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追求幸福作文議論文
人的幸福追求有很多種:有的人的幸福追求是痛快地吃喝玩樂一場;有的人的幸福追求是考到好成績;還有的人的幸福追求是家庭和睦……而我的幸福追求是一輩子能靜靜地看很多書。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度過許多快樂時光。
時光輪盤把我撥回到三歲那年。那時,我還是一個天天吵著要玩、不愛看書的孩子。那些書那麼厚,字印得那麼小,我可沒有耐心看下去!
從五歲開始,我才愛上了看書。漸漸地,我覺得書中真的有「黃金屋」、「顏如玉」。如果有人問我:「你現在想要什麼?」我一定會大聲地告訴他,是書!其實,我最想要一個神奇的書櫃,裡面的書應有盡有。有關於皮皮魯、舒克貝塔的;有關於《怪獸學校》系列的恐怖小說;也有《山海經》等志怪小說……
在書中,還可以交到許多新朋友呢!在戰場上,我與楊家將一起把敵人殺得潰不成軍;在花園里,我和瑪莉一起探索花園的奧秘;在飛機上,我跟著福格去環游地球;在紅沙發音樂城裡,我和舒克貝塔一起聽著美妙的音樂………
看書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可以拓展我們的視野………走進書,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讓我們走進書的海洋一起遨遊吧!
㈡ 如何提高個人幸福感3000字論文
第一,積極地面對世界,增強自我力量感。主動爭取個人生存和追求個人幸福的基本權利,特別是通過勞動獲得基本生活條件和個人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意識本身就是對自己負責也對社會負責的表現,因為這也是現代公民社會對個人素質的要求。保持樂觀並有控制感的生活狀態,相信自己能在一定程度上創造條件改變自己的環境,以至於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乃至整個生存狀況。如果你生性是個內向且情緒很不穩定的人,要提升你的幸福感,還要盡力去改變自己的性格,使自己更外向一些,情緒更平和一些,多接觸外向平和、樂觀向上的人,尋求社會支持,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並構建積極的自我概念,提高自尊、自主性和控制感。人是環境的產物,但人也改造環境;性格決定命運,但性格也是可塑的。第二,不要總是向上比較,適當向下比較,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態,不仇富,不欺貧。幸福感沒有絕對的衡量標准,人們往往拿自己的現有情形與周圍的人進行對比,在收入方面也是如此。對一個人的心理感受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他的絕對收入水平,而是他和別人比較的相對地位。研究表明,向上比較能激勵個體去做得更好,但也會使滿意度降低,而向下比較雖然容易使人安於現狀,但會使滿意度增加。因此,當我們在朝目標奮進的過程中感覺太累的時候,不妨適當向下比較,緩解一下壓力,以便為下一次的奮斗蓄積能量。第三,科學地認識物質財富與幸福的關系。金錢不是幸福的充分條件,錢本身買不來幸福。過高的物質生活目標不僅不會使人更幸福,反而使人更煩惱。彩票中獎是很多人的夢想,如果真中了大獎,我們的幸福是不是會相應增長呢?一項經典的研究發現,彩票中獎的人並不比一般的人更幸福。首先,與中獎後的興奮和高峰體驗相比,許多平常的生活事件看起來就不再那麼有樂趣了。其次,中獎的興奮會隨著時間而逐步消退。當他們習慣了期待由新的財富所帶來的快樂時,這些已經來到的快樂體驗就不再那麼強烈,對總體的幸福感就不再有很大的影響。一項對《福布斯》雜志公布的富翁的調查發現,與一般的民眾相比,他們的幸福感只是略高一點;49位超級富翁中,有80%的人報告錢既可以增加也可以減少幸福;一位富翁從來不記得自己曾經幸福過;一位富翁(婆)報告錢不能解除由她孩子的問題所造成的痛苦。由此看來,金錢在人們心理上的作用被誇大了。在一定范圍內,在貧窮狀態下,金錢對幸福感的影響較大,而一旦超出這個范圍,金錢對幸福感就不產生什麼大的影響或者根本不產生影響。第四,設置多樣化多層次的生活目標。金錢是個人實現生活目標所需的條件或手段,如果把金錢本身作為追求的終極目標,它對幸福感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大量研究表明,那些認為金錢比其他目標更重要的人對他們的生活質量更不滿意,把追求經濟的成功作為生活的中心目標反而會降低幸福感。因為過分追求經濟目標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多數心理能量都被投資到物質目標上,那麼追求其他目標如親密關系、體育鍛煉、興趣愛好、審美活動、公益事務上可用的能量就減少了,這樣就減少了實現它們的機會而最終阻礙了總體幸福感的提升,因為這些目標對於幸福也是必要的。第五,建構有利於幸福的價值觀。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對於幸福的理解。對於有些人而言,幸福取決於物質享受、功名權勢;而對於另一些人而言,幸福在於真知的獲得、道德的完善、藝術的享受、宗教的關懷。前者是外部定向,後者是內部定向。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弗洛姆(E. Fromm,1900―1980)將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區分為佔有與存在(To Have or To Be)兩種,重佔有者將生活視為追求金錢、權力和外在成功的無止境的過程,而重存在者關注的是生命本身的成長和人性潛能的實現,這兩種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前者會越來越煩惱,後者會越來越幸福。適當控制物質慾望的增長,從生活中尋找其他快樂因子,特別是更多致力於精神需要的滿足,如潛能實現、求知、審美、終極關懷,會增加幸福感。經濟學家伊斯特林(Easterlin)發現,幸福水平不一定隨收入的增加而提高,並結合慾望水平進行了解釋。他認為,幸福感取決於收入慾望與實際收入之間的差距而不僅僅是實際收入水平。如果收入慾望不變而實際收入增加,那麼人們的生活滿意度會提高。但事實上,更多的情況是收入提高,物質慾望相應地提高,結果是抵消了收入增加帶來的滿足。或者是收入慾望的增加大於實際收入的增加,那麼收入增加的結果不是幸福反而是不幸福、不滿意。剛好將慾望的增長控制在低於收入增長的范圍內本身難以做到也耗費心力,更重要的是在物質生活能夠得到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更多地致力於精神需要的滿足,這樣才會更幸福。這樣的建議還可以繼續列下去,但幸福顯然不存在於心理學家的「處方」之中。幸福在哪裡?沒有確定的答案。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㈢ 追求幸福人生論文
幸福人生是一顆閃亮的星,是每一個人所渴望擁有的。追求幸福人生的道路是遙遠的,追求的過程也是艱辛的,健康的心態是幸福人生的必備要素。
從蹣跚學步到老態龍鍾,生命堆積於點點滴滴的日子中,流逝於渺渺茫茫的情境中,綻放於真真切切的過程中。我們總是處在行進的狀態,不曾停歇。追求幸福人生本身就是追求細節,追求生命的質量,追求一種完滿和無憾。大多數人面對生活頓,面對未來懷揣迷茫,在夢想與現實的落差面前痛苦徘徊,徒勞喟嘆。孰不知幸福人生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一步登天,不是一夜暴富,不是一舉成名;幸福人生是無法一次完成的長久過程,是長途跋涉之後的彼岸,是風雨之後的彩虹,是厚積而發的美麗。
幸福人生沒有固定的模式,浮浮沉沉的塵世背後,有著不同特質的生命,正如生命個體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決定了他們人生的模式和道路一樣 。但不管 怎樣 ,別讓生命消耗於無謂的等待和無盡的埋怨中,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道路,當心中有信念時,幸福人生就在不遠處,
幸福人生是修身 的過程,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助我們走向幸福人生的鑰匙,勇敢堅強的面對,認認真真 的解決,隨之就會有豐富的閱歷。開闊的眼界堅韌的心態和不俗的表現;幸福人生是養性的過程每一次經歷都是生活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平靜自然的接受,心懷感恩的珍惜,隨之就會有睿智的頭腦廣闊的心 胸清晰的思路和溫和的性情;幸福人生是生命之樹成長的過程,每一次挫折都是豐富的養分,坦坦盪盪 的經歷,明明白白 的度過,隨之就會有挺拔的氣質,無畏的勇氣不屈的個性和堅強的鬥志;幸福人生是生命之火燃燒的過程經歷過的每一次喜悅都是蓬勃的火苗,淡然自若而處之平和安靜的記忘卻,隨之就會有可敬的作為不小的成就深遠的眼光和偉大的抱負
幸福人生本身是偉大的,實現的過程是細膩的,這個過程就蘊藏在親情愛情和友情中,包容在性情品質和志向中;幸福人生本身是喜悅的實現的過程是漫長的,這個過程需要體魄智慧和心態需要付出失去和包容,說到底,幸福人生的本質即在於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於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當懂得珍惜時,當心存感激時,當泰然自若時,當不言放棄時,驀然回首,幸福已在『燈火闌珊處』
㈣ 如何幸福議論文800字
有一位作家曾說過:幸福是一個謎,你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依我看,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應該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暢,甜蜜快樂。
美國埃里希·弗羅姆給幸福下了這樣一個定義:「幸福它與愉快在性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它與愉快不同的是:愉快只涉及某種單一行動,而幸福是某種持續和一體化的快感,人類獲得了幸福,也就意味著找到了回答人類生存問題的答案。」 追求幸福不等於追求財富,因為幸福是一種感覺或感受,你有萬貫家財但你可能不滿足,認為錢太少而至苦惱,我財產不多卻認為十分富有因而笑口常開。正因為此,老子才告訴我們:知足常樂。
事實上,世人往往把財富當成幸福源泉而窮追不舍,這是缺乏對幸福真正意義上理解的緣故。人們疲於奔命,有些人不擇手段,攫取不義之財,而不義之財帶給人的歡樂和幸福往往是暫短和有限的,由於「物苦不知足,得隴復望蜀」,往往使人陷入無窮無盡的煩惱和憂愁之中。一些人以身試法,受到無情的懲罰,結果,想得到的未必帶來幸福,甚至有些人想得到的不但沒有得到,而且把現有的也失去了。正如《史記》中所說的:「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一些博大精深的智者為何往往選擇清靜淡泊、不求顯達的生活方式,並不是因為他們自命清高,而是他們悟透了幸福的本意,他們雖遠離名利,但非常快活,以至於健康長壽。幸福與人的心態密切相關。同樣的一桶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其價值微不足道,這桶水可洗一件衣服,可以沖一次馬桶,可以澆幾盆花,它帶給你的快樂與幸福你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當你在一望無垠的沙漠中,你焦渴難忍,你忽然得到一桶水,我想你會欣喜萬分的,會感到無比快樂和幸福,那桶水給你帶來的幸福也許是永遠忘不掉的。
據說,朱元璋當年落魄的時候,乞來一碗豆腐湯,上面漂著幾片菜葉,他喝下去後,感覺味道好極了。朱元璋問,這是什麼湯?對方說:這是「翡翠白玉湯」,後來,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好東西吃膩了,忽然想起了當年令他難忘的「翡翠白玉湯」,可御廚盡管很賣力,做出了湯,但是朱元璋無論如何也品不到當年的「感覺好極了」的滋味了。朱元璋落魄時的飢渴不再,而那喝湯感受也不復存在了。
幸福是一種追求的過程。人的幸福感取決於目標實現值與期望值的比較,與目標的實現值成正比,和期望值成反比。因而人要獲得幸福,必須確立符合自己實際的人生目標,不可盲目地不顧實際樹立所謂遠大目標,否則,由於目標難以實現會使自己陷於不滿和痛苦中,不能自拔。 事實上,人往往把自己的著眼點放在所謂人生目標上,而實現目標帶給人的歡樂和幸福是很短暫的,不能持久,而持久的是人追求目標的過程。因此,大可不必為目標所累而患得患失,只要時刻保持一種追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也就夠了。
正如盧梭所說的:「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體會,體會越深就越難以描寫,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匯集,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幸福不是給別人看的,與別人怎樣說無關,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滿快樂的陽光,也就是說,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別人眼中。
㈤ 如何培養幸福觀 2000字論文。
自人猿相揖別以後,人類就一直在苦苦追尋著幸福的真諦。什麼是幸福?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這個問題早已成為一個現實的人終其一生不斷思索的難題。東南大學高兆明老師在他的《道德生活論》中系統地對幸福這一范疇進行界定,並闡釋了幸福與高尚的道德生活雙向互動關系,分析了個人幸福的社會條件。我認為,該書中對幸福具體而深刻的闡述對當代青年正確幸福觀的養成具有不可忽略的啟示意義。
一.幸福的真正內涵
《道德生活論》在闡述幸福這一概念時,開宗明義地指出:"幸福是(至)善的主觀體驗。追求(至)善即追求幸福。(至)善的實現即是幸福的實現。""至善就是人生的圓滿,善是通向圓滿之路。"幸福對於個體而言就是人生的某種圓滿,對於人類而言就是社會的某種至善。
"人類在對幸福的永恆追求中進步。人類的一部發展史就是這樣一部對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過對幸福追求而不斷探究人的存在意義、存在方式、存在內容的反思史。這種現實的、活生生的探究史表現在理論形態上,就是幸福思想的發展史,這也即意味著幸福思想的發展史從一個特定側面反映了人類自身的文明進化歷程,揭示了人類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趨向圓滿的求索歷程?quot;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中,很多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都對幸福作出了自己獨特的理解。"德行即幸福這是人們對幸福最古老的認識之一" 、"道德即幸福"是中西方文化的主導觀點。早在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就明確提出這一觀點。?quot;基督教叔父"之稱的塞涅卡更是反復強調,"快樂不應是追求德性的目的,德性本身就是幸福"。這一觀點認為,道德本身就是幸福,有德就有幸福,失德便無幸福可言,因此,道德高於幸福,道德是幸福的唯一途徑,人一旦到達道德上的完美,幸福便紛至沓來。這一觀點在西方以古希臘的斯多葛派和基督教倫理學為代表。他們認為,幸福不在於感官的快樂,而在於德性,感官的快樂和財富是身外之物,只有靈魂的完善才能得到永恆的快樂。中國的儒家則認為,只有道德修養和踐履,才能成為道德上的聖人,也才能得到至上的幸福與快樂,所謂"仁者無憂","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這種觀點把德性本身當作人生的出發點和歸宿,把幸福當作追求的結果,把精神上尤其是道德上的需要看作是真正的幸福。"德行即幸福強調在幸福中精神升華的意義,弘揚了人的理性、靈魂、精神在人生價值中的作用,這一點是合理的。但將幸福與德行等同,輕視人的現實物資生活,它的邏輯歸宿必然是輕視人的肉體存在,否認人的現實物資生活權利的正當性、善性,在現實生活中難免成為少數統治者奴役人民的精神工具。"這種觀點的極至發展便是禁慾主義的幸福觀?我們乃是因希望而得幸福。"
"幸福即道德"是西方思想傳統的突出特點。古希臘思想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宣稱,"幸福是至善",幸福是心靈合乎完全德行的活動。這種觀點認為,幸福就是道德,人們獲得了幸福,也就是獲得了道德,有幸福的人也就是有道德的人,因而幸福要高於道德,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道德的意義就在於幫助人們實現這一目的。這種傳統的特點就在於把幸福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凡有助達到這一目的的才是道德的,幸福主要是人們實現的物質慾望的滿足。這樣觀點往往與利己主義相聯系,從人的"自愛自保","趨利避害"的本性出發,論證追求幸福尤其是個人幸福的合理性。費爾巴哈認為,"一切有生命和愛的生物、一切生存著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動就是對幸福的追求。人也同其他一切有感覺的生物一樣,他所進行的任何一種意[關志活動,他的任何一種追求也都是對幸福的追求"。"道德的原則就是幸福,而且這種幸福不僅使個人幸福,還要使他人幸福"
㈥ 高中議論文作文:追求與幸福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議論文作文:追求與幸福,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追求是付出,幸福是收獲。
當一棵幼苗探出腦袋的那一刻,它的心中便埋下了一粒種子,那種子渺小而不起眼,但有個溫馨令人嚮往的名字—幸福。從此,它在蔚藍的天空下開始了漫長的成長歷程。它像每一棵幼苗一樣努力地生長著,充滿了韌勁兒與搏勁兒,不向任何惡劣的環境低頭。它不怕風吹雨打,任狂風搖撼它微小的身軀,任暴雨沖刷它腳下的泥土;它不怕嚴寒酷暑,任烈日炙烤它柔嫩的肌膚,任寒冷肆虐它堅定的意志。終於豐收的季節來臨,它結出美味的果實。
追求是精神,幸福是執著。
蟲蛹編織著蟲繭的同時,也編織著『個美麗的夢想—擁有一雙?可以翩翩起舞的翅膀,並且能如烈烈火焰般光彩迷人。它不斷吐絲不斷編織,不願浪費一分一秒。就這樣,在黑暗中備受煎熬。終於在它幾乎耗盡全身氣力時,它破繭而出,無比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它美麗的翅膀。然而它並不滿足,仍然執著追求,追求生命的極致—如烈焰般光彩迷人。它拚命地飛,不因美麗的花兒而駐足玩耍,更不屑於一切阻礙它的困難。
追求是嘗試,幸福是過程。
有追求,一定會有成果,但這成果不一定是成功,它可能是某種感悟,讓你更早接近成功的感悟。因為追求是一種嘗試,它讓你經歷實現理想的千辛萬苦,讓你品嘗失敗後的痛徹心扉,當然也會讓你體驗成功後的無限喜悅。
然而千辛萬苦不是懸崖絕壁,只要前方有路,希望總會出現;痛徹心扉不是萬念俱灰,沒有疼痛的感覺,哪能感知到甜蜜;無限喜悅也不是天長地久,一不留神便會回到起點。追求是一種嘗試,嘗試是一種過程,無論成功與否,過程證明你體驗過,而體驗這個過程即是幸福的—在過程中提煉出來的精神與哲理才是最最珍貴的。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金錢,有的人追求知識,有的人追求幸福……而我追求音樂。
因為音樂是我生命的全部。
8歲時就開始學習聲樂,這為我打下了堅實的音樂基礎,我喜歡站在舞台上的感覺,喜歡站在舞台上盡情地展示自我。每次上聲樂課或聽歌時,我就會忘記1切,所有的煩惱也都被拋到了9霄雲外,就好像全世界只有我1個人存在。然而我的家人卻常對我說:你要好好學習,以後有了錢,你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其實有時想想也對。如果你沒有資本,那你所追求的1切都將是天方夜譚。我追求有1天可以聽著自己的專輯在大街上、音像店播放,那種美好的感覺是無法用語言去形容的。對於音樂,是我永遠的追求,因為它是我生命的全部。
我追求幸福。雖然現在覺得自己已經是1個很幸福的人了,在我的藝術道路上父親對我堅定不移的支持,在生活上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這都使我感到很幸福。但是人永遠不會滿足。
幸福,對於有些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不敢去追求,更不敢去想像。其實要得到幸福很容易,主要是自己要學會接受幸福,感受幸福。
我追求成功。可大家總將掌聲送給他人,我沒有得到大家的贊同。其實我也很想成功。在學習上,我不算成功,和好學生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成功,好像總是躲著我,不敢靠近我。
對於追求的認識與理解,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我不想去追求統1。如果那樣,所有的1切將千篇1律,所謂的「追求」也不再具有它內在的意義。
我追求音樂、我追求成功、我追求幸福。我的1切追求……我正在追求!
從小就聽說,人該去追求幸福;從小就知道,長大了要過幸福的生活。也曾看著一個個人兒向著幸福忙碌地奔跑,也曾聽著一個個人兒得到幸福後的歡呼,當然也有許多無奈的感慨與嘆息。於是,便想自己哪一天在別人的'面前歡呼雀躍,享受幸福,永遠地擁有幸福……
後來,聽說好好讀書將來就會幸福。於是便一心一意地讀書,拚命地讀書。時不時在夢里偷偷體味屬於自己的甜甜的幸福。可追求幸福是需要代價的:我常常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聽著窗外朋友歡呼嬉笑仍堅持著自己的那份寂寞和執著,常常關掉自己喜歡看的電視劇、動畫片,獨自走向那份黯然和冷清。無論做什麼總會想著,無論干什麼都會惦著幸福需要追求,需要付出。因此常常放下許多東西—與寂寞相依,與書本相偎。
並不知什麼是幸福,只因別人的一句「好好讀書將來就會幸福」就拚命讀書,忘乎所以,這便是童年的我,一個傻里傻氣然而義無反顧的追夢者。後來,長大了,當然也知道了自己有多麼傻。子是不整天想著幸福的未來了,但那份執著,那個習慣卻再也改不掉了。總覺得與寂寞相依,與書本相偎也是一種享受,為了一個目標而敢於放下許多東西,本來就是一種心靈的恬然,一份獨特的幸福。
漸漸地,有了點體味,一點關於幸福的體味,就是這樣:幸福無需太多的刻意追求,幸福也並非遙不可及。一個好的習慣,一個使你感到輕松、偷快的習慣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再後來,年齡大了點,經歷更多了點,一切都變成熟了點。又感到其實幸福很簡單,它甚至不是一種習慣而是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神態甚或一個微笑。幸福也並非只是某一個人,它屬於所有人,而且真正的幸福其實是大家的幸福,是分享的幸福。
以後,便不再去追求了,只學著去珍惜和體味,體味別人每一句?瑣碎的言語,每一個細小的動作,每一個微小的神態,每一個淡淡的微笑。這便是幸福了,因珍惜而得到而享用一生的幸福。
㈦ 大學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幸福感論文
在高校創新黨建中,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及其想法,有利於促進學生幸福感的提升。本篇高校黨建論文,以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切入點,筆者認為只有讓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的幸福感。
一、大學生幸福感在高等教育中的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幸福感的現狀。幸福感是個體對生活的評價和體驗,是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是對人生價值的自我肯定。當代大學生有更多的條件和機遇追求幸福,但他們的幸福感因社會的價值取向和生存壓力的變化而發生了明顯改變。在回答「你對大學生活的感受」調查問卷時,35.2%的學生認為「豐富多彩,充滿希望」。24.8%的學生認為「生活平淡,內心空虛」或「生活迷茫,前景暗淡」。40.0%的學生認為「時好時壞,說不清楚」。可見其改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生的幸福感趨於多樣化和現實化,更加重視自我感受。二是大學生的幸福感偏低,因人生價值和社會問題而產生的心理困擾較多。
(二)提升大學生幸福感的意義。高校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幸福教育,提升學生的幸福感有助於提高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滿意度,增加對學校的歸屬感和喜愛,同時能堅定學生對理想的追求,提升學習能力,達到學生和學校雙贏的目的。因此,引導當代大學生正確理解幸福的含義,樹立正確的幸福感,積極地追求幸福,並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逐漸培養感知幸福、獲得幸福的能力,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二、高校在創新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創新黨建工作認知的欠缺。部分高校在黨建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思想認識不足,未能對創新予以相應的重視,依然墨守舊的黨建工作思路方法。高校黨組織必須始終不渝的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順應新時代新形勢,根據實際情況,結合高校教育未來發展趨勢,對過去成功的經驗和做法重新進行審視,並勇於對以往有效,而現在已經不適應高校發展的那部分思想觀念、組織形態、運行機製做出改變和優化。
(二)對創新黨建管理機制的欠缺。黨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在保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方面有重大的意義。在高校創新黨建工作中,要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創新型黨建工作運行機制。要結合高校黨建工作的新形勢新情況,認真研究和運用先進的理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適合高校黨建工作的先進管理理論。
三、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提升學生幸福感的措施
(一)幸福教育進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大學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對學生成才塑型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開展學生黨建,深化理想信念,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中滲透幸福教育,以德育促學生,引導學生確立明確的生活目標,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態和正確的生活態度。
同時,幸福感教育和黨的基礎理論知識普及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黨的.理論思想教育學生從膚淺、狹隘的個人需求中解放出來,追求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和滿足多層次的社會需求,從而獲得更持久、更崇高的幸福感。如我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學生在為他人服務過程中能體現自我的力量,體驗到生命力的升華,使自我充滿歡樂和幸福的感覺。
(二)豐富黨組織活動,鍛煉幸福感知能力。就今天的多數大學生而言,物質生活極大的豐富。然而,許多學生不僅不能感知自己所處的幸福環境,反而產生空虛感,無聊感。在創新高校黨建工作中,應豐富黨組織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人文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追求崇高而完善的人格,培養當代青年正確的幸福觀,在生活中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姿態。同時通過實踐來教育學生通過對外在生活世界的認識、把握和改造,為自己贏得幸福,提升幸福感知的能力。
通過黨組織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陶冶情操,使大學生了解社會、服務群眾、增長才幹、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學生在黨組織活動中承當和完成自己的角色責任,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得到他人的認可,從而獲得成就、感恩和愉悅的心理狀態,提高學生幸福感。
(三)以學生為本開展活動,促進幸福感的提升。學生是高校黨建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對象。在創新高校黨建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學生為本,提高對學生的重視程度。根據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