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幸福課第四課用了什麼思維

幸福課第四課用了什麼思維

發布時間:2023-09-28 16:03:43

Ⅰ 積極心理學|聊聊哈佛『幸福課』

哈佛的《積極心理學》,又名幸福課,曾是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網易公開課」有完整的錄像視頻,一共23集,每集80-90分鍾,主講人Tal蠻有魅力,不會枯燥。在過去半年裡我實踐了其中一些方法,感覺到了真實的改變,分享在這里。

雖說是幸福課,實際地說是沒有讓人從不幸一下變得很幸福森碼磨的本事的。 它只是在你原有的基礎上幸福感更強一點,在長時段里提升你的幸福水平,這是前提。

從情緒、認知、行為開始。

積極關注

人的專注有限,低頭撿六個便士的時候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月亮的。每個人都常會想「我的缺點是什麼,我有什麼不足」,「我和女(男)朋友的關系哪裡有問題,怎麼才能改善我們的關系」……有沒有注意到,被關注的通常是什麼。 「問題」「改善」,當它們構成了我們思考方式的時候,「現實」就被強化為「我們的關系真的有問題」「這個需要改善」。 還能看到美德與長處、伴侶間的情感嗎?舉個栗子,最近看到伊能靜的分享:

愛人在你需要的時候剛好沒有陪伴在身邊的情況時有發生,想像一下此時你的的思考方式會構造出什麼樣的「現實」。 同樣的, 當負面消息遍布媒體,無意識的你又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這是今天早上微信推送的新聞:

眼前的生活不只有苟且,而是取決於你的關注,「focus on good things」。 生活不僅需要批判,也需要感恩, 感激好的事情會增值 。而我們常常習慣於失去之後才珍惜,生病之後才感激健康,事情惡化才感激身邊的人和習以為常的事。

培養感恩,讓它變成性格的一部分。 Tal的方法就是每晚睡前回顧過去一天,寫下感激的至少五件事,盡量每天有所變化,保持新鮮感,發現以前沒有注意到的事情、特點。 重要的是,祛除概念影響的觀念。 舉個栗子,我們每天用網路辦公讀書游戲看視頻查資料,我們的觀念受到科技概念的改變,日常生活中它的存在幾乎不會出現被觀念感知。雖然讓練習我們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還要感恩有點矯情,不過確實有效。 不以一切為理所當然,甚至不將感恩練習視為理所當然,進行積極的關注吧!

准許為人

積極關注並不能消除消極情緒,即使懷著世界美好的心,也不可避免被焦慮、生氣、悲傷、後模喚悔、嫉妒等等情緒困擾,關鍵在於提高接納和管理的能力。

消極情緒實際是心理陷阱,需要認識並識別它,「我的認識哪裡出現了扭曲以致產生不必要的消極情緒」。 當你試圖壓抑一種想法的時候它只會加強,准許為人,接納你的本性,接納自己人之為人的喜怒哀樂。 每天提醒自己1-2次,准許自己為人。Tal推薦的方法是 冥想 ,腳放平,背坐直,全身放鬆,將注意力集中於自己的呼吸,慢慢吸氣…吐氣…類似禪定、瑜伽、放鬆訓練,原理相同。此斗沉靜而釋放情緒,每次15-20分鍾。和現實保持聯系,既不迴避消極,也不迴避積極。

與自我和諧

Tal認為 影響幸福的是正確/錯誤的期望,不是高/低的期望,而正確的期望就需要認知自己的內在。 從小一點事情來說,社交會令你感到壓力嗎?試著不只是期待別人喜歡而給自己壓力,而是希望別人了解自己,抱著了解去表達想法。

大的方面,你如何詮釋正在做的事,是職業?工作?使命?我們需要聽從使命的召喚,聽從內心,與自我和諧。 除了關注生命中擁有的,更重要的是關注什麼是不可或缺的。

有時候你還會面對這樣的問題,自己的期望是責任感,卻因此感到焦慮;期望雄心壯志,卻因此陷入完美主義。因為它們時常是成對出現的,如何分開而只保留一個?

Tal問,為什麼我們的新年計劃很難實現,而每天早晚刷牙卻毫不發覺?因為 實現新年計劃需要自律,刷牙只是例行公事,人的自律是有限的。 保留責任感而去除焦慮的方法就是 『建立例行公事』 ,想來你知道怎麼做,只消注意30天內最多建立2個。

相信潛能

我們除了面對消極情緒,還需要應對壓力、挫折這般長時段的心境挑戰。接納在前面已經說過,允許自己失敗,還可以從全面的視野看待問題,轉換角度,積極面對。靜心想一想「這件事情在一年之後會有影響嗎?」面對現實,承擔責任,讓自己最大限度從經歷中獲益。

你的自我概念就是命運。 全世界的人都傾向服從權力,但潛能在每個人的信念里,精神對構建生理、認知、情感、環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Tal講了一個故事,我想把它整個記錄下來。

2005年,福布斯雜志評選150年來最偉大的20位運動員,羅傑·班尼斯特名列榜首。他是誰?

「自古希臘設立『一英里』賽跑項目以來,沒有人在4分鍾內跑完。所有運動專家用各種理論證明了『1英里4分鍾是人類的極限』。近2000年來,人們一直相信這個極限。但是,20世紀中期,牛津大學醫學院的學生羅傑·班尼斯特不相信。他是跑步愛好者,1英里的最好成績是4分10秒。他經過刻苦訓練,把成績提高到4分2秒,然後發現似乎無法再提高了。但他仍舊採用科學的方法刻苦訓練,在1954年5月6日,他跑出了3分59秒4的成績,突破了四分鍾。六周之後,美國有另一個人跑出了3分57秒。第二年,跑進4分鍾的共有37人,再過一年突破的人數超過300人。」

阻礙人們改變的最大障礙是低估了自己改變的能力。用你的勇氣與力量,成為你想在世上見到的改變。

改變帶來可能

認知與行為需要協作, 想要提升幸福感就要在行為上做出實際的改變 。除了提到的感恩練習、冥想與建立例行公事之外,還有兩個對我而言受益良多的方法——運動和記日記。

關於 記日記 ,Tal推薦了兩種方法。一種是記錄消極的事件。用心回憶還原每個細節,讓自己重新體驗當時消極情緒,雖然在接下來的幾天你的幸福感會有降低,但在一段時間之後會提高到之前的水平之上。另一種就是記錄積極事件,對帶給你良好感覺事件的重溫會提升幸福感。第一種不免痛苦,且不是每天發生的,我推薦第二種,順便可以做感恩練習。

運動 是減壓與緩解焦慮、疲勞的有效方式, 半小時的運動,每周至少四次。 從開始養成運動的習慣,我可以感覺到比之前精力有了提升,身體更為舒展也多了活力。如果連續幾天沒有運動可以明顯感受到自己的焦慮情緒,精神也有下降。所以,身心健康、保持體型,一舉數得,迎著春風,動起來吧。

除此之外,Tal還介紹了 每24小時睡8小時;至少15分鍾的意志訓練,每周6-7次;每天擁抱12個人 ,它們都可以幫助你保持身心健康愉悅,幫助你在長時段內獲得幸福成功。

如果有時間推薦聽一下這個幸福課,祝你發現自己的幸福潛能。

Ⅱ 積極心理學:哈佛最受歡迎的幸福課,告訴你幸福的8個方法

2002年,泰勒博士第一次在哈佛大學教「積極心理學」課程,當時只有8個學生選修,中途還有2個人退出。但是,接下來的一年,經過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門課程。

2006年,「積極心理學」課程,超越「經濟學原理」,成為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泰勒博士本人被哈佛學生譽為「人生導師」、「最受歡迎的講課者。」

2007年,泰勒博士第一次為中國高端企業家開設了課程。

2010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MBA學生開設了「積極心理學」課程。

可見,「積極心理學」經過時間和實踐的考驗,逐漸被大家認可。今天,我給大家分享泰勒博士寫的書《幸福的方法》的精髓。

1 、四種人生模式。

泰勒博士根據不同的人生態度和行為模式,歸納出四種人生模式:

第一種是:享樂主義型

這種類型的人,及時行樂,逃避痛苦,他們是當下的奴隸。

第二種是:忙碌奔波型

這種類型的人,總是為未來忙碌,他們是未來的奴隸。

第三種是:虛無主義型

這種類型的人,沉迷於過去而放棄現在和未來,他們是過去的奴隸。

第四種是:感悟幸福型

這種類型,是泰勒博士提倡的模式,也是最理想的人生模式。

2 、改變固有的模式,養成積極的心理習慣,每天感恩5件事。

通過對照自己固有的人生模式,反思、調整、刻意改變,重新養成一種積極的心理習慣。

扭轉過去,重塑模式,重新定義看問題的角度,是一件艱難、但可行的事情。

比如:你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難管教,可是你不知道的是,這個世界上有不少人,想要孩子,卻生出來。

一下就把消極的思維,扭轉為積極的思維。

每天感恩5件事:感恩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潑、感恩自己和家人平安無事、感恩今天你吃到了美食、感恩你有一份工作讓你謀生、感恩朋友幫助了你……

每天感恩5件事,有益於培養積極的心理習慣。

3 、全然接納自己。

馬克.吐溫說:「如果我們能在80歲的時候出生,然後慢慢走到18歲,那生活會幸福無比。」

很多人不自信,不快樂,不幸福,是因為不接納自己,不接受現狀,徒增煩惱。

幸福的人,會珍惜、並運用自己擁有的一切,去創造未來,而不是盯著自己沒有的東西唉聲嘆氣。

4 、設定自我和諧的目標。

一個人沒有目標,就像一條船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卻沒有方向。但設定的目標如果和自己的實際不和諧,人又會陷入新的矛盾中。

和諧的目標,是自己能做的,想做的,喜歡做的,三者結合起來的最佳平衡。

5 、尋找使命感,熱情是幸福的動力。

每個人的使命感不一樣,可以是為了家人過得更好,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有使命感,人做事就會有持續不斷的動力。

激情會轉瞬即逝,熱情卻永不磨滅。

6 、簡單即是幸福。

這和當下流行的「斷、舍、離」是同一個意思,把復雜的生活,變簡單,騰出空間,幸福才能進來。

7 、幸福是無限的,堅持幸福至上的原則。

佛祖說:「一根蠟燭可以點燃一千根蠟燭,而它自己的生命卻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幸福不會因為分享而被削弱。」

與物質的東西不同,幸福是無限的。

當今人對「物質至上」的堅持,為了土地、石油、黃金或是其他物質財富,讓人和人之間,國家和國家的競爭愈演愈烈,甚至爆發戰爭。

堅持「物質至上」,會走上競爭,戰爭的道路;堅持「幸福至上」,卻不會因為分享而削弱幸福。

不同的集體價值取向,會導致人類走向不同的命運。

8 、幸福不是等來的,幸福從現在開始!

如果你認為一定要等到某一個人,買到一所房子,實現某個目標,才是得到幸福。那麼這種觀念,是被動的,是被外界左右的。這是幸福的假象。

真正的幸福,源自內在。

書中說:「外在的東西,並不是不重要,只是它們無法使我們真正快樂。安寧必須是內在的。如果你覺得開心,那種幸福是可以傳遞的,走到哪兒就帶到哪兒。」

還等什麼?幸福從現在開始!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我們明天見。

每日讀書,不忘初心

今日閱讀:《幸福的方法》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 泰勒.本-沙哈爾 著

每天解讀一本好書,喜歡可以分享、轉發、關注。

Ⅲ 《幸福課》4-3順從人性

人的本性是可以改變的,還是不可改變的呢?人性是有局限性的,還是可以無限發展的呢?

人性可變論 :人性是可以改變的,可以被完善的。西方這一觀點的代表人物有托馬斯傑斐遜、盧梭、蕭伯納、德沃金等。哲學家本傑明·貢斯當說:「命運召喚我們進行自我完善。」我們有解決人性中缺陷的辦法,關鍵在於人想不想去改變。而政治機構、教育機構、心理學體系、哲學體系都有責任來改善人性,讓人性變得更好。

人性不可變 :人性有局限性。有一些本能,一些慾望是人固有的,永恆的,無法改變的。人有與生俱來的不可避免的缺點,對於這些缺陷,我們只能接受。這一觀點的代表人物有斯密爾頓、亞當斯密等。哲學家培根說,人性源於自然而必須被遵守,我們對此無可奈何。政治機構,教育機構,哲學,心理學都只能接受人性中的缺陷,然後再向好的方向加以引導。

對人性的不同理解,會在最根本的層次上影響我們的心理。《幸福課》的老師Tal的觀點是 人性是不可變的 。與生而來的人類本性,不管是有神論的上天賜予的,還是無神論的經過幾千萬年的進化積累的,都不會在我們過於短暫的一生中改變。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它是固定的。不管好壞,我們都要接受它。我們能做的就是首先通過科學研究、通過內省來理解它,然後想辦法引導它,幫助我們找到快樂,幸福和長久的成功。

准許自己為人

一天,一個學生對Tal說:「我宿舍的兩個同學都選了你的課,現在你可要當心了」,Tal說:「當心什麼?」,學生說:「因為如果我見到你不快樂,我會告訴他們。」

第二天,Tal在課堂上說:「我最不希望的事就是你們以為我總是很快樂,或者學完這個學期後,你們希望自己會一直快樂。」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沒有悲傷,一種是精神病人,另一種是已經離開這個世界的人。如果你能體會到快樂和痛苦、焦慮、恐懼、憤怒,那太好了,因為這證明了你是一個正常人。積極心理學從不要求人一直保持快樂。准許自己為人,我們有體會痛苦的自由和權利。

呱呱墜地,每個人都准許自己為人,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自然的經歷著情緒上的起起伏伏。後來,經常聽到的話就是「你別哭」,「好孩子不哭」,「希望你以後快樂」,「開心就好」,於是我們學會了痛苦是不好的,快樂是好的。拒絕接受痛苦,因為爸爸媽媽要求我們快樂。再後來,我們明白了什麼是「面子」,在意他人的評價,於是,我們放棄了「准許自己為人」的自然法則。

遵從人性

我們與生俱來的一些本能,一些慾望是會伴隨我們一生,不會改變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它,然後引導它。打個比方, 人的本性就好像是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定律 ,沒有好壞,只能遵守。

一個工程師要設計一架飛機,覺得重力實在是件太麻煩的事情,不考慮萬有引力,那麼他設計出來的飛機一定飛不起來,因為他沒有遵守物理界的規則。人性也是這樣,不遵從於人性,就會付出心理上的沉重的代價。

如果沒有重力,我們上樓就不會那麼費勁兒,拎東西就不會覺得沉,所以萬有引力定律是壞的。不是這樣的。沒有重力,就沒有足球,籃球,各種我們喜愛的體育運動都是建立在萬有引力的規則之上的。

萬有引力定律沒有好壞,遵從它的規則,在最大的范圍內利用它,就有了高樓,飛機,輪船,有了我們現在的便捷生活。人性也是這樣,遵從它,然後盡可能的利用它,才能獲得更好的生活。

再打一個比方, 人性就好像水一樣 。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都依賴於水,黃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底格里斯河流域、幼發拉底河流域。水孕育了我們,但是水也是無情的,全世界每一個民族的傳說里都記錄了大洪水和人們的恐懼。人性也是這樣,有它的兩面性。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黃河泛濫,百姓苦不堪言。禹的父親鯀修河堤,堵,但是水卻越來越高,歷時九年也不能平息洪水。禹疏通,引導,黃河不再泛濫,最終造福百姓。

當我們壓抑一種自然現象時,這種現象只會加強。比方說,考試前越想著不緊張就越緊張。比方說,在接下來的十秒鍾時間里,不要想大象。長著兩只大耳朵,特別長鼻子的那個動物,大家都明白,一定不要想大象。結果我們每個人都想到了大象,趕都趕不走是不是?

痛苦的情緒也是一樣, 越壓抑,越不接受,這些痛苦就會越強烈,越持久。 接受這些悲傷,痛苦,讓它在你的身上自由的流淌,遵從人性,才會最終找到幸福。

大騙局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讓這些壓抑的情緒表達出來嗎?答案經常是否定的。朋友們問:「你好嗎?」的時候,我們回答什麼呢,「很好呀」。於是這句「很好呀」傳遞下去,一片欣欣向榮,每個人都生活在美好之中,編織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大騙局。年年上升的抑鬱率,自殺率才是鐵的事實。

為什麼不敢講真話呢?因為別人都過的很好,我當然不能做那個特殊的人。

不敢向人去表達心中的苦,痛苦像洪水一樣不斷積累,當心中的苦高過堤壩泛濫的時候,我們最終會付出沉重的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抑鬱。不能自由表達心中所想的文化氣氛,是整個社會抑鬱率不斷攀升的重要原因。

並不是對所有的人,在所有的場合都要表達真實的自己,我們當然會寒暄,會客套。但是要留給自己一個空間,可以是與一兩個知心的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獨處寫日記時,讓真實的情感流淌出來。

提醒一下有發呆習慣,愛生悶氣的朋友們,科學研究表明,沉思不會幫助人們走出痛苦,向他人傾訴,或者如果不想告訴別人,在紙上寫出來才會真正幫助一個人更快的走出痛苦。

遵從於人的本性,學會面對真實的自己, 找到一個無條件接受自己任何情緒的空間, 是尋找幸福的路上意義重大的一步。

區分情感、行為和認知

「我很抑鬱,一點辦法都沒有,我接受人的本性,我的抑鬱狀態,就這樣吧。」這是屈從於人性,跟我這里想表達的遵從人性是完全相反的兩種人生態度。 順從人性,而不是屈從於人性 ,屈從是被動,遵從是主動的。

如何主動接受人性呢?那就是理解有些事情我無法改變,但有些事情我有能力而且應該去改變,區分情緒和行為,認知。遵從人性,指的是 無條件的接受我們任何情緒,但是不包括行為和認知。

喜怒哀懼愛惡欲,人生七情。每一個人都體會過這些感情中的任何一種,誰都嫉妒過別人,誰都生過氣,誰都害怕過,這是人性中自然的一部分。嫉妒,焦慮,痛苦這些感受,就像萬有引力定律一樣,就像水一樣沒有好壞之分,要無條件接受我們的任何情緒。

無法改變是人的本性,是我們的感受, 可以改變的是情緒之後的行為 ,區分這一點至關重要。

無條件的接受憤怒,嫉妒,但是並不意味著我是這些情緒的奴隸,接下來的行為需要屈從於這些情緒。相反,應該選擇符合道德的行為來對待我們的朋友,家人和陌生人。遵從人性後,引導它,最大限度的利用它來幫助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做一個主動接受者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與最不快樂的人之間的區別不是一個人能感覺到痛苦,悲傷,憤怒,焦慮,抑鬱,而另一個人感受不到這些。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一樣會感受到這些情緒,因為這是人性的一部分。

他們之間的區別是他們能 以多快的速度從痛苦的情緒中恢復出來, 也就是你的心理免疫系統有多強大。而如果順從人性,做一個主動接受者,就會增強人的心理免疫系統。一個主動接受者是這個樣子的:

這是深深影響了西方世界的,生活在兩千年之前的愛比克泰德的哲學思想,由雷茵霍爾德·尼布爾改成了禱告文,現在已經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在全世界廣為流傳。

講一個我自己的小例子。寫文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寫完的文章被拒稿,沒有人看,我感到很傷心,這個傷心就是我的情緒。如果這件事情放在5年前,我會傷心好幾天,好幾天之後才會再接著寫。

這件事情發生在昨天,我是怎樣處理的呢?首先,傷心是我的情緒,是人性中的一部分,是我無法改變的事,無條件的接受。我不會告訴自己,不要傷心。然後我會採取行動,努力和行動是我可以改變的事情。行動的結果就是我今天的這篇文章。

對比一下就能看出來,相比5年前,我傷心的時間減少了很多,從痛苦中走出來的速度提高了很多。所以,我比5年前過的幸福了很多。

准許自己為人,順從人性是人生健康的重要支柱之一。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真的可以做到准許自己為人,准許他人為人,這個世界會有多麼美好。

Ⅳ 《簡明幸福之路指南第一版》第四章之「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簡明幸福之路指南第一版》第四章之「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坦率說,如果說有那種觀點對我影響最大,我應當說是:「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盡管我2017年才讀到《MINDSET》(《終身成長》)這本書,但是我立刻明白了一些困擾我很久的問題,這是真正令我「恍然大悟」的時刻。

簡而言之,「成長型思維」相信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固定型思維」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或者難以改變的。

德韋克在這本書里,給我們詳細闡述了這個觀點: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我們不一定能意識到這些信念的存在,但它們對我們想要什麼以及能否成功達到目標至關重要,這就是人類信念的力量。我曾經就是一個有著深刻固定思維影響的人,也曾經深受其害,下面是一個列表,兩者之間的區別大致如下:

 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

個人風格樂觀主義悲觀主義

自尊高質量、穩定的自尊自尊低下,或者自尊的不穩定性,或者自戀

婚姻培養心態固定心態

人際關系聯接思維排序思維

智商智力是不斷發展的,希望不斷學習,於是持續進步智力是恆定的,想讓自己變得看起來聰明,避免挑戰

挑戰勇於接受挑戰逃避挑戰

挫敗不懈奮斗輕易放棄

努力只有努力才能駕馭一切努力是毫無用處的

批評從批評中學習忽視有用的負面意見

別人的成果吸取經驗並得到激勵威脅到了自己,嫉妒心態

 他們不斷掌控人生的成功,並充分感受到了自由意志的偉大力量無法發揮自己的潛能,這一切構成了他們對世界的確定性看法

在關於個人風格方面,「成長型思維」發展出樂觀主義風格,容易獲得人生的幸福;「固定型思維」發展出悲觀主義風格,阻礙了對幸福的提升。

在關於自尊方面,「成長型思維」相信自己的成長,以自己內心的標准為依據,有內心穩定的高質量自尊;「固定型思維」以外界的評判為依據,發展出低自尊,或者不穩定性自尊,或者自戀。

在關於婚姻方面,「成長型思維」發展出培養心態,坦然面對挑戰,積極解決問題,最終讓親密關系更甜蜜和穩固;「固定型思維」發展出尋找心態,相信所謂「真命天子」宿論,容易逃避問題,消極解決問題,更容易結束當下的親密關系,去尋找「真命天子」。

在關於人際關系方面,「成長型思維」發展出聯接思維,相信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平等交往,尋求合作共贏,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固定型思維」發展出排序思維,信奉權力、位序等,混淆工作和生活界限。

在關於智力方面,「成長型思維」相信智力是不斷發展的,希望不斷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固定型思維」相信智力是恆定的,只是想讓自己變得看起來聰明,避免挑戰。

在關於挑戰、挫敗方面,「成長型思維」勇於接受挑戰,遇到挫折不放棄;「固定型思維」逃避挑戰,害怕失敗,容易輕易放棄,經歷失敗之後,嘗試修復自尊,責備他人或者找借口。

在關於努力方面,「成長型思維」認為只有努力才能駕馭一切,讓努力成為人生的習慣;「固定型思維」認為努力是毫無用處的,相信天賦,遇到困難輕易放棄。

在關於批評方面,「成長型思維」勇於接受批評,從批評中學習,並因此而持續進步;「固定型思維」認為批評威脅到了自己,不停為自己辯解,故步自封。

最後,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不斷掌控人生的成功,並充分感受到了自由意志的偉大力量;而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無法發揮自己的潛能,這一切構成了他們對世界的確定性看法。

上面的簡述舉例,已經涉及到了各個方面,然而我認為最為重要的,是因為這兩種思維深刻地影響了人的動機,而動機是被認為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關於動機方面,「成長型思維」目標是獲取成功,也就是「趨向動機」,雖然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遭遇困難甚至失敗,然而在樂觀主義的解析風格下,他們還是不斷進步,最終達到或者超越了目標。

「固定型思維」目標是避免失敗,也就是「避免動機」,他們希望成功是因為害怕失敗,成功反而是一種壓力,因為成功之後會面臨更大挑戰。但遭遇失敗的時候,他們傾向於逃避問題,或者降低目標,很可能卻又導致了更多的失敗,在悲觀主義的解釋風格下,最壞的結果是滑向「習得性無助」深淵。固定型思維和悲觀主義的結合,是造成個體無法充分發揮潛能的主要因素。

從某種意義而言,「成長型思維」更好地解釋了「自我實現預言」理論。自我實現預言,是指一個人自己的預期最後變成了現實,這聽起來有點神秘主義的色彩,更有點像拿破崙希爾

、卡內基等鼓吹的成功學的雞湯味道。然而,無數的事件證明了「自我實現預言」理論,包括著名短跑選手Roger Bannister的故事:

Roger Bannister是個跑一英里的跑步選手。在1954年之前,在四分鍾以內跑完一英里,被認為是不可能的。醫生、生理學家們證明四分鍾跑一英里,是人類能力的極限。然而Roger Bannister卻說「四分鍾內跑完是可能的,我要證明給你們看」。他堅持練習,卻一直失敗。但1954年5月6日,Roger Bannister用3分59秒跑完一英里,轟動一時。六周後,澳大利亞跑手John Landy只用了57.9秒。第二年,37名跑手在四分鍾內跑完一英里。1956年,超過三百名跑手突破四分鍾界限。

在成就「自我實現預言」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很顯然是動機。而這些動機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們根植於成長型思維和樂觀主義風格思維的土壤中,推動他們實現了自我預言。

客觀來說,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能力是可以被培養的,但它並不能告訴你能改變多少,或者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獲得改變,而且這也不意味著所有的事,包括自己的喜好和價值感,都可以被改變,更何況,「能改變」和「被改變」之間還需要行動的證明。

外在事物的成功,包括積累巨大財富或贏得重大全力職位等,這些不僅僅是個人的努力能決定,還牽涉到其他人和其它因素,比如運氣和機遇等,並不是單一的因素決定。而內在的幸福感,主要由個人自主決定,「自我實現預言」或者「成長型思維」就具有了巨大的影響力。

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我們都是「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混合體,有些人在某些領域發展出「成長型思維」,而在另外的領域發展出「固定型思維」。這提醒我們要時刻警惕自己,反省自己的思維模式。

閱讀全文

與幸福課第四課用了什麼思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編工勤崗怎麼定級 瀏覽:25
什麼時候分手是一種幸福 瀏覽:340
20世紀經濟危機涉及哪些領悟 瀏覽:84
太康縣美女有哪些 瀏覽:433
柬埔寨經濟環境怎麼樣 瀏覽:37
536愛情含義是什麼意思 瀏覽:176
什麼主宰著幸福和快樂 瀏覽:523
春望是哪個世界的故事 瀏覽:211
工作中直接經濟損失包括哪些 瀏覽:626
體檢健康分值是什麼概念 瀏覽:119
戀戀故事的蛇真可以組什麼詞 瀏覽:240
幸福樹的芽眼在哪裡 瀏覽:724
如何解決經濟組織問題 瀏覽:683
開賓士的美女有什麼特點 瀏覽:795
健康證丟失了怎麼辦 瀏覽:650
哪裡有愛情挽回咨詢 瀏覽:611
古埃的經濟基礎是什麼 瀏覽:451
屬鼠女的和屬牛男的婚姻如何 瀏覽:346
山東經濟學院如何去工會管理幹部 瀏覽:367
新考入事業編多久能調動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