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建設幸福鄉村,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落後面貌
一是大力推進「產業增收提升工程」,強化產業帶動,實現家家創業。
1、重視農業。一是堅持走持續高速發展都市農業、觀光農業之路。做大作響蔬菜、草皮、苗木種植,引導農民建立品牌意識,樹立市場觀念;依託德遠食品、建剛食品、凱隆達等產業龍頭,打響訂單農業,推進標准化生產;大力提升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爭創農業生態觀光園區,提升產業品味。
2、提升家庭工業。完善政策,積極引導鼓勵發展現代家庭工業,拓寬銷售渠道,增加創業農戶數,使百姓的袋子鼓起來,富起來。
3、實施「一村一品」,全力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和各類專業合作社的培育扶持,扎實農民素質培訓等工程,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全面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3個進行「六村聯創」和個1個創建富裕鄉村的村(北關),年內初步形成富裕鄉村的特色產業。
二是大力推進「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強化文明建設,實現人人幸福。
1、爭創縣級文明村鎮。強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質;常抓公民道德建設,要以「孝」為先,實施家庭美德建設。開展、「好婆媳」、「好夫妻」等評選活動,提倡尊老敬老、夫妻互敬互愛、科學教育子女的社會風氣。要以「誠」為要,實施職業道德建設。廣泛開展「信得過產品」、「信得過攤點」等評比活動,引導人們誠實守信、公平競爭。要以「善」為本,實施社會公德建設。大力提倡互助互濟,動員和組織為鰥寡老人、軍烈屬及其他貧困戶提供幫助,形成鄰里互助、團結友愛的風尚。
2、扎實開展文明鄉村、文明行業、文明家庭等基礎性創建評比活動。要與時俱進,提升農村整體文明水平。鼓勵勤勞節儉、遵紀守法,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消費和生活方式。
3、著力提升全鎮農民的素質。努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講文明、守法紀的現代農民群體。
三是大力推進「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強化生態建設,實現村村優美。四是大力推進「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強化公共服務,實現戶戶滿意。 |
⑵ 把農村建設成什麼樣,農民才會有幸福感
在許多人眼裡,村莊是母親的低語,童年的伴侶,房子前的小溪,清脆的鳥鳴,或者溫柔的眼神,所有這些都充滿了深深的鄉愁。落葉歸根的感覺深深融入我們的血液,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實現了美麗的中國夢。當務之急是振興農村,建設美麗宜居的農村,不斷提高農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農村復興的關鍵在於人才的復興。要加強對農村人才的支持,必須把發展人力資本放在首位,進一步優化農村人才發展環境,加快農村人才選拔培養體系建設,創新農村人才引進和使用機制,營造有利於農村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要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年輕一代「上山下鄉」,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農村建設,讓各類人才在農村振興的大舞台上發揮所長、施展才華。
⑶ 如何讓農民更幸福
隨著農村的發展,城鄉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的減小,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羨慕農村的生活,不必在早九晚五的忙碌,只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悠閑,因此很多人在閑暇之餘總想著回到農村去感受下大自然的氣息,認為那就是最幸福的樣子。
國家一直在大力發展農村的經濟,為的就是提高農民的幸福感,作為咱們國家人數最多的一個群體,只有農民生活感到幸福,咱們國家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把農村建設成什麼樣子,農民才會感到幸福呢?咱們就農民的現狀來討論幾個方面!
4、孩子教育
「苦什麼不能苦孩子,窮什麼不能窮教育」,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農村人們極其重視的,但是眾所周知,農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資源都比較落後,這也導致很多人為了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花大價錢把孩子送到城裡上學。所以提高農村的教育水平,對農村提高幸福感也有很大的幫助。
⑷ 如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如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1、加強頂層設計,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要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城鄉一體化,逐步縮小城鄉間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學校、醫院、文化站、體育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和交通郵電、農田水利、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差距。健全穩定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與財政收入增長同步增長,讓鄉村產業強起來、設施多起來、環境好起來,讓農民和城鎮居民一樣公平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吸引和帶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投入美麗鄉村建設,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2、強化規劃引領,推動一村一個規劃。要根據鄉村的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發展、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農民實際需要等要素,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尊重自然美,注重個性美,構建整體美,細化生產、生活、服務等功能區塊的定位,合理安排村莊的產業平台、基礎設施、農田保護等空間布局,注重空間布局、建築形式、田園風貌和自然景觀的融合,在美麗鄉村的特色上下工夫,在美麗鄉村的差異化上找出路,加強與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等上位規劃的無縫銜接,確保一村一個規劃能落地、可實施,「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嚴控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面。
3、倡導節約集約,堅決守住耕地紅線。要牢固樹立節約集約用地的發展理念,在美麗鄉村規劃建設中推廣節約集約用地的典型經驗和做法,減少土地的粗放利用,避免土地利用的浪費。引導鄉村民居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鎮集聚,向農民推薦節地建築戶型,實現鄉村住宅用地集約化;引導村辦企業逐步向工業園區集聚,減少佔用非農建設用地數量,實現鄉村非農建設用地集約化,挖掘鄉村節約集約用地的潛力。堅決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大力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切實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和農戶,嚴格禁止亂占濫用耕地行為,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降低,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4、傾聽農民心聲,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媒體和圖片展、宣傳欄、宣傳標語等形式,大力開展宣傳發動工作,讓家家戶戶切身感受到美麗鄉村建設取得的成效和得到的實惠,主動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美麗鄉村規劃要由各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充分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農民的聰明才智,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美麗鄉村規劃變成農民的美麗鄉村建設願望。美麗鄉村建設要廣泛聽取和積極吸收農民的意見,讓農民能夠自己選擇、自己決策、自己建設、自己管理,推動美麗鄉村規劃落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按照規劃實施,將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5、尊重農民意願,推進特色民居建設。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遵循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經濟適用、分步實施的原則,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新建住房和改造危房,注重保護、挖掘和傳承鄉村的自然、歷史、文化、民俗等特色資源和優秀傳統建築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尊重農民的生產、生活習慣,全面落實節地、節材、節能、節水和環境保護等要求,切實改變鄉村民居長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建設模式,確保鄉村特色民居數量穩步增長、建設水平穩步提升和建設質量穩步提高,跳出建新房不見新村、建新村不見新貌的怪圈,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6、夯實產業支撐,穩步提高農民收入。要創新現代農業發展體制機制,發展精準設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精深加工農業,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經濟協會、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把農民組織帶動起來,引導農民依託鄉村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遊、農家樂等新興服務業,提升服務水平和檔次,吸引城鎮居民到鄉村吃住行游購娛,促進農民增收。拓寬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以合資、合作等方式,參與鄉村的產業開發和項目經營,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做強鄉村的產業,增強農民增收後勁。
7、加強村莊整治,提高生活環境質量。要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過程,大力開展綠化造林活動,重點抓好交通沿線、河道溝渠、村莊庭院和房前屋後的綠化美化。實施鄉村生產生活污染源治理工程,重點開展以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為主的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垃圾收集點、中轉站、無害化處理場等設施建設,加快污水收集系統、污水處理廠等設施建設,利用發展沼氣、生產有機肥等方式,實現畜禽養殖污染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嚴格落實保護生態的法律法規,加強鄉村水域保護和重點區域生態修復,建設「天藍、地綠、山青、水凈」的生態環境,提升農民生活環境質量。
8、培育文明風尚,提升鄉村文化內涵。要加大對地域風情、傳統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質文化的發掘和傳承力度,加大對古民居、古農具、古樹木等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和開發力度,豐富鄉村的文化內涵。針對新型農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不同群體,開展喜聞樂見、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廣大村民在家門口有演出看、有電影看、有廣播聽、有電視看、有書讀、有報讀、有棋牌、乒乓球等室內文體活動、有籃球、排球等室外文體活動,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村規民約,規范村民行為,倡導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堅決遏制鄉村賭博迷信之風,營造文明和諧的生活氛圍。
9、創新社會管理,維護鄉村和諧穩定。要推進鄉村網格化社會管理,配備專職網格員和網格協管員,嚴格落實管理責任制,由過去浮在面上變為沉到下面、被動應付變為主動服務,做到有問題及時發現、有需求及時服務,實現鄉村社會管理人性化、精細化、信息化。建立鄉村多元化調處機制,整合綜治、司法、信訪、治保等基層工作力量,加大調處力度,及時化解影響鄉村社會穩定的各種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採取法律講座、以案說法、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與農民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提高農民的法制意識,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幫扶管理,提高美麗鄉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10、深化綜合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要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深化鄉鎮機構改革,規范鄉鎮機構設置,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理順部門責權關系,引導農民參與鄉鎮的決策、管理和監督,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深化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規范財政收支管理,建立財權與事權相匹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提高鄉鎮的財政保障能力,保障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提高村幹部報酬待遇,增強村級組織自我發展和自我保障能力。總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經驗,完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增加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投入,強化財政獎補資金項目管理,進一步增強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