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幸福感是什麼意思
幸福千百年來一直是哲學所探討的終極問題,而從應用心理學的層面出發,探討「幸福」則更多的是為了幫助提高人們日常生活水平。我會以馬丁·賽里格曼的《幸福五部曲》和他主張的構成幸福的五大元素為基礎,來講講如何提高幸福感。
賽里格曼所指的構成幸福的五大元素分別是積極情緒、投入、良好的人際關系、意義和目的、積極的成就。
一、積極情緒
首先,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s - pleasure),也就是心情的愉悅,可以劃分為三個強度:
高等強度:狂喜、興奮、快感
中等強度:奔放、活潑、歡喜
低等強度:舒適、和諧、放鬆
大多數情況下,愉悅來自於感官上的享受,比如暴雨天的一杯暖咖啡、健身後的一個熱水澡、久違了的一碗牛肉麵、考試前的周傑倫演唱會等等。但是,伴隨著快速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學習壓力,人們常常忽略了這些相對來說可以比較輕松獲取的「小確幸」,甚至失去了感知愉悅的能力,也就於是導致了我們常說的「水逆期」、「最近有點喪」。進行一些「正念」 (mindfulness)的練習,例如冥想(meditation),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焦慮和抗抑鬱效果。
然而,這種來源於感官的愉悅是短暫且有習慣性(habituation)的,通俗來說就是我們會逐漸適應這種愉悅的存在,開始覺得「這有什麼好開心的,見怪不怪了」。比如久違的一碗牛肉麵可以帶來積極的情緒,但如果天天都有牛肉麵吃,這也就無法再成為我們「快樂的源泉」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習慣化的過程所帶來的快感缺失很可能過度激活人腦的獎賞機制,造成成癮行為。
二、 投入
第二個幸福元素,賽里格曼定義為投入(engagement - gratification),詳細來說就是通過具有創造性的投入施展個人的美德和優勢,以此獲得滿足的過程。
在參與像畫畫、寫作、運動、閱讀等能收到及時反饋和內容呈現的活動時,人們更傾向於有目標地行動,注意力集中,產生掌控感和忘我的感覺。
中東心理學家希斯贊特米哈伊認為,當人們十分投入於一件事而感覺時間停止時,他們就處於「心流」(flow)狀態。比起上一段提到的來源於生理感官滿足的、淺層次的積極情緒,心流的狀態更加深層次,專注於心理上的成長,它所帶來的滿足感也會更加長久地停留在記憶中。繼續拿牛肉麵來舉例,如果自己親手下一碗牛肉麵,那麼我們最終獲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會比去飯店裡更多,更持久。
三、人際關系
其次,良好的人際關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這不僅僅是指不僅僅從工作、學習發展出的社交關系,而是在生活當中有人真正的關心你,讓你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無法從積極的人際關系中獲取幸福感,也是長期獨居或是追求極端自由的人容易抑鬱,甚至人格障礙的原因之一。
一個哈佛大學長達7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家庭經濟地位、社會階級、社交能力、是否性格外向等我們看重的特點往往並不會對幸福感造成太大影響。
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青年時期就建立親密關系的人才更能提高自身幸福感,這些良好的人際關系所帶給我們的愛和溫暖,也影響著我們面對困難時的應對機制。
對於留學生來說,除了融入本國學生的團體以獲得文化認同感,並更輕易地建立親密關系外,參加一些跨文化社團,接觸更多來自不同種族背景的人群更是起到了幫助作用。
相反的,面對消極的人際關系,美國DSM 5指出,「跟誰都處不好」的狀態可能意味著潛在人格障礙的問題,建議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干預。
四、意義和目的
第四個元素,意義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即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目的,是一個哲學和應用心理學相結合的議題,也是大部分留學生所在年齡段常思考並有諸多困惑的問題。
奧地利猶太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從人間煉獄般的集中營倖存後,結合自己的心理學知識,對生命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將實現意義的道路劃分為創造的意義、體驗的意義、痛苦的意義。
創造的意義與前文的「投入」以及「心流」理論含義一致,技藝精神和對於工作精益求精的過程能夠充實人生,賦予生命更多的的意義。
㈡ 你覺得什麼叫幸福指數以什麼為標准
幸福其實很簡單,對於我來說幸福就是,下班回來有看到桌子上熱騰騰的飯菜,就很幸福,餓了有人為我做飯,生病了有人照顧我,我開心的時候陪我一起笑,我難過時有個肩膀給我靠,靜靜的陪伴我就好,還有就是為老公孩子做好吃的飯菜也是一種幸福,不管好吃還是不好吃,老公孩子都吃光光,非常滿足
首選是 健康 ,心理 健康 和身理 健康 ,身理上,沒有難治的慢性病,不治之症,沒癌症,艾滋,不殘疾,不要缺胳膊少腿,不要是瞎子聾子啞巴,不要是弱智…不要長得丑得驚為天人,不然是王思聰也難快樂起來。
我家樓下住著一家中產,家境算殷實,兩口子有文化,彬彬有禮,無奈兒子是腦癱,和我同歲,每天親自照顧,還沒結婚。。。。
心理 健康 方面,不要有抑鬱症,精神分裂,這兩者都是無底洞,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家庭,精神分裂難以撤底治癒。另外,沒有毒癮。
然後肯定就是錢和物質了,簡單粗暴, 健康 的身體和殷實的家境,想怎麼玩怎麼玩,只要不吸毒,不賭博,天天吃喝piao,夜夜笙歌,哪怕你是個混賬流氓,你也成功了人生的大半。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還有尊重求知和自我實現的慾望,撇開求知,自我實現和尊重就是俗稱的裝逼。
吃飽有錢了要裝下逼,要有存在感,要讓別人關注,是這樣的,說得不好聽,每個人都不能免俗,比如潘石屹,王石和王石的王的女人,網紅那麼有錢了,還要天天發狀態,然而屌絲只顧關注,自動忽略了彼此的經濟差距。
當然還有知識,我認為求知是人一生對自己的義務,知識讓人泰然,讓人免於隨波逐流,當然最重要的,首選是讓人遠離野蠻和無知之惡。
首先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幸福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 以什麼為標准那就不好說了,就拿我來說吧,我感覺現在我就很幸福。雖然收入不是很高,但不用為吃喝發愁,我有兩個漂亮的閨女父母的身體也非常 健康 ,一幫扯天扯地的朋友,還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妻子,每當看到孩子們歡笑的時候,和父母聊天的時候,我都感覺到很幸福。總體來說因人而異,每個人對自己的幸福評判不一樣。最後在這里祝大家都幸福快樂!」
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所謂幸福指數,就是衡量民眾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幸福指數是對人們通常所說的幸福感的量化,是人們根據一定價值標准對自身生活狀態所作的滿意度方面的評價。幸福指數作為評價 社會 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不僅體現了人民群眾對 社會 發展的滿意度,而且越來越成為各級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
幸福指數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的。他認為,幸福=效用/慾望。也就是說,幸福與效用成正比、與慾望成反比。他還把影響效用的因素分為物質財富、 健康 長壽、環境改善、 社會 公正、人的自尊五大類。英國心理學家羅斯威爾等通過長時間的研究後認為,真正的幸福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即幸福=P+5E+3H。其中,P代表個人性格,包括個性、應變能力、適應能力、人生觀、世界觀、忍耐力等;E代表生存需求,包括 健康 、交友狀況、財富等;H代表高級心理需求,包括自尊、自我期許、雄心、幽默感等。
如果說GDP、GNP是衡量國富、民富的標准,那麼,百姓幸福指數就可以成為一個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標准。百姓幸福指數與GDP一樣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監控經濟 社會 運行態勢;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眾的生活滿意度。可以說,作為最重要的非經濟因素,它是 社會 運行狀況和民眾生活狀態的「晴雨表」,也是 社會 發展和民心向背的「風向標」。
幸福指數A類指標:涉及認知范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 社會 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
B類指標:涉及 情感 范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等。
C類指標:指人際以及個體與 社會 的和諧程度,包括對人際交往的滿意程度、身份認同,以及個人幸福與 社會 和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
作為 社會 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 社會 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權利、參與機會等。
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影響幸福指數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經濟無疑是最根本的因素之一。沒有一定物質財富的積累和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就根本談不上國民的幸福感。據有關調查報告顯示,在當代中國,人們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依然是貧窮,大約54.6%的城鎮居民和66.4%的農村居民將貧窮列為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如果說GDP(國內生產總值)、GNP(國民生產總值)是衡量國富、民富的標准,那麼我們應該還需要一個衡量人的幸福快樂的標准。在國際 社會 ,這個剛剛出現的標准叫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國民幸福總值)。
GNH最早是由不丹王國的國王提出的,他認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 他提出,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
1970年代不丹提出GNH時並不引人注目,然而20多年的實踐已經引起全世界矚目,世界上不少著名的經濟學家把目光投向這個南亞小國,開始認真研究「不丹模式」。 美國的世界價值研究機構開始了「幸福指數」研究,英國則創設了「國民發展指數」(MDP),考慮了 社會 、環境成本和自然資本。
日本也開始採用另一種形式的國民幸福總值(GNC),更強調了文化方面的因素。獲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心理學教授卡爾曼和經濟學家聯手正致力於「國民幸福總值」的研究。
世界銀行主管南亞地區的副總裁、日本的西水美惠子對不丹的這一創舉給予了高度評價。
她說:「世界上存在著唯一以物質和精神的富有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政策之源,並取得成功的國家。這就是不丹王國,該國所謳歌的『國民幸福總值』遠遠比國民生產總值重要得多。」
2005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向會議提交了一份題為《落實「以人為本」,核算「國民幸福指數」》的提案。
程院士認為,只要人們理解幸福與消費之間沒有直接聯系的觀點,就能改變人們對真正是什麼增加或提高了幸福程度的認識,從而創造一個可持續的 社會 。並建議從國家層面上構造由政治自由、經濟機會、 社會 機會、安全保障、文化價值觀、環境保護六類構成要素組成我國的國民幸福核算指標體系。
程國棟院士說:「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國民幸福指數』(GNH)與GDP一樣重要,監控國家經濟 社會 運行態勢,了解人民的生活滿意度,同時成為科學的政績考核標準的組成部分。
個人理解
物質基礎決定幸福質量
幸福,主要於內心體驗,由外物影響
每天開心,自在,充實,無負面情緒
對生活的滿足,有自己的想法,追求
當然心理因素很重要
想得開,看得遠
足夠強大面對風風雨雨
大部分現代人的幸福指數受壓力影響
掙扎在生活線上
工作,房子,家庭。。。
好的物質條件壓力會小很多
更容易覺得幸福
當我們改變不了的時候,學會知足常樂
慾望是無止境的
何必苦苦追尋
現在人們的幸福指數分為以下幾點
1:充裕而知足、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在一個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時,幸福也就自然無從談起,所以至少要能做到衣食無憂
2:心理 健康 、幸福是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 健康 的心理.良好的心態.開闊的心胸,有了這樣的狀態,才能感到精力充沛.在處理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問題時便會得心應手,即便遇到困難也能夠從容應對.
3:對 社會 充滿信心、人不可能離開 社會 而生存,所以對 社會 發展態勢的心理體驗同樣也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幸福感
4:成長與進步、要求進步的人,能夠積極的面對生活,把生活作為一個不斷學習提高的過程,能夠經常發現自己在生活中所取得的進步,清楚自己前進的目標,並能克服各種困難實現目標.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一家人健 健康 康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追求不同,所以,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一樣。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人生階段,其所需和所感所悟也不盡相同,所以,對物質和精神層次的需求,當然也大不一樣。
幸福指數到底是什麼?到底以什麼為標准呢?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沒有一個標准答案的,對於一個窮苦的農民來說,今年的莊稼有一個好的收成,對他來說,這就叫幸福,而他的幸福指數也相應提高了。對於一個常年在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來說,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或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買了房子,對他來說,幸福指數也就提高了。
但不管怎麼說,當我們實現了一直以來的願望,或者得到了我們一直想得到的東西,也許是經濟,也許是 情感 ,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壓力,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生活的氛圍更加融洽、更加和諧等等,實際上我們也就提升了我們所說的幸福指數。所以幸福指數這個概念,實際上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的。
以上分享,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幸福是什麼?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一樣,對幸福的定義就會不一樣。
如果你是一個農民,地里收成好,你會快樂;如果你是一個職員,工資高,你會做得開心;如果你是一個老師,學生們都學有所成,桃李滿天下,你會覺得很有成就;如果你是一天真無邪的小姑娘,一條花裙子,足以讓你覺得好像擁有天下至寶……如此種種,你能說不是幸福?
幸福其實很簡單,在孩子的笑聲里,在寶寶的甜睡里,在媽媽的嘮叨里,在馬路口交警指揮下的井然有序里……幸福如此簡單,卻又如此深沉。懂得觀察和發現,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什麼是幸福指數?幸福很簡單,是件很小的事,幸福每天都會從我們身邊不經意的擦肩而過,幸福就在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只是我們沒有抓住幸福的人,如果人人都能放低姿態,平易近人,心態放好,對生活充滿希望,沒有太多的套路,我相信我們的生活會被幸福牢牢的包圍著,在此祝大家生活愉快,工作順利!喜歡的朋友請為我點個小小的贊,謝謝!
㈢ 你覺得什麼叫幸福指數
幸福指數是衡量人們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即人們的幸福感的一種指數。
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怎樣測試自己的幸福程度呢?專家認為可以通過心理測試來把握。他提出了由10個次級指標構成的我國民眾幸福指數指標體系:知足充裕體驗指數、心理健康體驗指數、成長發展體驗指數、社會信心體驗指數、目標價值體驗指數、自我接受體驗指數、人際適應體驗指數、身體健康體驗指數、心態平衡體驗指數、家庭氛圍體驗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