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幸福在哪裡周律師

幸福在哪裡周律師

發布時間:2022-01-24 11:19:47

㈠ 幸福在哪裡

什麼是幸福,怎樣才算是幸福?幸福沒有絕對的答案,關鍵在於你的生活態度。 同樣的一天,如果以不同的心情去面對,將會是不同色彩。舉個例子,清晨醒來,匆忙的洗漱之後背上沉重的書包,邊向教室飛奔邊抱怨上課太早和天氣太差,勉強到了教室卻是半睡眠狀態。這樣的一天讓人疲倦,這樣的生活是沒有色彩的,是黑白的。如果我們稍微改變一下生活態度,早上早起一些,不慌不忙的洗漱之後悠閑的走到教室,路上飄落的樹葉,瑟瑟的秋風都將成為大學美好的記憶。這樣的生活是多彩的。同樣的一天,什麼樣的色彩取決於我們自己,那麼為什麼要拒絕彩色呢?每天早上下床之前,不妨先舒暢的描繪一幅今天可能遇到的幸福藍圖,如此一來,不論你面臨什麼事,這種想法都將產生積極的效用,甚至將困難與不幸轉為幸福。相反,如果你對自己說一切都那麼糟,那麼你便是在製造自己的不幸。每一天都是新的,都是充滿陽光的,樂觀的看待人生,塑造自己的幸福吧。
面對世界上的一切,只有失去了,我們才會懂得珍惜。幸福也是如此,只有緊緊抓住它,才不會讓它稍縱即逝。 我們常常喜歡回憶幸福的往事,希望回到幸福的那一刻。可是你們知道嗎?我們現在的每一刻其實都是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天涼了是誰提醒我們要加衣服?是遠方的媽媽。此刻不是幸福嗎?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而互相協作一起奮斗,這不是幸福嗎?幸福就在我們微笑的時候,就在我們歡呼跳躍的一刻,就在花開的瞬間,它在我們周圍,只是我們沒有發覺而已。善於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麼是幸福,才知道如何去體味。
緣於心靈的音樂是幸福的源泉。任何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份幸福,這不是金錢可以換來的。要得到幸福只有靠自己,相信自己,總有一天你會感受到什麼是幸福的

㈡ 幸福在哪裡的課文

村子裡有三個小孩,都是牧羊的。他們彼此很要好,常常把羊群趕到很遠的樹林里去放牧。樹林里有一口老噴泉,已經不噴水了,口上堆滿了枯枝敗葉。有一次,一個牧童說:「來,咱們把這口噴泉往深處挖一挖,再把泉口清理一下,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快樂地喊到。
第二天,他們帶著鋤頭和鐵鍬,到樹林里去挖那口噴泉。他們把泉眼疏通了,又挖了一道小水溝,讓所有的水都流到溝里去。他們還把堵在泉口的樹杈、樹枝和爛在水裡的樹葉都挖開了。清水從一層泡沫下面流出來,把泡沫沖到兩旁,流到一個有沙底的小潭裡。三個小孩看見了泉水,又快樂又興奮。又過了一天,他們搬來一些石板,砌成了一口小井。在井台前面,他們留了一個寬闊的出口,上面蓋上一塊大石板,不讓塵土落進去。
他們高興地坐在井旁邊的大石頭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慢慢填滿那口小井,最後從那寬闊的出口流出來。
這時候,從樹林里出來一位美麗的姑娘,金黃色的頭發一直垂到腳跟,頭上戴著一個白色的花環。「你們好,孩子們!」她說,「我可以喝你們井裡的水嗎?」
「你喝吧!」孩子們說,「我們砌這口井就是為了讓人喝的。」
姑娘彎下身來,就著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為了你們三個的健康,我喝了三口。」她微笑著說。
停了一會兒,她又說:「你們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謝你們。我代表樹林,代表樹林里居住的一切動物和樹林里生長的一切花草,感謝你們。祝你們幸福!再見!
孩子們互相看了看,他們又快樂又激動。
一個孩子問那為不相識的姑娘:「你祝我們幸福。請你告訴我們,幸福是什麼啊?」
「你們應當自己去弄個明白。十年以後,讓咱們再在這個地方,在這口小井旁邊相見吧。假如到那時侯你們還不知道幸福是什麼,我就告訴你們。」說完,姑娘突然不見了,正像她突然來到一樣。
孩子們都詫異地互相看著。一個孩子說:「讓咱們分頭到自己願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麼。我往東走。」
「我往西走。」另一個孩子說。
「我留在村子裡,」第三個孩子說,「也許在村子裡,我就能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麼。」
他們都照自己說的去做。過了十年,他們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了。三個人都成了強健有力的青年。清涼的泉水仍舊靜靜地流著。小井旁邊的樹苗已經長成了枝葉茂密的大樹。小井周圍有許多條小路,還看得清人走過的腳印,他們一定是到這里來喝水或者打水的。周圍的沙地上還有小鳥的爪印,草地上還有鹿和兔子跑過的痕跡。三個青年快樂地看著這一切,每想到自己只做了這么一件小事,卻給別人帶來這么大的好處!他們坐在原來的那塊大石頭上,想起那位神奇的姑娘。可是她還沒有來。
「你們知道這十年我做了什麼?」第一個青年說,「咱們分手以後,我就去一個城市裡,在那裡進了學校,學了很多東西,現在成了一個醫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麼了嗎?」另外兩個問他。
「弄明白了,很簡單。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也感到幸福。」
我,」第二個青年說,「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消防隊員,當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感到幸福。」
「那麼你呢?」他們倆問留在村子裡的青年。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你們看,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幸福。」
突然間,那位姑娘有出現了。她沒有變樣,還是金黃色的頭發,頭上還戴著白色的花環。她顯得那麼謙虛、美麗、善良。
「我很高興,你們都依照我的話,又來和我見面了。」她說,「你們的話,我全聽到了。你們三個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你是誰呀?」三個青年同聲問道。
「我是智慧的女兒。」姑娘說完又不見了。

㈢ 四川電視台《幸福在哪裡》嘉賓周小敏律師怎樣能找到他他會幫助老伯姓嗎

你可以直接至信函、簡訊、互聯網信息到四川電視台,讓電視台代為聯系該律師,或者給你聯系方式,你自己去聯系。
電視台給你聯系的,幫助你的希望很大,你也可以通過電視媒體解決你的問題。

㈣ 四川電視台《幸福在哪裡》嘉賓周小敏律師怎樣能找到他他會幫助老伯姓嗎

我也有事情想咨詢一下周小敏律師,怎樣才能找到他

㈤ 幸福在哪裡

《哈佛導師沙哈爾博士總結的10 條幸福忠告》:
1、遵循內心的熱情。選擇對自己而言最有意義且能夠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去做,而不是盲目聽別人的安排。
2、盡量多和朋友們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纏得不可開交,親密的人際關系是你幸福的信號,最有可能為你帶來幸福。
3、正確看待失敗。成功沒有捷徑,歷史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敢於行動,也經常失敗,關鍵是不能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
4、坦然接受自己。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坦然地接納這些,並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失落和傷感;然後再問問自己,接下來做些什麼會讓自己更好一些。
5、簡化日常生活。
6、有規律地鍛煉。
7、保證高質量的睡眠。每天7-9個小時。
8、慷慨做人。你的錢包里可能沒有太多錢,也沒有太多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給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物的兩個方面。當我們幫助別人時,實際上是在幫助自己;當我們幫助自己的時候,也有可能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
9、敢做事。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即便心懷恐懼,依然勇敢向前。
10、保持感恩之心。在生活中,不要把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一切都當成理所當然的存在。它們是我們回味無窮的禮物。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把它們記下來。 摘自《哈佛心理學大全》第一章。

㈥ 演講稿 幸福在哪裡

幸福在哪裡
世界上有許多人在不斷的追尋幸福,可是找到幸福的人卻寥寥無幾,幸福到底是什麼?它在哪呢?這個問題一向眾說紛紜。社會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可以預測幸福的指標如:「收入、社會地位、宗教信仰」等,可是從來沒有一個准確的答案。
現在,我有一段許多人都有同感的人生經歷:
兒時的我總覺得自己在家不幸福。總是受到父母的管制,彷彿如籠中的鳥兒,想飛卻總也飛不高。並厭倦了家庭生活……
稍長大點後,父母對我便是更加嚴厲。自己總覺得沒做錯什麼,卻還要受到他們的嘮叨。漸漸的,叛逆這顆惡果在我心中紮下了深根。它侵蝕著我的每一寸思想,控制著我的思緒。我總是和父母作對,他們讓我往東,我就偏要向西。我變得越來越孤僻,不再與周圍世界交流。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那時的我感覺自己根本就沒感受過幸福。
後來,我進入學堂,開始了讀書生涯。遠離了家這個牢門,然卻不知自己又進入一道更加堅固的牢門。開始進入了那莫名的集體生活。堅固的牢門愈加讓我與家的關系顯然疏遠,也使我心胸狹窄了。在校,總是和同學相處不恰,經常與同學吵架。嚴重時,甚至打架斗毆。老師對我的教導,總被我的心裡防禦拒之門外。幸福顯得多麼遙遠。
一晃,我已經成年,在我18歲那年為響應祖國的號召,應征入伍到了部隊,我成了一名邊防戰士。在軍營這個大家庭中我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逐步完善。對問題的思考愈加慎密。逐漸學會客觀思考問題,當我回想起過去自己對幸福的認識時。似懂非懂地恍然大悟—爺爺是那樣關心,奶奶是多麼疼愛,父親是怎樣教導,母親是何等體貼入微,老師對我的良苦用心。我卻全然不懂得他們的好意、關懷與愛!在這樣美滿的家庭中,本應該很快樂、很幸福。然而我卻將它……
我身在幸福之中,卻不知幸福在哪?當以為自己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其實我已經擁有了很多!
其實很多時候幸福離我們很近,只是我們每個人的心態及看法立在了不同的位置,因為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相同
幸福就是個人由於理想的實現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種內心滿足。幸福不僅包括物質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幸福不僅在於享受,而主要在於勞動和創造。幸福是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幫值得信賴的朋友;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和一個充滿希望的明天;做自己想做的事,與你愛的人結婚了,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去實現人生中的每一個願望和目標。這就是幸福!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於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於人們的心態。只要你感覺是幸福的,那麼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美好。現在的我在工廠的一線生產勞動,有時滿頭大汗,有時也會為了一些凡俗鎖事而焦頭爛額,可是我覺得我是幸福的。
幸福的原貌,本就難以捕捉又無法描繪。對很多人來說,幸福是名詞,靜態而不易覺察;而我認為幸福卻是動詞,那意味著我要向自己所定的目標永不停地奔跑,決不放棄。幸福是個要不斷讓自己付出又不斷讓自己收獲的動詞,是一個體驗的過程,誰說幸福僅僅意味著成功和收獲?只要我們沒有停下追求的腳步,幸福就會緊隨其後。幸福的出現也許只在一瞬間,但是獲取那一瞬間需要經歷一個過程,或漫長或短暫,還要有無數的拼搏與汗水包含其中。樂觀,努力,永遠不放棄;壓力,責任,毅力,不斷地追求夢想,這才是人生最珍貴的財富。
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每一種情緒狀態、每一種人格特質都可以得到改進,當然也包括支撐幸福感的樂觀等積極情緒
如果幸福等同於財富和名望的話,我們必須擁有更多,否則就感覺不到幸福。那麼有人住的是毫宅別墅在自家花園里散步,他們有金錢有地位,可是他們覺得自己很不幸福,因為他們曾在創業和拼搏中失去了很多,甚至有的人如王陽明牧師所說的那樣「窮得只剩下錢」,當他們什麼都有的時候,卻似乎心裡很空,什麼都抓不住似的,現在的他們過得很孤單,一點也沒有幸福的感覺!功名、富貴只能給他們帶來銀行存款的數字,以及光鮮亮麗的外表,裡面卻還是空心的生命,空虛的孤單。這就好像擠身在熱鬧的人群當中,內心卻活在孤單的小島。那你覺得他們幸福嗎?
大家是否記得這么一句俗話:「知足者常樂」,我們並不一定要擁有金錢、地位。只要我們過得快樂,那就是一種幸福。我記得台灣的著名企業家郭台銘先生講過一句話「阿里山的神木」。它之所以大,早在4000多年前種子掉到土裡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絕不是4000多年後才知道的。
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尋找到幸福,只需不要違背常規的去追求和定下一些自己遙不可接和虛無縹緲的終極目標,這樣你就可以感覺到幸福與快樂就在你手頭的每一件小事里,幸福其實就在你的身邊!最真實的幸福應該就在我們心裡。幸福在每個人心中,只不過有人沒去發現它罷了!幸福它在世間的任何一個角落。

㈦ 白岩松、《幸福在哪裡》、原文

幸福在哪裡 白岩松
有人說,十三億中國人當中,有一億多人把各種宗教當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選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蘭教,還有一億多人,說他們信仰共產主義,再然後,就沒了。也就是說,近十一億中國人沒有任何信仰。

這需要我們擔心嗎?

其實,千百年來,中國人也並沒有直接把宗教當做自己的信仰,在這方面,我們相當多人是懷著一種臨時抱佛腳的態度,有求時,點了香帶著錢去許願;成了,去還願,僅此而已。

但中國人一直又不缺乏信仰。不管有文化沒文化,我們的信仰一直藏在雜糅後的中國文化里,藏在爺爺奶奶講給我們的故事裡,藏在唐詩和宋詞之中,也藏在人們日常的行為禮儀之中。於是,中國人曾經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適可而止。所以,在中國,談到信仰,與宗教有關,更與宗教無關。那是中國人才會明白的一種執著,但可能,我們這代人終於不再明白。

從五四運動到文化大革命,所有這一切被摧毀得盪然無存,我們也終於成了一群再沒有信仰的孩子。這個時候,改革拉開了大幕,慾望如期而至,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在沒有信仰的心靈空地放肆地奔騰。

於是,那些我們聽說和沒聽說過的各種怪異的事情,也就天天在我們身邊上演,我們每一個人,是製造者,卻也同時,是這種痛苦的承受者。

幸福怎麼會在這個時候來到我們的身邊呢?



錢和權,就越來越像是一種信仰,說白了,它們與慾望的滿足緊密相聯。

曾經有一位評委,看著台上選手用力地表演時,發出了一聲感慨:為什麼在他們的眼睛裡,我再也看不到真誠和純真,而只是寶馬和別墅?

其實,這不是哪一個選手的問題,而是時代的問題。人群中,有多少個眼神不是如此,夜深人靜時,我們還敢不敢在鏡子中,看一看自己的眼睛?

權力,依然是一個問題。

個人崇拜減少了,可對權力的崇拜,卻似乎變本加厲。

不知是從哪一天開始,上下級之間充滿了太多要運用智慧和心智的相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領導面前,下屬變得唯唯諾諾,絕對沒有主見?一把手的權力變得更大,順應領導的話語也變得更多,為了正確的事情可以和領導拍桌子的場景卻越來越少。

其實,是下屬們真的敬畏權力嗎?

你仔細觀察後就會發現,可能並非如此。或許是下屬們早已變得更加聰明和功利,如果這樣的順從可以為自己帶來好處或起碼可以避免壞處,為何不這樣做?

但問題是,誰給了下屬這樣的暗示?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現今時代的青春卻擁有肉眼可見的艱難。時代讓正青春的人們必須成功,而成功等同於房子、車子與職場上的游刃有餘。可這樣的成功說起來容易,實現起來難,像新的三座大山,壓得青春年華喘不過氣來,甚至連愛情都成了難題。

青春應當浪漫一些,不那麼功利與現實,可現今的年輕人卻不敢也不能。房價不斷上漲,甚至讓人產生錯覺:「總理說了不算,總經理說了才算。」後來總經理們太過分,總理急了,這房價才稍稍停下急匆匆的腳步。房價已不是經濟問題,而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也許短期內房價會表態性地降一些,然而往前看,你會對房價真正下跌抱樂觀態度嗎?更何況房價動不動就三萬四萬一平米,它降不降還跟普通人有關系嗎?所以,熱了《蝸居》。

而《暗算》的另類流行,又暴露著職場中的生存不易,論資排輩經過短暫退卻,重又占據上風,青春,在辦公室里只能鬥智斗勇不敢張揚,不大的年齡卻老張老李的模樣。

至於蟻族們,在高漲的房價和越來越難實現的理想面前,或許都在重聽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當你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或許逃離北上廣,回到還算安靜的老家才是出路?

浪漫固然可愛,然而面對女友輕蔑一笑之後的轉身離去,浪漫,在如今的青春中,還能有怎樣的說服力?

如果一個時代里,青春正萬分艱難地被壓抑著,這時代,怎樣才可以朝氣蓬勃?如果人群中,青春中的人們率先拋棄了理想,時代的未來又是什麼?



改革三十餘年,我們進步了太多,這一切,都有數據可以證明。

而新聞進步了多少?又用怎樣的數據證明著?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可以用數據證明的東西,但是,依然有太多的標准,比如,是否有真正優秀的人才還願意把自己的理想在這里安放;再比如,不管經歷日復一日怎樣的痛苦,仍然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社會的進步中,感受到一點小小的成就感。

假如並非如此呢?

假如真正有理想有責任的新聞人,永遠感受的是痛苦,甚至在領導的眼裡,反而是麻煩的製造者,並且這樣的人,時常因理想和責任而招致自己與別人的不安全,那麼理想與責任可以堅持多久呢?

而如果理想主義者都在生活巨大的壓力和誘惑之下,變成現實主義者;

如果現實主義者都變成功利主義者,而功利主義者又變成投機分子……

希望會否變成絕望?理想是否成為空想?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假設。然而,它依然如同噩夢一樣,雖然虛構,卻會讓醒著的人們,驚魂未定。

新聞事業的前行,同樣需要信仰。

十一

社會有社會的問題,我們又都有自己的問題。

在2000年即將到來的時候,上海一家報紙約我寫了一篇新千年寄語,當時,我選擇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反思,一個是平靜。

反思,不難理解。由於生存都堪憂,荒唐歲月一結束,過去一路上的傷口只是草草地遮蓋了一下,來不及更負責任地處理,我們就匆匆上路,這沒什麼可指責的,這是生存遭遇危機時近乎唯一的選擇。

然而,三十多年走過,生存已經不再是最大的問題,或許有一天,我們該停下腳步,把傷口上的浮塵擦去,塗上酒精或消炎的東西,會痛會很刺激,然而只有這樣,傷口才可以真正癒合,之後才可以真正輕裝上陣。

這是對歷史與未來負責的一種態度。

而之所以另一個關鍵詞是平靜,原因也並不復雜。因為安撫我們的內心,將是未來最大的問題。

上世紀的戰亂時代,偌大的中國,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國,再難找到平靜的心靈。

不平靜,就不會幸福,也因此,當下的時代,平靜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想要平靜與幸福,我們內心的問題終究無法迴避。

十二

古人聰明,把很多的提醒早變成文字,放在那兒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簡單地把提醒放在漢字本身,拆開「盲」這個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見,這樣一想,拆開「忙」這個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國人都忙,為利,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說「忙」,因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義?

然而大家還是都忙,都不知為何顯得格外著急,於是,都在搶。在街上,紅綠燈前,時常見到紅燈時太多的人搶著穿過去,可到了對面,又停下來,等同伴,原來他也沒什麼急事,就是一定要搶,這已成為我們太多人的一種習慣。

在這樣的氛圍中,中國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別說讓生活慢下來,能完整看完一本書的人還剩多少?過去人們有空寫信、寫日記,後來變成簡訊、博客,到現在已是微博,140個字內要完成表達,溝通與交流都變得一短再短。甚至140個字都嫌長,很多人只看標題,就有了「標題黨」。那麼,下一步呢?

對此,一位老人說得好:人生的終點都一樣,誰都躲不開,慢,都覺得快,可中國人怎麼顯得那麼著急地往終點跑?

十三

在墨西哥,有一個離我們很遠卻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們都走得太快。然而,誰又打算停下來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遠,會不會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白岩松,央視主持人,1968年8月 20日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1989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主持《新聞周刊》、《感動中國》、《新聞1+1》等節目,以其「輕松、快樂、富有趣味」的主持風格,深受觀眾喜歡。
1993年,白岩松參與創辦《東方時空》,並推出了《東方之子》等欄目。1997年主持了香港回歸、三峽大壩截流等節目直播。1999年參加了澳門回歸直播、國慶五十周年慶典轉播。2003年新聞頻道創建,他開始主持《中國周刊》(後更名為《新聞周刊》)。
2000年被授予「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擔任2004和2008年兩屆奧運火炬手。 在其主持生涯中,先後多次榮獲「優秀播音員主持」獎 ,並與2009年榮獲「話語主持群星會年度終身成就獎」。
2015年6月19日下午3時許,中央電視台《新聞1+1》欄目官方微博「新聞一加一」發布消息稱, 「根據頻道播出安排,6月19日-6月26日《新聞1+1》節目暫停播出。」2015年6月20日晚,央視《新聞周刊》官方微博「央視新聞周刊」發布消息稱,6月19日-6月26日央視《新聞1+1》節目暫停播出。

㈧ 白岩松《幸福在哪裡》的原文是什麼

1,《幸福在哪裡》:

走在人群中,我習慣看一看周圍人的手腕,那裡似乎藏著一個屬於當代中國人的內心秘密,從不言說,卻日益增多。

越來越多的人,不分男女,會戴上一個手串,這其中,不乏有人僅僅是為了裝飾;更多的卻帶有祈福與安心的意味,這手串停留在裝飾與信仰之間,或左或右。這其中,是一種怎樣的相信或怎樣的一種撫慰?又或者,來自內心怎樣的一種焦慮或不安?

手串有助於平靜嗎?我們的內心,與這看似僅僅是裝飾的東西有什麼樣的關系?人群中,又為什麼幾乎沒有人談論過它?沉默之中,埋藏著我們怎樣的困惑?

這是一個傳統的復歸,還是一個新的開始?這是因祈福而產生的下意識行為?還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2006年的最後一天,我去301醫院看望季羨林先生。到達時是上午,而很早就起床的季老,已經在桌前工作了很久,他在做的事情是:修改早已出版的《佛教十五講》。他說:「對這個問題,我似乎又明白了一些。」話題也就從這兒開始,沒想到,一發不可收,並持續到整個聊天的結束。

「您信佛嗎?」我問。「如果說信,可能還不到;但我承認對佛教有親近感,可能我們很多中國人都如此。」季老答。接下來,我好奇的是:快速前行的中國人,現在和將來,拿什麼撫慰內心?

季老給我講了一個細節。有一天,一位領導人來看他,聊的也是有關內心的問題,來者問季老:主義和宗教,哪一個先在人群中消失?

面對這位大領導,季老沒有猶豫:假如人們一天解決不了對死亡的恐懼,怕還是主義先消失吧,也許早一天。看似平淡的回答,隱藏著一種智慧、勇氣和相信。當然,「早一天」的說法也很留餘地。

和季老相對而談的這一天,離一年的結束,沒幾個小時了,冬日的陽光照在季老的臉上,也溫暖著屋內的其他人。那一天,季老快樂而平靜。我與周圍的人同樣如此。

又一天,翻閱與梁漱溟先生有關的一本書《這個世界會好嗎》,翻到後記,梁先生的一段話,突然讓我心動。

梁老認為,人類面臨有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

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最後一定要解決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

是啊,從小求學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決讓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與物之間的問題嗎?沒有學歷、知識、工作、錢、房子、車這些物的東西,怎敢三十而立呢?而之後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女,為人夫妻,為人上級為人下級,為人友為人敵,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你又怎能不認真並辛苦地面對?

但是隨著人生腳步的前行,走著走著,便依稀看見生命終點的那一條線,什麼都可以改變,生命是條單行道的局面無法改變。於是,不安、焦慮、懷疑、悲

觀……接踵而來,人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還是那一個老問題——我從何而來,又因何而去?去哪兒呢?

時代紛繁復雜,忙碌的人們,終要面對自己的內心,而這種面對,在今天,變得更難,卻也更急迫。我們都需要答案。

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對這三個問題的挑戰?

中國三十餘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標很物化,小康、溫飽、翻兩番,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個個體,也把幸福寄託到物化的未來身上。

這些物化的目標陸續實現,但中國人也逐漸發現,幸福並沒有伴隨著物質如約而來,整個人群中,充滿著抱怨之聲,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窮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們似乎更加焦慮,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傳染病,交叉感染。上面不安,怕下面鬧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總鬧些大事,不顧小民感受;富人不安,怕財富有一天就不算數了;窮人也不安,自己與孩子的境遇會改變嗎?就在這抱怨、焦慮和不安之中,幸福,終於成了一個大問題。

這個時候,和諧社會的目標提了出來,其實,這是想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力圖讓人們更靠近幸福的舉動。不過,就在為此而努力的同時,一個更大的挑戰隨之而來。

在一個十三億人的國度里,我們該如何解決與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我們人群中的核心價值觀到底是什麼?精神家園在哪裡?我們的信仰是什麼?

都信人民幣嗎?我們的痛苦與焦慮,社會上的亂像與功利,是不是都與此有關?而我們除了幸福似乎什麼都有,是不是也與此有關?

幸福,成了眼下最大問題的同時,也成了未來最重要的目標。

可是,幸福在哪裡?

幸福在哪裡暫且不說,痛苦卻是隨時可以感受得到。這個社會的底線正不斷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傷人的農葯;僅僅因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奪走與自己無關人的性命;為了錢,可以隨時欺騙,只要於己有利,別人,便只是一個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個被嘲笑的詞彙。

這樣的情形不是個別的現象,而是隨處可見。沒有辦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個缺乏信仰的社會里,便無所畏懼,便不會約束自己,就會忘記千百年來先人的古訓,就會為了利益,讓自己成為他人的地獄。

有人說,我們要守住底線。但早就沒了底線,或者說底線被隨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談何守住底線?可守的底線在哪裡?

一天下午,我和身後的車輛正常地行駛在車道上,突然間,一輛豪華車逆行而來,鳴笛要我們讓路,可是正常行駛的我們無路可躲,於是,感覺被怠慢的那個車主,在車過我們身邊時,搖下車窗痛罵一番。那一瞬間,我驚呆了:為這輛逆行而來的車和這個充滿憤怒的人。車主是一位年輕女子,面容姣好,像是有錢也受過良好教育,然而,這一瞬間,憤怒讓她的面容有些扭曲。

被指責的同時,我竟然沒有一絲的憤怒,倒是有一種巨大的悲涼從心中升起。因為我和她,不得不共同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而且有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可能成為她。我們都無處閃躲。

如果是簡單的壞,或是極端的好,也就罷了,可惜,這是一個人性最復雜的時代。醫生一邊拿著紅包,一邊接連做多台手術,最後累倒在手術台上;教師一邊體罰著學生,堅決應試教育,另一邊多年顧不上家顧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撲在工作上;官員們,也許有的一邊在腐敗貪污著,另一邊卻連周末都沒有,正事也幹得不錯,難怪有時候百姓說:「我不怕你貪,就怕你不幹事!」

其實,說到我們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邊是墜落一邊在升騰,誰,不在掙扎?

對,錯,如何評價?好,壞,怎樣評估?

岸,在哪裡?

有人說,十三億中國人當中,有一億多人把各種宗教當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選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蘭教,還有一億多人,說他們信仰共產主義,再然後,就沒了。也就是說,近十一億中國人沒有任何信仰。

這需要我們擔心嗎?

其實,千百年來,中國人也並沒有直接把宗教當做自己的信仰,在這方面,我們相當多人是懷著一種臨時抱佛腳的態度,有求時,點了香帶著錢去許願;成了,去還願,僅此而已。

但中國人一直又不缺乏信仰。不管有文化沒文化,我們的信仰一直藏在雜糅後的中國文化里,藏在爺爺奶奶講給我們的故事裡,藏在唐詩和宋詞之中,也藏在人們日常的行為禮儀之中。於是,中國人曾經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適可而止。所以,在中國,談到信仰,與宗教有關,更與宗教無關。那是中國人才會明白的一種執著,但可能,我們這代人終於不再明白。

從五四運動到文化大革命,所有這一切被摧毀得盪然無存,我們也終於成了一群再沒有信仰的孩子。這個時候,改革拉開了大幕,慾望如期而至,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在沒有信仰的心靈空地放肆地奔騰。

於是,那些我們聽說和沒聽說過的各種怪異的事情,也就天天在我們身邊上演,我們每一個人,是製造者,卻也同時,是這種痛苦的承受者。

幸福怎麼會在這個時候來到我們的身邊呢?

錢和權,就越來越像是一種信仰,說白了,它們與慾望的滿足緊密相聯。曾經有一位評委,看著台上選手用力地表演時,發出了一聲感慨:為什麼在他們的眼睛裡,我再也看不到真誠和純真,而只是寶馬和別墅?

其實,這不是哪一個選手的問題,而是時代的問題。人群中,有多少個眼神不是如此,夜深人靜時,我們還敢不敢在鏡子中,看一看自己的眼睛?

權力,依然是一個問題。

個人崇拜減少了,可對權力的崇拜,卻似乎變本加厲。

不知是從哪一天開始,上下級之間充滿了太多要運用智慧和心智的相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領導面前,下屬變得唯唯諾諾,絕對沒有主見?一把手的權力變得更大,順應領導的話語也變得更多,為了正確的事情可以和領導拍桌子的場景卻越來越少。

其實,是下屬們真的敬畏權力嗎?

你仔細觀察後就會發現,可能並非如此。或許是下屬們早已變得更加聰明和功利,如果這樣的順從可以為自己帶來好處或起碼可以避免壞處,為何不這樣做?

但問題是,誰給了下屬這樣的暗示?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現今時代的青春卻擁有肉眼可見的艱難。時代讓正青春的人們必須成功,而成功等同於房子、車子與職場上的游刃有餘。可這樣的成功說起來容易,實現起來難,像新的三座大山,壓得青春年華喘不過氣來,甚至連愛情都成了難題。

青春應當浪漫一些,不那麼功利與現實,可現今的年輕人卻不敢也不能。房價不斷上漲,甚至讓人產生錯覺:「總理說了不算,總經理說了才算。」後來總經理們太過分,總理急了,這房價才稍稍停下急匆匆的腳步。房價已不是經濟問題,而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也許短期內房價會表態性地降一些,然而往前看,你會對房價真正下跌抱樂觀態度嗎?更何況房價動不動就三萬四萬一平米,它降不降還跟普通人有關系嗎?所以,熱了《蝸居》。

而《暗算》的另類流行,又暴露著職場中的生存不易,論資排輩經過短暫退卻,重又占據上風,青春,在辦公室里只能鬥智斗勇不敢張揚,不大的年齡卻老張老李的模樣。至於蟻族們,在高漲的房價和越來越難實現的理想面前,或許都在重聽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當你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或許逃離北上廣,回到還算安靜的老家才是出路?

浪漫固然可愛,然而面對女友輕蔑一笑之後的轉身離去,浪漫,在如今的青春中,還能有怎樣的說服力?如果一個時代里,青春正萬分艱難地被壓抑著,這時代,怎樣才可以朝氣蓬勃?如果人群中,青春中的人們率先拋棄了理想,時代的未來又是什麼?

改革三十餘年,我們進步了太多,這一切,都有數據可以證明。而新聞進步了多少?又用怎樣的數據證明著?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可以用數據證明的東西,但是,依然有太多的標准,比如,是否有真正優秀的人才還願意把自己的理想在這里安放;再比如,不管經歷日復一日怎樣的痛苦,仍然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社會的進步中,感受到一點小小的成就感。

假如並非如此呢?

假如真正有理想有責任的新聞人,永遠感受的是痛苦,甚至在領導的眼裡,反而是麻煩的製造者,並且這樣的人,時常因理想和責任而招致自己與別人的不安全,那麼理想與責任可以堅持多久呢?

而如果理想主義者都在生活巨大的壓力和誘惑之下,變成現實主義者; 如果現實主義者都變成功利主義者,而功利主義者又變成投機分子……

希望會否變成絕望?理想是否成為空想?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假設。然而,它依然如同噩夢一樣,雖然虛構,卻會讓醒著的人們,驚魂未定。

新聞事業的前行,同樣需要信仰。

十一

社會有社會的問題,我們又都有自己的問題。

在2000年即將到來的時候,上海一家報紙約我寫了一篇新千年寄語,當時,我選擇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反思,一個是平靜。

反思,不難理解。由於生存都堪憂,荒唐歲月一結束,過去一路上的傷口只是草草地遮蓋了一下,來不及更負責任地處理,我們就匆匆上路,這沒什麼可指責的,這是生存遭遇危機時近乎唯一的選擇。

然而,三十多年走過,生存已經不再是最大的問題,或許有一天,我們該停下腳步,把傷口上的浮塵擦去,塗上酒精或消炎的東西,會痛會很刺激,然而只有這樣,傷口才可以真正癒合,之後才可以真正輕裝上陣。

這是對歷史與未來負責的一種態度。

而之所以另一個關鍵詞是平靜,原因也並不復雜。因為安撫我們的內心,將是未來最大的問題。上世紀的戰亂時代,偌大的中國,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國,再難找到平靜的心靈。

不平靜,就不會幸福,也因此,當下的時代,平靜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想要平靜與幸福,我們內心的問題終究無法迴避。

十二

古人聰明,把很多的提醒早變成文字,放在那兒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簡單地把提醒放在漢字本身,拆開「盲」這個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見,這樣一想,拆開「忙」這個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國人都忙,為利,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說「忙」,因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義?

然而大家還是都忙,都不知為何顯得格外著急,於是,都在搶。在街上,紅綠燈前,時常見到紅燈時太多的人搶著穿過去,可到了對面,又停下來,等同伴,原來他也沒什麼急事,就是一定要搶,這已成為我們太多人的一種習慣。

在這樣的氛圍中,中國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別說讓生活慢下來,能完整看完一本書的人還剩多少?過去人們有空寫信、寫日記,後來變成簡訊、博客,到現在已是微博,144個字內要完成表達,溝通與交流都變得一短再短。甚至144個字都嫌長,很多人只看標題,就有了「標題黨」。那麼,下一步呢?

對此,一位老人說得好:人生的終點都一樣,誰都躲不開,慢,都覺得快,可中國人怎麼顯得那麼著急地往終點跑?

十三

在墨西哥,有一個離我們很遠卻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們都走得太快。然而,誰又打算停下來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遠,會不會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閱讀全文

與幸福在哪裡周律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界定公益性事業用地 瀏覽:814
什麼故事書好呢 瀏覽:555
駐蓉事業編制什麼意思 瀏覽:47
婚姻中的雷區是哪些 瀏覽:700
羅曼提克的愛情什麼意思 瀏覽:618
從市委常委到事業單位是什麼性質 瀏覽:529
父母愛情海洋選了什麼 瀏覽:773
高級經濟師和會計師哪個硬 瀏覽:489
世界文化遺產的故事書有什麼 瀏覽:323
嘉興事業編制公需課登哪個網站 瀏覽:350
快手上的愛情鳥怎麼獲得 瀏覽:651
三亞事業單位招聘在什麼網看 瀏覽:203
看見你就感覺幸福是什麼原因 瀏覽:25
香港經濟類是什麼科目 瀏覽:145
鼻子有點大怎麼辦鼻子健康嗎 瀏覽:305
怎麼判斷腳趾甲的健康 瀏覽:110
兗州幸福里哪個樓比較好 瀏覽:543
傳奇故事男子盜竊多少錢 瀏覽:375
上台故事講完怎麼收尾 瀏覽:971
南京經濟適用房必須什麼條件 瀏覽: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