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民的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每個人共同追求的目標!
警察的幸福是萬家燈火一片祥和。老師的幸福是育人成才,桃李滿天下。醫生的幸福是救死扶傷,家屬的一聲謝謝。那麼農民的幸福是什麼呢?
關於幸福的指數,以一百分為滿分的話,你認為現在的農民生活水平能達到多少分呢?離你期望的還差多少?
2. 農村哪一類老人過得最幸福
農村老人幸福的生活有以下幾點。一,身體健康,這個非常重要。有一個好身體,既不拖累兒女,自己活著的質量也高。吃的動,想吃啥吃啥,走的動,想去哪去哪。眼不花,耳不聾,還能和人交流,這就是幸福。否則,有錢也沒有幸福可言。
村裡的張二媽,別人都羨慕她,說她掉進了福窩里。老頭在獸醫站上班,一年不少掙錢。兒子開個店,賣獸葯,飼料,一年掙的錢更是沒數。媳婦開個發廊,生意也是紅紅火火。老頭對二媽一直很好,兒子媳婦也都孝順,就是二媽的身體不好,腦出血兩次了,多虧有錢,不然的話,也許早就不在了。她現在癱瘓在床,能坐不能走,家裡雇個保姆,專門伺候她。
有時候保姆推她出來,和村裡的姐妹們聊天,村裡的女人都說二媽有福,二媽苦笑著說,我現在寧可窮點,也希望像你們一樣健康沒有病,在家帶帶孫子,跳跳廣場舞,自己做點愛吃的飯菜,多好。現在我這樣 ,活著有啥意思,不能隨便吃,哪也去不了,就連廁所自己都去不了,一點隱私都沒有了,更別提尊嚴了。
兒女孝順,家庭和睦,這個更重要。人老了,沒有太多的需求了,只希望兒孫繞膝,經常來聚一聚,看著這些骨肉至親,老人會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我公公婆婆生了六個兒子,在農村,孩子多,生活條件肯定不好,這是必然的。但是這些孩子都特別懂事聽話,沒有一個忤逆父母的。
現在又多了六個媳婦,四個孫子,兩個孫女,還有一個孫媳婦,一個重孫子。
我們家裡特別和睦,哪個小家有事,大家一起幫忙。年節,老人過生日,就去老人家裡聚一聚 ,熱鬧一下。
哥哥們以身作則,弟弟們紛紛效仿,給老人錢,給多給少,誰也不計較,兒子們盡力,媳婦們沒說的。村裡人都羨慕公公婆婆,說他們生了幾個好兒子,找了好媳婦。
公公活著的時候,每天都笑呵呵的,心裡高興,沒有比孩子孝順懂事更高興的事了。
公公去世以後,這些孩子對婆婆更好了,婆婆每天沒事做,就溜達溜達,找老姐妹們一起打打小牌,說說話。
但是她是閑不住的人,春天來了,就在院子里種種菜,養養花,一天過得很充實。
其實,不是說有錢就幸福 ,只要有吃又喝,身體健康,兒女孝順,家人平安,身為農村老人,這就是幸福。
祝願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3. 把農村建設成什麼樣,農民才會有幸福感
在許多人眼裡,村莊是母親的低語,童年的伴侶,房子前的小溪,清脆的鳥鳴,或者溫柔的眼神,所有這些都充滿了深深的鄉愁。落葉歸根的感覺深深融入我們的血液,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實現了美麗的中國夢。當務之急是振興農村,建設美麗宜居的農村,不斷提高農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農村復興的關鍵在於人才的復興。要加強對農村人才的支持,必須把發展人力資本放在首位,進一步優化農村人才發展環境,加快農村人才選拔培養體系建設,創新農村人才引進和使用機制,營造有利於農村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要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年輕一代「上山下鄉」,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農村建設,讓各類人才在農村振興的大舞台上發揮所長、施展才華。
4. 在農村,怎樣才算是幸福生活
我是農村出來的,家在大別山區的一個小山村,從這30年來看,農村生活上了很大一個台階。
村裡生活越來越舒適,這是青壯年人走出鄉村打工掙錢的成果,物質上富裕,村裡卻空心了。
農村田野上再也見不著90年代那會孩子們奔跑的身影,聽不到成群結隊的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了。是孩子少了嗎?不是!是他們去鄉鎮縣城裡或者跟著父母去打工的城裡讀書了,教育還是受重視,但已經寄希望於村裡的學校了,這樣導致村裡的小學名存實亡。
缺少青年人的鄉村是沒有活力的,缺少孩子的鄉村是孤獨的,只有老人在田地上勞作著,盼著兒孫什麼時候歸來。
這是中部山區的縮影,東部沿海或平原地帶應該好些。
5. 為什麼說農民是中國最幸福的人他們哪裡幸福
農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崗位之一。由於活的有自尊,無需受黑心領導和老總的蠻不講理指責,無需每天加班,加班加點掙的錢都被各種各樣托詞「罰」回去了!時長自身操控,生活過的舒適安逸。不需要每日急三火四地坐車攆時長,為保持在城市的生活支出,職工每日擔憂喪失收入來源,一旦沒有工資馬上就如乞丐沒兩種,務必盡早另找個工作,農戶無需那樣。
老闆,但更多的是打工族。就現階段農村的生活現況看來,只需家中組員並沒有重疾,並沒有殘廢及洪澇災害。農民的生活可謂是無憂無慮的幸福快樂日子。新中國的成立七十多年來,農民生活由吃的飽向吃的好變化,生活的幸福不僅是反映在吃穿上,現社吃的難題只佔交易的一部分,許多農戶也在城內購買了房子,很多家中有汽車,生活的幸福指數值越來越高。不容置疑,現在是農民迄今為止最幸福的階段。
6. 農村哪一類老人過得最幸福
農村有一類老人過得最幸福,我覺得就是身體健康,兒女孝順,收入穩定的老人, 首先,我覺得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好就沒有後顧之憂。 其次,兒女孝順能夠給人的內心帶來寬慰,幸福感會更強。 另外,收入穩定可以減少經濟壓力,這樣的老人往往更輕松。另外,收入穩定可以減少經濟壓力,這樣的老人往往更輕松。有一些人雖然孩子孝順,身體也好,但是因為貧窮,難免會少不了經濟上的壓力,如果說收入穩定的話,比如有固定的退休工資,這樣老人生活上就會輕松很多,也能夠幫到孩子。如果壓力小了,那麼生活自然就更幸福了。
以上就是這類老人之所以最幸福的原因。
7. 農村哪一類老人過得最幸福
老年人勞苦一生,誰都想含飴弄孫,誰都想安享晚年,誰都想每日公園健身遛鳥兒,誰都想三代甚至四代同堂,誰都想晚年幸福,活成別人羨慕的樣子。老年人也都想著能生活在城市,享受著那完善的福利和配套,但有多少老年人還生活在農村。不是說農村老年人就一定生活不幸福,農村老人有自己別樣的幸福,有自己不一樣的晚年生活。
在農村這幾類老人過得最為幸福,我想你也是其中那幸福的一位吧。
一、身體健康的老人
健康是幸福的根本,而身體健康的農村老人必然過得幸福。
健康的身體才可以讓自己能吃下還想吃的美食,才可以去品嘗各地不一樣的風味;身體健康才可以四處遊走,去看那一直想看的風景;身體健康才可以自謀生路,不會成為兒女的擔憂和焦慮,也不會成為小輩們的累贅;身體健康也才可以去找找那些還健在的老朋友們坐坐,還可以到曾經記憶的地方去看看。健康的身體也才可以帶著孫兒們去任由他們撒歡,也才可以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要想有幸福的晚年生活,一定要讓自己擁有健康的身心。
二、子女孝敬老人
子女孝敬那真是幾生修來的福氣。
子女孝敬那是源自於自己身體力行對上輩人的孝行,那是最好的言傳身教,讓子女自小懂得孝道。子女孝敬才是家庭和睦的根本,才是家庭興旺發達的保證,才是家庭能綿延福長的未來。子女孝敬即使自己染病卧床也不用擔憂,即使自己偶爾的任性意氣也可以得到子女們的包容和理解,即使自己偶有孩子氣也會得到孫兒們的親近與敬愛,即使真的那城離去,後事也不用有過多的擔心與掛念。
要想子女孝,先從自己做起吧,對於自己的長輩年輕時就要做好孝行。
三、個人收入穩定的老人
除了農村老人享有的養老金外,還能使用自己年輕時留下的資源讓自己每個月都擁有一定的收入。
很多農村老人其實是很有眼光的,早早為自己家庭盤下果園、林場、水域,或是土地出租、或是雞鴨養殖,或是特色菜果種植,甚至是個人手藝的持續投入,或是附近城鎮幾個鋪面,每個月或是每年還有固定的不菲收入,這收入既是自己養老的生活來源,也是為家庭生活、發展的一個有力保障。這些投入可能巨大,但現下看來卻是一個個不會斷流的生活來源,為子女留下的不僅是財富,更多的是一種對於財富打造的一種示範。
乘自己還能動,還有一定資金時,想法讓自己尋找到那可以錢生錢的法子,穩定而安全。
四、個人心態良好的老人
要想幸福還需要一個良好的個人心態。
農村老人要面對生活的那些雞零狗碎要較城裡老人會更多,更煩心,農村老人要想晚年生活幸福,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凡事能看開,凡事能看淡。在平淡的生活里能依然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能以一種一笑而過的開放包容思想面對當下的一切。在兒孫們的雞飛狗跳的日子裡學會看到人生的另一面,學會面對種種煩心事時能靜心,掌握好自己的情緒。農村老人記得該吃吃,該喝喝,該乾乾,該幫幫,當成人生不斷地修行,當成自己晚年另一種修煉。
讓自己心態良好,凡事看開,學會笑對人生,表麵糊塗一些,內心明白就好。
農村的這幾類老人可能是一個人,可能是一群人,可能是一類人,但你只要擁有了以上幾個因素中的一個,那就去享受自己當下的生活吧。即使是晚飯後在村裡走走,看看東山的夕陽,看看地里的菜果,看看圈裡的雞鴨,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平常心態,平常人生,農村老人也可以一樣幸福。
8. 農村哪一類老人過得最幸福呢
如今農村的老人大部分都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種感受,但每個人對於幸福的理解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我總結了一下,覺得下面三種類型的老人過得最幸福。
三、身體健康,家人陪伴的老人
這類老人身體健康,生活能夠自理,身邊有家人的陪伴與呵護。每次過節就是家庭盛宴,全家人其樂融融。在濃厚的親情氛圍中,哪怕一天三餐只是粗茶淡飯,日子也過得很開心。平時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的老人過得最幸福。
真正的幸福是: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伴,家庭和睦。其實有很多家庭你看他並沒有多高的經濟收入,但是他們都過的很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家庭。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比什麼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