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幸福gdp是多少

幸福gdp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4-02 11:40:43

㈠ GDP與幸福指數什麼關系

GDP反映國家的情況,國家的情況好,個人的生活水平自然提高,如果能夠處理好貧富差距的問題,那就感覺更好了

㈡ 英國一個人的gdp到達多少人們幸福與經濟總量之間的增長關糸就不密切了

2012 年是38591美元,大於20000以上就不密切了把

㈢ 中國人的幸福指數和GDP成正比嗎

由於中國沒有官方的幸福指數,所以只能從其他國家和民間的統計結果來分析了。

總體而言,是正相關的,但不是正比的。也就是說GDP越高,收入水平越高,幸福指數越高。但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數達到一定的值後,就基本上不繼續隨著收入水平提高而提高,而是到了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說明這之後,幸福更多是由其他因素決定了。

芝加哥大學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行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奚愷元與《瞭望東方周刊》合作,對中國6大城市進行了一次幸福指數測試。測試表明,在每個城市裡面,收入水平與幸福指數直接相關,收入越高越幸福。

㈣ 人均GDP多少最幸福

我認為幸福不幸福看個人心態和修養。一個人修養和心態不對,幾百萬也還行更多,管家貪,也是不幸福的。一個修養和心態 好的,錢夠生活和開支,一個月幾千也是很幸福的。

㈤ GDP與幸福感的關系

4000年前的夏朝奴隸制初期,人們的人際關系很簡單,人們也沒有過多的憂慮,也覺得幸福,你願意回到那個時代嗎。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國的十倍,但是過勞死和自殺率世界最高,但是你認為日本落後嗎。社會方方面面在發展,處於大變革大轉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迭出,各階層利益分配不健全使社會矛盾進一步加深。關鍵還是上人們普遍不善於自我心理調節,還有數不清的狀況會使人們覺得不夠幸福。只要社會發展,GDP肯定要增加,否則就經濟倒退,失業率高企,各種隱形矛盾凸顯,到那時你才真正知道什麼是不幸福。因噎廢食要不得。

㈥ GDP與幸福指數之間是什麼關系怎麼GDP高漲,老百姓卻不感到快樂呢。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於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GDP的測算有三種方法: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是否城市經濟越發達,居民生活就越感到幸福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行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奚愷元教授的調查顯示,在十大城市總體幸福度的排行榜中,市民月收入最高的上海(月平均收入2847元)、北京(月平均收入2484元)和廣州(月平均收入2556元),在城市總幸福度排行榜上分別位列第三、第七和第十;而杭州(月平均收入2300元)和成都(月平均收入1515元)卻排在最前。
奚愷元說,許多人以為錢多會使他幸福,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實踐表明,人們最終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錢。我們的最終目標不是最大化財富,而是最大化人們的幸福。
這次測試對象主要是中青年人,測試在各城市的鬧市區展開,採取了隨機訪問的方式,目的是了解每個城市當前、未來和預期下一代城市的幸福度。每座城市選取了近200個樣本,樣本人群主要集中在20歲至50歲之間,分析時,排除了非本地居民和沒有收入的居民。也就是說,樣本人群屬於有收入的被測中國人的幸福狀況如何?
《中華工商時報》援引調查機構蓋洛普的數據稱,中國消費者的總體滿意度(相當於「幸福指數」)在過去十年內呈先升後降的趨勢:按100分為滿分,1994年的「幸福指數」為69分;1997年最高,達到71分;十年後2004年的指數卻降到了67分。
該文章據此認為,中國人的滿意度數據至少說明兩個問題:首先,人們的「幸福指數」並不隨物質生活的改善而同步改善。我們在注重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一定要創造精神生活,僅用GDP衡量經濟發展的水平是不充分的。其次,國家未來進一步發展有賴於「弱勢群體」生活狀況的改善。
《北京青年報》刊載報道稱,零點調查與指標數據網《2005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指數研究報告》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家庭和睦、身體健康、經濟無憂是城鄉居民幸福生活的三大源泉。
3 調查分析認為,財富與幸福並沒有絕對聯系,經濟是感到幸福的重要但不是惟一的主導因素。不過,該報道同時也指出,與「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剛好相反,無論城鎮人還是農村人,他們感到不幸福的原因都是———貧窮,分別有54.6%的城鎮居民和66.4%的農村居民都認為貧窮是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另外,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相比較而言,更多的城鎮居民因為住房條件差(39.5%)、家人或親戚朋友失業(38%)、工作狀況不如意(27.2%)而感到不幸福;更多的農村居民因為健康狀況(26.9%)、兒女問題(15.5%)、缺乏知識和技能(10.7%)感到不幸福。
4 橫向比較方面,《重慶晨報》報道稱,英國「新經濟基金」組織對全球178個國家及地區做了一次大排名,近日出爐了一份「幸福指數報告」。其中,太平洋島國萬那杜榮登冠軍,中國排名第31位。非洲國家平均成績最不理想,包攬了最後10名中的7位,辛巴威更成為倒數第一。

㈦ 什麼是幸福gdp

近年來,美國、英國、荷蘭、日本等發達國家都開始了幸福指數的研究,並創設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數。 如果說GDP、GNP是衡量國富、民富的標准,那麼,百姓幸福指數就可以成為一個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標准。百姓幸福指數與GDP一樣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監控經濟社會運行態勢;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眾的生活滿意度。可以說,作為最重要的非經濟因素,它是社會運行狀況和民眾生活狀態的「晴雨表」,也是社會發展和民心向背的「風向標」。 人們也普遍認為:幸福指數,是體現老百姓幸福感的「無須調查統計的」反應:是掛在人民群眾臉上「指數」。
指標分類
A類指標:涉及認知范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B類指標:涉及情感范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等。C類指標:指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
美國的經濟學家P.薩繆爾森提出了一個幸福方程式:效用/慾望=幸福指數。 慾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為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慾望的滿足。 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 如果我們的慾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慾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 效用也是一種感覺,它的大小與有無完全是一種主觀感受。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慾望是求得滿足的願望,它是由一個人的觀念來決定的,每個人的慾望因觀念的不同所期望的層次不同,所以在同處一種環境中,幸福與不幸福就因人而異。所以,這個方程式得出來的結果也是因人而異的,也就是說,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不是客觀的分析。 如果想評判若自己幸福不幸福,也可以用上述慾望的五個層次來劃分。這五個層次,你想達到幾層,而你目前又達到了幾層,如果你想的卻還有幾層沒有達到,那你就是個不幸福的人了。如果你達到的已經超過或者等同你目前得到的,那你就得個幸福的人。
希望採納

㈧ 什麼是GDP,GDP與人類生活幸福的關系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共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額。
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
它倆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系

㈨ 國民幸福總值是如何衡量的

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國民幸福指數」是衡量民眾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

「幸福指數」概念是20級世紀70年代,不丹國王提出並實施「幸福計劃」,在不同的時期,政府推出了不同的國民幸福目標,使人生基本問題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指標。在這個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南亞小國,國民總體生活得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國民生產總值(GDP)是衡量國富的標准, GDP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社會成本;不能從本質上衡量社會福利水平和人民的幸福程度。在很多情況下,GDP的增長可能隱藏了人們的福利下降,因為健康的身體、愉快的心情很難被體現在一個數字之中。GDP增長模式不能反映社會財富的總積累,也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國民幸福指數」(GNH)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標准,是社會運行狀況和民眾生活狀態的「晴雨表」,是社會發展和民心向背的「風向標」。

近年來,發達國家也開始進行國民幸福指數研究, 「快樂經濟學」的研究方興未艾,發展迅速。快樂經濟學在整體主義價值觀與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支持下融合了行為學、社會學、實驗心理學等其他學科知識,逐漸成為「直面生活現象」的經濟學,進而創設了不同模式的國民幸福指數。美國的世界價值研究機構稱之「幸福指數」,英國則稱之「國民發展指數」(Measure of Domestic Progress,簡稱MDP),日本的「國民生活快樂指數」更強調文化方面的因素(Gross National Cool簡稱GNC),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心理學教授卡爾曼致力於「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簡稱GNH)的研究。總之,普遍認為:衡量人的幸福快樂的「國民幸福指數」與「國民生產總值」相比,國民生產總值與國民幸福指數之間不是互相對立的。發展經濟很大程度上有助於增加幸福感,但人們的幸福感是相對的,國民幸福指數與國民生產總值並不一定同步增長。對人民生活幸福而言,國民幸福指數比國民生產總值更要重要。

2005年,我國兩會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提交了《落實「以人為本」,核算「國民幸福指數」》的提案,建議我國從政治自由、經濟機會、社會機會、安全保障、文化價值觀、環境保護六類構成要素,建構我國的國民幸福核算指標體系,以監控國家經濟社會運行態勢,了解人民的生活滿意度,成為政績考核標準的組成部分。國民幸福指數的一種計算方法是:

國民幸福指數=收入的遞增/吉尼系數×失業率×通貨膨脹

這個公式中的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測量社會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標。

收入的增長與幸福指數的關系並不總是成正比關系的。經濟學家黃有光在其《東亞快樂鴻溝》一文中提出的「幸福鴻溝」概念,就指出:「總體而言,在收入水平非常低的時候,收入與快樂之間關聯度更為緊密,但盡管如此,在影響個人快樂的所有變數當中,收入決定快樂的比重仍不超過2%」,「多個研究表明,社會的進步程度在一個國家收入水平(以1981年的物價為准,大概在3000美元左右)還很低的時候,二者密不可分,但一旦超過那個水平,這種互連性就會消失。」

2002年,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提出了「前景理論」新方向,特地介紹奚愷元創立的「幸福學」。這個理論提出:吉尼系數所體現的社會比較,基尼系數加大,因為財富增加者為少數人,會使得效用遞減,多數人對於財富的兩極分化更敏感。從社會所有人的幸福著想,應該是把吉尼系數的倒數作為社會幸福指數的組成。社會發展中絕對財富的鴻溝無法填平,但關注弱勢群體,則是花費最小的代價增加全社會的幸福感,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應成為社會全體成員的追求。

國民幸福指數的一種計算方法是:因為在國民幸福指數核算體系中,生產總值指數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數。為得到完整的國民幸福指數核算指數體系,就要求得生產總值指數、社會健康指數、社會福利指數、社會文明指數和生態環境指數。根據這些指數可以得出如下的國民幸福指數核算公式:

㈩ gdp是衡量人們幸福生活指數嗎

GDP不是衡量幸福指數的。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意為國內生產總值,指的是一國(或地區)一年以內在其境內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GDP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


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生活水平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自然就是要計算這個國家(或地區)所取得的產品與服務的數量。為了使我們能夠把所有的產品與服
務的數量用一個數字來表達,經濟學家想到了各種產品和服務的價格這一數字。因為所有的商品或服務都有價格,可以用價格來疊加。比如說,一杯飲料是5元錢,
理一次發是10元錢,等等。不過,同一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會變化。比如,一台21英寸彩電的市價,兩年前也許是3000元,現在可能只要1500元。如果單
從貨幣數量來看是減少了一半,但從實物的效果來看,仍然還是一台21英寸彩電。所以,我們在利用商品的價格來計算其數量的變化時,還必須考慮到價格變化的
因素即物價變化水平,並做出相應的調整。按照這個原理,如果我們要比較一個人今年的經濟生活水平相對去年的變化情況,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計算出他去年全年
收入多少(假定為2萬元),然後,計算他今年全年收入是多少(比如是2.4萬元),再計算出今年物價水平比去年變化了多少(假定上漲了5%)。這樣剩下的
就是簡單的算術問題了:今年的2.4萬元,扣除物價因素的話,相當於去年的2.29萬元(2.4÷1.05),再以這一數字除以去年的2萬元,就可以知道
此人實際的生活水平,今年比去年是提高了14.5%。

將同樣的計算方法運用到計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生活水平上,就可以得出GDP
數字。我國是從1985年開始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在具體的核算過程中,基本上是按國際通行的核算原則,即對各種類型資料來源進行加工計算得出的。主要資
料來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統計資料、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等;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資料,包括財政決算資料、工商管理資料等;第三部分是會計決算資
料,包括銀行、保險、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近年來,統計資料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是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和為避免中間層次干擾的超
級匯總法來獲得的。

可能有讀者會問,我國不同時期發布的同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往往是不一樣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GDP的計算需要經
過以下三個過程:初步估計過程、初步核實過程和最終核實過程。在初步估計過程中,某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據統計快報進行初步估計得出的。統
計快報比較及時,但范圍不全,准確性不很強。初步估計數一般於次年2月底發表。其次是在次年第二季度,利用統計年報數據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重新進行核實。
年報比快報統計范圍全,准確度也高,採用這類資料計算得到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是初步核實數。但工作並沒有就此結束。因為核算除了大量統計資料外,還要利用
諸如財政決算資料、會計決算資料等大量其他資料,這些資料一般來得比較晚,大約在第二年10月左右才能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時候,根據這些資料再做一
次核實,叫最終核實。最終核實數在隔一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上發布。三次數據發布後,如果發現新的更准確的資料來源,或者基本概念、計算方法發生變化,為
了保持歷史數據的准確性和可比性,還需要對歷史數據進行調整。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GDP數字的不斷變化。

GDP統計本身也有一定的缺陷
和偏差,主要表現在:使GDP增長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正面因素,即社會的進步,科技發展,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加,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使GDP增
長;二是為消除負面影響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也可以促進GDP的增加。例如不清潔生產造成環境污染、水土流失,而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產活動又形成新的GDP。
GDP沒有將正面的建設性和負面的破壞性活動區別開來,忽略了自然資源方面出現的稀缺,而這已經危及經濟可持續發展所需維持的生產力水平。GDP也沒有明
確考慮主要由污染而導致的環境質量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對人類健康和財富的影響,甚至把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利用作為生產的增加來加以核算。為克服這種種弊
端,才有學者提倡以「綠色GDP」作為更為全面的經濟指標來衡量經濟發展水平。

閱讀全文

與幸福gdp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生活如何有質量 瀏覽:123
省廳事業編比縣鄉公務員如何 瀏覽:482
事業編信用貸款怎麼還 瀏覽:538
幸福里怎麼聯系中介買房 瀏覽:657
事業單位技術崗位有什麼區別 瀏覽:486
把美女比喻成什麼蝴蝶 瀏覽:365
經濟數據去哪裡查股民須知 瀏覽:816
婚姻里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人 瀏覽:852
采訪新人愛情故事要問哪些問題 瀏覽:600
讀一篇故事的英文怎麼寫 瀏覽:831
抖音藍發美女抖音號是多少 瀏覽:198
經濟環境對農業影響有哪些 瀏覽:839
事業性發票有哪些 瀏覽:62
愛情公寓婚檢是什麼意思 瀏覽:71
故事會的開頭怎麼寫 瀏覽:817
女人發了關於婚姻文章表達什麼 瀏覽:414
怎麼用英語描寫美女 瀏覽:322
連江足療哪裡有美女 瀏覽:792
男孩子故事大全睡前故事有哪些 瀏覽:754
什麼工作能考事業編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