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沒有宗教信仰怎麼取得幸福

沒有宗教信仰怎麼取得幸福

發布時間:2023-09-13 01:46:51

1. 幸福與信仰宗教的關系

幸福與信仰宗教的關系

其實在生活中,信仰與幸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下面我就跟大家聊聊幸福與信仰宗教的關系吧!

在有宗教信仰的國家中,包括美國,信仰宗教的人們認為自己更為幸福。而在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家中,比如荷蘭或是丹麥,信仰宗教的人卻並沒有覺得自己更幸福。

美國和無宗教信仰國家之間這顯著的差別原因很簡單。大部分美國人都信仰宗教而丹麥和荷蘭人信仰宗教的卻是少數。隨大流令人慰藉而成為少數派讓人備受壓力。

即使是在美國,這種差別也存在。根據Gallup數據顯示,信仰宗教人數最多的州幸福指數反而最低,這令人難以理解。同時這反映了不同國家的不同模式。

自稱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信仰宗教的人數反而最少(3)。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依次是丹麥,挪威,瑞典,荷蘭。除去信奉無神論的前共產主義國家Estonia,瑞典,丹麥和挪威信仰宗教的人數分別位居第二,第三和第四。

為什麼信仰宗教人數最少的國家幸福感指數卻最高呢?幸福和虔誠與該國發達的國民性戚戚相關,並且同時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中位據首位。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從健康,財富記憶教育方面衡量人們的整體生活質量。

發達國家的居民幸福指數高是因為生活質量好。關鍵因素可能是人們可以安穩地過完老年而不用擔心受貧困的苦惱。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福利政策有信心,所以不用依靠宗教信仰來克服生活中的困難。

福利制度健全的國家將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給相對貧困的家庭。生活在這樣的國家中人們更為相信自己國家的福利政策。這能夠解釋美國信仰宗教的人數比歐洲多的原因。盡管美國和歐洲經濟發展水平接近,但是兩國政府的保障措施卻存在顯著差距。

宗教給人安全感

在早期廣泛閱讀的文章中,我主張宗教最基本的功能在於減輕焦慮。更確切地說是,宗教幫助生活在第三世界國家中的人們減輕不確定的焦慮。在生活條件相對較好的國家中,對食物和疾病的焦慮減弱,宗教也隨之隱去。

如果上述所說是事實,那麼宗教的首要功能就是安撫而不是小孩從安樂毯里得來的安慰。目前我們有科學依據表明宗教儀式和祈禱實際就是安撫,他們都能使人心率變慢,心靈平靜。

這意味著宗教儀式的心理效應類似於抗焦慮葯物,例如鎮靜劑和酒精。宗教對大腦來說就像是鎮靜劑。

但這又怎麼解釋在同一個社區有宗教信仰的人比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幸福呢?

在篤信宗教的'國家中,生活極其糟糕,人們因此感覺非常痛苦,比如阿富汗和索馬里。在那樣的環境中,宗教帶給他們的安全感也許是他們周圍唯一有效的抗焦慮工具。結果就是極其虔誠的人們能夠變得平靜而他們那些不那麼篤信宗教的鄰居就逃避不了焦慮的困擾。

在發達國家,有兩點重要區別。首先,生活質量已經很好,因此大部分居民(甚至是絕大部分)都不需要依靠宗教。其次,人們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減輕焦慮,從抗焦慮葯物到無盡的娛樂措施。

在全球范圍內,信仰宗教的人們實際上是非常悲慘的。然而,幸虧有了宗教信仰和實踐,人們沒有那麼痛苦。如果你想變得更幸福,你最不想做的事就是搬到信仰宗教的國家。你也許可以考慮去瑞典生活,那裡的人們大部分都是快樂的無神論者。

;

2. 缺乏宗教信仰的北歐,為什麼幸福指數那麼高呢

北歐的幸福指數被公認為世界最高。有趣的是,北歐宗教氛圍單薄,信仰也沒有其他西方國家那般濃厚。宗教色彩最弱的生活方式,反而造就了高品質生活。北歐這種缺乏宗教色彩的世俗生活,何以成就最幸福的社會?

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社會學家菲爾·朱克曼近著《自足的世俗社會》(又名《沒有上帝的社會》)是向當代哲學大師德沃金致敬之作——大師生前最後一部著作《沒有上帝的宗教》(2013),重點探討西方社會自文藝復興以來宗教世俗化的進程。

在德沃金看來,世俗化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使得西方社會逐步擺脫宗教文明秩序的桎梏;另一方面,也開啟了憂喜參半的西方社會現代化之旅。這一漫長的過程,歷經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若干次轉型,其中包括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工業革命、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近)現代化及全球化等一系列重大變革。

這一系列變革的實質在於打破權威和秩序,以理性戰勝迷信,以世俗取代神聖,從而實現主體和個性的解放——這也是現代化最本質的內涵。當然,上述變革也帶來負面影響,其直接後果之一是現代人變得越來越妄自尊大,以為憑借理性可以征服世界,憑借科學可以去除人類所有疾病和煩惱,並能持續不斷保障社會進步和眾生幸福。然而,事實表明,科學與理性並不能包治百病,宗教與社會的關系也錯綜復雜,遠非「世俗化」一詞所能概括。

3. 我沒有信仰生活過的很幸福,學不學佛都一樣,如何看待這些想法

信仰是每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對有信仰的人來說,哪怕在世俗當中沒有獲得幸福,但超越世俗的崇高理想與目標,卻會在任何時候都鼓勵、陪伴著他,這就是他的精神支柱。而沒有信仰的人在面對世俗的坎坷和起伏時,往往會經不起沖擊與挑戰,最終走到崩潰的邊緣。
學不學佛,完全是自己的自由。佛教從來不會強制性地推廣自己的教義,釋迦牟尼佛非常尊重別人的信仰。佛教認為,通過政治手段,或藉助某種勢力讓別人改信佛教,對很多家庭來說,有可能是一種災難或打擊,有可能會讓有些人精神不正常乃至自殺。所以,釋迦牟尼佛非常反對強加於人的傳播方式。
人生在世,尋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出門在外,天黑了都知道要回家,當我們一期的生命走到盡頭,也需要有一個家可以回去。信仰如同我們的家,使我們的生命有所依靠,使我們的未來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

因此,人只要有生死,就需要有信仰,有了信仰,人生才有目標,精神才有依靠,行事才有準則;乃至遭遇苦難時,有了信仰就會產生力量;彷徨失意時,信仰可以指導我們的方向,指引我們的前途;心中有了煩惱的時候,信仰會幫助我們獲得一股安定的力量。

相反的,沒有信仰的人,茫茫無依,如同行屍走肉,生活沒有目標。因此,信仰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有信仰的人即使遭遇到難忍的痛苦,或是致命的打擊,由於信心的生起,終能克服困難,再度燃起希望;沒有信仰的人,生命沒有依歸,生活便沒有中心,而失去意義。

人生在世,尋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出門在外,天黑了都知道要回家,當我們一期的生命走到盡頭,也需要有一個家可以回去。信仰如同我們的家,使我們的生命有所依靠,使我們的未來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

因此,人只要有生死,就需要有信仰,有了信仰,人生才有目標,精神才有依靠,行事才有準則;乃至遭遇苦難時,有了信仰就會產生力量;彷徨失意時,信仰可以指導我們的方向,指引我們的前途;心中有了煩惱的時候,信仰會幫助我們獲得一股安定的力量。

相反的,沒有信仰的人,茫茫無依,如同行屍走肉,生活沒有目標。因此,信仰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有信仰的人即使遭遇到難忍的痛苦,或是致命的打擊,由於信心的生起,終能克服困難,再度燃起希望;沒有信仰的人,生命沒有依歸,生活便沒有中心,而失去意義。

佛教內部也是這樣,大乘菩薩戒中有一條戒,就是不能用強制性的手段,讓小乘佛教徒改學大乘佛教。密宗十四條根本戒中的第六條規定,如果毀謗、批評、攻擊其他人的宗教信仰,就會犯戒。所以,不管你是唯物論者、唯心論者、有神論者、無神論者,都是自己的選擇。但我們大家卻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追求幸福。

即使是無神論者,為了獲得幸福,也可以採納大乘佛教的理念,學會愛所有的生命,騰出一些精力,去做公益、慈善、環保等等,這樣也能從中得到幸福與快樂。

4. 信仰宗教的人會不會比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幸福呢

會,不過必須是深度信仰切不偏離原宗教的核心理念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信宗教後就能把問題簡單化,而人生里復雜問題少了心情自然有了放鬆的空間,空間有了自然跟容易找到生活的意義,如此這般幸福自然容易找到了

閱讀全文

與沒有宗教信仰怎麼取得幸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寧的美女都去哪裡了 瀏覽:815
如何運行現代經濟 瀏覽:236
12星座在愛情里會輸給哪個星座 瀏覽:735
干鍋和麻辣燙哪個健康 瀏覽:63
街道辦事處事業編下設什麼局 瀏覽:683
初創公司ceo該如何講故事 瀏覽:360
事業單位薪級一年一調多少 瀏覽:880
危險的婚姻有哪些 瀏覽:185
幸福密碼指紋鎖什麼牌子 瀏覽:915
什麼是幸福講的太好了 瀏覽:24
為什麼你會缺愛情呢 瀏覽:379
蘇式彩畫都有哪些故事 瀏覽:955
事業迷茫糾結怎麼辦 瀏覽:374
老師最幸福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瀏覽:248
減什麼肥健康才是快樂 瀏覽:145
綠寶石幸福蛋怎麼使用 瀏覽:744
文言文中美女用一個字怎麼概括 瀏覽:842
一建經濟設備運雜費包括哪些 瀏覽:362
個人健康備檔卡怎麼填 瀏覽:164
健康的疼痛有哪些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