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活中是什麼阻礙了我們的幸福
無論生活給了你什麼,你都能積極樂觀地接受,那你就是幸福的人。然而,很多人卻不滿足於自己的所有,拚命去追求那些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結果,在人生的道路上跑得精疲力盡,還是感覺幸福離自己好遠。
幸福就像狗尾巴,當你跑了一圈又一圈,企圖將它抓住的時候,它還是跑在你的前面,讓你無法觸及。那你為什麼不停止追逐,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呢?其實,只要你一直向前走,幸福就會像尾巴一樣永遠跟著你!那麼,究竟是什麼阻礙了我們的幸福呢?
在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說過這樣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貢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一段話曾經廣為流傳,婦孺皆知。在它的後面還有一段話,同樣有意義,那就是——「所以應該趕緊生活,要知道,稀奇古怪的疾病或一些悲慘的偶發事件都可以中斷人的生命。」
沒錯,我們必須抓緊時間過有意義的生活,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因此,阻礙我們的幸福的,首先是你對生活意義的認識。
為什麼生活應該過得有意義呢?生活原本並沒有什麼特定意義,每個人呱呱墜地的時候,都像是一張白紙。我們得為自己找到一個存在於世的意義。選擇什麼樣的生活目標是個人的自由,是選擇成為保爾柯察金,還是選擇成為達芬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目標。如果一個人沒有目標、沒有方向,那他該如何去度過漫長的一生呢?人這一生,山高水遠、長路漫漫、障礙萬千、選擇萬千,如果沒有目標,怎麼向前邁進?如果沒有目標,人生如何取捨?如果沒有意義,生活何謂對錯?
當下,中國的離婚率越來越高,有些年輕人剛結婚不久就跑去離婚,理由很簡單:性格不合。結婚前怎麼不說性格不合呢?性格不合的根源又是什麼?其實,許多這樣的年輕人,在結婚之前,都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彼此的生活目標是否相近?也就是說,彼此追求的生活意義是否相似?如果兩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不同,生活目標也沒有集合,一個打算往東,一個打算往西,那麼即使勉強生活在一起,也很難步伐和諧、白頭到老。
當然,生活得有意義和生活幸福並不是對等的關系,但是,我們要生活得幸福,就一定要找到生活的意義。
生活的意義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如何對待自己;第二部分是如何對待他人。人是群居動物,很少有單獨存在的可能。就算一個人離群索居,還是會和人群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生活的意義,不僅體現在如何對自己,也包括如何對他人。對自己有益的生活,對他人、對社會有益的生活,才算真的有意義。中國有句老話,多行不義必自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一個人的生活對他人來說沒有任何益處,對社會來說是一種危害,那麼,他就失去了生活的大部分意義,他的生活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從古至今,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幸福的追求。誰不想擁有幸福?追求幸福是全人類的共同意願。那麼,怎樣才算擁有幸福呢?阻礙我們的幸福的,除了對生活的意義的認識,還有生活的需求。
許多人都在忙忙碌碌地追求幸福,而追求的階段性目標,大多是滿足自己這樣或那樣的生活需求。比如,擁有一輛車,擁有一間大房子。大多數人都以為,滿足了自己的這些生活需求,幸福就會接踵而至,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還是先用我自己的故事來做例子吧。
年少的時候,我有三個理想。
第一個,賣冰棍。在我兒時的想像中,賣冰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地吃冰棍,那該有多幸福啊。
第二個,到電影院做售票員。我小時候最愛看電影,可當時父母都忙,家裡也很拮據,除了學校定期帶我們排隊去看電影,我就再沒機會走進電影院了。所以我夢想長大後能去電影院做售票員,這樣就可以天天不花錢看電影了。
第三個,成為一名像吳承恩那樣的作家。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年少時非常喜歡《西遊記》,是孫悟空的「超級粉絲」。所以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像吳承恩那樣,成為一個上天入地的孫悟空,成就一部流芳百世的文學巨著。
現在,如果真的讓我去賣冰棍,去當電影院的售票員,我會感到人生虛度。
再說說我的一個朋友,她年少時的理想,幾乎是很多那個時代都市裡的小女孩們共同理想——當一名公交車售票員。
她小時候最喜歡做的游戲,就是扮演公交車售票員。她小心翼翼地把從爸爸媽媽那裡找來的廢舊的公交車車票,一張張整整齊齊地剪去殘邊,然後再用精心收集的老北京酸奶瓶上捆綁紙蓋的橡皮圈將一沓沓廢舊的公交車車票捆綁好,再用橡皮圈拴在紅藍鉛筆的兩頭,然後系在成沓的公交舊票上。撕票的時候,用鉛筆一蹭,就可以把小小的車票翻開了。她認為幸福就是長大後做一名公交車售票員。為此,小時候她不知道「演習」了多少次。她把小朋友們都叫到自己的家裡來,排好小板凳,等大家坐好了,就挨個賣票給大家。可現在,如果真的讓她去做售票員,她絕不會感到幸福。
所以,生活需求的變化會阻礙我們感知幸福。
只有想明白我們為什麼而生活,應該怎樣去生活,在看清了真正的生活需求之後,才能夠撥雲見日,在平淡的生活里,看到幸福,感到幸福。
❷ 究竟是什麼,阻礙了我們通往幸福的道路
一無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將獲得一切! - 羅曼·羅蘭
前面寫過幾篇關於幸福、快樂話題的文章,發現大家都很喜歡。話說回來,誰會不喜歡呢?沒有人希望自己不幸福、不快樂。也許,是因為「幸福感」是現代社會的稀缺品吧,人們才會對這個話題感興趣。
為什麼現代人的幸福感這么低呢?
L小姐認為, 人們感受不到幸福,主要是人們錯誤的世界觀、錯誤的倫理觀、錯誤的生活方式導致的。
01
尋求興奮
幸福、快樂在英文表達中都是Happy (Happiness),但在中文裡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詞,表達的意思也差別很大。
當你感覺幸福時,並不意味著快樂,幸福有很多種狀態,快樂只是其中的一種。快樂,大部分時候是因為興奮帶來的結果。但如我們知道的那樣,一直處在一個快樂的狀態中,其實是不健康的,過度的快樂同時也會伴隨著極大的焦慮。
現代人,尤其都市人,卻無時無刻不在尋求這種刺激感、興奮感,來填補生活的無聊和空虛,派對、酒精、社交、購物、游戲,等等。
這些都是一種體力透支,你並不會因為做了這些事,而感到一絲幸福。也許,當下如一劑猛葯,讓你片刻有種快樂的感覺,但這些都是虛幻的。你不會因此有半點內心的安寧。
幸福,通常是平靜的。
戒掉興奮的做法,就是專注在你自己熱愛的事情上。當你全神貫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著某件事時,你會忘記需要興奮來刺激。
生活本來就是平淡無奇的,大自然已經給了我們很多驚喜,春夏秋冬,每天呈現給我們的景象、味道其實都是不一樣的,你只需要一雙眼睛,但你需要真的看見。
02
陷入虛無
探索世界和宇宙本是一件好事,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不過研究和了解的越多,越容易讓人產生虛無感、人生無意義感。有些人,也因此陷入痛苦,而且他們寧願活在這種痛苦中,他們認為哲人就應該是痛苦的,這才能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高人一等,然後大手一揮:你們這些芸芸眾生,哪裡懂得什麼是智慧?!
L小姐要說,這是無稽之談。
虛無,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你還沒找到自己的樂趣,一種是你找到了但不願意麵對。前者是客觀原因;後者,卻是主觀能動性的問題。
對於一些人來說,知行合一比不快樂更讓他們不快樂。所以,即便他們知道自己應該改變,也不會改變,因為改變是非常令人不悅的,它是令人恐懼的。
對於宗教信仰者來說,他們以為是宗教帶給他們幸福,這是個假象。宗教確實會帶給人力量,尤其是當你跌入低谷時。但最終做出改變的還是你自己,你還是你,只是你的心境變了,你依賴的只是這種宗教性。
如果你想改變心境,去鄉下種地,遠離喧囂,同樣也能達到這種效果。脫離塵世的高人不見得就是幸福的,他們一定是因為有什麼自己無法化解的痛苦才選擇了這條路,換個角度看,這就是一種逃避。
事上練,才是最高境界的修行。
03
過度滿足
在大部分情況下,體力勞動一定比腦力勞動更讓人快樂,體力勞動會讓身體動起來而產生多巴胺,就像現代人需要用運動來彌補體力勞動的缺失一樣。
採集狩獵時代和農耕時代,人們需要大量的體力勞動來獲取食物,來維持生命所需,這也是快樂的動力和來源,因為總是有沒有被滿足的空間。
因為過度勞動和嚴峻的外部環境,遠古人的壽命都很短。但我相信,我們的祖先不一定認為他們不幸福。今天,我們生活在如此文明的社會,也沒見大家幸福的騰雲駕霧,反倒幸福指數更低了。
所以,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幸福感。社會越來越進步,並不意味著,人就越來越幸福。幸福感和社會的文明程度沒有必然的聯系。
擁有獲取幸福能力的人,他們生活在哪個時代都會幸福,他們獲取幸福靠的是內在力量,外在環境會影響,但不是決定因素。
當人類不再為了生存而去爭取時,其實本質上,已經沒有了快樂的源泉。人,除了維持生命所需要的那些東西,其他的,都是多餘的。
但我們已經忘記了這么簡單的道理,在物質追求的道路上,永無止境。
如果我們被過度滿足,唯一能夠破解的做法就是,刻意去創造未被滿足的那個空間。
04
毫無意義
這些年,大家的經濟條件都變好了,旅行已經變得非常普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L小姐一直非常鼓勵大家做這兩件事。但是想說的是,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不要為了旅行而旅行。
我們出門旅行,除了「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更多的,其實是按下暫停鍵,去給自己沖個電,好讓自己滿血復活,再次,帶著感恩的心,神采奕奕地回到日常中。其實這就是大腦的獎賞迴路機制。
但如果,這種頻率過高,獎勵機制就失效了,你不會再有快樂的感覺了。人,都是視覺動物,如果我們長時間都在欣賞這些美麗的東西,總是會審美疲勞。旅行,本來是一種享受,到最後,反倒成為一種負擔。出門旅行,不但花錢、花時間,還很耗體力。
我不知道大家最久可以多長時間在旅行中,L小姐親測過,什麼都不幹只旅行,我的極限是一個月,超過這個時長,我會覺得這是一種折磨。
哪怕有人願意支付我的所有開銷,讓我一直旅行,我也做不來這種事,對我來說,這已經失去了旅行的意義。
05
心生嫉妒
現代文明所造就的人心更多的是憎恨,而不是互相關愛。
君主時代,大家默認階層的事實。皇帝高高在上,但不會有人覺得哪裡不妥,也不會去羨慕達官貴族的生活,老百姓自己的小日子也過得很滋潤。除非這一朝的天子是個暴君、民不聊生,基本不會出現造反、叛亂的情形。
文明社會的標志,個體需要被賦予獨立、自由、平等的權力,這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不過這也是需要付出慘重代價的。誰要付出代價?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每個人,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也是代價付出者。
毫無疑問,平等學說拓寬了嫉妒的范圍。人們在追求平等的過程中,加劇了這種憎恨。平等學說背後的操縱者是「成功學」,「成功學」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
如果你擁有房子,為什麼我不能?如果你擁有車子,為什麼我不能?如果你擁有遊艇,為什麼我不能?
這給了所有人競爭的機會,所有人都想成功,但大家都忘了,成功不是屬於所有人的,只屬於少數人。然而,「成功學」卻讓每個人活在幻覺中。
06
沒有情趣
L小姐一直很懷念Ladies & Gentlemen的年代。用了兩個英文詞,並不是特指西方國家擁有這種腔調,因為我一下子想不出中文要用什麼詞合適。中國本來就是禮儀之邦,在這一點上,中西方文化都曾經保有著這種讓人尊崇的禮儀制度。
前幾天,收到倫敦好友發來的一張截圖,是2019年我和好姐妹一起去英國參加她的婚禮時,攝影師抓拍的一張照片,這位英國攝影師把這張照片分享在了Instagram上,這張照片引起外國友人的熱議,我們的裝扮竟然成了外國人眼裡的穿衣指南。
說真的,這其實挺讓人開心的,活生生的中國版Downton Abbey。
作為婚禮專場攝影師,他們看過太多的婚禮。其實在英國本地,除了名流政要,老百姓已經不這么精緻的出席婚禮了,所以才會被我們驚艷到。
L小姐想說的是,不管是哪裡, 如今的社會太缺乏這種慢下來,好好享受精緻生活的氛圍了。到處充斥著浮躁,人們不再重視節日慶典,不想在任何事上花心思。但凡要花點時間做的事,都覺得是一種麻煩。
我依然相信,今天還是有很多非常有修養的人,他們也很有品味,但這和我說的不是同一類人。
他們的書房可能堆滿了書,但從來不看。也許也會看,但選擇讀什麼書的標准只有兩個:第一,名人推薦,好像讀了一本比爾蓋茨讀過的書,自己就成了比爾蓋茨,或者內心有種虛弱的自我安慰,我和他有著一樣的思維高度;第二種,工具書,什麼書能讓自己馬上學到技巧?什麼書能幫我搞定別人?什麼書能讓我升職加薪?
07
總在等待
最近河南洪災,每次看到人們齊心協力的救助行動,都會掉下眼淚。從疫情到現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常想到這句話: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來。
人們對自己說過最大的謊言就是:不急,還有時間。總以為自己還有時間,這是我們犯下的最大錯誤。
時間是免費的,但也是無價的。
有一組數據顯示:人的一生平均有78年。我們花了28.3年的時間在睡覺上,但我們中30%的人有睡眠問題;我們有10.5年時間在工作,但超過半數的人想要離開現在的工作;我們有9年時間花在電視和社交軟體上;我們有6年時間花在做家務上;我們有4年時間花在吃吃喝喝上;我們有3.5年時間花在教育上;我們有2.5年時間在打扮;我們有2.5年時間在購物;我們有1.5年時間在照顧孩子;我們有1.3年時間花在上下班的路上。
最後,我們只剩下了9年!
你會不會嚇一跳?原以為那麼漫長的一生,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時間只有9年。接著,你會不會再驚一下?這9年,你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做些什麼。
永遠不要等待!有什麼想做的事就去做!有什麼想見的人就去見!人生這么短暫,不要給自己留下任何遺憾。
08
總結
這就是L小姐的生活哲學了。我努力試著從根源上,讓大家了解,究竟是什麼,阻礙了我們通往幸福的道路。
篇幅關系,今天就寫到這里。未來,我會定期補充這些不利因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同時,L小姐也衷心地祝福每一位正在閱讀我文章的朋友,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THE END-
L小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