街道辦事處於2007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位於博城五路以北,803省道以東,總面積35平方公里,轄機關、企事業單位164個,行政村16個,總人口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297人,耕地面積20525畝。
4.湖濱鎮:鎮長:李明
湖濱鎮位於博興縣城南5公里處,全鎮總面積101.1平方公里,轄43行政村,8.1萬人口。
5.店子鎮:鎮長:張立才
店子鎮位於濱州市東南部,南臨淄博市,東與東營市接壤,全鎮面積86平方公里,4.5萬人口。
6.興福鎮:鎮黨委書記:龐長印 鎮長:張佐峰
興福鎮位於博興縣城東南部,南與淄博市接壤,東與東營市相臨。總面積44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3.5萬人口。
7.曹王鎮:鎮黨委書記:郝波 鎮長:高懷青
曹王鎮位於濱州市最南端,與淄博市接壤,全鎮總面積56平方公里,3.8萬人口。
8.陳戶中心鎮:鎮黨委書記:趙秀民 鎮長:王愛兵
陳戶中心鎮位於博興縣中部,地處黃河三角洲中心地帶。全鎮總面積114.6平方公里,轄57個行政村,轄區人口5.8萬
9.呂藝鎮: 鎮長:劉景銘
博興縣呂藝鎮位於黃河三角洲腹地,漢孝子董永故里博興縣東部,東臨黃河入海處新興城市東營,南依齊國故里淄博,北靠黃河,素有「呂藝之鄉」的美稱。全鎮版圖面積11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5萬畝,人口4.5萬人,轄41個行政村。
10.龐家鎮:鎮黨委書記:王新廠 鎮長:劉兆強
龐家鎮位於博興縣西北部,轄50個行政村,27000人,總面積6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33萬畝。
11.純化鎮:鎮黨委書記:許連村 鎮長:尹艷玲
純化鎮位於博興縣東北部,濱州、東營兩市交界處,是黃河三角洲開發的重要區域之一。純化鎮32個行政村,人口2.4萬,版圖面積84平方公里,耕地8萬畝。
12.喬庄鎮:鎮黨委書記:韓浩 鎮長:高樹江
喬庄鎮位於山東省博興縣北部,坐落於落美麗富饒的黃河三角洲腹地,黃河入海口西60公里,打漁張省級森林公園所在地。東臨東營市,西臨205國道,總面積131.1平方公里。全鎮轄7個管區、66個行政村,總人口3.4萬,耕地7.8萬畝,小城鎮建設面積1.5萬平方米,電話裝機5000部,電力總容量9000千伏安。
『叄』 博興縣的介紹
博興縣是山東省濱州市的一個下轄縣。位於山東省濱州市東南部,全縣共轄9個鎮、3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012年有48.9萬人口,總面積900.7平方公里。博興是董永故里、呂劇之鄉、中國廚都。博興縣是中國優質西紅柿之鄉、中國草柳編之鄉,也是膠東調水工程渠首所在地和勝利油田原油主產區。
『肆』 求博興縣城鎮人口數鄉村人口數非農業人口數農業人口數 城鎮戶數鄉村戶數非農業戶數農業戶數
2011年博興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博興縣統計局
(2012年3月26日)
十一、人口和居民生活
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據公安戶政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底全縣總戶數為155677戶,總人口為48905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2393人。據計生部門統計資料顯示,全縣2011統計年度共出生4247人,出生率為8.7‰,死亡2749人,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長率3.1‰。全縣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9.2。
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8802元,比上年增長2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500元,增長15.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980元,增長21.8%。其中,工資性收入人均5260元,增長42.2%;家庭經營性純收入人均3314元,增長10%。
註:1、2011年末全縣共有9個鎮,3個辦事處, 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48個行政村,鄉村戶數124203戶,鄉村人口411318人,鄉村從業人員224197 人。
『伍』 博興縣人口壽命
大概在76歲左右,博興縣總戶數160820戶,總人口503283人。2017年出生8545人,出生率為百分之十,死亡4126人,死亡率8人口自然增長率千分之八。全縣出生嬰兒性別比為一百比七。
博興縣境內有黃河、小清河、支脈河三大水系,盛產小麥、棉花、大豆、玉米以及林果、蔬菜等多種農副產品,是全國蒲草系列工藝製品的唯一產地、全國草柳編工藝品出口基地,柳編和草編分別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是山東省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被命名為「中國草柳編之鄉」、「中國優質西紅柿之鄉」。
『陸』 濱州市各區縣 人口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濱州市總人口3563921人;濱城區 600883 惠民縣 604751 陽信縣 419591 無棣縣 423113 沾化縣 366178 博興縣 462815 鄒平縣 686590 (按當年行政區劃;單位:人)
濱州市轄濱城區、無棣縣、陽信縣、沾化縣、惠民縣、博興縣、鄒平縣、濱州經濟開發區兩區六縣。全市18個鄉,57個鎮,9個辦事處,各縣區所轄鎮、鄉、街道辦事處如下 : 濱城區轄12個街道、2個鎮、1個鄉. 市中街道、市西街道、北鎮街道、市東街道、彭李街道、濱北街道、里則街道、小營街道、梁才街道、杜店街道、沙河街道、青田街道、三河湖鎮、楊柳雪鎮、秦皇台鄉。其中,杜店街道、里則街道、沙河街道由濱州經濟開發區管理,其中,小營街道、青田街道由濱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管理。 惠民縣:10 鎮、4鄉。 孫武街道辦事處、武定府街道辦事處、石廟鎮、桑落墅鎮、淄角鎮、李庄鎮、胡集鎮、麻店鎮、姜樓鎮、清河鎮、魏集鎮。何坊鎮、皂戶李鄉、辛店鎮、大年陳鎮。 陽信縣:6 鎮、3鄉。 陽信鎮、溫店鎮、商店鎮、流坡塢鎮、翟王鎮、河流鎮。勞店鄉、水落坡鄉、洋湖鄉。 無棣縣:6 鎮、 5鄉。 無棣鎮、小泊頭鎮、水灣鎮、碣石山鎮(舊名:大山鎮,2005年改用『碣石山鎮』,取曹操東徵到訪此地,登『山』望海,作《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馬山子鎮、埕口鎮。信陽鄉、佘家巷鄉、西小王鄉、柳堡鄉、車鎮鄉。 沾化縣:7 鎮、2 鄉、3 街道辦事處。 下窪鎮、古城鎮、馮家鎮、泊頭鎮。 濱海鎮、黃升鎮、大高鎮、下河鄉、利國鄉、。 富國街道辦事處、富源街道辦事處、海防辦事處。 博興縣:9 鎮、3 街道辦事處。 曹王鎮、陳戶鎮、興福鎮、龐家鎮、湖濱鎮、店子鎮、純化鎮、喬庄鎮、呂藝鎮。城東街道辦事處、錦秋街道辦事處、博昌街道辦事處。 鄒平縣:13 鎮、3 街道辦事處。 長山鎮、魏橋鎮、西董鎮、好生鎮、臨池鎮、焦橋鎮、韓店鎮、孫鎮、九戶鎮、青陽鎮、明集鎮、檯子鎮、碼頭鎮。黃山街道辦事處、黛溪街道辦事處、高新街道辦事處。 濱州經濟開發區:3街道辦事處。 杜店街道辦事處、里則街道辦事處、沙河街道街道辦事處。
http://ke..com/view/53754.htm?fr=ala0_1_1
『柒』 博興縣城的人口是多少
超生這么厲害,整個縣應該突破五十萬了吧……
縣城的人口大概在五萬左右
『捌』 誰能幫我介紹博興
一、「博興縣」語源簡析
「博興縣」一詞屬於漢語政區地名,其標准讀音為「Bóxīng Xiàn」。它所指代的縣級行政區域(地名實體),位於山東省北部。地處北緯38°58′~37°23′,東經118°02′~118°22′。東鄰東營市、廣饒縣壤,西接高青縣,南連桓台縣,北靠濱州市濱城區。面積900平方公里。人口47.8萬。縣人民政府駐地博興鎮,在省會濟南東北方向140公里處。為濱州市轄縣。
博興縣歷史悠久,春秋時置博昌邑;戰國置博昌縣。據《十三州志》記載:「昌水,其勢平博,故曰博昌。」《續山東考古錄》載:「漢志博昌下應劭曰:昌水出東萊昌陽,臣瓚曰,從東萊至博昌,經歷宿水不得至也,取其嘉名耳。」《漢書.地理志》載:縣勢平,故曰博昌。《續山東考古錄》載:「五代唐改博昌為博興。」五代唐庄宗李存勖,為避獻祖諱,改博昌為博興,歷代沿用至今。
二、博興縣政區沿革簡況
在少昊時,屬爽鳩氏國;堯、舜、禹、夏時屬季荝氏國;商初屬逢伯陵國,後屬蒲姑氏國。西周初,居地封太公望為齊國。春秋置博昌邑與樂安邑。戰國始置博昌縣與樂安縣。西漢時期,今縣境內為六縣一國:縣境東部為利縣,利縣以西為博昌縣,縣境南部為延鄉侯國,縣境西南部為高昌縣,縣境中部為樂安縣,樂安以北為千乘縣,縣境北部沿黃地區為濕沃縣。諸縣中除利縣屬齊郡,濕沃縣屬北海郡外,其餘皆屬青州千乘郡。東漢永元七年(公元95年),改千乘郡為樂安郡(後改「國」復改郡),今博興縣境內並為五縣:博昌縣、樂安縣、千乘縣、利縣、濕沃縣,屬青州樂安國。三國北魏時期,千乘縣並入濕沃縣,今縣境內為四縣:即博昌縣、樂安縣、利縣和濕沃縣。屬青州樂安國。晉代,境內並為博昌縣(省樂安縣入之)、利縣,屬青州樂安郡。南朝宋,博昌縣移置今壽光縣,縣境內置樂陵縣、陽信縣。北朝魏置般縣,均屬青州總管府樂陵郡。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撤樂陵縣、陽信縣及般縣,復置博昌縣(治所在博昌故城)。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置新河縣,大業初年廢,並入博昌縣。屬青州北海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復置樂安縣、新河縣,連同原博昌縣俱屬乘州。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廢乘州,新河、樂安兩縣並入博昌縣。此時,今縣境內除北部沿黃為濕沃縣外,大部地區為博昌縣,屬河南道青州府。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博昌縣治所移於樂安故城,即今縣城。五代時期,五代梁沿襲唐代建置,五代唐庄宗李存勖,為避獻祖(李國昌)諱,改博昌縣為博興縣。屬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代,博興縣屬京東東路青州府。金代,博興縣改屬山東東路益都府。元初,升博興縣為博興州。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尉司益都路總管府。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博興州為博興縣。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清初沿襲明制,後改屬山東省登萊青膠道青州府。民國元年(1912年),屬山東省岱北道;民國四年(1915年),改屬濟南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改屬淄青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制,直屬山東省政府。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國民黨魯北行署第十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0年5月屬中共清河區行政專員公署;1940年12月屬中共清河區行政主任公署。1938年屬日偽魯北道;1940年屬日偽青州道)。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國民黨魯北辦事處第十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4年3月屬中共渤海區行政公署五專署;1945年10月屬中共渤海區行政公署三專署;1949年6月屬中共渤海區行政公署清河專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渤海行政公署清河專員公署;1950年5月改屬惠民專員公署;1958年9月桓台、齊東兩縣並入,博興縣改屬淄博專員公署;1961年8月桓台縣分出,原齊東縣劃歸高青縣,博興縣改屬惠民專員公署;1967年2月改屬惠民地區行政公署;1992年4月改屬濱州地區行政公署;2001年1月改屬濱州市人民政府至今。
三、博興縣地名語詞特徵
博興縣歷史悠久,地勢平坦,河湖交錯,物產豐富,境內地名的形成和演變具有鮮明的歷史地理特徵。一是古老的地名比較多。博興縣境內曾出現過的縣邑之名較多,但從春秋戰國時期博昌之名一直沿用,直到五代唐庄宗李存勖,為避獻祖諱改博昌縣為博興縣。縣境內春秋戰國時分屬二邑,西漢為六縣一國,隋唐時期境內縣名逐漸減少,至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縣境內除北部沿黃河為濕沃縣外,大部地區為博昌縣,五代後唐最終定名為博興縣。據考證和統計,全縣442個自然村中,建村千年以上的46個,占自然村總數的10.4%(詳細材料見附件);建村1000年以下、500年以上的355個,占自然村總數的80.3%;建村500年以下、100年以上的37個,建村100年以下的4個,二者合起來占自然村總數的9.3%。
一是反映河、湖等自然地理狀況的地名較多。如:西閘、傅橋、灣頭、龍河、河東、高渡、河裡等。二是以兵營派生的地名較多。如北營、大營、屯田、東寨等。三是以姓氏命名地名的很多。明朝從山西、河北等地大批遷民來此定居、墾耕,移民定居後多以姓氏命名村名。全縣442個自然村中,以姓氏命名的有近300個,占總數的70%。
縣境內千年以上的古村有:
1、羊橋。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即皇位之前,路經此地,前有橫河阻攔,後有敵兵追擊,又無船擺渡,正在危急之時,忽見大白山羊兩只,兩頭相交,四角相拱成橋,趙匡胤登羊角安然而過,後為帝,為作紀念,該村取名羊角橋,後簡稱羊橋。
2、相公堂。唐初建村,因唐代名將徐茂公東征曾屯兵於此,為作紀念,故修徐公祠堂。徐任宰相後,徐公祠堂該稱相公堂,遂以堂名村。
3、純化。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淳化皇帝曾到此視察,為作紀念名淳化,後簡稱純化。
4、賢城。據舊《博興縣志》記載:「奄城通志,在縣東北十里書序,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遷其君於蒲城,即此地,俗稱嫌城」。據此,賢城為商末至周之浦姑城,周為奄城,俗稱嫌城,後曰賢城。
5、利城。據《博興縣志》記載:西漢置利縣城後,居民相繼遷此建村,故名利城。
6、北關、西關、東關、西隅、南隅。均為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置縣城後,居民遷此建村。其中北關建村更早,秦末居民既遷此建村。
7、相公。據傳,戰國初,賈、李兩姓遷此建村,因村西南鄰襄公冢,故名襄公庄;後更名相公。
8、雙台。據《雙台閣石碑》記載:西漢末年,居民遷此建村,因北瀕黃河,東臨大海,微風清爽,故名清風鎮;後官府在村東南築起兩個烽火台,在台上建起高大雄偉的玉皇閣,因此閣雙層,名曰雙台閣,該村遂更名雙台。
9、王海。唐末,唐姓遷此建村,因村南高處有一清泉,名曰「海眼」,泉水豐涌,穿村北流不息。據說,晨立泉邊,向東遠眺,能隱望東海,故名望海寨;後因村周圍常年水勢汪汪,曾名汪海寨;清初,因王姓多,更名王海寨;後簡稱王海。
10、柳橋。據傳,西漢初,居民遷此建村,因村中有一大柳樹被風颳倒,橫卧在烏河上,自然成橋,故名柳橋庄。
11、魯祝。曾名祝家營、祝家莊,始建於戰國(公元前475—221年),因有一姓祝的將領曾在此安營,故名祝家營,後更名魯。
12、東寨和西寨。曾名黃巾寨、黃金寨,東漢末年,居民遷此建村。據說:因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軍首領張角曾在此安營紮寨,故名黃巾寨;為圖吉祥後沿稱黃金寨;清初,分為東、西兩村。
13、般若、丈八佛、閻廟、興福等村。皆以寺廟為名。般若、丈八佛建村都在北魏,閻廟、興福建村在西漢初。
14、東上疃和西上疃。據傳,商初居民遷此建村,因地處海灘之上,故名上疃庄,分東、西兩村,分別為東上疃、西上疃。
15、灣頭、河裡、西河西、高渡、道口等村。皆以水證地而命名。如灣頭因地處「龍灣」之北,故名灣頭庄;河裡因村周臨河,村處河裡,故名;西河西因地處北宋運糧河之西,故名;高渡因在村南運糧河渡口上設八隻大擺渡,故名高八渡,後簡稱高渡等。
16、黃家、趙樓、董家、肖庄、鮑庄、東伏、西伏、伏邵、伏田、馮家、興耿、閻坊、王浩等村。都以姓氏命名村名,建村時間從漢初到宋初不等,距今都有1000年以上。
還有以從事的行業名村的如:椒園、菜園、店子等,以離縣城距離名村的西三里等,建村時間也都在1000年以上。另外,明洪武至永樂年間,從河北棗強、山西洪洞等地移民至博興建村的較多,有300多個。這些村大都以姓氏名村,建村時間都在500年以上。立村500年以下的村較少,多為當地族姓分支出來另立新村。
地名實體文化內涵
一、深厚的歷史文化
(一)歷史淵源
根據考古發現,博興縣境在舊石器時代(約2萬年前)已經成陸。在新石器時代(4千多年前),境內已是父系氏族社會,是人煙較稠密的聚居區。博興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並帶有古齊文化、佛文化、戲文化、孝文化的特徵,是寶貴的文化遺產。
『玖』 博興縣怎麼樣
博興縣位於山東濱州市黃河以南,交通便利,有主幹線道205國道,博興縣在濱州市內屬於發展比較快的一個縣城,估計不久以後會劃分為市級城市。董永的故鄉就位於博興縣湖濱,有湖上美蘆之稱。文明於祝的小清河近年來政府也進行了極大的改善。博興現有銀座、麥當勞、德克士等大型購物餐飲集一體的回龍一條街。相信博興縣的發展明天是美好的。
『拾』 山東博興縣興福鎮有什麼大廠子 有多少人口
你好!
大廠好多。萬事達集團,經營鋼材/鋼結構等項目。員工2千多人。皇冠集團:生產廚房設備等,員工2千多人。魯寶集團,匯泉廚業等。大多是從事鋼材鐵皮,廚房設備的廠子。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