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如何評價一堂幸福課

如何評價一堂幸福課

發布時間:2024-01-20 15:47:52

『壹』 哈佛大學《幸福課》11

第十一課 養成良好習慣

1 關於考試

考試可以讓你安下心來,整合所有學過的知識,靜下心來把知識過一遍是很重要的,我們考試的目標是讓你回顧並掌握知識

2 行為

沒有比成功本身對成功更好的催化劑(Nothing breeds success like success)

「那些行為超越其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將恆久」

如果我們只是參加課程,從認知水平上理解它,即便有靈光乍現的時刻、有突破,也不會發生什麼改變,除非我們的行為跟上了。為什麼?因為我們首先塑造習慣,然後習慣再反過來塑造我們

只有我們隨著時間改變習慣,開始做點什麼,比如,強迫自己做些事,解決些問題,或者開始做感恩的訓練、定期寫感謝信,開始做運動(研究已經證實,運動是最有力的干預,來解決焦慮、沮喪以及多動症)

必須要使行為與態度同時改變

「要改變人生軌跡,就要從兩種基本方法中選擇,其一,你可以指引你的能量及注意力,用其整理思想,集中精神,鞏固力量,釋放情感以及想像樂觀結果,從而使你最終獲得自信,鼓起勇氣,下定決心,做出承諾,獲得充分的激勵去做你需要做的事;其二,你也可以直接去做(you can just do it)

有時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做出行動本身和所有前期准備有一樣的效果,或者效果更好,能形成良性循環

最佳不適區

我們可以尋找改變的途徑或方法,伴隨緊張的連續統一體的行為改變(behavioral change along the continuum of tension),我們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都蜷縮於舒適區,這很好,但是,當我們處於舒適區時,很少發生改變,當跳出舒適區,就到了拉伸區(strech zone),也就是最佳不適區,這就是改變實際發生的地方,再越過這個就是恐慌區(panic zone),此時,我們就有了焦慮和困擾,這通常是不健康的區域,對改變來說不健康,因為這時通常我們就會回到原來的狀態

打個比方,舒適區就像是結冰的水,拉伸區就是流動的水,恐慌區就是沸騰的水,非常躁動,但難以控制,並且十分危險,一般最好獃在拉伸區里

流動(flow)就是當你受到適度的刺激,適度的緊張,當你做的事或者別的什麼,既不會太難也不會太簡單

拉伸自己,但不要過度

逐漸走出舒適區,每次拉伸一點點,然後逐漸增加,這是改變的健康方式

但有些時候,我們必須要進入恐慌區,因為有些東西無法或者幾乎不可能逐漸的改變,比如戒癮

通常都要很突然,然後我們就處於沸騰的區域,就處在恐慌區,時常都是這樣,所以我們才需要幫助,在此時我們需要有人抓緊我們,安慰我們,保護我們,因為這是個如此反復無常的地帶,並且十分危險

大多數情況下,改變並不是與態度改變,或與內在的(或理解或認知)相關聯的行為改變,一定會存在著行動偏向(It wasn't behavioral change associated with the attitudinal change or with the insides or understanding or recognition. There has to be a bias for action.)

關於行動偏向,舉幾個例子:

為了增加自信,我們得冒險,而不是通過說一下或者想一下,或者站在鏡子前對自己說"我非常自信,我有自尊,我很棒,很好,很偉大……」這都不夠

我們如何在生活中減輕壓力,簡單點說就是少做點事,而不是多做點,我們下周會講到這個,我們會講到為什麼少做點事,其實不僅會帶來更多的幸福感,也會帶來更大的成功、更多創造力以及生產力

要藉由感恩走出陰影,創造更多積極的通道,逐漸成為積極者,這需要時間,不是一夜之間的事

但好的一面是,當我們害怕時,當我們覺得難以採取特定行動時,我們可以運用內部模擬器

就像我告訴你們的一樣,為講座做准備,看到我自己在我的腦海中進行這件事,我的大腦並不知道在真實和想像之間有什麼區別,逐漸地我就變得更自信了(不再害怕在眾人面前講話了)

問題:「我沒有足夠的自律(self-discipline)來實現改變怎麼辦?」

壞消息是,你不會獲得更多的自律,你現在擁有的就是全部(因為自律是有限的)

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們需要並且想要更加自律,認為他們現有的自律不夠

幾乎所有人都無法得到更多自律,事實就是這樣,這就是壞消息

好消息是,更多的自律事實上並不重要,不管是對於成功或是幸福感,就算以你現有的自律,你也可以,變得更成功、更幸福

怎麼做呢?將你的注意力從自律轉向例行公事(rituals)

《精力管理》(Jim Loehr, Tony Schwartz)

他們所說的本質上是一種思維轉換(a paradigm shift),就是我們要停止試圖得到更多的自律,因為自律本身對於成功、對於幸福、對於改變來說是不夠的,正是由於人們依賴於自律來獲得改變,許多組織及個人的嘗試改變的努力才失敗了

一項有趣的研究:

甜菜根組顯著的比巧克力餅干組堅持得更久

這是因為巧克力餅干組,已經用自律阻止自己吃餅幹了,他們已經用了那份自律,等他們去參加真正的試驗時,他們就幾乎不剩什麼自律了,而那個試驗需要大量的自律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的是,我們都只有有限的自律,問題在於我們將它用在了哪裡

運動員的一天,基本都由例行公事組成,而從外界看來,他們似乎有很高水平的自律,有時甚至是非常驚人的,但事實上,這些是例行公事

「建立例行公事需要定義精確的行為,並在特定的時間執行它們,以深深紮根的價值觀為動力」

比如對於我來說,鍛煉身體是深深紮根在我心中的價值觀,我每周跑三次步,每次30到40分鍾,然後做些伸展練習;我知道瑜伽和冥想對我有多重要,這對我來說是例行公事;我每次來講課,每次站在公眾面前之前,我都會去跑步,因為這可以緩解壓力,這能幫助我

我和我妻子每個月定期約會

我定期寫感謝信

我們也有例行的全家一起吃的晚餐——每周五的晚餐,都要全家人一起吃,這是件很好的例行公事,每周我們都能聚一聚,因為家庭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價值觀

有時候因為旅行或者別的原因打破了例行公事,那就之後再補上

還有一些反面的例行公事,如三小時不查看郵件

如果看看那些偉大的藝術家,不管是海明威或是達芬奇,他們生活中都有例行公事,比如說「早上7點到10點,無論如何我都要寫作」,「晚上6點到10點,我要畫畫」,正是因為這些例行公事,他們才能創造,因為那樣他們就能專注於主題,而不是萬千使他們分心的事物——「也許我該干點兒別的,有些讓我分心的東西……」,「不,有例行公事在,我現在就該干這個」,幾乎無意識的就去做,就像我們刷牙一樣。一旦他們開始專注,就有了空間,有了創造的空間

現在關鍵在於給自己時間來建立例行公事

保持例行公事需要一定的自律,但並不多,建立例行公事需要大量自律,因為我們時常會回到舊習慣

只是改變交疊雙手的方式這樣小的改變,都會覺得不舒服,那要改變那些我們養成了許多年、對我們的生活更重要的習慣,會有多麼難呢?要改變它們非常困難,這需要時間

《精力管理》中說改變習慣需要30天(當然要看改變的習慣是什麼)

給自己30天開始學會感恩,給自己30天來建立經常鍛煉的例行公事

關鍵是每30天內不要建立超過兩件例行公式,因為建立例行公事,需要大量自律,而我們的自律是有限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列出十項想要做出的改變,但最終什麼也沒變,因為我們過度消耗的自律最終崩潰了

開始一項例行公事,需要大量自律,但一旦開始,當一個月後它已成為習慣,已經銘心刻骨,神經通道已經建立時,我們就可以建立下一件例行公事了

「逐步的改變好過雄心勃勃的失敗,成功建立在成功之上」

「你需要小的成功,然後逐漸積累成最終的成功」

「唯有長期堅持和熟悉,方能使事情變得容易,通過訓練,我們可以改變,可以重塑自我」

只有當我意識到我的自律是有限的這個事實之後,直到我明白人類本性,本性就應該被遵循,那時我才真正開始變得高效率,因為在那之後我建立了很多新的例行公事

例行公事非常重要且有意義,它是做出持久改變的唯一方法

3 認知(cognition)

(1)漸進式的認知改變

認知重建

詮釋(interpretation)是一種神經通路

如果我像個消極者一樣詮釋世界,我大腦里的神經通路就會是消極的,生活中的體驗,我就會消極地j進行詮釋它們,然後隨著時間不斷加強

如果我是個積極者,對相同的經歷,就會有非常不同的詮釋,因為我大腦中的神經通路是非常不同的

我們如何詮釋經歷是有不同結果的

同卵雙胞胎研究

同樣的經歷、同樣的基因、同樣的生長環境

迥然相異的詮釋,一個延續了他兒時的地獄,另一個則創造了天堂,都是因為詮釋的不同:

應該怎麼做?我別無選擇,我就是這樣長大的,那就是「榜樣」,被動的受害者如是說

另一個則是,我不要變成這樣,我不要像我父親那樣

「你認識我父親的,你知道我經歷了怎樣的童年,你還想讓我變成怎麼樣呢?」

「你認識我父親的,你知道我是怎麼長大的?你知道他對我們做了什麼?你還想讓我變成怎麼樣呢?我知道他對我們的傷害有多深,你還想讓我變成他那樣嗎?」

幸福沒有捷徑,寄希望於找到捷徑通常導致更多的不快樂

舉幾個認知重建的例子

Tomaka的研究,關於我們將活動視為挑戰還是威脅,因為對同一種活動,我們可以從認知上重建對其的理解

我大學時經歷了很多焦慮,我不想再過那樣的生活了,也許我應該去其他地方,然而我回過頭來說,「好吧,哈佛不是對我的冷靜心態的威脅,相反我要把它當成一次挑戰,這挑戰變得很明確,我在日記里這樣寫,明確的想過並寫下來,『我博士的六年裡目標是要保持冷靜』,因為我對自己說,『如果我能在哈佛保持冷靜,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保持冷靜』,然後我朝著這個目標努力,非常努力,這確實變成了挑戰,而正是這個改變使我從在這里的研究生經歷獲得了更多,即便遇到困難,各種各樣的挫折、失敗以及焦慮,但總體來說,還是很好的經歷

在去一家我非常想進的公司面試前,我非常焦慮,然後我對它進行了認知重建,我說「好吧,這確實讓人很焦慮,『准許自己為人』,把它當成一次挑戰,我有這么好的機會能和這么棒的公司、這么棒的人對話,我一定得好好珍惜」。將它從威脅轉化為挑戰、轉化為機會,這對我起了極大的影響

Schachter和Singer在60年代早期做的實驗:給參與實驗的人注射腎上腺素,但受試者以為打的只是維生素c,他們被安排去做一些問卷

a 問卷里有很刺激性的題目,一個人故意暴跳如雷,被注射了腎上腺素的人比沒有注射的人憤怒得多:受試者看到自己的機體非常興奮,而他們將這種興奮詮釋為「我一定是太憤怒了」,然後他們確實變得更憤怒了,比原本應該憤怒的程度更高

b 問卷里沒有刺激性的題目,一個人搖起了呼啦圈,大家都開始發笑,而被注射了腎上腺素的人,笑得更瘋狂,比對照組快樂多了,也就是說他們把機體的興奮詮釋為「我一定是太開心了」,而他們確實變得更開心了

由於詮釋的不同,這個試驗中,對某種生理症狀的詮釋,決定了他們的感覺,愉悅或是憤怒,因為它們非常相似,兩者都涉及腎上腺素的急劇升高(焦慮或興奮,也十分相似吧?)

同一個游戲被冠以不同的名字:「社區游戲」和「街頭游戲」,參加前者的人更傾向於合作,參加後者的人更傾向於兇狠而具競爭性

如何表述一個境況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因為表述會影響詮釋)

威脅還是機會,也許也正是如此,我們如何表述決定了有所區別

如何提高志願者精神?

使人們重新審視志願者工作,不要把它當成義務、我們必須做的事,為什麼不能將它視為一種榮幸呢?我很榮幸能幫助別人,這確實是種榮幸,還記得對善良的研究嗎?幸福的最大來源之一是給予和幫助

如果人們這樣重新審視,他們就會更願意做志願者

這對撫養孩子有意義,對教育也有意義,對社會整體都有意義

對情感關系的理解,大多數人覺得情感關系的重要之處在於我們可以得到認可,有人能在背後做支柱,這在我們的關系中確實是重要的,得到認可很重要,在任何關系中都是如此

但我們要說的是,如果我們想要長期的、成功的、健康的、有激情的關系,那首要目標、最基本的目標是通過關系被了解

也就是說,你想著的是「我的夥伴如何才能更了解我呢?」當然了,要循序漸進,在第一次約會上,你肯定不會想說出所有秘密,要循序漸進的、慢慢的敞開心扉

能夠逐漸逐漸敞開心扉的夫婦更能夠維持他們的關系以及激情

對於學生也一樣適用,我剛開始教書時,我非常希望得到學生們的認可,我如何能使學生覺得我是個好老師呢?我希望他們喜歡我,這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我們都希望被喜歡,但當我轉換注意力,是的,我仍然希望被喜歡,但我主要的注意力在於我希望學生了解我,我希望他們了解我對這世界最有興趣和激情的事物,這確實改變了我很多,不再是得到認可,也就是說變得完美,而是作為一個人被了解,而這實際上大大促進了我的教學,我也更喜歡教課了,因為我們之間的關系不再有那麼大的壓力,不管是什麼關系,只要我們抱著被了解的願望,重在表達而非給人好印象(expressing rather than impressing),我們會如釋重負,而更好的是,這使得一段關系更健康

我們如何理解失敗?視它為絆腳石?災難?還是作為一次機會?或成長的經歷?這都會有很大的區別

酒店服務員試驗

對實驗組說「你們所做的工作實際上就是種鍛煉」,兩個月後,她們的血壓、血脂、體重都明顯下降,她們的自尊心上升,沮喪程度下降,焦慮(anxiety)水平下降,精力(energy)水平上升

唯一的區別在於觀念,她們可能工作得更努力了,我們不得而知,可能只是心理作用,我們不得而知,但事實是由於她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經歷,重建了對它的認識,從「我每天必須清掃30間房間」到「這是種鍛煉,這對我有好處」,這就是區別所在,既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2)突發式的認知改變(the Eureka experience,the ah ha moment, the insight)

對於這種體驗人們有很多誤解,因為人們都覺得這種頓悟是突然產生的,但其實不是,這是一整個過程:

a 潛移默化(immersion, preparation)

這個過程從潛移默化開始,這是我們為頓悟准備的時候,是我們學習的時候

Howard Gardner做了許多研究,關於全世界的成功人士,他發現,一般來說,對於那些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在某個領域具有創造力的人,他們都會下至少十年的苦功夫——這就是准備,這就是你將自己沉浸於那事物之中

如貝多芬,他使自己沉浸於當時的音樂,沿襲它、學習它,然後許多年之後,就能獨創自己的風格、具有創造力,以及改變整個音樂領域,作為浪漫主義音樂第一人

在你成為某專家或具有創造力之前,都要做大量的准備,才會有頓悟的一刻

b 孵化(incubation)

在所有具創造力的人身上都可見:在你將自己沉浸於事物中之後,你什麼也不做,你就是浸泡於其中(You just allow it to marinate)

比如,我們許多好點子都出現在洗澡的時候,這並不是巧合。阿基米德在泡澡時有了偉大的想法也不是巧合

莫扎特曾經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在薩爾茲堡晃盪,然後突然他就頓悟了,他說「我突然能聽到交響樂」,突然他聽到了所有

莎士比亞會花很多時間駕著馬車,到處晃盪,然後突然頓悟「故事就應該是這樣的」,然後他就可以去寫

孵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可以用9個月完成一年的工作,但不能用12個月」——JP摩根

他知道休息對於創造力的重要性。當今的商業精英、領導們都休息得不夠,因為我們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我們認為如果只是坐著什麼事也不幹,我們就確實什麼事也沒干,但不是的,思想在工作,並且思想需要這樣才能獲得頓悟

事實上,領導者比任何人都需要休息,因為他們需要創造力,他們需要思考公司的未來、機構的未來適當休息是無價的,不只是對記憶力,對於創造力也是一樣

我作為顧問時做過一件事,就是我會安排一段沒有日程安排的時間,我們就出去玩,而時常在短短半小時或一小時內,他們的各種各樣的點子就會冒出來,為什麼?因為他們第一次有時間思考

我們常常一覺醒來就想到解決辦法,這並非巧合,因為潛意識正在活動(Because subconscious mind is making connections then.)

c 頓悟 (the eureka experience, the ah ha moment)

「你必須有是有個私人空間,或者一天特定的時間段,此時你不知道今早報紙上講什麼,不知道你的朋友是誰,不知道欠了別人什麼,不知道別人欠你什麼,這才是你能夠靜下心體會到、感覺到你是誰,以及可能是誰的時候,這才是創造力孵化的時候,一開始你可能發現什麼都沒有,但如果你有一個這樣神聖的時候,並且好好利用它,奇跡終將會發生」——Joseph Campbell

很經常,就是在這孵化的時間里,在這些休息時間里,在這你有機會反思(reflect)自己的時間里,不管是寫論文,還是出去玩、聽音樂,靈光乍現的時刻通常都出現在此時

這個過程中,要理解的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必須經過准備和孵化才能達到頓悟的時刻,換句話說,必須要有前戲,才能進入下一步

d 評估(evaluation)

很多主意、很多頓悟的體驗最終都沒起作用,因此評估非常重要

「這是個好主意嗎?會有用嗎?」,「這確實是個好故事嗎?」,「這確實可以作為哲學命題嗎?」,「這是個好的商業計劃嗎?這會是下一個facebook嗎?或者這只是我凌晨三點想到的、有人已經做過,或者根本不會成功的主意?」

「你明天還會愛我嗎?這會是持久的愛情嗎?」

e 詳細闡明(elaborate, write out)

詳細闡明那些主意,你要寫出來,把交響曲寫出來,把那個命題寫出來,你這是要制定出商業計劃

我教這堂課就經歷了這整個過程:

從准備開始,即使我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備,我學過兩遍基本知識,和Pillip Stone教授一起教學,我是他的助教,兩次助教,即便我學了很多年社會心理學,我會花時間將自己沉浸於積極心理學的材料中,我讀了非常厚的積極心理學手冊,我讀了成百上千的學術文獻

然後我就抽出點時間,在那段時間我談論積極心理學,但我不對此下太多功夫,我和我妻子聊,和教授聊,和我哥哥聊,正是這時,靈光一現,正是這時我頓悟了,我說「這門課就應該是這樣組織的,這就是那個螺旋」,然後我想到了PPEO

之後我就對其進行評估,我評估自身,我通過和他人交流來評估,看看它是不是真的有用

然後我坐下來,花很多很多的時間(spent hours and hours and hours)把課的內容寫出來,我的每堂課都寫了出來——這就是詳細闡明

(顯然我沒有照本宣科,但在准備時,在我准備上課時,我確實會看幾遍)

這就是創造的過程,不管是准備一門課,或者運作一個機構,寫本好書,或者發展一段良好的關系

『貳』 如何評價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

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的評價:以為聽了幸福課或看了我這篇文章就能幸福的人,請停止妄念。你以為我們坐下來好好談談,然後就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了,道理什麼的「聽聽都懂」,甚至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但你有真正嘗試過那些建議。

我們容易陷於沒有行動的泥潭,一再抱怨生活的寡淡,情緒的低落,百無聊賴地刷著微博和朋友圈,卻不肯抽出哪怕一天中的半小時去運動,不願抽一天中哪怕十五分鍾去書寫值得感恩的事。我們用不屑一顧的眼神看著世界,彷彿這才是成熟世界的通行證。

我們懷揣各自的憂怨,覺得生活本該如此誰不是一樣,完美主義經受著自我的折磨,拖延症反復質疑自己,焦慮的人夜不能寐。



相關信息

Tal教授就是一個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大學時代的他表面上擁有了一切,但他不解為什麼不快樂,要如何變得更快樂,於是他開始研究積極心理學,不斷實驗其中的方法,用自身的轉變來驗證,得出一個較為完整的科學體系,分享給世界各地的人。

畢竟生命的最終目標是快樂。但我們都清楚,就算想明白了這件事,還會有那件事,你擔心完了這一出還有下一茬。抑鬱等負面情緒,如病毒般存在於我們的體內,它和我們是共生的關系,與其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面對病毒,不如換一個角度,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叄』 為什麼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居然是一堂」幸福課「

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
我們越來越富有,可為什麼還是不開心呢
「我曾不快樂了30年。」本-沙哈爾這樣說自己。
他也是哈佛的畢業生,從本科讀到博士。在哈佛,作為三名優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劍橋進行交換學習。他還是個一流的運動員,在社團活動方面也很活躍。但這些並沒有讓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內心並不快樂。

『肆』 如何打造幸福教育

教育不能直接帶來幸福,但是卻能幫你找到幸福!
教育,也是現在中國跨越階層,擺脫貧困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
良好的教育給了敲開謀生第一份工作的敲門磚,教育也讓我們在這個世界有一份謀生的手段,知識能創造財富!
幸福教育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最缺的一堂課,可能也是我們絕大多數地球人欠缺的一堂課。哈佛大學開幸福課的時候,最終他的熱度超過了原先最熱門的經管課,可見對於幸福的嚮往,其實無論是名校的學生還是普通的孩子,都是最嚮往的。

構建一個孩子,感覺到幸福的學習環境和成長環境,是需要我們懂得非常多的跟幸福相關的心理知識和科學原理的,具備這樣能力的老師更是少之又少。
很難想像,無論是學校和家庭都缺乏幸福感受的環境,而我們的家長老師更不懂得如何構建孩子幸福成長的環境的前提下,幸福要如何實現?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我們的孩子在不斷的面對家長老師的學習壓力,感受不到學習帶來的快樂,讓我們的孩子從越來越小的年齡段,就對學習產生厭惡和抗拒的心理。
幸福課可能不是我們孩子所欠缺的,而是我們全國所有的公民都欠缺的一堂重要課程。

『伍』 我為什麼要離開新東方,成為一名幸福課講師

文 / 小宋老師

1.

在新東方工作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之後,我辦理了離職手續,離開了新東方。

即使離開了新東方,我依然認為她是一家很棒的培訓機構。比方說,新東方的教師培訓做的真的很棒。進入新東方之後,部門就給我分配了一位帶教老師,幫我改課件,對我上課提出很多的改進意見等等,全方位的幫助我快速成長。

除此之外,新東方還會經常則搜哪搞教師比武大賽之類的活動,各個部門的講課能手集聚一堂,互相切磋,氛圍非常好。還有就是,新東方給教師的薪水也相對較高,在同行業中很有競爭力。

那麼問題就來了: 既然新東方這么好,為什麼我還要選擇離職呢?

(1)離開新東方最直接的導火索是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問題。密集的上課頻率讓我的嗓子開始變得吃不消,先是慢性咽炎,後來發展成急性咽炎,再到後面就變成了淋巴結發炎。除此之外,每次上完課之後,我總是感覺身心俱疲,幾乎用盡了身上的最後一絲力氣才能走回住的地方。

我心裡很清楚,身體出狀況只是表面上的問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我對這份工作失去了興趣,心裡很疲憊,所以身體上更加容易出現問題。 我一直相信,我們的身體具有非凡的內在智慧,它喜歡通過生病的方式來提醒它的主人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

(2)離開新東方的第二條原因是:在原來的崗位上,我無法學到更多的新東西。新東方實施的是分塊化教學,把教學項目按照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進行了分類。我當時是一名閱讀老師,只負責閱讀部分的教學。這種孫碼分塊化教學雖然極大的提高了教師的備課效率,可以幫助一名教師在短時間內成長為所教科目的專家,但是卻很容易導致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感。

整天反反復復的講解那些閱讀題目,工作上逐漸失去了挑戰,同時也很難學習到新的東西。 我一直覺得,在職業生涯初期,成長比成功更加重要。如果在一個崗位上沒有辦法得到快速的成長,今後註定就會依賴這個崗位。接下來,人就會變成安全感的奴隸,喪失了今後追求其他更好職位的資格和能力。

(3)離開新東方的第三條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

我所在的部門是新東方VIP學習中心,主要是進行一對一和小班化教學。而我偏偏屬於那種人來瘋型的老師,上課的時候人越多,講課就越有狀態。

這可能漏或和我的性格和成長經歷有關系。第一,我的性格好強爭勝、好大喜功。第二,小時候父母不在身邊,我所得到的關注總是不太多,於是長大了我總是渴望得到更多人的關注,並且非常享受成為焦點的感覺。

而在新東方VIP學習中心教學期間,無法滿足我想要上大課的野心。除此之外,上課內容也讓我無法提起足夠的興趣。一言以蔽之,我更喜歡和學生去探討人生,而不喜歡而不是一直講解這個題目為什麼選A,而不是選B。

反思整個在新東方工作的經歷,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選擇工作不能只看這份工作能帶給你那些外在的東西,還要問問自己是否能夠享受工作本身所帶來的樂趣。

在選擇一份工作時,如果你只是沖著錢去的,那麼每個月只有發工資的那一天你是最高興的。如果你是沖著地位去的,那麼只有當別人誇獎你的時候,你才是高興的。做一件事情,只有沖著興趣去的,才能做到大部分時間都是心滿意足的。

2.

從新東方辭職以後,我決定追隨自己的內心,進入大學工作。也許是因為發自內心的喜歡大學裡面相對自由的氣氛,也許是因為心底暗暗覺得自己之前在讀大學的時候留下了很多的遺憾——讀的書太少,失眠的夜晚太多。總之,心理有股強烈的動力推動我去做出這一職業選擇。

由於自己只是碩士畢業,沒辦法一開始就做老師,只能從輔導員做起。剛開始工作的時候,還是很容易焦慮。焦慮學生出事情,焦慮自己的前途問題。這時候,我開始嘗試通過多讀書,多涉獵不同方面的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心態和命運。

後來接觸到了積極心理學。這門學問主要關注人類的優勢,致力於幫助人們發揮自身的潛力來過上幸福的生活。Bingo!這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東西!通過實踐一些相關的方法,我的心態開始慢慢變得積極,在總結出一些經驗之後,我就開始向身邊的學生分享一些培養積極心態的方法。

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一個人,學校的外教Dan。有一次他邀請我為學生做兩場積極心理學的講座。在最後一場講座即將結束的時候,他建議全場起立,為我的演講鼓掌。並且告訴我說:「你非常適合做這種勵志類的演講,你應該去不同的大學,去傳播這些積極的理念。」當自己的優勢得到肯定的時候,感覺很有成就感,很有存在感。於是,我繼續追隨自己的內心,在學校里開設了幸福課。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經上了5個學期的幸福課,目前這門課已經成為學校最熱門的選修課之一,每個學期都會有學生因為選課人數太多而沒有選上課程而遺憾嘆息。最重要的是,我對現在的工作狀態非常滿意。經過這么年的職業生涯探索,我感覺自己終於不再彷徨,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找到了一份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

3.

從新東方辭職到我現在所在的大學工作,我一點也沒後悔過。不僅沒後悔過,每天還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工作,經常傻笑,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感覺比以前要好很多。

不止一個人曾經問過我,新東方工資那麼高,你為什麼要來到現在的學校工作?首先,我在新東方工作時的工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一節課1000元的課時費只屬於新東方名師的待遇。

其次,我一直認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福利。況且,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和賺錢這件事本身並不是矛盾的。你越感興趣,做起事情來就越有勁,你就越容易在你擅長的地方取得成績,從而賺得相應的收入。

自從開始上幸福課以來,我在業余時間收到的培訓邀請越來越多,過來找我做心理咨詢的人也有增無減。我想,這都是從事一份感興趣的工作所帶來的積極轉變。

4.

從新東方辭職到成為一名幸福課講師的經歷,讓我對「如何找到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這個話題有所心得。下面就稍加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如何才能找到一份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呢?

(1)不停的去嘗試,不要停歇

從04年讀大學開始到13年在學校上幸福課,在這將近10年的時間里,我從沒有放棄去尋找一份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而且我相信自己能夠最終找到這樣一份工作。在此期間,我曾做過兼職銷售,辦過培訓班,還有過一次創業經歷。

除此之外,我還做過兼職教務,並且在多家英語培訓機構做過老師。在這些不斷的職業嘗試中,我對自己的性格和職業世界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當我開始上幸福課的時候,我的內心已經變得非常篤定——這就是值得我去追求一生的事業。

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這件事情,就像是小馬過河。自己一個勁的在那裡空想沒有用,別人的建議永遠只能作參考。到底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只有試過了才知道。而且只有通過一次又一次不斷的嘗試,才能離理想的工作越來越近。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的時候,曾這樣說過:「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成就一番偉業之前,你需要先找到一份自己真正熱愛的工作。如果目前還未找到,繼續找,不要停歇。)

(2)發現錯誤選擇當中的積極意義

說實話,本來一直認為成為一名新東方老師,就是我的最終歸宿,我會因此感覺很幸福。但是入職新東方之後,我並沒有感覺到那種久違的幸福,反而是感到壓力重重,身體狀態也不斷下滑。但我依然從這份錯誤的職業選擇當中發現了很多的積極意義。

通過做新東方的工作,我對自己的個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多愁善感,感情細膩,與整天教學生枯燥的解題技巧相比,我更加適合去教學生一些思維發散、能觸碰心靈深處的東西。而上幸福課或是進行心理方面的培訓這件事,恰恰更加能夠發揮我性格中的優勢。

另外,在新東方工作的經歷,讓我在今後進行職業選擇的時候,更加註重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更加註重工作本身所能帶來的樂趣,而不是過於看重收入、名聲等外在的東西。

(3)不要被沉沒成本擋住去路

其實在成為新東方老師之間,我已經在另外兩家培訓機構做過將近兩年的英語培訓師了。在那兩年的培訓生涯里,我早已感覺到自己其實並不是非常適合去教英語。因為在教英語的過程中,自己的內心經常會沖突的很厲害。也就是說,在價值觀上,我並不認同自己所講的東西。說得再直白點就是,我始終覺得教授解題技巧這件事情並不是很有價值,雖然這可能會幫助學生得到高分,但是卻沒有辦法幫助學生實現心靈成長。

既然已經覺知到自己並不適合教英語,那為什麼我還要繼續應聘新東方呢?也許是虛榮心作怪,也許是被新東方的光環遮住了眼,但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 捨不得多年在英語學習上和英語教學上的投入。

從心理學上講,這些已經付出的、不可挽回的投入被稱之為「沉沒成本」。人都有厭惡損失的心理,當初的我也不例外。因為覺得自己如果不去從事英語培訓的話,這么多年在英語方面耗費的精力都浪費了,實在是有些可惜。所以就一直忽略內心深處的聲音,沒有追隨自己的興趣做事情。

從一名英語老師轉型為一名心理學方面的老師,這個轉型的過程其實並不容易。當我確定要把心理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之後,我沒有任何心理學方面的資質,只有之前讀大學學心理學專業時的一點底子。

但是為了追求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就必須要拿出一點破釜沉舟的勇氣,全力以赴。我用了兩年的時間考出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和上海市學校心理咨詢師,在學校開設了選修課,創辦了訂閱號,所寫的文章不斷被報紙、雜志以及微信訂閱號中的大號轉發,一切都在慢慢的向好的方向發展。

為了追求內心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我放棄了新東方,選擇成為一名幸福課的老師。雖然轉型的過程並不容易,我經歷了一個幾年的痛苦期。但是我心裡非常清楚一個道理:如果當時我不選擇轉型,依然守著那個不怎麼熱愛的英語教師職位,我可能會痛苦一輩子。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一堂幸福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支付寶河南健康碼怎麼變綠 瀏覽:307
愛情公寓第三季羽墨去哪裡了 瀏覽:947
海員健康體檢在連江什麼醫院 瀏覽:439
在哪裡可以看出自己有沒有事業 瀏覽:215
婚姻登記怎麼進行 瀏覽:629
河北唐山事業編考試考什麼 瀏覽:67
我們什麼故事作文 瀏覽:341
航天事業多少周年 瀏覽:644
如何選擇婚姻適合的專業 瀏覽:131
手機動態美女壁紙哪裡下載 瀏覽:416
煙台事業編面試一般最高多少分 瀏覽:453
事業單位多久出考場呢 瀏覽:823
出院陪護健康證明怎麼開 瀏覽:508
幸福里vr怎麼搞的 瀏覽:180
遂川婚姻律師怎麼找 瀏覽:123
如何寫孫悟空故事 瀏覽:411
感到危機的愛情該怎麼辦 瀏覽:843
什麼人的婚姻滿意度最大 瀏覽:679
聽故事和聽音樂有什麼區別 瀏覽:252
如果有女生問什麼是愛情 瀏覽: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