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幸福」答案是什麼
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幸福?」答案是:
蘇格拉底說:我請你穿越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麗的花,但是有個規則:你不能走回頭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於是柏拉圖去做了。許久之後,他捧著一朵比較美麗的花回來了。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美麗的花了?柏拉圖說道:當我穿越田野的時候,我看到了這朵美麗的花,我就摘下了它, 並認定了它是最美麗的,而且,當我後來又看見很多很美麗的花的時候,我依然堅持著我這朵最美的信念而不再動搖。所以我把最美麗的花摘來了。這時,蘇格拉底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幸福。
⑵ 蘇格拉底神 講解什麼是愛情,婚姻,幸福
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老師就讓他先走到麥
田裡去,摘一棵全麥田裡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期間只能摘一次,並且只
可向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於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了,結果他兩手空空
的走出了田地.老師問他為什麼摘不到?他說因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
走回頭路,期間即使見到最大最金黃的,因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
以沒有摘,走到前面時,又發覺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原來最大最金黃的
麥穗早已錯過了,於是我什麼也沒摘.蘇格拉底說「這就是愛情!」
又有一天,柏拉圖問他的老師「什麼是婚姻?」他的老師就叫他先走
到樹林里,砍下一棵全樹林最大最茂盛、最適合放在家作聖誕樹的樹,其
間同樣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樣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於是照著
老師的說話做,這次,他帶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
樹回來,老師問他,怎麼帶這棵普普通通的樹回來,他說有了上一次的經
驗,當我走到大半路程還兩手空空時,看到這棵樹也不太差,便砍下來,
免得錯過了後,最後又什麼也帶不回來.
蘇格拉底說「這就是婚姻!」
⑶ 對你來說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指一個人自我價值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喜悅,並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情緒。幸福劃分為四個維度:滿足、快樂、投入、意義。對於幸福的詮釋涉及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化學等多個學科。
1、解釋: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現有生活的滿足感,並希望保持現有狀態的穩定心情。
2、《啟蒙文》定義:幸福是人的精神(意識)對自我進行覺知時的滿意狀態。
3、新釋:幸福存在於差異化中。差異化的存在,不僅是合理合情的,而且是一門大學問,從人類認知學角度看,它就是產生幸福感的源泉。
(3)什麼是幸福蘇格拉底為你詮釋擴展閱讀:
哲學的觀點:
1、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認為,人類比起「活著」,更應該重視和正確認識「好好活著」這一概念。
2、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說,幸福是所有人所追求的目標;其特徵便是幸福本身即為人的終極目標,也就是說幸福不會成為實現其他目標的手段。換句話說,追求幸福的行為本身即是至善,是一種自足並且永遠的狀態。
而相反,通過實際生活中具體生活活動所產生的快樂則是缺乏安定性和永久性的。這即是亞里士多德的幸福主義。亞里士多德同時認為,幸福可以通過發展人類靈魂的固有形態的理性而實現,也可通過實踐政治而來。
⑷ 哲學家如何理解幸福
幸福是來自心靈深處的滿足和愉悅。
哲學家柏拉圖認為,幸福除了身體上的滿足以外,必須包括積極性、責任感、成就感以及愛。
尼采把幸福理解為一種愉悅和滿足的狀態。他認為,幸福就是快樂或者滿足的答案過於淺顯。
蘇格拉底認為,想要更好地把握幸福,應該以實踐為基礎。幸福是指人們自身主體對客體的一種反應。
弗蘭克爾認為, 幸福不僅是實現生命意義的結果,同時也是自我超越的一個意想不到的附屬物。幸福不是追求而來的,而是自然產生的。
亞里士多德從「目的理論」出發,推出幸福是最高的善。
羅素認為:「基本的幸福最重要的立足點是對人對物的友善的關切」。從心出發,關切(或者說愛)很多人是人們最主要的幸福之源。羅素認為「幸福即為善」是繼承了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