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心理學中如何變得幸福

心理學中如何變得幸福

發布時間:2023-10-14 19:28:15

⑴ 關於幸福的十條心理學建議

心理學家沙哈爾十條關於幸福的心理建議

1. 遵從你內心的熱情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從事的工作、選擇的生活方式經常並不符合我們內心的熱情,並非我們心中所願。這些與我們內心熱情相悖的生活方式會減弱我們的幸福感

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上,唯有內心真正喜歡的事情才能帶給我們幸福感,無論失敗、成功,艱難、順利。也就是說,選擇對自己有意義並且能讓自己快樂的生活方式,會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做到這一點,或許需要一些勇氣,如果你想獲得真正的幸福,跟隨著自己內心的熱情去選擇吧!

2. 多和朋友們在一起

孤獨、寂寞的人一定是不幸福的,而幸福的人身邊不會缺少朋友的陪伴。作為社會化的人,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社交需求,如果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人就會陷入孤獨、寂寞等痛苦的心理體驗之中。

換言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幸福的必要前提。因此,無論多麼忙碌,都請花一些時間經營自己的人際關系吧!人際關系需要我們花時間和精力去經營才能開出美麗的花朵。當它綻放時,朋友的鼓勵、親人的關愛、戀人的呵護等就會縈繞在你的身旁,為你營造出幸福的氛圍。

3. 學會接受失敗

成功固然讓人快樂、幸福,但是在成功之前,必然會經歷數次失敗,如果無法接受失敗,那麼必然會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深陷痛苦的深淵。然而,如果能夠從心理上正確認識失敗、對待失敗,就會明白失敗與幸福並不矛盾。

幸福與否的關鍵是我們採取何種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失敗。積極心理學鼓勵人們接受失敗,認識到失敗的客觀存在性,不因失敗而喪失嘗試的勇氣和自信等積極的心理品質,從失敗中積累經驗,進而獲得成功、暢享幸福。

4. 接受自己的缺陷和負面情緒

生活中,對於自己的缺陷、負面情緒,大多數人都存在排斥心理,拒絕接受它們。殊不知,自我否定會導致自卑,與幸福漸行漸遠。越是排斥負面情緒、努力地想將其全部化解,它就越是糾纏;當認識到,負面情緒是人的一種正常反應,幸福不拒絕負面情緒的時候,你就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也就是說,失望、煩亂、悲傷等是人性的一部分。我們應該接納這個事實,而不是把失望、悲傷等當成幸福的敵人。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與傷感,然後思考一下,能否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才是在面對缺陷和負面情緒時,我們的最佳選擇。

5. 讓生活簡單一點

生活中,有不少追求幸福的人走入了幸福的誤區,他們以為只要自己能夠擁有更多的成功、賺取更多的錢、結交更多的朋友……盡可能地擁有更多東西就能夠幸福。殊不知,想要盡可能地得到更多往往容易讓我們的生活陷入煩亂、復雜之中,進而心靈疲憊,即使收獲頗豐也難以感受到幸福。更多並不總代表更好,凡事都需要有度,一旦超過了度,即使是好事也不一定有利。

6. 有規律地鍛煉

人的生理方面與心理方面存在著某種對應關系,良好的身體是幸福人生的前提和保證,當我們身體充滿活力,心情就更容易愉悅、歡快。因此,每天有規律地鍛煉身體是非常必要的。有關研究表明,在鍛煉中,人體能夠分泌一種讓人情緒高漲、愉悅的激素,從而讓人感受到幸福。一般來說,體育運動是每一個渴望幸福的人都應該堅持的,至少應該保證每周3次,每次30分鍾。這樣才能大大改善自己的身心健康,進而為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7. 保證充足的睡眠

眾多的心理學研究都指出,充足的睡眠能夠讓人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從而增強其活力,讓人們做事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更開心。可以說,充足的睡眠是激活人各項積極心理潛能的必要前提。因此,即使有時「熬夜」是不可避免的,也應該盡可能地保證每天7~9小時的睡眠,這是一筆很值得做的幸福投資。

8. 少些斤斤計較,多些慷慨

很多人吝嗇「給予」,因為在他們看來,「給予」得越多,自己所擁有的就越少。實際上,「給予」也是一種獲得。當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別人會回以我們真誠的微笑,在我們身邊營造起有利於幸福的氛圍。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人生價值也得到了體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自己實現自我存在感和成就感的需要;同時,我們慷慨地給予他人幫助,當我們遭遇困難時,他人也會樂於伸出援助之手,這樣我們會從溫情中感受到幸福,而非世態炎涼。因此,或許此刻我們的能力有限,錢包里的錢也不是太多,時間也並不充裕,但我們仍應該本著慷慨之心去「給予」。

9. 讓內心充滿勇氣

內心缺乏勇氣,生活很可能就會停滯,那些更加積極、美好的事務與體驗都將成為我們仰望的浮雲。同時,伴隨而來的自卑、怯懦等消極心理很可能會徹底摧毀我們的幸福。

想要擁有幸福,就一定要有勇氣去嘗試,去面對可能的失敗。但值得注意的是,讓內心充滿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認識到恐懼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即使心懷恐懼,仍能繼續向前。

10. 心懷感恩

不要把親友的關懷、健康、教育等美好的東西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你擁有這些東西時,請心懷感恩。當你心懷感恩時,這些生活中平常的事物就成了讓你回味無窮的禮物,這會大大提高你的幸福感。因此,請記錄他人所給予的點滴恩惠,感謝每一次的獲得,始終保持感恩之心,讓感恩成為一種成就我們幸福的習慣吧!

⑵ 正向心理學之追求幸福感的方法

前面我給大家介紹過由正向心理學看幸福感,在文章中有說到正向心理學認為幸福感可以藉由行動來追求與獲得。幸福感會受到正向特質的影響,它能帶來好的感覺、滿足與幸福感,透過學習可以改變負向人格特質。其所內含的道理並不困難,但難在實踐並內化成習慣。
正向心理學
一、建立正確的觀念:

接受自己生為人,是具有喜、怒、哀、樂等情緒的,情緒沒有好、壞、對、錯,端看你的認知以及如何詮釋;並謹記快樂源自於個人的心靈狀態,而非建立於外在身份、地位與財富之上。

二、感恩:

它是一種心態、行為。經常性的覺察別人的好意、心存感激、以及常常對別人表達謝意,都可讓自己有幸福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常具感恩心的人,更為健康、樂觀、多朋友;並且不容易憂郁、嫉妒、酗酒。對別人感恩,不僅能利人,而且能利己。幸福感與感恩的關系是雙向的,感恩的人更會幸福,幸福的人更會感恩。臨床上設計的感恩練習有叄種:

感恩拜訪:寫一封信給一個你一直想感謝的人,去拜訪他,並把信當面念給他聽。結果顯示,短期內,感恩拜訪能夠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的幸福感,但叄個月後,沒有後續練習的話,感恩拜訪所產生的幸福感會逐漸消失。

感恩日記 (或周記):每天 (或每周) 寫日記 (或周記),寫下這段時間內的 3-5 件好事。這樣做,在六個月的范圍內,能大幅度增加自己的正向情緒。研究中建議,每天比一周才寫一次的方式,能使自己有更多的感恩心產生,因此產生更多的幸福感。重視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也可能引發自己的、更多的幫助別人或安慰別人的善行。

行善:是一種行為上提升快樂的策略,能提升短期及長期的心情。視自己為慷慨的人,能使自己在幫助別人時,更有自信、更有效能、與更樂觀,自己也得到更多的回饋。另外,行善也可以增加人緣,同時產生更多的感恩、與有利社會的互動。多項研究顯示,樂於助人的青少年心理更健康、更活躍、更積極、更勇於迎接挑戰、體驗到更多正面情緒,而憂鬱症和自殺率也顯著降低。大型臨床發現,老年人如果去當志工,對於身、心健康都有好的影響,而且比較長壽。另一個大型臨床研究說,做很多義務工作的志工,會減少早年死亡的機率達 44%;這個長壽效果,比每星期運動四次還有效。

三、享受活在當下的快樂:

要減少擔憂未來或懊悔過去;相反地,要享受當下快樂感、增加正向情緒迴路、多抱持感恩的心、留意生活中的小幸福、並主動創造快樂 (藉由改善人際關系、找到工作中喜歡或有意義的部份、投入喜愛的運動與休閑活動等)專注於快樂的感受,排除干擾,全心全意地享受快樂:如聽音樂時閉上眼睛全心體會音樂的流動,享用美食時專心品嘗,和家人共處時全心與其互動而不要掛念生活瑣事或工作。

留下紀念性物品、照片或冥想快樂感受:當你看到某個紀念性物品或照片時,想起那美好的經歷,從而把一時的快樂變成長久的快樂,並可將其帶入靜坐冥想中,若有負面情緒或情感沖突時,可將快樂感受帶入以減少負面情緒。

自我肯定:好事發生,一般都是來自自己努力和別人的幫助。需要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對別人的幫助要心存感激,但當好事發生時,也需要感謝自己。就算好事全是別人帶來的,那至少也說明我值得別人幫助。

與他人分享快樂經驗:不但可以增長快樂的時間,和別人的關系也可以變得更親密,得到更多友情的支持。

四、培養覺知能力:

可利用正念修行法,不批判、不評價,當個客觀的觀照者,能使心靈平靜。心智清晰時,甚至可培養同理心與慈悲心。

五、擁有滿足自己的目標並享受完成目標的過程:

根據自己的需要找到目標,讓自己覺得這些目標很重要、很有趣,所以去執行,而不是為了引人注目。美國心理學家麥爾斯與戴納說:被動地參與所擁有的快樂,比不上主動參與和逐步完成個人目標所得到的快樂。有目標者的成功機率大於無目標者。當目標具體明確、具有挑戰性,能激發自己較高的鬥志。設定目標是為了要讓自己清楚行進的方向,不會在遇到岔路時進煺兩難;當自己腦海中有了目標,做事時較能自由自在、毫無顧慮的享受當下。

六、找到樂趣與意義兼具的工作與活動:

在尋找工作或活動時,可提出叄個問題:1. 什麼工作能為我創造意義?2. 什麼工作能為我創造樂趣?3. 我的專長是什麼?檢視自己的答案,找到能通過以上叄個問題的職業項目,有助於判斷應該從事何種工作或活動,會使我們最快樂。若無法改變工作現況,則試著改變你對工作的看法和態度,並從中找到樂趣;或試著改變時間工作分配,並參加一些有意義又有樂趣,並且是自己擅長的新活動。

七、簡化生活和物質需求,不要過度忙碌:

壓力通常來自於和別人比較,以及過度忙碌的生活。就算你從事的是你喜歡的活動,但當生活瑣事一多,人就容易急躁、不安,且無法享受當下。

八、身與心息息相關:有身體的健康,較能保持心情愉悅,身體的健康可藉由均衡飲食、定期適當的運動、適當睡眠、多曬太陽、多從事戶外休閑活動來達成。而心情愉悅也能反過來輔助身體,因為愉悅時,人較不需從暴飲暴食、網路成癮、瘋狂購物、抽菸、酗酒、吸食毒品等行為來獲得刺激。

正向領導需要5種能力
1. 善用自己和別人優點的能力

1. 保持身心的健康,懂得管理壓力

2. 有專注當下的能力,提升個人表現和生產力

3. 真實性的領導力,專心於建立長遠的正向人際關系。

4. 標桿人生,把企業的使命注入對社會有貢獻的意義。

抑鬱十個消極想法
1、我現在真的很無聊,很無助;

2、我有抑鬱症,我太需要別人關心了,我太可憐了;

3、這件事我必須做,不然我的一生就全毀了;

4、讀心術,想著別人在看著自己出醜,別人一定在罵我;

5、不管怎麼樣,我實在太丑了,我的表現的確很糟糕『

6、我現在的情況,都是XX的責任;

7、為什麼我會有抑鬱症,我的將來怎麼辦;

8、瞬間的挫折感,我真沒用,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

9、我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每個人都比我優秀;

10、那些人算什麼東西,誰傷害了我,老子打死他,我會對傷害過我的人毫不留情。

中度抑鬱症怎麼治療
一、閱讀書籍:開卷有益,中度抑鬱症治療應該多閱讀一些心理學、哲學、包括道家、佛學方面的書籍,可以提高我們的智慧,讓我們對自身對生命有更深刻的認識,超越過去的思想局限。

二、中度抑鬱症治療方法包括冥想法:抑鬱症患者可以通過全身心的平靜、放鬆、和愉悅為基準,進行簡單的冥想。冥想是身心靈修習的一種很好行為,現在已被廣泛的應用到心理治療和心靈成長活動中,冥想可以減少緊張、焦慮、抑鬱等情緒,有規律地練習冥想會增強意識,有助於抑鬱症患者獲得啟迪。

三、中度抑鬱症治療要廣交良友:抑鬱症患者的一個特點就是逃避現實,喜歡閉門獨居自視過低、過分誇大自己的缺點等等症狀,如果長期下去,會導致抑鬱情緒加重,改變這種惡性循環的前提必須強迫自己走出去,多接觸朋友,參加社會活動或出去旅遊,盡管開始內心會很痛苦,但是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後,負面的情緒感受就會被外部環境慢慢消融,你的自信心就會重燃起來。

四、中度抑鬱症治療還應堅持體育活動: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體育鍛煉時一個特別好的調節方式,尤其是晨起鍛煉。因為很多抑鬱症患者有行動緩慢、懶被動等情況,抑鬱症患者進行體育鍛煉,它可以充分調動人體潛能活化身體細胞,當身體放鬆了,內心也慢慢就會放鬆下來,情緒自然就會有一定的緩解。

⑶ 如何運用心理學過上幸福生活

如何運用心理學過上幸福生活

懂得運用心理學的人,通常生活都是過得比較幸福的,那麼為了大家能有一個幸福的生活,下面如何運用心理學過上幸福生活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人都追求美滿的生活和幸福的人生。

學習和運用心理學,了解自己、愛護自己,了解他人、懂得他人,是我們走上幸福人生的捷徑。

那麼,如何運用心理學正確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希望的幸福呢?

積極心理學認為:幸福是可以分析、可以學習的。心理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心理學認為:“幸福”由五個因素構成,這五個因素共同構成幸福。這五個因素分別是:積極情緒、投入、意義、人際關系和成就。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看心理學如何改變我們的生命,讓生活走上幸福道路的吧!

第一因素積極情緒

舉例來說:有個男性病人胃痛,去求醫生。醫生看了後,認真的給他寫病歷,囑咐他三天後再去找醫生。他回家後打開一看,上面寫著:月經不調。這個人哈哈一笑,然後每次想起這件事就笑得前俯後仰。

三天後,他去找醫生,告訴醫生他的誤診。醫生問他:你現在胃還痛嗎?他一看果然不痛了。

這個故事所隱含的理論就是:積極情緒擁有巨大的力量。

積極心理學認為,幸福的第一個因素就是積極的情緒,也就是我們的感受:愉悅、狂喜、入迷、溫暖、舒適等。在此元素上的人生稱為:愉悅的人生。

當我們的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的情緒是積極的。當我們感受到愉悅、快樂、溫暖、安靜時,這個時候,我們是幸福的。

當然,生活不可能永遠都是這樣積極的,不可能遇到任何事情都是臉上堆滿笑,總是莫名其妙的喜悅。要體驗百分百的積極情緒,是違背和否認人性的,那麼,多少才夠呢?

積極心理學提供一個比例,積極情緒的洛薩達比例——3:1,即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的比例如果是3比1,則這個人是積極的,欣欣向榮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管是公司還是家庭,當積極與消極的比例大於3:1時,這個環境就會蓬勃發展;如果低於這個比例,經濟就不好,家庭問題就會發生。

第二因素投入

投入:指的是完全沉浸在一項吸引人的活動中,時間好像停止,自我意識消失。換個詞解釋:廢寢忘食,聚精會神。

這種境界是一種很安詳的境界,我們把這個時候稱為:(flow)心流,也翻譯成福流。心在流動,感覺停止,是特別專注於自己熟悉和喜愛的工作時達到的幸福酣暢的狀態。

處於福流狀態時,我們無暇思考其他。當我們認真觀察出現福流人臉上的表情時,我們看到的可能是沒有任何錶情。只知道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受任何外人的干擾。

福流的過程與積極情緒無關,如果你問一個正在體驗心流的人,你在想什麼,你感覺怎麼樣,那麼通常他會回答,什麼也沒想,什麼感覺也沒有。

在東方的智慧里,福流的最高境界可以稱之為”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當身心融為一體,福流體會得越多,我們的幸福指數就越高。

那麼,如何達到福流呢?

很簡單:一個時間做一件事,專心致志的做此事,品味此事。當我們不把注意力分散在多個任務上時,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我們就會享受到來自福流真正的幸福。

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讓自己達到投入和專注,那麼你可以嘗試做冥想。冥想是非常有效的心理療法,它的基本要領是呼吸和專注,全身心放鬆,然後調整呼吸,慢慢的把注意力專注於一件事情上,堅持下去

然後你會發現,你生命中的喜悅會越來越多。

第三因素意義

有意義的人生,意味著追求某些超越你自身的東西,並為之奮斗。當我們的人生找到了目的和意義,當我們為了此意義不懈努力,我們就擁有了幸福。

意義帶來的幸福感能對抗很多消極情緒,包括抑鬱。得抑鬱症的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覺得:生命沒有意義,或者沒有意義。

患抑鬱症的人很多人最終會選擇自殺,也就是這個原因。他們經常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要活著,我為什麼要這樣活著。找不到自己的生存的價值。

有一個富二代,家裡非常富有,但他得了抑鬱症,經常想辦法自殺,可他每次自殺都被救活。有一次,他又跑到海邊去跳崖,當他跳下去的時候,看到另一個人也在喝海水,他一時念起,就把那個人救了上來。

那個人上來後,對他感恩戴德,說海水真不好喝。從此,這個救人的經常自殺的青年就不再自殺了,因為他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從那以後,他沒事就到海邊去溜達,救上來不少人。

第四因素人際關系

生命即關系,我們的生命無法脫離關系和而獨立存在。幸福不是出世,不是離群索居,幸福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與人交朋友。

有人曾要求克里斯朵夫·彼得森用兩個字來描述積極心理學是什麼,他的回答是:他人。

他人意思是:一是,他人對你的幫助和依靠,你的被需要感和存在感;二是,你存在的意義,你幫助他人,自己會感覺很滿足。

當我們被人幫助和依靠時,我們就不是孤獨的。社會神經學家約翰發現,孤獨對生活產生的消極影響極大。

當我們談到人際關系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想到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朋友,同事。因為有一個人堅定的支持,你會覺得特別安全。而我們的生命中因為有了他們而變得更精彩,更知曉得失,更懂得珍惜,這樣的感覺,就叫幸福!

他人的第二層意思是:當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會產生強烈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能充盈著我們,讓我們自豪。

著名的高僧弘一大師說過:最高的快樂是行善助人,給予他人幸福。心理學研究表明:幫助別人是提升幸福感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曾經有一個美國心理分析的機構,把幾十個兒童分為兩組,一組讓兒童每星期3次從事任何想去的娛樂活動;另一組兒童每周3次做任何想做的好事。結果表明,每周做善事的兒童,幸福感更強。

為什麼做善事比娛樂更讓兒童有幸福感?

因為,娛樂活動所獲得的愉悅是短暫的,容易消逝,而善舉能帶來長期的滿足感。很多的富豪都會熱衷於慈善事業,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助人會成為他們更大的追求。

;

⑷ 心理學如何提升幸福感

心理學如何提升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心理學如何提升幸福感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1)做符合自己性格的事情

大部分人的痛苦都來與強行做與自己性格相反的事:內向的人非要去參加多人聚會,外向的人被要求單獨思考人生。這種情況往往源自於周圍人們給與我們的'壓力以及社會文化對我們的要求。

拋棄他人對你的要求和壓迫,學會說「不」,你就能很快的獲得幸福。要記住,任何人際關系的底線,在於不要讓自己在這段關系中感到疲憊。

(2)停止比較

從某種角度來說,幸福是比出來的,當與混的比較差的人比較時,你可以獲得幸福感,但毫無疑問,這是飲鴆止渴。

因為,無論和誰比較,都遵循了同樣的邏輯:人是可以通過某個維度或某幾個維度衡量的。在這種思維的指導下,我們會相信:客觀境遇決定了一個人的幸福。

這樣,當你遇到比你優秀的人時,你就會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於是,我們被外在的事物所束縛了。

但真正的幸福往往都是自得其樂的。擺脫上面這種思維,你的平均幸福水平能提到一大截。

(3)巧用金錢

雖然我們一直都在誰,金錢是買不到幸福的。但心理學家的研究卻反駁了這個觀點。研究表明,當一個人購買符合自身個體化需求的商品時,生活滿意度就會上升。(贈與行為和虛榮消費往往不行)

同時,研究還發現,當一個人用金錢購買時間,並且他能意識到這種行為時,他的幸福感提升最大(比如花錢請人做家務,而不是自己浪費時間)

(4)關閉外在信息源

我們上網往往是去尋求快樂的,但心理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超過80%的人在上網的過程中幸福感會降低。

其背後的原因在於,在網路上,負面的,獵奇的信息往往更容易得到傳播,這會顯著的影響一個人的情緒。

同時,各種販賣「焦慮」「壓力」的人也在網上興風作浪,他們通過給予你心理壓力,來達到各種目的。

(5)巧用心理暗示

一個人的心理是通過外在環境和主觀看法協調發展起來的。可以說,你想讓自己幸福,你就能獲得快樂。如果你想感受到不幸,馬上就能體會到痛苦。

所以,巧用心理暗示,哪怕只是在心中默念幾句「我要積極的去生活」們也能幫你獲得快樂感和意義感。通過虛幻的錯覺來獲得幸福感,沒有任何危害。

;

⑸ 【心理課】提升幸福感的三個心理學技巧

大家好,本文是線上心理課「提升幸福感的三個心理學技巧」文字稿。如果你在能認真看完並將這些技巧應用到生活中,我相信一定會對你擺脫負面情緒,獲得幸福有很大的幫助。

【互動】請你現在花30秒的時間,安靜的坐著,審視自己現在的想法,縈繞在腦海中的想法是關於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的?

你也許曾因為過去或想像中的將來而出現負面情緒,比如想到上周和朋友吵架很自責,想到將來可能考不上大學而焦慮,但其實這些本質都不是我們正在經歷的事情,卻給我們帶來了痛苦。有時候,幸福就是需要擺脫過去和未來的當下。

現在,我們用一個小練習來幫助自己回到當下。

小技巧:觸摸脈搏,感受當下

請你花一分鍾的時間測一次自己脈搏跳動的次數,感受當下的這一分鍾,感受你生命里獨一無二的一分鍾。然後分享你的脈搏數。

第一部分提到,過去的痛苦會影響我們現在情緒和狀態,即使事情過去很久了,我們好像還總是受到它的影響,試圖通過契而不舍的思考,希望能有解決的跡象。這樣的思考狀態,心理學上稱之為 【反芻思考】:指經歷了負性事件後,個體對於時間、自身消極情緒狀態及其可能產生的原因和後果進行反復、被動的思考。

反芻思考和反思完全不同,反芻會放大我們的問題和痛苦,縮小生活中其餘可用的精神空間(尤其是美好事物和幸福時光)。你會發現在反芻思考時,平時覺得很香的飯不香了,課間休息不美了,手機看著也沒意思了。反芻思考還會構建壞反應和壞習慣——面臨困難時,只一味的老調重彈,而不是解決問題,或者不顧一切的繼續容忍困難生活下去。

【如何分辨反芻思考】

自從思考負面事件前因後果以來,你:

(1)是否曾經出現過解決的方案;(2) 是否感覺好多了;(3) 是否對問題看的更清晰

如果以上三個問題,你的回答都是「否」(必須對自己誠實哦),表示自己不是在反思,而是在反芻思考。

【如何停止反芻思考】

強迫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尤其轉移我們的負面情緒是很困難的,不光是你難,所有人都難。因為人類本身更容易被負面消息負面情緒所影響。我們需要承認,解決方案不會來自我們的心智,而是來自我們的行動。

你可以試試採取這些行動轉移注意力:

(1)運動

散步、打球、瑜伽等各類運動都不錯喲。

(2)和朋友聊天

聊別的話題,而不是找人跟你一起反芻思考

如果你是和朋友反復講述過去的故事,時間久了,你發現找了好多人聊天都沒能解決問題,反而還會怪罪朋友們怎麼不願意繼續幫你了,然後又陷入對朋友不滿的另一個反芻思考。

(3)正念冥想

接納這些思考停留在腦海里,不任其孤立,使自身呼吸、身體、聲音伴隨反芻,自己擁有的和周遭一切的意識,伴隨反芻。這比前面兩種方法復雜一點,事先練習後,一樣很有效。

當然,如果你剛好想藉由反芻思考發泄自己憤怒、悲傷的情緒,可以等自己情緒發泄完平靜下來再轉移注意力。

【正向反芻思考】

反芻思考會給我們帶來反復循環的痛苦,但是反過來,如果我們練習積極正面的反芻思考,卻是一件有益於我們成長的事情。

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總覺得找不到曾經順利的、開心的事情。其實並不是沒有,而是你忘記用心去反復記住那些開心的時刻。

當生活中事情進展順利,尤其是當我們能夠不顧自己的預期或習慣的時候,都要留點時間好好觀察和品味一番,好好感覺一下,給這件有利於信念的事情一點心理空間。在當下,給它一點心理空間。在記憶里找個好位置來儲存這個安定人心的回憶。以期下一次,讓它來阻止舊有消極的自動機制。

延遲滿足,為未來的某個當下積累幸福值。

【互動】假設這樣一個場景:把你關在房間1小時,桌子上放著手機和作業,並且告訴你,如果能先寫1小時作業,則允許你玩1個半小時手機,但是如果立馬玩手機的話,半個小時後手機會被收走且仍然需要繼續完成作業。

選擇先完成作業:扣1                              選擇先玩手機的:扣2

接下來請大家觀看「棉花糖實驗」的視頻資料進一步了解「延遲滿足」。沒出錯喲,可以直接點擊鏈接 出錯啦! - bilibili.com

實驗到此並沒有結束,研究人員繼續對當年實驗參加者進行追蹤研究,直到他們35歲以後。研究發現:當時能等到研究者回來再吃棉花糖的孩子在成年後獲得成功的概率更高。

研究表明: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強,他們能夠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沖動,抵制誘惑,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的實現。

延遲滿足是指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其實延遲滿足也是鼓勵我們回歸當下,做好選擇,這樣不僅可以獲得當下的滿足,也能夠在未來獲得更大的幸福 。

                                                                            你記住了嗎?

我們一共講了三個提升幸福感的心理學技巧:

1、關注當下,遇到與當前要做的事情無關的負面情緒時,利用數脈搏的方式注意到當下,回歸當前;

2、即時察覺並區分反芻思考和反思,勇敢而堅決的轉移注意力,通過運動,與人交往或冥想等方式幫助自己。

3、做到延遲滿足,為當下該做的事情做好選擇,避免過後悔恨。

⑹ 積極心理學創造幸福生活的5個要素

第一要素是微笑:我們經常說每個人都可以做公益。有人說我都窮得叮當響了,沒錢做,需要別人支援我呢!其實給別人一個微笑,也就是說的施顏,給陌生人一個微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馬上就拉近了。如果你經常微笑,你的幸福感也會提升。有調查顯示,經常有迪香式微笑(迪香式微笑,嘴角上揚眼角會有皺紋的微笑)的人比較幸福長壽。

第二個要素是行動和運動:普通人為何不容易成功。普通人很多時候是計劃太多,實施太少,遇到困難容易放棄。我們遇到困難要堅持行動,改變方案持續行動,想不成功都難。運動可以帶來好的身體狀態,有了好的身體就會有好心情。

第三要素是會說:要與人會溝通、交流、表達,積極地鼓勵。能與人很好的溝通,與人相處就會比較和諧。我們要多給別人鼓勵,不管是你的孩子還是你的另一半或者你的工作夥伴,人都是需要被鼓勵的。

第四個要素是觀:用心去看生活中的真、善、美。我們常說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路邊的小花,春天綠枝上爆出的新芽,歡笑的孩子或者為家人操勞的父母……生活中處處有美好的東西。

第五個要素是心:用心去感受世界。我們要認真吃好每一餐,做好每一件小事。有些人總以為未來會更好,有了大房子好車子或者高官厚祿了就會好。每天的生活都是無滋無味的,殊不知,人生只有一次,時間過去了就無法再回頭。只有踏踏實實過好當下的每一天,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你才沒有白走一遭這個精彩的人間。

幸福生活不需要太多錢,如果生存沒有問題了,再多賺點錢對幸福指數影響不大。而幸福生活也需要自己去努力創造。

閱讀全文

與心理學中如何變得幸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上有偏差怎麼辦 瀏覽:994
什麼事是經濟學學術期刊 瀏覽:621
屬雞與屬牛的人婚姻如何 瀏覽:127
婚姻失敗的人都怎麼樣了 瀏覽:50
幸福歸來是什麼台放的 瀏覽:382
什麼詞意思是生生世世的愛情 瀏覽:314
把愛好當做事業需要什麼 瀏覽:342
王者榮耀怎麼讓人物變成美女 瀏覽:238
屬相兔和屬相羊相配婚姻如何 瀏覽:326
什麼樣的婚配不幸福 瀏覽:281
深圳幸福海屬哪個社區管 瀏覽:250
街巷故事采編記者是哪個部門的 瀏覽:275
山東城市經濟怎麼樣 瀏覽:405
防城港有什麼美女 瀏覽:770
經濟下行百姓怎麼應對 瀏覽:311
威爾伯這個故事是哪個故事書里的 瀏覽:984
充滿幸福氣息的詞語有哪些 瀏覽:715
如何做個幸福聰明老人 瀏覽:225
幸福樹休眠期在什麼時間 瀏覽:489
沒交流的婚姻怎麼辦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