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幸福感和金錢的關系
幸福感和錢的關系是,錢越少幸福感越弱,所以窮人上班能帶來幸福感,中產階級最喜歡錢,但是幸福感不會隨著財富的提升而大幅增加,只會增加他的優越感,越富有的人越喜歡做慈善,他們的幸福感比中產要高些,社會責任感要強些。
B. 有錢和幸福的關繫到底是什麼
說明:本文轉自心靈創富榮譽主席朱業勝2012年11月11日文章,請勿轉摘商用。
看到馬丁老師最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馬增光:有錢就會幸福嗎?http://www.xinlingchuangfu.org/blog-1-2131.html》,我說說自己的想法。
1.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有錢與幸福之間的關系,可以用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來解釋。
雙因素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發展起來的。
他提出:存在著兩種不同類型的激勵因素。
一類是能促使人們產生工作滿意感的因素,稱為激勵因素;
另一類是促使人們不產生不滿的因素,稱為保健因素。
激勵因素的改善,往往能給員工以很大程度的激勵,產生工作的滿意感,有助於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保健因素系指和工作環境或條件相關的因素,這些因素處理不當,或者說這類需要得不到基本的滿足,會導致員工的不滿意,甚至嚴重挫傷其積極性;反之,滿足這些需要則只能防止員工賣弊產生不滿情緒。
基於以上的分析,赫茲伯格認為傳統的滿意-不滿意觀念,即認為滿意的對立面是不滿意是不確切的,滿意的對立面應該是沒有滿意而不是不滿意,不滿意的對立面應該是沒有不滿意而不是滿意。
也就是說,有了激勵因素,就會產生滿意;而沒有激勵因素,則沒有滿意,也沒有不滿意。
有了保健因素,不會產生不滿意,但沒有滿意;而沒有保健因素,則會產生不滿。
2.理論的理解
大家大部分都知道馬斯洛需求理論,知道這個理論的洞配斗不多。但我覺得這個理論可以更好地解釋很多關於幸福的因素問題。
保健因素是用來消除不滿意的,但不能增加滿意。不滿意消除後,再繼續增加保健因素的刺激,並不能導致滿意的增加。
滿足基本生活開支的金錢就是一種典型的保健因素。它只能消除生活中的不滿意,而不能帶來生活中的滿意的增加。
當然,每個人的消除不滿意所需要的金錢是不一樣,這又與每個人的支出、消費觀等相關,就不展開說了。
3.有錢與幸福的關系往往是這樣
1.金錢的增加,慢慢地消除了很多的不滿意;不滿意減少,其他因素不變,幸福感自然增加;有人會誤以為金錢=幸福。
2.但當金錢已經基本消除了不滿意因素,再增加的金錢並不會帶來滿意;這個時候金錢與幸福是沒有關系的。
3.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認為現在是"金錢=幸福",而不是去追尋滿意因素(例如良好的家庭關系、感興趣的工作、和諧的人際關系、生活的使命感與目標感、受人尊重等等)的增加,這樣並不會帶來幸福的增加,反而可能因為沒有時間維持導致破壞原來已有的滿意因素,導致幸福感可能會下降!
激勵因素是用來增加滿意的,但不能消除不滿意。良好的家庭關系、感興趣的工作、和諧的人際關系、生活的使命感與目標感、受人尊重等等,都是激勵因素。但激勵因素的增加也不能消除不滿意。例如全職做自己感興趣但收入很少的志願者。
我之所以離開之前的工作,不是激勵因素有問題,我很滿意;而是保健因素不能消除我的不滿意。兩者失衡。
所以很多著名的有錢人例如巴菲特、索羅斯、唐納德川普都說他們根本不在乎掙錢,他們更關注的是掙錢的過程中帶來的樂趣,真的不是他們矯情。
那是因為他們已經越過了「通過金錢消除不滿意帶來幸福增加」的階段,達到了"通過做這件事能給我帶來樂趣、增加滿意因素導致幸福增加"的階段。
4.什麼是幸福?(以下純屬個人理解,並無理論依據)
幸福就是上述不滿意與滿意的結合體,但它不是簡單的相加。
基本的幸福=消除了基本的不滿意+有了基本的滿意。
不幸福=沒有消除基本的不滿意or沒有基本的滿意。(注意這個定義,滿意不能抵消不滿意,只要兩個中有一個沒有達到基本值,另外一個值再高也不能帶來幸福)
完美的幸福=消除了所有的不滿意+有了所有的滿意。
5.心靈富足+財務自由=幸福
簡單來說,心靈富足=激勵因素(帶來滿意,同時不增加不滿意);財務自由=保健因素(消除不滿意,同時不破壞滿意)。
兩者要平衡,追求財富自由的過程中要同時追求心靈富足,追求心靈富足的過程要同時追求財務自由,才能走向幸福。
當已經消除了基本的不滿意+有了基本的滿意,有了基本的幸福之後,側重點更是會轉向心靈富足去增加滿意因子,追求更加幸福。
6.掙錢的方式
所以,理論上來說,最好的增迦納磨幸福的方式,就是做的事既掙錢又快樂,把兩者做到有機集合。同時做到消除不滿意、增加滿意,走向幸福。
如果做不到結合,那就只能心靈富足做一件事,財務自由做另外一件事了;但要注意,財務自由做的事至少不能破壞原有的滿意,例如打家劫舍帶來了財務自由但破壞了原有的心靈富足,並不能幸福。
7.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
如何找到既掙錢又快樂的掙錢方式?一句話,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
【有錢與幸福】
1.90%的幸福與錢無關,90%的不幸福與錢有關;
2.幸福的反面是沒有幸福而不是不幸福,不幸福的反面是沒有不幸福而不是幸福;
3.消除不幸福的因素不會必然增加幸福的因素,不幸福的因素可通過財務自由來消除;
4.增加幸福的因素不會必然消除不幸福的因素,幸福的因素可通過心靈富足來增加。
C. 真正的幸福感從哪裡來
真正的幸福感從哪裡來?
我們在追求的幸福感,究竟嫌帶是什麼?
人類發明了許多捷徑去取得暫時性的感官愉悅:甜品,短視頻,購物等等。
然而感官的愉悅並不等於幸福。幸福感來自於自己的優勢與美德。
當你用你的能力和優勢去應對了一項挑戰並圓滿完成時,你會有幸福感。最尋常的場景就是做好事。
越有錢的人越幸福嗎?
財富雖然可以帶來物質的佔有,但它和幸福的相關程度卻很低。一般來說,富有的人只比貧窮的人幸福一點點。我們對金錢的看法比金錢本身更影響自身的幸福。在所有的階層中,越看重錢的人對他們的收入越不滿意橋棚,對他的生活越不滿意。
金錢,婚姻,職業,孩子,這些都是每個人自我之外的附加項,他們不會憑空讓人幸福、完整,根本上還是取決於我們跟這些選項之間的關系。
什麼是美好的人生?- 有挑戰,有幸福!
有意義的生活 > 美好的生活 > 愉悅的生活
喝香檳、開名牌跑車是愉悅的生活,但不是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每一天你都在用你的優勢去創造真實的幸福和豐富的滿足感——工作、愛情、教養孩子等。
利用你的優勢所獲得的幸福感是建立在真是基礎上的,而有意義的生活會超越美好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在追逐確定性,它讓我們感到安心,但日復一日的生活方式,一眼望到頭,更可怕的是,意義感的喪失。
如何在生活中建立一種持久的幸福感?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極強的適應器,一旦刺激出現,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應,而後會逐漸「習慣」並趨於緩和。因為大腦總是會忽略靜態的事物,所以我們總能很快地把所擁有的認為理所當然,並永遠以現在已經適應的水平為基準來判斷現實是更好還是更壞。
暴富,買車,買房,結婚,升職這種人生大事……它們所帶來的那種強烈的幸福感,對我們的影響均不會超過3個月。
財富取決於很少的大高潮,而幸福則取決於很多的小高潮。只有成為那隻看見水的魚,不斷地在尋常的生活中尋找和發現生活的意義,才能有持續不斷地幸福的小高潮。
如何提升幸福感?
我們似乎很難改變自己的幸福感,每個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幸福范圍,就像體重一樣,減肥的人總是會胖回來。好消息是,幸福感有一半的掌控權在自己的手中。
獲得幸福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只要四個字 —— 活在當下。不是過去,不是未來,敏者則而是當下。
讓過去的過去,明白未來不全像你的想像,用力抓住現在的幸福。
D. 收入是能直接影響生活幸福感的,收入達到多少才會有幸福感
一、收入高低看見這世界的生活差距,幸福感高的工作一定有吸引力,幸福感高的生活一定有青春世界。
一個人願意從事哪一種領域的工作一個人能夠過上這個領域世界給予的經濟生活,滿意的生活人生是永遠心愛的現實方向,幸福感源自物質精神平衡了經濟概念。
一個人的青春世界願意供奉哪一種現實階梯,一個人的價值財富獲得了經濟概念的路途,願意負擔的人生都是願意成全的人生,幸福感來自心理作為的認知方向。
最美收入恰好花掉一部分現實需要,又能攢出一部分未來美好。
E. 結合材料運用個人收入的分配相關知識,說明怎樣增進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1)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和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鼓勵勤勞守法致富,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以促進社會公平。 (3)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 (4)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