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思修作業:結合個人體驗談談如何實現幸福人生
一、明確幸福的含義
幸福觀是人們對幸福的根本看法。幸福觀是人生觀的一部分,與世界觀、價值觀密不可分。用形式邏輯的歐拉圖來表示:世界觀是最大的圓圈,包括人生觀和價值觀兩個圓圈,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交叉的;幸福觀是人生觀的一部分,幸福觀和價值觀是交叉的。
單純追求某一方面的幸福,都可能導致人生的不幸;獲得幸福的重要方法是學會「三樂」:自得其樂(側重創造幸福),助人為樂(側重傳遞幸福),知足常樂(側重平衡幸福)。
㈡ 如何規劃幸福人生
第一,認識自己。
你「認識你自己」嗎?我常在夜深人靜時,邊聽音樂邊思考這個問題,我是否真的認識我自己。我們經常看到,有人把興趣愛好當作才能,貿然辭去自己最擅長領域的工作隨意改行,結果翻在失業的路上,我就有過類似的經歷,總以為自己精通護膚品行業,因為我喜歡學習美容知識,但我卻在經營護膚品這門生意上跌了重重一跤;有人把職業當成娛樂,結果幾年下來發現別人已經爬上了人生道路的半山腰而自己還停留在山腳下;有人面對各種誘惑完全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左右徘徊、舉棋不定,人生沒有了中心價值。由此可見,規劃成功幸福的人生,首先需要認識自己,做出適合自己的人生規劃。
第二,寫出人生目標的清單。
你這一生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是你真正想去完成的事情?什麼事情如果你突然發現你不再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的時候,會後悔不已?這些都是你的目標,把每個這樣的目標用一句話寫下來。如果其中任何目標只是達到另外一個目標的關鍵步驟,把它從清單中去掉,因為它不再是你的人生目標。通過思考,我明確了我一生中最想實現的願望是幫助更多人,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成為一位綜合能力超強的實干型人。其次,幫助家人、自己獲得健康、美麗、幸福。為別人就是為自己,最大的自私就是無私。所以我充分抓住一切機會成長自己,挑戰自己!
第三,做好標注。
在每個目標下面寫上你要完成這個目標所需要但是目前你又沒有的資源。這些東西可能是某種教育、職業生涯的改變、財務、新的技能等等。任何一個你在第二步裡面去掉的關鍵步驟,都可以在這一步中補上,以保證你的每一步都有精確的行動相對應。同時,寫下你要完成每一步所需要的行動。比如,我通過每日在線講課提升能力吸引粉絲,獲得收入就能完成我的夢想。我做了詳細計劃,並每日堅決執行。這個可能是一個檢查清單,這是你可以完成你的目標的所有確切的步驟。
第四,設定並檢查時間框架。
設定並檢查整個所寫內容的時間框架,把所有的目標完成時間點寫在你的進度表上。對於那些沒有確定年限的目標,考慮一下你想要在哪一年完成它並以此作為年限。比如這一周、這個月和今年的時間進度表,以便你自己可以按照預定的路程去完成你的目標。我在每年每月每周都有目標及行動,包括收入目標、粉絲目標、學習成長目標、讀書目標等。
第五,修正計劃。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當我們遇到種種沒有預見到的變化時,應該對既定計劃作出積極調整。注意,應該是修正計劃,而不是修正目標。如果更改目標已成為習慣,那麼這種習慣很可能會讓你一事無成。如果修正計劃還無法達成目標,可以退而求其次,修正目標達成的時間。如果修正目標的時限還不行,只好退居「第三防線」,修正目標的量。其實這已經是在壓縮夢想了。做這一決定時,請三思而行,除非萬不得已,不要輕易壓縮夢想以適應殘酷的現實。
第六,鎖定目標,矢志不移。
有位哲人說:「世界上一切的成功、一切的財富都始於一個信念!始於我們心中的夢想。」心中有目標,工作才有動力。只要我們能夠准確定位,鎖定目標,矢志不移,拼搏進取,成功會屬於我們每一個人!
㈢ 你認為幸福人生是怎樣的
幸福人生是一輩子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努力,到最後肯定是碌碌無為。
幸福,是一個人自我價值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喜悅,並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情緒。幸福劃分為四個維度:滿足、快樂、投入、意義。對於幸福的詮釋涉及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化學等多個學科。
幸福的層次
高層次的幸福:
(1)保持童年的歡樂、激情、興奮、對生活的美好感覺。
(2)在茫茫的人海中遇到深愛的人,一起生活,彼此深深的愛著彼此,彼此深深的依戀著彼此。每天一下班,興奮的、著急的回家和所愛的女孩團聚。
(3)事業是人存在的意義之一,深深的愛著自己的事業,帶著激情在事業中積極奮斗,感覺每天都在獲得存在的意義,不枉青春。
㈣ 如何做一個擁有幸福人生的人
你好,我的回答是
眾所周知,每個人都想要幸福。搶劫犯以為搶到了珠寶就會幸福,吸毒上癮的人覺得吸毒會很舒服會把這誤認為是一種幸福,等等等等。當然,也有很多人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他們從小就懂得什麼是幸福,怎麼做才能獲得幸福;但也有許多出生在不幸福家庭中的孩子,如果自己能悟出幸福的真諦當然是好的,沒悟出也沒關系,能看到這篇文章就說明你和幸福有緣,相信你會幸福的。
一個《師說》欄目的講師李博文先生曾經總結過人生重要的六種關系。它們分別是:1我與父母的關系 2我與伴侶的關系 3我與孩子的關系 4我與朋友的關系 5我與自然的關系 6我與我的關系。 第1種關系搞不好,後面的全亂,所以中國人講究,百善孝為先,百善開百慧開,百善開百福來。很少見到,不愛父母的人,會真心真意的愛別人。。。
我們對父母的看法會很自然的投射到伴侶身上,在父母那裡沒完成的期待,渴望。都朝伴侶要,要不到就怨,其實這個怨,潛意里可能是朝向父母。報怨父母給的愛少,自己的父母不夠完美。很多人將自己的媽媽理想化,因我們渴望自己生命的第一個客體是完美的。結果,在媽媽身上產生的缺憾感,我們就容易轉嫁到別人身上,譬如爸爸,於是對爸爸變得很挑剔;譬如自己,於是容易自我批評。。。如果伴侶關系出了問題,建議先回頭看看,與父母的關系。是否盡了孝道?是否從內心深處完全接納,並深愛著自已的爸爸,媽媽呢? 有句話說的特別好,人生就像是一場戲,自拍自導自演,多希望有多一點點時間,把裡面的雜碎全部忘卻,只留下那 美好 的每個瞬間。其實我們的 生活最好的 幸福 就是 平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 煩惱所以我們該從容的面對!這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本色! 喜歡 的東西自己 努力 買,喜歡的 生活 自己 努力 創造。人本來就只有一輩子,沒有下輩子的。好好珍惜這輩子吧!
當你全然的愛著父母,並從內心同意"我的父母就是這個世界上最適合做我父母的人"我以我的父母為榮。父母關系是我們生命的第一課。一個連生養她(他)的父母都不愛的人,他告訴你他(她)愛一顆樹,一顆草,愛全世界!你信嗎?然後在親密關系裡,成為成年人,成年人的特徵是給,小孩子的特徵是要。作為一個成熟的人,要做一個給予者,給予資源、愛、最高級的就是教育,這不是做作出來的,而是帶著享受去做。什麼時候達到這個境界你就是一個心靈上的成年人了。
成年人在關系裡樂於貢獻付出,並享受給的喜悅,小孩子在關系裡喜歡索取,要不到就哭,就怨,體驗得不到的痛苦。所以只有真正的成年人(心理成年)才有資格進入,伴侶關系。兩個真正的成年人,才有資格生育小孩子。因為小孩子怎麼能教好小孩子呢?親子關系出問題,請回頭看伴侶關系。
親密和諧的伴侶關系,是幸福家庭的基石。這樣的家庭,才更容易孕育出高自尊感,內在心靈富足的孩子。一個內在富足,充滿愛的孩子,自然會以富足的心態,面對生命。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家和萬事則興"所以"修身養性齊家冶國平天下"。
有些朋友說,我的父母不和睦,我整天生活在陰影之中,我該怎麼辦?別著急,對於這個我最有辦法啦,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既然是家庭造成的陰影那就在家中尋找答案,當然不是讓你去找父母,來看一本叫《為何家會傷人》的書,作者是武志紅
㈤ 如何獲得幸福人生
你好朋友,想獲得幸福的人生,看看下面這三點,一、感恩過去的美好時光和寬恕傷害我們的人。
我們難以幸福,第一個阻礙我們的就是我們忘不了過去的傷害,一直沉浸在以前的悲痛中。當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試著去找到以前美好的時光,感恩過去,能調動我們積極的情緒。對於傷害過我們的人,我們要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一下,也許他也不願意傷害我們,有可能是逼不得已,有苦衷,這樣試著去原諒他。因為這些事情已經發生過,成了改變不了的事實,我們就只能通過改變自己的看法來忘記它帶來的傷痛。
二、在工作中合理運用我們的兩種情緒
我們有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兩種情緒,消極情緒也不全是不好的,我們依然可以利用。我觀察到我的學生她上課老是管不住她自己要和其他同學講話,我就對她說:女生還是矜持點。然後她瞬間就變臉了,話也不說了,一節課下來背了幾個章節的單詞。我們有時也會發現因為領導的教導,我們自己雖然很生氣,但最後確實工作乾的更好了。所以不管是哪種情緒,我們都不要逃避,合理利用它,更好的工作。
三、在生活中善於發現自己的優勢
人天生就有內向和外向之分,你如果屬於內心的性格,那你就適合去做一些編輯,文案之內的。如果要你去做銷售,你可能就非常痛苦,你覺得每天都如坐針氈,那你肯定不幸福!所以我們自己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更好的選擇,那麼在生活中就可以如魚得水了。
我相信做到上面三點,我們就能更幸福。我們一起加油吧!
㈥ 你認為的幸福人生是什麼樣的
泰勒·本沙哈爾在他的哈佛最受歡迎幸福課上,提出了四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和行為模式。
他們分別是忙碌奔波者,享樂主義者,虛無主義者和感悟幸福者。
忙碌奔波者追求未來的幸福,現在的一切痛苦都值得,非常像我們高中老師和我們說的,現在忍一忍,考上大學就好了,大學老師也說,現在努力學習,好到好工作就好了,進入職場後依然暗示自己,現在努力努力,當上領導就好了。
等真
正功成名就之時,再回頭看發現人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努力努力在努力,而功成名就後的快樂卻滿足不了太久,因為新的目標出現了,努力這件事還得堅持下去。
享樂主義者則反過來,他們用未來可能的痛苦,來換取當下的快樂。他們總是盲目的滿足慾望,卻從不考慮後果,因為
他們認為充實的生活可不就是不斷的滿足自己的各種各樣的慾望么?
眼前的事只要能讓自己開心,就值得去做,等找到下一個更刺激的樂子再說。但是短暫的享樂有時會讓他們失去理智,快樂的閾值只會越來越高,新鮮感帶來的刺激永遠滿足不
了。
這時候各種消費主義陷阱、各種娛樂方式、甚至吸毒出現在他們視野中。
忙碌奔波者把目標當作了幸福的本質,而享樂主義者則把快感當作了幸福的本質。
目標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更新,快感也是,但是目標至少能給你成就感的反饋,能給你
的生活帶來其他正向情緒的改變,而快感過後,更大概率是虛無。
這時候,就容易變成第三種人生模式——虛無主義者。
既然目標就像慾望一樣,永遠無法滿足,把你拖入一次又一次的痛苦和努力中,而快感的更是既短暫又讓人疲憊,虛無主義
者於是選擇放棄追求幸福,他們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義的。
如果忙碌奔波者代表為了未來而活,享樂主義者代表著為現在而活,那麼虛無主義者則代表沉迷於過去而放棄現在和未來的人,他們被過去的陰影所籠罩。
這種心態還有一個概念,那就是馬丁塞利格曼說的「習得性無助」,當你接受現實,向命運投降以後,就陷入了安
靜的絕望,就算你遇到了新的機會,
就算你換了一個環境,你的心依然是灰色的。
這三類人都有自己對於幸福的理解,或者說偏見,因為他們堅持了這種偏見,所以他們並不一定幸福。
泰勒·本沙哈爾接著提出了核心的觀點,就是怎麼樣做一個感悟幸福者,一個不僅能夠在當下感受幸福,也能在未來感受幸福的人。
他其
實是忙碌型和享樂型的結合體,既要享受過程,也要感受結果,用目標驅動行為,在行為中感受意義。
仔細回想一下,有沒有一件或兩件事情中,讓你同時感受到當下和未來的幸福呢?
肯定有,那就是我們時常會說的使命,還有我們現在經常提
起的心流,使命使命,就是值得使用自己的命去做的那件事,而心流就是能夠流動穿過你的內心的那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