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傷痕實驗說明了什麼會對我們的幸福感有影響

傷痕實驗說明了什麼會對我們的幸福感有影響

發布時間:2023-09-13 20:07:20

❶ 什麼是幸福感如何提升幸福感

幸福感是個人對自己的生活素質或狀況的滿意程度。當前學界關於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是採用實驗或實證的方式,例如國民幸福指數、社會幸福感、主觀幸福感及心理幸福感的研究都以其方法的科學性和實證性而得到認可。什麼是幸福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什麼是幸福感,歡迎閱讀。

什麼是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

滿足對於幸福的追求方式,從前現代時期主要表現為哲學家的思辨和人們個體生活方式的選擇,到現代時期出現了付諸社會運動和制度建構,這體現了一種歷史性的進步。 現代化給人類帶來的一個重要成就無疑是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現代化又是一個充滿悖論的進程,與客觀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觀幸福並沒有呈現相應程度的上升,這無疑構成了現代化的一種困境。

幸福感影響因素

簡介

對於人的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為心理學的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心理學家對於主觀幸福感的探討更多地來自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和社會老年學三個學科領域。由於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豐富內涵和表現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應該說,作為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權利、參與機會等。

此外,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系中,以下幾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

心理參照系

就社會層面而言,其成員的幸福感將受到他們心理參照系的重大影響。例如在一個封閉社會中,由於缺乏與其他社會之間的比照,盡管這個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不高,但由於心理守常和習慣定勢的作用,其成員便可能知足常樂,表現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個處在開放之初的社會,面對外來發達社會的各種沖擊,開始了外在參照,此時其成員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現下降之勢,因為此時他們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創傷。

成就動機程度

人們的成就需要決定他們的成就動機程度,成就動機程度又決定其預期抱負目標。其中人們對於自身成就的意識水平是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便會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則不會有幸福感可言。

本體安全感

它指的是,個人對於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於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於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而對於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禦焦慮並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並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關系,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經濟狀況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卻不低,而有些百萬富翁卻整日憂心忡忡。

因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人的幸福感在過去10年中先升後降,表現出與經濟發展軌跡之間的非同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初期,物質發展成效明顯地呈現出來,那時社會分化程度還不大,社會成員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縱向比較,與過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較容易產生滿足感。隨著社會結構轉型加速,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日益全面觸及深層利益,社會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貧富差距凸顯;在社會心理方面,隨著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人們需求層次日益提升,且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因此,需求能被滿足的標准相對提高了;而由於資源相對短缺和競爭加劇以及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各種壓力感大大增加,這一切都強有力地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一些調查結果表明,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關心更傾向於與民生有關的領域,民生問題成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最關切的社會問題。這種關注重點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於社會發展態勢的判斷。而對於民生問題關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體制改革與社會發展正在對人們的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產生最強有力的影響。這一切極其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本體安全感,即具體表現為對社會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強,從而影響到人們的幸福感。

幸福感誤解

“幸福指數”成為我國學術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同時也成為一些政府部門的實踐課題。

幸福指數就是指把主觀幸福感作為一項指標,通過運用專門的測量工具去獲得人們主觀幸福感的數量化結果。然而,如果幸福指數將在生活質量指標體系中甚至將在一個地方或國家的發展規劃中扮演一種重要而合理的角色的話,那麼,對於幸福指數尋求一種充分的理解,並且避免各種誤讀,無疑成為一項最基本的前提。

將幸福指數簡單化的傾向

對於幸福的理解涉及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化學等多個學科,這說明了社會心理體系的高度復雜性,而這種復雜的主觀世界要用數量化的工具來加以測量和說明,無疑是對現代社會科學的局限性提出一個重大挑戰。因此,關於幸福指數一種可能的誤讀就是,將幸福指數簡單化的傾向。典型表現之一是,希望通過一份調查問卷就能達成對主觀幸福感全面而准確的把握。而幸福感在測量上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在進行測量的時間之點上人們所表達的生活感受,是否能夠代表他們在一個時期里的總體生活感受。

認為幸福指數能夠作為一個絕對性指標

幸福指數是社會發展狀況及其問題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如果說社會心理體系包含理性層面的認知評價和感性層面的情緒感受,那麼,在幸福感中情緒感受這一感性層面常常占據主導地位,幸福感有時是一種很個體化的主觀領域。因此,在實踐領域中,幸福指數可以成為生活質量指標體系中一個重要方面,但並非唯一方面。在這里,關於幸福指數一種可能的誤讀就在於,認為幸福指數能夠作為體現個人生活質量和衡量社會進步程度的一個絕對性指標,從而忽視了對於社會發展內涵和人的精神領域的豐富性的考慮。

將幸福指數誇大化、片面化、偏激化

作為制定發展規劃和社會政策一種重要參考因素的幸福指數,與GDP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辯證的。GDP是硬指標,幸福指數是軟指標,兩者在發展規劃和社會政策中各具獨特的地位與作用。能夠關懷幸福,說明發展理論與發展實踐上升了一個層次,發展的內涵更加豐富了。但決非要在GDP與幸福指數之間做一種非此即彼的選擇。因此,關於幸福指數又一種可能的誤讀就在於,產生“幸福指數崇拜”,即將幸福指數的意義無條件地誇大化、片面化、偏激化。

幸福感測量

對於幸福感的測量,西方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等已經探索了幾十年,具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積累。既便如此,尚未有任何一種幸福感測量工具能夠得到普遍認同,許多量表仍處在不斷改進之中。中國與西方的社會、文化背景及其反映形式之一的社會心理都存在差異,從而對於幸福的理解不會完全相同,感受幸福的方式也會有所差異。因此,我們若要研製出一套既體現國際水平又符合中國國情的幸福感測量工具,尤其是獲得可以作為發展規劃和社會政策參考的幸福指數,尚有待進行高水準、創新性的多學科合作研究。

幸福感相關調查

簡介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省市幸福感指數最低,2009年紅火的地產業帶來的房價飆升令很多家庭感到痛苦。此外,健康、情商、財商、家庭責任以及社會環境被絕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是影響家庭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且這五者相互關聯,缺一不可。

幸福感指數如何翻譯為英語?請看新華社的相關報道:

The happiness index of people in Jiangsu, Sichuan, Fujian provinces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y was found to be high, with half of families saying they were satisfied with family life, while people living in big cities like Beijing, Shanghai and Shenzhen were not so lucky.

調查發現,江蘇、四川、福建和重慶四個省市居民的幸福感指數較高,有一半的家庭表示他們對家庭生活感到滿意,而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人卻不這么認為。

在上面的報道中,happiness index就是現在很受關注的幸福感指數。幸福感指數是衡量幸福感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幸福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economic factors(經濟因素)、population factor(人口因素)、cultural factor(文化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心理因素)和political factor(政治因素)等。

如今五花八門的指數特別多,幸福感指數也和其中一些指數息息相關。例如:consumer price index(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employment index(就業指數)或net employment outlook(凈就業前景指數),life satisfaction index(生活滿意度指數)等。

荷蘭伊拉斯謨大學曾對中國國民的幸福感進行了3次調查,其中,1990年國民幸福指數6.64(1-10標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卻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調查顯示,中國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如今的中國人沒有以前快樂了。

現狀

錢多了,幸福少了

32歲的李琳(化名)在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在旁人看來,她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工作穩定、收入豐厚,在北京靠自己的打拚有了房、買了車,不久前還嫁人組建了自己的家。但李琳卻經常愁眉不展,她告訴記者,自己常不知道整日忙碌為了什麼。“快樂、幸福好像離我越來越遠了。記得上學時,去校門口吃個麻辣燙,在地攤上買條牛仔褲都會高興很久,但這兩年,已經很少能找到那種幸福的感覺了。”

生活中,像李琳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事實上,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並沒有保證國民幸福感的持續增長。美國“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在2005—2009年間,訪問了來自155個國家及地區的數千名民眾,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評價,並對“是否有足夠的休息、能否受到尊重、健康狀況是否良好、是否有有益的休閑”等問題進行了回答。研究者據此進行“幸福排名”,結果顯示,中國大陸位列125位,香港排名81。

國內與幸福感相關的調查近些年也層出不窮。今年8月10日,在首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發布的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6.9萬參與者中,90%的被調查者有孤獨感,46.9%的受訪者對生活滿意度不太高,19.1%的人甚至表示對生活非常不滿意。種種數據還表明,越是生活在大城市,越感到不幸福。

原因

七大原因偷走幸福

“幸福感是一種長久的、內在的、堅定的心理狀態,並非短暫的情緒體驗。”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幸福與否並不是賺錢時的快樂,花錢時的痛快,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很多和財富無關的因素,例如身體健康、工作穩定、婚姻狀況以及人際關系等,這與個人對生活的認識、社會的發展也有很大關系。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學心理學終身教授、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專業主任彭凱平表示,經濟發展與幸福感提升形成的“幸福悖論”,有著深層次的心理學原因。英國萊斯特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們也對現代中國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總體來看,有以下幾點原因。

老愛比較。現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來比去,人們的心裡只剩下慾望,沒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麼比別人幸福時,幸福也就離你遠去了。

缺乏信念。在經過20多年沖刺般的財富賽跑後,一些人除了賺錢,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標與追求到底是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這種缺乏信念與理想的狀態,難以產生長久、快樂的幸福感。

不善於發現陽光面。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面,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它們,“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是其真實寫照。一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也對生活中的負面事件大肆宣傳報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但同時也削弱了人們的積極心態。

不知道奉獻。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曾顯示,在生活中多去幫助他人,能讓自己感到更快樂。但現代社會中,樂於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總算計著“我能從中得到什麼”、“做這件事值不值得”,就會生活的很累。

不知足。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能知足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換更好的,有了錢想賺得更多……這些慾望,指使著人無休止地奔波勞碌,硬撐著去爭取登上那“輝煌”的頂峰。

相互不信任。社會雖然通訊高度發達,但人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了。如今的人越來越傾向於“右腦”思維模式,而右腦掌管個體、權力、地位等,對於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來自於左腦的感受,很多時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們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過於焦慮。購房、子女養育、家庭養老負擔等問題;因為職場晉升空間感到擔憂而產生的工作壓力;朋友同事之間人際關系的處理等都成為了中國人的“壓力源”。在大城市中,無論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多處於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

解決之道

想幸福先要知足

“不幸福的生活會讓人生病,也會讓人壽命縮短。”美國作家、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客座教授貝內克指出,研究已經證實,身體健康和主觀的幸福感緊密相連。如果感到幸福,能減少中風、心血管疾病和過敏性反應等疾病,讓人的壽命增加7.5歲。因此,中國人一定要學會尋找幸福。

王國榮認為,要想獲得幸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慾望。不要盲目攀比、追逐虛榮,要以知足的心態面對生活,明白每個人的幸福各不相同:也許,你沒有華麗的大別墅,卻有溫馨整潔的家和關心愛護你的家人;也許你沒有一呼百應的權力,卻有很多和睦相處、親如手足的好友;也許你沒有奢華珠寶、萬貫家產,卻有千金買不來的健康身體……

致力於“幸福學”研究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萊恩博士指出,經濟發展越快,非物質因素對幸福的影響就越大。因此,中國人想要追求幸福,一定要改變一些陳舊的觀念,從情感、健康、心態等方面找尋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

愛情中的幸福感

當求愛對象初次收到求愛情書時,只要求愛者不是自己非常討厭的人,總會由於自己被人追求,傾慕而產生一種幸福感。所以寫求愛情書必須有感情色彩,要用自己的純真的愛去撥開求愛對象的愛情之扉,點燃對方的情愛之火。這樣,只要求愛者的主要條件大體符合對方的要求,由於雙方感情上的溝通,共鳴,也容易築起愛情大廈。某單位有個漂亮的打字員,別人給她介紹了好幾個對象,她看了一眼便搖頭,於是人們背後叫她"驕傲的公主"。但有一個相貌平平的小夥子,斗膽地給她寫了一封求愛情書。信中寫道:"您的美貌固然使我傾心,但最使我愛慕的,還是您的聰穎,好學和開朗性格。美色會隨時光而黯淡,感情卻會在時光中閃光。"有描繪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後,小夥子又如實地介紹了自己的情況:"我長相一般,收入不高,家有負擔,又是個普通工人。但我好學,能吃苦,我堅信這兩件"法寶"可以給您築起幸福大廈。"這感人肺腑的字字句句打動了"驕傲的公主"的心,她心中掀起軒然大波,感到無比的幸福,最後出人意料地接受了這個普通工人的求愛。

如何提升幸福感

在經歷了大半輩子的辛苦奔波之後,老人理應過一個舒服、快樂、幸福的晚年。怎樣才能幫助老年人提高幸福感呢?

1、享受瞬間

要生活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把孩子的微笑當成珠寶,在幫助朋友們中得到滿意感,與好書里的人物共歡樂。

2、控制你的時間

幸福的人確定大的目標,然後落實在每天的行動中。一天寫300頁書是件很難的事,然而每天寫兩頁則非常容易辦到。

這樣堅持150天,你就可以寫成一本書,這個原則可適應於任何工作。 3、增強積極情緒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消極的情緒使人沮喪,而積極的情緒催人奮進。幸福的人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消極情緒。

4、優待身邊的人

人們要學會很好地對待親近的朋友、配偶,能夠一下數出5個親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數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

5、面帶幸福感

實驗表明真正面帶幸福感的人,他們更感到幸福。

研究表明,經常歡笑更能在大腦中引起幸福的感覺。

6、告別枯燥的生活

不要無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電視機前,要沉浸於能用你的技能的事情。

7、多活動

室外活動是對付壓力和焦慮的良葯。向感到一定壓力的大學生的調查表明:經常在室外鍛煉的學生情況要明顯好於不參加者。

8、好好休息

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們仍然留出一定的時間睡眠和享受孤獨。

最具幸福感的國家

絕大多數人來說,擁有充足的儲蓄是幸福的前提。有錢,你才可以隨心所欲,想買就買:豪宅,美食,華服,靚車,娛樂,合理即可消費。但幸福的構成元素不只是金錢。幸福是健康,幸福是無病無災,幸福是好好的待自己。幸福是和朋友、家人相聚的美好時光。

幸福意味著擁有平等的機會 —— 獲得教育的機會,成為企業家的機會。突發妙想,就馬上付諸於實踐,使之欣欣向榮,你知道越努力工作,回報就越多,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心滿意足的呢?

根據上述要求,列格坦研究所(Legatum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於五年前就甄選出了世界上最具幸福感的國家。列格坦研究所是總部設在倫敦的英國智庫。但“快樂”的含義如魚飲水,冷暖因人各異,所以他們用“繁榮”替換“快樂”一詞。

第1名:挪威

上榜理由:世界上最高的人均GDP為53,000元一年。醫療保健支出居第二位,僅次於美國無與倫比的74%的挪威人表示,其他人可以信任,94%是與他們的環境美開心,和非常高的93%的人認為他們的努力獲得成功將有助於在生活。有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很多幫助。

第2名:丹麥

上榜理由:創業成本世界最低,教育好,公民自由不受限制。丹麥人對他們的政府很有信心,並且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是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

第3名:芬蘭

上榜理由:教育良好,醫保普及,個人自由大,政府可信,社會安定。大量的研究開發和低廉的啟動成本是芬蘭經濟發展的基石。但處在社會財富再分配程度最高的國家,只有75%的芬蘭人相信努力工作會獲得成功。

第4名:澳大利亞

上榜理由:教育極好,崇尚個人自由,社會凝聚力強。澳大利亞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以原材料出口為主導,同時也是淘金的寶地:因為澳大利亞有著豐富的互聯網連接的商機,並且創業啟動成本低廉。澳大利亞人相信他們的政府。

第5名:紐西蘭

上榜理由:社會凝聚力級強,教育水平一流,紐西蘭人互信互助。公民自由名列第一。 94%的人在紐西蘭找到了身體與環境相適應之美。

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權威旅遊叢書《孤星旅遊指南》評出全球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1.萬那杜(大洋洲)

上榜理由:海風輕拂白色沙灘,悠閑懸盪在樹邊的吊床,幸福的生活不過如此

2.加拿大蒙特利爾

上榜理由:干凈、好客、令人耳目一新的多元文化,蒙特利爾全年彌漫著快樂的氣氛。

達拉斯

3.美國得克薩斯州

上榜理由:坦白地說,得州網狀的街道和直來直往的小巷有些令人失望。但是得州最好的部分也就在門前這塊景地。

4.不丹(亞洲)

上榜理由:提高“國民幸福指數”是這個喜馬拉雅香格里拉小地的官方措施。

5.哥倫比亞(南美洲)

上榜理由:無論從咖啡豆,還是嘉年華聚會的歡快氣氛,哥倫比亞都充滿了拉丁美洲歡快的高昂情緒。[page]

武夷山

6.中國武夷山

上榜理由:瀑布、山洞、岩石、茶樹、竹林和水簾洞,不是桃花源勝似桃花源。

7.馬拉維(非洲)

上榜理由:如果你想追求那咯咯的笑聲,請來馬拉維。即便生活貧困,但這里的人卻給你最熱情洋溢的笑容。

8.安道爾(歐洲)

上榜理由:這里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壽星,人口平均年齡在83.5歲。

9.日本Hidakagwa

上榜理由:每年這里都有重大的花車活動,這里的人們自然而純朴

10.丹麥

❷ 身體健康對幸福感的影響

幸福感是對生活的總體滿意感,幸福的個體擁有較多的積極情感體驗和較少的消極情感體驗m。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恆的動機,當個體身體狀況良好時,個體對幸福的感受更多受其它因素的影響,但當身體健康狀況較差時,身體疾病造成的生理痛苦與心理壓力往往成為人類追求幸福的重要阻礙因素。如洛克所言,「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大量研究表明身體健康狀況是幸福感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其對幸福感的影響甚至比收人還要大。那麼,身體健康問題是如何影響幸福感的?可能存在兩種路徑:一是疾病產生的生理痛苦直接影響個體的幸福感;二是生理疾病使個體產生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幸福感,如有研究發現,由於對疾病的擔心和不確定,40%以上的癌症患者都伴隨中等程度以上的焦慮、抑鬱等。除了各自單獨對幸福感產生消極影響,生理痛苦和心理壓力間還可能發生交互作用,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共同影響個體的幸福感。

宗教信仰可能能有效緩解個體的生理痛苦及其導致的心理壓力,進而減緩不良身體健康狀況對幸福感的消極影響。宗教的壓力緩沖假說(Stress-BufferingEffect)認為,個體能從持有的宗教信念或進行的宗教活動中獲得慰藉,從而緩解各種問題及其產生的心理壓力,進而提升幸福感[M]。該假說認為宗教信仰對於面臨嚴重問題(如健康或財政問題)或處於心理高壓下的個體有非常積極的影響,但對於所面臨問題並不嚴重或心理壓力不大的個體的影響卻微乎其微。

在中國,因身體健康問題而求助於宗教的情形普遍存在。一項對中國人皈信基督教原因的調查發現,%的個體是由於身體疾病而開始信仰基督教間;Hayes也發現,在中國,每500名到寺廟進香的人中%的抽簽都與治病有關。為何如此多的中國人在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時會求助於宗教?陳寧的一項質性研究為此提供了一種解釋。

希望通過信教來緩解自身生理痛苦以及疾病對自身及家人造成的心理壓力和由此導致的家庭關系失衡,那麼,信教能否能在真正意義上提升疾病個體的幸福感呢?

結合宗教的壓力緩沖假說和中國現實經驗,本研究假設如下:①身體健康狀況越差,幸福感越低;②宗教信仰能夠緩沖不良身體健康狀況的消極影響從而提升幸福感,這一提升作用對於有很多身體健康問題的個體尤為明顯。

1方法

抽樣與被試構成

採用分組抽樣,樣本涵蓋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共5471名非學生的成年被試。由於258人未表明其是否信教,48人未填寫健康狀況,故對其數據予以剔除,最終有效數據為5165人。在有效樣本中,不信教者3965人,有宗教信仰者1200人;在有宗教信仰者中,佛教信仰者647人,基督教信仰者148人,伊斯蘭教信仰者75人,其它宗教信仰者330人(如天主教、道教及其它民間宗教等)。

工具

城市幸福指數問卷該問卷主要從城市居民的主觀感受出發測量其幸福指數。問卷包括總體生活滿意度、政治生活滿意度、經濟生活滿意度、環境生活滿意度、人際關系滿意度、文化生活滿意度以及健康狀況滿意度共計34個項目。總體幸福指數得分為34個項目得分總和。在本次施測中城市幸福指數問卷的Cronbacha系數為。

1.自編人口學變數問卷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身體健康狀況等變數。宗教信仰要求被試選擇所信仰的宗教,1表示不信教,2=5分別表示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其它宗教;身體健康狀況的測量借鑒相關研究,採用簡潔而有效的被試自評™,主要關注個體對自身生理病痛或缺陷程度的主觀感知。其中1-4分別表示沒有健康問題、有一點健康問題、有一些健康問題、有很多健康問題。

施測

第一次施測於2012年7月至10月在全國范圍內發放問卷並回收,並於2013年1月至3月進行補測以增加樣本量。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對被試進行閉體或個別施測,採用統一指導語。由於文化程度、年齡等因素不便填寫問卷的被試,則由主試提問並根據其口頭回答代為填寫。

數據處理

採用對數據進行錄人與處理。

2結果

描述性統計及相關分析

對宗教信仰、身體健康以及幸福感進行相關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宗教信仰與身體健康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身體健康與幸福感之間有顯著負相關,表明更多的身體健康問題與更低的幸福感相聯系;宗教信仰與幸福感相關不顯著。

宗教信仰、身體健康狀況對幸福感的主效應及交互作用檢驗

為探究不同身體健康狀況被試有無宗教信仰時的幸福感現狀,對不同群體的幸福感得分的平均數、標准差進行統計,結果見表2。

通過多因素方差分析檢驗宗教信仰與身體健康狀況對幸福感的主效應與交互作用,結果發現,宗教信仰對幸福感的主效應不顯著(f(1,5163)=,P>),身體健康狀況對幸福感的主效應顯著(尺3,5161)=,P;F(1,5157)=,P>;F(1,5157)=,P>),但對於有很多健康問題的群體而言,有宗教信仰者幸福感顯著高於無宗教信仰者(叩,5164)=,代)。這一結果表明,宗教信仰能緩沖不良身體健康狀況對幸福感的消極影響,這一緩沖作用主要體現在有很多健康問題的人群身上。

3討論

同之前的大部分研究結果一致[〜7],本研究中也發現身體健康對幸福感有顯著的消極影響,更差的身體狀況與更低的幸福感相聯系。如前文所述,身體健康對幸福感的影響可能通過造成個體的生理痛苦以及心理壓力兩種密切聯系的途徑發生作用。生理痛苦可直接引起人的消極感受從而影響幸福感;因身體健康問題產生的壓力,如經濟壓力以及與外界環境關系的失衡等也是影響個體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兩種途徑共同作用最終導致身體健康對幸福感產生直接而顯著的影響。盡管不良身體健康狀況對幸福感有顯著消極影響得到了廣泛證實,但兩者之間是否構成因果關系以及孰因孰果目前尚無定論。有研究者通過對一些縱向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健康狀況的改變並沒有帶來幸福感的顯著變化,反而是幸福感能夠影響健康人群的壽命和健康狀況,從而認為身體健康和幸福感之間,後者為因,前者為果n7,。但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由於縱向研究歷時長久,身體健康對幸福感的影響可能由於個體已適應病痛或試圖做出調節等其它變數的干擾而不再顯著,因此,身體健康對幸福感的因果作用很可能被低估。無論身體健康與幸福感之間的因果關系更偏向於何種方向,很難否認的一點是,幸福感對身體健康的的影響更可能是長時、持久作用的結果,而身體健康對幸福感的影響可能是突發的、立竿見影的,這種區別使個體在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時會由於緊迫感而難以應對,從而更可能轉向宗教尋求支持。

本研究中還發現宗教信仰能有效調節身體健康和幸福感間的關系,這一調節作用對於有很多健康問題的個體尤其顯著,這也與最初假設相一致。對於中國人而言,疾病是個體走向宗教的原動力之一,個體試圖通過信教改善不良健康狀況造成的消極影響,而本研究結果表明信教的確能使個體獲益。本研究結果也與之前多項研究結果一致:以西方基督教和猶太教群體為被試的研究也發現宗教信仰能夠改善身體健康狀況較差個體的抑鬱程度,某種程度上表明宗教信仰對緩解身體健康問題造成的消極影響從而提升幸福感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我國台灣的一項研究也發現,相信最高天神(玉皇大帝)的存在能夠提升身體健康較差個體的幸福感,本研究與該研究結果的一致可能主要與大陸和台灣宗教文化同根同源、共性大於差異有關。

為何宗教信仰能夠提升有很多健康問題個體的幸福感,而對健康問題不是很多的個體的幸福感卻無顯著影響?這一結果可以從個體應對(主觀)和資源耗竭(客觀)兩方面加以解釋。首先,從個體應對來看,個體在面臨較大壓力時更可能由於難以承受而試圖改變現狀。對於有很多健康問題的個體,由於壓力過大,其更可能做出改變現狀的行為,但由於自身可利用的資源不多,他們可能會更好地利用宗教的力量來應對,並從中獲益。其次,從資源耗竭角度來看,有很多健康問題的個體承受著更大的生理痛苦與心理壓力,因而需消耗更多的資源,並且由於其家人也承受著較大壓力,因而個體難以從外界獲得支持,此時,宗教信仰給予個體的支持與歸屬感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對於健康問題不是很多的個體,其無論是在生理痛苦還是心理壓力上所耗竭的資源均不是太多,因此,信教對其幸福感的改變作用並不足以凸顯。

那麼,有很多健康問題的個體是如何通過宗教信仰提升自身幸福感的?我們認為可能存在以下途徑:通過將壓力性事件解釋為神對自己的考驗,因而所知覺到的壓力相對較小;相信自己可以藉助神的力量應對壓力事件,從而增加自我效能;通過宗教信仰增加自我存在的確定性,從而形成強烈的目標感與意義感,增強對生活的可控感;藉助所持有的宗教信念減緩疾病造成的心理負擔,如「生死輪回」的信念可以減緩個體的死亡焦慮,「因果報應」的信念使個體確信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從而能夠幫助其更有效地忍受病痛。未來的研究可以對以上具體路徑及機制進行檢驗和探討。

本文從網路收集而來,上傳到平台為了幫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檔,請點擊下載按鈕下載本文檔(有償下載),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開通VIP,免費獲得本文
本文立即免費保存 贈網路閱讀VIP精品版 100W文檔免費下載 5100W文檔VIP專享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並上傳,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分享收藏下載轉存
打開文庫App,查看更多同類文檔

❸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

1、家庭關系

德國社會經濟委員會每年都對一些家庭進行回訪。這家機構在回訪的時候發現,有些青年男女在喜結連理之前的兩三年中感覺很幸福,結婚之後就覺得更幸福了。

2、工作

專家說,失業不僅會使一個人收入銳減,而且還會破壞他的自尊心,幸福感也就無從談起。

3、社區與朋友

人們生命中三分之一是在家度過的,而家就是組成一個社區的最小元素。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社區的建設。

4、整體健康

英國在2002年對腎透析病人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在應對日常生活發出的挑戰方面,人們的適應能力很強。

5、飲食

大腦中有一種化學物質影響著我們的感覺、心情、胃口和動作,那是一種叫做蛋白質片段的氨基酸,其基本來源是食物。

6、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是心理學的一個理論術語,通俗的講,所謂人格特質就是一個人的人格特點,即我們平常講的個性,它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等要素。積極心理學認為,幸福感高的人,一般都具有性格外向、樂觀、高自尊和內控等人格特質,而且情緒指數(個體情緒波動的變化指數)相對穩定。

7、環境

個體的積極情緒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人們在有植被、水和樹木綠蔭的地方積極情緒更多;好的天氣能帶來積極情緒;房屋質量與幸福也有關聯。

8、職業

有職業的個體比沒有職業的個體更幸福,而且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比那些從事非技術工作的人更幸福。因為職業與角色定位、人際交往、成就、社會地位、價值觀和經濟保障有關。

9、休閑

休息、放鬆、美食和業余活動都對幸福有積極的影響。個體在休閑、放鬆情境下有更多的積極情緒、更少的焦躁,而且在這些活動中還可以活動社會支持,滿足興趣的需要。

10、消極的對比

個體的幸福程度受到個體對自己當前處境的評價的影響,這種評價既包括與個體自己的近期處境相比較,也包括與別人的處境相比較。

❹ 幸福指數:是什麼影響人們的幸福感

對於幸福的追求方式,從前現代時期主要表現為哲學家的思辨和人們個體生活方式的選擇,到現代時期出現了付諸社會運動和制度建構,這體現了一種歷史性的進步。 現代化給人類帶來的一個重要成就無疑是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現代化又是一個充滿悖論的進程,與客觀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觀幸福並沒有呈現相應程度的上升,這無疑構成了現代化的一種困境。 對於人的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為心理學的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心理學家對於主觀幸福感的探討更多地來自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和社會老年學三個學科領域。由於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豐富內涵和表現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應該說,作為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權利、參與機會等。 此外,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系中,以下幾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 第一,心理參照系。就社會層面而言,其成員的幸福感將受到他們心理參照系的重大影響,例如在一個封閉社會中,由於缺乏與其他社會之間的比照,盡管這個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不高,但由於心理守常和習慣定勢的作用,其成員便可能知足常樂,表現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個處在開放之初的社會,面對外來發達社會的各種沖擊,開始了外在參照,因此,其成員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現下降之勢,因為此時他們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創傷。 第二,成就動機程度。人們的成就需要決定他們的成就動機程度,成就動機程度又決定其預期抱負目標。其中人們對於自身成就的意識水平是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便會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則不會有幸福感可言。 第三,本體安全感。它指的是,個人對於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於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於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而對於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禦焦慮並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並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關系,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經濟狀況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卻不低,而有些百萬富翁卻整日憂心忡忡。 因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人的幸福感在過去10年中先升後降,表現出與經濟發展軌跡之間的非同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初期,物質發展成效明顯地呈現出來,那時社會分化程度還不大,社會成員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縱向比較,與過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較容易產生滿足感。最近10年,社會結構轉型加速,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日益全面觸及深層利益,社會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貧富差距凸顯;在社會心理方面,隨著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人們需求層次日益提升,且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因此,需求能被滿足的標准相對提高了;而由於資源相對短缺和競爭加劇以及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各種壓力感大大增加,這一切都強有力地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一些調查結果表明,近年來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關心更傾向於與民生有關的領域,民生問題成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最關切的社會問題。這種關注重點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於社會發展態勢的判斷。而對於民生問題關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體制改革與社會發展正在對人們的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產生最強有力的影響。這一切極其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本體安全感,即具體表現為對社會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強,從而影響到人們的幸福感。 對「幸福指數」的某些誤讀 近年來,「幸福指數」成為我國學術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同時也成為一些政府部門的實踐課題。 幸福指數就是指把主觀幸福感作為一項指標,通過運用專門的測量工具去獲得人們主觀幸福感的數量化結果。然而,如果幸福指數將在生活質量指標體系中甚至將在一個地方或國家的發展規劃中扮演一種重要而合理的角色的話,那麼,對於幸福指數尋求一種充分的理解,並且避免各種誤讀,無疑成為一項最基本的前提。 首先,對於幸福的理解涉及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化學等多個學科,這說明了社會心理體系的高度復雜性,而這種復雜的主觀世界要用數量化的工具來加以測量和說明,無疑是對現代社會科學的局限性提出一個重大挑戰。因此,關於幸福指數一種可能的誤讀就是,將幸福指數簡單化的傾向。典型表現之一是,希望通過一份調查問卷就能達成對主觀幸福感全面而准確的把握。而幸福感在測量上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在進行測量的時間之點上人們所表達的生活感受,是否能夠代表他們在一個時期里的總體生活感受。 其次,幸福指數是社會發展狀況及其問題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如果說社會心理體系包含理性層面的認知評價和感性層面的情緒感受,那麼,在幸福感中情緒感受這一感性層面常常占據主導地位,幸福感有時是一種很個體化的主觀領域。因此,在實踐領域中,幸福指數可以成為生活質量指標體系中一個重要方面,但並非唯一方面。在這里,關於幸福指數一種可能的誤讀就在於,認為幸福指數能夠作為體現個人生活質量和衡量社會進步程度的一個絕對性指標,從而忽視了對於社會發展內涵和人的精神領域的豐富性的考慮。 第三,作為制定發展規劃和社會政策一種重要參考因素的幸福指數,與GDP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辯證的。GDP是硬指標,幸福指數是軟指標,兩者在發展規劃和社會政策中各具獨特的地位與作用。能夠關懷幸福,說明發展理論與發展實踐上升了一個層次,發展的內涵更加豐富了。但決非要在GDP與幸福指數之間做一種非此即彼的選擇。因此,關於幸福指數又一種可能的誤讀就在於,產生「幸福指數崇拜」,即將幸福指數的意義無條件地誇大化、片面化、偏激化。 對於幸福感的測量,西方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等已經探索了幾十年,具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積累。既便如此,尚未有任何一種幸福感測量工具能夠得到普遍認同,許多量表仍處在不斷改進之中。中國與西方的社會、文化背景及其反映形式之一的社會心理都存在差異,從而對於幸福的理解不會完全相同,感受幸福的方式也會有所差異。(沈傑)

閱讀全文

與傷痕實驗說明了什麼會對我們的幸福感有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寧的美女都去哪裡了 瀏覽:815
如何運行現代經濟 瀏覽:236
12星座在愛情里會輸給哪個星座 瀏覽:735
干鍋和麻辣燙哪個健康 瀏覽:63
街道辦事處事業編下設什麼局 瀏覽:683
初創公司ceo該如何講故事 瀏覽:360
事業單位薪級一年一調多少 瀏覽:880
危險的婚姻有哪些 瀏覽:185
幸福密碼指紋鎖什麼牌子 瀏覽:915
什麼是幸福講的太好了 瀏覽:24
為什麼你會缺愛情呢 瀏覽:379
蘇式彩畫都有哪些故事 瀏覽:955
事業迷茫糾結怎麼辦 瀏覽:374
老師最幸福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瀏覽:248
減什麼肥健康才是快樂 瀏覽:145
綠寶石幸福蛋怎麼使用 瀏覽:744
文言文中美女用一個字怎麼概括 瀏覽:842
一建經濟設備運雜費包括哪些 瀏覽:362
個人健康備檔卡怎麼填 瀏覽:164
健康的疼痛有哪些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